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2 09:05:27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及预防;方法:回顾我病区收治的2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对其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通过运动、饮食、药物指导落实预防措施;结论:科学的预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很重要,增加防治意识,积极预防骨折,对于已发生骨折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护理;预防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较严重的临床并发症。骨质疏松导致骨强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严重时非暴力或轻微外伤即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后活动受限及长时间卧床,既加重了全身骨质疏松的程度,更易产生其他并发症,影响疾病的康复。

1 临床资料

我病区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2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61-93岁,平均年龄77岁,胸椎骨折8例,腰椎骨折13例,平均住院11天。均行X线拍片及骨密度检查确诊,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1]。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老年病人卧床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加上生活环境的改变,担心疾病能否治愈等,易产生焦虑、情绪不稳定、消极、孤独感等不良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护士应多关心病人,安慰病人,做好其生活护理,稳定病人的情绪,令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专科护理: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卧硬板床,取绝对平卧位,腰背部可予腰托带固定,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卧床期间进行四肢及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加强腰背肌肌力,避免因缺乏运动造成骨量减少,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的程度。

2.3 常见并发症护理

2.3.1 预防呼吸系统感染:老年病人肺功能减退,长期卧床易并发坠积性肺炎[2],严重时可发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护士应指导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每日拍背数次,可配合使用雾化吸入,促进排痰。

2.3.2 预防压疮:老年病人对皮肤刺激的敏感性降低,皮肤容易受损,易发生压疮。避免局部长时间组织受压是预防压疮的重点。每日检查病人皮肤,协助病人定时翻身,保护骨隆突处,支持身体空隙处。协助病人更换床单时避免拖拉推动作,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碎屑,避免局部皮肤潮湿,使用便器时防止擦伤。

2.3.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排尿,预防尿结石及尿路感染的发生。对于留置导尿管病人每日1-2次予消毒液擦拭会及尿道口,每周更换集尿袋两次,观察尿液情况,如有沉淀、结晶时,做膀胱冲洗,每周检查尿常规一次。

2.3.4 预防深静脉血栓:卧床病人每日对可活动的关节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ROM)[3],穿弹力袜,使用SCD压力泵行双下肢气压治疗,每日两次,每次30min。

3 预防措施

3.1 运动指导: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骨量,减少骨丢失,增加骨骼强度,同时还可以锻炼肌力和身体平衡感,加强身体协调性,从而降低跌倒的发生。每天应进行0.5—1h的锻炼:如站立、步行、体操、打太极拳、慢跑等中低强度的运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很有益处。

3.2 饮食指导:老年人要多食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海带、虾皮、芝麻、坚果等。适量食用含优质蛋白的瘦肉、鱼肉、蛋类等。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戒除高盐、高糖、高脂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忌烟酒。

3.3 药物指导:我国老年人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000mg,在通过饮食摄入的基础上,每日应补充钙剂500-600mg。鼓励老年人适量户外运动,通过晒太阳,令紫外线作用于皮肤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4]。

4 讨论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骨质疏松导致全身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使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科学的预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很重要,应增加防治意识,积极预防骨折。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01):20-22.

[2] 邱晶.坠积性肺炎的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09,8:713-714.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预防;老年性骨折;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27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61-01

近年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老年人由于骨的无机盐增多,有机质的老化,钙磷比例严重失调,低骨量及骨的微结构改变等原因,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预防老年性骨折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课题。

1老年性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

老年人骨基质减少,骨脆性增加,所以很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在突然用力或用力不当时就会发生骨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反应比较慢,关节韧带比较僵硬,关节活动不灵活,走路时身体摇摆,肌肉控制力减弱,重心不稳容易跌跤,老年人对跌倒的保护反射差,因此一旦跌倒就会摔的比较严重,继而造成骨折。此外,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调节能力比较差,在身体急剧转动,或久坐、久卧之后突然起立时,容易出现眩晕或低血压,继而发生猝然跌倒。与跌倒有关的内在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骨折史、骨质量较差、肌肉骨骼疾病、平衡紊乱、性低血压、一些药物的应用等,因此应尽量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外部环境影响。

2老年性骨折常见类型

老年性骨折容易发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骨质疏松部位,多发生在脊柱、肱骨近端、髋部、踝部、肱骨近端等,其中脊柱骨折和髋部骨折发生的较多。[1]

2.1脊柱压缩性骨折:脊柱主要是由松质骨组成,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因此很容易发生骨组织互相挤压与塌陷继而出现压缩性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多发生在不知不觉中,疼痛较厉害者可以服用止疼药,在床上随便翻身,年龄稍高患者必要时可进行腰部支架。老年的驼背多是因为多次在不同部位发生这类骨折造成的。

2.2股骨粗隆间骨折:这类性骨折也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因为骨股粗隆间血液循环比较丰富,骨折后一般都能自己长好,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合理治疗,容易出现大腿内翻畸形的并发症。针对这种骨折,一般采用牵引治疗,对于高龄老年人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避免让老年人长期卧床,以防产生其他并发症。

2.3股骨颈骨折:由于在股骨颈有一个骨小梁缺少的三角区,骨结构不坚固,再加上老年人容易产生骨质疏松症,因此很容易出现股骨颈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发生之后,由于该部位血供较差,骨折之后往往不容易愈合。因此,老年人一旦髋部发生外伤,要及时到医院进行X线检查,以免耽误诊断治疗。这种类型的骨折一般都会造成错位现象,因此进行手术治疗很有必要,尤其对于高龄老年人来讲,进行股骨头置换术和全关节置换术是比较好的选择,这样不仅能够较少和消除患者的疼痛,还能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预防老年性骨折的措施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比较麻烦,因此加强老年性骨折的预防措施比治疗更为重要。在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够科学、谨慎的做好预防工作,一部分老年性骨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3.1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在平常生活中应进行一定的运动,坚持积极锻炼身体,适当增加活动量。研究表明肌力与骨量成正相关,运动不仅可以延缓老年人肌力的减退,防止骨量的严重丢失,还能改善老年人对身体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危险性。比如老年人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散步,跳一些慢性舞蹈,打打太极拳等,这样才能保证血流中钙更多在骨髓中存留,多鼓励老年人在外面晒太阳,补充钙质需要。

3.2合理膳食增加钙的吸收和骨的形成:钙、磷、蛋白质、氯、镁、锌、纳、铜及各种维生素是维持骨和钙代谢的必备成分,这些营养是维持骨量的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2因此,老年人在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摒弃偏食的习惯,从多种食物中社区必须的、基本的营养素,比如可以多食蔬菜、水果、牛奶、蛋类等,增加饮食中的膳食纤维及微量元素的摄入,做到合理膳食,尤其对老年女性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更要引起特别关注,必要时可复用钙片、维生素D,帮助改善骨质疏松的状况。

3.3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避免老年人摔倒: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活动和居住环境,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老年人居住的地方要平,家具摆放要简单并靠墙摆放,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地方不要搁置东西,以免不小心将老年人绊倒。老年人的床铺不宜过高,夜间上厕所需要在床上停歇片刻,拉开灯缓慢下地,如果猛的一下起床下地,容易发生性低血压,导致晕倒受伤。可在老年人的卫生间中增加扶手、增强室内的光线,并对底板采取防滑措施,在春动季节铲除冰雪,增加外环境的防范措施。老年人鞋底内不宜滑,以手杖辅助行走,部分有心脏病、脑血管病的老年患者,行走时应该有专人搀扶,以防止其摔倒。

3.4避免不良生活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的,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身体的抵抗力和平衡力都在下降,身患各种疾病,很可能会服用治疗不同疾病的药物,许多药物多有可能影响骨的代谢,老年人应避免酗酒、吸烟和药物的滥用。酒精影响神经肌肉系统,麻醉人的神经,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吸烟影响睾酮的产生,促进雌激素的降低,继而导致骨脆性的增加,也容易导致老年人骨折的发生。

3.5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预防:骨质疏松是引发老年性骨折的最主要也是对根本的原因,因此加强治疗骨质疏松症是预防老年性骨折的主要措施之一。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包括基础治疗法,即进行钙加维生素D治疗;激素治疗即雌激素治疗法;降低钙素、二磷酸盐,抑制骨吸收药物治疗;氟化物、PTH及生长激素等促进骨形成药物的治疗。

参考文献

[1]付传玺. 老年性骨折的预防[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06):127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3)

骨质疏松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

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报告,全球有2亿女性患骨质疏松。60-70岁女性有1/3患病,80岁以上女性则有2/3患病。虽然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要低于同年龄段女性,但是,老年男性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死亡率要大大高于女性。

骨质疏松的表现

1 疼痛。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

3 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什么人容易患骨质疏松

据统计,有下列情况的人患骨质疏松的概率高于一般人,应提早预防并定期做骨密度测定:

更年期妇女;长期坐办公室的人;未生育者;月经来得早的人;大量摄取咖啡、茶者;维生素D摄取不足者;运动量少的人;饮食中钙的摄取量少者;长期生病卧床;不经常晒太阳的人;骨骼瘦小者;老年人;嗜抽烟、酗酒者;不适当节食减肥者;家族有老年性骨折者;患有腰痛的人;性机能不足者;40岁以前早期停经者;卵巢、子宫、胃或小肠切除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痉挛药、利尿剂、抗凝血剂、胃药、止痛药等治疗者;患有肾病或肝病、糖尿病、肾结石、高血钙、甲状腺机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过盛、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椎炎及某些癌症患者。

男性也有骨质疏松

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比预想的要高,50岁以上的男性中,有47%股骨颈部骨量减少,6%患有骨质疏松。

尽管男性还不存在像女性绝经特有的关键危险因素,但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与女性相似。背部疼痛和骨折是男性患骨质疏松的信号。

骨密度检查是早期

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

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忪性骨折风险、检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目前,双能x光线吸收法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测骨密度的方法,其测定值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

通常,6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妇女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已经出现腰腿疼、活动时加重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此外,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患糖尿病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以及经常使用利尿剂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等人群也易患骨质疏松,最好每年查一次骨密度。

如何防止骨质疏松

老年人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重点要防止骨质进一步快速流失,要保护好脆弱的骨质,就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做起。

1 多参加体育运动:适度的运动有益于肌肉和骨骼的健康,能增进肌肉的张力和弹力,增强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骼的血流量,使骨骼营养良好,推迟骨髂的老化。

2 注意合理营养:钙是骨骼维持强度所必需的要素,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骨基质形成。多吃牛奶、鸡蛋。其他还有绿色蔬菜、豆类及豆制品、鱼虾、海产植物、贝类和各种维生素。

3 防止跌倒:老年人的骨骼因为疏松而变得脆弱,因而防止跌倒是预防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重要措施。

4 药物治疗: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应用于骨质疏松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如饮食钙量不足者,可服用钙片补充。目前常用的钙片剂型很多,用药应遵医嘱。病情较重的不能单用钙剂,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5 培养良好习惯:吸烟能增加血液酸度使骨质溶解;饮酒过多、过频可导致溶骨的内分泌激素增加,使钙质从尿中丢失。

6 有病痛应及时就医:许多内分泌疾病、骨髓瘤、白血病都可引起骨质疏松。有些药物能促进骨质溶解,如强的松、肝素之类要合理慎用。

预防骨质疏松从儿童开始

骨质疏松早期没有症状,是不知不觉地发生和发展的,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因此,预防尤为重要。人的骨量于35岁以前是累积阶段,35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骨量逐渐减少。因此,提倡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合理膳食营养,低盐高钙饮食,多食牛奶、豆制品、海带、虾皮、绿叶蔬菜等,适量摄入蛋白质。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少饮酒,少喝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的最佳措施。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量丢失加速,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骨量快速减少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对策。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炎等。

三级预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加强防摔、防碰、防跌、防绊等措施,预防骨折的发生。

补钙治不了骨质疏松

因为老年人对骨质疏松心存恐惧,再加上广告上对补钙作用的夸大宣传,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补钙。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博士、副研究员宋纯理说: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生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预防骨质疏松食疗方

黄豆猪皮汤黄豆30g,猪皮200g。葱段、姜片、精盐各适量。将猪皮刮去肥肉洗净切块,黄豆洗净泡软,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烧开,放入葱段、姜片,用文火煮至黄豆烂熟,加入精盐调味后,吃黄豆、猪皮,饮汤。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4)

摘 要: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影响绝经期妇女晚年生命质量的疾病,早期的预防和重视十分必要。为此,该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围绝经期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病因如内分泌、生活习惯、运动与饮食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从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适时补充维生素D,加强运动锻炼,以及科学饮食如绝经期妇女平时应该如何注意补钙及促进钙的吸收和防止钙的流失,及时的药物治疗补充雌激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绝经期 妇女 骨质疏松 病因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171-02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或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因此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1]。据统计[2],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者一般占全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60%~70%。女性在度过峰值骨量期以后,骨量缓慢下降,每年丢失骨量0.25%~1%,绝经后进入快速骨丢失期,尤其是最初3~7年,每年丢失骨量2%~3%[3]。因此帮助围绝经期妇女预防发生骨质疏松症是非常必要的,该文通过阅读文献分析此疾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现综述如下。

1 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病因

1.1 遗传因素

遗传学方面有研究[3],OP的母亲其女儿峰值骨密度比正常母亲的女儿更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防治来防止OP的发生。

1.2 内分泌因素

(1)雌激素。雌激素的作用是减缓骨骼中钙质的流失速度。女性停经后,雌激素分泌大量减少,钙流失加速,使绝经期妇女骨丢失较早、较快、较严重,骨骼结构逐渐变得松脆,因此,绝经期妇女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2)糖皮质激素。其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非感染炎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器官移植,骨质疏松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即使是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也可引起骨丢失,绝经后妇女为高危人群。

(3)降钙素。是骨吸收关键调节的因子,能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受体,降钙素缺乏,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4)活性维生素D。是一种基本营养素,是钙平衡的重要调节因子。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肠钙吸收,故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3 饮食因素

钙摄入不足,由于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快速降低,骨丢失明显,需要足够的钙摄入才能维持骨量;大多数妇女口味较重,高盐饮食使尿钙的排泄增加,导致骨的丢失。

1.4 生活因素

吸烟、过度饮酒可促进性腺功能衰退,影响钙质吸收;缺少运动、不晒太阳等可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影响钙、磷代谢;维生素是骨代谢所必须的微量有机物,缺乏时会影响骨骼正常生长;绝经期妇女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较以前严重,对骨量的影响也相当明显。

2 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

2.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调节情绪,避免焦虑、抑郁、多疑。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2)正确晒太阳,晒太阳可以增加肠道内钙、磷的吸收,建议在9时至10时,16时至17时,时间在30~60 min内。注意晒前不要吃莴苣、虾、蟹等光敏食物;晒后一定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以补足维生素C,防止晒斑。(3)合理饮茶。调查发现[4],有饮茶嗜好的人群中O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人群,长期合理饮茶对预防OP的发生有积极、明显的作用。因茶中鞣酸会影响钙、磷等矿物质、维生素的吸收,故不宜饮浓茶和隔夜茶,服药时不用茶水送药,睡前不宜饮茶,影响睡眠。(4)注意戒烟,不要酗酒。生活中有很多吸烟者和喝酒的人,包括绝经后妇女。吸烟危害骨健康的机制可能与烟草中的烟碱能增加骨吸收、抑制骨形成有关。若每天吸20支烟,25~30年后骨量就会下降8%~10%;适量地饮酒可减少骨量的丢失,而过量饮酒则会增加骨量的丢失。在各类酒中,啤酒和蒸馏酒致骨质疏松的作用最明显,葡萄酒作用不明显[5]。

2.2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的吸收,OP患者通常在补钙的同时合用维生素D。但是,长期服用或短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出现中毒、尿路结石。一般情况下,人在室外活动30 min以上,自身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故建议绝经期妇女通过合理地晒太阳来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另外,还可以通过食物中摄取,如,香菇含丰富的维生素D、肝类、鱼卵等。

2.3 适当运动

绝经后妇女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防止因运动负荷减少引起的骨量丢失也可防止因性腺功能减退而造成的骨量丢失。从而增加体力,减少骨折,减缓身体疼痛,跌倒明显减少。一般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避免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的剧烈运动。

2.4 科学饮食

(1)绝经后妇女应该加强营养,适量饮用牛奶,过多饮用易诱发白内障。注意牛奶不应与巧克力一起吃,形成的草酸钙不易被人体吸收。避免钙源的浪费,不宜空腹喝牛奶。睡前喝酸奶有助于有效补充钙源,但要注意饮用酸奶后可用温开水或茶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预防龋齿的发生。(2)平时多补充含高钙食物,如,可以连骨吃的小鱼、虾皮、海带、芹菜(芹菜叶子建议不要择掉,因含丰富的钙质和维生素C)、豆制品、花生、芝麻、豆芽等经济又方便的食物。每天钙摄入不超过2 000 mg。(3)维生素C促进钙的吸收,可以每天制作柚子、柠檬奶饮用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4)避免过多地摄入汽水类饮料、苏打水、咖啡、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避免高盐饮食,防止骨流失,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 g(大约为一个啤酒瓶盖子的含量)。少吃甜食。

2.5 药物护理

(1)激素补充疗法(HRT)[3]。推荐应用天然雌激素,口服途径包括结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片,经皮途径有雌二醇皮贴和雌二醇凝胶。建议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应用HRT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相对长期的过程,至少1年以上,甚至数年或更长,原则上只要没有出现禁忌证就可以继续治疗。用药过程必须进行随访和复查。(2)降钙素治疗。降钙素不仅有抑制破骨细胞,提高椎体骨密度,改善骨质量的作用,还可以缓解OP疼痛,降低椎体骨折的发生率。(3)双磷酸盐防治。能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活性,增加骨密度,有益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注意应在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水200~300 mL,30 min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不能平卧,减少消化道刺激。(4)甲状旁腺激素(PTH)治疗[3]。它是一种促进合成的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并减少椎骨和非椎骨的骨折。对于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妇女可以考虑使用HPT(1-34)治疗。(5)中医疗法。中医治疗着重于调整人体阴阳失调,常用的有效中药有:人参、牛膝、当归、肉桂、茯苓、甘草、葛根、芍药、枸杞、阿胶、甘等;其他方法有:中药药浴、针灸、刮痧、拔罐、推拿按摩等。

参考文献

[1] 肖建德,阎德文.实用骨质疏松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5.

[2] 张光武.骨质疏松症与骨质增生防治[M].3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25.

[3] 徐苓.骨质疏松症[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8,114-117,183-185,224.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5)

1护理措施

1.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护理强调人是一个整体,应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对疾病的转归,对患者能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常常同时患有一种或多种其他慢性疾病,加上不同的家庭因素,情感比较复杂多变,容易产生悲观、失落、孤独、恐惧、急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独特的心理特征,关心患者的病痛,为其尽快减轻病痛,协助患者取得舒适,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1.2 生活护理

1.2.1合理膳食

饮食结构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很大关系,人到中老年,脾胃功能常不足,影响营养吸收而致骨质疏松。故饮食中既要吃富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饮食,如牛羊肉、奶类、海鲜、豆类、鱼类等,又要注意吃淮山药、党参之类健脾运脾的食品,使脾胃消化功能强健,营养物质充分吸收利用。另外,可选用胡桃肉、黑芝麻、阿胶等滋补保健品增强老年人的体质,保持一定的体重对骨质丢失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同时还应戒除烟酒。

1.2.2合理用药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使用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及雌激素等药物来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便秘、胃部不适、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告知服药的注意事项、正确服用方法,如:钙剂服用最佳时间在晚上临睡前比较好,因为甲状旁腺介导的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服用钙剂时要增加饮水量,减少泌尿系结石形成的机会。每日查询患者服药情况,防止漏服、多服和不按时服药的情况发生。

1.2.3适度运动

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发挥肌肉对骨质代谢所起的调节促进作用,防止由于肌力不足而导致的跌倒,从而改善症状,增强全身体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运动方案,采用负重锻炼,如:散步、慢跑、爬楼梯和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以身体能适应为原则,由小渐大,以轻度疲劳为限。每次锻炼的时间为30~40分钟,每周3~5次。锻炼的地方宜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以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磷吸收。

2健康教育

2.1宣传教育

健康知识是影响人们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提高患者的骨质疏松保健知识有利于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阻止骨质疏松的发展和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年龄层次以及文化程度的不同,可采取口头宣教、文字宣教、集体宣教、单独指导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讲解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以解除其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最佳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2二级预防

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和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均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年人每年定期监测骨密度,以及时发现低骨量,并加以干预,预防发生骨质疏松。应尽早建议他们到医院寻求医师的指导或药物治疗。病情一旦诊断清楚,立即通过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

2.3三级预防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6)

[关键词] 骨量减少;骨密度;强化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b)-0018-02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影响公共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WHO数据显示,全世界骨质疏松总人数超过2亿。在我国,按全国2006年调查估算,在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亿万人存在低骨量[1]。骨质疏松目前尚无法根本治愈 ,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的临床前期状态, 如忽略对其进行干预或者干预措施不恰当很容易发展成骨质疏松,进而引起椎体和髋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该研究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来院门诊的中老年人,通过强化生活方式联合药物干预,探讨其对中老年人骨量减少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门诊体检50~65岁的中老年人,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诊断为骨量减少,即T值在-1.0~-2.0之间,共计210例。通过病史及其他检查排除骨折、继发性骨质疏松、糖尿病、肾病、甲状旁腺亢进、代谢性疾病及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和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入选21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 强化生活方式联合药物组(即干预组)110人, 干预措施包括有氧运动(每天快走或慢跑30 min~1 h,舒展体操10 min,每周4~5次) ,每天补充补充钙尔奇D 1片(含元素钙 600 mg ,维生素D125IU);对照组对生活方式无特殊要求。详细记录每位受检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饮食生活习惯等资料。

1.3 研究过程

两组干预及观察时间为12个月 ,每月随访1次 ,随访内容包括运动量和服药情况记录,确保各项实验措施落实,每月化验1次血钙、磷浓度,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时测量腰椎(L1~4)和左侧股骨颈骨密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入组与基线比较

干预组共入组 120人,男女比例1:1.34,平均年龄(56.38±6.23)岁,最终随访102人,随访率85% ,6人因无法坚持运动而放弃,2人因血钙过高停止口服药物。对照组共入组 100人,男女比例1:1.31,平均年龄(57.13±5.18)岁,最终随访94人,随访率94%,6人因出现骨质疏松临床症状而使用药物治疗。两组一般情况及基线指标的比较, 性别、年龄、身高、身体质量指数等一般情况及腰椎、股骨颈等部位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对象基本情况构成具有可比性,见表1。

3 讨论

骨量减低是骨质疏松症的前期,是正常骨量人群与骨质疏松症患者过渡阶段,即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但尚不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状态。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骨量加速丢失和骨结构改变,则进入骨质疏松状态,需终身治疗。美国骨质疏松基金会的调查结果显示[2],绝经后白人妇女分别有54.0%和30.0%患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50岁的男性有3%~6%患骨质疏松,28%~47%为骨量减少。李宁华等[3]针对我国五大行政区进行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调查,40岁以上中老年人骨量减少患病率女性为32.4%,而男性患病率则高达为45.8%。

骨质疏松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控制因素和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因素包括种族、遗传、性别、年龄、绝经和母系家族骨折史等,可控制因素包括低体重、不良生活方式及药物使用等。研究表明[4],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少运动、日晒不足、长期饮碳酸饮料等)、钙元素及维生素D摄入不足和缺乏运动是骨量减少发展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有目的的一年以上的平衡饮食、戒烟限酒、钙和维生素D补充、阳光日晒及适量的有氧运动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的防止和延缓绝经后腰椎和髋部的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症[5]。然而何斌等[6]研究发现单纯补钙及少量维生素D(即口服钙尔奇D),治疗前后一年,腰椎及股骨颈BMD均有下降,并且骨代谢指标β-CTX上升明显,提示骨量的进一步丢失,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张健等[7]针对骨量减少患者设计了一套健骨运动,每周运动3次,60~70 min/次,运动程序依次为热身、有氧运动、跳跃运动(跳绳)、力量练习和柔韧练习,6个月后观察实验组腰椎BMD和髋部BMD分别升高了1.13%和下降了0.13%,说明6个月的健骨运动提高了腰椎BMD并延缓了髋部BMD的下降。

该研究中,我们简化了何斌等[6]的运动方法,使其更适合中老年的运动方式,探讨强化生活方式联合钙尔奇D干预对中老年骨量减少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联合干预组1年后腰椎BMD升高了2.9%,股骨颈BMD没有发生变化,而对照组腰椎BMD下降了2.28%,左股骨颈BMD下降了2.66%,说明强化生活方式联合钙剂补充能有效提高腰椎BMD并延缓髋部BMD的下降。所以骨质疏松防治应重视骨质疏松临床前期状态即骨量减少时的早期干预。该研究证实了在骨量减低阶段进行积极有效干预,尤其对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对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发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J].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8-154.

[2] Bonnick SL. Osteoporosis in men and women[J].Clin Comerstone, 2006,8(1): 28-39.

[3] 李宁华, 区品中, 朱汉民,等. 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症患病率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 35(3): 205-206.

[4] 朱秀芬, 林华. 生活方式与骨量变化[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7,13 (8): 588-591.

[5] 林华, 陈新, 朱秀芬, 等. 生活方式调整干预绝经后骨量减少[J].中华骨质疏松杂志, 2008, 14(6): 409-413.

[6] 何斌,智喜梅,张伟杰,等.钙与骨化三醇淳对中老年骨量减少患者的预防作用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2009(A03):193-195.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33-0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一些老年性退行性疾病日益突出,其中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病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总人数已逾1亿。笔者在社区工作多年发现,尽管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危害大,但仍未引起人们对此病的足够重视,防治意识淡薄,尤其是绝经后女性75%没有得到治疗,即使治疗的也仅仅只选择钙剂。可见,在社区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1 骨质疏松症的几大危险因素

1.1 高龄:在30~40岁时,骨量达到最高峰,以后随骨龄而减少,因此,40岁以后的人群要定期测定自己的骨量,如发现减少,就需要给予增加骨量的药剂。如摄取钙,多运动,增加日光照射时间,以尽量缓和骨量的进一步减少。

1.2 绝经: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成骨细胞内发现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对骨吸收有抑制作用。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快速降低,肠管内钙吸收减少,尿钙排泄增多。从而导致骨钙快速流失。

1.3 钙摄入不足:钙摄入不足自然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肠道对钙的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①蛋白质摄取过度将使尿钙排泄增多。②化学加工食品,常含聚和磷酸,过度摄取的磷则与钙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钙,使钙在肠管内吸收下降。③食物纤维,咖啡、酒精、尼古丁摄入过多都会使钙吸收下降。

1.4 不良生活方式:如运动不足,日光照射不足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2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2.1 预防从儿童时期开始,获得最佳峰值骨量:儿童期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大约20岁以前能获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骨量。研究指出,老年期的低骨量也许主要是由于年轻时的低峰值骨量造成。因此,努力提高峰值骨量是骨质疏松防治的重点。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许多人在进入中老年时期以后,才意识到骨质疏松的防治,但此时已错过了骨量的增长阶段。如果从幼年时期即注意提高骨量,在青年时期获得人体最佳峰值骨量,在中老年时注意减缓骨丢失,这样双重措施的防治效果远远优于单纯从骨丢失角度防治。

2.2 长期合理营养有利于提高峰值骨量:影响骨代谢的营养素主要是钙、磷、VITD。钙、磷摄入与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曾进行了4次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平均钙摄取量为400~500mg/d,只能达到推荐量标准的40-50%(磷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一般不会缺乏)。这个现象需要引起每个人的足够重视。

2.3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益于预防:吸烟、酒精、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都会加速骨钙的丢失。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应当避免。经常参加体力活动及进行适当运动,可提高骨密度,延缓骨钙丢失。

3 不同人群的预防

3.1 妇女绝经期和绝经后的预防:进入绝经期的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可有效防止骨丢失。妇女绝经后1~10年处于快速骨丢失阶段,此阶段减少骨丢失的最好措施即是雌激素替代疗法同时辅以钙剂,VITD效果最佳,钙的摄入量为1200mg/d,膳食钙难以达到者,可补充钙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