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1 16:20:22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1)

按养殖规模分类按照《中国畜牧业年鉴》对生猪养殖规模的规定,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等4种养殖模式。其中,散养年出栏生猪1~49头;小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499头;中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0~9999头;大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10000头以上。从稳定生猪生产、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的角度看,小规模养殖和中规模养殖的优缺点具有相似性。因此,本文将从农户散养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大规模养殖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农户散养模式农户散养模式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生猪分户饲养模式,主要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广大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生猪散养户数量及其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逐年减少。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散养户数由10433万户减少到5909万户,散养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62.6%下降到35.5%。与规模化养殖相比,生猪散养模式具有如下主要优势:能够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副产品,生猪饲养的饲料成本低;能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资金、设施、技术等投入少,易规避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但生猪散养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精力投入不够,饲养管理不规范,疫病防控程序不完善;饲养方式传统粗放,饲料利用率低;地域分布较分散,信息传递、技术服务和监管难度大。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指专业化水平较高、生猪养殖数量较大、商品率较高、年出栏生猪在50~9999头之间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103.40万户增加到264.47万户,中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猪出栏量比例由54.09%增加到57.87%。其中,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2.75万户增加到19.91万户,年均增长率28.08%,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例由2.94%增加到19.14%,年均递增率26.39%。这说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我国主要的生猪养殖模式,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主导模式。与散养模式相比,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新的饲养技术,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实行专业化生产方式,提高了生猪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但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由于饲养规模较大,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大规模养殖模式大规模养殖模式是指饲养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指年度商品猪出栏量在10000头以上,生产经营趋向于集约化、专业化,以高投入求得高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大规模养殖户数由890户增加到3679户,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1.49%增加到6.63%。这说明大规模养殖模式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相比,大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生产效率高;规模大,不会轻易退出,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稳定生猪的生产;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提高了商品猪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中大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养殖相对集中,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风险水平高;产生的污染物多,环境维护难,据有关数据统计,万头养猪场日排放污水60~90t,粪便8~10t[1]。1.2按养殖阶段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不同阶段,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饲养母猪生产仔猪,仔猪断奶后饲养到一定体重时销售给育肥猪饲养户饲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母猪主要从附近的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得,或从自家母猪所繁殖的母猪中挑选,所生产的仔猪主要提供给周围的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仔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种猪群确定后,只需购买所需的兽药和饲料,流动资金需求较少;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从外界带入疫病的机会减少,疫病发生的机率小。但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不但要建造怀孕母猪舍、哺乳母猪舍、仔猪保育舍,而且猪舍结构要求高,需较高固定资金投入;种猪的饲养和仔猪的培育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到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进行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采用该模式的养猪户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粮食主产区,是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与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饲养周期短,从仔猪投入到商品猪出栏一般只需3~4个月;经营方式简单,猪群全进全出,猪舍结构相对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固定资金投入少;市场风险较小,可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随时调节饲养数量。但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从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仔猪的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饲养周期短,养猪户要不断购买新的仔猪,需要流动资金较大;仔猪的购买和商品猪的销售都要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收益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专业生产种猪出售给其他需要种猪的养猪户特殊的饲养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非常专业的饲养模式,它不仅要求饲养者掌握较高水平的育肥技术,而且还要求饲养者对种猪系谱有较好的把握[2]。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利润水平较高,种猪售价一般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商品猪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质量有保障,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保障了猪场安全卫生。但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主要是:固定的猪群会导致猪场缺少杂种优势,出售种猪的总数量可能较少,同时在选种、育种、系谱保存和性能记录等方面要花费饲养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1.2.4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历经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和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的综合。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收益水平高,可获得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两部分的收益;卫生防疫有保障,采用自繁自养的生产方式,减少外购猪带入疾病的机会。但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猪舍的建设和仔猪、种猪的饲养,需要大量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投入;生猪生产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需要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饲养人员。

按养殖特征分类从养猪户的养殖特征来分类,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传统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以世代相传的直接养殖经验为技术基础,单纯依靠有机物质循环,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的一种“小而全”、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养殖模式[3]。传统养殖模式是在原始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以兼业形式存在,以农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一般是满足家庭需要,主要存在于偏远落后的山区。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养殖所需劳动力来源于农户家庭自身,土地为农户自有土地,饲料主要来源于农户家庭的种植业所得,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成本;养殖规模为1~3头,养殖规模远远低于环境承载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但传统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技术主要来源于农户自身的长期摸索和积累,技术水平较低;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人居环境较差。过渡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部分采用现代养殖的相关技术和投入品,把直接经验和现代养殖技术相结合,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3]。过渡养殖模式是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养殖收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过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规模较大,而且部分采用了现代养殖的技术和投入品,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自我积累、滚动投入的资金投入方式,每次投入较少,而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反应灵敏,市场风险较小。但过渡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改变饲养数量,不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过渡养殖模式的粪污部分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肥料,其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现代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通过大量接受农业生产以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依靠现代工业装备来完成由人力操作到机械化、电气化甚至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速度,提高商品猪生产效率的一种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生猪养殖模式[3]。现代养殖模式以企业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现代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以工业化方式开展生猪生产,技术水平高,饲料转化率高,提高了生猪的生产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生猪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但是现代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饲养人员、设备等的专用化程度较高,使得养猪户的进入、退出壁垒较高;所产生粪污中的大部分需要单独处理,容易造成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污染。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畜牧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适度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和良性循环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4]。生态养殖模式以企业、合作社或专业养殖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生态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能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作物废弃物,而且养殖产生的粪污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投入品,形成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注重生态效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人畜分离,生猪很少发生疫病,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但生态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率相对较低;生产技术以外部引进为主,主要为生物技术,对饲养人员要求较高。健康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模式是以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系统学以及供应链管理为依据,采用有利于生猪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集成技术、材料、方法、装备、设施和工艺,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使其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发生,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生猪产品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3]。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健康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养殖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效率;人畜分离,通过采用精确的环境调控技术和良性可循环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了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但健康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采用各种先进的饲养装备、设施和工艺,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设施、工艺等先进,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按经营方式分类依据养猪户的经营方式,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自主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是指养猪户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和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养殖模式。其特征是养猪户自负盈亏,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目前,从事自主经营模式的养猪户在中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户数量庞大,规模不等,不仅包含专业仔猪养殖户、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专业种猪养殖户等专业养殖户,还包含自繁自养养殖户。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自主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独立做出决策和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利,减少了决策时间;根据其养殖对象的特点,具有相应的养殖优势。但自主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谈判能力较低,交易费用较高,降低了规模收益的水平;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集团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指由一个公司独立开展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独立分享养猪的利润和承担各种风险[5]。该模式多被大型养猪企业所采用,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管理高度集中,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仔猪、饲料等原料的采购活动和商品猪的销售活动都发生在公司内部,降低了交易费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高,而且规模较大,有利于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独立开展生猪养殖过程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单独面对生猪养殖各个环节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水平较高。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指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生猪的生产和经营,以国内外生猪及其制品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生猪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6]。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养猪户”模式、“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衍生形式。与自主经营模式和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相比,产业化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合作分工,从事最擅长的核心业务,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五统一”管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兽药和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模式、统一组织销售),不仅降低了养猪户所面临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且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产业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构成主体多而复杂、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监管成本高;利益协调难度大,关系不稳定,违约现象较多。按经营范围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多元化养殖模式和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是指只从事生猪养殖产业,而不经营其他产业的一种养殖模式。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的养猪场都采用这种模式。只有少数人、财、物等资源雄厚的大集团或公司采用多元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相比,专业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生猪养殖业,有利于生猪养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只涉及生猪养殖产业,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但专业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专业化养殖模式由于只涉及生猪的养殖环节,综合竞争与盈利能力较差;由于无法通过相关产业分摊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多元化养殖模式多元化养殖模式是指以养猪业为主,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有种猪、仔猪和商品猪,实行自繁自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7]。该模式不仅要求公司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求公司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与专业化养殖模式相比,多元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包含生猪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盈利能力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但多元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涉及生猪养殖的整个产业链,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和管理过程复杂,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高。其他养殖模式除了以上几种养殖模式外,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养殖模式,例如:150标准化养猪模式、生猪“4450”养殖模式、三级闭环养猪模式、六马精细标准养猪模式等。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不同,下面分别从养殖规模、养殖阶段、养殖特征、经营方式和养猪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五个方面来分析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1)养殖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大规模养猪户具有较高的退出壁垒,对其退出生猪养殖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大规模养猪户具有其他养殖模式养猪户所不具有的健全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疫病防疫程序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而且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无论是饲料、疫苗的采购还是饲养环境和过程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猪肉的质量安全。2)养殖阶段越全,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全程饲养养殖模式的养猪户从事生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各个阶段都有很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包含了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相对于其它阶段性的养殖模式来说,能够保证生猪饲养的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水平,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外购猪所带来的疫病风险。3)健康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健康养殖模式以供应链管理、系统学为依据,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健康养殖模式从动物生理学、营养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不仅为生猪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的营养饲料,而且保护了人类身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有利于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4)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公司对市场需求信息有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包含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不仅保障了生猪养殖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而且通过对屠宰加工和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5)多元化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多元化养殖模式由于涉及多个产业,能够根据其他产业的市场情况调节生猪的生产,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多元化养殖模式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不仅保障了生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投入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保障了生猪在屠宰加工和最终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2)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业是一项长盛不衰的产业,而因为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养殖市场前景广泛。就以猪养殖来说,2013年中央财政专门为支持生猪生产拨付专项资金,加之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市场价的降低,使得猪饲料成本降低,相应的猪养殖成本低,而猪肉价格的回升,使得猪养殖的利润空间提升。所以,规范、合理的进行猪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但是,一些规模化养猪场,没有科学、合理的运用保育猪养猪技术来进行保育猪养殖,使得保育猪成长不佳或患病,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由此看来,规模化猪养殖的过程中科学的运用保育猪养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1免疫管理

相对来说,保育猪的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使保育猪感染病菌。为了使保育猪可以健康的、良好的成长,在运用保育猪养殖技术进行保育猪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免疫管理,提高保育猪的免疫力,增强保育猪抗病菌能力,以此来避免保育猪患病,影响其成长。在具体落实保育猪免疫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加强以下两方面。

1.1了解保育猪免疫情况

对国内多地养猪场进行考察,确定目前比较流行的疫病是PVC-2、PRRSV,且日渐突出。经相关专家对我国多地猪场样本监测、分析、研究,确定流行疫病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同时也存在地域性别等。也就是说,不同地区不同季节PVC-2、PRRSV病菌传播程度不同。为了保证安徽省泗县瓦坊乡规模化养猪场保育猪可以健康成长,需要对种猪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确定种猪是否带有病菌,在此基础上,对保育猪进行检查,确定保育猪免疫能力,进而综合分析保育猪带有病菌的可能性[2]。

1.2保育猪养殖的免疫管理

目前,大多数规模化养猪场常用抗生素类、大复方类的药品对猪进行治疗,保障猪的健康。而相关专家研究动物方面的药物,明确说明了动物药品主要为抗菌药、消炎药、免疫调节药等,对动物造成的副作用较小,比较适合应用的。为了避免瓦坊乡养猪场的保育猪患有PVC-2、PRRSV等疫病,可以根据保育猪生长情况及免疫情况,合理的配制抗生素与消炎药,以此来预防疫病。考虑到猪场保育猪生长需要,最好采用治疗方案是消炎药、敏感抗生素、维生素、免疫增强药的组合,此方案能够做到标本兼治、缩短疗程、不易反复,用于预防保育猪患病是非常适合的。

2饲料管理

当然,再利用保育猪养殖技术进行保育猪养殖过程中除了加强免疫管理之外,还要注意加强饲料管理。

2.1合理进行保育猪喂料

因为不同日龄的保育猪机体有所不同。为了使保育猪能够良好的成长,在对保育猪进行喂料时,饲养员一定要根据保育猪的日龄来合理喂料。在猪仔发育不全到逐渐发育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过渡性的饲料更换。也就是根据保育猪的日龄,进行四次换料,第一次是进行25%的换料;第二次是进行50%的换料,以此类推,直到全部换料,此时的保育猪能够完全适应更换后的饲料,也就意味着保育猪发育完全。另外,在对保育猪进行喂料的过程中,还要做好饲料保管工作,避免放在潮湿处或阳光下,使饲料发霉或不新鲜;还要定期进行料槽的清洗,保证料槽清洁,避免料槽上存有细菌,在保育猪进食的过程中进入体内,危害其健康[3]。

2.2保育猪的饮水

在养殖保育猪的过程中,在保育猪饮水方面也需要饲养人员做好相关工作,使保育猪良好饮水,这非常有利于保育猪吸收饲料营养,使其更好的成长。那么,保育猪的饮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2.2.1给保育猪提供的水最好是温水,尤其是在保育猪刚进入猪群,这对于保持保育猪体温有很大帮助。2.2.2在饲养保育猪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因为保育猪饮水不足,会使食欲差,相应的保育猪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2.2.3根据保育猪生长情况,在保育猪的饮水中适当的加入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提高保育猪的抵抗力,避免其感染病菌。

3猪群管理

3.1做好准备工作在保育猪发育完全后需要将其放到保育舍中进行养殖。但是,在将保育猪放到保育舍之前,需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3.1.1保育舍消毒。为了避免保育舍存在大量病菌,危害保育猪,进行保育舍消毒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饲养员需要对保育舍进行全面的、仔细的高压冲洗,将保育舍清洗干净。3.1.2检查保育舍设施。对保育舍设施检查,主要是检查饮水器,确定饮水器是否存在漏水现象、是否存在零件损坏等情况,如若饮水器故障,则需要相关维修人员及时维修处理故障;检查保育舍电器及线路,确定是否存在线路破损、电器损坏等情况,以便及时处理,保证保育舍各项设施完好。3.1.3测定保育舍温度。因为将保育猪适应的温度是28~30℃,所以在将保育猪放入到保育舍之前需要测定温度,进而适当的调整温度,使保育舍内适合保育猪生长需要[4]。

3.2加强前三天观察

通常,保育猪到一个新环境需要逐渐适应的。将保育猪放到保育舍后的三天内一定要要观察保育猪进食情况、饮水情况、营养吸收情况等,了解保育猪是否适应保育舍,如若保育猪不适应保育舍,做到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影响保育猪生长。

结束语

基于以上内容分析,确定在利用保育猪养殖技术来进行保育猪养殖的过程中加强免疫管理、饲料管理、猪群管理是非常重要,做好这一方面工作,可以使保育猪良好的、健康的生长,降低其患病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连冬梅.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8):243.

[2]王祖兴,向远波,田友宏等.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农家致富顾问,2015(24):71-72.

[3]刘昌明,徐永冬,张宁等.保育期仔猪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畜禽业,2011(3):30.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猪肉的质量和数量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规模化的猪场养殖已经成为行业的大趋势。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依然面临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对此分析了保育猪养殖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适合的养殖关键技术。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1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求

仔猪保育工作做起来非常不容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正在生长发育的仔猪需要很多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自身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仔猪的消化能力有限,又要应对采食固体饲料的挑战,还有高发病源和频繁的免疫注射,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很难把握这方面的问题。其次,断奶应激反应对养殖阶段的仔猪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规模化的养猪场都会采取一次断奶的方法,断奶后,仔猪就要开始独立生活和采食,完全脱离对母猪的依赖,起初仔猪会很不适应,造成断奶应激反应。再次,断奶后,仔猪饲料从保育饲料到小猪饲料的变换、采食方式和时间的改变,以及从厂房到保育舍生活环境的改变,十分容易使仔猪不适应,造成应激反应。总体来说,规模化猪场加强保育猪的养殖和管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2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

1)减少断奶应激。在仔猪断奶的初期,为了避免仔猪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其喂食的饲料应当经过专门的处理加工,确保仔猪能够消化吸收,还应及时地注射高发病症的疫苗。这个时期,刚断奶的仔猪需要丰富的营养,以建立良好的免疫系统,从而增强仔猪的抵抗力。仔猪断奶过程中,不宜直接转入保育舍,而是将母猪转到别的地方进行养殖,让仔猪留在原来的猪舍,尽量避免仔猪出现断奶应激反应。还要借助科学的管理方式给保育猪的生长营造适宜的环境,以此来减少向保育舍进行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适应和应激情况。2)做好饲料和营养管理。在养殖过程中,要想猪长得好,饲料是很关键的一项,猪的生长与繁殖和饲料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保育猪的免疫与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机率大。规模化猪场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饲料,若饲料储存不当,非常容易发霉、变质。倘若给保育猪饲喂了变质、霉变饲料,危害严重,甚至导致仔猪中毒,免疫力系统会受到严重影响,其繁殖能力也随之大幅度下降。所以,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要把好饲料的质量关,任重而道远。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保育猪,有相当大的营养需求量,这也直接关系到保育猪的质量、品质。饲养员应该依据保育猪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猪群生长的全价饲料,严格控制好饲喂量,按时按量饲喂,科学合理搭配,特别注重饲料中的营养平衡,大力增强保育猪体质,从而提高仔猪自身的抗病力。3)加强保育猪的疾病预防。在保育猪养殖过程中,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应遵守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的免疫体系。饲养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保育猪的免疫管理体系,定期接种疫苗,及时进行防疫检查,根据常见疫病流行的时间,制定行之有效的免疫接种计划,特别是新出生的仔猪,饲养工作人员要格外注意观察,及时接种疫苗,母猪产前需注射疫苗。当发现保育猪出现疫病时,不能慌张,根据疫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及时用药治疗,细心呵护。4)增强保育猪猪群的科学管理。在养殖过程中,良好的生长环境是保育猪健康生长发育的基础,良好的通风很关键。饲养工作人员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通风管理方式,保证圈舍具有较好的通风性,还要严格控制猪群密度,特别是仔猪保育舍,必须保证适宜的换气和温度。还需加强猪群分群管理。

3总结

总体而言,仔猪保育阶段在猪养殖过程中十分重要,仔猪生长、育肥的关键在于科学的养殖和管理。在规模化养殖中,饲养员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掌握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加强饲料和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管理,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发育良好,从而增强保育猪免疫力,确保保育猪健康地生长,进而降低成本,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推进新时期猪养殖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斌,王鸿,张桂生.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探讨[J].当代畜牧,2016(2):57-58.

[2]曾宪锋.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272.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4)

【关键词】养猪;科学饲养;生猪养殖

据统计,生猪饲养在我国农村畜牧业结构中占有85%的比例,这样的高比例证明生猪饲养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生猪饲养具有的优势是其他养殖业无法比拟的,生猪饲养占地面积小、出栏率高、成本较低、增值快、人工费用低、劳动成本节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的高度发达,生猪饲养从农民自主生产变为集约型的产业,生猪饲养规模从原有的1个村几户变成今天的大面积覆盖。然而,由于市场经济杠杆的微妙作用,生猪产业经历了几次变化与调整。在经历了冲击以后,养殖户更加谨慎。如何让生猪养殖业主能够自己掌控生猪产业而不受市场制约呢?我们的规划就是提高科学饲养水平,规范人工管理,将生猪饲养推向精细化的发展方向。

1 积极引进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是提高生猪质量的关键

1.1 从源头上抓好种猪饲养管理

生猪饲养要从基础抓起,其首要任务就是做好种猪的挑选和饲养。种猪分为种公猪和种母猪。种公猪的主要作用是进行配种以获得更多的仔猪,种公猪的质量决定了仔猪的质量,公猪对于猪生产具有主导性作用。猪属于繁殖力强的动物种群,1头良好状况的公猪1年最高可以繁殖1000头仔猪,如果是人工授精,则可以繁殖10000头。种公猪的选择要从外貌和体格进行筛选,选择时要观察种公猪的眼神、皮毛、四肢等关键因素,选好后要将其放置在环境适宜的地方养殖,要合理安排配种的时间和频率。选择种母猪的注意事项与选择种公猪具有一致性,只是种母猪要注重生养仔猪的必要条件。

1.2 保持猪群的固定性

随着生猪养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文明养猪。这里说的文明养猪就是注重猪的群体性,即一旦确定一定数量的猪就要保持同一批次的猪群占主导。动物学研究表明,猪具有一定的思维,同种类的猪群会和谐相处,对于繁殖仔猪具有推动性作用。此外,在公猪与母猪的配额上也要保持一固定比例。

1.3 分类饲养是提高生猪存活率的重点工作

在对种母猪配种之后,要密切关注种母猪的妊娠情况,对种母猪进行早期妊娠鉴定。一旦确定母猪妊娠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实行分类管理,避免妊娠母猪受到其他猪的干扰和伤害。对妊娠母猪的饲养要根据其妊娠月份进行精细管理,从饲料种类和数量上进行严格掌控,对饲料的选择要进行合理审查,保持饲料干净、卫生且营养丰富。母猪生产后,要对母猪和仔猪进行体格检查,确定母猪和仔猪的健康。其次,仔猪的保健尤其重要,要根据仔猪的护理要点进行保护,仔猪生存环境要注意温度和湿度标准。仔猪哺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要注重母猪哺乳期的饲料供应,无论是母猪还是仔猪,都要观察其变化,避免发生损害仔猪的情况。

2 在人工管理上建立生猪养殖的机制

2.1 建立生猪养殖档案制度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现代化农业层次,现代化农业就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和管理机制的现代化,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农业变为多元化农业,生猪养殖在农村的广泛实行必然会带来养殖业的兴旺发达。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建立档案制度,明确每一批次猪群的数量、质量和特点。生猪养殖档案还可以记录猪群的生长过程,包括疾病记录、繁殖记录、销售记录等,对大批量生产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随时查阅生猪养殖档案来了解猪群的所有信息。

2.2 把好生猪养殖疾病控制关

疾病是猪群减少的主要因素。在生猪养殖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痢疾。控制痢疾的主要方法是施用一定药物,同时保持环境卫生。在仔猪入栏前,要做好栏舍的卫生工作,用碱水进行消毒,或者用5%来苏水和10%过氧乙酸进行消毒。猪只患病治疗时,一定要确定疾病种类再选择药品,对症用药。

2.3 完善生猪养殖技术队伍和卫生队伍

在广大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相对于过去已经有了质的突破。农村环境好了,愿意在农村工作的年轻人也多了。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科学养猪起着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对技术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猪饲养的科学性要有技术保证作为基础支持,从选猪、育猪到售猪都要进行全程技术监督,使猪的生长符合科学化管理培育的原则。在生猪养殖的技术实施上,要本着科学严谨的作风,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有依据、有见地。

3 结论

作为优势产业,生猪饲养拥有广阔的生产基础和市场前景,在养猪业生产中引进先进科学经验、规划人工管理和提高产品生产规模对于鼓励农村和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准则[J].养猪,2005(5).

[2]李桦,郑少锋,郭亚军.我国生猪不同饲养方式生产成本变动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3]陈诗波,王亚静,李崇光.中国生猪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5)

1主要成效

1.1推动了宣恩县规模养殖发展

近年来宣恩县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作为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自“4450”养殖模式在全县大力推广以来,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农户青睐,养殖户增多,规模养殖比重也随之上升,许多散养户跟随技术的发展纷纷向规模养殖转型,大力推动了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发展。

1.2提高了养殖综合效益

“4450”养殖的推广带动了全县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其最大的成效是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4450”养殖在实施过程中既节省饲养成本、节省物力劳力,又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坚持自繁自养减少了资金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动物疫病防控,且养殖过程中投资少、风险相对较小,从而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养殖效益也随之提高。因规模养殖场的逐渐兴起,大大调动了我县养殖户的积极性,同时也壮大了规模养殖队伍。

1.3提高了养殖科技含量

“4450”养殖在宣恩县大力推广以来,县领导和畜牧兽医局领导特别注重对已建生物发酵床的管理,为使该技术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多次组织专家深入农户亲临指导,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授课,召集养殖户参加技术培训,提高宣恩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养殖科技含量。

1.4推进了环保养殖

生物发酵床是“4450”养殖模式必不可少的一种配套体系,“4450”是利用生物发酵床的原理采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弥补了以往散养模式的缺点。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推广难度大

2010年上半年以玉米为主的饲料粮价大幅度上涨和生猪价格持续5个月低迷,养猪出现亏损,下半年生猪价格回升,养殖有利润,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大,养猪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农民投资规模养猪的热情受到影响。2010年只推广868户,仅完成计划数的79%。

2.2管理不到位

少数养殖户对生猪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要求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主要的问题是垫料的管理不到位,或因养猪密度太大,或因饮水压力大造成垫料湿度无法调控,垫料使用期达不到预期时间。发酵床的管理是关键,需要细心的管理与维护,如果不注意细节,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3经济效益不明显

宣恩县2010年计划发展“4450”养猪户1 100户,平均每户出栏80头,每头获利润250元,预计利润达2 200万元,受生猪价格的下滑及管理水平不到位影响,现实际发展868户、出栏68 955头,仅获利润1 379.1万元,导致整体经济效益不明显,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4产业化不到位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我县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增加值少,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骨干。专业合作社少,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我县的专合组织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信息沟通、生产协调、价格调控、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没有起到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作用。

3对策及建议

3.1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推广工作力度

当前,国家将三农问题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养猪是当前我县农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国家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给予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选择适合宣恩实际的“4450”养猪模式来发展生猪生产。生猪价格不稳是当前影响农民养猪最主要的因素之一。2010年上半年,因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对养殖行业失去了信心,很多农户有“弃养母猪”的趋势,这将直接导致母猪存栏量相对减少。因此,应从源头上控制这一现象的发生,加大规模养殖的推广力度,来维护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 转贴于

3.2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加快“4450”推广

严格执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案,强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领导体系,进一步完善责任制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和督办工作,以项目的形式带动生猪产业发展、加快“4450”技术的推广,使责任制监督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3.3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强化技术培训,在实施规模养殖过程中注重对后期程序的执行,重视对母猪、仔猪、育肥猪的各个阶段的饲养;加强母猪妊娠期、哺乳期的护理工作,做好仔猪“三料一补”、程序免疫和疾病防控等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3.4加大养殖合作社扶持力度,提高养殖效益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大养殖合作社扶持力度,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使畜牧生产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使合作社带动“4450”规模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6)

关键词:生猪产业;问题;对策;湖南省

课题项目:本文是长沙市农业局课题“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扶持政策研究(BK1153)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0.043

中国是世界生猪养殖量和消费量的第一大国[1]。生猪养殖业是我国传统的农业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湖南是生猪养殖大省,生猪生产优势县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四川,《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年)》规划了全国437个生猪生产优势县,其中湖南省占有50个,成为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中的核心区域,是中部地区生猪生产的第一大省[2-3]。目前,湖南省3万多个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先后创建512 个省级以上示范场,规模养殖户达29万户,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8.3%。畜牧业的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大,不仅有利于提高湖南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对稳定全国畜产品供a应有着较大的影响,为助推我省经济的腾飞起着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生猪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生猪产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畜禽饲养稳步提升,生猪产业质量明显改善,人均畜产品占有量有较大增长,畜产品的总量大幅增加等等。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200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推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随着中央和我省强农惠农政策的具体实施,生猪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城镇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当前,我省生猪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生态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 湖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1 养殖环节的发展现状

湖南生猪生产加快发展,存出栏双增长,养殖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据湖南国调信息网统计,2014年生猪出栏6220.3万头,比上年增长5.4%;年末生猪存栏4188.3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2%,猪牛羊禽肉产量544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猪肉产量458.1万吨,增长6.4%。但由于2014年生猪价格持续下降,亏损期长达7个月之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散养户加速退去,规模户都在扩大生产规模或计划扩大规模,形成以规模化、标准化带动生猪生产发展的良好态势。

1.1.1生猪散养户逐渐减少,呈现规模养殖趋势 随着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重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生猪散养户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散饲养进一步减少。根据湖南省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显示,我省生猪散饲养正在加速退出。

据湖南国调信息网统计,2014年我省监测的1431个散养小区,生猪散养户退养加速,散养小区42863户农户的生猪散饲养的仅10124户。由图1可见,2014年比2013下降10.2%;比2012年下降15.1%,散养户数逐渐下降。由图2可见,2014年年末存栏比2013年减少13100头,比2012年减少2600头,据有关统计,2012年~2014年的生猪散养户养殖比重不断下降,养殖户户均存栏量逐年上升。

图1 2012年~2014年散养户数基本情况

图2 2012年~2014年散养户年末存栏基本情况

1.1.2 规模户养殖户不断增加,养殖量稳定增长 据湖南国调信息网统计,2014我省生猪规模养殖存栏量在10000头以上的大型规模户57户,占规模养殖户数的0.6%,但其生猪存栏量却占规模户存栏总量的18.5%。生猪存栏量在1000~5000头之间,养殖户数为1109户,存栏生猪216.8万头。规模户养殖稳定增加。

由图3可见,湖南规模化养殖呈加速发展趋势。2014年生猪规模养殖户数(期末存栏生猪400头以上)稳定增长,其中2014年比2013增加130户,增长1.6%,比2012年增加211户,增长2.67%。

图3 2012年~2014年规模养殖户数基本情况

1.2 加工环节的发展现状

红星实业、伟鸿食品、唐人神、联海食品是湖南省4大龙头生猪加工企业,其中,唐人神集团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伟鸿(湘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其下属有1个万头原种猪场,9个万头母猪扩繁场。为打造五星级企业,全国规模猪场几乎都是用长白、杜洛克、大白猪等国际通用品种猪,实现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要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加工,推动生猪产品加工向精深方向发展。新常态、新机遇、新起点,要加快发展现代养殖业,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要积极探索生猪产业化的发展模式,闯出一条农业现代化超常规发展之路。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推动养殖业由传统型向生态科技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安全型转变,实现我省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促进湖南经济的腾飞。

1.3 价格行情的现状分析

常言道:“暴涨惊市,暴跌伤农”,湖南生猪生产价格波动,对生猪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4]。当然,价格波动是生猪产业多年来不可避免的风险,从全国各地市场仔猪价格来看,仔猪价格上涨速度继续疯狂。虽仔猪价格出现上涨,但是大部分养殖户反应根本抓不到小猪,局部地区出现了疯抢现象。

近些年来,湖南生猪价格的变动越来越频繁,经常出现“肉贵伤民,肉贱伤农”的局面,严重制约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1994年猪价最低3.6元/公斤,2006年因生猪周期性下滑,猪肉价格整体处于最低位,给全国养猪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2007年5月以后生猪价格高位运行,但随即在2008年10月生猪价格跌入低谷,2009年生猪价格迅速上涨,2010年11月生猪价格跌到低谷,2011年由于供不应求,价格猛增至历史最高,全国猪肉价格整体处于最高位,超过常规的可控范围。生猪养殖又进入大幅盈利期,2012年生猪价格开始回落,并在低利润水平上小幅波动运行。2013年下半年价格上涨,2013 年年末开始小幅下滑。2014 年年初快速下跌,1 月中旬跌破了盈亏平衡点,亏损期长达7个月之久[5]。受生猪价格下跌的影响,仔猪、猪肉价格均有所下降。2015年1~2月,全国猪肉价格处于历史中位偏上水平。

2 湖南省生猪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生猪养殖户技术缺乏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农村养殖户思想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养殖人员养殖技术出于个人想象、跟着干、模仿别人等等,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当前在农村畜牧养殖户治疗兽病依靠自己的占84%,防病措施靠打疫苗的占6%。购买用品的依据:同行推荐占39%,根据广告占50%,自己想象占11%。由于农村养殖户缺乏最基本的养殖技术,生产条件、生产设备、生产知识相对比较落后,绝大部分养殖户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时候往往养殖亏损了,还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养殖户还没有从传统生猪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变,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生产模式里,主要以散养为主,摆在一个家庭副业位置,思想意识、生产模式、生产方式、生产技术都难以跟上现代养殖业的步伐。政府及有关部门把养殖户组织起来,搞培训、做讲座,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有时候只重在号召,发动,雷声大,雨点少,造声势,做样子,搞形式。在技能培训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没有计划,缺乏久久为功精神。但是由于养殖户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不足,接受农业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面临困难。成为影响农村发展大规模养殖专业户的重大障碍。生猪养殖户要想成功致富,就必须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学习现代化养殖技术,同时,要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和留住人才,把生猪养殖事业做得更大更强。

2.2 质量安全是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心向背,社会发展,国家稳定、人民幸福。2013年我国已成为了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每年进口近2万亿美元的商品,已经是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我省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生猪业质量安全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发展生猪产业的瓶颈。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畜牧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一些病毒发生变异,加大了疾病防控的难度。据统计:全球已知道的3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中人类与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有100多种,比如禽流感、猪流感、猪囊虫病、结核杆菌病等危害人类和动物的传染病。这些动物疫病不仅可以在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染,而且可以在动物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当前,如何处理好生猪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最迫切和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

随着饲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养猪业的发展,而且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6]。由于一些饲料原料过度使用过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等,导致了化学性污染。饲料问题、兽药、农药残留物等多种因素也会影响畜产品安全。有些养殖户为了加快家畜生长,提高牲畜的出栏率,更快创造经济效益,经常会使用饲料添加剂、滥用兽药或过量使用兽药添加剂,导致动物组织内药物的高残留,从而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安全造成威胁。

2.3 畜禽养殖污染是生猪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和全国一样,生猪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生猪产业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给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是发展生猪产业面临的严重挑战[7]。目前,无论是以工厂化、规模化的现代养殖场,还是以“散养”为主的家庭养殖户,对畜禽粪便的处理未采取相应的环保举措,缺乏废物处理系统,未经处理采取随意堆放,或直接排入河流,这样直接危害人体生命安全,制约了生猪产业的长远发展。当前,大部分种植农户使用化肥撒入田里,畜禽排泄物不再还田,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减少与严重污染。而且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的养殖户很少种田、种地,大量堆放的粪尿未经彻底处理,影响了周边环境与居民生活,造成了社会矛盾,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另外,如果畜禽粪尿堆放过程中的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等200多种有害气体。这些恶臭气体加剧空气污染,让人感觉极不舒服,甚至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着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牲畜的健康。国家关于畜牧业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较晚,考虑具体的畜牧业生态问题较少,很多方面还处于不完善、不配套、不健全的状态。1998年1月1日施行的《动物疫病法》和2006年7月1日《畜牧法》颁布的实施,近几年来,我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大体框架下,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如《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然而,政府在生态畜牧业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度、保障、立法创新不够,在管理过程中,多侧重利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做就可能会导致监督失职、决策失误、违法违纪等现象频频发生,影响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2.4 粗放型加工是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工过程相对薄弱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一是畜产品加工业没有打造出全国有名的企业,龙头企业少,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二是畜牧产品产业链较短,精细化加工少,粗放型加工多,加工层次低,经济增值不容乐观,有些特色产品没有形成大规模,大批量生产。如宁乡花猪、沅陵野猪等等,从而束缚了畜牧加工业的发展;三是生产设备利用率较低。全省冷库运用到畜禽加工业加工、冷冻的不到30%;四是畜牧加工场生产条件较差。由于受场地条件设置的限制,屠宰场规模小,加工后的废水、废弃物等不能及时处理,这样就导致了二次污染。

目前,全省肉类加工的比重还不到15%,深加工产品产值与初级产品产值之比仅为1∶5,且现有的产品加工企业大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比例低、产品附加值低,同时,绿色农畜产品口碑虽好,品牌偏少。畜产品流通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总体来看,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够大、品牌不够响、加工不够深、市场不够宽。加工业也存在优势企业不突出的问题,品牌杂乱影响肉类的价格。尤其缺乏像雨润、唐人神等涵盖良种、养殖、饲料、加工、流通一体化的重点龙头企业,导致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3 促进湖南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3.1 着力提高生猪产业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近几年来,湖南生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养殖规模扩大,养殖数量增加,但养殖效益增强缓慢,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户,落实国家有关扶贫政策,要加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户畜禽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知识进行培训。聘请畜禽方面的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围绕生猪、牛、羊、家禽等产业,开展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的授课培训。有条件的养殖户、龙头企业可以组织人员去发展生态畜牧业较好的地区学习技术,从而增强自己的本领;同时,基于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对有所需要的养殖户进行入场入户面对面指导。要以养殖户提出的问题为导向,组织专家进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让养殖户彻底掌握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搜集专家、专家的讲课录音、视频,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等新媒体手段传给养殖户进行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生猪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3.2 强化生猪产业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建立健全监管体制机制,省畜牧水产局与食安委、公安局等部门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切实抓好生猪产业质量安全监管。2013年7月中旬举办全省标准化知识培训班,要求各地强化对兽药、饲料生产销售使用的监管。要认真抓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开展打击运输贩卖、加工、销售环节非法处置病死动物及产品的违法行为。同时开展畜禽养殖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规模户、产业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取得显著提升。为了进一步加强生猪质量安全监管,中央编办于2010年10月20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的意见》(中央编办发〔2010〕105号),全省各级各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管措施,对生猪养殖、贩运、加工、销售所有环节对“瘦肉精”的查验,对不合格的产品及时处理,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举措。

3.3 注重优化生猪产业及生态环境

按照《湖南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任务分工,全省迅速行动,抓紧部署,年初即完成对湘江干流两岸规定区域内规模养殖情况的摸底调查,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湘江干流两岸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其中,衡东县、祁东县率先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部退养任务。大部分市(州)严格划分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禁养区养殖场必须抓紧落实退去或搬迁,限养区、适养区要稳定和控制养殖总体规模,实施适度规模养殖。对设立的养殖场要严格进行环境污染影响评价,该关闭的要限期关闭,应达标的要限期实现达标排放。要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比如长沙市、湘潭市推广种养平衡、生物垫料、发酵塔等生态清洁养殖技术。同时要积极探索生猪养殖的污染治理模式,实施养殖粪污治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与养殖项目扶持相挂钩。着力推广三级沉淀、干湿分离等先进治污模式,真正做到生态环保养殖。加快提升治污科学化水平,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3.4 加快提升生猪产业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大养殖业先进技术科研攻关,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不断提升科技贡献率。紧紧围绕生态环保养殖、动物防疫、养殖粪污治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健全动物防御体系,大力解决制约生猪养殖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生猪生产优势市县、规模化养殖程度较高的地区,不断提高养殖业的科技支撑力。要充分发挥政府、科研院所、高校、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在科技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强强组合。大力推广程序化防疫技术、畜禽污染综合治理等适应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的组装配套技术,不断提升科技养殖水平。针对中小规模养殖户养殖技术缺乏的情况,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技术讲座,要“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帮助养殖户掌握先进技术,提高养殖水平,着力提升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瑶生,王健,刘小红,郭惠武,王晨.中国生猪产业新趋势[J].中国畜牧杂志,2015(02):8-14,19.

[2] 武深树.湖南生猪养殖生产的发展趋势[J].饲料广角,2015(05):25-30.

[3] 易泽忠.湖南生猪业发展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4] 潘国言.湖南生猪生产波动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5] 湖南生猪价格稳步上升 稻谷价格上涨乏力――2014年8月湖南价格指数点评[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09):80.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7)

按照我局农技推广入户指导的要求,我局确立了有一定养殖规模且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养猪户做为养殖科技入户示范户,并与养殖示范户签订了技术指导和服务协议,并根据各个示范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分户技术指导实施方案。

在主推技术上,根据各户的具体情况,全面推广了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根据各个示范户制定了技术指导方案,并且针对养殖场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分户指导。要求示范户根据健康养殖标准建设和改造养殖场;根据健康养殖标准建立健全生猪、奶牛疫病防控制度;根据不同条件下猪的营养需要,科学合理配制全价、平衡的饲料;根据健康养殖标准控制养殖场环境。一年来在示范户中实行高效健康的养猪技术,有效地控制了猪场、牛场疾病的发生率,减少了由于疫病死亡和淘汰的损失,死淘率降低了30%以上;牲畜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使遗传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出栏率明显提高,饲料利用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了10-20%左右;产品的质量也明显得到了提高,基本达到了健康无残留。

通过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指导,所指导的示范户及所带动辐射的养殖户在养殖方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以前的粗放式农村零散养殖逐渐发展成了集约化、区域化、专业化的科学养殖方式;养殖水平也不断地提高,广大的养殖示范户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对新的养殖技术和方式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示范户的养殖规模逐渐变大,我局所指导的部分示范户,2011年和2013年相比,年出栏310头的变成了410头,年出栏1500头的变成2200头,年出栏7000头的,变成了8000头,年产奶550吨的变成了600吨,年产奶890吨的变成了912.5吨,同时,牲畜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它高发、多发的传染性疾病也有所平息,为广大的养猪户减少了很大的损失;2013上半年由于养猪户的科学养殖和看涨的市场行情养猪户特别是示范户都获到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下半年特别是10月份以来,由于猪价持续下降和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养猪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然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适时出栏,使的示范户也有利可图,平均每头肉猪出栏还可获利150元左右。广大的养殖示范户在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及我们指导员不辞辛劳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下,对养殖事业更加干劲十足,激情豪迈,涌现出了很多养殖能手和典型事例。如核心示范户东城街道下李家崖村王永法养猪场,他创业有成后,从2008年投资兴建养猪场,在近年来畜牧惠农政策扶持和养猪科技入户示范指导下,他内联外引,跑市场、摸信息,猪场办的兴旺发达,获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的养殖业做出很大的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1、示范场的管理比较松散。养殖示范场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力度尚待改进和加强,农技推广指导单位对示范场的技术支撑和指导作用不是太明显,使示范场的质量无从保证。通过入户调查,我们发现有的养牛户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粗饲料单一,不喂青贮;精饲料配比不合理;有的没有做到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不注意牛舍消毒和牛体刷试;在挤奶前没有做到三揉三挤;更不注重牛蹄的修理等等。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只注重治疗,而忽视平时预防。诚望项目的领导和专家们能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切实发挥专家和技术依托单位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