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理财投资的方式

理财投资的方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9 16:57:00

理财投资的方式

理财投资的方式篇(1)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投资理财效果呢?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才能更好地让自己的资金达到增长、保值的目的。以下是四大理财建议:

――以资金实力决定投资理财方向

手中资金数额,决定着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去投资理财才能够更加成功。比如说,手中只攥有十几万元以内,那只能选择投资小而相对见效快一些的投资理财方式,比如说一些具有升值潜力的收藏品钱币、邮票等;如果手中有几十万元或几百万元就可以考虑投资房产,房子不仅可以居住,同时又可以保值、增值;假如自己把做实业生意作为自己最佳的投资理财方式,如果资金雄厚就会得心应手,而资金薄弱无疑会困难重重。一般而言,对于任何人,投资理财上如果玩“空手道”,很难获得成功。

――以职业决定投资理财经

想要做好投资理财,资金是不可缺少的,但职业的特征,有时同样左右着投资理财的成败,因为不少投资都需要投资者时间充裕、精力充沛。你是一个时间严谨的上班族,假如炒股、做外汇,你一定会以亏本赔钱而告终,因为你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股票和外汇;假如你把其中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某些保本有固定收益带红利的保险品种上,或是同等期限比银行储蓄收益多的储蓄国债上,那无论时间还是精力你都不需要投入太多,无疑这种投资理财品种于你非常适合。

――以年龄决定投资理财路

对于每一个进行投资理财的人,年龄在一定程度上也左右着投资理财应该选择怎样的路。年龄大阅历深,这是老年人的优势,但年龄一大,就会受到身体健康状态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而年轻人虽然精力充沛,但阅历相对较浅。所以,每一个人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每个阶段对应的不同的投资理财方式。年龄大的可以选择一些保本、收益相对高的理财产品,比如国债、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等;而年龄小的则可以选择一些风险大收益大的投资理财产品,比如股票、外汇、股票型基金等,即使自己失败,因有年龄优势,也可从头再来。因此,年龄小的可以去选择那些风险较大但收益较高的投资理财品种,而年龄较大的则只能选择那些安全性高、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理财产品。

――以个性决定投资理财观

理财投资的方式篇(2)

(一)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范畴

金融指的是以货币为主要载体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金融活动是目前社会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形式之一,相较于以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主的经济活动,金融活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聚集大量社会财富并使这些资源得到二次利用,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对金融活动进行注资,并从金融活动所形成的经济价值中获得分红形式的利润,就是金融投资理财。我国社会的金融大盘是由各大上市公司、企业、政府和市场经济的自然变化决定的,但是,普通家庭的投资理财也涵盖在社会金融理财范围之内,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投入在金融活动中的货币虽然不多,但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笔财富;并且,许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都是分阶段性的,比起企业和社会金融活动,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目的更明确,甚至连理财收益的处理都是比较固定的。从以上对金融投资理财和家庭理财的分析,我们得到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范畴,即,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是以不具有经济组织性质的家庭为单位的金融投资理财行为,这种理财行为目标指向为低风险高收益,并且理财的途径和模式选择以家庭需要为主要原则。

(二)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方法

金融投资理财以货币活动为主,因此,一切与固有资产有关的理财行为和理财方法都不属于金融投资理财,也就是说,家庭买卖房地产的行为不是金融投资理财行为,但是家庭购买住房公积金或者住房保险,就是金融投资理财。明确了这个意义之后,我们很容易发现,我国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方法其实是比较简单的。按照最基本的金融投资理财风险排列次序,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方法分为以下几种:风险最高的是股票和期货,股票是所有家庭理财当中收益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但也是风险最高的一种,其优点是比较容易操作,但需要专业知识,期货投资与股票投资的原理几近相同;风险中等的是基金和国债。基金是专门收集社会闲散资金进行再次投资的一种金融活动,也就是说,所有购买基金的家庭相当于同时将资金委托给一个小型金融投资组织,成为组织的共同股东,承担分红和风险。基金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收益率不如股票和期货,国债则与基金的金融活动模式基本相同;风险最小的是储蓄和购买保险,这两者的投资与收益之间的时间间隔比较长,虽然投资的风险几乎为零,并且可以使家庭始终持有可用资金(或在某些风险中有所保障),但其收益率是最低的。

(三)探讨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意义

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也是社会金融活动的一种形式,只不过相较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来说,家庭的金融活动与其说是使用能够资金,还不如说是管理资金,因此,家庭金融活动多用“理财”来描述,而不是直接用“投资”。普通家庭金融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使家庭持有的货币量不断增长,以满足家庭消费需要,对此进行探讨能够帮助我国大多数参与金融活动的家庭提供更好的理财建议,使家庭理财的最终目的能够实现,即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家庭理财一旦被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就能故事我国居民的购买力提高,从而拉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此外,家庭理财能力的提高能够使我国金融活动中这部分散户的金融行为科学性增强,有助于家里较好的金融投资秩序,死我们金融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重视普通股家庭作为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探讨家庭理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宏观和围观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现状

(一)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事务

家庭理财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勤俭节约”、“紧紧手,年年有”和“积谷防饥”的家庭财务管理意识,实际上就是家庭理财的缩影。现代社会的家庭拥有更多的生育资源,摆脱贫困已经不再是家庭经济活动的主要目标,而大多数家庭都必须要负担老人养老、子女读书上学、结婚生育和自身养老的责任,这意味着小康之家也不得不考虑到这些经济问题,家庭经济压力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受众的资金并不足以开创一份额外的事业,那么,只有选择投资理财一条道路;另外,现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货币以一种缓慢的方式一步一步走向通胀,虽然国家经济并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还是十分明显的,家庭要使手中的货币价值能够包吃住,就必须依靠家庭理财实现家庭资金的增值。基于这两点原因,家庭理财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普通家庭中最重要的事务之一。据可靠资料统计,我国有80%以上的家庭都在参与金融投资理财,尽管所采用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家庭资金确实以不同的方式流向金融市场,并创造了相应的价值。

(二)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形式具有时代性特征

普通家庭在金融投资理财中所选择的理财方式极具时代性特点,这与家庭理财对金融市场活动的影响力有限的特征是相吻合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主要的理财方式是储蓄和购买国债,到如今演变成了储蓄和购买一系列保险。采用这种理财方式的大多数中老年人,他们的理财观念相对柏寿,对风险的规避心理较强;而中国的金融市场真正活跃起来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的,从那以后,各种类型的理财方式纷纷出现,股票一度成为家庭理财中的热门方法;股票大盘的动荡和储蓄、国债的低收益率使热衷于家庭理财的人们将目光投向基金。如今,购买基金已经成为家庭理财总应用最多的一种模式,并且深受80、90后一代青年人所推崇。家庭理财在不停的时代展现出不同的特征以及成为此种金融活动的重要发展成果,而这个成果,还将随着家庭理财的发展延续下去。

(三)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家庭理财已经成为我国普通家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金融活动形式,很多理财爱好则也对股票、期货、基金等理财方式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深刻的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参与家庭理财的人们都能够对有限的财产进行科学的管理,这使得家庭理财的实际作用减弱,有时候甚至影响到家庭经济状况的稳定性,例如,2008年的金融经济危机使得很多家庭陷入股票危机当中,导致家产荡然无存。对风险规避的能力较差,甚至对风险缺乏预测能力,是大多数家庭理财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很多家庭理财的金融投资者对“理财”活动本身存在着认知偏差。流行于网络的家庭理财辅助性APP“她理财”联手好规划网进行了一次家庭理财理念调查,发现家庭理财中存在着五大误区:第一,大多数理财者认为家庭理财行为存在着一夜暴富的可能;第二,大多数理财者认为家庭理财就是家庭金融投资;第三,大多数家庭并没有符合家庭实际需要并且规划长远的理财目标,很多家庭理财行为实际上是在随波逐流;第四,家庭理财者对理财收益存在明显偏好而忽视了理财风险;第六,理财者认为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挣钱的过程。家庭理财中这五大误区的存在,实际上是由于理财者并没有对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本身形成清楚的认知,将投资理财当成一种单独的金融的活动而并没有对家庭的财务进行整体的管理,一味追求利益忽视风险,或者不能重视到理财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三、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金融投资理财将成为普通家庭最主要的理财方式

社会财富总量的累积增长并不会平摊到每一个大众家庭并使之受益,而是根据市场参与和投入分得相应的利益,而普通百姓分得社会效益增长的成果除了劳动收入外,就是资本投资收益了。但资本投资是有风险的,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能获利;而如果你不参与投资的话,那你就干脆没有得利的机会了。根据美国当前社会家庭收益增长分析,基本上是每个美国家庭每年约有50%以上的收益增长部分来自资本利得。在这样可观的资本增值环境下,不参与资本投资,无论你现在有多少财富,在市场经济变化中都可能被财富边缘化。而普通大众不被边缘掉的最可行措施,就是参与资本市场运作了。我国未来的经济以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为主,社会生产力过剩已经使我国青年一代遭受着比较大的就压力,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财富分配的越来越不平均,普通家庭的成员在未来能够通过自身工作满足高质量生活需要的可能性越来越弱,家庭需要以理财为主要方式,合理分配家庭资源,保证家庭生活质量;另外,在家庭能够选择的理财方式之中,金融投资理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伴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理财产品也日益丰富。如银行存款,以前相对比较单一,而近几年各大银行推出的各种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又有准储蓄型产品,能够稳获高于同期存款的收益,还有与股票收益挂钩的产品,通过买人民币理财产品间接投资股票,此外其他各种理财品种也极大丰富,基金的热卖就是人们信任并且积极投入金融投资理财的一种表现;相反固定资产投入对家庭理财的帮助作用越来越小,以房地产投资为例,10年前的这种固定资产的收益率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在2008年到2012年之间,房地产的收益率陡然提高,然后又随着政府的一系列房屋购买限制令和银行贷款的约束,使房地产进入了一种低迷状态。一旦家庭将资产投入到房地产上,则其收益效果救很难确定。相较之下,金融投资的收益更加灵活,并且因为收益周期较短,对家庭的不良影响仍是可以规避的,这使得金融投资理财成为未来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

(二)普通家庭金融理财对金融风险的对抗力加强

由于金融投资理财将会成为普通家庭理财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家庭资金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中将扮演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金融投资理财的重视长度提高,家庭对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在全球性出现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之下,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存在许多不稳定状况,再加上金融中介机构和投资方式和投资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增长,这就给普通家庭投资构成了极大的风险环境。普通家庭受限于专业金融知识的储备量,从而不能有效地对金融市场进行准确的判断,大多数家庭的投资方向甚至是出于对周围邻居、亲朋好友的跟风,这就给百姓家庭的资产安全埋下了隐患。普通家庭的投资一般具有投资规模较小、投资方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投资质量不高等特点。这些因素都是家庭金融投资潜在的风险。那些热衷于家庭理财的金融投资“散户”开始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力求从根本上巩固自身对金融投资环境的认知,从根源上弥补自身的不足,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去判断瞬息万变的市场投资环境。还有些家庭型金融投资者通过金融书籍、报纸、电台、网络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金融知识的储备是一个精细、漫长、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里,投资者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投资意识,摒弃以前的投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缺点,提升自己的市场判断力,进而提高投资质量,保障家庭资产的安全,从根源上面降低家庭投资的风险。

(三)普通家庭金融理财将呈现出目标统一下的多元化模式

目前金融市场提供给将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方式是比较多样化的,但是,受到理财者个人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家庭使用的理财方式都比较单一,并不能实现家庭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金融投资理财成为家庭最主要的理财方式已经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家庭对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将会有所提高,这一切都与理财者个人对金融市场的判断力提升和对家庭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关。一个成功的家庭理财者必然不会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既要追求收益、又要规避风险,还要兼顾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理财要求下,普通家庭金融理财必然呈现出一个目标统一下的多元化理财模式。从理财者的身份和责任来看,家庭中只要是能够胜任理财责任的任何一个成员,都可能参与理财互动,这必然使家庭理财的模式发生变化;从科学理财对风险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来看,最有效地处理金融危机、度过风险的方式就是购买不同层次饿种类的理财产品,获得多样化的收益,或者,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至少保证某一个或某几个理财产品还能够发挥作用;第三,金融市场提供给家庭理财者的理财产品形式多样,家庭理财者有必要根据家庭的需要去选择这些理财产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理财模式,例如,对“零花钱”的投资以短期利润率高的为主;对“读书基金”和“养老金”的投资来说,应当一较长年限的、稳定性较强的理财产品为主。

四、对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建议

(一)树立良好的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观念

为了实现家庭收入的保值与增值,应该培养对理财知识和技巧的认知,并将之转换为理性的处理投资项目和规避风险的技巧上。理念作为一种理性的观念,在理财方面就是通过理财者不断遭受的挫折和损失而完善和成熟起来的。

(二)善于利用投资收益

在满足了基本的财产保全以后,在仍有富余的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上提供的诸如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形形色色的金融投资理财工具,进行增值计划。这些工具的特点是高收益、高风险。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在资产积累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何选择合理的投资组合,规避风险,赚取最大利益,成了个人经济生活中新的时尚。

(三)重视理财中的家庭个体差异

家庭经济的状况不同,家庭成员不同的个人喜好,所以,在投资的工具上侧重点不同,资金的注入也不一样,产生的投资理财的方式有所差异。就拿中国南北部做比较:从家庭的资产总量来说,北方家庭可能不如南方家庭,关键是理财观念和方式有很大差距。经济稍差的北方家庭有放弃理财的想法,中等家庭将财富主要用于养老、孩子上学、买房等保障性开支上,主要理财方式为储蓄。富裕家庭则大多将财富用于消费,而南方家庭则更注重财富的增值。较为贫困的家庭努力进行脱贫致富,中等家庭认为保障性开支需要更多支付,必须让现有财富尽快增值以确保生活的正常运行,小康家庭则将盈余用于更多方式的投资上。

理财投资的方式篇(3)

关键词:地方财政;投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投资对资金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仅靠各级有限的财政收入,已很难满足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如何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和信用优势,主动为各级政府承担融资压力,建立健全地方财政投融资体制,规避财政风险,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财政投融资的作用

财政投融资是指以政府为主体,采取有偿的手段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筹集资金,并按照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标进行资金投放,以形成固定资产为主要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活动。其主要作用为:

一是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加速推动产业发展。首先,财政投融资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并以经营成果偿还本息,不会给财政增加负担;其次,在实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依据产业政策调整,向相关行业提供政策性低息贷款或投资参股,并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引导社会资金在各个行业有效合理的流动和配置;再次,财政投融资资金的运用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在投资过程中主要发挥社会资金的导向和集聚作用,形成财政投融资资金与社会资金的“导向――跟踪”模式,促进社会产业形成规模。

二是有效地解决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均属于准公共产品,其工程建设具有高投入、低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回收期长等特点,若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这类项目年收益率将很低,若由市场自发调节供给,将直接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财政投融资具有明显的优势,政府可以利用BOT、优惠利率贷款、投资参股等方式引入更多的市场化机制对项目进行运作,有效地缓解财政支出的压力,纠正财政支出结构上的不合理。既使闲散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增值,还能很好地解决由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滞后而拖累社会经济增长的问题。

三是有效地填补财政预算无偿投资和一般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信用原则组织经营。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准公共产品,这类产品若完全依赖财政无偿投资,因财力有限势必出现供给不足;若完全依靠企业筹资,银行融资,由于准公共产品“效益外溢”的特点,供给更加不足、甚至无人投资。所以,在私人产品与私人投资、纯公共产品与财政无偿投资大体对应平衡的情况下,财政投融资介于二者之间,填补了准公共产品投资的空白。

二、财政投融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财政投融资作为政府以市场运作方式合理利用资金的形式,虽然在减轻财政负担、使财政支出结构趋于合理、促进产业发展、加速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都有相当明显的优势,但这种制度是以信用为前提,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那么政府就不可避免地承担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一是社会闲散资金不足将制约财政投融资发挥作用。财政投融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闲散资金,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各行各业的投资机会较多,闲散资金将趋于减少。如果财政投融资挤占私人投资的部分资金,虽然可以发挥财政投融资的作用,但势必会引发私人资本对资金的过度需求,而使利率上升,加大财政投融资利用资金的成本,抑制其继续挤占私人投资所需资金的趋势,这将不利于财政投融资各项投资计划的实现,削弱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二是有偿性原则使财政成为风险最后的承担者。由于财政投融资资金的利用不以营利为目的,只要投资收益能弥补资金利息支出且略有盈余即可,这就增大了资金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来说,一旦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项目要求回报率,则闲散资金利息支出就会很大。而对于高风险的产业政策行业的投资,若没有较高的利润盈余留存,一旦某一项目投资风险显现,不但利润无从谈起,就连投资成本也将很难收回。这两种风险都将缩小财政投融资的规模,减弱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三是对财政投融资政策运用和认识存在误区。有些人对财政投融资的理解,局限于利用政府信用融资并直接投资于各项产业以拉动经济发展,许多地方政府将借来的钱投资于投资期短、见效快的竞争性行业,导致了不公平竞争。在与民争利的同时挤出了许多民间资本,而且由于政府经营这类企业容易出现在内控上的风险,最终导致亏损,将风险转嫁给财政。这种错误的操作方式,既减少了民间资本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降低了财政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

三、转变政府投资观念,规范财政投资行为

针对地方财政投融资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尽快转变投资观念,强化和创新投资责任机制,规范财政投资行为。

第一,抛弃计划经济观念,树立现代市场观念。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习惯于建设靠国家计划、给指标定项目,指挥或干预企业和社会投资活动,导致不能准确依据市场需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受政绩和地方利益驱动互相争项目,搞“政绩工程”、“拍脑袋工程”,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导致各地产业雷同,效益低下,浪费严重。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加强学习市场经济下财政投融资知识、投资风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转变投资观念,规范财政投资行为,以效率和效益为评判标准来选择和确定财政投融资项目,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抛弃依赖财政思想,树立开拓意识。在当前各地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大部分地方搞开发和建设依然依赖国家财政直接投资。不少地方认为“财政的钱是公家的钱,不要白不要”,这种“等、靠、要”思想,直接导致财政资金投向分散、大家抢项目争投资,造成决策失误、投资效益低下。因此,在完善地方财政投融资体制过程中,必须抛弃过分依赖财政投资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第三,严格界定财政投资领域,发挥财政投资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由市场机制运作的事情应由市场去完成,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运作或“市场失灵”的,则由政府介入运作。目前,我国财政投资范围可说遍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各个行业,既包括无法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社会公共事业投资、基础建设投资,也包括完全能按市场运作的大量的竞争性产业投资项目,导致投资范围和领域过宽、过广。因此,有必要对财政投融资的范围进行严格界定和调整。如公共产品、基础产业开发投资领域,应该由政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而对能够通过市场调节实现自我发展的产业开发投资领域,财政投融资不应介入。

四、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为了筹集更多的开发和建设资金,目前地方各级财政部门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融资方式,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原因,财政资金的匮乏仍是制约地方尤其贫困落后地区财政投融资活动顺利开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应在原有融资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究投融资对策。

第一,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合作。地方财政投融资活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规模较小,组织机构和管理不够规范。现有的财政投融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种:一是财政部门设置的资金有偿使用管理机构,如财政局下属的财政资金管理处等;二是财政部门开办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财政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公司等;三是财政部门的各职能部门。这些财政投融资机构设置不统一,管理不够规范,使财政投融资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同时,由于财政投融资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人存在财政资金应是无偿使用的倾向,往往不注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导致项目一建成就亏损,浪费了资源和资金。近几年来,政策性银行在改革中取得了较大发展,在完善经营机制,狠抓本息回收的同时,初步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控制机制,面向市场开发培育优质项目和诚信客户群,坚持独立评审,从源头控制风险,强化贷款项目的市场和财物分析,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加强稽核评价工作,建立分支机构网络,实行市场化融资机制等,基本实现了以信贷融资为基础的政策性银行体系。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与政策性银行加强合作,并借此进一步规范财政投融资行为,扩大财政融资规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二,增加财政投融资资金来源。城市是一种庞大资产,也是一种无形资产,经营得当,可以使城市资产增值,还可以广开政府财源。实施经营城市策略,就是要各级地方政府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将城市的各种公共资源转变成政府的“摇钱树”,增加地方财政投融资资金来源。目前,城市经营的主要方式有:拍卖街道广告经营权;拍卖闲置土地,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经济价值;拍卖办刊亭的经营权;拍卖公交汽车路线等。除了这些方式外,还应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如城市街道经营权的转让、公共产品冠名权拍卖等。

第三,积极吸引外资及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和国有企业可采用目前国际通行的特许经营权转让方式,例如采取已在地方并实行获得成功的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国内一些地方试行的TOT(移交―经营―转让)等融资方式以吸引外来投资和民间资本,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当然,要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就必须改善投资软环境,扩大市场准入,努力做好各方面的配套服务。除了采用BOT、TOT等融资方式,还可以采取资产经营权转让、国有股减持、股权转让出售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

第四,推进财政投融资项目的市场化管理。一是大力完善项目业主负责制。明确业主的职责,对已选定的项目业主,应在签订相关合同时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尤其要强调违约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受到的处罚,以增强项目业主的责任感和压力,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预期效益;二是建立健全财政投融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加强对项目的综合管理,应通过建立健全财政投融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项目备案制,以便于对项目进行分类,分档管理,及时掌握项目相关信息,督促并确保各项投资项目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三是完善项目建设监理制。为确保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应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监理制。通过实施项目建设监理制,确保项目建设施工质量和投资效果。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晓风.创新财政投融资体制构建和谐社会[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2.

理财投资的方式篇(4)

「关键词资本经营;财务管理;投资;筹资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资本市场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股票市场将从不完善走向成熟,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个人投资者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步伐的加快,资本市场将成为联结资本需求方与供给方的桥梁,它通过消除企业存量资产长期凝固的障碍,推动存量资产按市场经济要求进行流动和组合,使资本流向那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良好、技术含量高、获利能力强的企业,并以较低的交易成本来完成资本的转移和配置,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实施资本经营,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所必须的基本条件,而且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它源于资本的配置。

企业的资本经营需要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并支持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资本经营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应实现由生产经营型管理向资本经营型管理的飞跃

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使企业的投资、筹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资金运用的日趋复杂,使得经营者认识到,缺乏资金、技术可以引进,但管理只能靠自己,如果不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即便企业拥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也很难保持并提高经济效益。

但是,传统产品经营型财务管理只是一种核算型被动式管理,是对企业资金、成本、利润的消极管理,它在企业内部只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即配合生产供给资金,配合管理核算成本,配合经营调度资金,以加快流动资金周转。资本市场发达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的中心应研究企业成长与扩充、资本支出与分配、资本的筹措与结构之间的最优财务决策———资本的优化配置,并且重视投资前的预测、决策与控制,重视实际财务管理技术方法的运用,力求探讨和采用新的管理技术方法,以实现财务决策的最优化,制定最优方案,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所以,现代财务管理模式应该是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以资金筹集为基础,以资金运用为导向,以资金分配为手段,资本经营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可见,资本经营便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

资本经营可以理解为:出资人为获取较高的资本报酬率而投出资本,监管资本的运用,并对存量资本进行调整。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稀缺要素,维系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投资,但不在于量的增加,而在于经济质量、效益的提高,即经济增长是否有利于优化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资本经营通过财务管理,进行战略规划,进行科学的收益预测和投资风险预测,分析目标公司资产、债权、债务状况及其出售动机,避免盲目行事,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健康、灵活的资金调配和有效的财务营运机制,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同时,还要通过财务管理科学的预测及时调整资金流向、流量,规避风险,服务于资本经营,挖掘资本的潜在价值,使资本释放出更大的潜能,产生出更大的资本效益。而财务管理引入了资本经营机制,势必就形成了资本增值获利的基础,确立了财务管理在资本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开辟了财务管理的新天地。

可见,资本经营讲求的是经营方式,而财务管理讲求的是经营的管理方式。“经营的重心在管理”,经营与管理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而且只有置财务管理于资本经营之下,财务管理才可获得深远的绩效。

所以,财务管理实现由生产经营型管理向资本经营型管理的飞跃是适应经济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经营型的财务管理是一种经营性主动式管理,是对企业资本运动的管理,是通过价值形态的管理实现企业实物的管理,是用增量启动存量,优化资本结构的管理。资本经营型财务管理,在企业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它是企业决策者的高级参谋,又通过一系列现代科学管理财务的理念,运用各种预测、决策的方法,发挥着运作全部资本,优化资本结构,促进提高资本经营效率的作用。

二、资本经营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随着现代经济管理的发展,当资本经营成为财务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财务管理的全部目的就是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企业资本和价值最大化。那么,资本经营型的财务管理主要内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投资与筹资这两项重大的经济事项上。

(一)研究对外投资的各种因素,防范投资风险

资本经营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无论是进行资本积累还是资本的横向集中,或是资本的社会化控制,其本质就是通过资本交易、流动或使用而获取利润,求得资本的增值。财务管理正是以此作为出发点,分析、评价对外投资的条件因素:①投资的预期收益水平。投资最终是为了取得增加收益,对于预期投资收益水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方法是计算投资的边际效益,即根据拟议投资方案实施后的各年预期收益,测算出一个使其总和与成本支出正好相等的折现率,这一折现率即投资的边际效率;然后再将其与投资者期望得到的最低收益率进行比较。若边际效率高于最低期望收益率,则该项投资即可考虑;反之,则不能考虑。②投资风险。资本经营属高风险领域,投资失误会造成惨重损失和事业的萎缩。然而,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而热衷于对风险大的新兴科技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进行投资。而在投资实践中,又会出现投资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出现可变性,或者是实际终值低于预期报酬的可能性。于是,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便是在投资前结合对外投资的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决策风险进行预测。③投资成本。投资成本是从分析、决策对外投资开始到收回全部投资整个过程的全部开支。包括前期费用、实际投资额、资金成本和投资回收费用。财务管理通过预测必须使投资盈利和回收额大于投资成本,投资方案才可行。④融资条件。企业投资需要大量运用资金,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投资活动,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分析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融资场所、融资工具,并且能够及时、足额、低成本地筹集到所需的资金。⑤投资管理。投资要有相应的业务知识(证券知识和证券运作技能)、法律知识、管理技能、市场运作经验作为基础。⑥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指企业内外各种影响企业投资活动的因素总和,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财务管理在分析投资决策时,必须认清投资环境的特点、发展变化,重视投资环境的影响作用,并根据投资环境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

(二)预测最优筹资方案,取得综合筹资效益

当投资项目、数量和决策方案确定后,就要提出投资概算,筹划投资的资金来源,于是,筹集资金是形成资本经营的先决条件,也是财务管理营运的起点。面对资金的筹集,要求财务管理:①对于不同的筹资来源,应研究其利用的可能性和效益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很多,主要分为性筹资方式和债务性筹资方式两大类。性筹资方式资金成本高,但筹资风险小;债务性筹资方式资金成本低,但筹资风险大。于是,企业筹集资金前,应预测各种资金来源渠道,诸如发行债券、长期借款、发行股票、留存收益的资金成本、筹资风险,并结合各种资金来源的个别资金成本与各种来源在全部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计算综合资金成本,并从众多预测的综合资金成本中选择最低的,作为筹资最优方案。②注重适当的资本结构,正确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负债经营。资本结构即某种资金来源在全部来源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借入资本与自有资本的比例表示。资本结构高,资金成本低,效益大,但筹资风险也大;资本结构低,资金成本高,效益小,但筹资风险小。那么,如何权衡效益与风险,确定适当的资本结构呢?这就要借助财务杠杆指标来衡量。企业筹措借入资本,由于其利率或债券利息率固定,当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利息率或债券利息率时,自有资金收益率将会高于投资收益率,普通股的实际收益将会提高。这种利用需要支付固定费用的筹资方式来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或普通股收益的作用,称为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作用的提高,虽然能给股东带来较多的收益,但也会增加有损于股东未来各年收益的风险。为此,就要预测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每股收益,对企业付息及纳税前收益反映的灵敏度,进行筹资无差别点的分析,并以其作为企业决定资本结构的取舍标准。在处理资本结构与综合资金成本的关系上,当企业为新投资项目筹集资金仍能大致保持原有的资本结构,且测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不高于企业原有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即按规定的比例筹措资金。若真实的综合资金成本率高于测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企业可采纳某些可能减少股东财富的投资方案;若真实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低于测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企业可放弃某些可能增加股东财富的投资方案。在处理筹资风险与综合资金成本二者关系上,要力图使新投资项目的风险与整个企业原有风险大致相同。倘若新投资项目的风险与整个企业原有风险不同,则应采用按风险调整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作为筹资决策的采纳标准。财务管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的目标,就在于通过筹资管理调整不合理的财务结构,使之趋于收益与风险相宜的最佳结构。否则,不加强事前预测和规划,不实行主动的财务管理,就会形成高资本结构高风险更高负债低效益,以及低资本结构低风险低效运行低效益,两种低效益的格局。③预测利用借款投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新增的利润,能否按规定期限偿还本金和付清利息。

总之,资本经营型的财务管理通过价值管理,使企业朝着谋求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的目标迈进。资本经营为财务管理开辟了广阔的理财前景,并推动财务管理以资本经营作为新模式向纵深发展。同时,资本经营型的财务管理采用了现代化手段和新的科学方法,全面预算控制,制定最优的投资方案,并且把企业如何扩张资本和壮大经营规模、如何走好集团化和资产重组的路子、规避投资风险、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作为理财的指导思路。

「参考文献

[1]辛惠琴。对资本经营的财务思考[j].经济师,2002,(4)。

[2]卓敏。资本经营若干理论分析[j].经济问题,2002,(9)。

理财投资的方式篇(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the growth rate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China is accelerated year by year,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and implement the finance investment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effectively strengthens the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construction funds, so as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fiscal funds. Because the finance investment evaluation work is still at the initial stage, it faces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overnment finance investment eval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finance investment evaluation.

关键词: 财政投资评审;预算评审;制度建设

Key words: finance investment evaluation;budget review;institution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155-02

0 引言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部门对政府财政投资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以及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等进行的分析论证、专项核查以及跟踪问效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估的行为,也是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这样也是合理控制投资项目成本费用和节约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为了节约财政资金、规范投资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以及政府财政投资使用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成为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成立于1998年,距今只有十六年的发展历史,政府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在规范投资管理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财政投资评审在体制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法律体系不健全 财政部在相关文件中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没有明确表示,因此给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律体系建设工作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使得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缺少完整的法律体系来提供法律方面的依据和制度保障,影响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和投资评审工作的权威性。

1.2 各地财政投资评审组织机构设置的不统一和工作运作模式不统一 我国目前各地的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在组织机构设置和工作运行模式上都存在很多不统一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评审工作的正规化和规范化建设。因此组织机构在编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不统一,使得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人员流动性过高,严重影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质量的提高。而各地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工作运行模式的不统一,难以适应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给评审工作带来困难。

1.3 财政投资评审机制不够完善,影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科学化建设 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投资评审项目“三超”现象严重,且存在效益低下等问题,主要是由于财政投资评审机制的缺陷,难以对财政投资项目实行定量、定额的管理,使得预算、资金、财务会计管理与监督的职能被虚化,主要存在着立项前项目概算和预算评估的不确定性、项目建设期的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科学化建设。

2 提升政府财政投资评审效能策略探讨

2.1 准确定位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主体地位和职能

应参照西方国家的基本经验,并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主体地位进行准确定位,使其能够全权负责对财政投资的基建工程的概预决算进行评审,并具有相对独立性,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监督地位,实现财政在公共支出项目上的投资管理职能和评价职能的分离。同时,应准确定位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职能:首先,以预算评审为突破口,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其次,通过财政管理全过程监督检查,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最后,“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职能。

2.2 创新和改革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律体系 创新改革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一方面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理论的创新研究,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对财政投资评审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摸索,根据财政部门科室对项目评审的要求和项目资金来源等实际情况,综合审查评定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应采取的方式,加强项目的全过程评审,对评审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另一方面,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的改革,使之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真正为市场经济服务发挥作用。同时,还应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和完善配套的财政投资评审法规制度,统一和规范在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体制中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地位和作用,促进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制化建设,推动评审立法工作,为评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2.3 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的科学化建设 首先,要完善评审机制,这样评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对于财政投资评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促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科学规范;其次,应建立健全“复合式”评审机制,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和调查研究工作有机联系起来,不仅在工作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要注重采集综合信息数据,通过对项目评审成果进行剖析研究,使之成为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调研成果,实现“评”与“研”的完美结合;最后,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评审机制,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注重提高评审质量,对当前财政投资评审体制和法制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的挖掘剖析,并不断创新完善财政投资评审质量管理办法,实行责任制和问责制,从而有效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质量和效率。

2.4 做好评审人员选聘和培训工作,加强财政投资评审队伍建设 由于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要求评审人员不仅有专业的财务和会计知识,还要对工程造价和工程技术等内容熟练掌握,同时还要求评审人员对于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有充分的了解,因此,要做好评审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工作,吸纳具备多学科、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评审队伍,并加强对评审人员的培训学习,通过定期培训、专业讲座及与其他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学习等形式,切实提高评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从而有效保证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关系着我国财政资金的有效运行,因此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时加强经济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政府财政投资评审部门要认清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准确定位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主体地位和职能;以此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的科学化建设;做好评审人员选聘和培训工作,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中国财政,2009(20).

理财投资的方式篇(6)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Y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I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C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五)强化企业应收款的管理措施。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应收账款加速企业资金流出,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资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

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

2、建立销售责任制。

3、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

4、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

理财投资的方式篇(7)

关键词:集团财务公司 有价证券 金融机构 股权投资

投资管理功能是财务公司的重要功能之一。目前,许多集团财务公司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投资业务。每个财务公司的现实状况和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开展的投资业务种类有所差别,面临的风险也多种多样。从财务公司投资业务角度去研究风险防范问题,有利于企业集团公司明确财务公司的功能,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应有的作用;有利于财务公司认清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风险,促进财务公司的健康发展,更好的服务于整个企业集团。

一、财务公司开展投资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企业集团市场化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企业集团的规模一般较大,业务种类繁多,交易流程非常复杂,对于金融服务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另外,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企业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业务范围逐渐扩大,企业规模逐渐扩张,并伴随着一系列的市场改革活动,企业集团对于兼并收购、业务重组、资产剥离以及风险管理等业务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集团本身的金融专业化水平较低,而作为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运营、财务管理核心的财务公司更具备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更能为企业集团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的需求,其中,这些金融服务大多数属于投资业务的范围,财务公司开展投资业务能够满足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

(二)为企业集团持续的筹集资金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由于扩张的速度过快,资金普遍偏紧,需要持续使用大量资金来满足正常经营活动的开支,但是,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的水平,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这种间接地融资方式很难获得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对于企业技术升级、高新技术开发等风险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资金需求,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无法满足。这种现实问题导致企业必须寻求其他渠道筹集资金,获得成本低、使用期限长的资金需求。而财务公司可以通过以下渠道为集团获得充足的资金,发行企业债,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寻求战略投资者或者公开上市,进行资产证券化。

(三)为了应对国内商业银行及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

随着商业银行的改革力度加大,在筹资方面的能力逐渐加强,服务品种越来越多,服务对象越来越广泛,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在资金、机构、人员和技术等方面有着财务公司不可比拟的优势,这就使得财务公司流失了很多系统内部的优质客户,对于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的财务公司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一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大批涌进我国境内市场,抢夺大型企业集团作为自身的优质客户资源,在中间业务、财务咨询等方面为企业集团提供优质的服务,导致财务公司的盈利空间大大压缩,不利于财务公司与母公司的联系,对财务公司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应对来自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双重竞争压力,财务公司只有找出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利润增长点的领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投资业务就是财务公司比较优势的领域,开展投资业务是财务公司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二、财务公司开展投资业务的重点领域

根据最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财务公司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投资业务,其中,有价证券投资和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是财务公司业务中比较重要的领域。

(一)有价证券投资业务

财务公司进行有价证券投资的对象包括股票和债券,债券包含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等。根据投资方式,有价证券投资业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自主买卖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财务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在二级市场上自主决定购买或者卖出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有价证券。

2、委托理财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考虑到证券公司的证券投资人才专业、信息渠道广泛,财务公司选择一家证券公司,委托其进行证券投资。财务公司与证券公司会签订委托合同,规定委托证券公司管理的资金额度,其中风险和收益均由财务公司承担,财务公司支付给证券公司一定的委托手续费。

3、贷款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财务公司以委托的名义,让证券公司投资有价证券。财务公司与证券公司签订贷款合同,规定投资的数额、期限、利率等内容。其中,风险和收益均由证券公司承担,不论盈亏,证券公司都应按照合同规定向财务公司支付利息,到期归还投资本金。

(二)金融机构股权投资

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是指财务公司以出资人或者受让人的身份持有国内金融机构一定比例的股权的投资行为。具体方式可以是参股、取得控制股权或者合资拥有被投资的公司。财务公司进行金融股权投资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财务公司直接投资金融机构模式

这是比较常见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财务公司直接投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企业集团直接投资的模式操作较为简单,管理链条短,有助于企业集团管理金融公司。但是这种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产业资本必要承担金融风险,增大了整个集团的风险。

2、以财务公司为平台模式

即企业集团将财务公司作为金融股权投资的平台,将企业集团金融股权进行集中,改变原有的分散管理方式,集中优良资源,更好的开展金融服务,满足整个集团的多层次金融需求。另外,以财务公司作为平台,相当于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建立了一个防火墙,能够降低整个集团的金融风险,很多大型的企业集团都通过下属的财务公司进行业务运转,实现了产融相结合,如中石化、中电力等企业。

3、混合发展模式

企业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差别较大,如企业集团发展的阶段差异,投资时期的选择不同,面临的法律、金融制度不尽相同,导致企业集团在选择投资模式时不可能完全一致。企业集团可能选择金融机构投资模式,也可能选择以财务公司为平台模式。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集团都采用了两种模式进行金融机构股权投资。

三、财务公司投资业务风险

(一)有价证券投资风险

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专业的金融投资机构相比,财务公司在有价证券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投资策略明显缺乏。财务公司在投资有价证券时,主要产生以下两种风险:一是有价证券本身的风险,涉及到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二是有机证券交易风险,涉及到操作风险、决策风险、道德风险等。

(二)金融机构股权投资风险

财务公司进行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1、信息风险

财务公司进行金融股权投资以前,要对金融机构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形成股权投资的可行性报告。但在具体的操作中,金融机构可能会对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进行控制,使财务公司很难获得真实的信息,在获取信息时处于被动地位,是财务公司进行金融股权投资面临的最大的信息风险。

2、内部人控制风险

财务公司对金融机构进行参股后,参股的多少决定了财务公司在金融机构中的管理权限。但在很多情况下,存在财务公司即使处于控股状态,也很难撼动金融机构管理权限。金融机构的内部人控制风险导致了财务公司的管理受到制约。

3、过度支付风险

财务公司在进行投资时,资本和资产的定价是一项非常重要、复杂的工作。对金融企业投资的定价偏低,可能导致金融股权投资的失败;定价偏高,会影响股权投资的收益。财务公司一旦在金融企业股权投资中支付过高的资金,将导致财务集团的现金流量减少,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最终影响财务公司更好的服务于企业集团。

四、财务公司进行投资业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为了控制投资风险,财务公司应从以下一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充分认识财务公司进行金融企业股权投资和有价证券投资对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性

从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来看,建立融资平台是企业的必由之路。很多大型的企业集团都建立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模式,两者的结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趋势。因此财务公司要结合金融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及同类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向企业集团提交金融股权投资的研究报告,让集团认识到进行金融股权投资的重要性,积极入股金融机构。

在财务公司的运营中,流动性和收益性是衡量财务公司运营状况的重要指标。财务公司进行有价证券投资,通过对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能够达到流动性和收益性共赢的目的。

(二)提升自身水平,有效分散证券投资风险

财务公司应该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市场风险测量方法,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风险测量方法和资产配置模型。同时,财务公司还应形成分散风险的意识,通过将购买不同种类、不同期限、不同风险水平的有价证券,将证券投资的风险进行分散,不要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防止发生严重的投资风险。

(三)集中操作,加强金融股权投资的集团管控

很多集团公司旗下的金融股权投资较为分散,影响了集团公司对金融资本的调配和使用能力。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方面和综合经营方面都有着集团内部其他非金融公司不可比拟的优势。集团公司授权财务公司进行金融股权投资后,不仅能够使集团金融资本进行融合,还能够带动社会化的金融资源参与其中,为企业集团的产业发展带来更为广泛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