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7 15:57:58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篇(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迅速崛起,为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问题,高程建筑迅速发展起来。高层建筑由于功能多样、体型庞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技监督,保证施工质量,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将损失巨大。基于此,本文将探析高层建筑的特点及其施工技术,以供参考。

高层建筑的建筑特点

高层建筑的施工准备工作量大。高层建筑体型庞大,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设备以及配件等种类放多、数量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工种多,施工劳动力多,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此外,由于施工通常在城区中心内,往往要在有限的施工场地中进行,这也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施工周期较长。建筑工程是一项繁杂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表。庞大的施工量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不能短。

地基设置较深,施工难度较大。由于高层建筑中地基承载的重量较大,导致建筑工程的地面建筑工程量大。近几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频爆发,对高层建筑工程的地基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坚固的地基一方面能够支撑上层建筑的重量,还能有效的抵抗地震等自然灾害。此外,设计建筑地基时,除了考虑它的坚固问题,还要重视地基的综合利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的地下一般设计成地下室、停车场或是商用。

建筑高层施工技术难度较大。随着高层建筑层数的不断增加上层建筑结构受到的风速不断加强,温度也随着降低,这些自然因素都影响着建筑物的施工。此外,建筑物的造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物的施工难度。随着层数的增加,建筑施工的原料运输困难,施工人员的安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些都增加了工程的施工技术难度。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开挖土方之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掌握现场的地质、环境、水文等特点,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制定合理的开挖方式,设计开挖施工方案,规划施工工序。同时,要根据工程的规模、地质环境以及施工单位本身的技术条件等合理选择开挖设备。好好处理开外过程中产生的弃土,不能随意的堆放。同时,还要加强地基排水工作,及时将地下水等排出去,防止基坑出现积水问题。

为了降低地基回弹,节省施工空间,保障工程质量,要做好基坑支护工作。。在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存在极限状态时,要求施工人员工作必须达到安全标准。

同时还要提高挡板的质量,防止结构受弯破坏,根据相关标准嵌入挡板,保障深度达标,同时,还要根据土体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控制好混凝土强度,应做好以下工作。

配合比的选定。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故尚需进行试验试配调整和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方能确定砂的配合比。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土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5~10%,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严格执行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严格养护制度。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试块的制作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不能弄虚作假,保证试块的真实性。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造型和功能,通常会将主楼和低层裙房连在一起,为了避免高层主体和低层裙房之间没有缝隙,需要在施工之后进行浇带处理。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回填土完成之后,场地的平整,方便上层施工,主体会和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进行,在进行上层结构施工过程中,不论是先进行高层施工,在裙房施工,还是两者同时进行,都要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预留一定的浇带。当高层建筑主楼和裙房都完成以后,利用微膨胀的混凝土将浇带浇筑起来,从而使其看起来是一个整体。浇收缩带的混凝土填筑,通常是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竣工之后2个月混凝土的收缩量已经完成了60%以上之后进行。在建筑结构受力相对较小的地方设置施工后浇带,通常是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弯矩不大的位置;也可以选择弯矩虽大,但是监理较小的梁、板的中部。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较小,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特点 技术要点

引言

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高层建筑应运而生,有效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与多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纵向使用面积,提高了土地使用率。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和功能越来越完善,对防震、防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设设计人员要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功底,深度挖掘高层建筑自身特点及注意事项,运用上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方式,掌握技术要点,注重细节,让高层建筑更加安全、适用、可靠和经济。

1.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1.1高层建筑结构内力与变形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物结构侧向变形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会变大,过大的变形会使非承重墙、维护墙裂缝,乳胶漆凋落。在设计高层建筑时,一方面建筑结构要有足够的强度,另一方面还要有足够强的刚度,将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1.2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要求更高

不管什么样的建筑物都要考虑抗震要求,但是高层建筑高度高、承受力大,比普通建筑物的抗震要求要高出很多,必须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1.3轴向变形显著,不容忽视

高层建筑的轴力值很大,竖向积累的轴向变形很明显,改变建筑的内力数值和分布,对连续梁弯矩和构件剪力和侧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中柱和边柱的变形程度不同,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跨中正弯矩形值和端支座负弯矩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各构件的水平剪力和侧移都会出现很大的误差。所以,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要把构件的轴向变形考虑在内。

1.4弹性假定和刚性楼板假定计算方法不适用任何情况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弹性假定法和刚性楼板假定法来分析建筑结构。弹性假定法是指高层结构在垂直荷载或风力的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这一假设适用于常规的建筑。对于那些建设在地震或台风易发区的高层建筑则不能真实的分析结构的工作状态,因为建筑物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产生较大的位移,结构从弹性状态进入到弹塑性状态,应该用弹塑性分析法。刚性楼板假定法认为楼板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无限大,平面外的刚度可以忽略,这种方法简化了计算过程,为施工提供了便利。若竖向结构刚度发生突变,则不能用此种方法进行分析。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关于桩基础的技术要点

1、钻孔、灌注桩技术要点

(1)成孔和成桩时间长短影响着灌注桩的承载能力,时间越短,承载力就越强。在施工时,可以通过筛选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具、合理衔接各施工工序、改良混凝土的灌注方法等措施来缩短时间。(2)科学控制泥浆配比。泥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成孔的质量,配比不合理、性能差的泥浆削弱桩基的承载能力。在施工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配比,避免钻孔时出现塌孔或悬浮钻渣等现象发生。(3)处理好清孔,保证桩底沉渣厚度。高层建筑在钻空过程中,至少要清孔两次,降低沉渣的厚度,提高桩基础的承载能力。

2、应用后压浆技术,改善施工条件

钻孔结束后,用后压浆技术可以清除沉渣, 胶结同化沉渣,减少桩端阻力,改善土体条件,提升桩基的承载能力。

2.2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技术要点

地下室混凝土一般采用分层次连续浇筑技术,施工时,要尽量缩短各个层次的间隔时间,在上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下层的浇筑,这样可以使混凝土密实牢固。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分别在两端和中间位置设置一条振捣棒,前面的振捣棒要安置在最底排的钢筋与混凝土坡脚的地方,这样可以增加下面混凝土的密实度。

地下室混凝土养护技术要点

地下室混凝土的浇筑量很大,在养护时,很容易出现水化热现象;并且因其体积大,水化热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内外温差演变成温度应力,出现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12小时内覆盖上塑料布和麻袋,冬季保温,夏季保湿。

地下室防水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一般会被用作设备空间、配电室、发电机房、中央空调主机房、停车房、储藏室等,如果出现漏水现象,有可能会发生火灾、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负面影响很大。国家已出台了相关规定,对地下室的防水进行了分级,施工时按照等级采用相应的防水技术,采用等级要高于规定等级。

2.3高层建筑钢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核心墙内的钢结构柱一般在24根以上,高度要达到相应的比例,这样钢结构比较稳定。在吊装钢结构时,一般用分区吊装或一机多吊的方法来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速度。焊接工艺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一般是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采用斜立焊或立焊方法,焊接时要经常清理焊缝间的杂质。

3.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3.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

建筑用地价格越来越贵、人口越来越多、绿化面积越来越大,高层建筑将成为未来的发展主流,以前的平房和多层建筑将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施工人员的素质、机械设备也必须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施工技术将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主体。

3.2环保节能施工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建筑工程及生产建筑材料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近年来国家倡导低碳环保及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为了相应国家政策、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渴望建筑行业能够环保节能。从目前看,建筑行业已经开始实施环保节能施工技术,比如绿色施工技术、节能板材及保温技术材料的应用,都体现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绿色的、环保的。

3.3多学科融合发展将是施工技术发展的趋势

北京的“水立方”、“鸟巢”等大型建筑工程面市后不仅令国人自豪,也让国外众多工程设计师赞叹不已。自豪过后,对这些建筑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些建筑不仅应用了施工技术,还包含了生物工程、计算机虚拟设计、力学测试等多学科知识。未来的发展趋势,建筑知识将其他学科更多的融合起来,并且其他学科比重将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4.小结

高层建筑楼层高、出入不方便、居住密度大,与多层或普通住宅相比,施工技术更加严格和苛刻。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关系着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兴衰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投资企业和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来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设计人员充分论证、严密设计、一步到位,共同积极的探索和寻找提高施工质量的途径和办法,保证高层建筑可靠、安全和舒适。

参考文献 :

[1] 李建海,王珍吾.浅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品牌. 2014(12)

[2] 刘青松.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江西科技. 2014(24)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 建筑施工混凝土控制高层施工混凝土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各类高层建筑也不断涌现。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建筑结构复杂,建筑施工工期较长,混凝土用量较大等特点,为避免施工后期出现质量问题,要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其混凝土控制手段也较为特殊,本文从高层建筑特点入手,分析了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

2.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2.1.高层建筑结构特点。

在现代高层建筑结构中,一般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以及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等。

(1)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合理利用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功能,根据受力性能进行配比,这种结构在现代高层施工中,应用较多,因为其本身具有造价低、耐水性和结构灵活,可塑模性好,整体性能好等优点,由于这些优点,使得钢筋凝土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

(2)钢结构体系。

钢结构因为构件截面较小和自重轻、抵抗地震性能好、工厂制作程度较高且建筑周期短等优点,被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但钢结构材料较贵,造价高,而且易于锈蚀,抵御火灾能力较差,在施工设计时较复杂,由于上述缺点,导致钢结构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未普遍使用。

(3)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

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就是将钢构件和混凝土构件二者混合使用,互相取长补短,既利用钢结构的硬度高,又利用了钢筋混凝土拥有的较大刚度的抗推性和抗剪承载能力。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可以形成高效的抗侧力体系,同时因为用钢量较少,造价较低。对于此类结构,一般被应用到30-80层的高层建筑施工中。

(4)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

由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组成的结构,为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其拥有承载能力较高,具有较好的抗裂性和抗震性能。一般在高层建筑的底部或者用于跨度比较大的部分。

2.2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高层建筑施工规模庞大,施工工期较长,施工成本高。

高层建筑建筑面积大,对各类建筑材料使用量较大,建筑施工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上高层建筑施工工期较长,施工单位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给付建筑施工的消耗,这样就无形之中增加了施工单位的成本压力,如果一旦工程出现延期,就会导致建筑工程投资成本的增加,影响了投资收益。

(2)建筑施工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需要进行基础开挖,要选择多种基础方案。同时为了利用地下空间的需要,还会增加地下室的开发,这导致高层建筑的基础需要埋置更深,地基处理较为复杂,对深基础开挖和支护技术要求较高,也增加了施工难度。

(3)施工工期长,难避免气候的影响。

高层建筑由于建模面积大,需要较长的施工工期,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避免出现在冬季或雨季进行施工,当建筑高度增加时,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作业环境也越来越恶劣。气温变化和低温天气都对高层建筑施工造成影响。

(4)施工空间较小,组织难度高。

高层建筑的施工是在一定的空间内,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施工空间变的狭小,不利于施工的组织和安排。同时,高层建筑施工需要突出解决材料、施工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并做好防止物体坠落事故。

(5)施工要求高。

高层建筑施工通常是采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结构,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是采用现浇的方式,这就要求对各种施工模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结构安装、钢筋连接以及建筑制品安装等施工技术要符合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相对于底层建筑来讲,高层建筑施工要复杂的多,施工要求也要高很多。

(6)项目复杂,管理杂乱。

高层建筑的工程项目内容繁杂,其施工工种多、施工项目多、施工技术应用多、施工机械设备投入多等等都是需要大量的人、物、设备的消耗和投入,这无疑增加了管理难度。加上技术层面要求严格,在设计、施工、检查中需要进行多方面考虑,同时也需要多部门配合和协作。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大型高层建筑,通常都存在一边设计一边进行施工准备,一边开始准备一边开始施工的现象,由于工程量大,施工层包单位多,导致各部门出现协作困难,加大了管理难度。

3.高层建筑混凝土控制要点。

3.1高层建筑中混凝土质量问题。

在现阶段的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主要质量问题是产生裂缝。高层建筑一旦出现裂缝,对导致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无法达标,容易形成功能缺陷。高层建筑混凝土产生裂缝通常有三个因素:

温差裂缝:在高层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需要释放热量,但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其内部的热量发生聚集无法及时排除,导致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温差,一旦温差较大就形成了温差裂缝。

收缩裂缝:在高层建筑混凝土中,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发生收缩应力,其收缩应力超过水泥混凝土最大抵抗强度就形成收缩裂缝。同时,由于选用水泥的标号不同,也会容易形成收缩裂缝。

安定性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在硬化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导致混凝土发生龟裂,出现膨胀性的裂缝。

3.2高层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混凝土强度控制。

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前,要根据混凝土的不同强度,结合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配比的研究,通过工地实验室的配比实验,找出离析小强度高,符合设计质量的配比率,并通过验证,确定配比率是否符合建筑物质量要求。要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对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查和评定,选用同一种强度进行配比和生产工艺实验。同时要根据建筑施工工期和养护天气等因素,确定混凝土强度,必要情况下,要超过设计标准进行配比和评定。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通常是采用泵送水泥混凝土施工方式,虽然可以提升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工期,但同时更要注意泵送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控制,不能出现只顾施工工期,忽视施工要求。

(2)混凝土材料控制。

高层建筑混凝土材料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关键所在。对混凝土的材料要严格控制,对砂、石的含水量和含泥量都要进行控制和检测。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中,由于水的加入使混凝土具有可塑性,这就要求混凝土拌合用水不能掺杂其他过量的酸、盐、碱等矿物质和有害成分。通过加强对各材料的选用,提高混凝土配比准确性,降低混凝土的离析性能。

(3)混凝土施工控制。

落实混凝土施工工序是混凝土施工要求的保证。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指导,根据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保障施工质量。现场监督人员要对施工方案进行把关,对混凝土浇筑工艺和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督导,对混凝土浇筑、振捣、支模、拆模等工艺要进行检测,督促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要求进行合理施工,提升混凝土强度。同时要根据设计要求,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避免出现养护不足导致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

4.结束语

高层建筑具有特殊性,其施工难度较大,工期长,对各项资源消耗较大,施工投入也较多。对高层建筑混凝土进行施工控制,能有效提升高层建筑质量,保障高层建筑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 黄锦富 高层住宅建筑中砼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研究 [期刊论文] 《科技与生活》 2010年8期

[2] 马成山 浅议控制高层施工主体砼施工质量措施 [期刊论文] 《投资与合作》 2012年12期

[3] 曾海明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0年12期

[4] 贺西安 试论大体积砼的施工技术及防裂缝对策 [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2年5期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篇(4)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特点;施工技术;工期

前言

随着城市常住人口的增多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房屋建筑高层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其对于缓解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层房屋建筑对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更要注意对施工技术的选择和把握。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高空作业多、工期长、造价高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房屋施工技术不能直接应用,需要针对高层房屋建筑自身具备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

1.1 高空作业多

高层房屋建筑本身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这无疑给现场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各种建筑材料、机具设备和施工人员需要向高处输送,这无疑增加了施工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高处作业时要做好各种洞口、临边的防护工作,既要防止出现施工人员高处坠落的安全事故,又要防止高空抛物造成对地面人员的打击伤害。

1.2 工期长

高层建筑结构相对复杂,例如基坑开挖深度更深,还要涉及支护、降水等工序,而且基础和主体承重构件一般都为大体积混凝土,用料多而且管控严格,再加上物料、机具等的输送路径较长。因此,一般来说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工期较长,可达到一至两年左右,在这期间还会遇到季节的更替、恶劣天气的影响等,给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麻烦,可能导致工期更加延长。

1.3 基坑深度大

为了将高层房屋建筑的自重和其他荷载均匀传递给地基土,使房屋建筑整体上均匀沉降,并抵抗高层房屋建筑在水平方向上的荷载(如风荷载、地震力等)、增强建筑结构稳定性,需要将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很深,因此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地基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能否实现安全使用功能的前提,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深度一般都在5m以上,随着房屋建筑高度的增加,甚至可达20m以上,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发生塌方等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1.4 工程造价高

由于基坑开挖土方量大,基础埋置较深,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支护和降水,为保证房屋建筑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工程中所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的量很大,因此相应的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数量相对庞大、工种多样,再加上现场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量较大,产生的费用较多,因此导致工程造价较高。

2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施工技术很多,由于篇幅原因文章只以具有代表性的钢筋连接技术、预应力技术、基坑支护技术等做为讨论重点。

2.1 钢筋连接技术

钢筋的连接对于保证高层房屋建筑质量至关重要,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主要主要承受荷载压力作用,而钢筋则用来抵抗结构内部拉应力的作用,随着人们对高层房屋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中钢筋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针对不同种类的钢筋以及不同施工部位的钢筋来说,其连接技术的选择也有较大差异。当前钢筋连接的方法主要有焊接、绑扎连接以及机械连接等,对于非承重部位、不承受动力荷载的部位可选择焊接、绑扎连接的方式,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节约施工成本;而对于承重部位和承受动力荷载的部位来说由于钢筋直径较大、受力复杂,一般必须用机械连接的方式,如套筒挤压连接等进行钢筋的连接,当前这种钢筋连接方式已经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2 深基坑支护技术

高层房屋建筑的基坑深度一般在5m以上。因此,不适合放坡开挖,只能采用带有支护结构的中心岛式开挖、盆式开挖以及逆作法开挖等,在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使基坑侧壁具有一定的侧向刚度从而防止塌方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根据基坑岩土性质、周围环境情况、开挖深度等条件选择合理的基坑支护技术。当前最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有锚杆支护、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水泥土搅拌桩、土钉墙、逆作拱墙等,目前我国在对深基坑支护的选型、施工等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已经较为成熟。

2.3 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技术就是对钢筋预先施加一定的拉应力,使之抵抗混凝土的裂缝,并且使构件具备更大抗冲击力的一种技术,目前预应力技术在一些高要求的房屋建筑中已经得到实际应用。预应力技术包括先张法预应力技术和后张法预应力技术两种,先张法就是在浇筑混凝土以先对钢筋施加拉应力,待混凝土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放张;而后张法则是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先埋置钢筋套管或在钢筋外表面涂剂、包覆塑料膜等,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凝固后再张拉钢筋,后张法预应力技术包括有粘接和无粘接两种,其中无粘接预应力技术被认为是更有前途的技术。

3 我国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3.1 推广建筑施工新技术

当前我国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能够满足房屋建筑的各项基本要求,但在诸多方面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应当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施工技术,充分学习并与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使施工过程更加安全、快捷,并使房屋建筑更加牢固、耐久、美观,满足各类人群对房屋建筑的高标准使用要求,使我国的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逐步与世界接轨。

3.2 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

将各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相结合,可极大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在施工之前将工程中涉及到的各类参数输入到计算机软件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将整个施工过程模拟出来,判断建筑施工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有助于管理人员从整体上把握施工流程,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修改,减小实际施工的损失,有利于安全、进度、质量、成本等各项目标的实现。又如利用传感器技术,将传感器埋置于建筑结构关键部位,如易发生形变、裂缝等部位,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里表温差过大、基础不均匀沉降以及渗漏水等即可及时报警,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排除质量问题。可见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是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4 结束语

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较为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功能等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新技术,提高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篇(5)

1.1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较深。高层建筑由于占用空间较大,不仅需要做好桩基施工,还需要进行基础埋置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我国的高层建筑中普遍建有地下室,导致对于建筑基础的埋置要求更高,由于基础埋置工作比较复杂,对材料的要求比较高,任何一个失误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工程的质量。

1.2高层建筑的建筑规模和施工的成本都相对较高。由于高层建筑比普通建筑的体积更为庞大,结构更为复杂,因此高层建筑的施工时间比较长,投资的成本也相对较高。为了节约成本,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种不利因素进行预判,研究解决对策,防止由于工期延长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在确保工程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安排,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施工时间,对节约工程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

1.3高层建筑对施工组织有着较高的要求。高层建筑的施工不仅是针对建筑本身,而且包括了建筑中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说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以及消防等系统,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对其建设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协调,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1.4高层建筑作业空间紧张,垂线运输量大。高层建筑是垂直延伸的,导致施工只能是逐层开展,作业空间狭窄,建筑材料的垂线运输量大,因此,垂线运输速度直接影响施工效率。如果运输速度过快,会造成运输状况的不稳定,给施工人员带来危险。所以垂线运输制约了高层建筑的施工。

2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1模板工程的质量问题。在部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往往会采用反复使用过的材料,这直接影响了模板本身的质量。另外,在高支架模板安装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按方案计算模板支架,致使模板质量不达标。

2.2钢筋工程的质量问题。钢筋的质量问题也是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钢筋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使用的钢筋规格不符、现场绑扎和焊接、混凝土浇筑等三方面。

2.3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问题2.3.1原材料质量不达标。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工程涉及到水泥、粗细骨料、添加剂等多种数量庞大的原材料,而施工规范规定的质量检验方法存在检验操作周期长、操作复杂、检验费用高、原材料取样代表性差等问题,导致了混凝土强度不达标。2.3.2混凝土拌合物质量不达标。首先是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采用低配比,使混凝土配置强度过低。其次是在雨季的时候,没有扣除砂石中的水分再去计算加水量。最后是混凝土添加剂添加比例不合理。2.3.3混凝土浇筑不到位。首先是钢筋工程和模板工程完成后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验收检验,模板缝隙密封不严格,模板湿润度不够就进行浇筑。其次,混凝土浇筑后的振捣过程中存在过振、漏振等问题。2.3.4混凝土养护不到位。过去的施工单位只是对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控制,没有进行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或者养护工作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时常发生裂缝,降低了工程质量,也破坏了高层建筑的美观。混凝土养护不到位是指在养护时没有对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在高温环境中,浇筑混凝土后没有进行覆盖,保持混凝土中的水分,或者是覆盖的时间不够,覆盖后的洒水量不足。在低于5℃的低温条件下,依然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导致了裂缝的发生。

3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3.1工序作业条件的控制。工序作业条件包括施工现场的环境、人、材料、工具、技术等,这些都是对工程质量起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因此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进行施工时,要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安排施工人员进行有组织的作业。对于施工工具,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和定期保养,确保其在施工中能正常使用。技术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有组织的培训,使其掌握最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的效率。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有专门人员进行检验,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使工程能够按照进度稳步进行。

3.2确保施工原材料质量达标3.2.1确保模板质量。选用高层建筑的模板时,对其质量必须严格把关,反复使用过或质量不达标的模板是不能使用的,确保模板尺寸标准、没有被破坏和发生形变,整个模板的质量符合高层建筑施工强度要求。3.2.2确保钢筋质量。首先是选择粗细尺寸符合施工要求的钢筋,在使用前对其进行清理。然后在钢筋的加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依据图纸和规范要求对钢筋进行翻样,发现钢筋发生脆断或没焊接好的部分,要按标准对钢筋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最后,待钢筋工程完毕时,进行严格验收检验。3.2.3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首先要确保水泥、砂石、骨料、外加添加剂等质量达标,符合高层建筑施工原材料使用规范;其次是要确保混凝土各成分配比合理,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规范要求;最后是混凝土要搅拌均匀,严格控制水灰比。

3.3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搅拌、运输的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由于运输时间会对搅拌后的混凝土质地产生影响,所以混凝土搅拌站的位置最好距离施工现场较近,以防止混凝土变异,搅拌的时间也要根据运输时间和施工的楼层进行调整,搅拌后的混凝土要及时运到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要采用薄层、连续的方式,避免出现冷锋。在浇筑后,对混凝土进行分段分层的振捣,按照操作要求正确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快插慢拨,插点均匀,按插点顺序移动振捣。最后要做好排水工作,将混凝土振捣产生的水排出,防止由于水多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4加强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对浇筑完毕后的混凝土应该尽快覆盖,覆盖时要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洁净。根据施工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混凝土中添加剂的含量来判断进行洒水养护的时间。一般来说,在覆盖混凝土7天后进行多次洒水,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如果气温低于5℃即不宜洒水。

4结论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篇(6)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管理,并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延长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提高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特点;措施

1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固,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中,要求高层建筑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从而使高层建筑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将自身的位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功能不受影响。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中大量采用了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以及框架与剪力墙的组合结构,令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能够承受更多的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同时提升了高层建筑的结构强度与刚度,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而这些结构的采用也提高了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的要求。

首先,高层建筑的高空作业较多。高层建筑的高度大,有大量需要进行高空作业的部分。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合理的安排材料、机械设备与人员的运输工作,也要做好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并防止高空坠落物带来的人身及财产损失。

其次,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较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与稳固,其地基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建筑物整体高度的1/12,并至少建有两层地下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通常在5m以上,个别超高层建筑的基础甚至达到了20m。深基础施工,地基的处理十分复杂,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在进行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基础结构的施工质量,也要顾及到工程的造价,因此,需要尽可能采用各种先进的开挖支护技术,保证高层建筑基础施工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 高层建筑关键部分的施工技术特点

2.1 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技术特点

高层建筑的对使用功能的要求使得高层建筑内部的结构日趋复杂化,增加了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为了满足高层建筑不同高度的楼层结构受力的需要,通常应对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进行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结构恰恰相反,应扩大轴线布置的空间范围。而这种构造恰恰与常见的普通建筑的施工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当中,应当采用机构转换施工技术,设置必要的转换层,来满足高层建筑在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需要。目前,功能指标相对完备,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结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剪力墙转换层施工技术、框架剪力墙施工技术等。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采用转换层施工技术,能够明显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此外,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扩大简体结构中落地墙的厚度、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并适当的增设剪力墙、框架结构和简体结构,也能够起到提升高层建筑下层结构的强度,增强高层建筑抗震能力的效果。

2.2 高层建筑的电气施工技术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中在设计施工使用的电气技术也在不断增多,采用合理的电气施工技术,保障电气施工环节的工程质量,对实现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降低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确保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高层建筑的电气工程主要包括照明系统、变电及配电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通信系统、安保系统、电路布线系统以及防雷接地系统等,电气设备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决定了高层建筑的电气系统具有电能消耗大、自动化程度高、对供电可靠性需求强等特点,对电气施工的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电气施工中,应当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严格的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布线与设备的安装,将维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电力设备的电源与民用线路分开,从而降低系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并做好防雷接地工程的施工,保证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

2.3 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特点

高层建筑的给排水工程是高层建筑建设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保证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为高层建筑创造更加稳定的运行条件,减少给排水设施故障给用户带来的损失。因此,在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当秉着高效、安全、连续、可靠、畅通的理念,采用先进的技术对管网进行施工。在进行给水管道的布设时,要确保其不穿越重要的电气设施所在的位置,减少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并保证给水管道始终处于排水管道的下方,二二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 15m,防止管道发生渗漏时,排水管道中的污水对给

水管道中的清洁水源造成污染。在对给排水管网进行隐蔽铺设时,要尽可能避免管道穿越建筑的结构层,而应采用穿越地下室或建筑外墙的方式进行铺设,并在穿越屋面的管道外部加装防水套管,对墙体进行防水保护。

2.4 高层建筑的通风及空调系统的施工技术特点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内部良好的使用环境,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当中,常常会包括大型的空调系统与整体的通风系统,使高层建筑能够根据外界的气候变化来调整建筑内部的温度与空气循环状况。此外,在高层建筑的车库、电梯、楼梯间等部分进行必要的通风设计与防、排烟管道的建设施工,能够在建筑物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保证高层建筑内部的人员安全。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在屋顶加设正压加压风机的方式,给高层建筑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对空调的通风系统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细致的调试,保证通风及空调系统的施工质量。

3 完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

首先,要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的人员管理工作,保证参与高层建筑施工的人员,尤其是关键环节的施工人均具备相应的资质,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平,从根本上保障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此外,对工程质量责任进行细致的划分,将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有效的赏罚制度,可以明显的提高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其次,要做好工程施工的设备管理工作,完善设备的使用及养护方案,并制定严格的养护制度,确保施工中使用的设备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及时进行修理,避免设备带病工作现象的发生。

另外,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也是完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状况,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对不同的工种的施工进行合理的布置与规划,可以明显的减少不同专业施工中的冲突情况。同时根据工程施工时外界的环境状况,科学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方案和养护手段,能够提升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确保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

最后,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以及科学的施工方案与工艺流程,不仅能够帮助施工方有针对性的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的质量,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的造价,缩短工程的工期,最终全面的提高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确保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施工

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地基基础的质量与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关系密切,地基基础质量不合格,高层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在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中,通常认为施工重点在于上层结构,事实上,地基基础施工才是关键,要想保证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必须注意应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及方法。

一、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一)复杂性

中国幅员广阔,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例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此外,溶岩地质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其它地区也有所分布;同时,中国又是个多地震、高震级的国家,而地震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以及复杂的技术难题。

(二)多发性

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严重损失的实例时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的巨额浪费确实惊人。

(三)潜在性

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四)严重性

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由它所带来的损失,远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不管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常常不易被人们发现,这就更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五)困难性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

1、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

2、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二、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重点

(一)测量放线

进行测量放线,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提供指导,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以及严密性,可以增加工程的技术性,根据施工图纸,使工程顺利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测量工作,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发挥测量工作的实际作用,提升施工的质量。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工程测量应当到高新的技术,操作更加便利,测量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

(二)施工材料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材料是基础,如果工程的材料没有达到施工的标准,工程的质量就无法达到施工的要求。在施工之前,应当严格的控制施工材料,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为施工的质量提供保证。在进行材料控制时,首先需要审核施工材料的供应商,选择信誉较高、质量较优的生产厂家。其次是检验进厂原料,检查质量检验报告单、检查外观,并进行理化检验。

三、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房屋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

(一)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地基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所谓的基础就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部分。基础是地基承重的最为主要的一个部分,它能够把建筑物上部传来的荷载直接传给地基。基础的分布方式和地基的承载能力有直接关系,如果地基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的话,基础与地基的分布方式是相同的,这种情况下基本采用独立的基础。当地基的承载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则需要采取筏型基础,这种方式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积,进而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不同地方的地基土质是不同的,有些地基土属于软土,这种情况的地基承载能力就比较弱,我们需要采取针对软土地基的措施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一般来说,软土地基主要是由杂填土、淤泥质土等其他成分构成的地基土,为了保证软土地基的工程质量,我们应该在工程勘察阶段对软土土层进行详细地勘察,仔细地分析土层的组成成分,分布的范围,为后期的科学的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参数。在最初计算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大概的计算出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如果承载能力分布的比较均匀,能够平均到全部的面积上,建筑物结构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来说,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超过了平均荷载位的四倍,则就可以选择独立基础。如果小于两倍,则就可与选择筏型基础。

(二)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錾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对于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而言,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对其有重要的影响。在地基基础施工中,从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建筑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合作,严格进行质量控制,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