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一语文优秀笔记

高一语文优秀笔记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30 16:26:16

高一语文优秀笔记

高一语文优秀笔记篇(1)

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正确使用书面语言,提升他们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日常交流中应当使用普通话,提高用词的准确性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小学,在日常交流时普遍使用方言,方言是学生的思维语言,写作时,常常出现方言,使事情似是而非,令人费解。鉴于此,我提倡班内同学之间的交流使用普通话。向全体学生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并发出“人人说好普通话”的倡议。起初,有一些学生经常会出现讲着讲着突然说不出词的尴尬,有一次吕春城同学脸憋得通红,借助手势也无法说出他要表达的意思,我鼓励他坚持,并告诉他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现在,他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作时能正确使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除此之外,我常常利用晨读、放学前10分钟、短课训练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品。新的学年,我还给学生经典诵读安排了固定的课时。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好读书笔记

在小学阶段,孩子最重要的习惯是读书的习惯,我认为,孩子的艺体特长可以少一些,但有一个习惯绝对不能少,那便是读书的习惯。那些经过人们的选择,被公认的文化精品,能激发人们积极向上,引起心灵震撼与共鸣,它们像浩浩苍穹中的一轮明月,茫茫大海中的一盏明灯,把我们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我经常给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通过诵读,挖掘与诠释优秀著作的文化内涵,彰现语言与文化魅力,使读书成为学生精神成长不可或缺的事情。

好书对于我们就像有着无限宝藏的城堡,我们打开了这扇门就会不断地发现我们精神成长所需要的养分。但是,如果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就好比进了城堡空手归,所以我教导学生,不但要读好书,还要做好读书笔记,注意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这样日积月累,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使他们在交流、习作中运用自如。

我班上有一位同学,在读书笔记中写道:“一本好书能使我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积累好词佳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还能使我们对一些没见过、没听过的事物加深了解,受到教育和启迪,让我们认识自己的缺点,并找出改正的方法。”

作为一个小学生,能写出感悟这么深刻、句式那么优美的文段,除了读书本身的意义给他的感悟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在文字方面的组织能力、派字遣词的准确表意。

我曾给上一届的学生布置了这么一道作业:每年买一、二本好书,专心地读完,做好笔记,写出感受,每年检查对照一次。我还没看到这道作业对他们的影响,但相信,如果他们做好了,就一定受益无穷。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写日记、随笔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写作首先要对生活有所认识和感受,接着将感受提炼为独到的观点,再通过积累将观点变成思想,最后用精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同时,写作往往需要灵感,同一件事物给人的感觉常常差别很大,我鼓励学生把笔动起来,写出当时饱含情感的想法。

我们班上有个叫涂坤琳的同学,在一次日记中,以发生在当天的一出车祸为题材,用《这件事让我懂得了珍惜生命》为题,记述了事情的状况。她从这件令人遗憾、让人心痛的事情中感受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珍爱自己生命的道理。由于她当时饱含深情、感悟深刻,所写的作文非常准确的表达了她的情感,我在班上讲读她的习作时,发现很多同学泪流满面。同学们在这件事情中不仅学会了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还受到了珍爱生命的教育。

让学生在成功的状态下学习,既是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兴趣的根本,也是“以生为本”的重要指标。一个小学生,他的习作只要是真情实感,叙述有重点,语句通顺,就应该得到赞美,使他享受成功的,从而激发他更大的兴趣。

高一语文优秀笔记篇(2)

一、指导开展阅读,感受美文激发写作兴趣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在语文课本里,可以学到各种优美的语句以及美文,这些都会成为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收录到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精挑细选的优秀精华,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对学生提高语文积累帮助很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记,优美语段可以背下来,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写作文时才会文如泉涌。要提高写作兴趣与能力,还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并从中汲取丰富的写作经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引导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广阔的社会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天然仓库,作文就是把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参加各种活动增强生活体验,例如到敬老院献爱心、到街道开展卫生打扫等,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有心得体会及时记下来,坚持记日记或周记,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在写作时心里就有了丰富的素材,写起来内容详实、情感真切。

三、改革评改方式,培养习惯激发写作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对语句运用的辨别能力,我采取了多作文、互批改的训练方式。学生进行互批互改,指导学生通篇读,看作文是否跑题,再逐句挨字仔细读,寻找不够通顺的句子、用错的词语、字以及标点符号等,并标注出来,结尾写上评语。优秀生和后进生对调批改作文,后进生改到好作文时,可以学到好的构思与写法;优秀生改到差作文,也得到教训。坚持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好处多,不仅养成了动笔的好习惯,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

四、及时开展鼓励,感受成功、激发兴趣

高一语文优秀笔记篇(3)

关键词: 诵读训练 诵读内容 备战中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已步入运用多媒体、多手段教学之路,诵读作为语文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初三复习备考阶段,诵读也必不可少。

诵读是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会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情感,从而自己也会写诗。散文同样如此,古人提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曾说:“诵读对说话和作文有帮助,因为练习朗诵得咀嚼文字意义,揣摩说话神气。”叶圣陶认为诵读与研究课文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增强语感,有助于体验情感,领悟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艺术特色,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尤为重要。

诵读训练是《语文课程标准》从小学到高中的基本要求。然而,一到初三复习备考阶段,或许是因为繁重的作业,同学们只对各种习题情有独钟,整天沉浸在题海中,根本忽略诵读这一传统做法,不想读,怕耽误做题时间;不愿读,认为读与不读无所谓,不知道该读些什么。这种状况是有害的,最终不利于中考。中考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语文素质培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想在语文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诵读是万万不能忽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从应试角度来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那么,初三学生复习备考中该读些什么呢?

一、要诵读初中必背古诗文

人教版语文每册课外古诗词10首,共计60首,连同课内古诗词一百首,以及初中三年44篇文言文,其中有许多经典名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南北朝民歌《木兰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诸葛亮的《出师表》等。这些名篇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精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记忆黄金时期,多背一些古诗文,多读一些文学精品,不仅可以较快地掌握文言知识,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加深学生的文学积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内心深处积淀起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最美好情感。《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古诗文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要求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7―9年级)。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诗文默写12分,文言文阅读17分。文言诗文反复诵读,篇篇过关,是为了备战中考。比如:2014年宁德市语文中考试卷,诗文默写12分,文言文考查17分,考课内文言文《伤仲永》及课外文言文,考查4个字词的解释和翻译两个句子及文本理解。中学生必备诗文50篇,主要在早读课上诵读,由领读学生提示文题,全班齐背,做到快速记忆、快速背诵。

二、要诵读课本中的现当代经典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应侧重名家名篇(段落)背诵,特别是那些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语文课本里荟萃了中外名家名篇,尤其是其中精美的散文与诗歌,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高尔基的《海燕》、的《沁园春・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复精读细读的,有的同学认为中考不考课文,而忽略课文品读。其实,中考知识点都能从课文中找到例子,把课文学好了,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在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阶段总是依据课文内容,以教材编排单元为序,系统复习,巩固初中阶段所学且要考的知识,把知识条理化,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内容是“盼春、绘春、赞春”层次井然、思路清晰,文本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品味语言妙处。本文写景方法值得借鉴:写景要抓住事物特征,用比喻拟人方法描写景物的好处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的特点,还可以调动人的感官从多个角度写景。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选择题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一项,要对学过的课文了如指掌,这是考察最基本的。通过诵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达到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目的,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要诵读课外精品时文美文

初三学生时间紧,作业量大。为了不断开阔视野,跟上时代步伐,加强课外阅读显得十分必要。我建议学生阅读报纸杂志和一些精品时文美文,《读者》、《意林》内容丰富,适合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调节情绪,又可以避免关闭向外接收信息的窗口。学生订阅《语文报》(中考版),每期都有老师和专家精心挑选的文章,有寒假专号、暑假专号及中考作文全新展示及再创作,语文考点梳理及冲刺训练等,聚焦中考热点主题是辅助语文备考的好教材。其中《中国长卷》、《如果圆明园被重修》、《长城抒怀》、《生命自然美》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散文都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时文美文如《智慧背囊》系列丛书、《时文选粹》、《时文花雨》、《美文如歌》、《心灵鸡汤》、《美文晨读》等,这些书里的每一则小故事都蕴含深刻道理,每一段小经历都浓缩生命的真谛,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笔者所教班级每周利用星期五一节语文课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或师生共同吟诵,或学生摘抄美文,或当场默写。诵读精品时文美文,让学生在茫茫题海中获得愉悦享受。课外诵读是对课内诵读的一种补充和延伸,不只限于星期五的一节课,课余晨读都可利用,要养成诵读习惯,贵在长期不懈地坚持。

四、要诵读同龄人的优秀作文

中考作文占60分,初三这一学期作文作为重点加强训练,除了平时勤练笔之外,就是借鉴优秀作文。这里所说的优秀作文,一是指报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学生优秀作文,二是指本年级本班同学的优秀习作。比起语文课本的名家作品,学生更愿意以欣赏眼光看同龄人的作品。同龄人的作品虽然有些稚嫩,但由于有相同生活经历,相似感情体验,作品读起来格外使人感到亲切,并且其中语言、结构、内容及表达技巧都是他们最需要也最容易借鉴的。学习借鉴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对开拓写作思路、丰富文章内容、选词练句熔炼语言都是大有裨益的。教师推荐学生看《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满分作文》,平时读读背背并摘抄,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借鉴这些优秀作文又坚持练笔,写起作文来胸有成竹,考试作文得心应手。2013年中考,笔者任教的班级语文平均分112分、107分,获得福安市中考教学质量奖。

语文积累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可能初中三年诵读积累到中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从七年级一开始注重诵读训练,初中三年利用早读、课前、课余时间读读背背,并摘抄时文美文、优秀作文,一路走来,学生积累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积累了精彩句段,语文素养不断提高。从数届学生的语文中考成绩来看,诵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加强诵读训练是备战中考,更是中考取胜的法宝之一。

参考文献:

高一语文优秀笔记篇(4)

关键词:乐读;乐写;广开渠道;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071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双翼;读与写的能力强了,语文这只“雄鹰”才能够“飞”起来。让学生乐读又乐写,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苦心孤诣想要达到的目标。可以这样说,只要学生乐读又乐写,语文教学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学生在愉快的读写实践中能够获得种种语文素养。教师稍加点缀,语文教学之树便能开出芬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除了在常规教学中,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吸引学生乐读乐写之外,还广开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喜爱阅读和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乐读的培养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量逐日激增,学生必须掌握过硬的阅读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其次,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章,所以培养学生乐于阅读的习惯意义重大。

七年级学生可塑性极强,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其发展前景是未可限量的。

首先,笔者根据学校靠近县图书馆的特点,要求每一个学生办一个借书证。笔者告诉学生,是聪明人就应该充分利用身边一切有利的条件。你只要交30元押金,几元工本费,就可以尽情享用价值数百万的图书馆了,何乐而不为?并且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把适合学生阅读的(趣味性较强的或容易使学生感动的)书籍介绍给学生,如《鲁滨孙漂流记》《读者》《中学生》……于是,绝大部分学生都很积极地借阅图书。

其次,笔者在班上设立了一个图书角,把自己订阅的《少年文摘报》、几间学校的文学刊物、剪报本、与课文有关的书(如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丰子恺作品集)放在上面,供学生阅读。上课前或放学后,读书角中总有好学的学生在徜徉留连……

再次,在语文课上开展“课前小故事”的活动。每节语文课前按座号轮流讲一个有意义的小故事,要求不超过三分钟。学生为了能在教师、同学面前露一手,都积极地查阅书报,认真辨别、筛选,从而阅读了大量文章;通过演讲,全体学生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与教益,同时提高了欣赏能力,一举多得。

最后,笔者经常给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一直坚持给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用高尚的作品鼓舞人”,极大地感染了学生的心灵,远远超过各种“说教”,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并且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可以说,这是李老师的教育教学取得辉煌的“法宝”,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二、乐写的培养

七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很是参差,有过半的学生有抄袭或过度模仿的坏习惯,不敢“我手写我心”,畏“写”情绪不少。写作能力绝不是朝夕之功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依靠平时点滴积累,渐渐丰厚起来的。

为了让学生从“怕写”转为“乐写”,除了引导学生喜爱阅读之外,笔者还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写日记以及爱写文章。

对孩子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拿出自己的十多本日记本以及《鲁迅全集》之日记篇、两个昔日优秀学生的日记,告诉学生写日记对人生、对写作有莫大的益处,并选读一些精彩篇章。之后要求每个学生设一个日记本学习写日记。开始要求较松,能写就行。渐渐提高要求,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内容集中一些;要有一定的意义,不能太平淡。笔者答应学生不看他们的日记,因为他们大喊“隐私”!检查时,笔者只是翻一下,看看日期及页数而已,从而保护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笔者还在两个班都设立了“班级日记”,按座号轮流撰写,主要记录班里当天发生的事情,为今日的青春岁月留影。由于纪念意义重大,每位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都满腔热情地撰写,乐写不疲。

一个月后,绝大部分学生都爱上了写日记,把日记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向它倾诉每天的喜怒哀乐,记下青春每一天。

其次,除了布置作文之外,还布置周记并详细批改。

一学期八篇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足够的。周记是一个很好的练笔途径。笔者让学生自由选材,学生基本都能够有感而发,选取一周中自己印象最深、最想讲的内容来写。为了激发其写作热情,笔者每篇都写下热情的批语:或赞扬他选材独到,或支持其观点,或向他提出忠告,或解答其疑难,有时当一回心理医生,有时做一下业余法官……这样,周记的质量日益提高,写作兴趣日渐浓厚,写作水平亦水涨船高,令人欣喜。

第三,引导学生创作诗歌,设立“诗歌汇编簿”。

笔者利用自己爱好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创作诗歌。美学家朱光潜告诉我们,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诗歌外的文学体裁都和诗歌有着莫大的联系。如果懂得了欣赏诗歌,那么,欣赏其他文学体裁也就相对容易了。同样,学生如果能够把诗歌写好,再写其他体裁的文章,亦相对容易了。为了激励学生的写诗热情,笔者安排两个班合用一个“诗歌汇编”本,这班写了给那班,轮流拜读和写作。好胜心促使学生你追我赶,争相写作。笔者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可写古体诗,可写自由诗,可押韵,可不押韵,两句也行,一百句也可以……并且选出优秀作品在两个班宣读,好诗共欣赏;然后推荐到校刊以及其他报刊发表……学生写诗的劲头持续不断,涌现出七八个佼佼者,能够写出这样优美凝练的句子――

“即使身旁无知己,明月清风两相陪”

“月形千变色不改,皎月倒影留水中”

“青山绿岭白云垂,一碧万顷天如水”

“不畏风尘布头身,只缘胜利属十三”

就这样,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与写相辅相成,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苦学语文为乐学语文。

高一语文优秀笔记篇(5)

[关键词]课外练笔 课堂教学 学生生活 广泛阅读 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069-01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在高中期间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将“课外练笔”提高到了一个相当重要位置,因为诗在诗外,学生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与写作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素材,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有个性,有创意地练就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能力,形成了浓厚的写作兴趣与良好的写作意志品质,才能在“根固”的基础上做到“叶茂”,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价值归宿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课外练笔,真正有益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老师的关注点。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课外练笔必须根植于课堂教学的沃土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高中教材中大量的经典课文不仅是阅读训练的范本,更应当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成功典范。许多课文因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几近完美的艺术功力,超凡脱俗的作者胸怀,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与兴趣。如:《再别康桥》的音韵,《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激情,杜十娘的刚烈……无一不是投向学生心海的石块。同时语文课堂教学就其基本操作手段而言,无外乎听、说、读、写,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孪生姐妹,课堂上以阅读作为重点,或适当加入写作训练,或在课外针对课文进行写作,既可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迁移与延伸,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在延伸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大有裨益。如学完了徐志摩的《在别康桥》,可以让学生将这首诗改写为散文或写点随笔;学完了《我愿意是急流》,让学生仿写两三个小节;学完了《边城》,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这样的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更能让学生在经典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2课外练笔必须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

在写作训练中学生常常觉得无事可写,只好瞎编乱造;老师常常觉得学生的习作乏味无力,缺乏新意,缺乏情感。要让学生写出新鲜的,情感真挚的文章,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因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等同,生活既语文,语文不能脱离生活,课外练笔概莫能外。生活每天都是新的,一切艺术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情都可能是学生写作灵感的触发点。“世界并不缺乏美”,只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他们就能从生活中撷取新的材料,新的思维,新的思想。那么学生的作品中就会有新的内容,新的观点,也就会取得新的飞跃,可以很好地防止学生写作中抄袭、空洞之通病,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文风。就如许多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往往鲜有亮点,然而日记常常写的情真意切,原因在于他们在日记中记录着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自己的喜怒哀乐。可见,让练笔与生活结合,采取写日记、写新闻点评、写读报心得等方式,给学生一个长期的自由写作空间,必然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良好途径。

3将课外练笔根植于优秀的文化遗产中

高一语文优秀笔记篇(6)

【关键词】英语读赏能力 高中学生 优秀者 困难者 差异

一、研究的相关概念

1.阅读的概念。阅读是阅读者通过自己的视觉来感知所要读的东西,并经过大脑不断的处理,把阅读的知识进行加工,并读出内容,阅读是一项心理感知过程,是读者根据自身所具有的语言知识和自身所具有的阅读策略,通过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加工、梳理,通过自身的语言表达出来。

2.读赏能力的概念。阅读能力是阅读者通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通过阅读展现出来的一项综合能力,是阅读者通过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运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要阅读的材料表述出来的一种阅读迁徙能力。赏析是鉴赏的一个过程,通过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的飞跃。

3.英语读赏能力掌握的优秀者和困难者。

(1)英语阅读优秀者。英语阅读优秀者具有优秀英语读赏能力者主要是指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自然合理地分析出作者的初衷,能贴切流利地翻译出阅读的内容,能较快理解读物的意义,并能鉴赏且深入理解读物,具有较高的阅读技能,可以从阅读中获得有效、准确的阅读信息和切实的审美享受。

(2)英语阅读困难者。英语阅读困难者主要是指阅读者在阅读中存在着困难,不能准确理解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不能较为流利地输出语言,对阅读的主体认知结构不够,不能理解读物所要表达的意义,掌握英语阅读技能较为困难,无法产生与作者的共鸣并获得审美享受。

二、优秀者与困难者读赏能力存在的差异

1.兴趣不同。兴趣是能力培养与知识习得最好的老师。优秀者会始终保持良好的阅读信心以及习惯,熟练掌握着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而困难者往往会因为自身储备的英语知识的不足,影响他们的阅读信心以及阅读习惯,也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因此失去英语阅读的兴趣。

2.动机不同。动机是掌握精通英语的主要条件,能让学生的英语读赏能力显著提升。具有强烈动机的高中学生,能够认真对待阅读,并能按教师的要求坚持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积月累中阅读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而缺乏动机的学生在英语阅读上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成绩不稳定甚至下滑来,由此可以明显看出他们的阅读赏析能力的偏差。

3.阅读方法不同。阅读能力优秀者和薄弱者的阅读方法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优秀者在进行阅读之前,他们会根据标题来设想阅读材料中会涉及到什么样的内容;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碰到生僻或者含义模棱两可的字词短语,他们会用笔做出标记,之后翻阅资料了解词义,进而更透彻地理解句意;同时他们会在口语会话以及书面表达中运用到自己阅读时所学到的知识。

由于对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的不甚了解和阅读方法的单一,并经常依照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阅读困难者通常不会精读,只能做到对短文大意的理解,阅读赏析能力较差。

三、提高高中学生英语读赏能力差异的有效途径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日常阅读训练中应该让学生制定词汇积累的计划,使学生找到成功感,主动增加阅读量,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人在智力的先天差异必然存在,但是塑造智力的空间也很大。发展智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其阅读量成正比。学生还应该多读课外书,接触更广范围,学到更多知识,并在阅读中产生兴趣。学生只要坚持不懈掌握和运用各种习得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在阅读赏析中培养英语语感,慢慢的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先预习,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先行进行自读训练,发现问题设法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解决,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把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和教师探讨,克服不爱发言,不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教师尽量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模式,让学生大胆地阅读,拓展地赏析,了解阅读的真谛,最终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并且使学生英语阅读的效率得到提高。

3.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技巧等多方位的阅读技能训练。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和技巧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鼓励学生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英语阅读,培养赏析技能。在阅读的时候学会点面结合,既要不偏不倚抓住中心思想又能精准把握细节。培养善记笔记和会记笔记的意识,日积月累,Z言的习得和阅读的素养就会形成。教师还可以推进个性化拓展阅读的分享活动,让学生在浓浓的交流互动氛围中,培养英语阅读的兴趣,增加阅读的积极性,提高英语读赏能力。

四、结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高中生可以通过阅读中经历丰富的生活,可以博采众长,倾听众多的智慧,可以参与无数思想成果的分享,人生境界会更美好。英语读赏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学习环境的塑造和岁月的锤炼。优秀者在阅读赏析中必须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更加的优秀。困难者在阅读中不气馁,努力培养阅读意识和兴趣,在教师和优秀者多种阅读技巧的引领下,改变现实存在的差异,提升阅读的个人素养,让英语阅读赏析能力更上一层楼。

高一语文优秀笔记篇(7)

【关键词】读背积累语言;博览积累语言;习作积累语言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但纵观多年来,语文教学采取的却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解得深透,老师唯有不停地讲,岂不知越讲解得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在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取了以下两条措施。

1.阅读教学要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语文教学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中。

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一代伟人酷爱读书,知识渊博,许多名篇熟读成诵。总书记访日,主人问他访问的结果怎样。他顺口吟诵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这两例,不正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背诵古诗文和名篇受益非浅”吗?现用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二、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枢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1.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目标尚在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的:1)省编的《小学生阅读文选》与教材配套,便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2)订阅少儿报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要求他们人人订阅《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周报》和《小学生优秀作文》外,还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3)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俗语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用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3.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1)每周星期五的语文活动课,便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2)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蜜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增加习作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习作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巧练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习作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个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情感交融处

如《我的心事》,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指导完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意境中,我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3.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4.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眼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情节较简单,为了加深对雨来英雄品质的认识,我安排了一次扩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凭借以上途径,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综上所述,诵读、博览、习作,三者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再加上三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语文素质定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