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德育的重点

小学德育的重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1 16:53:53

小学德育的重点

小学德育的重点篇(1)

[关键词]德育内容 层次 重点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主要源自《小学德育纲要》(1993年)、《中学德育大纲》(1995年)等相关规定,内容较为丰富、复杂,需要对其层次及重点加以合理区分,以利教师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处理好各内容之间的内在层次、先后关系、实施重点等,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

一、中小学德育内容的层次

现当代德育内容结构的一般趋势是从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开始,因此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应当包括三个层次:

其一,规则层次的德育内容。这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具体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行为规则。如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孝敬父母,友爱同学,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谎,不恃强凌弱,不损坏公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放等等。

其二,原则层次的德育内容。这是对各种规则层次德育内容的一般概括,是在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守、特殊情况下可以变通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行为准则。如热爱和平,但对于别国的侵略我们又必须要敢于说不,敢于以武力的方式将其驱逐出境;如诚实守信,但对于敌人的诱供,我们要敢于守口如瓶,善于“撒谎”,对于一些需要鼓励和赞美的人来说,有些“善意的谎言”可能要比“实话实说”更能取得实效;如尊重他人,有时并不意味着对他人的缺点甚至错误熟视无睹,只是在批评或指正时应做到真诚等等。

其三,理想层次的德育内容。这是对各项原则层次德育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大力提倡的、希望学生去追求的最高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行为境界。如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舍己为人、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维护法律尊严、伸张人类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德育内容的三个层次教育对学生的行为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理想层次的德育内容主要起激励作用,原则层次的德育内容主要起指导作用,规则层次的德育内容主要起规范作用。由于起激励作用的德育理想在中小学阶段实现的程度较低,加上德育理想一般较为宏大、抽象,不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一般也只是发发倡议、喊喊口号,很少也很难去监督学生的发展水平。相比而言,起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的原则和规则层次的德育内容,因其可操作性较强,则较便于实施和监控。同时理想层次也必须通过原则和规则层次来落实,所以我们与其空喊口号,让德育理想成为空中楼阁,不如立足实际,脚踏实地从规则与原则层次做起,让德育理想“落”下来,变得实在些,也许这样反而会收获“理想”的果实。

二、中小学德育内容的重点

依据德育内容三个层次的划分,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的重点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我认为道德教育在内容上要选择那些相对恒定的德目来进行。比如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公正等基本德目。这些德目虽然具有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差异,但他们包含着人类文明共同的、基本的价值取向。我认为这些基本的东西要通过价值传递给下一代。”[1]“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2]

德育的基础正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勤劳、勇敢、仁爱等等基本的道德品质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

2.国民公德教育

国民公德教育是指通过德育对本国的国民给予的一种作为合格国民(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的公共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制观念等的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形成本国国民基本的集体意识、国家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主要包括德育内容中的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

为何强调在中小学加强国民公德教育呢?第一是因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与法制意识对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会学生采取一种积极关心、参与建设的集体主义的立场,在对集体至上和利己主义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结合集体利益第一的原则,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巩固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将抽象的爱国与现阶段爱社会主义、积极准备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结合起来,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爱护世界和平、维护全人类的福祉、做世界的中国人结合起来,将民族自尊、自信心与虚心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文化结合起来,将爱国情感与实际的、点滴的爱国行动结合起来,而不是“网络上那么多豪言壮语,可在现实中情况却似乎正好相反”[3];将崇尚高尚的道德品质与遵循最起码的社会道德防线——民主与法制结合起来,将善良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热情与遵循民主与法制的方式结合起来,将公民的权利意识与公民的义务意识结合起来。第二是因为,当前我国中小学的国民公德教育显得有些空泛与理想化,未能取得较好的实效,同时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出现了崇洋媚外、丧失民族自信心的不良倾向,一些人甚至不顾国格而走入歧途。因此,清务必“尊重你们的国家和文化。你们可以穿得像个法国人,说话像个日本人,但请你们内心一定得是个中国人”。[4]

3.社会公德教育

其实社会公德教育和国民公德教育可统归为公德教育,之所以将两者区分开来是因为,第一,两者虽都属于公共品德(道德),但公共的领域不同,国民公德侧重于强调在国家生活中怎样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社会公德则侧重于在社会日常公共生活中怎样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第二,我国传统上较重视“家”与“国”,而忽视了处于两者之间的社会生活,导致了在一些社会公共领域中社会公德意识贫乏的局面。如当众喧哗,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讲文明等等。

社会公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让学生不论在学校、在家庭还是在公共场所都能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文明行为习惯’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全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5]文明行为教育的具体内容很多,诚如《小学德育纲要》所强调的“教育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他人,对人热情有礼貌,说话文明,会用礼貌用语,不打架、不骂人;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讲究个人卫生,保护环境整洁;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

文明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应当同对个体内部心灵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外表很有“教养”,实则虚伪、狭隘的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同时也需要注意,行为规范也是人为的准则,具有相对性、发展性、动态性,“应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有关规范的制定、修改和执行当中去,让学生做规范的主人而非奴隶”。[6]

4.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道德关系处理始终是个体人生的第一议题。家庭美德教育既关系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风尚。中国是一个十分注重家庭伦理的国度,中国人始终相信“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明确指出:“爱国主义的神圣情感来自母亲。”[7]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如离婚率上升已成为学校德育的不利因素之一。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也应当未雨绸缪,在学校德育中加强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美德的教育内容也是很广泛的,诚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强调的“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5.信仰道德教育

“所谓‘信仰道德教育’是指以终极价值体系建立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在中国的文化和体制之中,其主要内涵是:第一,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第二,要进行理想教育。”[8]儿童、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内容和根本任务。

理想是人奋斗的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是人们奋发向上的源泉。青少年是充满着理想的时期,向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始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理想也是人的精神内核之一,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

以上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的三个层次及五个方面的重点,其实这种区分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有一定的阶段性与针对性。实际上,德育内容的每一个方面都应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们应当努力吸取世界各国德育的先进经验,结合国情,遵循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将学校德育的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和落实,以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89.

[2]商继宗.中小学比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95~196.

[3][4]Yaleon.让中国人汗颜的帖子[J].读者.2004(2).29.

小学德育的重点篇(2)

长期以来,广大的学校、教师迫切的希望和要求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在在座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终于召开了。首先,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你们并通过你们,对长期以来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感谢,大家辛苦了!衷心地谢谢大家!

在此,对学校德育工作我想谈 几点意见。

一、目前我县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重视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职责明确。长期以来,县委、政府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教育局适时调整充实县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德育工作,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时成立了学校德育处,各学校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德育工作制度。全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领导重视,机构落实,职责明确,措施具体,使德育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章循。

(二)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各学校组建了以德育处专职政工干部为骨干,以班主任、政治(思品)课教师、团队干部为主力,全体教职工密切协作,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

(三)丰富德育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德育工作。一是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抓好《云南省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二是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三是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改)》重点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四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以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团)干部等为载体,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五是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活动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全县小学开展了“争做合格小公民”演讲征文活动,倡导争做“小帮手、小标兵、小卫士、小伙伴、小主人”等德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准,积极开展“诚信双柏,从我做起”征文及实践活动,努力营造“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校园氛围;为培育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开展延安精神宣讲活动;为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全县各中学以“绘制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为主题,开展了“彝州少年,话小康”演讲征文竞赛活动。城区中小学举办了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同时,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注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等时机,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先进禁毒、防艾、防邪、拒黄、环保等教育;五是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三全”“三爱”“三让”教育活动。

总的来说,我县的学校德育工作,各学校结合各自的实际,都不同程度的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需要切实加于解决的突出问题,目前,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核心”与“中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

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少数教师的不良言行起到了负面作用。

三是关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以学生为本,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在人各上平等相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等。在具体工作中,在持之以恒上做得还不够。

四是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够强。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和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高低年级、不分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不讲层次,抓大放小,脱离学生实际。

五是德育工作还缺乏实效性。在实施德育过程中重“教”不重“育”,重理论轻实践,知行脱节,枯燥说教,方法单一,德育效果不够理想。

六是德育合力不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紧密,难于形成德育工作合力。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滞后,家长学校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组织和学校没有承担起培训家长,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的责任,大多数家长普遍缺乏科学的家教知识。

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学校内部的德育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全面辐射,没有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

八是重制度,轻落实。有的学校虽制定有好的德育工作制度和措施,但却忽视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评价,制度成了摆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九是经费投入不足。德育经费的投入没有体现“首位”地位,“德育基地”、“德育室”、“德育角”等硬件基础建设有待加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经费不足。

二、务必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关系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着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肩负着光荣而又神圣的使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继承和发扬德育优良传统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新方法。从基础教育实际出发,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对中小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德育方法,逐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造就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做什么工作,都有必须明确目标和任务,即工作的主旋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在克服了“大而空”的问题后,重心下移,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当前,中小学的德育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工作的主旋律应该是:以基本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学生应知应会的生活常识、社会常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循序渐进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保证我县中小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做到: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各学校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冲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步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教育局将作具体的安排布署,我这里从大的原则上讲几点意见:

(一)中小学德育德育工作必须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重点任务。学会做什么人?学会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中小学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是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中小学德育要紧紧围绕学做人,做基础这个重点任务,抓好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继续克服不切实际的大而空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主义的教育方法,使其中小学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成长的实际和需要,并扎扎实实地取得效果。

(二)中小学德育必须重视实践环节。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中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道德认知教育固然重要,道德实践环节更为关键。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知与行不统一,学生认知的道德规范不能变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学校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及对学生进行操行考评等,加强道德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三)中小学德育必须实行分类指导。我县是一个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贫困县,农村、山区、民族学校的情况千差万别,学校情况的多样性、不平衡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在工作要求上不能一刀切,必须实行分类指导,要帮助不同类型的学校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树立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带动同类学校的工作向前发展。不同类型学校之间也要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发展。

(四)中小学德育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中小学德育向前发展的动力,是时代的要求。中小学德育无论是内容、方法、手段都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小学德育在内容上融入时代精神,方法上要有时代特征,手段上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做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有创新意识和措施,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工作经验和成绩。要注重调研,特别是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拿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这就是创新。有了这样的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五)中小学德育必须倡导奉献精神。德育工作本身就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需要有高尚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德育工作的环境、条件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我们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德育工作者的示范带头、言传身教、人格力量和奉献精神是德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在德育工作者中倡导奉献精神,希望我们每一个的工作者都能从自我做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六)县教育局要对全县的学校德育工作先进统筹和领导。一是加大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检查、督察力度,局领导和党委委员要特别关注学校德育工作,要经常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抓好德育工作,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通过表彰奖励引导学校德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要对学校德育工作软、散、懒的学校和反面典型先进通报、批评。

二是从今年起要每年定期(每年___月)召开德育工作会,总结、交流全县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是要加强对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培训提高要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小学德育的重点篇(3)

[关键词]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有效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044-02

2010年7月,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要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十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育已经从国家层面提高到了很高的层次加以重视。然而,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德育并非单独割裂开来的,而是应该由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共同完成。分析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实效性并明确其影响因素即成为当前学校德育亟须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一、大中小学德育衔接

我国德育包含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是各个不同学段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德育衔接更是其中最重要的接洽点。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德育大纲对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要求,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特点、发展的规律,从纵向发展要求科学地规划和实施小学、中学、大学德育的具体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使大中小学校德育相互照应,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循序渐进,防止简单重复和脱节,从而实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德育的自然过渡和人才科学培养的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学校德育的功能和目标。

二、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有效性

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德育能否有效衔接,直接影响到全过程德育的开展情况及取得的德育实效,这就要求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德育要具有目标的统一性、教育的前瞻性以及协调的保障机制,确保德育衔接的有效性,最终提升德育实效性。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有效性具体细化,可包括四大方面衔接的有效性,即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方法、德育管理和评价。

(一)德育目标衔接有效性

德育目标的设定在每一阶段都应该具备并突出自身的特点,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同时还要注意各个阶段目标的衔接性,充分做到既突出了目标的层次性,又兼顾了目标的整体性。当前大学、中学和小学的德育目标缺少差异性,重复现象较为严重,区别仅在深入程度上,这样的目标无疑不能很好地为德育指明方向。德育目标作为德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提高德育各方面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统领作用。

(二)德育内容衔接有效性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能够在各个学段教育中为学生所接受并认可的教育内容。德育内容的设定不但要考虑能否实现德育目标,更应考虑各个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其心理和思想的发展规律,能够满足其成长成才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德育内容衔接有效,应该是由教育的各个阶段共同完成的。这就不仅要求大学、中学和小学各个阶段自身的内容设定符合整体德育目标,最大限度降低重复率和不结合实际的可能性,更要求其具有“瞻前顾后”的特点,即每个学段的内容都向上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延伸一点,以使各个阶段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衔接,提高学生的德育效果。

(三)德育途径和方法有效性

德育途径和方法是落实德育内容、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的渠道和手段。途径和方法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德育方法的选取需要适应德育途径,而德育途径的应用又应该根据德育内容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和生理差异,其辨别和接受事物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德育途径和方法能否适应各学段、各年龄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和生长规律,在继承前人行之有效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升其实效性,将是最终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四)德育管理和评价有效性

德育管理是德育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通过其中的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考核监督等,将涉及德育工作者和与德育有关的多种因素有机整合而成德育工作的重要“硬实力”;德育评价则能够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德育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通过多方面的角度去测量德育工作及其各学段衔接的实效性,更加科学地体现出德育工作效果,从而为德育工作质量提升提供必要的“软实力”。

德育评价的难点是量化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一般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标准)、权重、评价方法等项内容,既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具体、简明,有可行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各学段评价的连贯性和评价标准的一致性。通过有效的德育管理与评价,能够保障德育途径和方法的科学性,促进德育内容的有效传输,最终完成德育目标的实现,提升德育工作整体的实效性。

三、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主要影响因素

学校德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但同时学校德育又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其效果及各个学段德育衔接有效性势必要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分析学校德育衔接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将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构建提供客观依据和必要参考。

(一)教育体制

影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一个突出重要因素就是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长期的应试教育深入人心,在各阶段学生升学率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各阶段的毕业班几乎都忽视或者干脆停止了德育相关的活动,“唯考试成绩”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学校教育中,各阶段的毕业班恰恰就处在智育和德育的衔接关键点,片面的“重智轻德”,就不仅是影响德育衔接,甚至是制约了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衔接。

(二)管理主体意识

德育管理主体主要指各层次的政府管理部门、与德育相关的各级组织和各级学校相应机构。这些德育管理主体,尤其是德育的主管部门主要针对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分层分级设立,管辖各有范畴,并分别由不同单位管理指导,这种“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导致了管理主体“衔接意识”淡泊,直接造成德育衔接的领导力先天不足以及在德育衔接制度、标准、方法等方面的建设上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衔接。

(三)教师队伍

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教师队伍的德育素质将直接影响德育工作以及德育衔接的实效性。首先,在大中小学各层次学校中,任课教师由于没有班主任、辅导员的具体德育工作,往往缺少德育意识和责任,忽视了应有的德育职责,发现的问题或视而不见,或交给班主任、辅导员了事,违背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髓,必然影响德育效果。其次,各层次学校的德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忙于本身的各种工作,无暇顾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发展的必然过渡要求,不能主动参与到前后各相邻学段的德育过程中,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德育衔接意识的主观缺失,从而影响各个学段的德育连贯性和学校德育衔接的实效性。

(四)德育环境

德育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构成学校德育衔接的影响因素。首先,学校环境是学校德育实施的主要空间,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学风和校风环境都对学生德育效果产生持久的影响,良好的学校环境也是学校德育衔接的重要基础。其次,家庭环境是学生最稳定的生活空间,对于德育效果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尤其中小学生最大的“生活世界”就是家庭,家庭环境也成了学校德育衔接的重要“连接点”。再次,任何人都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学校德育也无法摆脱社会环境的影响,大中小学各层次学生都时刻受到社会风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各种媒体的多方面影响,社会环境介于各学段之间,也成为学校德育衔接的重要影响因素。

小学德育的重点篇(4)

同志们:

长期以来,广大的学校、教师迫切的希望和要求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在在座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终于召开了。首先,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你们并通过你们,对长期以来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感谢,大家辛苦了!衷心地谢谢大家!

在此,对学校德育工作我想谈几点意见。

一、目前我县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重视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职责明确。长期以来,县委、政府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教育局适时调整充实县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德育工作,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时成立了学校德育处,各学校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德育工作制度。全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领导重视,机构落实,职责明确,措施具体,使德育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章循。

(二)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各学校组建了以德育处专职政工干部为骨干,以班主任、政治(思品)课教师、团队干部为主力,全体教职工密切协作,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

(三)丰富德育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德育工作。一是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抓好《云南省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二是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三是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改)》重点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四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以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团)干部等为载体,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五是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活动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全县小学开展了“争做合格小公民”演讲征文活动,倡导争做“小帮手、小标兵、小卫士、小伙伴、小主人”等德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准,积极开展“诚信双柏,从我做起”征文及实践活动,努力营造“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校园氛围;为培育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开展延安精神宣讲活动;为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全县各中学以“绘制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为主题,开展了“彝州少年,话小康”演讲征文竞赛活动。城区中小学举办了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同时,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注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等时机,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先进禁毒、防艾、防邪、拒黄、环保等教育;五是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三全”“三爱”“三让”教育活动。

总的来说,我县的学校德育工作,各学校结合各自的实际,都不同程度的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需要切实加于解决的突出问题,目前,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核心”与“中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

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少数教师的不良言行起到了负面作用。

三是关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以学生为本,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在人各上平等相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等。在具体工作中,在持之以恒上做得还不够。

四是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够强。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和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高低年级、不分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不讲层次,抓大放小,脱离学生实际。

五是德育工作还缺乏实效性。在实施德育过程中重“教”不重“育”,重理论轻实践,知行脱节,枯燥说教,方法单一,德育效果不够理想。

六是德育合力不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紧密,难于形成德育工作合力。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滞后,家长学校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组织和学校没有承担起培训家长,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的责任,大多数家长普遍缺乏科学的家教知识。

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学校内部的德育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全面辐射,没有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

八是重制度,轻落实。有的学校虽制定有好的德育工作制度和措施,但却忽视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评价,制度成了摆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九是经费投入不足。德育经费的投入没有体现“首位”地位,“德育基地”、“德育室”、“德育角”等硬件基础建设有待加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经费不足。

二、务必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关系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着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肩负着光荣而又神圣的使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继承和发扬德育优良传统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新方法。从基础教育实际出发,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对中小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德育方法,逐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造就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做什么工作,都有必须明确目标和任务,即工作的主旋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在克服了“大而空”的问题后,重心下移,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当前,中小学的德育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工作的主旋律应该是:以基本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学生应知应会的生活常识、社会常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循序渐进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学校德育工作

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保证我县中小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做到: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各学校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冲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步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教育局将作具体的安排布署,我这里从大的原则上讲几点意见:

(一)中小学德育德育工作必须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重点任务。学会做什么人?学会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中小学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是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中小学德育要紧紧围绕学做人,做基础这个重点任务,抓好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继续克服不切实际的大而空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主义的教育方法,使其中小学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成长的实际和需要,并扎扎实实地取得效果。

(二)中小学德育必须重视实践环节。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中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道德认知教育固然重要,道德实践环节更为关键。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知与行不统一,学生认知的道德规范不能变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学校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及对学生进行操行考评等,加强道德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三)中小学德育必须实行分类指导。我县是一个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贫困县,农村、山区、民族学校的情况千差万别,学校情况的多样性、不平衡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在工作要求上不能一刀切,必须实行分类指导,要帮助不同类型的学校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树立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带动同类学校的工作向前发展。不同类型学校之间也要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发展。

(四)中小学德育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中小学德育向前发展的动力,是时代的要求。中小学德育无论是内容、方法、手段都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小学德育在内容上融入时代精神,方法上要有时代特征,手段上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做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有创新意识和措施,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工作经验和成绩。要注重调研,特别是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拿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这就是创新。有了这样的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五)中小学德育必须倡导奉献精神。德育工作本身就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需要有高尚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德育工作的环境、条件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我们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德育工作者的示范带头、言传身教、人格力量和奉献精神是德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在德育工作者中倡导奉献精神,希望我们每一个的工作者都能从自我做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六)县教育局要对全县的学校德育工作先进统筹和领导。

一是加大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检查、督察力度,局领导和党委委员要特别关注学校德育工作,要经常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抓好德育工作,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通过表彰奖励引导学校德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要对学校德育工作软、散、懒的学校和反面典型先进通报、批评。

二是从今年起要每年定期(每年___月)召开德育工作会,总结、交流全县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是要加强对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培训提高要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小学德育的重点篇(5)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德育工作 探讨

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主要的教学阵地,学校在学生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接受科学知识、学习技能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关键阶段。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应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怎样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教学课程内容与学生品德教育灵活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做学问之前先学做人,德育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小学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站,这一站打下的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他们将来对于人生和世界的认知的对与错。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心中是个全知全能的人,这种在小学生心目中崇高的地位,决定了小学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小学生的巨大影响。如果说其他的任课老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的话,那么说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一点都不夸张。所以,小学班主任要充分重视德育工作,主动承担起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班主任的工作从接班那天起就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工程的主体结构必须是德育。小学班主任只要有意地牢记着这一点,整个工程就会顺理成章的取得成功。另外,中国进入了各种矛盾和各种问题的高发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契合当今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动态,小学班主任在实践的基础上,还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开辟新的途径,努力创新德育工作新模式、扩展德育工作新内涵,真正地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

二、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功利化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竞争、商业化等主导性社会因素都在强烈地影响着教育的展开,促进教育的功利追求不断形成。通过升学深造掌握专门知识来实现个人价值的社会潮流愈演愈烈,与此相伴的是教育的功利化,教育更重视升学、考分等功利价值,却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出合格的人”。在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学校中的“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现象盛行,“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是软指标、智育是硬指标”。凡此种种,德育地位仍难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2.德育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小学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的方式太单一,以至于无法让小学生明白德育教育的正确性,甚至对德育教学产生了抵触心理。比如,小学班主任单纯地将小学生当作小孩子对待,殊不知每一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一概而论的德育教学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也使小学生不买班主任的账。而小学班主任还会担任着一门学科,往往会将精力放在教学上,忽视了德育教学工作的展开,无法在小学生需要指导时及时给予德育指导和帮助,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德育教育的理念。

3.缺乏丰富的德育理论支撑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往往只凭借个人经验,而缺乏科学合理的德育理论的支撑,因此,没办法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主导作用。比如,一些小学班主任针对小学生犯下的小错误只进行片面说教,并没有将德育理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无法使小学生理解简单的德育含义,也没有耐心教育小学生认识错误以及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行为。

4.部分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的教育能力、水平有限

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对德育的认识水平,培养他们的爱国、明理、诚信等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在知、行、意、情方面的统一。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较为幼稚,需要教师大力加以引导和增强自身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拥有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但在目前,部分小学班主任还未能认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德育教学中往往采取机械讲授的教学形式,教学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脱节,影响了德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三、创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

1.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多付诸关爱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是沟通和相处的前提。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多付出一些耐心去理解和关爱学生,结合学生的思想活动与心理特点,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合理的方式去与学生交流、沟通。如果采用训斥或是挖苦、讽刺的方法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就会导致学生的畏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伤害。教师还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和想法,为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等,在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要积极鼓励,耐心引导,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丰富德育工作的方法和内容

小学德育工作其实本身具有多元性,外加小学生性格活泼、天真无邪、爱玩爱动,因此,德育工作并不能是单一的形式,而是应该与游戏相结合,让小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对德育知识有进一步的明确认识。此外,小学班主任应该在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上加以创新,与学校、家长相配合一起完成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比如,开展“我是好孩子”、“文明小标兵”等互动活动,并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一起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3.转变德育工作教育理念

小学班主任应该打破原有教育枷锁,多了解德育教学知识和小学生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小学生当下的行为和心理进行揣摩,认真体会德育的内涵,并且从小学生自身情况出发,对其进行德育工作。比如,很多小学生出现不好的行为都是因为家庭原因,小学生父母平时工作太忙,没办法及时顾及小孩子的感受,小孩子会做出一些恶劣行为来引起父母注意,小学班主任应该告之小学生父母多关爱孩子、照顾孩子。

4.小学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根据青少年成长理论,小学阶段,小学生会对家长的意见提出质疑,但是对自己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是充分的信任和依赖。小学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小学生的幼小心灵产生影响,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小学生奉为真理。所以小学班主任要重视自我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要保持合理的生活规律,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保证自身的身心健康。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展示给学生内心积极的一面,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德育的重点篇(6)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问题;对策

一、现阶段小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以及学习正确分辨是非的重要阶段,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的小学德育工作的进行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当今形势下,只有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下面本文就对现阶段小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老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我国小学教育的总体上看,素质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中的主体,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各学科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提升。因为家长以及老师都追求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断地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就给德育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陈旧

德育工作进行的重点应该是“教”,而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老师则更加注重“管”。在学生有违反班级以及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的时候,老师往往会进行空洞的说教管理,用小错大惩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体现德育的严格以及威严性,其实这是错误的,是一种陈旧的认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需要。而且,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方法也过于简单,只是对书本上的一些有关知识的解读,缺少针对性的教育,无法达到德育工作进行的目的以及取得相应的效果。

3.进行德育工作的老师素质不高

在我国,大多数小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进行德育工作的老师素质普遍不高,无法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大多数老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会采取用班级一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举例进行教育,这就是一种缺乏素质的体现,小学生处于一种心灵脆弱的阶段,这种教育方法的实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二、对小学生德育工作采取的措施

在上文中已经对当今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如果想要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使小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下面就针对上述问题,对小学生德育工作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1.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

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很好地平衡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比重,把教学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到德育中,以便德育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2.创新德育的方法

在新形势下,如果还按照老的方法以及思路进行德育工作,很难取得想要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面对新的形势,小学德育必须改变教育的观念,拓宽教育的思路,更新教育的方法,不断深入地研究、探索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规律。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针对学生的情况以及所需要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把小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素质的人才。可以采用校报的方法,把本学校以及其他学校中一些比较好的事迹进行刊登,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进而进行德育。

3.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对进行德育工作的老师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有比较高的素质,有足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出现体罚以及打骂的现象,要严格把好教师质量的这一关,也要提高教育人员的管理水平,要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序而且有效地发展,制定可行的教育方案,合理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班主任就是在进行德育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人员,所以要选取学校中比较有素质和资历的老师来担任班主任,避免一些教育过程中不好现象的发生。作为班主任也要对德育制定出计划,详细的规划出要在哪些方面、什么时间进行教育工作的实施,进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所以德育的工作需要全体老师努力,加强学校对小学生德育的力度,保证德育工作的进行。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搞好德育,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一定会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让祖国的花朵越开越茂盛!

参考文献:

[1]殷延芳.守护美好心灵: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方法和途径[J].文教资料,2011.

小学德育的重点篇(7)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德育工作 创新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生长环境的影响,所接触到的外部世界是相对较少的,但受其天性的影响会有较重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其思想意识及其行为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便要注重思想教育的作用,为其思想意识的形成及其道德修养等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德育工作开展的情况直接关系学生的个人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凭借其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没有丰富的理论作为其工作的支撑,使得德育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其主导的作用。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经常犯错的同学,教师通常只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片面的说教,没有将其上升到德育教育的角度,也没有应用德育理念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得学生无法更好的理解德育的含义。甚至一些教师会没有耐心引导学生认识其错误,并引导学生来改正错误行为。小学班主任对于德育知识及其小学德育教育的认识很多时候知识停留在对理论表象的认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也为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内容或者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德育教育实践与理论相脱离,降低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其次,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方式是比较单一的。在实践中,小学班主任在其德育工作中往往采用比较单一的方式,使得小学生不能更好的理解其教育的意义,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严重传统的说教的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没有让学生理解其德育教育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加之教学方式的死板,使得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或者抵触的心理。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得小学生早熟现象较为普遍,教师更多的还是将学生作为小孩子来看待,忽略了其心理和性格发展的特点,在德育教学中再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便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小学班主任还兼任某门课的教学,更多的时间会放在基础教学上而相对忽略德育教育,使得学生不能及时的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使德育教育背离其理念。

最后,德育工作的开展引导性不强。在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主动帮助、引导和关怀学生的现象是比较少见的,更多的情况是教师根据学校的德育教学任务、班级考核标准等来完成该项工作的。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源于学生某些问题的提出,从问题出发来寻求解决方法。这种被动的德育教学,无法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德育工作的作用也无法实现。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方式

为了更好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便要对其工作方式进行必要的创新。

第一,小学班主任应对其教学理念进行必要的创新。在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更好的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管理学生等知识有机结合应用于关机管理中。在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等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将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当前一些学生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使其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并且由于性格特点的影响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等,小学班主任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第二,要是德育工作的内容丰富多样。小学教育是一个多样化且充满活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好奇、求知的天性,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其成长的需求。教师以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行及时的引导,以游戏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下更好的认识德育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条件,增加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学生德育教育的相关问题,保证其教育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投入。德育工作与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德育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足够的关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在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一些问题,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的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德育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爱心,营造一种温馨的班级环境,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和展现自己的能力,对其成长和学习都有积极的作用。

第四,注重对德育工作中正确引导的应用。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开展工作,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学生充分的关系和爱护,耐心的倾听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性,改进其批评教育的方式,通过言传身受的形式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结语

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逐渐突显,而其工作的开展也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为了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班主任便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从自身建设出发,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创新的方法来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习惯,为其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远涛.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12)

[2]张庆红.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考试周刊,2012(85)

[3]曾海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