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脊柱手术的护理

脊柱手术的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1 16:56:00

脊柱手术的护理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1)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术;手术室护理;护理效果

脊柱骨折属于常见的骨折类型,也是医院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脊柱骨折主要是由于直接力和间接暴力导致,患者一般表现为严重的伤情和复杂的病情,甚至部分患者可能致残和死亡[1]。目前对脊柱骨折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为了确保手术的快速顺利开展,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护理干预[2]。本次研究对需行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进行了探讨,并选择本院接受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进行的80例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病例。术前均经脊柱三维CT(或脊柱正侧位、过伸过屈位片)确诊,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3]。通过数字编号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2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7±5.01)岁,包含腰椎骨折患者26例,下胸段骨折患者14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3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6±5.12)岁,包含腰椎骨折患者25例,下胸段骨折患者15例。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术前准备、生命体征检测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详细护理内容包含:①术前访视护理,在手术前,巡回护士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如血尿常规、血气分析、体温、呼吸、心电图等,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压疮和截瘫等不良情况。此外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手术所需抢救药物及物品,并做好物品检查,提醒手术医师准备足够的血液制品。②术中配合,在麻醉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配合好麻醉医师,并加强动脉穿刺血压的监测。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在患者头部下方放置头圈,并做好患者四肢的保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静脉输液通路和尿管通畅,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则需要立即报告医师,确保及时进行处理。为了减少对手术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手术室人数,且人员尽量减少走动。③术后护理,在监护病房内,需要每隔15min至30min进行呼吸、脉搏、血压及心电等指标检测和记录,同时加强引流管管理,定时观察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的变化,如术后24h引流量超过500mL,(术后2h>400mL提示有活动出血,数据需再查证)颜色变深,则表明患者可能存在活动性出血;若术后2d至3d,引流液呈淡黄色清亮液体,同时患者出现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则表明患者可能出现脑脊液漏。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待患者神志恢复后依据调查表进行主观评价,评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分至90分为一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便秘、压疮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0.00%,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

分析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

3讨论

脊柱骨折属于临床常见且严重的骨折类型,很容易并发截瘫、尿路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不良症状,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目前对脊柱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但由于患者本身需要承受脊柱骨折伤痛所带来的压力,且因为对手术效果不了解,继而加重心理负担,出现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状态[5]。因此在手术期间,为了确保患者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接受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温和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流程、成功案例等,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姓名、床号等基本信息进行核实,并安抚患者情绪。给予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实施输血输液和静脉麻醉。手术完成后,需要确保动作快、稳、平,避免因为变化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改变,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和心律变化。本次研究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0.00%,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配合度,且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术后患者经受痛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综上所述,在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琛,张军花,江娴.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8):1119-1120.

[2]赵霆.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7):1466-1467.

[3]江翠金.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7):157-158.

[4]钟建.非全身麻醉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需求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0):122-124.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2)

[关键词] 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手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093-02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1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1%左右[1]。脊柱侧弯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是预防畸形加重和减少畸形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的最佳方法[2]。一般>40°考虑手术治疗。通过进行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在尽可能矫正脊柱侧弯和恢复脊性正常曲肢的同时,保持了脊柱的平衡,减少脊柱手术融合的范围,尽可能多的保留脊柱的功能,防止脊柱侧弯的不断加重。

本院2008~2010年共进行了18例脊柱侧弯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7例。年龄15~22岁,平均17.8岁。按照国际脊柱侧弯研究会推荐的King方法分型: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1例,V型4例。疾病均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及学习,严重地影响其心理发育,其中有1例为自闭症患者。18例患者均行脊柱侧弯后路三维矫形术。

1.2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气管插管全麻行胸腰椎后路下正中切口显露椎板,剥离棘突,清除椎板小关节囊附近残余韧带及脂肪软组织。分别放置椎弓钩、腰椎椎板钩、横突钩。再进行小关节植骨融合,凿去骨皮质,准备好植骨床,放置凹金属棍矫正凹侧畸形。再进行凸侧畸形矫正,安置DTT,使整个小孔成矩形。最后进行植骨融合。C型臂机下再次确定手术效果,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缝合皮肤。

2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24~48 h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7~14 d出院,随访1年,12例侧弯椎体基本复位,6例症状明显改善。全部患者采用脊柱矫形器械,植骨融合固定术,畸形得到矫正,暂无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较满意。

3手术配合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为青少年,脊柱侧弯是危害青少年的常见病,可影响心肺功能。脊柱侧弯不但使人体的优美形态遭受破坏,严重者会影响心肺的发育和成熟。且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诊断、病期、预后等认知不足,常常对面临的手术充满紧张、恐惧、态度消极,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3]。因此手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应到病房查阅病历,做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流,重视患者提出的问题,尊重患者,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疾病和离开家人所带来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同时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手术后效果一般跟患者就诊时机有很大关系。早期治疗甚至能够完全将畸形矫正,恢复到正常形态。如果治疗晚,比较僵硬,那么就无法得到很好的效果。应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早治疗的重要性,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手术。

3.1.2物品准备术前了解术式,熟悉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备常规骨科手术器械、电钻、手控高频电刀、双极电凝、C臂机、神经监测仪、微型高速磨钻系统、2%H2O2溶液等。脊柱矫形特殊器械、矫正内固定器械由器械厂方提供,检查性能,确保正常使用。备齐各种抢救药品,术前半小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2手术中护理

3.2.1 巡回护士配合①患者准备。首先核对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留置导尿管,协助麻醉师行全麻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测压、深静脉穿刺等。②手术。患者取俯卧位,头部垫明胶垫或一小头圈,注意保护眼部。胸部纵形垫两条条枕、骨盆处放一圆型海绵垫将患者的骨盆垫起,防止生殖器受压。双膝关节下垫小海绵垫,胫腓骨下方垫一方枕。保持头部、颈部、臀部三点一线在同一纵形中心线上。③协助医生连接神经监测仪,以免消毒时打湿或移位影响监测。④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手术进展,注意卧位受压处皮肤情况。及时准确地保证台上物品的需要。

3.2.2 洗手护士配合①显露术野。常规整理好器械台,清点器械、纱布、缝针、脑棉片。协助消毒铺单。固定电刀、电凝、吸引器。递圆刀切开皮肤,递电刀沿棘突连线切开皮下组织、筋膜等。②暴露椎体。递拉钩牵开周围组织;递组织钳夹棘上韧带,电刀切开;递骨膜剥离器作双侧椎旁肌、椎板骨膜下剥离,递自动牵开器牵开组织,咬骨钳取除椎板上软组织。③纠正畸形。根据侧弯的类别,确定其安装相关椎体的椎弓根螺钉,在需安装椎弓根螺钉椎体的椎弓根处用手锥徐徐钻孔,并用探针探查所钻孔是否在椎弓根及椎体内,丝椎扩孔,置入螺钉,拧上螺母。④检查固定。递无菌中单铺盖术野,C臂X线透视检查固定情况。⑤植骨加固。切除近侧脊柱棘突、椎板外侧皮质,用0.9%NaCl溶液纱布保留好剪下的骨组织,用骨凿把椎板凿毛糙,将咬下的棘突剪成火柴棒状,在棘突纵轴线上进行植骨,并在两根连接棒之间固定1~2组横向连接器,使整个装置成为一个框架结构,增加稳定性。⑥唤醒实验。协助麻醉师唤患者的姓名,使患者动下肢。⑦关闭切口。彻底止血 ,冲洗切口,清点物品,逐层关闭切口并用无菌敷料、宽胶布加压固定。

4 小结

手术室护士只有全面了解手术过程,做好术前准备、熟练掌握各种手术器械及物品的使用方法,根据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所需器械,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为手术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通过本组手术的配合,笔者体会到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应重点注意的是,此手术为严格无菌手术,要求术中控制参观人数,有报道空气中细菌密度随手术室内人数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明显正相关[4]。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各项无菌操作,对于术中使用的各种无菌用物均要认真检查灭菌效果[5-6]。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保障手术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启彬.脊柱侧弯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97.

[2]陈慧,杨小蓉,许宁惠.经胸腔镜前路松解及后路矫形一期治疗严重硬性脊柱侧弯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21-822.

[3]彭湛贤.骨科手术患者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8,15(1):81-83.

[4]宫庆月,矫玲.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11-13,16.

[5]班开洪,蒋笃东,肖巍,等.S-F后路脊柱稳定性的重建[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1-12.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3)

【关键词】 术中压疮; 护理干预; 脊柱手术; 俯卧位; 手术室

doi:10.14033/ki.cfmr.2016.33.0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106-02

手术是脊柱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选择合理的手术不仅有利于手术操作,还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为了使手术切口充分暴露,脊柱手术常选择俯卧位作为术中。由于脊柱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如安置不当或缺乏保护措施,最易导致患者皮肤损伤,发生术中压疮。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 d内发生的压疮,以术后1~3 d最多见[1]。据统计,术中压疮发生率为3%~5%,骨科及神经外科的发生率更高[2]。术中压疮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降低甚至避免术中压疮的发生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对2015年1-12月选择俯卧位作为手术的75例脊柱疾病患者早期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拟行脊柱手术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俯卧位作为手术。其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26~67岁,平均(44.76±11.35)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脊柱畸形13例,脊柱骨折20例,脊柱脱位7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巡回护士常规术前访视,了解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等一般情况以及术前相关检查、检验结果。利用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制定相应干预计划,尽可能减少术中压疮发生。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头宽调整架、头托的宽度和高度,在受压部位涂石蜡油后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器械护士认真做好手术器械的维护和核对,避免术中因器械因素增加手术时间。调整手术床位置,保持床整,控制手术室温度和湿度。

1.2.2 心理护理 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普遍认为脊柱手术比较复杂,手术风险大,担心手术失败对家庭、工作的影响。术前访视时,护士要及时干预,详细告知患者拟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医生资历、科室开展该类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预后,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另外,要强调不良情绪对手术预后的负面影响,教会患者如何调整情绪,减轻不良情绪发生,避免机体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术前,患者容易紧张、忐忑不安。手术室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及时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

1.2.3 摆放 全身麻醉完成后,金霉素眼膏涂眼,贴上眼部保护贴。极度消瘦者在骨突部位贴保护贴保护。术中摆放时使肢体保持功能位,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共同完成,即麻醉师负责保护气管导管,保持患者头部与躯干同步呈轴线翻转。巡回护士保护输液通路。手术医生分别托住患者肩部、臀部和下肢,呈轴线翻转,手术床对侧医生接住,并安放在架上。将头颈部置于头托后固定,额部、颧弓及下颌处贴上减压贴。在患者胸前、髋部及膝部垫上软垫减少受压,小腿处垫上软垫,使大腿与背部呈20°,双小腿上翘与大腿呈30°,双腿悬空避免脚趾受压,双手自然弯曲放于两侧托手架上[3]。同时,要注意保护女性的双侧以及男性、阴囊,避免摆放不当受压而损伤。摆放妥当后,在患者臀部、腿部使用约束带固定,不宜过紧。

1.2.4 术中巡视 手术过程中,巡回o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受压部位皮肤颜色等,查看垫是否移位。随时观察患者的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如手术时间较长,在不干扰手术的前提下,每30分钟左右调整头部和其他受压部位一次,尤其要避免眼部受压;每1小时调整约束带松紧度一次。观察皮肤颜色,一旦出现组织缺血缺氧可以使用25%奴夫卡因进行局部封闭,如出现水肿还必须要保证渗出物及时吸收减少水肿[4]。监测患者体温,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5 ℃左右,用棉被遮盖患者身体,冲洗术野时使用接近人体温度的温生理盐水,保持体温。

1.2.5 术后观察 术毕,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将患者轴线翻身至平车,呈仰卧。去除眼部保护贴,检查受压部位皮肤,详细记录发生压疮的部位、大小、分期,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加强随访,分别于术后24、72 h至病房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做好记录并认真分析。

2 结果

手术完毕,患者前额、颧弓、肋缘、髂前上棘等受压部位出现皮肤压红者共26例,占35%。解除压力30~40 min后,23例患者受压皮肤先后恢复了正常的反应性充血,3例患者先后出现Ⅰ、Ⅱ期压疮,占4%。其中出现在前额1例,颧弓1例,髂前上棘1例。

3 讨论

众所周知,力学因素(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以及皮肤潮湿是引起压疮的主要因素,其中压力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脊柱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长时间的俯卧位使患者固定部位需承受持续压力,增加了术中压疮形成的风险。在摆放、手术过程中都可能造成患者身体与接触部位发生移位,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造成皮肤浅表及深层组织损伤。术中,冲洗液及血液外流,使患者皮肤、手术单等处于潮湿状态,不仅降低了皮肤的防御能力,还增加了相互间的摩擦。另外,手术患者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等也是引起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年龄偏大,皮肤衰老,机体保护性反射减弱,长时间受压后容易出现压疮。体重过重,对局部皮肤组织压力大;极度消瘦者缺少皮下脂肪保护,皮肤血管受压后易导致皮肤组织缺血、缺氧,都可以形成压疮。此外,低蛋白血症也是压疮形成的一个诱发因素。因此,巡回护士要利用术前访视全面了解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态,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合理的安置是预防术中压疮的关键。摆放患者手术时要避免拖、拽增加对局部皮肤的摩擦。脊柱手术一般选择俯卧位,受力点为前额、颧骨、双侧胸部、肋弓、髂前上棘等脂肪及肌肉组织较薄、骨突明显的部位,是压疮的好发部位[5]。因此,要在这些部位用减压贴防护,尤其要保护眼部不受压。对体重过重、极度消瘦以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于术前涂抹石蜡油后局部按摩,术中适时调整受压部位。低体温时机体关闭外循环,使受压区域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压疮形成[6]。术中监测患者体温,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2 ℃~25 ℃,用棉被遮盖患者躯体,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术野,避免体温降低。通常情况下,手术时间越长,受压组织低灌注(缺血状态)时间越长,损伤发生率越高[7]。术中,手术医生熟练操作,器械护士配合娴熟,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受压时间。据研究,应激状态下激素大量释放,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传导系统紊乱,伴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内稳态遭破坏,组织的抗压能力降低,极易引起急性压疮[8]。脊柱疾病患者,尤其是因外伤导致的脊柱骨折患者,心理负荷大,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因此,在术前访视时要及时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减轻负性情绪的影响。术后,及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尤其是压疮患者,以便早期干预。

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现行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不允许压疮发生。为提高患者手术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高度重视术中压疮的防护。术前基于患者一般状况进行压疮高危因素评估,对年老、肥胖或极度消瘦、手术时间长、有基础性疾病患者采取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术中压疮发生。对于心理压力大的患者及时给予疏导,减轻应激状态下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合理安置患者,根据患者身体条件调整架位置,并在关键受压部位贴上减压贴防护。术中加强巡视,定时调整受压部位,避免受压时间过长;观察皮肤颜色,发现缺血缺氧时及时处理;监测体温,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体温下降。术后认真与病房护士交接,并定时随访。通过以上早期干预措施,本组75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Ⅰ、Ⅱ期压疮,占4%,未出现其他分期压疮。因此,对选择俯卧位的脊柱手术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杜美兰.waterlow压疮评估量表在脊柱俯卧位手术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3):1214-1216.

[2] Cuddigan J,Berlowitz D R,Ayello E A.Pressure ulcers in America: prevalence,inc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J].Adv Skin Wound Care,2001,14(4):208-215.

[3]潘婕,吴伟东,侯文进,等.脊柱外科术中合理安置与压疮预防的护理体会[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38(2):174-176.

[4]吴玉霞,何瑞h,樊燕青.脊柱后路手术俯卧位难免压疮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2):120-122.

[5]骆如香,陈云超,欧春红,等.舒适护理在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0,32(5):607-608.

[6]林百凤.脊柱手术俯卧的安全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3):217.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4)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62-02

1.临床资料

本组 108 例, 男性 48 例, 女性 60例; 年龄 17―71 岁, 平均 36.7 岁。诊断:腰椎结核 49 例, 腰椎结核合并骶椎结核3 例, 胸椎结核 41 例, 胸椎结核合并腰椎结核 12 例, 颈椎结核 2 例, 颈椎结核合并胸椎结核 1 例, 椎体结核伴椎旁脓肿38 例, 合并截瘫 15 例 (Frankel 分级: C级 3 例, D 级 12 例)。本组 108 例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下行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确诊均为结核。15 例截瘫患者除 1 例 C 级恢复为 D级外, 其余 14 例恢复为 E 级。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 脊柱结核病人, 应绝对卧床休息, 否则病椎在承重时将加速破坏变形, 甚至发生脊髓受压造成截瘫。卧床休息有利于结核控制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向患者讲解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在卧床期间鼓励患者进行四肢关节运动, 同时教会其床上轴线翻身, 防止肌肉萎缩和压疮发生;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进食、有效的深呼吸和床上大小便, 防止因下床活动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而加重脊柱的损伤。指导患者使用有效合适支具, 以利手术后下床活动。

2.1.2 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因病人来自不同社会层次, 其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素质和认知、接受能力不同, 在护理过程中, 要因人而异, 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护理知识。同情、尊重、安慰病人, 以诚相待, 想他人之所想,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与病人进行沟通, 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 让患者及家属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知识有所了解, 并适当地与病人分析病情, 讲解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意义,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积极配合治疗。

重视社会团体及亲情力量。由于该病病程长, 病人体质弱,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甚至丧失, 部分病人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应注意观察其病情变化, 多给予鼓励和安慰, 使其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适时真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取得积极主动配合, 坚持治疗, 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1.3 药物治疗的护理: 告之患者,该病病程长, 抗结核药物使用时间长达1―2 年。手术前一般使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 3- 4 周, 防止因手术引起的病灶扩散。用药过程中可出现毒副作用, 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坚持治疗。如果出现比较重的毒副作用, 应及时报告医生, 以便对药物加以调整, 但不能擅自停药, 以免影响疾病的治疗。因用药合理及精心指导, 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2.1.4 饮食护理: 因为抗结核药物多数都有食欲减退的副作用, 所以在该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强营养。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如: 瘦肉、蛋类、豆类、鱼类、麦片、新鲜水果和蔬菜, 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及其色、香、味、形等, 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增加食欲, 保证养分的供给和吸收。

2.1.5 术前准备: ⑴查看病人各种辅助检查是否完备; ⑵严格术区备皮; ⑶药物过敏试验; ⑷术前备血; ⑸术前禁食12 小时, 禁饮 4 小时; ⑹术晨常规测量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手术医生;⑺术晨常规灌肠 (有禁忌症者除外); ⑻术前留置尿管。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脊柱结核病人术后卧硬板床, 按全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床旁备吸引装置一套, 遵医嘱予以氧气吸入, 心电监护, 雾化吸入每日 2- 3 次;密切注意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术区敷料渗湿情况,若有负压引流器者, 按负压引流常规进行护理, 并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如发现: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异常及引流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且为新鲜血样或为淡血性液应及时通知医生, 进行相应处理。麻醉清醒后在保持脊柱轴线的情况下进行翻身, 每 2 小时一次。特别注意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及大小便情况。下床活动的时间根据脊柱的稳定程度而定, 本组患者均经内固定一般为术后 2-4 周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

2.2.2 饮食护理: 在术前饮食要求的基础上, 增加促进切口愈合的食物, 即富含胶原纤维、微量元素的食物。

2.2.3 药物治疗的护理: 坚持应用抗结核药物, 术后当天禁食的情况下, 遵医嘱静脉给予抗结核药物, 术后第一天起按术前用药继续。不能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 防止结核病灶复发。

2.2.4 并发症的护理: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 体温过高、腹胀、便秘、切口窦道。本组术后当天体温超过 39℃者 25例, 及时予以物理降温, 如物理降温无效, 及时通知医生, 遵医嘱进行药物降温, 于术后第 2 天 16 例病人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9 例于术后第 3 天恢复到正常范围; 腹胀 2 例为腰椎结核病人, 均发生于术后第 1 天, 及时嘱其禁食、遵医嘱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加大静脉补液量 1 例于术后第 2- 3 天腹胀缓解, 进流质饮食后未出现腹胀; 便秘 7 例, 嘱其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 遵医嘱予以开塞露注入后 6 例便秘缓解, 1 例遵医嘱肥皂水灌肠后缓解; 切口窦道 1 例, 予以及时换药,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遵医嘱予以异烟肼注射液冲洗, 于术后 28 天切口愈合。

3.功能锻炼

鼓励并协助病人练习翻身、起坐和下床活动。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协助其做抬头、扩胸、深呼吸和上下肢运动, 以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上下肢的肌力。卧床时间较长者下床活动时应注意配带支具, 先在床上取半坐位, 然后床边坐位,在护理人员陪同下进行室内行走, 活动时应注意不能疲劳, 防止摔倒。

4.出院指导

(1) 加强营养, 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 注意休息, 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诱发因素; (3) 遵医嘱继续抗结核治疗 1―2 年, 定期到医院复查, 有副作用时告诉医生,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或调整药物; (4) 半年内下床活动时应配带腰围。(5)遵医嘱按时复查。

5.讨论

通过本组病人的护理使我们了解到: (1) 术前心理护理是病人配合手术治疗前提; (2) 各种术前准备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3) 手术的成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4) 手术早期的护理是病人能否康复的关键; (5) 饮食、药物治疗的护理、功能锻炼是病人康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徐秀英,文静. 脊柱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J].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 2007(08)

[2] 杨有红. 83例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青海医药杂志. 2008(12)

[3] 于建丽,武士科. 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19)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5)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70-01

脊柱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常导致截瘫,造成终生残疾,还会继发其他系统并发症,危机患者生命。脊柱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有效方法。我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共行脊柱内固定术30例,重视围手术期护理,30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想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岁到60岁。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术前病人及家属大多有焦虑恐惧心理,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从不同角度讲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及术后康复知识,使病人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术前应认真监测生命体征,评估有无腹痛,皮肤颜色,评估尿色,尿量,掌握病情变化,防止感冒。

1.2.2 术后护理 术后将病人置于监护房或重病房进行吸氧,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四肢感觉运动的恢复。并且病人术后应保持正确。采取正确,促进愈合,减轻疼痛。患者术后应平卧于平板床上,术后24小时密切观察双下肢血运情况。通过观察及时发现肢体血运及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应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时发现情况。

2 结果

本组30例病人20例双下肢肌力由原来的1~11级恢复到111~1V级病人能部分生活自理,6例双下肢肌力由原来的111~1V级恢复到IV~V级,病人能完全自理,4例由0级恢复到I~II级需要依靠轮椅生活。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6)

 

关键词:  脊柱手术;围术期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是2001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脊柱手术患者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18~52岁,全部患者均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术后随访2年效果良好。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患者准备 为适应手术卧位,术前1周即开始行俯卧位训练,腹部垫硬枕,使身体呈拱桥型,一日二次,循序渐进,直至患者适应为止。训练患者床上排便及有效咳嗽;,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各自不同的情况,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脂肪饮食,并注意补充少量的锌。多进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预防便秘,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适应手术的能力,尽可能消除各种手术不利因素。

2.1.2 术前准备 手术前常规检查,术前给予留置导尿,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会阴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皮肤备皮范围包括整个背部,上至锁骨上部,侧至腋后线,下及臀部,左右两侧腹部,前至正中线,下至髂前上棘。如术区靠近会阴部,消毒前可用帖膜将其封闭,防止消毒液流入,给患者带来伤害。

2.1.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治疗造成机体创伤,甚至危及生命,患者会因此恐惧,担心手术是否成功,疼痛能否忍受,是否会有并发症、后遗症等,患者情绪低落,心理压力大,我们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时和患者接触沟通,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术前的准备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处理的方法,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心理需求,针对具体病情,作出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生理应激反应,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腰椎麻醉患者术后4天给予平卧位,避免上身抬高或坐起,以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或因颅内压过低导致头痛。生命征平稳后,注意卧位的更换,采取平卧位与左右侧卧位交替。严格轴线翻身,避免躯体过度扭曲。为减少腰部术后切口处渗血渗液,给患者佩戴弹力腰围。经前路手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颈部空隙用小软枕塞满,使颈部处于轻度过伸中立位;侧卧时用软枕垫高头部与肩平。禁忌颈部过屈或过伸及旋转。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未清醒前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可根据情况给予睡软枕。硬膜外麻醉患者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去枕平卧位或垫枕平卧位。

2.2.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及时咳出;手术后1~3天坚持咳嗽、咳痰、扩胸运动及深呼吸运动;同时,为了帮助患者有效排痰,指导和协助患者翻身、扣背,注意扣背正确方法是从下到上,从外到内;当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或采取电动吸痰。

2.2.3 伤口引流的护理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勿使引流管扭曲、打折。引流管应挂于床边,不能高于伤口位置,防止逆行感染。每天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

2.2.4 术后活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主张术后早期活动。术后护理需要很好地计划与组织,制定护理计划表,确定每天的康复治疗目标。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帮助患者在床上做一些局部活动,如扩胸运动、四肢关节的运动、下肢直腿抬高运动,手指、脚趾的运动等。具体执行方法如下:(1)颈椎手术患者:手术2~3天后,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但一定要有颈托固定颈部。(2)除颈椎外的脊柱手术患者:术后2~3周后,伤口愈合好,在医生指导下,戴上腰部支架可下床活动。否则,应卧床休息3~6月,方可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

2.2.5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颈髓损伤所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因神经功能的恢复要在术后1年到1年半,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无菌性间歇导尿是目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训练的首选方法,每天准备数根合适型号的消毒导尿管,患者感觉膀胱鼓胀时即行导尿,排尽后拔出尿管。皮肤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皮肤及皮下组织长期受压,一旦形成褥疮很难愈合,应保持被褥平软、干燥、无皱褶、无渣屑。骨突起用棉垫、气圈垫起,每2~3h协助患者45°轴式翻身,严禁脊柱扭曲。定时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支持疗法,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预防褥疮的发生。保持四肢于功能位:摆放体位时一定要将四肢置于功能位,防止过伸,避免血管、神经受压,引起严重后果。如摆放胸腰椎前路体位时,要在腋窝处垫圆枕,防止臂丛神经受压。

2.2.6 饮食 术后尽早地恢复正常口服饮食也是快速康复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研究表明早期恢复口服饮食可以减少手术后的感染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能有效地缓解术后恶心、呕吐及肠麻痹,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麻醉消除后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食少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患者无不适后可进食易消化、可口、营养丰富的普通饮食,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能量。

2.3 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的重点是自我管理[4],这是目前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强调病人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病人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自我管理教育包括教给病人解决问题的技巧,对病人进行持续的指导,协助他们做到疾病的自我管理。其内容包括:伤口的自我护理,饮食的指导,日常的生活活动,保持正确的姿势,应该避免的一些活动,如弹跳床、翻跟斗、保龄球、骑马、滑板、溜冰、潜水及剧烈的运动,以防止内固定脱位及脊柱受伤。有腰部支具的讲清如何穿戴及穿戴的时间,遵医嘱定期回院检查,及检查内容注意事项等。

3 体 会

围手术期护理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是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围手术期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快速康复。我院地处高原地区,全部观察病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患者并发症少,康复较快。这个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应当广泛根植于护理人员的意识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江志伟,李 宁,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2007,27(2):131~133.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7)

【关键词】 脊柱外科;手术并发症;体位;护理

脊柱外科手术中,良好的手术体位可保持患者的术中安全,同时能为术者提供最佳的术野暴露,为手术成功创造良好条件。俯卧位是脊柱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体位,可造成患者身体负重点和支撑点的明显改变。术者在操作中会对患者身体施加一定的压力,再加上此类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以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等并发症。现将2009年1-10月对56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体位护理的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6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6岁。腰椎间盘摘除25例,颈椎板减压6例,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20例,颈椎板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3例,腰椎椎管肿瘤摘除术2例。

2 体位摆放方法

2.1 用物准备

凝胶头托、大海绵垫(40cm×30cm×6cm)2个、小海绵垫(40cm×12cm×8cm)2个、棉垫若干。

2.2 体位安置

2.2.1 胸腰椎手术

全身麻醉后,麻醉师站在床头已保护气管插管的稳定;一人固定保护静脉通路;另三人分别站在床两侧和床尾,扶持患者头背部、腰骶部及双下肢,维持脊柱水平位。搬动时要步调一致。并注意躯体的同轴翻转,避免扭曲而加重脊髓的医源性损伤。将患者平移至手术床一侧,再以滚动法将患者翻转180°,使其俯卧在手术床上。头部置于特制的凝胶状头托固定,口鼻处于头托空隙处,胸部两侧各放一个小海绵垫,减少胸部受压,以保持正常呼吸。在髂部放置一个大海绵垫,两小腿胫前置一个大海绵垫,固定下肢,保持小腿呈微曲状态,双脚悬空已防止足背及足颈受压而影响血液循环[1]。两上肢向上呈自然屈曲状放在两侧搁手板上,肘关节下各垫棉垫加以保护并固定。

2.2.2 颈椎手术

颈椎后路手术时要求颈部充分暴露,先将患者置于俯卧位,除在胸部两侧各放一个小海绵垫外,另在双肩及胸骨柄下横垫一个小海绵垫,肩垫平手术床前缘。将头部取适当的屈曲位,使下颌与胸骨柄的间距为1.5~2.0横指,置于头托上固定。在髂部与胫前各置一个大海绵垫,固定下肢后将手术床置头高脚低15°~20°,利用身体重力的反牵引力拉开椎间隙。

3 结果

5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未出现循环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皮肤压伤、器官受损等并发症。

4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4.1 脊髓损伤的护理

全身麻醉后,由于患者肌肉完全松弛,脊柱和大小关节均处于无支撑无保护状态。在安放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整个躯体同时旋转,避免脊柱轴线扭曲,以防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工作人员安放体位时应多人协作且动作协调一致,缓慢,稳妥,以保证患者安全。

4.2 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当患者处于俯卧位条件下由地心引力和机械性干涉可引起呼吸功能改变。当胸腹腔脏器因地心引力而压迫胸腹壁,术者前臂倚靠患者的身体,及患者自身体重压迫胸腹壁时可引起胸廓和膈肌运动受限,造成通气不足、潮气量下降和二氧化碳蓄积。此外,腹部只要轻轻受压,下腔回流受阻,远端静脉压即会上升,严重时可导致血压下降[2]。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我们采用多重护理方案。首先,俯卧位垫可根据患者胸廓的宽窄和腹腔容量来调节中间空隙,使胸部腹部不受压,患者在呼吸时胸廓能自然发放,腹腔自行舒缩,维持正常呼吸功能,使静脉回流通畅;其次,密切观察,对于术者及助手无意识地将肢体靠压在患者躯体上的行为及时提醒;再次,术中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如发现因体位不当引发的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适当调整。本组中患者均未发生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

4.3 皮肤压伤的护理

处于俯卧位时,两侧肩峰前侧面、两侧肋部、髂前上棘、膝等部位是身体的主要受力点。而且,这些部位是骨隆突处或皮肤肌肉脂肪较薄之处,长时间受压易导致皮肤压伤。因此,在体位放置后应检查每处受力点,对特瘦弱者在关节骨隆突处再加棉垫予以保护。术后检查患者受压处,均未出现皮肤压伤。

4.4 头面部压伤的护理

头部固定在头托时,前额和颧骨是头面部主要受力点。因此摆放时应调整面部与头托的接触点,保证两颊部都与头托充分接触,受力均匀。对于头部偏向一侧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受压的皮肤,应每30~60min托起头部1次,调整接触部位缓解局部受压。防止因长时间手术而造成头面部皮肤受损。

4.5 眼部受损的护理

一些患者在全麻后会出现眼睑闭合不全,长时间的角膜暴露会造成角膜干燥,增加角膜受损机会。而俯卧位时眼部受压可导致缺血,严重时可造成失明[3]在摆放体位前先用金霉素眼膏涂双眼并贴合眼睑。安置头托时应注意将患者眼部置于头托凹陷处,避免眼部直接接触头托而使眼球直接受压。在每次调整头部位置后也要检查眼部受压情况。

4.6 器官受损的护理

女性患者的双侧乳房是重要的保护器官,因乳腺组织血运丰富,在俯卧位时受到挤压容易引起损伤[4]。因此在摆放体位时因将双侧乳房置于悬空处,减少受压,避免损伤。男性患者要注意外生殖器的保护。阴茎与阴囊血运丰富,皮肤薄,摆放体位时应避免其与体位垫接触发生受压损伤。本组中患者均保护良好,未发生损伤。

5 小结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做好手术体位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正确有效的体位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钱蒨健,周嫣.实用手术室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0.

2 胡立萍,胡立香. 脊柱外科后路手术中俯卧位患者的护理要点.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23(1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