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7 17:06:14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篇(1)

1.1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内涵

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定义论述有很多,通过前人对园区定义的整理分析,在对农业科技园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认为现代农业科技园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以高新科技为核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农业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为手段的集高新农业技术示范、科普教育、新奇特品种的培育和生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主要任务就是依靠科技进步改变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整体效益[4]。农业科技园作为现代农业园的一种独特的主题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先导条件是科技,它是此类农业园的命脉,是以科技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点。

1.2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首先对于农业来说,现代农业科技园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其建设也大大加快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进程,以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落实推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从总体上促进了农业进步和区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此外,它还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为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渗透和扩散的载体,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次对于农村来说,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规划和建设有利于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促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另外它还有助于稳固农村的生态安全格局。同时,它还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科技示范、教育的平台,让科技走进了千家万户,借助其自身强大的组织和扩散功能,有效地提高周边地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从而最终实现园区增效和农民增收。

2现代农业科技园规划的理论探索

2.1农业区位理论

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和农业地理学家冯•杜能指出:在城市周围应根据距离城市的远近不同来划分不同的农业类型园,才能保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使农业经营者处于有利的经营地位[5]。它划分农业区位的依据是生产地距市场的远近,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产品生产成本,按照运费多少和收益等情况来确定某种农业的适宜范围,这是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中心思想。这是在交通运输不发达、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提出来的,虽然从理论上讲有不少缺陷,但其中的区位分析和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运用,对于农业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规划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2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空间结构,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农业资源在乡村环境属性中具有生产和生态双重属性,应被广泛的挖掘和利用。依据乡村自然景观特征,结合地方文化景观和农耕文化的发展过程,将高科技农业视为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相统一的复合景观系统,合理规划和设计科技农业园区内的各种景观体系,在景观保护与开发之间建立可持续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2.3景观安全格局理论

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潜在空间格局,这种格局称作景观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作用。农业景观安全格局由农田保护地的面积、保护地的数目以及保护地之间的关系等构成,并与人口和社会安全水平相对于使农业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在相应的安全水平上。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中多方面元素的介入、园林绿化树种和名特优新品种等异质性的引入有助于景观稳定性的维持。

3现代农业科技园规划的实践探索

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规划应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和考虑。首先,要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分析,宏观层面主要指整个区域大环境背景的分析,包含经济环境、产业环境、技术预测等方面的分析,这些对于农业科技园制定一个战略性规划是非常关键的。微观层面的分析是指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关联度及园区的辐射力的预测,与之相对应的是园区主导产业的需求和供应分析,这关系到园区的正常稳定的运作和管理。其次,现代农业科技园应做好合理科学的产业规划。科技园区的产业规划主要是明确农业产业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主导产业和项目的选择上。这其实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基础。其中主导产业的选择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凸显地区农业的特色和优势,了解其资源、市场、技术等潜在的优势。再者,现代农业科技园应做好对场地的规划—精心科学的布局。园区场地规划应立足于产业规划的内容来进行合理的布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合理的安排园区的功能布局,只有科学合理的功能区划和布局才能更好的为园区的运作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环境构架。

4实例分析—以新郑市观沟农业科技园为例

目前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建设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现代农业科技园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和发展。因此,做好现代农业科技区的规划布局及功能定位关乎其类型未来的命运。现以新郑市观沟农业科技园为例,介绍了农业科技园规划的要点和方法。

4.1规划区概况

观沟农业科技园位于新郑市薛店镇,紧邻薛店镇观沟移民新村,占地面积63.3hm2。该区位交通便利,距郑州市区25km2、新郑市区6km2、镇区2km2、107国道8km2、京港澳高速公路2km2、郑州新郑国际机场5km2。同时薛店镇还拥有“六港合一”(机场、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速铁路)的独特交通区位优势,地理条件优越。

4.2规划指导思想

观沟农业科技园的规划与开发紧紧围绕新品种的引种、开发和生产示范,充分利用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和开发现有自然资源,同时以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现念为总揽,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管理为保证,创造出集生产示范、品种培育、科技培训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生态农业园区。

4.3园区产业规划

该农业园的产业定位主要是紧紧围绕设施栽培区进行高端蔬菜生产,主要承担品种的育苗、选种、生产以及科研的综合功能。因此,该园区规划了31.3hm2的设施蔬菜生产区,约占总园区面积的一半。生产设施由2种类型组成,分别为鸟巢温室和连栋温室2种。这2种温室的搭配为设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内容,同时它独特的外形设计,也大大提升了温室外观的景观效果和园区的整体特色。该产业区属于一种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同时,是整个园区的重点所在,是设施农业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定位把这部分作为整个园区的支柱产业,这是走向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响应了河南省现代农业建设的号召。

4.4规划结构与特色布局

4.4.1总体规划结构

园区规划的整体结构为“一体、一环、七片区”。首先,依据场地地势看,整体来说北高南低,北有靠山南见来水,则丰衣足食。所谓“一体”指的是中心水体景观区,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有水的地方就有财,依水而居,则万物生息,凝财聚富。水体的形状大致由凤凰的形状抽象演化而来。所谓“一环”指的园区的主干道打通了园区的整体脉络,以道路为骨架,依据场地自然特征及功能需求对园区进行空间的围合和划分,营造出富有特色的空间格局和功能分区。园区从功能特征和景观特色上划分为园区服务中心、生态园林景观区、开心农场区、设施蔬菜生产区、露地蔬菜生产区、鲜果自摘园、珍稀园林苗木生产区7部分。

4.4.2特色布局

设施蔬菜区:该区规划,从农业设施的选择上采取了现今较为流行的连栋温室和较为奇特的鸟巢式温室为主。鸟巢温室是一种基于仿生学的一种新型温室,它利用自然界鸟类筑巢的三角交叉法,及结合蜂巢的六角加固方式复合而成的高强度耐灾害性天气的曲面球体温室。它的发明填补了当前国内常规温室产业存在的众多技术空白,也为设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内容。它以其独特的外形也大大提升了温室外观的景观效果。在空间布局上,特色鸟巢温室区主要采用了组团式的布置形式,既集中又分散,与连栋温室相互交融,整体上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丰富了景观视觉效果。场地内的温室采用了2种规格,分别为1500m2和2000m2。连栋式温室的布置主要是围绕水体来布置,与鸟巢温室遥相呼应,一方一圆,构图活泼。生态园林景观区(“丹凤朝阳”):中心水景区位于园区中心位置,设计为狭长的流线型水体,为整个园区景观休闲的主要区域,面积约有2.7hm2据地势的变化,尽量减少工程量,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整个园区较为低洼处营造水系。水系不仅给整个园子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使整个园区显得格外有灵性。风水家认为,有水方有地,无水地不成;水,讲究来去的方位,也讲究来去的形势;弯环缭绕、清浊缓急等关系,概称“水法”。整个水体以曲线为主,神似以一只“凤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由此将水体命名为“丹凤朝阳”。水体周围布置一些休息平台等设施,从而以满足人们亲水娱乐的需求,增加了园区的趣味性。开心农场区:此区域紧邻与入口区域,所选位置从各方面讲都比较优越。占地约1.3hm2。它的设计来源于风行大陆的网络游戏“开心农场”。一块块蔬果等图案的木牌竖立田埂,每块木牌标明蔬菜品种,写有认养者姓名。地块大小规格分为30和60m2,周围风景良好,有栅栏和小型形象牌,在场地的中心部位集中设置管理用房。每到周末、节假日,人们可以前来进行农耕活动,没有空闲照料的情况,园区可以提供一条龙托管服务,让业主不出家门即可了解到菜地状况,成熟季节园区提供送菜服务,让新鲜蔬菜及时出现在业主餐桌上。

5结语与启示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篇(2)

>>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何去何从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机制* 城镇化下的农村义务教育 纵论我国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现状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苏州失地农民职业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城镇化背景下汉中市县域农村义务教育现代化内涵式发展策略探讨 新型城镇化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河北省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体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株潭地区农村物流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交叉与互动:新型城镇化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城镇化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5-02-28]..

[3]杨东平.新型城镇化道路对教育的挑战[N].中国教育报,2013-06-21.

[4]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J].教育研究,2002(2).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篇(3)

以农业景观为主题的生态休闲农业旅游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迅猛发展起来,然而由于底蕴不足,发展过快,相关的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地都存在旅游感知因素即农业景观设计雷同、缺乏个性和地方特色等问题,让游客很难持续的感到新鲜。对于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来说,只有深入了解旅游者对农业景观的感知印象,方能真正设计出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农业景观,从而保持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的长盛不衰。

一、概念分析

(一)生态休闲农业

生态休闲农业率先在西方各国发展起来,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了舒缓都市的生活压力,人们纷纷跑到乡村感受恬静的生活,于是生态休闲农业逐渐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兴起,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休闲农业一词来源于英文的agritourism,是由农业(agriculture)和旅游(tourism)两个词组合起来翻译的。同而对于休闲农业目前有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说法。

(二)农业景观

农业景观严格来说具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景观就是农田景观。广义的农业景观是指由形状、功能存在差异且相互作用的斑块、廊道和基质等景观要素构成的,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融合,拥有自身的特征。本文选择广义的农业景观为研究对象。

二、实证分析

为了解生态休闲农业的游客感知因素,从而实现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更能符合旅游者青睐,本文选择了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休闲农业旅游景区为实证研究目标,通过走访杭州市西湖区龙坞茶村、富阳黄公望村、千岛湖南赋乡等三个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地,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游客问卷调查是针对前来旅游的游客进行随机抽样选取样本。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7份,出现废卷、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28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67%。通过汇总,取得大量实证数据,为之后的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一)游客感知因素的确定

1、文献检索

本文通过在知网上对所有期刊(包括硕博论文)以 “农业景观”为主题进行第一次检索,以关键词 “旅游”进行第二次检索。对所得的关于的150余篇文献中农业景观要素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参照黄颖华对1997年到2005年间国内外研究者关于目的地感知中“旅游者重视的目的地属性”状况进行的分析。得出既能够让游客感到愉悦同时游客也认为较为重要的指标因素有:村民态度、农村生活方式、农事劳动场景、田园景观、山水景观、植被景观、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农业特色资源、清新空气、宽广的休闲空间、村落布局环境、动植物景观、民居建筑、匾额祠堂、节庆活动、农家饮食、情感交流、科技农业景观、方言习俗、手工艺品等。

2、专家论证

本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借鉴上述文献检索得出的农业景观要素,从浙江省周边的乡村农业旅游地研究入手,对各个农业景观的指标作了全面的分析和综合,简化相互关系,对于内容有所重复的指标,进行合并;对于部分指标根据农业旅游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拆分:对于对旅游者活动影响不重要的指标删除。最终确定农业景观游客感知度测量的初始指标因子共计14项,再根据所选农业景观指标因子的特点,从农业旅游角度出发,将14项因子分成农业自然景观和农业文化景观两大类:

(1)农业自然景观:田园景观、山水景观、生物景观、景观组合状况、具有特色的农业资源、自然清新的空气、农产品

(2)农业人文景观:传统民风民俗、农用建筑、工具、农事活动、工艺纪念品、乡村节庆/庙会、村落建筑、土特产、农家饮食。

(二)生态休闲农业游客感知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1、生态休闲农业游客实际感知因素的差异分析

从汇总数据可以看到:在实际感知过程中,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的游客也具有差异性。从性别方面来看,男女游客在景观整体组合情况、农业建筑、农用工具、民风民俗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性。可以发现,男性游客偏向于文化内涵的深刻,而女性游客更为追求农业景观的观赏性;从年龄方面来看,总体来说,老年游客由于人生阅历较为丰富,对于农村的一些人文建筑、工艺品等感知程度不太高、而青年游客对于体验性和参与性的农业景观要求较高,因而在实际游玩过程中对于诸如民风民俗、庙会/节庆等景观感知度不太高,普遍希望能够提供参与性、体验性更好的项目;学历方面,大专以上尤其是研究生对于自然景观的感知状况比高中以下的低学历游客要好的多,而在农业人文景观方面则情况大致相反;职业方面,学生的感知度往往高于其他职业者,这与学生的经历有关,大多数学生尚处于求知阶段,实践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农村的景观有一种新奇感。

2、休闲农业旅游各要素游客预期重要性描述性分析

本部分是对西湖区龙坞茶村、富阳黄公望村、千岛湖南赋乡三个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各要素的游客预期重要程度进行平均数、标准差的统计分析,并把游客对各要素的重要性平均数结果进行排序分析(表1)。从分析结果来看,除了对农用建筑、农业用具的重要性评价低于3之外,其余的13个要素都大于3,说明总体来看所列出的14个指标是游客较为重视和敏感的因素。

3、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游客感知因素研究的启示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134

Abstract: Agricultural manor economy take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agriculture, improving peasant’s life, and constructing new villag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ity of Yunnan agricultural manors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old Chinese and European manors, and also discusses several typical Agricultural Manors cases in Taiwan, Anhui and Yunnan. The result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 highland agriculture should be the core production and the agricultural recreation is the extended production for Agricultural Manors. By analyzing on the land use of 6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Yunna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landscapes pattern of highlan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manor integrated with ecological, production and lif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nor; landscape pattern; highland characteristic; Yunnan Province

随着“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对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以及休闲农业的发展,农业庄园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响应“三农”号召、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2013年,云南省委九届四次会议提出了大力发展庄园经济的战略部署,自此全省掀起了庄园建设的浪潮。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现代特色农业庄园的建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庄园建设的科学性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庄园是集合了第一产业(农业生产)、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第三产业(休闲农业)的综合产业结构,一般包含建筑区、生产区、休闲区3个部分。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特色农业庄园是结合了3个产业的综合经济体,这种经济形式所展现出来的物质形态本身就是景观,且这种物质景观是庄园经济结构的构成的外在表现。因此,本文从景观格局及组成的视角研究庄园。

1中西方庄园发展概述

1.1西欧中世纪庄园

西方历史上的庄园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西欧中世纪一个“典型的庄园”通常包括:1)领主或其的住所;2)农民简陋的茅舍;3)礼拜堂和教士的住宅;4)铁匠、木匠们的工作屋;5)草秣房;6)水磨坊或风磨坊[1]。这种典型的庄园结构,在当时既是政治和社会的基本单位,还是生产的基本单位。庄园大小通常由领主势力的大小决定,大的庄园包括几个村庄和田地,小的庄园甚至只是一个村庄的一小部分。

1.2中国古代庄园

中国历史上的庄园则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庄园常建坞壁以自保,因此研究中国庄园,就须研究中国坞壁[2]。坞壁呈四方形,四面建高墙,前后设置大门,四隅有角楼。这种形式的庄园在当时不仅是强大的军事、政治综合体,还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据《颜氏家训》记载,当时坞壁庄园吃的食物来源于庄稼,穿的衣服来源于桑麻,蔬菜、瓜果来源于菜园生产,鸡猪等牲畜来源于圈养,居住的房子、生产用工具都是劳动经营所得。

由此看来,西欧中世纪庄园与中国古代庄园都是一个具有社会组织结构的经济体,这种经济形式表现出一定的物质形态。景观上庄园包括乡村的田园房舍或者是大面积的田庄[3]。这种物质形态主要由2部分组成:1)房舍,由生活住房和生产用房组成,生活有时还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领主或地主住房、农民房舍、教堂或祠堂、手工作坊、马厩、磨坊等;2)田地,由生产用地,耕地、林地、牧场、鱼塘等构成。

2现代农业庄园调查

基于经营模式、生产要素组合、规模效益等,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现代农业庄园是按照现代农业要求统一规划,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柱、资本为纽带,经济效益为中心;是一种建立在土地资本化、资产股化、融资市场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基础上的农业开发和经营组织形式;是集生产、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多业态并存、多功能并举的新型复合循环经济模式[4]。这种现代农业庄园自20世纪中叶出现于欧美、日本国等发达国家。

台湾现代休闲农业庄园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在长期的发展中也不乏一些宝贵的经验与较为成功的案例。我国现代农业庄园发展相对起步较晚。1997年开始在南方兴起现代休闲农业庄园,以2012年由中国旅游协会首次评比“全国十佳休闲农庄”事件为标志,可以看出当前正值我国农业庄园建设热潮,各省市农业庄园建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但是,庄园建设实践中出现了规划不科学、缺乏产业链、管理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有甚者更是假借庄园之名进行房地产、旅游地产项目开发。笔者针对庄园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大量文献调查、实地走访及访谈调查。

2.1台湾特色农业庄园

台湾现代特色农业庄园或称农庄、农场等,现已进入成长后期。台湾庄园发展有几个重要经验:农场功能空间包括生活、生产和生态,即“三生”;在规模上,台湾普遍认为千亩耕地即可以打造一个农业品牌,在景观营造上追寻农场的特色等。

当前,就生存或发展而言,台湾休闲农庄特色营造实在太重要[5],这由台湾清静农场、南投埔里镇桃米里营建的青蛙观光村等案例可见一斑。农场的特色来源于对农业与乡村资源的运用,是针对农业资源的季节性、地域性、生长性、活动性、景观性、实用性与乡村资源的产业性、传统性、情感性、审美性、文化性展开研究并实际运用。

2.2省外庄园调查

安徽省芜湖市某庄园位于市郊,采用的是公司独自经营的模式。总规划面积为1 600 hm2,项目预计总投资40亿元。整个项目分为三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二期已经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三期还在规划建设中。调查中发现,庄园已经成为大型的旅游休闲度假区。这种由公司独自经营模式的农业庄园,实质是围地做大量的房屋和旅游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用地也不多,农业景观鲜见,可以说完全抛弃了农民,违背了“三农”精神。

2.3省内庄园调查分析

昆明呈贡近郊区某庄园,占地13 hm2,是一个集参观、休闲、娱乐、文化、科普、餐饮、会议、住宿、健身、体验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庄园。调查中发现,该庄园主要功能是餐饮,每天人流集中在中午与晚上,其余时间游客很少。这种以餐饮休闲为主导产业的庄园,其单一化的产业结构使庄园存在着季节性经营淡季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庄园的持续性发展。

玉溪庄园是专属于红塔集团的烟草庄园,位于玉溪峨山岔河乡凤窝自然村。一条盘山公路进入该村,村内四面环山,三河交叉,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纯净的空气,优良的水土,具有多样、完好的自然生态景观。以“玉溪庄园”品牌产品的有机烟生产基地入驻以后,开始大力建设烟田、烟水、烟路、烤房等基础设施。该村以庄园建设为载体,通过GAP管理,以有机烟叶生产为核心,建立起良好的循环经济体系。玉溪庄园采用“品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经营模式,以品牌产业带动周边经济,促进了城乡发展,大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提高了居民收入。

“褚橙”品牌已进入百度百科词条(因褚时健而得名),褚橙种植基地位于哀牢山深处玉溪市新平县嘎洒镇,建设始于2002年,种植云南特产冰糖脐橙。褚橙庄园成立于2014年,是以褚橙基地为基础而建立的特色农业庄园。庄园功能是文化展示、会务接待、旅游培训、休闲观光等,全园分为宾馆区、农家乐区、生态养殖区、休闲垂钓区、果园区5个部分,建筑面积0.37 hm2。庄园采用“公司+基地+农民+科研院所+休闲旅游”的经营模式,经过长期的发展,褚橙畅销全国,同时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云南红酒庄园,位于弥勒县东风农场内,以红酒生产为主,葡萄观光为辅,集餐饮、娱乐、住宿等于一体。庄园拥有葡萄基地3 000 hm2,年产500万株的种苗基地,0.3 hm2的地下酒窖[6]。云南红酒庄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休闲旅游”模式,带动周边近4 000户农名种植葡萄,促进了弥勒片区大批酒厂的发展。

柏联普洱茶庄园位于普洱市景迈山,庄园基地总面积约733 hm2,其中茶园408 hm2,涉及23个生产队800多户茶农[7]。柏联茶庄由制茶坊、储茶仓、茶山寨、茶博物馆等8个开发保护项目组成,是云南省首个同时通过欧盟茶叶种植管理和生产双认证的茶庄。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休闲旅游”的模式,带动了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

从现代农业庄园案例调查来看,只有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才会促成庄园的建设发展。从目前云南经营发展较好的玉溪庄园、褚橙庄园、弥勒红酒庄和柏联普洱茶庄园分析中可以发现,云南发展的庄园具备一些共性:1)庄园选址皆建立在自然环境优良之地;2)庄园农业产品品种经济价值高,具有品牌效应和优量品质;3)庄园经营组织上,由企业主导,农户参与,以发展农业产业为根本;4)庄园可以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作为特色农业庄园的延伸产业;5)在时间发展顺序上,农业产业优先发展,且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形成品牌,逐步完善特色农业庄园的产业链,以“主产业”来促进“休闲业”[8]。上述基本特征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3云南特色农业庄园景观构成

云南省提出庄园经济的建设新要求,基于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传统特色优质的高原农业,三大“云系列”(云茶、云花、云药)、三大“林产品”(林化产品、木本油料、食用菌)和四大“高原牌”(高原果蔬、高原薯业、高原糖酒、高原渔牧)等优势农业产业为背景,发展云南农业产业经济的政策导向。

滇中城镇近郊坝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用地条件好,产业品种特色已经形成,因此本研究以滇中坝区的行政村为基础进行分析。

3.1滇中坝区农业庄园用地分析

从对云南滇中城市群(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周边,从云南数字乡村网中,分别筛选出6个行政村,统计其人口、用地、农业产业基本情况(表1)。

一个行政村包含几个自然村,村委会所在地自然村称为中心村。中心村一般交通条件好,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是作为庄园建筑选址的理想之地。

根据百度地图对筛选出的6个行政村中心村用地平面图进行整理,可以看出:村庄建设用地多位于山脚坡地或平坝集中分布,在农业社会经济条件下,留出相对平整土地作为耕地,形成靠山面田的基本的平面格局。中心村用地由村庄建设用地、道路用地、河流沟渠用地、山体林地、农田耕地构成(图1)。

3.2以行政村为基础的农业庄园规模分类

为进一步明晰庄园建设的规模,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以行政村的实际土地规模和人口规模来确定庄园建设规模,可分为大、中、小3种(表2)。

3.3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景观格局

假定以行政村为基础,建设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从用地分析来看,景观是自然山脉、自然河流水系、农田、村庄、庄园、道路等景观要素的有机结合,并构成基质、斑块、廊道的景观格局(图2)。从景观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自然生态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各部分景观特质如下:

3.3.1生态景观

生态景观包含自然本底的山脉和水系两大部分,构成庄园的生态基质。

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山脉作为特色农业庄园生态景观基质,保留地域性的原生态景观和乡土气息是基本原则。

河流水系作为生态景观廊道,除了对生产景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外,对于维护特色农业庄园环境的生态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当前城乡河道污染的现实,河道景观重点是自然河流廊道的景观修复和生态保护。研究表明,当河岸植被宽度大于30 m时,能有效降低温度,增加河流生物食物供应,有效过滤污染物[10]。

3.3.2生产性景观

生产性景观包含高原特色农业生产景观和农产品加工生产建筑景观2部分。

农业生产景观是构成特色农业庄园的主体景观,包括耕地、林地、鱼塘、牧场等具有农业生产功能的景观斑块,较大程度地影响着特色农业庄园所展现的景观形态。如以耕地景观斑块为主的特色农业庄园,有无际的稻田,散布的打谷场、草垛、谷仓等;以鱼塘景观斑块为主的特色农业庄园,有相互连通的鱼塘,晾晒的渔网,渔船及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腥味;以牧场景观斑块为主的特色农业庄园,有无垠的草场、成群的牛羊、错落有致的牲畜棚等。云南现有农业生产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国际国内认可度,如罗平油菜花、哈尼族梯田、东川红土地。

其次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等为主体建筑的人工斑块,构成现代人工建筑景观,赋予景观的现代化意义。

3.3.3生活景观

生活景观斑块包括村落和道路2个部分。云南拥有25个少数名族,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相互学习影响,创造了虽有融合但“和而不同” 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景观,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民族文化景观,不同区域有不同内涵[11],这是营造云南特色农业庄园景观的无穷源泉。民族文化景观集中在村庄中展示,包括民族建筑、歌舞、风俗等。

道路生态景观廊道,除了具有连通各景观斑块、庄园与外界联系的作用以外,同样也发挥着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作用。道路景观廊道在提供植物绿化景观的同时,改善交通状况,有利于休闲旅游的发展。

现代人渴望的乡村旅游决定因素依次为:自然景观、优美的乡村田园景观,清洁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乡村景观特征),民风朴实(文化风貌),有机健康食品,适当参与体力劳动(参与性) [9]。而融合生态景观、生产景观和生活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

4结论

云南是农业大省,现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农业庄园作为云南探索农业产业化的一种发展模式,其发展健康与否影响着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进程。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篇(5)

关键词:SWOT分析;农业庄园;旅游开发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位于城郊的农业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农业区由传统农业方式,向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加旅游方向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郊农业庄园发展的一个新模式。随着我国大中城市全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郊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正在发生着转变,这对城郊农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位于城郊的农业庄园该如何在全域城市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都市型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中凸显其优势和价值,发挥其潜能,已经成为众多农业庄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文以大连富甲蓝莓庄园为例,探讨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其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旅游发展策略和建议,对城郊农业庄园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 SWOT分析法

SWOT 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它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SWOT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明确企业可利用的机会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将这些机会和风险与企业的优势和缺点结合起来,形成企业成本控制的不同战略措施。SWOT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

二. 城郊农业庄园旅游开发SWOT分析——以大连富甲蓝莓庄园为例

大连富甲蓝莓庄园位于大连市区东北部、大连保税区北部的蓝莓种植园区,是一家台湾、日本、中国大陆合资的集蓝莓种植、蓝莓产品开发、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庄园。该庄园占地1000余亩,陆地、暖棚和冷棚种植优质蓝莓品种达18万株,被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授予“蓝莓采摘示范园”。

为了使庄园能够创造更大的效益,在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城郊农业实现转型和周边农村发展做出示范并带动其科学发展,该庄园致力于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积极开展庄园的旅游开发,探索城郊农业庄园独特的发展之路。

(一)大连富甲蓝莓庄园旅游开发优势分析(Strengths)

1. 庄园旅游区位潜力优势明显,市场支撑有力

随着大连全域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连市行政区域不断延伸和扩展,周边城郊地区逐渐纳入大连市范围之内。大连富甲蓝莓庄园距离大连核心城区43公里,距离大连金州新区20公里,距离规划的大连新机场27公里,位于城市边缘,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市场支撑有力。

2. 庄园生态环境理想,为蓝莓示范种植基地

庄园位于大连北部城郊森林公园环抱之中,山水相宜,尽显田园风光之美。南邻大连著名大黑山风景区,东南毗邻大连著名金石滩部级风景名胜区,东邻部级红色旅游景点关向应纪念馆和向应乡村旅游景区,北邻小黑山风景区和东沟村乡村旅游景区,水库、各类水果种植园区、绿化苗木基地等景观资源分布周边。庄园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优美,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自然状态,是较为理想的自然生态休闲旅游地。庄园秉承“绿色、环保、有机”的宗旨,严格按照有机农业标准进行管理。病虫害防治以物理防治为主;肥料采用草炭土、农家肥等绿肥,完全摒弃传统农药和化学肥料;灌溉水源采用PE管材实施滴灌,可达到人饮用水标准。庄园为大连市蓝莓示范种植基地,庄园出产的蓝莓通过了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和台湾权威食品安全机构SGS的检测。庄园为中国农业部“948”行业技术及蓝莓示范园区。

3. 庄园蓝莓单体种植规模大,种植方式多元化

庄园占地1000余亩,其中露地栽培面积500亩;温室100栋、占地200亩;冷棚100栋、占地100亩。目前庄园蓝莓种植的品种有:北陆、公爵、蓝丰、斯巴坦和伯克利10余种,以辽东地区露地栽培表现良好的北陆、蓝丰、都克三个品种为主营品种。

4. 庄园蓝莓步入丰产期,辅以多种传统农作物,具备采摘、加工、旅游开发的条件

经过多年的培育、种植,庄园现有蓝莓已进入丰产期,年产蓝莓鲜果达到50吨。除蓝莓种植之外,庄园还有传统农业种植,目前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大樱桃等水果种植面积约20亩。蓝莓、大樱桃、玉米、大豆等是庄园目前主要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庄园具备水果和农产品采摘、加工、旅游开发的条件。

5. 庄园与台湾农业部门一直保持密切联系,拟合作建立大连第一所“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农产品展示基地”

庄园的投资方之一来自台湾,庄园一直与台湾农业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产品也得到了台湾权威机构的认证。在此基础上,庄园管理方考虑将蓝莓产品打入台湾市场,同时引进台湾农产品来大连销售,建立“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农产品展示基地”,做到优势互补,扩大庄园的经营范围,提高庄园的核心竞争力。

6. 各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大,台湾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大连富甲蓝莓庄园旅游开发,得到了大连市政府、保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在庄园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保证了庄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作为投资方的台湾企业,也为庄园旅游开发积极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辅助,使庄园旅游开发没有后顾之忧。

(二)大连富甲蓝莓庄园旅游开发劣势分析(Weaknesses)

1. 蓝莓资源旅游景观效果一般

庄园中主要种植作物为蓝莓,而蓝莓作为旅游资源而言,景观效果一般。园中蓝莓虽有温室、冷棚和陆地种植,但景观效果单一,故在旅游开发时应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并考虑辅以多元化立体景观。

2. 庄园交通可进入性不强

庄园位于大连保税区亮甲店镇,目前周边没有大型的旅游园区,道路状况一般,交通可进入性不强。

3. 庄园周边经济落后,本园区与当地农业经济互动性不足

庄园周边即为农村自然村,当地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业,经济都比较落后,村民富裕程度不高,目前本园区与当地农业经济互动性不强。

(三)大连富甲蓝莓庄园旅游开发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 国家、辽宁省、大连市关于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政策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培育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黄金发展期,旅游业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在此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加,旅游需求更为旺盛;我国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更为便利;国际旅游市场将实现恢复性增长。辽宁省作为我国旅游重点省份,大连市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开发的代表性城市,始终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政策导向方面优势明显。

2. 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政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在战略选择上必须按照新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寻找新的突破口。近十几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政策,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面貌的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大连市重点发展蓝莓产业的产业规划

大连是我国重要的蓝莓生产基地,目前大连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蓝莓产地规模,种植面积超过4.5万亩。按照规划,大连在“十二五”期末,蓝莓面积将达到6万亩;到2020年,蓝莓面积将达到11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产值达50亿元以上规模。2012年,大连市又出台优惠政策,对新发展蓝莓,每亩补贴苗木费800元,以进一步扶持蓝莓产业发展。

4.大连保税区森林公园的建设

按照大连保税区整体建设规划,保税区将建设森林公园,建成后富甲蓝莓庄园将位于森林公园环抱之中,山水相宜,自然环境优越。另外,园区附近国家一级公路“金七路”正在建设中,将使得庄园的交通可进入性大大提高。

5. 庄园与台商联手,实现两岸农产品交流

庄园的投资商之一为台湾企业,经过研究论证,确定在庄园旅游开发规划中引入两岸农产品交流项目,既丰富了庄园旅游产品种类,又突出了农业观光旅游的特色。

(四)大连富甲蓝莓庄园旅游开发威胁分析(Threats)

1. 蓝莓旅游同业竞争激烈,区域同类蓝莓园异军突起

大连作为蓝莓开发的重点城市,蓝莓旅游起步较早,在庄河、金石滩、大李家等区域蓝莓种植和旅游开发都已经启动,并快速发展。

2. 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

旅游开发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过程中,既要考虑庄园规划整体风格和开发效益,又要特别关注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 蓝莓产业本身存在较大风险,现有产业链脆弱

蓝莓产业是我国新兴的水果产业,蓝莓本身在采摘、运输、深加工方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条,蓝莓产业本身存在较大风险。

三. 基于SWOT分析的城郊农业庄园旅游开发策略

(一)SO策略

—— 发挥优势,利用机遇

建议庄园利用各级有利政策与园区区位优势,打造“大连第一蓝莓庄园”;发挥蓝莓旅游产业优势,完善合理的产业结构,形成蓝莓全产业链,建设“大连蓝莓旅游示范园区”;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激发当地落后经济,带动周边农村共同致富,在大连市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联合台湾农业部门,积极推动两岸农产品交流,打造大连第一所“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农产品展示基地”;实现农业、旅游业、加工业三个产业互动开发。

(二)WO策略

—— 抓住机遇,克服弱点

建议庄园利用新农村建设、旅游业、蓝莓产业有利政策,克服单一蓝莓旅游的弱点,深入发掘蓝莓文化资源,开发蓝莓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提高园区知名度;积极借助国家一级公路“金七路”建设,提高园区道路交通的通达性;结合大连保税区蓝莓产业规划,提高园区蓝莓产业化程度;引入种植、采摘、加工等多种经营模式,实现经营多元化;积极利用政府政策和台商投资,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快速发展提供条件。

(三)ST策略

—— 利用优势,迎接挑战

庄园可以利用独特的地理和环境优势,打造文化气息浓郁的现代化蓝莓庄园;利用技术优势,在园区内引入循环经济机制,保障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利用本园区蓝莓种植规模大、种植方式多元化、收获期长等特点,开发加工蓝莓衍生产品,延伸蓝莓产业链,形成规模产业;重视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结合,通过综合发展带动地方经济。

(四)WT策略

—— 缩小劣势,化解威胁

庄园应打造蓝莓庄园的品牌效应,加大营销力度,提升庄园形象;借助部级公路、保税区森林公园建设,提高园区周边道路和环境,增强在同业中竞争优势;利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园区种植、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保护;以蓝莓为主导,以台湾农产品交流为补充,大力弘扬蓝莓文化,打造有持久生命力的优势产品。

四. 结束语

农业庄园旅游是我国休闲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农业资源立体开发、实现高效精品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大连富甲蓝莓庄园为研究例子,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城郊农业庄园旅游业开发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策略,对同类农业庄园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慧,刘小蓓. 论发展“三农”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特区经济,2011(4):185-186.

[2] 王荣琦. 大连已成全国最大蓝莓产区. 辽宁日报,2012年8月23日.

[3] 潘晓芳. 固始县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2010(9):86.

[4] 刘国荣. 衡水湖旅游的SWOT分析[J].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4):40-41.

[5] 王海滨. 石林县旅游发展的 SWOT 分析及对策[J]. 文山学院学报,2011,24(6):71-74.

[6]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旅游局,2011.

[7] 《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大连市旅游局,2011.

[8]《大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大连市人民政府,2011.

[9]《大连保税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大连保税区,2011.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篇(6)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SWOT分析;规划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0.007

Study of Jiangning Lake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Planning Based on the SWOT Analysis

ZHANG Xiao-yan

(Nanj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42, China)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jiangning cook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park lake, using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analyzed the lake jiangning rip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of internal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and put forward the suitable for lake jiangning ripe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parks, ripe for jiangning lake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parks.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 park; SWOT analysis; planning

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1]。不断拓宽园区建设的范围,打破目前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2]。

南京市自2011年启动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来,全市有18个示范区被列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培育点,总投资达22亿元,示范区总面积达5.51万hm2,涉及全市18个镇街、54个村。各园区将园区规划与“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1115”规划及市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对园区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通过规划和建设,多数园区形成了明显的核心区。南京江宁湖熟现代农业园区,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紧抓新一轮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机遇,秉承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和服务市民农趣休闲消费的宗旨,从整个区域和规划地块的实际出发,以“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品牌农业、带动生态休闲”为发展理念,立足湖熟农业典型特色资源,打造市内一流、省内有影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1 江宁湖熟现代农业园区的SWOT 分析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分析对象本身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从而将分析对象的战略与其自身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有机结合[3-4]。

1.1 优势分析

1.1.1 区位优势明显 示范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中心仅12 km。处于国家、江苏省、南京市构筑的大交通网络枢纽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水运、陆运、空运、秦淮河运、宁杭高速、243省道穿境而过,项目区已经形成了快速立体的交通网络。

1.1.2 自然条件适宜 园区内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1.1.3 旅游资源优越 园区现有一定的旅游基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独好,已有尚桥生态园、设施蔬菜等建设。

1.1.4 农业基础扎实 园区内现代高效农业初具雏形,已经形成了高效水产养殖、禽畜养殖加工、高效设施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框架。

1.1.5 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长江中下游文明的典型代表和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湖熟文化”发轫于近4 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湖熟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街道。湖熟板鸭曾是皇室贡品,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过金奖。

1.1.6 科技支撑强大 湖熟街道与南京市九三学社以及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了专家工作站,为深化科技服务工作搭建平台。江苏省农科院在湖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挂牌成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湖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湖熟设施蔬菜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也把该园区列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通过提升当地农业科技水平、培养人才,助力湖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1.2 劣势分析

1.2.1 资金不足 园区除通过向上级政府申请财政支持外,还必须运用市场化的方法,采取多种模式,积极鼓励企业、个人及外资通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入股等方式投资,现有的招商引资力度远远不够,市场化运作还未形成。

1.2.2 参与度低 园区村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积极创业的意识。因此,在规划中要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作为重要的目标。

1.2.3 农业滞后 园区地内的农业尽管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总体上还是依靠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

1.2.4 过于平坦 园区内的地形平坦,缺少起伏变化,缺少景观层次和立体美。

1.2.5 交通不畅 园区内部的道路没有形成完善便捷的交通体系,且路面较窄,各个区块的可达性较差。

1.2.6 高铁的影响 规划中的扬州到马鞍山的城际铁路穿过本次规划区,控制带宽度为200 m,在此区域内的规划建设均会受到一定影响。

1.3 机会分析

1.3.1 政策机遇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为主题,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1.3.2 市场机遇 目前,国内外资金、现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逐步进入农业领域,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激发人们对优质安全高档农产品的需求,带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1.3.3 空间机遇 农业功能拓展空间大,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农业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综合效益提升的空间大,需要发展高效产业,强化农业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单位资源的产出率,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空间大,需要进一步培育强有力的市场主体,增强对特色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大,可利用省会城市的科技优势,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依靠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1.4 威胁分析

1.4.1 资金整合难度大,部门协作要求高 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持续加大资金要素投入,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特别是农业大县的政府可用财力少,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在国家投资的导向作用下,加之农业生产的高风险、周期长、低收益等主要特点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脆弱性,影响了其贷款的可获得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些直接关系农业发展后劲的基础设施项目的信贷投入[5]。而广大农民则由于受到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和自身落后的生产与经营方式的限制,长期收入增长缓慢,直接导致农民由于经济实力贫弱而缺乏投资能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机制尚待形成,导致农村发展中长期资金不足的问题更为严重。

1.4.2 工程实施周期长,项目管理要求高 “1115”工程项目区规模大、标准高、建设周期长,实施过程有着农业产业的特异性和复杂性,要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管理难度较大,对开发建设者提出了较高的管理要求。

1.4.3 先进技术研发推广难度大 现代农业是依靠现代科技支撑的知识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既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中国其他科研领域的投资强度。与此同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低。

1.4.4 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要求高 在顺应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农业服务体系的转型方面,尚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政策和人力资本支撑。当前,农村结构的转型正在显著加快,农村人口和经济布局的集中化,导致按行政体系配置资源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思路面临严峻挑战;围绕农业产业区、产业带,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显著增强。农户、农民的分化,伴随着农户的专业化及其农业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导致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对加快农业组织创新的要求日趋迫切,容易衍生出大量个性化、定制化、特惠式的农业服务,体系的局限性日益突出,改革传统的农业服务体系,特别是农技推广体系的要求迅速增强 [6]。

1.4.5 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江苏省及周边省市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呈现出一批模式多样、类型各异、主体丰富的农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因此,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确立湖熟农业产业的市场地位,发挥特色优势,开展错位竞争,是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2 江宁湖熟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以发展农业产业,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为前提,在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的基础上,以景观为骨架和依托,将生态、旅游、文化等通过景观格局构架进行空间和时序上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挖掘农业休闲服务功能;以“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品牌农业、带动生态休闲”为发展理念,突出园区的农业展示、科普教育、生态旅游、休闲体验、示范带动功能,集合湖熟农业典型特色资源,打造市内一流、省内有影响的高端、精致、特色农业示范区。

2.1 合理利用,特色开发

充分挖掘和利用基地原有生态景观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和土地空间资源,景观规划时对存在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开发,深入挖掘湖熟特色文化,在规划中打造鲜明的特色主题。

2.2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

优先保护基地的农田、鱼塘等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敏感区域,维护和强化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物种多样性[6]。

2.3 整体协调,系统发展

解决人与资源各要素在场地规划中的空间关系与时间进度,协调基地面临的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矛盾,促进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的良性互动,形成环境互补、产业互动的共同发展格局[6]。

2.4 集约高效,科技创新

始终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以科技为先导,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突出集约高效科技创新能力[6]。

2.5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引导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6]。

2.6 弹性递进,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园区发展主线,通过合理分期、科技创新以弹性递进的方式发展经济,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强调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充分利用园区现有交通条件、河湖水系、村庄农田等构建景观[7]格局,梳理湖熟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及景观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规划配置,规划总体布局为“四片一带”,根据规划区内现状,四个片区各有特色,却又紧密联系,形成一条休闲农业示范带,而咸周公路和北干沟则成为联系园区的纽带和骨架。它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品种的博览园;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现代农业园区以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为特点,代表现代和谐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6]。

参考文献:

[1] 蒋和平.农业科技园的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2] 陈栋.农业科技园区的能值评价与实证分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3] 黄修杰,史亮亮,黄丽芸,等.广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7):247-249.

[4] 张慧,杨建斌.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12):1 409-1 411,1 420.

[5] 黄修杰,陈栋.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探讨――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 36(14):6 127-6 129.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篇(7)

[关键词]上海;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市民人均年收入已突破2万元,然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病加剧,市民越来越怀念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空旷的田野和绿色环抱的大自然氛围。回归大自然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趋势。乡村旅游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放松的机会,也给农民带来了极大收益。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重要的地位,其核心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国家旅游局也将2006年全国旅游的主题定为“中国乡村游”,发展乡村旅游将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分析,是进行旅游区合理规划、整体布局的前提。本文以上海乡村旅游的评价为实证研究,在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基础上,参考了其他评价方法和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建立了针对上海乡村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体系,探讨乡村旅游开发中旅游资源评价各个环节,并选择了典型的上海乡村旅游景点(区)进行实证评价研究。乡村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兴业态,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是研究其发展和规划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对其进行实证定量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1 上海乡村旅游开发

1.1 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的欧美,在欧洲乡村旅游占所有旅游活动的10%―25%,它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我国台湾省乡村旅游(台湾称休闲农业)发展较快,并具备了相当规模和发展潜力,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民间休闲,增进对农业和农村体验的农业经营。

在我国,乡村旅游通常被称为“休闲农业”、“农业旅游”等等,尽管内容上可能会有些细微差别,但总的内涵基本上还是一致的,即凡是以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在内的农业生产和农村为载体,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普、考察等形式的旅游,都可以纳入乡村旅游的范畴。

1.2 上海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目前上海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3种类型:

体验观光型: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可以入内进行采摘、观赏等体验活动,体验和享受田园风光,满足其对田园生态环境怀念的需要。

都市科技型:“都市里的村庄”,以高科技和现代农业技术为重要特征,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兼顾了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

休闲度假型:突出休闲、度假功能,在生态环境良好的乡村建立完备的生活设施,并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展开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游乐等各种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满足城市居民放松紧张心理压力的需求。

1.3 上海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海乡村旅游伴随全市旅游业发展而有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南汇、宝山区率先举办上海“桃花节”、“柑桔节”,崇明县东平森林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1994年,上海第一个农家乐项目――崇明前卫村农家乐正式对外经营。1995年起,浦东新区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1997年后,农工商集团的中荷玫瑰园、市农林局所属康南花卉园艺场、松青生态园、交大新桥农科花卉园艺场和南汇宾海桃园等陆续对外接待游客。2000年以来,又有一大批新的乡村旅游项目陆续建成并对外开放,例如松江蕃茄农庄、赢东村农家乐、上海鲜花港、金山区农民画村等等。目前上海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乡村旅游资源。

1.4 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上海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如图1,在中心城区南北两侧远郊呈集中分布,北边景点(区)主要集中在崇明县,南边景点(区)主要分布于南汇、奉贤、金山和松江四区,而中心城区周边近郊分布较少。笔者将这些乡村旅游景点按旅游功能的不同分为三大旅游圈:①北部以崇明岛为中心的农业生态旅游圈,以农家乐和包括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在内的农业主题公园为主体,以高科技农业园区、涉农旅游和乡村文化旅游为补充;②东南片以南汇为中心形成滨海观光农业旅游圈,以滨海观光农业旅游为主体,以农业园区、涉农旅游和农业旅游节为补充;③西南片以松江金山为中心形成农林休闲度假旅游圈,以农林类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以特色农业园区,农业文体旅游为补充。这些旅游景点在空间的集中分布特征使整个乡村旅游资源提高了价值,为旅游资源景区规划和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上海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活动、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评价通常是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和旅游区建设的前奏。评价目的在于确定旅游资源质量的高低、开发潜力大小,为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战略和资源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对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指标权重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随着研究的深入,指标权重值的确定方法也由最初的依据研究者的实践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权重,逐步发展为用德尔菲法(Delphi,也称专家咨询法)确定权重。但应用此法,权重分配的难度和工作量(反复次数)随指标数量的增多而增大,甚至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近年来,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但随着判断矩阵的增大,出现前后矛盾,判断差错率很高,难以满足一致性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本文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从而获得更加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

本文在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基础上,并参考了其他评价方法和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建立 了针对上海乡村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体系,并选择了5个较为典型的上海乡村旅游景点(区)进行实证评价研究。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指标选取依据实用性、综合性、代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除对资源本身条件进行评价以外,把开发条件和旅游条件也作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重要内容,在二、三级指标的选取上筛选出与乡村旅游资源相关度最高的作为评价因子,从而建立了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4个层次:最高层为总目标层;其下的一层为综合评价层,包括资源条件、开发条件和旅游条件;第三层是项目评价层,由第二层的各个指标下选择若干因子组成;第四层是因子评价层,同样是在上一层指标下选择若干因子组成,最后得到评价模型树(图2)。

2.2 权重的计算

评价因子的权重计算是层次分析法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评价体系能否准确反映资源状况。本评价体系的权重计算是通过向有关专家学者咨询、打分,构造判断矩阵,并将结果整理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上海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各层权重值。然后根据权重排序,以100分按权重赋予各因子分值,得出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

2.3 权重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综合评价层中,资源条件所占分值最高,为46分。这说明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资源价值是应该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乡村旅游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以及开发价值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其次,是旅游条件(31分)和开发条件(23分),它们是旅游开发的限制因素,对景点的开发影响较大,也决定着资源开发的重要程度。

在项目评价层8个因素中,游憩特征排在第一位(22分),这说明乡村旅游给来自城市的居民带来最大的享受就是其观赏性和愉悦感,它是一个地区产生旅游吸引力的主要因素。

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尤其应注意对资源的游憩价值加以严格保护,防止人为的破坏。其次是文化价值(14分)、区域条件(14分)和基础设施(13分)。一个景点如果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科学文化普及作用,那么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加。乡村旅游还需要强大的区域背景作为支撑,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市民出游的拉动力就越大。另外,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医疗卫生、环境质量等,是开发旅游的前提条件,现在我国正大力建设新农村,大量的政府投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这对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其他,景点规模(10分)、政策因素(9分)、管理水平(8分)和接待条件(10分)等要素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2.4 评价方法

为了降低打分环节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科学性,依据下列原则:(1)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准值;(2)参考国外具有良好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的现状值作为标准值;(3)参考背景值或本底值标准,即以评价区域的背景值,或旅游开发前的本底值为标准;(4)问卷调查分析;(5)专家打分。

根据以上评价方法所获得第一手资料数据,经过整理分析以后做归一化处理,使每个指标获得一个原始数据值,然后依据原始数据值由专家和研究人员依据各指标权重做出评价打分。

2.5 实证研究

依据上述因子参数值,本文从三大乡村旅游主题旅游圈中选取了5个代表性的景点(区)进行分项打分,得出相应要素的分值和总分值。综合评价最终结果,将得分为100―80分的归为一级旅游景点(区),79―65分的为二级景点(区),而得分在64分以下的为三级景点(区),查看打分结果。

从打分结果来看,5个景点(区)在政策因素这一项得分都很高,这得益于国家近年来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很大的优惠和鼓励发展。另外,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总体的区域区位条件优越,客源充足,所以在区域条件这一项目总体得分也较高。

因此,孙桥现代农业园区(83分)和上海桃花节(81分)是一级乡村旅游景点(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景点(区)规模大,知名度高,完整度、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好,能够给游客带来较大的愉悦感。上海桃花节由于每年只举办20天左右,所以在适游期这一项得分较低。金山农民画村(74分)和东平森林公园(65分)为二级景点(区),在区域条件、整体规模、知名度、完整度、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方面均低于孙桥农业园和上海桃花节。前卫村农家乐(61分)为三级景点(区)由于其地处崇明岛的乡村,所以区域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接待条件和管理水平得分均较低,但是随着未来崇明与市区整体交通联动网络的构建完成,这些方面将会有很大的改观。另外,为了促进农家乐旅游的规范,上海在国内出台了首个地方性旅游标准,对其未来在接待、管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改进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未来农家乐将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海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应注意:①合理规划,确定重点开发区域,避免土地流失、重复性建设和恶性竞争;②突出景点特色,加强景区间的联合;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整治以及基础设施改造;④做好从业人员和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争取就地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⑤多渠道融资,加强管理,完善营销策略;⑥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寻求可持续发展。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