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现代企业研究

现代企业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0 15:56:34

现代企业研究

现代企业研究篇(1)

【关键词】现代企业 经济审计 研究探索

一、企业经济审计的概念

(一)企业经济审计的概念与内容。

企业经济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遵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对企业资源利用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3E)进行综合监督、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的优劣,提出针对性措施和对策,以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经济监督活动。

经济学上讲,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企业经济审计就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直接目标”。其内容主要有:经营目标审计、计划执行审计、 企业管理职能审计、经营活动审计。

(二)现代企业经济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现代企业经济审计必须立足于企业的未来,改进企业未来经济活动和提高未来经济效益。客观来讲,企业经济审计是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应对剧变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必然,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

首先,企业经济审计的开展,是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充分利用经济审计优化企业资源结构,在熟悉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的基础上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从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其次,我国转变经济体制,转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对现代化企业来讲,环境的剧变,引起审计职能随之发生变化。企业经济审计的主要职能,由纠察错误和防止为重点,转变为加强企业经济防护性和建设性为主,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核心,必须围绕企业的战略核心开展。现代企业必须规避风险,整合一切现有可利用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效益。

二、现代企业经济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企业经济审计意识。

虽然,诸多企业在开展经济审计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严格来讲,我国的多数企业并没有从意识根本上重视企业经济审计,只是当做一种流程和形式,更是出现许多思想意识上的偏颇。这些偏颇,往往将会导致审计活动中的诸多偏差。

(二)企业经济审计范围相对狭窄。

就目前而言,企业经济审计项目仍然是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方法体系,存在审计局限性,审计综合性成效难以实现。企业经济审计的内容,仍然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从严格意义上讲,这远远不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所要做的。存在着到底开展什么项目的效益审计?效益审计范围延伸到什么程度?等诸多企业经济审计范围问题,对企业经济审计职能造成很大的局限性。

(三)审计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

现代企业经济审计,审计人员专业性差,审计队伍结构不合理,造成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相矛盾。目前,企业经济审计人员大都是财务专业,缺乏专业化的审计知识与技能,造成企业经济审计难以深入。

(四)经济审计与企业需求相矛盾,审计效果难以实现。

企业经济审计的效果与企业需求不吻合的矛盾已经突现。在企业经济审计过程中,尽管也能够发现存在许多的漏洞、问题和不足,而且也能够提出诸多改进建议和对策。但实际情况表明,审计效果利用不得当,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没从根本上得以改变与改进,同样的问题屡见不鲜,审计效果难以实现。

三、完善现代企业经济审计的措施

(一)提高意识,转变观念。

首先,企业管理者必须重新认识企业经济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变流程化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加以重视。其次,负责企业审计人员在开展经济审计工作时,也要转换观念,将“查出问题、追究责任”的观念转变为“找对策、提良策”的观念,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为研究而研究的理论模式,通过审计实践提炼理论,再利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

(二)完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拓宽领域。

现代企业经济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科学合理的分为综合效益指标和基础效益指标两大类。综合效益指标主要包括:税后净利润指标、净增加值指标、用相对值反映的指标、社会贡献率指标。基础效益指标主要包括:收益性指标、成长性指、稳定性指标、定性指标。在完善企业经济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明确的职责分工;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拓宽审计领域,达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及审计工作科学性的目的。

(三)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

现代企业经济审计的前提,即是提高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来讲,多数审计工作人员最初都是以会计师的身份进行培训的,精通的只是会计业务;而企业的经济审计不单单是局限于会计核算。作为专业审计人员,必须精通掌握审计、财会、企业管理、工程、法律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企业来讲,也必须调整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和方式,有效的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竞争意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使其适应现代企业经益审计的要求。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经济审计是一个较为宽泛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发展的概念,现代企业在管理中一定要重视经济审计,发挥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经济效益审计[J].魅力中国,2011,(6).

现代企业研究篇(2)

关键词:大数据;模式创新;商业智能;企业管理模式

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现代企业发展迎来了新契机,其不仅有助于现代企业加强管理效率,还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长足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此,现代企业内部管理部门需给予其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价值与效用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充分的发挥出,为现代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做铺垫。本文主要分析基于大数据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一、企业管理中大数据应用的意义

1.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企业务必要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了解,了解的具体方式有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对产品应用体验与评价,此种方式要比问卷调查高效便利的多。另外,当企业越发重视并利用大数据技术,企业领导的决定权会逐渐被稀释,中央集权的体制会被消磨掉,取替的是大数据分析与通过分析阐述的大数据决策。此种收集用户资料分析所得出的决策要比企业领导凭经验制定的决策更加高效。并且,大数据的利用,可以让企业分析出不同群体需求,甚至精确到消费者应用偏好,企业还能依据对用户分析的数据进行个性化推动有关消息,增强消费者与企业间关联,进而让消费者满意,加大企业收益。

2.有效掌握行业数据信息。企业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能够让企业各项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有利于企业整理与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利用自由的数据库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还能通过构建数字体系来优化产品追溯制度,实现产品动态管理,获得反馈,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另外,企业利用大数据资源,还能让企业预测出消费者实际需求,实现对潜在的消费者动态管理,让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实际消费需求,以此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当下基于大数据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缺陷

1.对大数据发展缺乏认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优化了管理模式,但它与大数据有所不同,加强信息化建设时对大数据的一种误解,也是未准确判断大数据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第一,大数据的中心数据管理,实质就是通过数据标准来对企业管理各方面进行指导,如生产、财务以及营销等,信息化建设时企业实现数据管理的前提条件,但并非核心要素,实现数据资源才是最主要的。第二,大数据的中心为数据质量。大数据若是实现资源化便表明它成为了企业竞争、社会关注的主要资源,数据质量的优劣,会使企业的商业智能水平受影响。所谓商业智能指的是企业可以及时分析数据的技术与方法,而当前商业智能的理论并未实现广泛应用。

2.对大数据价值注重力度不够。诸多企业管理者觉得只要做好信息化建设,便能有效应对信息爆炸带来的冲击,此种抗击思想所产生的模式,不但忽略了数据的商业价值,还暴露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病。能够利用供应链竞争模式来对大数据的商业价值进行理解。第一,企业的市场竞争为必然,但主导要素并非是渠道或是资源,而人才、及时。第二,企业市场竞争为相对的,竞争主体不再为商品,而是同产品有关的商业关系,其中包含企业上下游的分销要素与全部供应,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者与企业界限的消除,公众成为了企业管理者的主要决策主体,在他们身上获得更多有利的价值。在该种状况下,企业财务数据所展现的只是局部情况,并未对企业管理充分发挥效用,也不能提供有价值性与针对性的决策依据。

三、基于大数据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新思路

创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需合理利用同企业有关的所有要素,从创新的视角分析,具体包含大数据管理组织、思维以及人才。

1.加强企业商业智能。现代企业若想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管理模式,需为互联网信息处理提供有利条件,加强企业员工的数据意识,特别是管理人员,要让其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实现数据可靠性、真实性,基于此,来促使管理人员深度挖掘大数据内含价值。具体原因是商业智能构成的原因为企业数据的有力支撑,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而言,欠缺数据意识,好比未做好前期工作,数据资源会被耗费掉,提升企业商业智能可以有效规避此类问题,实现全面分析与整理,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2.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近些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深入,对我国企业组织体系带来了一定影响,整体上出现了纵向向横向发展的趋势,但此种组织体系依旧以发展企业内部管理效用为目标,其中包含激励、绩效等方面。加强员工大数据理念为创新企业了模式的有效措施,在不影响现代企业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大数据管理组织为一种十分高效的方式,其提供了诸多参考范式。相关人员能够以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为入手点,全面发挥社会网络的优势。目前,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广泛利用有利于建构一个基于企业为主的外部社交圈,通过信息中转与节点关系,能够实现人资招聘、动态掌握新产品等信息收集,进而帮助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做出有利的决策。

3.重视大数据管理人才培养。当前,在现代化企业中展开的大数据人才战略条件还不足,能够利用是试点的方法进行推广与验证,寻求新的大数据管理人才渠道。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为其核心要素,是符合创新的主要人力资本,还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动力源。由少至多、由无到有地增加大数据管理人才在企业中的占比,逐渐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这是目前我国企业的必行之路。

4.构建生态化的网络系统。企业能够将生态产业链朝着产业化、资源化的方向转变,并对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合作商、供应商等进行重新整合,另外对企业内部领导和员工的关系也在管理模式上重新构建,之后对价值链进行创新,通过创新革新产品,提供新兴服务与产品,利用大数据性能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深化改革企业运行模式。此种创新改革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必然发展,要求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而呈现信息化格局,把目光从产品本身过渡到产品服务上,并提高到产品创造的价值上,为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铺垫。建构此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务必善于综合利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并对协同进化的企业进行深入探究,构成一种新兴的网络生态系统,促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5.构建以社会公众为主体的发展观。在过去的数据处理中,企业领导拥有绝对的权利,其决定着企业经营目标与发展方向。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对数据信息全面分析得出的决策依据远比经验可靠。因此,企业需慢慢适应这种转变,让更多的决策依靠大数据完成,使直接决策转变为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决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若想在繁杂的竞争市场中发展下去,加强内部管理效率十分重要,这便需要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意识到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契机,如此才能有效的将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充分的发挥出,为现代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安志美.基于大数据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8(03):91-92.

[2]李梦思.“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J].新校园(上旬),2018(01):165.

[3]王洋.基于大数据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J].企业管理,2017(08):122-123.

现代企业研究篇(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企业会计模式的确定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在现阶段,包括各个生产要素的市场体系都有待完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模式的特征,作用和内容更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会计模式在会计模式体系中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模式是指企业在国家会计规范指导下,通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业务程序、选拔和聘用会计人员。确定和使用会计方法、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会计信息,开展会计管理而形成的企业会计工作体系。

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会计模式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会计模式导向、会计规范、会计管理体制、企业会计模式、会计人才管理体系。在五大要素中,会计模式导向是最基本的要素,它处于最高层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模式的基本运行走向;会计规范在会计模式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反映会计模式导向的前提下,指导、约束会计管理体制和企业会计模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公正性和相关性;会计管理体制是会计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组织保证;企业会计模式是会计模式中涉及实务最多、最为活跃的因素;会计人才管理体系是根据会计管理体制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要素有着制约或促进作用。

企业会计模式自身包含了若干个子系统,与会计实践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会计模式是国家会计模式在本企业范围内的具体体现。

二、我国经济环境对企业会计模式的影响

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会计始终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一般而言,会计的社会环境指的是对会计工作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各种外在因素的总和。在诸多因素中,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外部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等,分别在不同层次上对企业会计模式产生影响,其中以经济制度、经济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会计模式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经济制度影响着企业会计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当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现代企业会计模式的途径

目前,企业会计模式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不同信息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有差异、信息客观性与相关性相背离,会计监督机制与内部人员控制存在矛盾。根据当前经济环境对企业会计模式的要求,以及企业会计模式中现存的三个问题,为了规范企业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从多个方面着手建立企业会计模式。

(一)建立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制度,针对企业内部经营业务的特点、范围,管理要求和人员素质设计和实施的,用于指导规范会计工作的制度体系,即为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应设置会计机构,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机构是组织和实施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主体,针对会计人员的有效管理,主要包括会计业务和会计理论的继续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完善。

(二)据实整理会计信息系统

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可靠信息,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目的。因此,企业会计模式设计的主要任务,便是会计信息系统的设置和运行。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设置包含会计政策、会计信息指标体系、会计信息质量指标、会计信息流程等几个要素的设置和这几个要素之间的有机配合。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完善的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但监督工作由谁来做。如何做,这又是会计监督机制首要解决的问题。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分离的体制是解决会计监督机制问题的有效方式。企业内部的会计仅负责运行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必要的会计报告和其他信息,内部监督职能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会计信息的质量则由外部独立审计机构来评价和确认。企业会计人员对企业经营者负责,经营者对所有者负责,,企业会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对会计信息失真承担有关责任。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研究篇(4)

关键词 现代企业 经济管理 现状 问题 研究

现阶段,社会形式和经济发展前景一片大好,这都为我国的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现阶段,各级政府也出台了利于企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为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不仅要不断谋求自身的发展,还应该有效抵御国外企业文化的巨大冲击,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的经济管理,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谋求长远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所谓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简言之,就是企业为了实现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而进行的一种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企业进行经济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科学有效的计划与管理,以便为自身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

从现代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企业内部进行经济管理,首先就要设立完善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并对各个机构的职能进行具体的划分,同时,还应该加强企业内部之间的资源管理,遵守国家的相关经济法律。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企业还应该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定期做好考核工作,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平稳进行。此外,企业不断地对自身的经济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并对企业内部管理之间的矛盾进行调和。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淡薄

现代企业发展中,很多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并不能有效的开展。我们国家在2010年就出台了关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相关文件,为各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指导。然而,现阶段经济管理人员的能力较低,他们往往没有形成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正确认识。另外,很多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会计岗位和出纳岗位往往由一人承担,财务人员管账又管钱,导致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差

现代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致使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管理人员的素质也相对较差。很多从事经济管理的人员都是从外行转入经济管理这个行业的,他们对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得不够全面。与此同时,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落后,财会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采用传统的记账方式,使得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化交流不及时,也就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

(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很多现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异常混乱。相关人员对企业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有效的经济管理机制。企业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就会造成内部员工的职责划分变得模糊,也就降低了员工的责任意识,员工之间往往互相推卸责任,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这样就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

在加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进行强化,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为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提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树立现代经济管理的理念。同时,企业内部还应该建立起一整套经济管理体系,需要企业严格遵守相关的经济法规,还需要对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此外,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该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发现管理工作中的漏洞,进而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实行轮班制度,并将财务人员的出纳和记账功能分开,保证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在现代企业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经济管理内部环境进行完善。现代企业相关负责人要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内部控制,多引进一些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才,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薪资,提高入职门槛,从根本上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同时,还应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企业内部定期开展经济管理相关知识的讲座,并鼓励经济管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并参加相关的资格考试,提高内部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此外,企业内部应该对经济管理工作开展所需要的硬件设施进行完善,购置先进的财务软件系统,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加强经济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软件的掌握程度,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也提高了财务人员的管理效率。

(三)加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内部监督力度

企业管理层应该对企业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分析企业生产管理与外部市场环境之间的联系,将经济管理工作的流程进行细化,并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经济管理人员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对企业的负债管理、资产管理以及预算管理工作等进行合理控制,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加强对企业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与此同时,企业内部还应该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的财务管理队伍,加强对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关人员还应该加强对企业融资工作的控制力度,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采购工作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管理,并对生产环节和生产流程M行优化,进而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切实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而当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企业内部应该通过健全经济管理体系、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进行监督管理等措施来有效提高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进而有效提高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为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牛钾碱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苏建明.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5(11):31.

[2] 马佳.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5(16):105.

[3] 苏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北大学,2015.

[4] 吴茜.天津港散货物流公司成本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现代企业研究篇(5)

关键词 战略管理 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则是能够使企业持久经营发展的一项有利举措,也是当今企业发展必须转变的管理模式。

一、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战略管理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个公司应该先清楚了解到自己的情况,如公司的流动资金如何分配,人员的工作状况,各项业务的流程中是否存在哪些瓶颈,然后再与同类型的公司作比较,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以及劣势,扬长补短,为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力,最后从人力、资金、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考虑,以制定和实施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加强战略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企业进入到世界大市场的竞争当中随时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所以,企业要在市场上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会战略管理,重视对战略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时刻了解世界的发展动态,以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加强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趋向于如何对企业的经济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以形成合理协调的发展态势。企业在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着眼于大局,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做到内外兼顾,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而优化经济结构,以提高发展动力。

(四)加强战略管理有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自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政府以市场为主导的宏观调控下,企业要在市场中发展起来最重要的还得依靠自己,在发展中找准定位,制定出一套明确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并能积极根据战略要求付诸行动,不断提高竞争能力,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立足之地,屹立不倒。

二、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途径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管理,为了更好地让企业掌握战略管理,帮助企业解决管理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我们应该从以下途径来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

(一)加深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管理者必须清楚认识到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个企业如果缺乏深谋远虑的计划,没有制定一个正确可行的管理战略,没有方向地盲目发展,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是百害无一利的,一旦管理上发生失误,很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打击。因此,要发展好一个企业,企业管理者必须提高自身的认识,让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能明确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对待和研究战略管理的问题,落实到具体的措施上。

(二)建立研究团队,借助研究成果发展企业。

一个企业要扩大发展,从一间变多间,从传统跨越现代,从国内走向国际,必须要有一批熟悉经济发展理论和企业管理的人来为企业的发展及时出谋划策,为企业领导者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所以建立一支得力的研究战略团队有利于企业实行战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为企业的发展度身定做一套合理可行的管理战略。

这套管理战略的制定,必须在清楚了解自身的情况下,再结合目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同行业竞争企业的分析情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拟定初步的发展战略,然后再因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企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此外,还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完善企业发展战略,如留意和学习国家出台的经济政策、多听专家学者给予的建议以及采集各方面的可靠信息,务必使发展战略趋于科学合理。

(四)在实施战略管理中应注意处理四大关系。

第一,统一战略规划与组织实施。制定好战略规划后,企业应该按照规划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防止规划与实施脱节,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完善规划。第二,必须重视技术研究与管理研究。在实施战略管理中,技术研究与管理研究要两者并重,两手都要抓,不能有所偏颇,做到平衡发展。第三,在借鉴的基础上学会创新。企业经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值得企业之间相互学习,但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采用和创新。第四,加强企业内部的团结合作。能否正确地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关系到整个企业兴衰,具体的实施过程还得由企业内部的人员去落实。因此,从决策者到研究人员,再到全体员工都必须通力合作,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共同努力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五)发展企业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必须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能力,这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关心顾客利益,做到真诚服务;二是在企业的差异性上凸显优势,有自己颇具吸引力的独到之处,并能保持这种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三是有开拓创新的能力,跟随时展的步伐,开发新的产品,这是企业源源不断的持久发展动力。明确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也就是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保持自身的特色,这是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中必须考虑到的关键因素。

三、总结

以上内容从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作用和主要途径说明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管理。企业要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求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战略管理,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企业和环境的发展形势,及时调整战略,把握机遇,应对新的挑战。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2班)

参考文献:

[1]陈勇东. 现代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的创新方法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5): 7-8.

[2]朱一帆.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15): 95.

[3]李海舰.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创新[J]. 印刷经理人. 2009(11): 35-41.

现代企业研究篇(6)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会计是维持企业生存的关键环节,由于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使各行各业的公司在运营上就当下战略进行合理调整,因此企业的存亡与其密切相关。与传统会计相比较而言,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业绩评价标准中的战略性指标所起到的作用,传统会计仅仅将视野局限在通过内部核算来衡量该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盈亏状况。现代战略管理会计将二者整合并形成一种战略性的绩效评价。与国外战略管理会计相较,我国战略管理会计尚且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管理体系还处于不健全阶段,管理机制也尚不健全,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还不能应用于各个企业之中,由于尚未普及的缘故,企业内部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也缺少热情,由此看来,将战略管理会计广泛应用于各大企业中去已势在必行,成为当下管理学界和会计学界的关键议题。

一、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1981年,英国学者Simmonds在“有关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首次提出战略管理会计这一概念,指的是用于构建于与监督企业战略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此外,在以后的研究中,他强调将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重,特别是企业相对竞争者的成本竞争地位,认为管理会计除了重视企业内部环境之外,要更加注重外在环境的影响,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①目前,我国会计学术界并没有对战略管理会计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由于战略管理会计在国外产生,因此,引入到我国之后,需要根据中国企业的发展状况对其系统研究,将其基本概念本土化,但我国尚且缺乏这一方面的研究,仅仅对相关概念性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阐述,无法从根本上在企业战略的角度上实现新突破,缺乏应用价值。目前,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缺乏更深层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关专业人员缺乏对其系统的研究,企业管理层没有将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提升到战略层面上来,导致战略管理会计体系在我国实施的企业屈指可数,不能达到全覆盖的效果,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会对我国企业在国际发展中形成阻碍。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分析形势、权衡利弊,对外而言,战略管理会计为企业的竞争对手和顾客提供外向信息,对内而言,为企业在战略上提供相关内部信息。战略管理会计相对于传统管理会计而言存在以下三种特征:

1.提供更多战略层面上的信息

自从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之后,有人就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不能在划归到会计之中的说法,这是因为,战略管理会计不仅仅像传统会计一样只提供相关的财务报表、季度核算等内部核算信息,而是更多的涉及到非财务信息的领域中,提供企业关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以及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等战略层面上的信息,为企业增强对外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帮助企业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等提供便利。因此,战略管理会计一改传统会计的单一模式,让企业向纵深层次发展。

2.运用战略性绩效评价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方法中更加注重绩效评价的过程,充分发挥竞争指标在其中的作用,形成新的战略性绩效评价方法,即将该企业正在实施的战略目标与评价指标相结合,视不同的战略目标而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战略管理会计是与企业整体目标相一致,它并不是独立的部分,而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之中。

3.外向型倾向

传统会计局限于企业内部之中,属于相对独立的部门,而战略管理会计部满足关注企业内部情况,更加注重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也不在是独立的会计部门,而是从战略层面的角度对待,战略管理会计更加关注于企业外部竞争对手的战略,从而帮助企业调整战略目标和方向,以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三、战略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分析

1.战略市场定位分析

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市场定位分析能够让企业准确定位目标市场,这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将要迎接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既有全球经济的变化和产业变革等大气候的影响,又有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内部高层管理者的自身素质等内部影响,战略管理会计的市场定位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应对策略,让企业在白炽化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可观效益。

2.目标市场定位分析

上世纪七十年代,营销学中首次使用了目标市场定位这一概念,在营销学的层面上,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占有某种产品的全部市场份额,更不能让所有顾客都购买某种商品,但是,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目标定位分析,根据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结合市场和顾客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进而挖掘潜在顾客,让企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用于相对重要的环节中去。

3.价值链分析

基本上所有研究者都认识到战略管理跨级应用于企业各个环节之中也就等同于对企业进行价值链分析,但是,并非所有环节都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只有切实地在企业运营方面带动企业整体效益提升的环节才能成为真正的价值链中的战略性环节。价值链的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提出,他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众多不相连的活动所组成。并将价值链分为横向、纵向和内部价值链。价值链的优势是将协助企业减少损失,获取更大竞争优势。②

四、战略管理会计发展趋势

战略管理会计超过原有的会计模式,关注点更加广泛和复杂,将企业外部相关信息整合后为我所用,这是传统会计在其发展历程中所不曾达到的境界,同时,战略管理会计将传统会计所重视的绩效结果与分析过程融入到整个管理过程中去。未来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将会向更多的非财务领域延伸,并形成一个全新的发展体系,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企业整体动态,开拓出一条集战略管理会计体系、机制为一体的独创性道路。这既是时展的产物,又是传统会计在企业不断壮大后为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衍生品。

五、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议

目前,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初期阶段,在我国更是如此。为提高我国现代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取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适合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

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所以,在我国企业中推广应用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管理需要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然后根据我国实情大力推广其应用,这需要理论和实践共同合作。

2.加强会计从业的培训

战略管理会计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观念。之所以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会计培训,是因为战略管理会计涉及非财务的诸多领域,这就要求从业培训人员对被培训者在业务操作、理论指导等方面更加专业和严格,从思想上转变传统会计培训理念,培养出更多的理论知识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的新型会计人员。

3.制定战略管理会计准则

战略管理会计若要实施到企业中,那么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对其制定相关准则。战略管理会计准则的建立能够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与运营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减少企业资源的浪费,节省更多资金以便投入到相关项目中获取利润,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结合本土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战略管理会计准则并加以实施,使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真正的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尽管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长,但是,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实力崛起的发展态势来看,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已是大势所趋。战略管理会计兼具财务和非财务的双重优势,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传统会计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已成必然趋势,对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争夺更多市场份额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注释:

①罗文洁.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研究[J].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2007.

②徐科峰,牛慧.战略管理跨级的应用于谋略[J].中国农业会计,2010(05).

参考文献:

[1]桂玉敏.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理论研究[J].财会通讯,2011:22-24.

[2]王满,顾维维.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124-129.

[3]潘杨福.浅析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2:89-90.

[4]朱艳霞.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J].中国证券期货,2010,8:69-70.

现代企业研究篇(7)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必要性;方法;策略

一、加强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促进国内企业逐渐发展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一种崭新的商品生产者及经营者模式。这使得国内企业不得不积极应对我国国情及国内企业经营现状,并从组织机构、财务管理角度人手,构建满足自身企业发展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机构,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严格控制企业内部不良行为,从而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基于此,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在实施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现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是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控制机制,加强对筹资、投资、营运资金、负债、资产损失、税收支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以识别、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风险损失最小化。

1 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

企业应单独成立机构或在财务机构内部设立风险管理岗位,专门负责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预防和控制、风险报告和披露、风险的损失处理。

2 筹资风险控制

筹集资金包括股本筹资和债务筹资,公司在筹资时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合理选择筹资方式,降低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股本筹资决策一般限于公司本部。

企业筹资应遵循以下控制原则:筹资要符合国家政策和金融纪律;筹资前要预测资金需要量,按以需定筹、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所需资金;要周密研究资金项目的价值与资金使用效果;要综合研究筹资渠道、筹资方式和筹资成本,实现筹资结构最优化;筹资结构要与企业的财务结构相适应,资本结构(权益资本与长期借款)与公司的长期资产规模相适应;筹资总规模要与企业发展要求、承受能力、偿还能力、收益能力相适应。

3 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应区分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进行分类控制,并特别注重资本运营投资风险的控制,分别制定严密的评估、论证、决策程序,明确决策责任、实施责任和奖惩措施,预计投资回报率一般不能低予公司总资产报酬率。投资项目从确立起要实施过程控制和终端控制,及时反馈财务信息,严格投资预算目标管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突破预算。

4 负债和或有负债风险控制

(1)资产负债率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营运能力,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应及时向决策机构通报资产负债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融资规模和策略,保持安全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

(2)签订合同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规定。经营合同签订前对客户资信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客户法人资格、资信状况、履约能力和担保条件等。合同签约后要严格按合同组织生产和销售,杜绝随意发货的现象。

(3)经济担保的管理控制。企业对外经济担保应充分考虑和评估被担保单位的资信和偿债能力,严格遵守《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和严密的决策程序,并按规定程序实施控制;未按程序擅自越权签订担保合同,对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企业为他人提供担保,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采取反担保等必要措施防范风险,并进行严密跟踪监督。

5 资产减值损失风险控制

企业要建立资产定期盘点检查制度,合理估计各项资产有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帐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及时处理已经确认的资产损失,并查清责任,严格奖惩。

6 税收支出风险控制

企业应认真学习、研究各项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统筹运作资金,依法按时、足额缴纳税款,减少和避免各项税收罚没支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