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0:28:08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篇(1)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学习模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1-0015-0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会出现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异常的类型

第一种,神经症,也称神经官能症。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常见的一种异常类型。神经症是一种心理方面的疾病,它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容易产生一些极端想法。这种症状一般没有明显的生理性病变,但身体的某些机能会发生衰退现象,有明显的心理异常表现。该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怖、强迫和神经衰弱等症状。第二种,精神病。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除了遗传因素外,是当一个人的心理压力过大,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与减压,封闭性的人格导致精神崩溃时出现的一种病症。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患者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第三种,人格异常。人格异常又称病态人格或变态人格,该异常往往成型于青少年时期,并从此贯穿整个成年阶段,往往和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情感需求和教育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人格异常经常会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偏离正常轨道,出现扭曲现象,严重时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和普通的人际交往。第四种,性心理异常。大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容易萌发性冲动,一旦性寻求的方式异于常人就容易发生性心理异常。在大学生中经常出现的性心理异常包括恋物癖、裸阴癖和窥淫癖等。第五种,心身异常。通常是由于心理异常所导致的生理异常或身体疾病。当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不能以合适的方式解决时,往往会引起一种消极情绪,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从而会引起人体出现生理性病变。

二、大学生心理异常产生的原因

引发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可以把它分成两部分: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存压力也逐渐加大。这种社会形势已经逐步渗透进校园,开始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严峻的就业形势、冷酷的社会现实、沉重的学业负担、繁杂的人际关系和父母的期望,这些都会给大学生们以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像一张巨大的网,牢牢地将他们束缚在其中,难以挣脱。因此,当这些心理压力无法宣泄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发一些心理异常现象。大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也是引发他们心理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面对同样的压力、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与人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懦弱、自卑、消极、孤僻、自负等不良的个性特征会使学生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出现心理失衡,引发生理异常。

三、采取实施措施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服务体系

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人员队伍

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首先要提高认识,建立专门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部门和一支热衷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的组成要以专职教师为业务骨干、兼职教师配合,形成专兼结合、专业互补、品质优良的科学化布局。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团队的专业提升、兼职教师的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教学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专业的业务水平。

2. 心理健康教育要紧密结合德育,与政治思想教育同步进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但两者绝不是对立的,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于解决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观,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两者相辅相成,都是做好大学生工作的重要手段。德育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德育才不是一句空话,一个口号。两者要紧密结合,与政治思想教育同步进行,互相促进,相互协调。

3. 创新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的工作模式

目前,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遍方式是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尤其是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及时得到帮助,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然而,一些大学生不愿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害怕别人认为自己心理有缺陷,疏远自己,无论有无心理疾患,都没有勇气自觉地走进心理咨询机构。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打破传统模式,不要等到需要心理帮助的时候才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而要把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作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要坚持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从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个人成才与学业发展相结合、心理健康与素质发展辅导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这样,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篇(2)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学习、就业、经济、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加,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如果说北京某名牌高校“天之骄子”硫酸泼熊的事件发人深省,那么因为心理问题连杀几人的马加爵事件,则让人触目惊心。调查结果表明: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情感问题、性教育问题、特殊群体心理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全国高校都纷纷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贯彻“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体系”的精神,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加强理论研究,探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并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了诸多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许多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从整体上看,由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重此轻彼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咨询工作专业人员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不规范、体系不健全、水平不高等。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是否知道学校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有78.1%的被测者表示知道,而认为不知道和没有的分别占18.2%和3.7%。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查找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归纳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是否了解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制度?”有42.5%的被测者表示了解,9.3%的有点了解,不很清楚,而48.2%的表示不了解。由于对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不够,因而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如认为“心理咨询工作等同于说话聊天”,把心理健康教育狭隘化、形式化、德育化等。

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主要是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交流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有人认为心理咨询工作其实就是说话聊天的代名词,能说会道者都可以做心理咨询工作。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咨询工作中谈话的组织和使用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依据的,不同于一般的交流谈话,也不同于日常的生活闲聊,它是一种以保密为首要原则的人性化、个人化、内涵化的倾诉与聆听过程,并且必须在正式的心理咨询室中进行,使咨询者深切感受到平等、信任与认同。一些高校多年来形成的重专业教育、轻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定势使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扶持,虽然他们也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机构,但大多都是“牌子一块,房子一间,人员一个”,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和评估,形式主义严重,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高校甚至把大学生中出现的所有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忽视了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用德育教育代替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重此轻彼的现象

由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不太明确,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思想教育、轻心理健康教育;重普及教育、轻个别咨询;重课堂教育、轻课外活动;重学校教育、轻自我教育;重解决心理问题、轻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是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多,而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的较少;对少数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学生的障碍咨询较多,而对大多数心理健康学生的发展咨询较少;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较多,而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较少;注重发挥教师教育引导作用的较多,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较少,有的甚至把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或知识化等。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是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只有5.3%的被测者表示经常参加,35.5%的偶尔参加,49.4%的从未参加,还有9.8%的认为学校从未组织过此类活动。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次才是纠正心理问题。大学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更应根据不同情况,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水平不高

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是心理学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他们大多为兼职或“半路家”,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其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经验,不能妥善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心理咨询常常不能令大学生满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适应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难以保证良好的效果。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心理咨询的效果如何?”只有7.0%的被测者认为成效显著,19.4%的认为有成效,稍有帮助,58.1%的认为有效,但不能带来帮助,15.5%的则认为没有任何效果。而一些受过心理专业训练的人员往往因为学校重视不够、职称评聘不明确、工作报酬低等原因,缺少应有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使得有限的师资流失严重。因此,师资短缺、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队伍不稳定仍是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几大障碍。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加之绝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课本、教材都受到传统体系的影响,或是为所谓的学术性和权威性所累,教材的章节结构严整有余、灵活不足,知识的逻辑理论繁杂臃肿,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知识的感染力严重不足,将心理学理论知识束之高阁,让大学生备感神秘而望而却步,致使课堂教学水平不高、效果不佳。近年来,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已普遍开展起来,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理论研究水平滞后于大学生实际需要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突出表现是重日常事务性工作,轻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基本上处于“微观研究少,宏观研究多;超前性研究少,事后泛泛议论多;深入剖析少,浅层分析多”的状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上,简单沿袭、照搬或移用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模式,缺乏应有的本土特色和中国化探索。

(四)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不规范、机制不完善、体系不健全

由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工作制度、机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尚需一个过程,因而不同程度的地存在着制度不规范、机制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如心理咨询工作机构在名称、场所和隶属关系方面不规范、心理健康素质测评标准不规范、缺乏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等。但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新的工作,必须建立新的工作体系。各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构建和完善新的工作体系,以保障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从总体上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即自我维护和社会维护,而社会维护则重在教育引导。因此,心理健康不是单纯心理的,也是社会与教育的。面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课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

[2]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8.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篇(3)

1 建设好一支队伍,夯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队伍建设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昆明医学院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校院配合、相对稳定、骨干带动、师生参与”的原则,在教师中建设以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师骨干队伍和辅导员、人文社科教师、政工干部、学校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教师辅助队伍作为主要力量,在学生中建设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和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组成的学生队伍作为补充力量,构建了校、院二级管理,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实施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明确各级的工作职责,形成重心降低、工作下移、重点突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既有明确分工、又能通力合作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积极搭建“四个平台”、畅通“七条途径”,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四个平台”:理论平台、实践平台、研究平台和交流平台。

“七条途径”:

一是专业培训。大力支持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国家、省、校三级培训。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家或省级专业培训,同时在学校层面开展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知识与技能培训。

二是资质认证。大力支持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定。2006年,我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集中组织90余名学生教育管理干部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并对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给予全额补助,充分调动了学生教育管理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当年就有33名教师通过部级和省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认证。2008年,学校积极取得云南省卫生人员培训中心的支持,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师生报考心理咨询师,并在培训费上给予大幅优惠,共有164名学生和9名教师通过学校报名参加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师生咨询员队伍,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工作培训。学校定期对参加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员进行工作流程和方法培训,为顺利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自助和互助。

四是咨询实操。每学期均安排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员参与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为他们提供实践操作平台,不断提高咨询员的业务水平。2008年共有23名咨询员参加咨询值班工作,共接待学生110名,145人次。此外,学校还积极聘请附属医院精神科专家不定期到校指导心理咨询工作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五是业务拓展。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周半天到附属医院精神科实习,观摩学习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心理治疗方法,参加查房和对病人的心理干预工作,不断拓展和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六是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医科院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等国家和省级课题,开展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提高学术水平,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七是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中心与附属医院精神科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如定期举行案例督导会、聘请专家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提供咨询服务等。同时,积极促进与其它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交流,为开展工作争取更多资源。

2 建设好一个中心,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

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2004年学校在学生工作部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07年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职能,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2.1 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除提供工作场所、基本办公条件外,几年来,学校加大投入,购置大学生心理档案系统软件,实现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心理测量、数据处理和师生在线交流;购置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器具,为拓展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提供了平台;购置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在心理咨询中引入心理干预训练技术。

2.2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制订《昆明医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昆明医学院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实施办法》和《昆明医学院宿舍心理信息员设置实施方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工作机制、主要措施和保障条件,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制订《昆明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方案及工作规划》,逐步进行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和心理发展系统的三级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咨询人员服务守则》、《来访者的权利与义务》等日常咨询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推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3 以普查建档、咨询干预等基础工作为着眼点,构建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重视做好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和心理发展系统的三级体系建设。每年9月份均在全体新生中进行心理普查和建档工作,对筛查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主动约请进行咨询,2007-2008年,共接待学生217名,263人次,有效扩大干预面,做到及时干预。心理咨询中心每周确保10个小时的开放时间,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同时注重做好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学生的转介工作。

2.4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主题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我校以每年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和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举办“昆明医学院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 和“昆明医学院10·10大学生心理健康周”,开展大量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心理科普知识、生活适应、自我分析、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情感、情商等为主题,以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沙龙、讲座、心理影片、团体心理辅导、短信大赛、征文大赛、心理普查建档、调研等形式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规模大、成体系,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每年均有2000多人次的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

在扩大活动参与面的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活动的针对性,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针对新生、“双困生”、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调适和心理救助活动。如针对新生开展“大学生活适应”、“情商与素质”、“人生与成才”等方面的讲座;针对“双困生”开展专题心理沙龙,进行自信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邀请社会机构为“双困生”进行“自我突破训练”的体验式拓展学习。

3 开好一组课程,畅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医学学科的特点,开设了15门与心理学相关的专业课、心理健康教育类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教学中,做到师资、教材、学时、学分“四落实”,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在思想政治理论、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4 建好一个网站,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空间

网站作为现代信息服务平台可便捷、迅速地信息、提供服务,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于2007年9月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网站,内容包括10个栏目、200余篇文章以及“心理测评与在线咨询系统”登陆区,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在线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服务。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网站建设,在创新栏目、丰富内容、更新信息、加强互动、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进网络。

5 建好一个协会,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学生开展心理自助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于2001年成立。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的培训和督导,指导协会开展心理讲座、心理知识宣传展、话剧、沙龙等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心理自助教育活动,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在大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方面的积极作用。

6 建设好一个阵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全覆盖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篇(4)

高校心理咨询的教育模式(educationalmodel)要求心理咨询应当遵循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高校心理咨询教育模式侧重于借助价值干预的方法让求询者学会作出决定和新的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潜能,以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教育模式把求询者看作是应付生活压力而需要帮助的健康人。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应与高校德育结合起来,构建其高校心理咨询教育模式。

1.高校心理咨询与高校德育结合的可能性

一方面,《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并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高校的心理咨询和德育能够结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培育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帮助人们解决困扰其成长的心理认识问题,都是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上进行,并立足于教育和发展,以达到使其自我实现的最终目的。

另一方面,高校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高校心理咨询也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也是发展中国高校心理咨询所必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作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着高校心理咨询模式的构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西方心理咨询理论、方法的引进和改造以及创新的关系,而且对于我们完整地认识高校心理咨询的学科特点,确定高校心理咨询的性质、目的、对象和方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事实上,德育工作者在严格接受专业化培训后,从事心理咨询有一定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表现为:熟悉学生生活的(有92%),有做人的工作经验的(有78%),善于观察人、理解人的(有52%),工作热情高、责任感强的(有51%),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有37%)。此外,还表现为有社会经验,知识丰富,心理素质好,表达能力强等”。

2.在结合方式上,分清问题性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首先,与思想品德课结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正在成为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能感受到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很容易接受,对自己也很有帮助。因为这类课程偏重于解决共性问题,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载体,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和极少数的心理障碍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以达到陶冶性情、排忧解难、启迪人生、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也就是说,在这类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了德育之中。

其次,开展心理测试,增加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针对性。这为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广泛借助心理测试资料,为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服务,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服务。心理测试是凭借心理咨询领域通用的、具有高信度、高效度的心理测试资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评估的过程。心理测试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从而对那些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或个性缺陷明显的大学生,平时多加注意,进行必要的疏导;可以了解大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帮助;还可以广泛研究优秀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成才的规律,用于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等。这些正是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目的。

第三,加强心理咨询培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一方面,应加强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培训。国家教委政教司[1994]7号文件要求:应该“逐步培养一批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又掌握一定心理咨询方面专业知识的高校心理咨询教师骨干”。《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有助于专业化建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做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也为高校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还应该对不从事专业咨询的德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区分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如果属于心理问题,则建议他们到咨询员那里;如果属于思想问题,便可以通过德育工作解决。同时通过培训还可以使高校德育工作者转变简单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水平和成效。

我们不能把高校心理咨询简单地看作是高校德育的补充,因为心理咨询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工作任务;更不能认为心理咨询会取代德育工作,因为高校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以“发展性”咨询为主,构建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模式

1.发展性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

高校心理咨询的侧重点及发展趋势应为发展性心理咨询。所谓发展性心理咨询是相对于调适性心理咨询而言的。它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尽可能圆满完成心理发展的任务,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因而,只要是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都被认为是有心理障碍的“不正常的人”,这是一种误解。正是这个误解阻碍着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另外,高校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是使适应正常、健康的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以实现人生价值。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高校的心理咨询必然应以教育的发展的模式为核心。在功能上,把以前单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转变为心理健康咨询、学习咨询和职业咨询三个方面合作统一的方式。通过发展性心理咨询既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并提供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能够鼓励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现有能力,充分挖掘自己潜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好塑造个性和完善人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2.心理困惑的调适与心理障碍的治疗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

对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调适性的心理咨询及时给以缓解,则势必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这些学生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此,高校心理咨询在注重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同时,还要对一般的心理困惑问题与心理障碍严格区分,加强心理困惑的调适性咨询,并把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送往心理治疗师那里去进行治疗。

心理障碍是有严格测定标准的心理问题,如果把一般心理困惑当作心理障碍,这不但会无意中夸大求询者心理危机,而且还会给心理困惑的学生带来新的精神压力,诱发新的心理问题。实践表明,学生心理异常的各种表现,大量的还是属于一般的心理困惑而非心理障碍。心理困惑通常又称为心理不适应、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则被称为心理缺损、心理失常。两者的区别在于:(1)心理困惑与特定的情景紧密相连,通常由特定的情景诱发,并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2)心理困惑常常会自行或通过调适性心理咨询化解,这与特定情景的消除有关,还与个体的不断适应分不开。但心理障碍一旦发生,常常是持续出现、长期存在,很难自行痊愈,往往需要经过专门的心理咨询甚至药物治疗才能缓解和祛除,具有明显的持久性。

调适性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其目的在于通过价值干预进行调适,把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化解,进而将该大学生列为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对象。无论是调适性心理咨询或发展性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也是有区别的。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区别的争论,“哈恩认为,不同学者意见最一致的看法是(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咨询员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在咨询员看来是心理咨询,(4)尽管如此,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这段使人感到困惑的描述的确就是争论现状的真实写照”。可以看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程度和范围以及侧重点的差异:在服务对象上,心理咨询是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适应和发展问题的健康人或心理困惑者,而心理治疗是针对严重的心理障碍者;从提供帮助的人来看,前者是心理咨询员,而后者是临床心理医生;前者具有教育性、发展性,是帮助求询者澄清认识,而后者则要借助于药物,具有治疗性。然而,当心理障碍者通过心理治疗痊愈以后,他又可以成为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对象。

严格区别二者的目的在于要把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放在解决心理困惑上。如把重点放在心理障碍上则会造成主次颠倒,劳而无功。毕竟心理障碍多数需要专门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干预和药物治疗才能矫正,心理咨询只能在心理支持等方面起积极作用。

三、优化心理环境,为构建心理咨询模式创造良好条件

所谓心理环境,是指主体所能受到的一切对其心理产生影响的外部信息的总和,包括宏观的心理环境和微观的心理环境。而对大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的往往是微观的心理环境,如学校的学风、班风、大学生人际关系、班规校纪以及奖惩的合理性等。针对当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定偏见或误解,应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心理咨询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应经常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专题讲座,向大学生宣传有关心理卫生及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开设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心理知识。其次,应充分发挥教师、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及党团组织的作用,因为他们都是直接与大学生打交道的,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人际关系等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应对上述教职员工进行一定的心理咨询培训,以便通过他们直接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加强对心理咨询的宣传。最后,还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学校刊物、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N].2001.

[4]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M].香港:香港印书馆有限公司,1993.

[5]樊富珉.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工作报告[R].1999.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篇(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许多学校也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如何让心理咨询室“活起来”,改变“门可罗雀”的现状,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倾诉心声、解除烦恼的场所,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树立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如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刊物等,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知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代表着心理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让健康者更健康,接受心理咨询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自己成长。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尊重原则,使他们对心理咨询室产生信赖感,从而走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正确认识和看待心理咨询。同时积极宣传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心理咨询室,消除对心理咨询室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二、变被动为主动,多方探索途径,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不能总是被动地坐在咨询室里等待学生来敲门,应该想出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学生愿意来敲门,如网上心理咨询和电话热线等方式。酒泉大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都是兼职的,他们除了在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咨询,还要上别的课程。这样可能会让学生担心,老师知道了我的“秘密”,会不会在别的课上给我“穿小鞋”。

去年我校针对七年级的216名学生做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44.40%的学生把网络心理咨询放在了首选地位,热线电话以31.03%的比例排在第二位,面询以24.57%比例位列最后。可见,学生倾向于选择匿名的方式参与心理咨询,因为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安全感,避免过多的自我暴露。

首先,要将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工作协调起来。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专题心理讲座等途径进行,广泛而全面地向学生展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的内容。我校就有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五至八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上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班级来访的学生(82.7%)比没有上课的班级来访的学生(17.3%)要多得多。每次上完课都有学生想要找老师“聊一聊”,有的学生甚至因为排不上队,在咨询室门外等。

其次,要从心理咨询室中走出来,融入学生精彩生动的世界。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到提前预防,由被动变主动。发挥心理健康咨询联络员的作用,对学生察言观色。

再次,班主任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要从单枪匹马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定期为班主任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一些心理咨询的知识。各班还可以在学生中选出1~2名心理健康联络员,通过他们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使心理咨询工作事半功倍。

三、落实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1. 构建心理健康咨询组织体系

心理健康咨询不应该仅仅是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学校也应该构建心理健康咨询的组织体系:由一位校级领导全权负责,一位德育主任直接负责,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具体负责,各班班主任配合,最后由班级心理联络员协助,从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

2. 心理咨询教师应加强自己的职业素养

不少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有的还是兼职,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更有甚者,心理咨询教师成为了应付检查的“摆设”,极大地阻碍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因此,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要通过送出去培训的方式,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另一方面,要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培养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兼职心理咨询教师。

3. 正视心理咨询教师工作岗位,给予相应的保障

学校要把重视心理咨询工作落到实处,从编制、职称、晋升等方面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提供基本保障,让他们更加积极、努力、有效地开展工作。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篇(6)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在收获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社会的价值形态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而改变必定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在这一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也弥漫到校园中,让我们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竞争加剧,大批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环境下,同时大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些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相应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肩负起了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也促使着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加强研究,大胆探索,拿出有效的优化措施,从而让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职能与基本定位

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专门针对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而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各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包括:专职人员编制不同,归属部门不同,兼职力量不同以及管理制度不同,但是在心理咨询中心的职能方面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开设心理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和选修课、接待个体咨询、实施心理健康普查、组织团体辅导、举办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职员工心理知识技能培训、心理危机干预与转介、指导学生心理社团以及开展心理课题研究等等。这就表明了,不管心理咨询中心的编制、人员以及与学校是何种隶属关系,心理咨询中心自身应该具备的功能和责任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说是融教学、培训、咨询辅导、服务以及研究等多方面职能于一体的机构,其同高校的众多部门一样,肩负培养优秀人才、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使命。

2.优化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2.1争取校领导的高度支持与关注

我们要想培养出适合于社会发展新型人才,就必须要首先积极地改变观念,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因此,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必须要争取到领导的支持,成立成立专门的、正式的领导小组。举例来说,可在高校内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这支队伍则全权负责对全体校园内的有关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小组由心理学的专家、学者、教师、学校其他方面的主管部门责任人以及主管学生事务的校领导负责,从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地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岗位职责必须要细化、明确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机制等作充分的说明和论证,并形成的文件下发。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纳入到高校教育工作的议事日程,学校必须要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妥善地开展工作。

2.2加强培训,打造优秀的工作队伍

大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通常由学生处掌管,也有一部分高校则归属社科、学生服务中心等部门,但是不管归属如何,心理咨询中心都必须要充分地运用自己部门的资源,同时全力协调好与学生工作队伍教师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工作教师直接管理着与学生相关的不同事务,学生如果出现了问题通常会直接向他们报告,他们是能够最先发现学生问题的人群。然而教师工作队伍里的辅导员也存在着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会造成心理教育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这通常是由于非专业性所导致,因此心理咨询中心在这方面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对班主任与辅导员在沟通理解、甄别心理疾病等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工作系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张初级网络。

2.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在进入心理咨询中心做咨询之前,必须要填写个人相关的基本信息,包括院系、年级以及联系方式等,工作人员要向学生表明信息的保密性,让学生了解心理档案不纳入个人档案中。对于大一新生要尽量从入学心理普查开始就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对所有来访的学生,都要按年级进行管理,记录好基本信息,如学生的姓名、年级、学号、联系方式以及咨询教师与次数等,用电脑进行归纳、整理与保存。

2.4信息反馈管理制度化

首先可采取电话回访的形式,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要经常与咨询师进行沟通,对于那些咨询师认为需要了解目前状况的来访学生,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咨询师的要求联系该学生,了解情况并第一时间与咨询师反馈;其次可以运用调查问卷法,因为咨询条件有限,在缺少监控设备的情况下,要想了解咨询师的工作状况,可以运用问卷的方法让学生咨询后详细填写,并对于咨询师的咨询满意度进行评分,以了解咨询师的工作状况。

3.结论

综上所述,不断优化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管理模式对于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人才兴国过战略决策的最终成败。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高校理咨询中心的潜在优势,我们相信,通过扎扎实实地改良与探索,我们将会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管理模式,从而为大学生的成长做好正确地引导,并让我们的工作与教育能够让大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安芹,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203—206.

[2]王泽和,苗元江.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高校[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16(3).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篇(7)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

一、中学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日,笔者走访了新疆石河子市教育局有关人员及一些教师、学生,了解到本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并通过问卷对该市的7所中学进行调查,其中重点中学4所,普通中学3所。调查表明,我市中学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1.对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

很多心理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功能和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非常普遍,存在着将心理问题“思想化”的倾向,没有完全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部分心理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目标认识和过程存在偏差,存在急切心理,一有学生来咨询便迫不及待地给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甚至代替学生处理问题,而且自认为一旦这样做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解决了,过后既没时间,也没精力,更没机会询问该生是否己解决了问题。这样做造成的后果是,来访学生见没什么效果便不再回访,其他的学生见没什么作用也不去咨询了。

2.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一些错误趋向与不足

一是将使用测量工具作为心理咨询的标志。在心理咨询室中,为了迎合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员往往会故弄玄虚地摆弄一番测量工具,以示咨询的规范、专业。或者认为有了测量工具才能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否则就不能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诚然,有关的测量工具可以帮助咨询人员比较客观地评估和诊断求助者的有关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但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咨询都需要利用测量工具。二是心理咨询流于形式,学生主动求询少,导致心理咨询效果不显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引起了全国自上而下的普遍关注,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教育工作者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仅是形式而已,应试教育才是根本。因此,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和研究,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了心理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但是由于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最终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心理咨询室往往被闲置,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是为满足一时之需,如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而开展一些名不符实,甚至虚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在理论知识掌握及研究上存在不足

心理咨询人员理论知识水平不高是石河子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缺陷之一。就目前石河子市各中学的心理咨询人员来看,很少有人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专门训练和实践,心理学理论素养和心理咨询的实践能力十分欠缺,绝大部分处在不合格或有待提高的水平上。此外,心理咨询人员的理论研究薄弱。主要表现在对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认识不一,也未作深入的研究。

二、对加强中学心理咨询工作的几点思考

1.构建发展性咨询与障碍性咨询相互结合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

心理咨询通常有两种模式,即障碍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模式。当然,二者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二者存在着联系,即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是预防心理障碍的最好办法,而心理障碍问题的顺利解决也有助于促进心理发展课题的完成。比较而言,发展性咨询是基础性工作,障碍性咨询是补救性工作,两者都是心理咨询内容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

2.通过各种渠道,培养高素质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

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是阻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搞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对学校来说最紧迫的任务便是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咨询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