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语文课文故事

小学语文课文故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3 16:26:37

小学语文课文故事

小学语文课文故事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元素;人教版;中段教学;应用策略

语文学科是一门知识容量大、想象性和创造力都非常强的自然学科,小学生往往由于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限制,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障碍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品质一直是广泛受到关注的教育命题。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故事元素,使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新活力。

一、故事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促使他们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自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元素,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些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孔子与门下七十二弟子的故事,如孔子误会颜回、孔子与子路、孔子与子贡的故事,以激起学生对孔子这个人物的兴趣,在学生想要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基础之上再开展本次教学就容易得多了。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故事元素十分丰富,有一些课文本身就讲述了一个故事,例如《孔子拜师》《开天地》《陶罐和铁罐》等。选入教材的文章包括小说、寓言、童话等多种文学体裁,这为教师开展故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除了本身就是故事的课文之外,教师在讲解一些散文、古诗时,也可以从作者身上出发,挖掘与作者有关的人物故事,进行良好的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一课时,教师可以讲一些与李白有关的小故事,如赠汪伦、酒中仙、力士脱靴、水中捞月等,激发学生学白古诗的兴趣。

二、课本剧表演赛,升华学习品质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正处于成长旺盛期的孩子们总是在椅子上坐不住,上课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欢动来动去。倘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采取灌输式教育,必然是无法获得学生支持与配合的。虽然小学生的纪律意识和约束力较差,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够比较明显发现的地方在于:小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较强,一些需要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总是能引发他们无穷的求知欲望。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大赛,将教材上那些情节曲折、趣味盎然的故事表演出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印象。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王尔德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还原课本内容、融入个性创意的舞台剧表演任务:学生自由结合成表演小组,每组控制在4~6人,各组给一周时间,尝试组内互相合作,就剧本编写、角色分配、舞台布置、道具制作、排练活动等展开分工合作,在下一周语文课上进行汇报表演。每组推选出一位小组长,适时向教师汇报本组的排练情况、请教如何解决排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课本剧表演,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中故事情节的印象,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了课文学习品质。同时,故事排练过程中,学生需要自编、自导、自演,这一过程也有助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阅读课外故事,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中高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应低于145万字的要求,在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教好教材上的课文,还应当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增长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所阅读的书目应当符合其识字实际和学习需要,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格列夫游记》《西游记》等故事书再适合不过了。这些小说、童话、寓言故事简单易懂,同时又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意义,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书籍,不会使学生感到排斥,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准学生的阅读兴趣点,以求一击即中,切实实现教育目标。

我们倡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故事元素,但是教师需要端正教学态度,切记不可乱用、滥用。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仍在继续,除了故事元素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新思想、新技术、新理论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依旧需要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持续探讨。

小学语文课文故事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故事法 课堂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是对刚刚入学儿童进行专业化教学的重要时期,对孩子们未来文化知识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由于传统灌输式教学存在的不足,对现代语文教学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给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打破过去语文教学的落后局面,教师需从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这是解决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之根本。“故事法”是一种比较生动的教学方法,符合了小学生学习心理需求,值得在语文课堂中全面推广。

1 “灌输式”教学的不利影响

早期我国在义务教育模式探索之路上,注重发达国家教育思想理念的借鉴,用以帮助本国借鉴现实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灌输式”教育是我国引入西方教育思想的主要表现,在中西方教学思想里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灌输式教育”,本质上就是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统称,对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阶段有着极为负面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灌输式教育造成的不利影响甚大,甚至会导致小学生对我国文化教育失去兴趣。这是由于小学生刚刚进入正规学校接受教育,其本身对校园生活就具有“陌生感、恐惧感”,心理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若语文课堂教学依旧坚持“灌输式”思维,小学参与课堂学习所承受的压力更大,“被动学习”容易给孩子们产生心理阴影。①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小学生将会出现厌学心理,这很显然不利于我国小学义务教育方案的顺利实施。据此,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只有打破传统,才能实现创新。

2 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是必然决策

事实证明,早期引入灌输式教学理论,尽管课堂教学严谨的氛围,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内容,但这种学习属于“被迫”接受,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失去了自主性。现代教育思想改革之后,专家一致认为,灌输式教育已经无法顺从时代教育的需求,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必须被“淘汰”,这是现代教学工作改革的首要任务。实践证明,故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效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表示,“我非常喜欢这种讲故事的上课方式,为了让我的故事和专业知识相融合又不失趣味性,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从中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从课堂教学应用情况来看,故事法教学模式满足了小学生对于教材知识探索需求,从不同角度呈现了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让孩子们在“听故事”过程学习到新知识,同时也体会到了课堂学习带来的诸多乐趣。从未来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情况看,故事法教学将成为语文课堂的新方式。

3 故事教学法用于语文课堂的探讨

3.1 故事设计

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这种学习方式锻炼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开拓了小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这样的上课方式也能在其它课堂得到实施。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首先要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故事情节”,依据新课堂知识编制一个小故事,再讲解给学生听,才能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②比如,《女娲补天》教学中,我则编了古代神话故事讲解给孩子们听,学生在课堂上对“人补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这篇教材的学习兴致大增,这便是故事教学法的魅力所在。

3.2 方法应用

选定故事法为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还需注重整个方法的灵活转变,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地调整,带领小学生进入到最佳课堂情境。教育专家指出,课程教育需坚持方法革新思想,用先进教学理念辅助课程教学,这样才能符合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故事法”是所有教学法中比较特殊的,在教学评价中属于多样式思维应用,其也可以与其它方式联合应用。比如,通常教师希望采用“鼓励法”,给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鼓励与支持,激发其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千年梦圆在今朝》这一课中,我先向学生们介绍了居里夫人的伟大故事,然后鼓励孩子们向居里夫人学习,学习她对科研事业的决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这种鼓励将会影响到孩子们的一生。③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对其未来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而坚持故事教学法应用是语文课堂教改的重要内容。

3.3 大胆尝试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其实,故事就是点燃智慧的火焰,它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故事是生活的一个影子,让故事在课堂上说话,这是生活教育的一种积极的尝试。当然,故事教学只是一种尝试,不是每节课都可以实施,要区别对待。教师应尽力通过故事教学法提高课堂效率,并通过师范生的实践,将这一教学方法得到传承和完善。新教学评价模式倡导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比如,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新知识,通过故事描述讲解出来,并分析故事表达的寓意、内涵,一一解释给学生听,使其记住故事中涉及到的教材知识,为同类知识学习做好了思想准备。④“创造性思维”是保证知识学习质量的根本,只有建立科学的思维体系,才能客观地理解知识。小学生刚刚步入正规教育,更应该尽早建立创造性思维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为今后的学习之路打下基础。故事法应用于课堂知识讲解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显著作用,让学生在听故事学习中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

4 结论

故事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是时代教育的要求,其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滞后性,为小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在编制教学方案中,需根据教材内容编写不同的故事情节,通过生动讲解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注释

① 刘冲,李萍.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对有效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

② 黄明国.小学语文现代课堂创新教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10).

小学语文课文故事篇(3)

一、民间故事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儿童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在孩子的眼中,花鸟草虫、星光月夜、风霜雨雪都蕴藏着无数的秘密。民间故事用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情节和形象、充满趣味的语言去为儿童创造一个神奇的世界,既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同时又满足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可以说,民间故事是滋养儿童精神世界的独特方式,是儿童绚丽多彩的精神家园,幸福的童年离不开民间故事的滋养,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

民间故事是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的重要养分,一个好的民间故事作品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优秀的民间故事用温暖的爱来感动人,给人的心灵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让人终身受益。民间故事与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精神成长有种天然的契合。周作人说过:“民间故事在儿童生活上之必要,因为这是他们精神上的最自然的食物,倘若不给予,缺损是永远无物能够弥补。可见,没有民间故事的童年,儿童将失去一个飘逸着芬芳的精神世界。因此认为,民间故事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中心有重要的地位。

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1)教师缺乏必要的民间故事理论素养。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民间故事这种独具魅力的文体知之甚少,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具体表现在他们不了解民间故事的发展史,更谈不上阅读与民间故事有关的文学批评等。在调查中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很多语文教师对民间故事这种文体的认识也是模糊不清的,对于什么是民间故事以及民间故事的特点都说不清楚,只是大概认为民间故事语言符合儿童心理,内容生动有趣,有教育意义。

(2)民间故事教学基本目标不明确。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依据。民间故事作品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教师备课时仅仅参考教参,对课程标准模棱两可,她们对于不同学段文学作品的要求没有整体思考,更多的时候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教课,这种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个体经验层面。可见,搞好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故事教学,必须要明确民间故事教学的基本目标,有了目标,教学才有方向。

(3)无视民间故事文体特征,不把民间故事课文当“民间故事”来教。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老师无视民间故事文体特征,认为民间故事教学的思路与其他课文教学思路基本一致。在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儿童最喜欢的儿童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民间故事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

(4)民间故事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调查表明,在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的小学生喜欢民间故事,并且他们认为课外阅读民间故事对他们的课内学习有帮助,大受教育,他们还强烈要求教材中的民间故事再多一些。可见,要加强民间故事课外阅读。

三、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的几点思考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民间故事素养。教师民间故事素养的丰厚是民间故事教学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遗憾的是,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教师民间故事理论明显欠缺,他们对民间故事这种文体的特点了解很少,在教学中不能根据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灵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对策,民间故事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师自身的民间故事素养不足,严重制约了民间故事教学的教学效果。可见,提高教师自身的民间故事素养已经刻不容缓。

(2)优化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语文课堂教学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民间故事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抓好课内民间故事教学是提高民间故事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

(3)加大民间故事课外教学的力度。在民间故事教学中,往往偏重围绕民间故事课文的教学,但是课堂之外同样重要。寿永明提到,如果一个学生的兴趣世界仅仅局限于准备功课,如果一个学生除了必修课的知识之外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掌握,如果学生的智力活动只局限在学习教科书里的内容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学生来说就会变成毫无吸引力的、抑郁沉闷的地方,而学习也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苦差事。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民间故事课外阅读教学不容忽视。

小学语文课文故事篇(4)

一、故事引入,培养听话能力。

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加之电教手段的运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导人新课,并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一文时,在新授课前先让学生听录音故事,听时提出要求:认真听故事回答问题,美丽的公鸡和谁去比美?他们跟公鸡比美了吗?后来公鸡又遇到了谁?他对公鸡说了什么?从此以后,公鸡是怎样做的?听完故事后,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通过回答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求学生听懂故事讲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也要求学生听懂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专心听讲、认真记忆的良好习惯。

二、感情朗读,培养阅读能力。

童话语言优美,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激发联想和热情,进入奇异的幻想世界。

1、指导分角色朗读。童话中一般都有较多的对话,教师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抓住故事中主人翁的性格和心理等特点,读好语气。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狐狸的狡猾,乌鸦的心理变化,分角色,带感情反复朗读狐狸和乌鸦的三次对话。

2、抓住提示语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提示语本身带有感彩,比如,高兴地说、吃惊地说、不安地说、伤心地说等,教师可抓住这些语句,让学生体会词语所含的感情,引导正确朗读。如“小马难为情地说”,“难为情”是不好意思,应该采用稍低而慢的语调就符合词语的意思了。这样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既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复述课文,培养说话能力。

复述课文直接为口语训练奠定基础,复述课文的形式灵活多样。

1、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2、创造性复述。低年级学生由于对知识的触及始终停留在一个面体上,思维触角延伸的幅度极小。为此,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常要求他们改变原文思路进行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故事。如教完《骄傲的孔雀》一课,要求学生以“孔雀第二次出去散步,遇见百灵鸟……”这条思路讲故事。

3、理清课文顺序复述。如复述第一册《秋天》一课,先引导学生看清课文共有六句话,前五句讲秋天的四个特征,第六句总结秋天到了,这样理清顺序后再复述。复述课文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词汇,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连贯的、较长时间的说话能力。

四、续编故事,培养写话能力。

1、续编故事结尾。有些童话故事,结尾留有余地,引人深思。如《骆驼和羊》一课,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后会说些什么?有什么表现?还有《狼和小羊》一课,结尾写:“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到底扑上去想干什么?吃了小羊没有?

2、拓展课文内容,续编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中塑造的形象给予评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获得的知识,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续编故事。如教完《小猴子下山》后问: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小猴子身上有没有优点呢?根据你对小猴子的看法续编故事。学生编成了,有一种是: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了,它没有接受教训,仍然见一样、爱一样,结果一无所获;另一种是:猴子和小兔子成了朋友,他们抱着西瓜一块儿上山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为三年级写话打下基础。

五、课堂表演,促进能力的发展。

课堂表演是指把课文内容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课堂表演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1、激发学习兴趣,课文中的聪明的乌鸦、勤奋的狮子、勤劳的小白兔等,都成为他们乐于表演的形象。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传神的表情,掀起一次次的课堂小高潮。学生对表演的浓厚兴趣也进而转化为学习语文的极大热情。

2、促进词句理解。如《小猴子下山》一文中有几个动词:“掰(玉米)”、“扛(玉米)”、捧(桃子)”、“抱(西瓜)”、“迫(小兔)”。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动作,通过表演,学生恰当地理解了词意,并懂得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小学语文课文故事篇(5)

1.1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内涵研究

施嘉平提出:故事式教学方法就是注重在教学中运用故事这一文本体裁,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进行整体理解,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有很多好处。薛莲花认为故事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借助针对性的故事来串联教学过程,从而顺利达到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积极性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看出,研究者认为故事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

1.2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意义研究

卢信瑜认为,故事教学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培养语感、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文化渗透、有利于学科融合。张青,王佳琪认为,故事教学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故事教学能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故事教学能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故事教学能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周梦瑜还提出了,故事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故事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3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方法研究

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故事教学法是由厦门大学纪玉华教授所创立的三文治故事英语教学法。有研究者还探讨了某种具体的方法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如:运用“衔接与连贯”的手段进行故事教学。张小琴则从教学前、中、后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小学中年级英语故事教学策略。针对已有教材,有研究者从授课环节上研究了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授课模式。从故事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pre-reading”(阅读前)、“while-reading”(阅读中)和“post-reading”(阅读后)进行了详细分析。还有研究者提出了故事教学的基本模式:设置情境(Contextualizedsetting);图片环游(Picture-reading);故事重复(Story-imitation);故事表演/复述(Story-retelling);故事重组/新编/续写(Newstorymaking)。

1.4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问题研究

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会出现一个误区:过分强调故事课的阅读功用,只考虑到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一系列阅读理解的活动,而忽略了故事的完整性与趣味性,故事课仿佛成了一种阅读操练课。范慧生提出故事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不能从语篇层面理解故事教学的目的和价值;二是对故事教学中培养哪些能力认识不足;三是缺乏有效的、能够体现语篇理念和特点的故事教学方法。

2文献梳理的思考与总结

第一,从兴趣性上对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的不足。只有有效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第二,从故事整体性上讨论故事教学法的文献较少。已有研究大都提取故事教学中的要点加以总结和论述,较为局限、零散,缺乏从整体性上对小学英语故事进行教学策略研究的宏观透视。

第三,有关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具体、可操作性步骤的讨论较少,一线教师难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小学语文课文故事篇(6)

【关键词】故事教学;儿童心理;母语正迁移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且学生要求积极加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并且能够在学生参与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个人差异情况,确保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在进行小学英语教育时,教师应当抓住学生本阶段的心理特征,不断寻求趣味性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满足。而故事教学无疑就成为一种良好的英语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开拓学生的事业,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法的应用亟待进行。

一、故事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爱玩、好动的年龄段,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充满了好奇心非常爱想象、爱听故事,故事教学法刚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中需要使用到的短语、单词以及句子,与故事的内容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就能将课堂的内容掌握,这种做法不仅能够使学生轻松的学习,而且增强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育学家对故事教学法进行了实际的研究,发现故事教学法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究其本质而言,主要是因为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而儿童在学习语言时本来就需要积少成多。美国的语言学家曾经对语言的学习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语言学习应当在一个非常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并且从一些容易理解的词语入手,这样长期学习语言能力就会提升。在进行小学英语教育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将一些常用的例句、短语以及句型运用到某个完整的故事中去,运用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故事多了,所学到的语言内容也就不断增多。而且,在小学生成长的阶段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只有英语课堂轻松而且有一个吸引他们注意力的点,才能解决小学生课堂思维散漫的情况。当一些学生在课堂中正在做小动作、大闹时,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故事教学法,由于故事情节的吸引力使这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能够迅速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将精力投入到教学环节中去。教师在设置故事主题时,最好能够将一些外国小朋友,或者童话故事中小动物的奇闻趣事设置在其中。因为这些事情都特别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精力立刻集中。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年龄太小,语文水平都还处于初学阶段,更没有接触过英语内容。所以,在进行故事教学法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一些较简洁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师可以在故事的大部分内容中用汉语表述,在一些知识点的部分教师可以用英汉结合的方法,更容易学生理解。首先,运用母语可以帮助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理解。其次,由于我国各地的方言不同所以在英语发音问题上可能有偏误的情况发生。教师只有与母语结合才能纠正学生的这个问题。中西方文化也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只有用母语给学生解释,学生才能更加明确其内涵。例如:“龙”这个词,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别,造成其内涵也有不同。在中国文化中“龙”代表了我国的民族精神,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却代表了一种非常凶猛的怪兽。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教师只有用母语对儿童进行引导。

二、小学英语教学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1.教学之前的运用

教师在授课进行之前,应当精心的设计好故事情节。好的故事情节不仅要为课堂的内容作贡献,而且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以确保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在发育过程中,教师在设置故事情节时尽量要设计一些积极向上的,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或者童话故事。例如:一节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为“What are you doing?” 教师可以在课前就设置好一个生动的表演小情节,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可以让一位同学突然举手,告诉老师同桌的同学在做小动作,这时全班同学都会将注意力放在这个告状的同学和做小动作同学的身上。教师此时可以走向两位同学,问做小动作的同学“What are you doing?” 学生初次学习自然听不懂,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解释这句话就是问“你在做什么”的意思。这种教学方法很自然的就将教学内容引入了,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2.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法时,应当把整体学生的共同特征考虑在其中。在授课过程中务必照顾到少数学生的特殊要求。在小学课堂中学生大多数都在六岁以上,所以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对有趣、新奇的事物十分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些要求,将英语的词语、句子融入到一些有趣的、学生所不知道的故事中去,这些故事的内容最好能够适应于学生的行为特点、学习能力。故事中的一些角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分配给一些性格比较活泼的同学,让他们在课堂中进行即兴表演。教师还可以让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自己为故事写结局等。

三、实施故事教学法后教学效果

在实施故事教学法后,学生在课堂中的听课注意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由于故事教学法需要学生与老师配合,有时还需学生自行表演。所以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后的活动也不断增多,使学生不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学到一些有限的知识,而是可以与课后实践相结合更加完善学习内容。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后,课堂中精力不集中的现象减少了。学生不仅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且还不断开动脑筋重新编改故事情节,并且向教师提出课堂内容之外的英语问题,大大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小学语文课文故事篇(7)

关键词:语文;神话故事;教学;教育

神话故事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传承。神话故事的特征是拥有离奇曲折的情节、生动传神的人物、极具诱人的神秘元素,故事当中都充斥着不可思议的夸张和想象。所以,老师在教授神话故事的时候,要带领学生拿捏神话故事特征,体验其语言魅力,掌握神话故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赋予学生丰富的语言想象力和表现力。

一、语言复述,呈现神话故事的情境

神话本就是彰显人类对于自然想象力发挥的故事,往往其剧情都十分神奇曲折,带有奇幻色彩,这也是所有神话的核心特征。因此在教授有关神话故事的课文时,一定要先带领学生理顺故事情境,在多次朗读、明晰神话故事情境的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带领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教师要讲清该神话的叙事顺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句,并找到神话故事的关键人物和事件,进而重点解析神话故事中最为离奇的部分,带领学生展开自身的想象力,领悟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再凭借复述课文的形式效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复述课文的故事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将故事情节复述完整,并允许学生适当加入自身的想象力来丰富故事,最终带动学生语言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提升。就拿《夸父逐日》这一神话故事的教学来说,主人公夸父“逐日”这一点主题本来就很神奇,所以在顺读课文后一定要带领学生理清该神话的故事层次,按照起因、经过、结局的顺序对课文进行总结,带领学生寻找每段的中心句,明确每段的段意,抓住故事里夸父“逐日”“喝水”“华为山林”这几个重要的转折性场景,带领学生复述该重要画面,感受神话故事自身独有的神奇魅力,进而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最终带动用自身语言复述能力的提升。

二、语言表达领悟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

在神话故事教学中,学生不但要掌握课文的中心内容,发掘神话的核心思想,还需要学习神话的语言表达。神话故事的表达方式一般都比较夸张,带有浓厚的想象色彩,极具浪漫主义,语言生动且虚实结合,而这种语言的独特魅力也正是成就神话故事本身魅力的根源之所在。所以在神话故事类课文的教授过程中,我们要带领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精彩内容,体会神话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探索发现该神话是如何产生和流传开的,通过该课文的语言表达来探究神话人物形象的形成,拿捏神话故事的语言特征,学习神话故事的叙事方式,充分感受神话故事所特有的语言魅力。就拿《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教学来说,教师在带领学生感受女娲悲天悯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的同时,应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是如何描述女娲人物形象的。例如,指导学生体会第一段渲染弥天大灾的作用及语言特点,让学生明白本段描写对女娲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铺垫和反衬的作用,因为越是灾难深重、人类濒于生存绝境,就越能凸显女娲勇敢无畏、拯救人的神力和功德。语言上通过夸张和想象的手法,逼真地传达出人间的惨状。然后让学生默读,找出描写人物心理、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对塑造女娲形象的作用,如表现女娲救民冒险的精神和勇敢果决、大无畏的英雄形象,突出了补天的艰辛、母爱的伟大等。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神话语言夸张的特点,而且用复述课文的方式经历言语实践,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既学习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又感受了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

综上所述,在神话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拿捏神话故事的特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神话故事的神奇曲折情节,感悟神话形象的精神品质,体味神话故事特有的语言魅力,让学生愉快地徜徉在神话故事的殿堂里,从而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这一特殊文学样式浓厚的兴趣,达成既定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庞武忠.用生活教学策略让语文回归真实[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1).

[2]区钧炎.教书要教到无字之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3]王梦茹.浅析语文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4]李阔.李芳菲.从儒家的传统教育中吸取精华,促进语文教育发展[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