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健康人格的培养

健康人格的培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2 16:18:16

健康人格的培养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1)

【关键词】学生 健康心理 健全人格 影响因素 培养方法

学生时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还比较弱,心理上很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另外随着信息化趋势的加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与途径日益增多,这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学生的心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学生要学会面对成功、失败、挫折等,就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的努力,也需要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法。因此首先要了解目前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问题的因素有哪些,然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做到标本兼治。总的来说,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来自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信息发达,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其中一些盲目的偶像崇拜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消极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极大地腐蚀着学生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健康成长。

第二,来自家庭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长辈所有的爱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和学校教育,把所有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是却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和家长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也有一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也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三,来自学校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来说,大部分学校还是看重成绩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比生源、比升学率,设置实验班、重点班、奥数班等,无形中给学生许多的压力。

综上所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我们应该积极实践探索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配合的方法,快速有效地遏制学生心理和人格障碍的上升势头。

首先,针对来自社会的影响,我们要找到一个很好的着手点,加大中国优秀文化的宣传力度,弘扬社会主旋律,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学生树立精神标杆。同时规范网络等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的同时剔除一些消极不健康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其次,针对来自家庭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多学习,首先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平时要多抽出点时间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也可以多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有关的情况,这样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可以缩小与孩子的心里差距。在满足孩子一切物质需要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精神世界,要能细心、热心地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经常要心平气和地和自己的孩子谈谈心,说说悄悄话,及时为心理上处在孤独、迷惑、彷徨之中的脆弱的心田降下绵绵细雨来滋润他们,使孩子能及时避开心理上的盲区。

第三,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课程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心理健康课却被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心理咨询、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在学校更是很少见。在学校,应该安排心理老师这一职位,心理老师要想办法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放下心里的包袱。通过和学生谈心聊天,心理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顾虑,使他们能主动找老师、同学、家长等交流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另外,心理老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早日得到缓解,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它们自身的力量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2)

关键词:高职学生 健康人格 培养途径

一.健康人格的内涵

健康人格就是人格的良好状态,是现实的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人格状态。在人格选择的目标体系中,理想人格和健康人格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但又互相联系的层次:理想的层次和现实的层次。与理想人格相比,健康人格是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实际、更接近现实人格的,是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实际达到的目标。而理想人格在其实质上就是健康人格的最好的状态或最高的形式。

二.高职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高职生的自我修养

自我修养即自我管理、领悟、提高的过程,健全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主体自发的积极性,这是内因,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1、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日常习惯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对当代高职生来讲,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方面尤为重要,要养成朴素、节俭、惜物、恬淡和卫生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糜烂、浪费的生活观念。生活的适应是社会适应和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起点,从小处、从日常习惯着手,是高职生健全人格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外向或内向心理倾向的结合,外向的心理倾向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也同时伴随思想观念易于波动变化的问题;内向的心理倾向易于稳定和求同,同时存在僵化和不易灵活变通的缺点。健康的心理倾向教育应当以二者合理结合为目标,同时在心理倾向上,还要注意培养人的独立精神和自主能力,并把这种人格特征与遵从社会规范、服从公共权威的“顺从”意识结合起来,而不能一味地认为独立就是好的,顺从就是错的。另外,要对高职生进行适当的挫折训练和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毅力。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人际关系不是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而是指作为人格的一种表现,是人在人际关系方面养成的天然性趋向,以及表露出来的一种内在人际能力。人际习惯一般可分为和谐习性(如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和对抗习性(如争夺、竞赛、苛求、攻击、分裂、争斗、孤立、自我封闭等)两种。这两种习性对于养成人的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关系极大。高职生的相处更需要有良好的人际习惯,以教育和养成人的和谐习性为人格培养的目标,就要消除对抗习性。即使在成人人格养成中,对抗只能作为一种权宜性人际关系或工作手段,而不应当成为一种人格特征。正确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荣辱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也是当代高职生良好人际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

1、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于个体内化,健全人格培养就不能存在。我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这是值得借鉴的有效方法。当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等教育理念有利于调动学生人格发展的积极性,为学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造了条件。

2、通过美育培养健全人格。美感作为一种喜悦和享受,能震憾人的心灵,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在美感的怜悯和享受中,促使心灵净化。但美育对人格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只有通过潜移默化、长期熏陶,才能筑起“人格长城”。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校长、每一位教师都应从各自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实际去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施以长久的、健康的、高尚的美育,以此实现人性的完全复归。

3、课堂教学是培养高职生健康人格的主渠道。由于课堂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培养健康人格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高职生健康人格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渗透。任何一个学科的教育目的都具有三重性:第一层是掌握学科知识;第二层是发展能力;第三层是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其中第三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上述三个层次都取得巨大效益时,才是全面的、科学的、卓有成效的学科教育。人格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全面的、和谐的人作为教育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其人格塑造。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格要素,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渗入人格辅导内容,最佳方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人格教育的目标,使教育模式由智力本位、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化。同时,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格塑造,以自身人格魅力之影响教育学生。此外,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直接、更系统的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4、心理辅导是培养高职生健康人格的有效手段。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根据学生心理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对其进行帮助、指导。现在的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困惑,心理矛盾很突出,如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人情感问题、就业前途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形成健康人格。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这些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诊断和治疗,帮助学生排除烦恼,克服人格障碍,形成健康人格。

5、就业指导是高职生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环节。对高职生进行人格培养,就业指导是重要一环,它包括心智指导和系列化面试谈话等。高职生所面临就业的压力将会是非常大的,一是自身资历不深,二是期望值过高,不少学生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应聘面试时常常面临失败。有些学生毕业后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脚踏实地,好高骛远等等,造成种种社会和心理压力,甚至导致人格裂变。

6、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环境是培养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这三种环境都对学生人格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就要去创设这三种环境,使之适合学生成长。在家庭环境上,我们可以开设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议、家访等方法去优化学生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唤起家长培养子女的意识;校园环境上,我们要创设美丽整洁的花园式学校,精心设置健康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善待学生,身体力行“共同生活”,营造教育的亲和氛围,让学生在宽容中学会忍让,在鼓励中学会自信,在称赞中学会欣赏,在公平中学会正直,在支持中学会信任,在赞同中学会自爱,在友爱中学会关怀,从而健全人格。在社会环境上,我们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弘扬正气,呼唤高雅,以高尚精神优秀文化营造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总之,高职生健康人格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强化人格教育意识,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充分发挥人格教育功能,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心理教育,相信就一定能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高职生。

参考文献:

(1)苗凤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期刊论文] -教育艺术2005(09)

(2)王普霞.大学生人格问题探微[0].江苏高教,2003,(1).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3)

摘要:健康的心理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培养。从而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关键词:健康人格 终身体育

随着素质教育和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经济条件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对其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个健康人格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教学中,体育课不但要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度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健康的心理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体育课程自身的运动特点决定了作为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其价值所在,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体育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推动学生未来发展的有效性。

一、在体育课中锻炼培养其耐挫能力

比如短跑,面对一个新的标准,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大相径庭。名次前茅者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成绩不理想者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应该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在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二、突出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体育课中我常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评比,对于那些主动、努力完成较难的体育活动的学生给予奖励,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可以加强实现某种目标的信念,在竞争中获胜,有了实验目标的经验,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信心。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停留在成就感和满足感之中,而引导他们对他人的关心。学生只有认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还要加强团结协作,认识到竞争机制协作的重要性,调整配合和团体的自豪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团队的优势。

三、从意志力出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4)

关键词:师范生 健康人格 培养 途径

当今世界信息量剧增,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发展迅猛,这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同时由于竞争的激烈,也出现了许多个体人格的分裂、紧张和不协调现象,因而健全人格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国民健康人格的教育必须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这与教师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而言,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塑造现代教师人格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程,而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向师性极强的小学生而言,小学教师的人格塑造则是重中之重。

一、小教大专师范生健康人格的内涵和现状

人格(personality),这个概念源于拉丁语 Persona,当时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与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相类似。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人格也叫个性,看成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心理特性。一个完整人格包括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两个方面,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反映。

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模式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与非师范院校的学生的重要区别在于:师范院校学生必须具备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塑造“教师人格”。“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应具备的良好身体素质、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情感、优良的认知风格和工作作风、健康的心理结构。在小学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中的父母、同伴、社会、教师等,但从小学儿童的特点而言,小学教师个性特点对小学儿童个性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校课题组曾对实验班级的学生做观察和测试,发现许多师范生在人格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羞怯、胆小、自卑、焦虑、懒惰、恒心差、自高自大、不务实际、不能严于律已等个性特点,与作为一个教师应具有的“教师人格”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师范教育中应引起重视的一问题。

二、小教大专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教育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应充分发挥这种作用,在师范教育中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健康人格的内涵特征,培养和塑造小教大专生的个性品质。

(一)教师人格塑造的前提 —— 认同教师人格

塑造学生的教师人格,首先要使其了解教师的人格要求,认同教师人格,加强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通过树立教师人格榜样来达到教育目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家以自己的品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我们师范院校进行教师人可知教育的宝贵的资源,如春秋时代的孔子、现代的陶行知、当代还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都可以作为对师范生进行教育的榜样。

(二)教师人格塑造的土壤 —— 融入集体

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正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人格在集体中形成,在集体中展现。对小教大专生的良好个性培养就是班集体的建设,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要让学生自觉地关心班级,共同管理班级,以民主的工作作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自然培养其互助互爱的个性。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形成这种良好的个性,必然会带到工作岗位上。

(三)教师人格塑造的起点 —— 从小事做起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格是由身边的各种小事构成的,并在各种实践中不断形成、深化。教师的高尚人格具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日常中要注意小教大专生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讲究语言提高人格品位,努力完善教师人格。另外,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专业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经过锻炼,让其深感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之重大,培养其强烈的责任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是每一个小教大专师范生努力的起点。

(四)教师人格塑造的核心 —— 创造性的培养

小学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儿童,教师这一职业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要使师范生能胜任这一工作,就必须培养其这一个性特征。另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后的师范生成为新教师,同时也是新课改的骨干,这一个特征的培养更显重要。

培养这一个特征重要途径是让小教大专生在学习期间,有目的地创设并组织教育情境和各种活动。如:要据实际的教育要求,开展各种主题班会、参观、访问、春游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如:演讲、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义务劳动等,多设立一些条件到中小学校中去见习、挂钩、实地地去协助班主任或独立地组织学生的活动。小教大专师范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并且充满着活力,他们也拥有着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这一独立的个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特征,还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独创性等品质着手,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创造性。如: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绳子的多种用途、废旧的创新用法等。

(五)教师人格塑造的关键 —— 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是指教育对象以教育者的教育和外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或能力为基础,并自发地或自觉地运用这种经验或能力来指导、规范、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活动。即自己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进行教育活动的总称。外在的一切教育都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吸收、内化才是有效的。

小教大专生已经跨入成人期,他们有可能、有条件,也应该以自我教育为教师人格塑造的主要途径:

1.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教大专师范生是在校的学生,他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因此,首先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入手,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外,还应该从认知的角度让学生懂得有关人格的知识,只有丰富了知识,才能够有助于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往往知识的积累与人格的完善是同步的。其次,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着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在这能力形成过程中,通过各种逻辑方法,促使学生自我意识觉醒,逐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标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

2. 学生自我教育的几种方法:

(1)阅读法。可将有关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人格培养等方面的书籍列成书目,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写心得体会等相关活动,使学生从书本中懂得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学会健康人格培养的方法。

(2)测验法。可对学生做心理测试或调查,教师根据测试结果做适当分析,与学生个人进行交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重新进行自我评价,来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3)宣传法。可通过学校广播电台、板报等宣传工具,让学生经常耳闻目睹,引起学生对人格健康的重视。

小教大专师范生在校期间是人格的再造期,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要求自己,完善自我,必将会使小教大专师范生的人格层次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师大出版社 1997年.

[2]李铁君,《谈谈师范生的个性培养问题》见《教育科学》1998 .3.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5)

一、从关心、爱护学生开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其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康的灵魂。来自老师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获得情感满足,进而转化为要求进步的动力。

我们班有一名男同学,他在课堂上总是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好像被什么事情所困扰。课下,我找到他谈话,开始时他的抵触情绪很大,对我的问题总是报以沉默。我感到他的家庭一定存在什么问题,于是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从中我了解到他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妈妈,父亲在外打工也很少回家,他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生活上比较困难,所以他很自卑,无心学习。我从他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找他谈心,我们渐渐成了朋友。我发现他的字写得很好,于是我开始鼓励他努力写好字,通过他的不断努力,在校书法比赛上取得了好成绩。此后,他的字不仅越写越好,而且学习上也不断进步。看到他的转变,我由衷地感到欣慰。现在,他在学习方面有了明显进步,数学成绩还达到了优秀的水平。事实证明,一个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赞许、表扬和鼓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进而感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他们和困难斗争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二、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础

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班主任应有一颗慈母般的心,相信每个学生在教师和集体的关心下,都会成为有用的人,尤其是对待一些好胜但不能取胜、有上进心但无法战胜惰性的学生,更应该理解他们的苦恼,同情他们的处境,引导他们消除与集体、教师的距离感,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和战胜自我的勇气。

在一次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一位班主任讲了一个学生成长进步的事情,我觉得她做得很好:她的班级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的,课下也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好。班主任发现他的基础实在太差了,通过交谈,了解到这名同学也在努力地学,但总学不好,同学们也不愿意和他玩。慢慢地,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了解了这些情况,班主任立刻将他的位置调到第一排,安排了一个各科成绩优秀的同学和他同桌,课堂上加倍留意他,还要求班干部在课余或双休日轮流帮助他,并教育同学有好游戏多让他参加,让他当上了劳动委员(他的同桌)的小助手,以树立他克服自我的信心。班主任对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慢慢地,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对学习满腔热情,在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能帮助学生战胜自我,不断产生成功感,从而培养学习兴趣,进而培养起自信、乐观的情绪,最终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

三、加强沟通和合作可以使学生的健康人格稳定发展

小学生入学以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在各个方面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等,制定本班的奋斗目标,打造一个具有战斗力的集体。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此外,一个好的集体还要形成良好的班风,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这样,在集体生活中,学生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逐步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6)

摘 要 本文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体育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关系以及体育教育对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体育与人格的关系,结合作者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中学生 体育锻炼 人格

一、前言

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这些特性主要体现在体格、品德、心理性格等方面。也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完善健全人格是每个人成长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人格模式对民族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一个民族选择了什么样的人格模式,将影响这个民族的盛衰,同样一个人选择了怎样的人格模式,将决定他的人生道路以至命运。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人格模式和优良的人格品质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实质就是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提高躯体机能与意志力,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积极健康的心理成长,达到人格的健康发展。体育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有着其它教育内容所无法替代的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健康、自信、向上的信念,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体育对人格形成的作用

(一)强健体魄、奠定人格发展基石

体育具有强健体魄的功能。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塑造强健体魄和均称体型,形成良好身体姿态。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人体机能水平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和免疫力。强健体魄既是人格构成要素,又是人格品质发展依赖的基础,一般来说身体健康者往往精力充沛,对事物多有兴趣。乐观自信,热情活跃,心理承受能力强,而身体衰弱者精神反之。因此身体与心理存在着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健康的体魄,不仅能为人格健全与发展奠定基石而且能积极影响人格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法规意识

体育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是研究社会各种体育现象、最大限度发挥人体运动能力,通过身体练习进行教育并提高健康水平等规律的综合性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体育科学体的构成本身反映了其科学性。但作为普通体育科学的知识,更蕴涵着科学理性精神,科学的哲学基础。这样一个不同层面的系统科学知识体系,培养着学生的求真的理性精神和科学的方法论。

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中,最主要的精神是公平竞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和爱国主义、敬业奉献、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及胜不骄、败不馁、和平、友谊、进步、更快、更高、更强。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是时代与社会所倡导的精神与道德。她内涵丰富,充分完整地体现在人格品质的各个方面。通过体育教育这种实践活动,弘扬体育精神、培养体育道德、对塑造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会产生强大作用。当体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广泛的社会意识、塑造性格、改变气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在坚持与放弃、个人与集体、循规与投机的种种矛盾中,培养了他们坦荡开放、光明磊落的道德。在激烈对抗、面对对手和困难时,在胜利与荣誉到来时,在挫折与失败时,在受到嘲笑与不公正对待时,他们学会了应对,学会了冷静、容忍和理智。在表现、表演和竞技中,他们学会了表现美、创造美、鉴赏美。他们慢慢地体会到只有健康、真实的生命力才是真的美的。体育以其生动而朴实的方式教会学生识别真、善、美,引导学生追求真正的真、善、美。同时体育是公正、合理的,它有其特有的游戏规则,你必须遵守它,否则你就会受到“惩罚”。在体育竞赛中,必须受规则的约束,不能在场上胡作非为,我行我素。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竞赛,他们会明白必须遵守规则,约束自养成遵守法律,以“法”律己的优良品质。己行为,才能公开,公正地竞争。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他们会养成遵守法律,以“法”律己的优良品质。

(三)培养集体精神和为人处世能力

体育活动很多时候要以团队形式参与,如球赛、接力赛、拔河、游戏等。每一个成员都置身于一个集体中,团体胜利了,大家分享集体胜利后的荣誉;失利了,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责任并进行反省。团体荣我荣,团体耻我耻,从而培养他们为集体而奉献的品质。在体育锻炼中学会了与队友之间的协作。通过不断的领悟,他们的心胸越来越开阔。他们会深深体验到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个人的荣辱与祖国的强盛紧密相连。从而树立良好的集体观念,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进而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知识和技术,融合于社会,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四)在挫折中磨砺性格

体育是一个充满刺激充满悬念的运动,它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和失败者。成功、失败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成功和失败是互相交织的,不断被替代的,失败的痛苦永远被对胜利的渴望所掩盖。挫折―奋斗―成功―再挫折―再成功,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体育的辩证法则,这一过程也勾画出了成功者永不停止奋斗的人生轨迹,这一过程与人生法则如出一辙。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进行以及竞赛、测试等手段的运用,诱导学生向难题、障碍、对方挑战。其间,学生倍受肉体之苦,心理冲击之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挫折的经历,其后,又享受战胜困难,战胜对手,战胜自我的快乐。在学生遇难不进时,老师教给他们方法,勉励其振作,督促其继续前进;在其困惑厌战时鼓励他们要锲而不舍,直至最终取得成功。在这不断地磨练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困难和挫折,用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从而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

三、加强人格培养的措施

(一)教师应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一位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正直公道,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敬佩。同样,具有良好体育素质和体育形象的老师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是学生崇拜,喜欢模仿的对象。他们渴望得到这样的体育教师的教导。这样的教师就更容易与学生交朋友,并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因此,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于培养学生得尤为重要。

(二)努力打造一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体育教学中,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是关键。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教学水平,才能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要通过不断充电学习,对新课改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反复实践,精心琢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堂好的体育课,要求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关系,以及丰富教学方法,同时更好地研究学生的学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体育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时,不能仅拘泥于教材,应适当引进一些鲜活的资料,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在教学中不断推出新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体育场地及器材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完善体育设施及建设,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尤其农村中学里,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有限的经费用于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已举步维艰,也就谈不上更新、添置体育设备,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等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器材陈旧、缺乏,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练习兴趣难以调动,造成课堂练习密度不够,运动量小,尽管许多学校体育教师费尽心机,想方设法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任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相关机构应因地制宜、根据各校实际,充分利用校园,修旧利废,开发面向全体学生,趣味性强与锻炼身体的教学设施、场地、器材。这些是学校体育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条件。

(四)加强体育文化的环境管理

学校是学生成长主要场所。对人格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学校体育文化管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在对学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上,应从各校的传统、培养目标出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环境。如在校周内建设传统体育项目的雕像,在校冈的宣传栏张贴体育与健康主题海报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以优良的锻炼风气、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表现出来的观念形态以及独特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

(五)因材施教、快乐运动

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将“快乐运动”融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既学到知识,又增强了体质。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及“快乐运动”思想的指导下,每一节课都注重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在练习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让每个学生通过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使人人参与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参与精神。

参考文献:

[1] 时小冬.体育文化功能与个体人格发展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4.

[2] 马勇琼.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社科纵横.2004.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7)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278-02

摘要: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完善学生人格,多比进步,尊重差别,因材施教,以形成成功的期待――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体育教学;人格;自信心;意志品质;心理健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觉到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要达到身心和谐,就必须完成心理整和过程。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初中生随其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在心理整和上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地在短时间内适应自己、接纳自己,出现了一些消极心境,增加了许多烦恼。本身由于主客观原因所造成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身体练习别扭好笑,在学习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敷衍了事。

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完善学生人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采用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应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定势;还可运用激励机制,多比进步,尊重差别,因材施教,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自信,我成功。自信心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和个体成功的运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以形成成功的期待----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真正自信的学生是“在自己的内心与自己进行比赛”,从而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自觉、坚持术过程,也是锻炼意志品质的过程。、果断、自制构成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四个基本要素。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由于当前初中学生意志力普遍较弱,怕苦、怕累、意志力薄弱,经不起一点微小挫折,因此,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意志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比赛,游戏比赛等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包括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学生在遵守规则,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公平竞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接受挫折教育,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长跑教学,引导学生战胜自我,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体操训练,锻炼学生肌肉控制力,自我克制力;参加球类比赛,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通过游泳教学,引导学生具有征服大自然的勇气,敢于向困难挑战,培养坚强的毅力;通过跳高教学、跨栏教学,引导学生勇于进取,培养学生坚定自信,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做到积极引导,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条件艰苦的环境里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意志坚强是在千百件小事的锻炼中逐步培养出来的。成功往往是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经常在小事上注意锻炼意志,才能在大事上经得起困难的考验,从而取得成功。

三、学会合作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交往机会多于其它学科。

体育教师在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通过教学比赛和游戏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教育学生在从集体中摄取力量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学生之间的保护与帮助,分组练习等形式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形成友谊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态,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运动促进人格完善

篮球、排球、足球、网球、艺术体操、拳击、散打和田径之类的运动,是会给人的肢体带来一定冲击的“接触性运动”,这类“接触性运动”项目是有效的恶劣情绪的宣泄手段。通过宣泄不满的心境和过剩的精力,使人体内的内啡呔的含量增加(内啡呔是一种天然的止痛物质),产生欣快感,达成心理平衡,明显改善具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的低落情绪和焦躁不安的状况。

在体育游戏和运动过程中,对交往、尊重、自我表现、兴趣爱好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产生归属感、凝集力和爱心。它使过剩的精力得到宣泄,使人的心理紧张和压抑感得到消除。游戏中不同的情绪体验,使人的心理情绪得到调节,有益于身心健康。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五、审美

教师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高水平篮球赛,那精妙的传球、准确的跑位、默契的配合使人欣喜,使人愉悦。瞧!足球运动员起脚破门那一凌空抽射,短跑运动员百米冲刺,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空中那美妙的弧度,跳水运动员空中迷人的身姿……学生在观看这些美好的瞬间时,得到美妙的快感和心理满足,心灵无疑会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升华。

讲故事激励学生。伟人中有许多人格完美的典范,体育界也有许多人格高尚的例子。比如毛泽东主席年轻时,在湖南师范读书,他如何通过洗冷水浴、游泳、爬山等体育锻炼,磨练体力与意志,完美人格,最后带领人民取得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网坛巨星张德培的故事,乒坛明星邓亚萍的故事,都有人格魅力的闪光。

常言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质疑。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自身高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美好的修养,良好的师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会对学生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当今社会节奏加快,大众传媒无所不在,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节奏快捷的社会里。然而,社会的发展在给城市青少年带来了欢乐、进步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困惑与彷徨。过早的成熟也加剧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我们体育工作者普遍感到:现在的青少年心理承受力实在太脆弱,个性心理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新的问题,我们要积极研究、探索这一新现象、新问题,加强心理辅导教育,要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为青少年的明天更加辉煌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福林. 体育游戏[M].北京体育大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