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1 16:56:00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1)

关键词:港口物流系统;多式联运;生产运作;物联网

一、港口物流系统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港口的功能从单一货运生产到综合物流汇集,从传统货流到货流、商流、金融流、技术流、信息流全面大流通,运输方式也从车船换装到联合运输、联合经营,从传统装卸工艺到以国际集装箱门到门多式联运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运输方式的转变。港口作为现代商品集聚与调度运输的物流中心,依靠其在区位上的特殊优势和多年来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的条件优势,在经济贸易和综合运输体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性和功能结构的港口物流系统。但是,大多数文献只是从宏观概念的角度对港口物流系统予以分析与定义,很少从具体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港口物流系统具体的结构和发展模式。因此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给出了具体角度下港口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发展需求。

从物流运输链的角度分析,港口是作为运转中枢的重要枢纽,是公路与铁路、水路、管道等运输方式的结合部。从生产运作的角度分析,港口是作为从事货物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以及进行相关信息处理和服务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的场所,在较大的生产运作空间内具有复杂的港内物流系统。

二、港口物流系统的定义

关于港口物流系统的定义,王玲等(2005)认为,港口物流系统是国际和地区综合物流服务链中的重要环节,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最终目的,以对港口相关的物流活动和物流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为手段,从而实现货物在港的高效率、高效益的装卸、集疏和物流服务增值。

莫宝民(2009)参考以上定义,把港口物流系统定义为由提供港口物流服务的码头设施、仓储设施、集疏运条件、运输车辆、搬运设备和工具、通信设施和网络、港口作业及管理人员、口岸配套服务设施体系和港口后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集疏运系统及其信息系统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若干动态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本文认为后者的定义更全面、更具体。

三、基于不同角度的港口物流系统分析与发展研究

(一)基于物流运输链角度的港口物流系统

根据以上对于港口物流系统的定义可以看出,物流运输链在整个港口物流系统动态流动中起着基础支撑的作用。基于港口物流基本要素对港口现代物流的诠释,港口物流活动具备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流体、载体和流向。流体是指经过港口的货物,载体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施和设备,流向指港内流体从起点到止点的流动方向。这三个基本要素的流动与运作都是基于物流运输链的,因此从物流运输链的角度对港口物流系统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港口作为公路与铁路、水路、管道等运输方式的结合部,是运转中枢的重要枢纽。狭义上的港口物流运输链是由船舶运输部分、港口内部的物流运输部分和集疏运系统中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等部分组成。基于物流运输链角度的港口物流系统具有如下图1的体系结构。

从运输链角度分析港口物流系统,主要分为船舶运输、港内运输以及与港口物流运输紧密相联系的集疏运系统中的港外运输方式。近年来,港口已经巩固了它作为复杂物流网络载体的地位,而由船舶运输、港内运输以及集疏运系统中的多种运输方式在运输链条基础上形成了复杂但很具有发展潜力的多式联运物流运输模式。因此,对于港口物流运输链的研究,可以从对多式联运物流运输的研究着手。

多式联运物流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物流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成分,在当今的深海运输与近海运输港口中,其他可用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管道以及航空运输。基于高效、友好物流运输的目标,多式联运物流运输方式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鼓励和促进。例如,近年来欧盟委员会了一系列旨在推进近海运输发展的措施,其目的是使其成为物流链中可持续进行的一部分以解决如今欧洲陆运运输中遭遇的拥堵问题。在欧洲北部,多式联运物流运输的意义可以由近海运输持续增长的重要性反映出来。近海运输由常规的班轮服务和渡口通过快速、有效和灵活的衔接操作方式来搬运不同类型车辆上的大批货物组成,包括大宗钢铁材料和建筑用材料的车辆运输,滚装滚卸操作方式中的整车物流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集装箱运输要求日益增大,多式联运物流运输方式在我国也已经得到了切实的发展。在综合考虑我国沿海港口土地资源紧张、陆运运输拥堵,结合提高效率、优化成本、保护环境等因素的情况下,发展多式联运物流运输中的海铁联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顾名思义,海铁联运是指商品货物经过船舶运输到达港口后经由铁路再次转运,或者货物由内陆经铁路运送至沿海的港口,通常情况下只需要一次性的申报、查验、放行程序就可完成的物流运输方式。作为港口多式联运物流中的主要组成方式,近几年来,上海港着重探索和实践海铁联运在集装箱业务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今,上海港已经同合肥、成都、南京等城市开通了集装箱铁路运输车次,而且可以直接同马士基、现代商船等著名船舶运输公司进行对接。尽管如此,海铁联运的业务量占上海港集疏运总体业务量的比例仍然很低,因此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物联网技术作为当今信息通信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在集装箱海铁联运中具有很好的嵌入性和应用性,将对海铁联运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由于多式联运物流运输复杂性的特征,进行有效的管理调度必须有复杂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支持,其对于开发电子物流管理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来加强安全和简化物流运输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基于物联网技术DSRC(专用短程无线通信)的智能运输系统及其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具有支撑未来多式联运物流运输方式发展的潜力。

(二)基于生产运作角度的港口物流系统

基于生产运作角度来分析港口物流系统,港口是作为从事货物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以及进行相关信息处理和服务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的场所,在较大的生产运作空间内具有复杂的港内物流系统。港口物流系统的生产运作研究主要是研究解决港口物流系统优化和资源整合问题,使港口物流系统达到高效运作的目的。

本文根据王玲等(2005)对港口物流运营子系统的定义,参考王玉(2010)对港口物流运营系统的定义,提出了港口物流系统中的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系统的定义: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系统主要用于完成港口物流活动的计划、控制与实施,它主要由港口的船舶靠泊、码头装卸、港内搬运与调度、仓储堆场管理、流通加工、港口生产控制与调度、集疏运等环节以及涉及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的企业部门、基础设施和相关信息和服务等构成。物流生产运作系统作为港口物流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物流系统生产运作的中心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物流生产运作能力及效率,是提高港口物流服务质量和增强港口竞争力的核心部分。

在综合Biehou和Gray(2005 )研究的基础上,王玉给出了一种港口物流系统图的绘制方式见下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港口物流系统主要由港口基础设施、港口信息系统、区域配送中心、由靠泊系统、装卸系统等组成的港内物流运营系统、港口相关因素以及分布在两端的港口自然水域与依托港口的相关产业体系组成。港口物流运营系统是港口物流系统的子系统,主要由靠泊系统、装卸系统、运输系统、仓储系统、集疏系统组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基于上述对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系统的定义以及港口物流运营系统结构图,本文认为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系统具有如下图3的体系结构。

港口生产控制与调度环节的有效进行需要依托港口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通过运用传感器技术、RFID识别技术、无线定位导航技术、无线(有线)网络通信技术和后台应用管理层等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监测与传输,进行高效精确的物流生产运作,实现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系统的实时控制、科学调度以及合理决策。港口的船舶靠泊、码头装卸、港内搬运与调度、仓储等环节需要依靠港口的基础设施与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在港口生产控制与调度环节的智能监测与调控下,精确、合理、安全地实施相关的物流运作操作。

图3所示的港口生产与运作系统只是现代港口生产运作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港口经营体制、管理理念的改变和经济技术的发展,许多港口生产运作的模式已经不限于以上基本的港口物流作业,而是开展多元化发展经营的道路。在以港口基本生产运作环节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临港物流园区服务、临港集配运输、物流融资租赁等业务,不同的港口具有不同的生产运作模式,没有统一的体系结构,但对于上述的港口内物流生产运作模式却有类似的体系结构。

四、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港口物流系统的定义及港口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通过基于两种不同角度对港口物流系统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优化和解决港口物流运输链、港口物流生产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1.港口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和有机整体。尽管基于不同角度分析的港口物流系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整个港口物流系统动态运作中起着基础支撑作用的港口物流运输链和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系统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而港口物流供应链则是基于以上两者的有效运作,代表着港口物流系统的发展方向。

2.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物流体系上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为港口物流系统的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在保证港口物流系统效益和安全的基础上,将港口物流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汪长江.港口现代物流:概念诠释、效率测评与增进对策――绿色理念背景下基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的研讨[J].管理世界, 2008(6).

[2]王玲等.港口物流系统的重构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物流技术,2005(2).

[3]唐建桥等.港口物流系统分析及其综合通过能力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

[4]莫宝民.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Adrian.E.CoronadoMondragon,etc.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n multimodal logistics:A case of role and contribution through wireless vehicular networks in a sea port location[J].Int.J.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137).

[6]张小伟.论物联网技术在上海港海铁联运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12(1).

[7]K.Bichou, R.Gray.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ventional terminology for classifying seaports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2005(39).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2)

关键词:物流;电子商务;SaaS;运输云物流;运作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5-0024-02

0、引言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物流行业的不断壮大,推动着传统物流产业向现代物流产业转型。现代物流业是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运输、仓储、商贸和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存在“小、乱、散”的局面,大部分的物流企业只提供物流仓储和运输服务,没有其它增值服务。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相关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更高。如何通过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加强物流业务专业化分工和资源整合,提高仓储、运输等基本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运作效率是物流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已经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通知》及国家“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随着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推广应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智能物流等相关理论和系统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并催生了新的物流运作平台的构建。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为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云物流平台的物流服务及运作模式的创新。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云物流平台及其运作模式的研究是当前研究和行业应用的热点,本文基于SaaS的软件即服务对运输云物流平台及其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1、运输云物流平台架构及运作流程

1.1 运输云物流平台体系结构

云物流平台是一个结合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利用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和物流服务的分工与协作,实现物流资源高度共享、快速反应、成本最优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其实现企业间高度协同和全社会物流资源随需调配,为客户提供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的专业化与个性化物流服务。本文围绕运输服务的特点,研究运输云物流的平台功能体系结构,运输云物流平台功能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运输云物流平台采用了云计算SaaS的软件即服务模式,该平台体系有5个层次架构,由下到上包括资源层、虚拟感知层、功能层、服务层和客户解决方案层。

(1)资源层。该层是云平台的基层,为资源虚拟化和服务化提供了基础。资源层将所有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包括基础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软件资源和服务资源等,解决了物流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了物流资源的高度共享。

(2)虚拟化感知层。该层将物流资源进行虚拟化和服务化,采用了云计算、物联网的智能感知技术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络通信技术、接口技术。该层利用物联网GPS、电子标签、传感器和Internet/3G网络通讯技术,进行设备信息数据的快速采集和传输,有效地将物流设备等与运输云物流平台进行无障碍式的信息交换,并使用统一化标准的接口技术,实现不同服务的无缝式连接,同时也为实现物流信息化服务奠定基础。

(3)功能层。该层是运输云物流运作的各种功能的实现层,包括申请注册管理、管理、分类管理、服务选择、服务监控、匹配管理、流程监控、安全管理、服务费用统计、信息反馈管理和用户信息管理等,实现了运输云物流平台的高效运作。

(4)服务层。为物流运输企业提供一系列的管理服务和增值服务,包括业务服务、车辆服务、仓储服务、运输过程服务、财务服务、成本服务、客户交互服务和远程通讯服务等。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效实行成本控制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些运输类服务可主要分为车辆服务、业务综合服务、运输过程服务以及客户体验服务。

(5)客户解决方案层。可为客户提供一般解决方案和个性化解决方案,可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实现了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1.2 运输云物流平台的运作流程

运输云物流平台集合所有物流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服务提供商利用公共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开发出新的服务,在运输云物流平台上新服务,平台可实现对服务进行分类、调度、组合等功能。物流运输企业在该平台上进行服务申请注册,拥有一个账户,然后根据自己企业的需求选择租用所需的服务,平台的服务费用统计功能会记录用户选择的服务和用户服务使用的时长,并统计出服务费用。企业用户也可以在运输云物流平台上自身特殊需求,平台服务提供商会根据用户的需求拟定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企业的客户可以在该云物流平台上根据自己货物的订单号进行货物跟踪查询和监控。该运输类云物流平台可同时为服务提供商、服务使用商和服务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有效地降低物流服务成本,实现物流服务“低成本、高质量”的双赢效果。

2、基于SaaS的运输云物流平台创新运作模式

上述运输云物流平台结合了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是基于云计算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的物流服务方式的创新。SaaS软件即服务是云计算架构中4个层次中的应用层所对应的子服务集合。在云计算中,SaaS在应用层中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应用的模式,SaaS允许用户从Internet访问云服务,可以在多租户运营平台下运行,采用计量服务,允许出租特定的应用程序,并计时收费,并且无需对系统进行维护。而运输云物流其核心是在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的支持下,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高质量物流服务。

基于SaaS的运输云物流平台创新性运作模式的核心是根据需求选择服务,并按系统使用时间的长短来支付系统费用,没有硬件等其它设备的要求,无需安装,无需进行系统维护,省时、省力、省钱、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物流企业无需花高额费用来购买该系统平台,而只需上网进入该平台进行系统使用申请,通过该平台提供商审核批准,完成平台账户注册,即可使用该物流平台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用户还可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相应服务。而用户的系统使用费用是按用户使用的服务类型、使用时间收费,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租用东西付租金,方便且便宜。在系统平台维护上,用户无需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所有系统的维护均由该平台服务提供商解决,使得企业用户节省了系统维护开支,降低了企业成本。

基于SaaS的运输云物流平台运作模式的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理念的创新。基于SaaS的运输云物流平台结合了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和ERP管理无缝式集成的管理理念,集合了业务、人员、车辆、运输以及财务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为实现物流企业“客户服务一体化、业务运作流程一体化和业务调度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基础,突破了企业管理的瓶颈,在确保强有力的安全把控能力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企业的业务开拓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和内外部资源整合能力,不仅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而且将推动整体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服务方式的创新。该云物流平台是采用SaaS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的模式,服务提供商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软件系统服务。传统模式下,企业要使用一套系统,必须花高额费用去购买系统,同时购买系统运行所需的所有硬件等设备,还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安装以及后期系统维护,还需对企业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总之,使用一个系统的成本巨大,导致小型企业无法承担该笔费用而无法成功进行产业升级及转型。而基于SaaS的运输云物流平台的使用成本低,操作简便,无需安装和系统维护。用户只要可以上网,完成申请注册,即可使用该系统。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服务,使用费用按服务类型和使用时间计算。用户如果在使用后对系统不满意,可随时放弃使用系统。该服务方式为小型企业成功使用管理系统提供了可能,推动了企业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有效地降低了企业营运成本,实现了企业的有效管理,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3)服务功能的创新。运输云物流平台对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车辆、运输、财务以及客服等管理进行集合,实现了物流企业客户服务一体化、业务运作流程一体化和业务调度一体化。通过业务管理实现了对业务运作流程的监控,为业务顺利运作提供了保障。车辆管理实现了对企业所有车辆的有效管理,为车辆安全运输提供了保障,实现了车辆成本的控制,提高了业务运作中车辆的调度效率。客户交互管理实现了客户服务一体化,使客户可对货物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控,客户信息反馈更加畅通,加强了客户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提升了客户的客服体验,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运输过程的管理实现了对在途货物及车辆的实时安全监控,为安全运输提供了较好保障,同时也为客户对货物的实时跟踪监控提供了可能。

(4)服务技术的创新。运输云物流平台采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并结合新一代网络通讯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确保了云物流服务的安全、便捷,为用户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3)

关键词:经营模式;利基战略;纵深增值;运输联盟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 A

运输服务业是零售、物流的基础,是供应链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传统物流还是现代物流,其物的流动本身都是依赖于运输系统来完成的,没有运输就谈不上物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对传统运输业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运输企业不再是仅用作提供单纯运输服务的部门,能够顺畅提供丰富的增值型综合型物流服务是传统运输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和转型方向。而现代物流的巨大潜力和传统运输企业与现代物流部分功能的相似性为我国传统中小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型提供了可能性,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经营模式的优化与选择成为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我国传统中小运输企业经营模式的现状分析与问题透视

我国的中小型运输企业在物流行业中占有较大比重,长期以来,由于客户对运输和物流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特别是中小型客户,自身的商务功能有限,需求更具有特殊性与灵活性,这种潜在的需求赋予了中小型运输企业的生存空间。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体制改革、制度转轨和对外开放的宏观背景之下,市场在保持对中小运输服务的强劲需求之外,对服务和质量、专业化以及增值型的综合型物流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运输企业那种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企业体制落后,意识观念老化僵化。我国中小运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直面临着经济体制缺陷、政府约束和来自社会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运行中的变动因素不断增多,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随着国有、集体所有大型运输公司改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大型跨国集团的进入和快速成长,同业之间多样化和白热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其二,经营规模小,业务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传统的中小运输企业在向现代综合物流企业转变的过程中,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受计划经济时期经营模式的影响,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的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规模效应难以实现。

其三,流通渠道不畅,管理信息系统落后。一方面,由于各地政府政策不统一,地方保护严重,造成物流市场迂回运输偏多,运输周期长,导致企业的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绝大多数运输企业缺少或没有物流组织和网络系统,致使其信息系统运作不畅,无法建立起好的物流流程,从而无法提供供应链式服务,再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使得其市场绩效明显偏低。

其四,缺少资金和有效的融资渠道。资金的缺乏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所临的一个共通问题,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又使得企业无法进行业务的发展与扩张。

使传统中小运输企业向现代综合型物流服务企业转型,建立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化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其成功摆脱困境的有效出路。国内很多大型传统储运、运输企业,如中海集团,改变经营策略、管理手段、业务范围等实现了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而成功转型,从而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1。而中小型运输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革新僵化的管理体制,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摆在中小型运输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换言之,其经营管理模式向现代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势成必然。

二、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与选择

1.利基模式

所谓利基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避免在市场上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而受其攻击,选取被大企业忽略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力量薄弱的、有获利基础的小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的营销战略。“根据日本、德国、中国等后发展国家企业的战略实践与利基理论的发展进程,可以认为,利基战略理论是根植于弱小后来型企业成长的一种主导型理论。”2根据我国中小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利基模式有其如下优点:

其一,中小运输企业竞争能力有限,在经营质量和服务范围方面等都受到限制,大多扮演物流市场份额中的补缺者的角色;其二,从业务战略角度,利基战略是集中差别化战略.应以利基模式可避免与大型物流公司正面竞争,通过提供某一种专营的物流链服务,占据细分市场,更能创造自身优势;其三,现今市场对于服务内容要求更趋于:“高质量、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企业产品大多数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较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的方面表现更为灵活,更具竞争力。

2.纵深增值模式

纵深化发展是指以原有业务为基点,深入挖掘核心服务的增值空间,进而提供更高品质服务,稳定客户源,扩大业务范围,拓展利润来源的发展方式。

此种模式优势在于:其一,企业基于自身基础核心业务开展,不用投入过多的精力、财力开辟新领域;其二,多种增值服务环卫核心业务,增加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服务差别化程度及含金量。其三,向物流链上游提升运输企业仓储能力,做好运输主体的保值升值,使运输活动更具经济意义;其四,增加物流链运输子环节的前接功能。高效完成配送、分拣、加工,甚至信息处理等以运输为中心的增值服务。丰富运输内涵,拓展周边,完成服务的增值。运用此种经营模式,需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传统中小型运输企业多年经营形成一定业务基础、硬件设施、从业技术,因此我们在探讨运输业向物流行业转型时,不应不加区分的统统抛弃固有传统,反之要对于现有基础应善加利用;其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技术作为可提高生产力重要因素,日益受到重视。中小运输企业碍于企业规模、资金等多方限制,较难以提升硬件配备显著提高经营水平。此时,对于管理软手段的合理运用,对企业发展有着非常的作用。传统运输企业结合基础优势再辅以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便能很好的发挥运输在整个物流链中的衔接作用,更有利于以运输为基础的各项增值服务的开展;其三,要明确开展增值服务是为核心业务服务这一目的,中小型企业经营能力有限,切忌面面俱到,分散对核心业务的经历,舍核心之本求增值之末。

3.运输联盟模式

中小型运输企业经营线路选择上明显受地缘限制,往往只选择一条或几条线路经营。跨线超出其业务范围时,则需承运公司单独运送或假手与别家运输公司。单独运送,选择本不熟悉的路线,成本、风险均难以控制;假手与别家,涉及中途货物的转手,二次装卸搬运,生成不合理劳动,消耗人力、精力,增加成本,削减利润。

随着运输设施的不断发展,运营机制的不断创新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远距离运输线路节点企业间的横向联合成为可能。连通彼此经营线路,实现信息交换;共用硬件设施,统一调配,有效降低设备设施“重置率”。既降低了运输公司运营成本,又扩展了业务范围。是中小型运输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利润空间,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可行之选。

4.卫星公司模式

外包物流活动作为一个基于核心竞争力、相互受益的长期外部关系和更灵活组织的潜在好处正变得越来越明显,无论生产制造还是流通销售企业此时,把自己的智能和资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而把非核心领域的物流活动外包给其他专业企业,外包已成为企业增加竞争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战略手段之一。

中小运输企业可把为大企业配套,承接其外包物流环节作为企业发展、走向市场的途径。启用卫星公司经营模式,对核心企业和承担外包的卫星企业皆有裨益。运输企业背靠大型企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客户源,既降低承揽业务成本及风险,又可与上游企业共担风险;反过来,大型物流实体通过外包物流活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川.对现代物流运作模式的认识与探索[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2,2:56-58.

[2]康荣平,柯银斌. 利基战略[J].中国企业成长模式探索,2007,6:45-47.

[3]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告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J].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2005,7:23-25.

[4]王之泰. 新编现代物流学[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59-61.

[5]唐渊,李卫红.物流企业资本运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58-60.

[6]李建峰,刘凯.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变的分析和对策[J].现代物流,2004,9:19-21.

[7]张汉林,施本植.服务业及中小企业规制改革[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4)

一、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构成

1.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与每一次运输直接相关的运输费用,包括劳动成本、燃料费用、维修保养费用及其他运营费用等。

2.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与每一次运输无直接相关的运输费用,包括不受装运量直接影响的费用。

二、物流企业运输成本影响因素

1.物流运输质量。物流企业是专门为货主企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物流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物流运输质量与物流运输成本之间一般是成背反关系。

2.物流运输基本设施建设。运输车辆、搬运装卸机械、物流信息设备等基础设施不但在物流运输固定成本中占了重要的分量,而且这些基础设施作为组成部分又将对物流运输系统的实际运作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3.运输人员素质。运输人员的工作方法、态度,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大小。优秀的运输人才将有助于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物流效率,使物流企业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三、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控制决策

1.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目前常用的运输工具包括汽车、船、飞机、火车、管道等,相应的运输方式有公路、水路、航空、铁路和管道运输五种。这几大主要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其运输成本也有较明显的差异。物流企业在进行选择时,要根据运输货物的自身特点以及时间安排等,通过综合比较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

2.采用合理的装卸方式。合理的装卸方式可充分利用运输车辆的容积和额定载重量,降低单位运输成本。为此,物流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首先,通过轻重配装变相增加运输平均产品密度。产品密度指产品的质量和体积之比。通常密度小的产品每单位质量所花费的运输成本比密度大的产品要高。因此,将密度大的产品和密度小的产品进行组装运输可有效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率和装卸效率。其次,通过解体运输和多样堆码充分提高运输工具空间利用率。空间利用率指所运输产品的具体尺寸及其对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程度的影响。某些运输产品可能具有不规则的尺寸和形状,以及超重或超长等特征,通常不能很好地利用空间。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运输工具的货位情况以及所运输货物的形状,将体积大、笨重的货物,拆卸装卸后分别包装,以减小占用空间,方便搬运,提高运输效率。再次,通过拼装整车运输实现运输的规模经济。大多数运输活动存在规模经济,整车运输和零担运输的运输成本有较大差别。通过拼装整车运输,将小批量的装载整合成更大的装载量,每单位质量的运输成本将减少。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5)

【关键词】物流 运输 改革

《物流运输实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旨在为货物运输企业、物流企业运输作业部、兼顾生产企业和商贸连锁企业的运输部门,培养业务操作管理员、运输项目主管、运输部门经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市场处理和开拓能力,及具有制定运输计划和调度指令、整车货物运输作业及零担货物运输操作和作业流程设计、特种货物运输作业组织和关键作业优化、审定运输合同内容和处理货物运输事故、初步核算运输成本支出、初步评价运输服务绩效的能力,具备运输一线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具有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

一、教学方法的选取及改革

由于本课程设计的知识多、范围广、内容复杂、实用性强,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把握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灵活的运输活动融会贯通,难以解决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项目教学法”是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中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充分把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以我校为例为物流专业学生建立了《大学生速递中心》、《国际物流实训室》、《物流综合实训室》、《ERP软件实训室》、《报关与货代实训室》《采购管理实训室》等多个硬件和软件实验室。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边学边做中掌握技能并巩固知识。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计算机模拟整车、零担货物运输组织的过程,计算机模拟单证的填写和流转;拟定运输合同组织调查活动,提交有关运输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配合大量的生产场景图片、录像以及到相关企业参观实习,理论教学突出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案例、现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的机会,增加学生对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改革

围绕该课程的知识目标以及采取项目教学的方法,本课程教学小组结合现有教材和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选取和整合,本课程内容由八个项目组成,具体如下:

项目一,物流与运输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运输的特点、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系统的构成、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说明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内在结构关系等。项目二,公路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阐述公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分析公路整车运输、零担货运的流程并填制相关运输单证,学会公路运输费用的计算。项目三,水路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熟悉水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掌握水路进出口货物运输的流程,班轮运输的主要货运单证内容,练习相关单证的缮制并学会计算水路运输费用。结合东莞地区的港口物流发展现状,这部分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项目四,铁路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熟悉铁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铁路货物运输的流程,学会计算铁路运输费用。项目五,多式联运管理:阐述多式联运的现状、组织运作程序、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了解多式联运责任的划分方法;明确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应具备的条件和国际多式联运提单缮制和填写方法。项目六,货物运输合同管理:讲述货物运输合同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掌握货物运输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的程序和方法。项目七,货物运输保险与合同:阐述货运保险的相关规定、货运保险的类别、货运投保的程序、方法,相关保险金额的计算方法。项目八,物流运输决策:分析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运输线路的对比和选择;了解行车路线和时间表的制定方法;对船舶航线及不定期船航次进行决策。

三、课程考核及评价

在课程的考核及评价上我们改变了以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项目任务为准则,坚持用多元方式进行评价。学习评价以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训练、课堂发言、任务模块测试等加强以鼓励为主的过程评价,主要通过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并提交的的作业成果来衡量。

四、相关对策及建议

编写校本教材。课程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取应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指导思想,通过到企业调研,召开同行专题研讨会,搜集一线物流案例等编写集理论知识和操作演练为一体的适合高职特点的专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根据物流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及基层管理岗位任职要求对任务进行分解,参照国家劳动部《物流师职业标准》确定课程项目模块,按照标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并组织实施与考核。与此同时要注意新技术、新方法的引用,以满足运输发展的实际需要。

互联网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利用。把课程有关电子教学资料如PPT课件、案例、习题、试题、学习网址等放在校园网站教学平台上,建成《物流运输实务》网络课程,把传统的纸质作业舍弃,实现网上作业,实现学生与教师的网上互动,目前该网络课程正在建设当中。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利用。目前已有的校外实践基地有中海物流有限公司、顺丰速运东莞分公司、嘉荣配送中心、虎门港等大型公司,可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一定的条件。日后应该继续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创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潘意志.任务驱动法在运输管理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7).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6)

[关键词]成品油一次物流优化建立构想

一、成品油一次物流优化系统建设的现实需求

物流配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随着中石油降本增降措施的深入实施,成品油物流优化愈发显得重要。成品油物流分一次物流与二次物流。一次物流指东北、西北等区内大区公司将炼厂成品油资源通过铁路、管输、船舶等方式运输到区内省区、区外大区销售公司油库;二次物流指区内省区、区外大区销售公司将炼厂地付、油库成品油通过公路、水路等配送到加油站及机构用户。一次物流是成品油资源投放、流通的主渠道,其费用要占总物流费用的80%以上,因此,一次物流是决定物流效率和成本的主要因素,也是当前中石油物流优化的主要环节。

东北、西北区内大区公司作为中石油销售分公司的派出机构,是东北、西部地区产销衔接纽带和物流组织调度中心,主要负责东北、西部地区资源优化配置和成品油的一次物流配送。随着东北、西部地区炼厂产能的不断扩大,一次配送量逐年大幅上升、成品油运输在途运距长,运输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以往依靠人工经验进行的“北油南调”、“西油东调”的资源配置及运输优化模式已不能适应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因此,为切实履行好东北、西北区内大区公司成品油资源配置的管理职能,实现油品的科学调度、快速流转,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增强对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确保中石油大市场、大流通、大销售营销战略的实施,急需从销售管理业务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成品油物流配送管理软件,开发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一次物流配送优化管理系统,才能实现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科学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实现物流配送少环节、短流程、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

二、成品油一次物流配送优化系统构成框架

1.总体目标:通过数据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数据处理智能化,改进物流管理流程,改变现有成品油配送管理手段。建立快捷有效的成品油销售反馈和预测系统,通过对历史销售数据的分析进行科学地预测,生成合理的成品油需求计划,加强对产、销、存状况的合理控制,提高油库周转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实现成品油资源的一次配置、运输和供需平衡的全面优化,提高现有油库的利用率,根据运距、运价、需求量和资源量,适当调整运输节点,科学安排铁路、管输、公路等运输方式及其配送量,编制资源配置和运输优化计划。最终达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运流向、运载工具、运载批量,使运输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

2.收集相关的基础信息。

(1)基本资料:各炼厂、油库、配送站点、所有油品品种、运输方式的基本资料。

(2)需求和销售数据:各油库和配送站点的所有油品品种的年度、月度和旬的需求和销售数据,包括计划和实际数据。

(3)生产数据:各炼厂的年度、月度和旬的生产数据,包括计划和实际生产。

(4)库存:各油库的所有油品品种的当前库存量、安全库存量和库存最大量限制。

(5)配置计划数据:各油库、配送站点、炼厂的年度、月度、旬的配送计划。

(6)价格:所有油品品种的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

(7)运输费用:所有模式的运输单价。如铁路的所有发-到站的运输单价元/吨(分车种和车型等)。

(8)铁路运力的基本情况:数量、类型、运力、负载要求、运输周期、返空周期、维修计划。

(9)港口基础信息:接卸能力、港口条件等。

3.实施方案:在实施物流配送业务管理和业务运行的信息管理基础上,引进成熟的软件包SAND优化软件进行优化并输出优化结果。

三、成品油一次物流配送优化系统达到的效果

1.实现市场需求预测。根据历史配送数据、当期实际库存量、结合市场供求情况、促销情况、季节特点、市场价格的变化因素,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预测某公司某个时期(年度、月度,以月度为主)分库区、分品种的销售量,分品种、分运输方式的市场需求量。销售量预测结果作为审核各省区公司等提报的需求计划的依据。省区公司及其他各流向/库区的分运输方式的配送需求预测作为分运输方式的资源配置计划和运输计划优化的依据。

2.资源配置优化。以市场需求预测结果为依据,根据资源地、需求地的地理分布,资源地的供应量与需求地的需求量,结合运距、运费、运力可行性等优化年/季/月资源配置的流向、流量、运输方式,以实现供需进行时间、空间上的数量平衡,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同时根据优化结果编制资源配置计划表,此表作为物流优化的基础。

3.一次物流优化。物流优化实现资源配置切块计划的具体执行。物流优化是在基本固定的资源量下,结合到站需求计划、油库当期、预期库存;炼厂当期、预期生产及库存;调运需求预测;运力基础信息;港口基础信息;运力动态,港口动态;运输成本;中转损耗成本等,对资源配置计划表中各炼厂、品种、流向的计划按三种运输方式进行分解,最大限度地发挥三种运输方式的能力,实现物流优化。物流优化的输出结果是执行计划。

(1)根据市场需求预测中各省区分地区、分品种公路运输量,结合当期资源量,铁路、管道运输能力以及省区公司自提的公路运输计划,审核确定最佳公路运量。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7)

关键词: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业、物流创新

交通运输业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具有基础和主体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拟在探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业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对交通运输业的新要求,以创新升级、协调发展为核心,提出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物流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它运用综合化、一体化的先进理念,从供应链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和整合各种物流活动,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最优化。交通运输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和运输工具上载运的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产生空间位移的活动总称。交通运输在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具有基础作用和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输是现代物流最主要的功能模块,其它如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均依赖运输而存在,需要运输来衔接;

第二,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支撑和依托载体,主要包括道路网、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机场、港口、货运场站、物流通道和信息平台等;

第三,运输装备是物流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货车、货船、货运班列、货机、客机腹舱以及运输中涉及的相关设施装备等;

第四,交通运输业在物流业发展中具有主体地位,从企业主体角度来看,交通运输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中具有主体地位,从业务领域来看,运输业务仍是物流企业最主要的经营业务;

第五,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具有统筹管理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运输业的职能,涉及物流的多项职能和多个领域。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

1.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伴随世界贸易中心向亚洲转移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正在成为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在全球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这就要求我国加快构建“海陆空”三位一体、高效衔接的物流网络,培育形成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幅提升现代物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对流通领域进行革命性重塑,持续爆发式增长的电子商务市场正在改变传统物流企业和物流业务模式。这就要求我国现代物流业创新变革,依托信息技术整合O2O线上线下资源,不断创新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打造智能化竞争优势。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提质增效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现代物流业需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求推进转型,做优存量,并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促进一体化运作和网络化经营,促使现代物流业实现质量效率型增长。

以“区域协同、多向辐射、开放发展”为特征的中国新经济空间格局要求现代物流业由过去相对分割、以点为主的分散发展,向通道化、协同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自“十”以来,中央部署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战略的共同特点是跨行政区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就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了跨区域设施通道化、协同化和网络化的新要求。

综合判断物流业面临的新形势,可知我国现代物流业已迈入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紧紧围绕“创新升级、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不断完善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物流服务辐射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2.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

交通运输业是网络性产业,规模经济效应显著,为了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提升物流运作效率,交通运输业应改变目前的小、散、乱、恶性竞争的状况,向规模化、专业化、一体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加快构建与完善畅通、无缝、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不仅是交通运输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现代物流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要求交通运输业做出以下调整和转变:

一是实现功能的转变,由完成空间位移的单一功能,向运用先进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功能的转变。

二是核心理念的转变,由五大运输方式的各自发展,向运作网络化、信息平台化、装备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管理协同化等方向转变。

三是基础设施运作方式的转变,交通基础设施由相互比较独立、缺乏有效衔接和协调,向相互衔接、物流节点功能齐全方向转变;具体而言,要实现运输道路向“通道”转型,货运场站向“综合枢纽”转型,通过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高效衔接。

四是提供服务的转变,由与被服务主体传统的“承托”关系,向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转变,与需求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细分化的物流服务。

五是供给主体的转变,由各主体相对独立的运作方式,向强调资源整合,各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一体化、网络化运作方式转变。

六是支持系统的转变,由各运输方式信息系统独立建设的信息孤岛向高效的公共信息平台转型,由标准不统一的设施设备向标准化的设施设备转型。

三、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链接,提升物流通达能力与辐射能力。

支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物流体系需要互联互通、衔接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支撑,交通运输业应该统筹规划,不断提高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服务能力,将其作为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效切入点。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构建互联互通的运输大通道,大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着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强化跨区域、国际运输通道和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道和网络的综合运输能力。

另一方面,提升交通运输枢纽的综合服务能力,升级改造原有货运场站,整合上下游运输资源,借助“云网络”、“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积极发展服务产业、衔接运输通道的网络化与平台化“智能公路港”,形成具有整合创新功能的公路货运平台。此外,以发展现代物流为目标,推动铁路货场向铁路物流枢纽的转型升级,提升硬件设施能力,大力拓展物流全过程服务,全方位开展物流经营管理;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投资建设一批高等级、专业化码头,不断聚集高端航运要素,优化无水港布局,提升内陆无水港的物流服务功能;加快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加速机场同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促进空铁、空海、铁海、空铁海等多种联运方式。

2.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提升物流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

传统的货物运输企业具备客户资源、网络优势、业务经验、运输基础等优势,具备发展为现代物流企业的良好条件。交通运输业在促进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应着力引导运输企业拓展和延伸服务功能,开展上门取货、代收货款、货运金融、送货回单、全程供应链等服务。同时,积极引导和规范中小货运企业和货运中介主体的发展,鼓励和推进不同运输方式的企业基于分工的合作、联盟,形成上下游协同的、提供全程服务的供应链。

此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还应引导具备一定条件的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型,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建立以大型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物流企业联盟为主体、零散小微业户为基础、货运中介为纽带的专业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调的市场格局,以加快现代物流向全程化、一体化运作和网络化运营方式发展的步伐。

3.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升物流运行效率。

交通运输业应通过创新组织方式,着力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提升服务水平、物流效率和整体效益。

具体而言,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完善由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所构筑的综合运输网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顺畅衔接,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公铁联运、海空联运等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多式联运站场建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对接和统一,积极培育具有较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推广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逐步构建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节点体系,以促进运输和物流效率的提升。交通运输业要不断创新货运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促进业态创新,开发新兴运输服务,发展高端国际集装箱班列物流服务,打造中欧集装箱班列品牌,开发铁路零散货物快运产品、空铁互转的电商班列、特快班列等新型产品。

4.以智慧交通为导向推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监管、运营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

一是要依托运输装备的现代化和技术进步,促进运输的高效化、绿色化和区域一体化运作。二是要提升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完善有利于整合行业资源、行业相关信息、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事务办理的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基于互联网的“运力整合”和“供需匹配”信息平台,推动运输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提升交通运输运作流程的全程货物监管和信息追溯能力。

继续推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推行车型标准化、设施设备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加速实现运输装备与其他物流装备和设施的匹配,以及不同运输方式间运输装备的标准统一,为物流业实现规范化、高效化运作夯实基础。制定相关服务规范体系,引导企业在运输活动中采用标准托盘和集装单元,实行货物生产、包装、装卸、运输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