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生语文课程

小学生语文课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7 15:58:00

小学生语文课程

小学生语文课程篇(1)

关键词:新课程;激发;小学生;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57-02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小学生有了兴趣的学习,才会全身心投入并取得成功。因此,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想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难事,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以正确的知识、技巧和关爱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促进其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1.感情投资,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情感因素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只有在积极情感的催化下,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师生感情培养是兴趣形成的前提。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小学生要多理解,多亲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尽量拉近学生的距离。另外,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一视同仁,甚至更偏爱他们,努力培养其学好语文的兴趣。

2.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如何开好这个头,至关重要。俗语也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一个生动的导语,因势利导,那么上课伊始就能扣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其兴趣,活跃其思维,从而大大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3.1 体验生命,重视知情的多元化,倡导阅读的个性化。新课程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互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体会。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会完全一样。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知情的多元化,尊重学生理解与体验的差异,倡导阅读的个性化,才能放飞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

课堂教学要关注生命,我们要把学生视为一个特殊的生命体,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们要让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构建精神生活,满足需要的过程。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不是车间,不是标准化零件的流水作业,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千方百计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对有创意的见解与心得倍加爱护,并适时地将这些智慧的火花在全班点燃,使大家分享学习的欢乐。

3.2 唤起联想,激活想象,让小学生进入美的再创境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是作者创作的艺术典型形象,已经以及蕴涵于其中的作家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的载体。它的外在形式是文字。如果没有想象力,眼中的就只能是些符号或一堆没有内在联系的、杂乱无章的材料,这正如瞎子的"目无全象",当然也就无法亲临其境,感同身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获得艺术赏析的美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进入再造想象的天地,使他们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体味文章意境,达到情感的共鸣。

3.3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将来阅读、作文的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以往我们在教学生认识生字时,语文老师将字形结构一分析就让孩子去记住这个字,有时就是让学生机械地去记忆,很少会问学生: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还能怎样记?我在使用新教材时注重每一个汉字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认字的想象力,然后加以引导,培养单一反三的能力。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个字中你看出了什么特点?怎么记住它呢?"然后帮他们总结识字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挥了想象能力,同时也延伸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如:"莺歌燕舞"中的"舞"字,我通过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放手让他们想一想:这个字像什么?一个孩子的回答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舞"字就像一个人在跳舞时做的一个动作,双手展开,右脚提起。很快这个十四画的字,不但记住了,而且写的也很舒展。

在讲到《要下雨了》一课中"弯"字时,为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我说:"老师给你们出个字谜,看谁最聪明。"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个个瞪大了眼睛望着我。"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一边一个点,弓字在下方。"学生们思考片刻便说出了谜底"弯"。下课后,孩子们还在三五成群地谈论着那个字谜。后来在学到"变"字时,我的导语还没说出口,一个孩子举手说:"我说个字谜,大定一定能记住。"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他才说了个"一点一横长",大家就接起了:"两竖在中央,一边一个点,又字在下方。"

4.生活激趣,尝试语文的实用性

学生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语文信息。新教材更是把课程同生活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教师应该利用社会这部大书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联想公司曾推出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广告语巧用双关,达到了宣传联想最脑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分析这则广告的妙处,让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培养了学生的大语文理念。

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录音、录像、幻灯片及多媒体等走进课堂。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凭借生动直观的图像,富有感染力的音响,给小学生视觉听觉的享受,极大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6.善于总结,余味无穷

小学生语文课程篇(2)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语文课不再单单只是写写字,背背课文。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应先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尽管教师在课前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详尽的计划、做好完美的准备,但是,很难保证课堂环节能较好的按照预期的计划进行。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只有做到因时而异,随机应变,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各种偶发事件,抓住教育契机,随时调整教学过程,才能和学生共同构建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只有积极利用生成的课堂事件,才能在精心设计准备的基础上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创造性的实现。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例如: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下册《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一文,教师就可以将课文排练成即兴小话剧,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小动物的处境、语言、和心理活动,加之老师的穿插讲解,就可以让学生在观剧演剧中将课文的寓意和中心思想心领神会,比强行向学生灌输更有效果,也更容易让学生提起兴趣去学习,更容易将知识消化和吸收。

二、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师生互动、沟通交流的平台,当这个平台上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时,教师要恰当地履行好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引导,运筹帷幄,才能让每个意外都转化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每一个尴尬都闪耀智慧的亮光。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填鸭式,”互动的模式也以提问回答居多,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实互动的模式除了提问回答的模式外,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如遇小组之间意见分歧,也可以以辩论赛的方式各抒己见。一方面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会加深对课文的思考,同时又达到了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很大帮助。

另外,在课堂上,当学生积极思考,回答精彩,表现良好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性话语,适当的鼓励和赞赏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加认真投入课堂学习中;但是,课堂上我们还经常碰到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情况,有时甚至出现“冷场”,这对每个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此时如果教师消极地应对,批评斥责往往会使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受到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积极应对各种课堂生成。

在高年级任教阶段,每位教师在课上都难免会遇到调皮、故意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我们无法控制他们的大脑和思维,无法捆绑他们的肢体和语言,唯有在不变之中应万变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巧妙引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人们都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处理事情、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有着天壤之别,因人而异。若是想要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跳动的思维都在教师的掌控下,作为老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新知,努力地充实自己,才能与学生共成长,同进步。只有教师的桶里装满了水,才能让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小学生语文课程篇(3)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69-01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认知世界,培养基本能力的基础课程,具有丰富感情和激发想象能力的特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其能力最好的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和课堂活动的优势,积极探索培养模式。

一、设计教学模式,激发创新能力

教育学理论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创新思维则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基础,创造力的核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设置合理的教学机构,从而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逐步走上开放思维的道路。模式可以设定如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题目,并给出一定的材料和信息,让学生结合相关材料和信息对该题目进行合理想象,教师通过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相应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应注意褒扬呈现出的好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要摒除不正确或不合理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开放能力,也能使其往正确的方向发展。笔者在以蜡烛为题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蜡烛为对象,发挥想象做命题作文,同时将蜡烛的制造过程和制造工艺,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做了详细介绍。这个题目是相当晦涩的,也是锻炼思维能力比较好的材料。在学生完成的作业中就呈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部分同学联系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体现的精神作了详细的阐述。甚至有个别同学描述了蜡烛不注意小的影响,不能够防微杜渐,结果导致了被燃烧殆尽。学生有这样的发散思维是难能可贵的,在点评中给予了褒扬并提出了自己对这样观点的看法,使得学生有了更高一个层次的认识。

二、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创新兴趣

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了环境对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在班级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环境,使得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培养创新的兴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力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精彩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充分调动起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进而能接好接受知识并进行创新。在讲述《鸿门宴》这一课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场景模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前将课本内容改成了剧本,并让学生自告奋勇扮演其中的角色,在分配完任务后,学生自发的讨论内容,寻找相关道具,并对说话的语气等细节都做了很详细的思考。在表演过程中,扮演刘邦的同学将相关台词做了一些变通,语言滑稽而幽默,观看的学生忍俊不禁,整个教室都洋溢着活泼和快乐的气息。教学结束后,仍有学生在讨论相关内容,并不断地改进,最终演变成了晚会上的节目。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通过充分挖掘教材相关内容,丰富其资源,利用创新的教学思维来营造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学生通过充分的投入和完整的心理体验,树立起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训练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因势利导,鼓励想象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原动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代小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条件。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这样良好的基础转变成能力。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程度,研究兴趣和锻炼丰富想象能力。笔者在讲授《称象》一课时,设置了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和困难。设想为如果学生本人遇到了称象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学生针对如何给大象称量体重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提出的称量方法五花八门,这些想法或多或少都有些瑕疵或者是完全不可行,但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思考,并最终寻求到答案,良好地锻炼了其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资源,合理设置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大胆鼓励想象能力, 需要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和课堂活动的优势,积极探索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国明.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点滴[J]. 新课程(中). 2011(02)

小学生语文课程篇(4)

一、教师千方百计从培养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去感受美。如:文章的语言美,文章主旨提示的道德美、行为美等。有了对美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还可以通过有感情范读去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抑扬顿挫,把文章的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感染启迪学生,把他们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潜移默化积极主动去阅读,使其感受到通过阅读可以获得大量新知,因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觉阅读的兴趣。

二、准确把握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积极探索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改革之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改革,教师首先要努力学习,正确认识和投入新课程改革当中,并积极大胆地去探索,通过实践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效果,让课堂阅读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本。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无论如何是学不好的。”因此,教学改革要努力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就要像帮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再进一步放手让他试着自己走,在旁护着他,最后完全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为此,教师必须是“授之以渔”,教给他们的方法,而不应是“授之以鱼”,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基础知识和技巧,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正字正音,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其次,要掌握最基本的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懂得朗读时应在什么地方停顿,哪些词句应重读,用什么样的语调语气读,朗读的速度应如何变化;再次,要着重表达朗读的情感性,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倘若说“正确、流利”是练出来的,那么有“感情”地读,则是“悟”出来的,侧重学生自我的思、悟、品。在阅读声中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合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若出于吾之心。”身临其境,感受语言之美,如有一位教师指导朗读《再见了,亲人》中大嫂背着熟睡的孩子送别志愿军这一部分时,学生凭直觉加重了“看,睡着了”等词句的语调,他没有直接讲解正确读法,而是巧妙地引导“咱们别把孩子吵醒了”,学生马上心领神会,用舒缓、轻微又饱含关爱之情的语调重新朗读,朗读中自然能“悟”到军民在依依惜别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转变教师角度,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学会朗读,自主读悟,享受成功的快乐

课堂上,教师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抛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鼓励学生朗读表达的多元性,鼓励学生朗读的形式多样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赛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让学生入境,深入体会;配乐诗朗读,借助电教媒体带领学生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读,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读要贯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积大,掌握的词汇多,作文时才有话可写,下笔如有神,对于写作文大有裨益。读的要求要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文字语文美的感情;读出神 ―― 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以及言外之音,让人领略中国语言之美。

四、提高阅读质量,指导理解性阅读,领略阅读教学的无限风光

小学生语文课程篇(5)

1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和教师的教学。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中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很多,我尝试过,一句话评价,一条简洁的作业批语或一个图案符号,如:在学生写得好的字旁边画一个小五星,你的作业真棒!我观察到学生的心情十分的愉悦,而且发现学生在班上比谁的好评语多。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达到的,上面谈的是我的体会。但只要我们正视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究教学捷径,小学生的兴趣会有提高,语文的素养也会慢慢提高。

2设置扣人心弦的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以底,不相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的设置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如:教《院子里的对话》这一课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这样四个疑问:(1)谁跟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2)多大年纪的谁跟多大年纪的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3)谁跟谁以怎样的神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4)谁跟谁在院子里说了哪几方面的悄悄话?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

3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趣、动机,并激发他们行动的外部环境。”如:教学《观潮》这一课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教师播放潮声的录音,使学生感受一下海潮雷鸣般的响声,接着告诉学生,接下学习的是具有专长“天下之奇观”的钱塘江潮水的景象,大家比较一下,我们所听到潮声和作者描述的声音相不相同。我们通过创设特定的活动环境或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包含正义感情的情感之中,使其在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与震撼,从而促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列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屋”。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对待后进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视。要尊重他们,一视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温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脉搏,抓住了他们的兴奋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春天暖和了,有些小朋友精神容易疲劳,可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是春眠不觉晓,还是睡觉好”。那就会“今天不努力,以后会懊悔”教师语调抑扬顿挫,充满幽默风趣的情味,立即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驱散了大家的朦胧睡意,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盎然生机,学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 ;

小学生语文课程篇(6)

关键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生态教育;多样性

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多样化的原则。这种多样性要求分别体现在内容资源的多元化和课程组织的多样化。

一、内容资源的多元化

目前,我国比较有影响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上基本都遵循“注意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思想品德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的指导思想。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样必须重视这一点,并需要进一步地开阔视野,注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广泛性、多元性。

1.自然风光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赞美自然风光,描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谴责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但因其数量甚少,批判力度有限。加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没能将其置于生态学的高度加以讲解。在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也应将自然放在与人平等共生的地位。需要注重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环境破坏行为的谴责,充分发掘社区环境乃至校园环境中的自然风光,将它们有效地利用起来,成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和学生语文生活化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2.文化风俗

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并发挥校本课程资源所具有的传播优秀文化的功能。传承历史积淀下来的经典文化精神,比如“仁者,人也”“人无信而不立”等等。注重发现民间文化中的精华,比如,精湛独特的民间手工艺绝活、健康向上的民族传统习俗等。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要密切关注本土的文化风俗,这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最鲜活、最贴身的文化资源。

3.个性体验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由许多个体参与形成的整体互动的教育活动,学生的个性体验是这一教育活动的深层体现。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注重对学生个性的重视与研究。应该善于发现和引导每个学生的个性,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并且尊重他们个性的发展。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自己的个性化体验,获得独特的知识体验。

二、课程组织的多样化

综合分析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体系大致分三类:“以阅读为基础的”“以作文为中心的”“读写结合,严格设‘法’布‘点’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与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才能走向真正的成功。这点与生态教育者所强调的“教育必须具有爱和亲密的精神特质”也是相一致的。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应当有意识地将活动、比赛、特长等适合学生学习天性的内容整合到课程组织中来。

1.活动

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组织的活动也是多样的。比如,围绕某一话题的小组讨论。中国古代书院和欧洲的学术沙龙都有互相讨论的传统,这种讨论有助于师生交流思想,利用群体的力量共同探究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增加彼此的了解,改善和发展人际关系,此外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大的视野、更多的交流和更深入的思考。

2.比赛

生态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比赛已不再是传统理解的那种非得争出个你输我赢的比赛,而是你我共存、共生的比赛。此时,比赛的目的不是获得名次,而是注重大家的参与感,注重比赛中群体的协同和群体能力的提升,培养大家共生的生命意识。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可以尝试开展的比赛有:听写我能行、古诗词背诵比赛、现场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

3.特长展示

当然,有很多教学模式也都注重学生的需要与个性差异,“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人生长,特别是情感的发展。”然而,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更侧重把学生的特长引入到课程的组织中来。比如,擅长书法的学生写下一首古诗词,擅长绘画的学生为其配上一副精致的插图等。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只有在内容和组织方面充分发挥其多样性特点,才能充分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实际状况、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有效地发挥校本课程的补充,从而促进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语文课程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教学 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64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教学科目,对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热情,打开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视野,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另一方面则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健康发展,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间之内,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可以说有效性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追求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教学问题,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改进,以及有效性教学的实现。本文旨在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改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1.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习惯于将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局限在对于学生语文考试成绩的改进和提升上。这具有较为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和教学局限性,过于注重语文知识性和应试性教学,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语文学科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甚至对于学生语文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等的提升。这将导致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不够科学全面的问题,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有效性教学。

2.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时,往往将语文教学内容,看作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内心对于语文课程学习,产生了厌倦和不满情绪。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对于教师的敷衍过程,成为对于语文知识的被动性接收和机械性记忆的过程。由于学生感受不到进行语文学习的乐趣,对语文课程学习丧失了学习热情和学习自信心,给学生今后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学习和发展,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3.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习惯将学生看作小孩子,为了维护语文课堂教学秩序,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也常常将自身置于语文课程的教学权威位置上,命令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思维,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和设置上,教师也不放心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安排,而是采取教师一把抓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这会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陌生感和隔膜感,学生不敢甚至不想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也难以对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时,感受到一种压力感和枯燥感,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

二、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有效性教学的相关策略

1.重新界定和设定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扩展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范畴,切实发挥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作用和教学使命,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现有局面,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则应该从语文课程教学所具有的人文性和文学性进行切入,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感知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真切情感和人生智慧,从而初步打开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视野,活跃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应该从语文课程教学整体出发,对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更为科学的设定,使语文课程教学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和知识性教学中跳脱出来。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教学、文学性教学、人文性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为小学语文教学开创一个全新的教学局面,树立正确而明确的教学方向,从而改进学生对于语文课程教学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调动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课程教学参与程度和参与水平,使学生真正的融入语文学习氛围中,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挖掘。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对学科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挖掘以及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的激发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之中。例如采取小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等,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僵化和枯燥等问题,在学生之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融入其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