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

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1 16:36:42

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

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篇(1)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人才培养模式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情况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专业设置的6门专业核心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发电厂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二次接线、继电保护测试实训、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训等,进入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1年、2012年对我校毕业生所做的跟踪调查的“课程有效性评价”环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这六门课程的设置在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中,91.2%的人认为这些课程很重要,但其满足度仅为53%。这些课程设置和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提升专业课程对实际工作的满足度,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系统分析、疑难排解”三项基本工作能力。

本专业教材相对继电保护技术滞后,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积极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保证教材的知识与生产契合,代表技术的最新发展。实训条件需要大力完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的实训条件,具备真实或仿真实训条件。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其数量必须满足学生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实践的要求。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够,兼职教师欠缺。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建议。经过专业调整结果,将继电保护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面向电力系统及工矿企业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领域相关的一线岗位,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发电厂、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调试、维护、运行和电力自动化设备生产、安装、检测、营销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建议。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趋势,以电力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在改革过程中,积极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借鉴兄弟职业院校经验,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工作。以乌海热电厂、君正热电厂、海波湾发电厂、蒙西热电厂、五湖泵业有限公司、内蒙古顺金电力安装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为平台,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共享教学资源和生产设备、校企共同设计人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校企共同监督教学质量。共同探索企业全程参与“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阶段,两个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

3.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建议。以培养从事发电厂、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测试、维护、运行和电力自动化设备生产、安装、检测、营销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分析近三年继电保护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校企合作开展继电保护专业人才需要调研,通过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设计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

4.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1)师资建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专业对师资力量的具体要求可参考以下指标:高级职称(含高级讲师)比例R2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R40%,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2)实训条件配置建议: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有一定的基础,根据对企业和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调研可以看出,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因此建议新增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自动装置实训基地。本专业必须配置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4000元/生。仪器、设备利用率高,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训项目开出率在90%以上。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趋势,以电力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改革过程中,依据学校“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办学育人模式,依托学院领导下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结合继电保护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校企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继电保护专业企业全程参与的“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阶段,两个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如图所示。

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趋势,以电力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改革过程中,依据学校“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办学育人模式,依托学院领导下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结合继电保护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校企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继电保护专业企业全程参与的“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阶段,两个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一条主线”是指以电力员工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

“两个体系”是指“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组基础课程体系;分析继电保护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个阶段”是指分阶段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第一阶段是职业能力的认知,在一、二学期完成。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环境,工作环境和岗位工作任务,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职业素养;第二阶段是职业能力形成,在第三、四学期完成。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以继电保护专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聘请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担任校外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并采取“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三阶段是职业技能提升,在第五、六学期完成,安排进行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在电力生产一线对继电保护进行运行、维护和调试操作,以适应继电保护专业职业岗位。三个阶段递进地实现“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两个证书”是指学生经过三年培养,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毕业时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应取得继电保护工、电力通信调度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等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参考文献:

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篇(2)

关键词:农电工;业务培训;“四机制”法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1-0039-02

“四机制”培训发即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健全规范管理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素质置换机制。实行“四机制”培训发使农电工真正成为农电战线上的主力军,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电网生产运营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1 农电工业务培训的目标

近三十年来电力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其目标就是要建立政企分开、高效运行、管理科学、可以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电力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科学的企业员工培训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基础性作用。

2 漳州供电公司农电工的总体思路与管理流程

2.1 漳州供电公司农电工培训的总体思路

漳州公司在充分分析各方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提升农电工综合素质的总体思路:以提升农电工综合素质为核心,构建闭环培训管理模式。在其间以创新培训机制为手段,考核评估机制为抓手,人才选拔机制为激励,通过以上的“四机制”法则为指导方针,努力打造出一支符合“参谋型”、“知识型”、“技术型”、“高效型”、“宣传型”、“廉洁型”的新型农电工队伍,提高农电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电网生产运营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2.2 闭环培训管理模式的构建

①计划制定。根据《漳州供电公司提升农电工素质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及分阶段目标,落实上级统一部署,结合供电所培训情况,于每年年初制定培训方案。在制定培训方案时,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农电技能项目进行了梳理,确定了分阶段开展的培训项目,另一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漳州供电公司2013年农电实用技能培训计划表。

②岗位培训。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技师为培训团队,筹备培训所需的培训仪器设备,新建、扩建培训场地,通过技能实训和现场实践相结合、成立学习团队、理论统一授课、自我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推进提升农电工素质培训的开展。

③考核。按工分制计酬,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兑现,工资直接与工分挂钩,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同时,建立农电工绩效档案,评选每月一星,季度示范岗位,开展相应的专业技能竞赛,对于优秀的人才,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将考核情况记录归档,作为年终创先争优和末位淘汰的主要依据。

④编印提升农电工素质培训教材。根据培训内容编印相关的手册,保养类设备阐明设备维护周期,材料及工器具要求,工器具操作指南,工艺和工序要求,危险点分析和预控要求等;消缺类设备阐明了缺陷的表征,缺陷的定位和查找,材料及工期具要求,工器具操作指南,工艺和工序要求,危险点分析和预控要求等。

⑤培训经验总结。总结前一年度农电工业务培训经验,提取培训工作中的亮点和仍然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并汇总加入到下一年度的农电业务培训计划中。

3 农电工业务培训的“四机制”法

3.1 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①建立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市、县供电公司培训阵地建设,配备职工书屋(获“国网优秀职工书屋”荣誉),对农电培训中心的功能进行开拓和完善。对于供电所而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立工人活动室,并完善基础教育培训设备(电脑、投影仪、网络等)的配置,今年以来共配备各类设备110余台,逐步形成以市公司为龙头,以县公司为主体,以供电所为依托的三级农电工教育培训网络。

②对相应的培训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创新培训制度,结合实际制订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对于农电工的档案管理,将农电工出勤、考试等情况全部存档,今年以来共举办培训78期,培训农电工4 326人次,作为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

③活化教育培训方式。要针对实际情况,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吸引农电工对于教育培训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专业知识的分期分批培训,切实保证培训质量。也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星级农电工竞赛活动”,对农电工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激发农电工的学习积极性。

3.2 健全规范管理机制

该机制是实施“农电工素质工程”的重要保证,要围绕管理创新,对农电工推行规范化管理。

①创新管理制度。要针对不同的供电单位和部门,设置不同的管理制度,确保其存在操作的可行性和真实性。同时,要针对农电规范管理的要求,做好监督、检查、管理和考核工作,具体督查程序如图1所示。

②规范服务行为。实行承诺服务、挂牌服务、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对服务用语进行严格规范,确保通俗易懂,塑造农电工的良好形象,在去年在全市行风评议上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③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将解决群众用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农电管理的重点,切实做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管理到户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④注重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农电工素质”的重要内容。漳州公司以总经理、党委书记为首的192名领导干部自带日常生活用品和自理生活费用,“驻班三昼夜”带着“落实三件事”任务,分别进驻长泰公司坂里供电所、平和公司山格供电所等一线供电所等班组,与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驻基层人员在不少于3个昼夜驻基层时间内,还将对三件事进行调研,提出建议和措施,建立以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农电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于安全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将事故的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以事前预防为主,事后处理为辅,制订出安全工作管理的具体办法,切实保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3.3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①改革农电工分配制度。按工分制计酬,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兑现,工资直接与工分挂钩,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同时,建立农电工政绩档案,评选每月一星,季度示范岗位,将每次考核情况记录归档,作为年终评先树优和末位淘汰的主要依据。

②抓好典型带动。要在行风建设、优质服务、农电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培养农电工中的先进典型,对各供电所农电工之前三年内的年度绩效、技能等级、职业教育、工作年限等个人资历及竞赛调考、献宝活动、个人荣誉、合理化建议、QC成果、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等项目进行评价,对累计激励积分达300分以上且年度绩效考核为“良好”及以上的农电工评定,共评出三星级农电工44名,二星级农电工66名,一星级农电工45名,并进行广泛宣传,给予物质奖勋,增强广大农电工的工作热情和争先创优意识。同时推进“多星带少星,大所帮小所”联创活动,据统计,今年以来星星相带共100余次,所所相帮共80多次,极大推进了典型经验的推广。

③加强社会的监管。要针对农电工的思想、作风和服务质量,加强社会的监管。一是请上门来谈看法,做到县局每半年一次、供电所每季度一次召开社会监督员会议,及时了解农电工的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二是深入基层摸实情,党群部联合监审部驻点一个月,深入农户家中,听取农民对农电工的意见。三是建立民主考评制度,让群众考评农电工。定期对农电工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农电工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④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违纪者,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理,决不姑息。同时,对农电工的工作、学习、服务等情况严格考核,并实行末位辞退制度。

3.4 健全素质置换机制

①实行末位淘汰制。加强对于农电工的动态管理,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及时了解农电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完善农电工动态管理办法,结合农电工综合考核情况,每年按6%的比例进行末位淘汰,今年以来已经淘汰20余名农电工。

②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通过公开考试和答辩等方式,加强后备队伍建设,确保农电工队伍的完整性,及时更新队伍结构,保证队伍整体素质。

4 结 语

本文只是以漳州供电公司的“四机制”培训法为例解析农电工业务培训。关于农电工培训当前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如何将农电工培训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农电工业务培训的具体内容,如何农电工群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与企业产权制度结合起来等,这些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以及在实践中大胆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谭志红.县级供电企业企业化改革[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2000.

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篇(3)

一、发挥联合上风,举办了一些有影响的大型活动,增强了行业凝聚力和影响力

1、为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力产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中电联与国电公司、全国水电工会等单位举办了首次全国电力成就摄影展。*、邹家华等国家领导前往参观并题词。在京首展后,又陆续在沈阳等地举行了巡展,所到之处都引起了积极反响和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总的参观人数达5万余人,其中社会观众占30%以上。这次展览是电力行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很好形式。

2、与中国法学会共同组织举办了亚太法协第十届能源法国际会议。来自亚太地区13个国家和地区的律师、公司高层治理职员及政府官员等200余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就亚太地区的能源与能源法律体系建设等题目进行了广泛研讨和交流,将对加快我国能源法制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能源法体系、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能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与全国水电工会、国家电力公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了“全国电力行业200MW、300MW火电机组机、炉、电运行值班员及300MW集控值班员技能大赛”。参加本次大赛的单位覆盖了电力行业不同投资主体的企业,代表了全行业的水平。通过举办技能大赛,促进了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也为电力行业技能人才的成长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4、举办了“第七届武汉国际供用电专业设备展览会”、“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力展览会”、“第三届北京输配电技术国际会议”,集中展示了国内外电力设备方面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及新的发展趋势,并促进了国内电力设备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这些展览会吸引了众多的电力行业职工和社会各界前来参观,已经形成品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5、召开了年经济形势与企业改革分析猜测会,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经贸委等部分和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就年和“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趋势、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电力行业如何应对进世的挑战等一系列热门题目作专题报告。猜测会对于电力企业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开拓视野、启迪心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6、举办了中国电力高科技论坛。来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的9位专家在论坛上就高新技术在电网建设、水电建设、电力信息化建设以及电力营销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作了专题演讲。此活动将对我国电力产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积极参与电力体制改革,并围绕电力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开展政策调研和咨询服务

1、电力体制改革不仅关系着电力行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受到电力行业内外、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作为电力体制改革协调领导小组成员之一,中电联认真倾听、客观反映电力行业内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电力体制改革协调领导小组的各项活动,在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论证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完成了民政部、国家经贸委委托的“我国工商领域协会改革与发展政策”总课题中的子课题“我国协会组织结构研究”的送审稿,起草完成了重要课题“供电优质服务约规”、“年上半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报告”以及其他计划内的课题研究。各分会也相继完成了一些有针对性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改革提供了参考。

3、完成了受电力企业和会员单位委托的个性化咨询服务。比如受江西省电力公司的委托,我会组织专家对江西省农电“两改一同价”的工作进行了调研咨询,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江西省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的调研咨询报告》,已印送有关部分作政策参考。受深圳供电公司的委托,完成了《深圳供电公司-年创国际一流规划》。

三、适应电力产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继续提升服务水平,完成各项业务工作

1、举办了年电力可靠性指标会。会议了年度电力可靠性的各项具体指标。过往的一年,电力可靠性治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和进展:一是电力可靠性治理涉及的范围和层面越来越广泛和深进,新开展了我国500kV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其设备的可靠性统计分析评价与治理工作,客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分析评价工作开始向低电压侧及农村电网延伸。二是发输电设备和城市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稳步进步,为电力行业正在开展的“优质服务年”活动创造了基础条件。

2、为适应“进世”对标准化的要求,组织修订了电力行业标准体系,整理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电力行业标准文本。结合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状况,完成了《“十五”期间电力行业标准化工作规划》。年在制修订电力标准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已将15项IEC标准转化为电力国家标准或电力行业标准,同时在制修订计划中列进了8项等同或等效采用IEC标准的项目。为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深进进展,提升电力标准化服务质量,我们还到企业进行了有关标准化知识的宣讲,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

3、为规范电力建设市场秩序,公道确定电力工程造价,促进电力工程建设技术进步,进步投资效益,我会组织起草的《电力工程建设定额工作治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家经贸委审定并颁发执行。我们适时召开了全国电力建设定额站站长会议,学习贯彻了该暂行办法,并将在今后认真履行《电力工程建设定额工作治理暂行办法》赋予我们的职责。完成了火电工程、送电线路工程的投资估算指标,已经国家经贸委执行,出版发行了《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常用设备年价格汇编》。

4、大力推进了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实施力度,据统计,年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超过了6万人,合格率约在65%左右;组织完成了对锅炉、汽轮机、热工安装、管阀检验、除灰设备检验、电除尘设备检验、电机检验等49个工种的题库审定工作;审核报批了第三批职业技能鉴定站55个,截止目前,全国电力行业已建立了37个职业技能鉴定中心、156个鉴定站,基本形成了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组织体系。

5、组织完成了对电力行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教育培训资源的调研;根据会员单位需求,协调落实了由近2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年电力行业继续教育重点培训项目”;组织会员单位在职职员参加年清华大学法律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硕士和MPA(公共关系治理硕士)等研究生班的学习;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由中华电力教育基金资助,面向西北五省区和西南五省市的电力行业教育培训职员,分别举办了“工商治理”专业方向和“经济治理”专业研究生进修班。

6、完成了《“十五”期间关于电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治理的指导意见》和《电力行业“十五”期间产业卫生规划》的制定工作;完成了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治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评审,并向中国企联推荐其中5项获奖成果申报部级企业治理现代化成果;组织了全国电力行业QC成果评审工作,有22个QC小组被中国质量治理协会评为全国优秀质量治理小组;完成了《年度电力建筑业统计年报》和《电力施工企业年完成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工作已连续6年获国家统计局授予的特等奖。

四、加强电力行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好综合信息服务。

往年,信息化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各方面信息不是简单反映,而是做了有效的综合处理,并与国家经贸委电力司联合召开了电力行业信息化研讨会,提出了要以信息化带动和提升传统产业的要求。网站治理也有了新的进展,制定了中电联网站的长远发展规划。网站重新改版以来,扩大了信息量,受到会员单位和各方面的关注,我会举办的大型活动在网上也得到了及时的传播。中电联本部也把网站作为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更加自觉地利用这一先进的方式及时信息,开展有效的信息服务。中电联会刊——《中国电力企业治理》和《电业政策研究》今年改进了版式设计,及时宣传和报道电力行业的热门和难点题目,内容更加贴近电力实际,有效信息量也随之增多,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欢迎,成为广大会员单位的信息传播园地。由中电联有关分会编辑的《火电信息》等信息资料也从不同的领域为会员单位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服务。

五、组织开展电力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

认真执行了国家经贸委培训司委托的中英合作培训协议,与*电力市场化治理培训协议,以及与瑞典配电治理培训项目协议。全年为会员单位组织出国考察和培训团组共计50个507人次,并与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等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中电联理事长赵希正、常务副理事长刘宏率队赴日本参加了第14届亚太电协理事会会议,并为年第15届亚太电协大会在中国的召开进行了前期的调研和考察,目前会议筹备工作正有序进展。

六、发挥中电联整体服务上风,中电联各分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动。

中电联已经成立的八个分会根据《中电联章程》和《中电联工作规则》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组织建设,规范运作,有些分会开展活动有声有色,有些新组建的分会工作已步进正轨。各分会开展的工作植根基层企业,以实为本,坚持了既要务实、又要创新的原则,求深求精,普遍受到了基层会员单位的欢迎,显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七、继续推动省级电力行业协会的发展与建设工作。

随着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省级电力行业协会已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起来,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级电力行业协会成立,还有3-4个省份将于近期成立省级电力行业协会。今年11月,我们召开了省级电力行协负责人会议,沟通交流了行业协会工作,对行业协会的规范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从目前已成立的省级电力行协看,因各地情况不同,工作开展也各具特色。中电联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将继续推进省级电力行业协会的发展与建设,共同为电力行业做好服务。

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篇(4)

一、组织召开三个会议

按照中电联提出的精简会议、务求实效的要求,年内要重点开好三个会议

(一)**年3、4月份,召开由联络员参加的分会年度工作会议。重点部署**年工作计划,对上年联络员工作总结表彰,并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联络员进行培训。

(二)**年6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分会经营管理研讨会(与国际供用电专业设备展览会同时进行)。重点研讨新形势下加强供电需求侧管理的途径及措施;峰谷电能表计量方式及效益分析;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三)**年9、10月份,召开有供电企业经理参加的供电分会第十八次深化改革研讨会。重点总结**年度分会工作,并对2006年分会工作提出计划安排,审议通过分会财务预决算;征求会员单位对办好供电分会的意见、要求;听取分会专题调研报告。

二、重点完成三项专题调研

(一)关于农电管理体制现状及解决途径建议的调研;

(二)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途径与举措;

(三)受政府委托,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开展进网电工培训及施工企业资质认证的管理。

三、深入开展专业课题研讨

(一)深化改革方面将组织专题研讨,就《供电企业综合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权数分配、考评方式进行讨论、修订,使这一成果得以推广,并取得实效。

(二)安全生产方面要紧紧围绕供电需求紧张形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和法规要求,从队伍素质、设备技术、管理措施(含体制、方式、手段、制度)等方面,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夯实安全供电基础、提高安全供电水平。

(三)技术管理方面研讨以变压器状态检修为重点,拿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以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网络的建设与应用为主题,广泛进行经验交流;以带电作业现场演示为契机,开展带电作业经验交流,推动带电作业技术的普及与提高;以信息一体化开发建设为主,进行经验交流。

(四)经营管理方面研讨的重点是深入进行重点课题“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研讨,就峰谷表的计量方式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确保重点调研课题按时完成,并力求高质量。

(五)民主管理方面研讨的重点是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重点及途径。

(六)企业文化方面研讨的重点是学习交流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继续丰富和充实《企业文化与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内涵,并加以推广、务求实效。

(七)多种经营方面要对已研讨的课题进行规范提炼,就供电多经企业的民营化改制重组、多元化产业调整、非电产业开发等,拿出指导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供电特色旅游的实施要点”。使研讨成果不断规范和深化。

(八)行协管理方面要重点以分会年度计划调研课题“关于对进网作业电工培训和施工队伍资质认证管理”为主,完成有创意可操作高质量的调研成果。

四、坚持开展品牌服务,办好设备展览和技术交流

**年6月中旬,将在北京承办国际供用电设备展览会(与经营管理研讨会同时召开);**年10至11月份,举办第五届国际输配电技术会议。要采取多种措施将这两项具有分会品牌性的服务活动办好。

五、继续提高供电“两刊”质量

供电“两刊”要继续开展“双评”(评选优秀论文、评选优秀通讯员)活动,并通过完善评选标准、严格评选程序,进一步加大对通讯人员激励力度,提高刊物质量。同时,要在经费自给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市场,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早日成为正式出版刊物。

六、继续办好供电网站

供电网站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网站的信息存储量,提高网站信息的利用串,制订并实施供电网站信息反馈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实时、准确、有效,并在工商注册的基础上,尽早步入商业化运营。

七、继续搞好培训工作

年内,要根据电力体制改革进程和企业发展需要,再次举办供电多经改制重组文件法规学习;举办企业文化知识培训;举办地市级电力行协人员培训;举办新形势下电能质量知识培训。在提高队伍素

质、促进企业发展上做出贡献。

八、坚持加强分会自身建设

(一)加强分会工作的计划性。新一届分会理事会选举产生后,将立即就下年工作计划、分会机构设置、岗位部门职责、工作交接程序、加以明确,并行文下发,通报全体会员单位。

(二)提高分会管理人员队伍素质。要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分会业务培训、体改文件学习,工作业绩考评、会员单位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分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按照考评奖惩办法兑现。

(三)拓展分会服务领域。一是宣传自我、主动服务,由分会秘书处编印材料,就供电分会的组织性质、任务、作用、业绩,向非会员单位进行宣传,继续壮大会员队伍;二是增设项目、拓宽服务,总结上海工作站的经验以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满足基层企业需求,追求服务实效;三是根据电力体制改革进程,开展供电统计工作、进网电工培训、电气施工队伍资质审核等专业知识讲座学习,以适应政企分开后,协会履行委托职能的需要。

(四)继续完善分会管理制度。根据分会工作需要,要制订包括荣誉鼓励,经济激励等措施的分会会费缴纳管理办法,加大会费催缴力度;要制订并实施供电分会信息反馈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分会内部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

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板块;会计盈余;现金流量信息含量;会计信息;国民经济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1-016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1.080

由于过快的建设速度,风电企业过度追求发展规模,使得风电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与其建设进程发生了脱节。为满足风电现代安全管理需要,构建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长远发展机制,提高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和能力,成为风电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体系与现状分析

目前风电场的安全管理体系一般比较简单,通常是场长、副场长、值长、运行和检修人员。所谓的安全管理人员多数都是兼职安全员,一般由安生部主任或者值长担任。因此说风电场的安全管理应该是全员的管理,应该以提高全员的安全管理能力为主。

风电场的安全管理一定要与风电行业具有的特征相适应,确保指挥工作有力,工作效率较高,机构精干。通常风电场对安全管理的需求包括如下方面:在人员的数量上要相对少些,在组织机构上要相对简单些;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应用先进的方式和技术出色地实现各个工作任务。

2 风电场合格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分析

作为一个合格的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运行经验,还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总体概括其具备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如下文所述:

2.1 安全生产职责能力合格

安全管理的源头在于责任制的落实,所以说要想管好安全工作,就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由于风电场生产条件艰苦,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就要站在讲奉献、讲大局、讲责任的高度,对那些违反安全操作和违章指挥的人和事必须依据制定的安全规章体系严格落实。

2.2 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合格

对各类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维护方法及运行程序熟练掌握,具备基本的机械及电气知识;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依据知识的学习,提高依法、依规管安全;要掌握一定的急救和应急知识,掌握触电现场急救方法,可以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等。

2.3 组织和决策领导能力合格

安全管理无小事,当遇到每一项问题时,都要涉及组织相关人、财、物,进行领导决策。尤其在事故应急状态显得更为重要,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协调各方面资源,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可能状态。此外,如风电场安全隐患排查、设备缺陷等问题的解决都需领导决策。所以说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胆略,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决策能力。

2.4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合格

风电场人员比较少,每个人均承担多项职责。安全生产工作较繁杂,各类问题层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直面发生的各类问题,加强反事故措施管理工作,做好危险点预控,把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均考虑到,并认真抓细节、抓落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2.5 具备风险辨识的能力合格

可以针对风电场实际独立地进行工作,能够对于变电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故障及时地做出判断和处理,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应付突发的问题,可以分析变电站中存在的故障的原因,并制定安全对策措施予以实施。

3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途径

针对目前我国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在所具有的技能以及专业素质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应根据持续调整、系统、科学改进的原则,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完善。

3.1 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技能培训

在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很多风电企业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是从大多数风电企业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重视安全培训的广度,而对于培训的内容则缺乏针对性,也不够具体。此外,风电场的学习和培训更多注重了专业技术的学习,而对安全方面的培训较少,对于基本原理以及基础理论的学习则比较忽视,造成风电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很难提升。所以,作为风电企业来说,应该结合风电场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组织相关的高校或是资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材或书籍的编制,从而为安全管理人员具有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奠定基础。通过持续地注重专业深度和实用性学习,使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去进一步拓展理论知识。

3.2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情感认知与领导力

安全管理人员的领导力更多地体现在情商方面,要提高情商就需要加强情感培养。风电场相关人员因为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量,每天要从事大量的风机维护工作,使其疲于应付、身心俱疲;工作环境相对差和艰苦,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等种种原因,使得风电场技术及管理人员形成职业冷漠和厌烦感,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影响其领导力。

为此,建议风电企业注重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情感培养,构建多种不同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在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上突出安全管理发展与情感研究的结合,逐步建立起以企业情感为中心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

3.3 健全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考核体系

安全管理重在闭环,要想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必须要建立完备的考核体系。如果考核体系不能得到完全的落实和贯彻,就很难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更不能实现安全目标。

为此,建议风电场针对其实际特点,建立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体系,实行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全过程闭环管理,为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养提供管理理论支持。

3.4 鼓励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学研究

要想提高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佳的途径就是让其参加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风电安全技术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讨风电领域的问题或者隐患,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实践的过程。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因为长期奋斗在风电场一线,并且专门处理一些紧急、繁琐的日常工作,通常经过一个阶段的工作,都会有很多新的体会、感悟和经验总结。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让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参与到风电场安全技术科学研究中,不仅可以增强工作人员自我的能力,也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提高风电场整体管理的水平。

为此,建议风电企业选派一些敢于创新、善于总结和学习的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应用系统安全的方法和技术,科学地分析、探讨和研究风电场安全管理问题,并通过不断进一步研究改进风电场安全管理工作,增强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地确保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安全目标。

3.5 坚持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应用

随着现代风电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强力支持下,风电自动控制技术发展迅速,无论从风电机组运行,还是检修、检验项目和故障诊断方案,都要求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先进风电技术,确保与时俱进。

为此,风电场持续不断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进修是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建议风电企业针对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段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完备的培训体系,通过风电企业间的专题学习、相互交流、知识竞赛、师徒协议等方式,形成多门类、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拓展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视野,掌握国内外风电安全管理的前沿,并严格落实安全培训资金。

4 提高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途径的实践应用

按照构建的提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途径在辽宁地区某风电企业进行了应用。首先,风电企业聘请了大学教授从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电工学原理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学习,为风电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夯实了业务基础;其次,根据企业开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重新整理了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和工作人员情感教育,如给工作人员家属寄送生日礼物、报销探亲车票、给工作人员家属的一封信、领导对困难工作人员家庭进行慰问等方式,使工作人员充分体会到风电企业给予的关怀和支持,增强了风电场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组织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建立了闭环的风电场安全管理考核体系,奖惩分明,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对构建的提高途径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自应用该成果半年多,风电场没有出现重大设备和人身事故,尤其在春检过程中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为风电场运行维护稳定了队伍、节省了成本,因此建议该方法在风电场进行推广应用。

5 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合格的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职责能力、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组织和决策领导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风险辨识的能力等,这是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的合格标准。结合上述内容,风电企业应当采取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情感认知与领导力,健全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考核体系,鼓励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学研究,坚持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应用等方面的对策等方面的对策。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风电场员工专业素质培训也会不断产生一系列新情况与新问题,对此,必须结合现实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不断开创员工素质提升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赵晓丹,闫晓双,宋云娇,朱微.风电场安全管理人

员专业素质提高途径探讨[J].价值工程,2015,

(21).

[2] 成登明.风电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应用研究[D].首

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篇(6)

关键词:评估;培训质量;学员;培训师;委培单位;评估反馈

作者简介:陈大凤(1963-),女,福建上杭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副主任,高级讲师;林宇(1972-),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教培管理部,高级讲师。(福建福州350009)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24-02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培训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其有效开展可对培训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近几年来,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利用人资管理系统,通过对已完成培训项目的评估,总结培训组织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出改进意见,使新的培训项目更加完善,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以学员为主体的反应层评估

反应层评估是测定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程度。评估的主体是参培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学员直接在人资管理系统上,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学员对于培训项目效果的反应。从培训内容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培训方式、培训组织、教师教学能力、效果总体评价等七个维度,系统评价培训的整体效果。通过定量和定性指标比对评估数据库,深入分析评估结果,是寻求教学培训质量“短板”的重要手段,为培训各方提供有价值的培训反馈信息。2011年度,在249期培训班中开展了培训效果评价,共评价了1154项培训课程,48358人次参加测评。纵观收集到的数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定量分析

(1)维度评价指标对比。将学员重点关注的培训内容针对性、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方式、效果总体评价等四个维度的统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将评分为“好”及“很好”的学员占总参评人数的比例的统计结果用直方图进行对照(如图1)。

从学员反馈情况来看,培训内容总体效果好,培训组织好,各项指标均能达到96%及以上。从横向比对看,学员对采用的培训方式的满意度偏低,培训师的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图,今后要加强培训师的教学教法的培训,采用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方式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学员满意度。

(2)多类别单一评价指标对比。根据实际培训专业构成,将年度培训班按照专业划分为班组长、技能人员、党校、供电所长、综合等五大类培训班,对“培训内容针对性”指标的统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将评分为“好”及“很好”的学员占总参评人数比例的统计结果用直方图进行对照(如图2)。

培训学员对“培训内容针对性”评价结果总体满意,平均值为98.31%。横向比对,综合类培训的针对性有待加强,培训中心需加强与综合类主办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学员信息,搭建培训交流的平台,拉近主办方与学员的距离。

2.定性分析

反应层评估在设计量化打分的同时,还在人资管理系统的评估功能上,设计了培训学员对培训的意见与建议。2011年度,收集到教学服务类意见、建议857条。其中肯定意见670条、改进意见34条。绝大多数学员对培训中心的教学表示认可。对培训表示满意。同时,培训学员对培训效果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培训能够针对性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培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实际问题的关注,注重案例式和体验式教学,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体。

3.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评估效果是对各评估指标的信息综合。评估结果是否客观、准确,依赖于被综合的对象――各评估指标的信息是否准确、全面和有代表性;依赖于评估指标的选取和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否合适,可见,评估指标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估的结论。

(1)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合理性。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培训项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中的反应层评估方案“《培训项目反应评估和改进意见书》(一级)”的要求,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对培训质量满意率、综合服务满意率、建议与意见等实施定量评价。涵盖师资水平、课程内容、教学服务、后勤服务等评价,指标全面,反映了培训课程、培训教学、培训管理、培训管理等各个层次。在学员评价上采用量表形式,设置五个等级做基本的区分:5―很好、4―好、3―一般、2―差、1―很差;简单清晰,易于学员操作。

(2)数据全面性。为了保障数据的真实性,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要求每个培训学员用本人身份证号在培训后登陆系统,在人资系统上进行培训满意率和后勤服务满意率评估,并将学员的参评率纳入送培单位的考核指标,每个评估人员亲自登陆系统进行评估,建立评估数据库,保证了评估数据的最大化。避免由于“以偏带全”导致评估分析的误差。

(3)数据客观性。培训评估必须尊重客观实际,科学、准确、真实地反映对象的全貌。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依靠信息化平台建立的评估系统,完全采用了“背靠背”模式,一般人员无法获取学员信息与评估结果的对应关系,改变了学员采用填写纸质评估表格的模式,打消了学员的顾虑,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特别是在教学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上,更多学员愿意在信息平台上发表自己对培训的感受,为培训教学和后勤服务献策献言,特别是针对评估指标的深度分析,利用定性分析数据与定量数据进行比照,使评估结论更具有说服力,提升培训质量控制决策的精准性。

二、以培训师为主体的学习层评估

学习层评估是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它是测量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训师通过考试、操作测试等方法来了解受训人员对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在评估中主要是应用考核成绩进行分析,与一级评估相比,二级评估建立在学员的考核成绩上,具有更强的客观性,深入二级评估是优化培训师对培训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途径。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开展的学习层评估主要应用于技能人员的持证上岗培训。

1.定量分析

在学习层评估中,培训考核分为应知和应会两个部分。培训师针对考核成绩分别对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合格率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性,对学员知识技能的掌握度及与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各个成绩分数段的饼图来分析学员的培训效果。从2011年度统计数据来看:应知部分的整体考核成绩理想,达到了预期效果。应会部分的考核成绩大多由2至3门技能考核成绩综合取得,成绩段的分布特点是“中间大、两头小”。能取得高分的学员并不多,但大部分学员能达到基本要求,说明技能水平的提高和标准化作业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在作业现场长期持续地培养和训练。

2.定性分析

培训师根据学员考核成绩和培训情况,针对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度和原因,进行自我剖析。对教学实践所运用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实现教学的自我纠偏。优化调整培训内容,合理设置培训项目,着力提升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1年度的评估分析来看,事故处理和分析能力成为各专业学员掌握的难点,培训师应进行针对性地加强。

3.评估侧重点

(1)培训师关注度。学习层评估是培训师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提醒自己的职责范围,也可以评价本人目标的达到程度、教学技能的改进程度和知识的增长程度。分析能力强的教师,在自我评价时善于纵向思考、横向对比,能通过现象看本质,能从复杂的反馈信息中寻到自己最为薄弱的环节。若培训师对评价结果分析的重视程度不高,常会出现同一课程,评价雷同。尤其是培训师只关注当期培训,缺少对以往课程的结果横向比对,评估效果不佳。

培训管理者应积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和进入角色,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有效性。若仅仅根据学员或他人提供的信息和数据,来判断一位培训师的工作难免有失公正,在这种情况下,培训师提供“自我画像”的评价机会就显得十分必要。

(2)过程关注度。对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对课程来说是结果评价,但对整个教学实践来说则是过程评价。重视过程的评价更应重视学员培训的反馈信息。从回忆学员的培训表现开始,到反思教师行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再到提升培训内容、培训案例的适用性与针对性。这些行为评估所总结的教育智慧是教学实践的产物,也是优化教学实践的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以委培单位为主体的行为层评估

行为层评估在学习层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行为层评估是培训学员的直接主管对学员在培训后(3-6个月)运用所学内容使其行为改善程度的定性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所学知识技能实际应用的使用频率、为学员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的实际帮助、对学员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单位的制度与文化对学员使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的支持度、对培训目标达到的程度评价等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2011年度在8个专业的持证上岗班级中开展了三级评估工作。利用各维度的统计数据做出直方图进行比较分析(如图3)。

可以看出,送培单位对培训效果反映好,各项指标值在89%以上。绝大部分送培单位对培训目标达到的程度评价为满意。认为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契合度高,对现场工作帮助大,达到了培训目标。学员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契合度高。同时,需要通过培训,学员在工作效率方面得到更高的提升。建议通过加强培训中的标准化作业培训,强化学员的行为习惯等方式来实现。

培训中心建立在第三方(即培训学员的直接主管)上的行为评估,注重以企业适应性为导向,参照《国家电网公司培训项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行为层评估方案,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要求每个培训学员主管用本人身份证号在培训后登陆系统,“背靠背”的评估模式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有效,定量的五分制评估和定性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委培单位对培训的需求。

四、建立以培训各方为主体的评估反馈系统

建立评估的长效机制,致力于评估后的工作改进,必须具备完善的反馈系统,确保评估报告确定后,能及时在企业内进行传递和沟通。健康的评估机制主要应进行以下几个层面的反馈:一是培训学员及培训学员的直接主管:及时培训成绩,使他们了解培训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改进;二是培训师:督促其积极研究与改进,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三是培训主办方:他们可以决定培训项目的未来,优化和调整设计培训项目。四是培训管理者: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争取培训管理,后勤保障,培训服务等各部门对培训的支持。通过闭环管理提高培训效果,并在提高培训效果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培训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五、结论

基于培训学员、培训师和委培单位的多维度定性定量分析的三级培训效果评估结果显示:2011年度培训质量的反映总体良好。培训学员希望采用更加丰富的培训形式;委培单位希望在培训过程中规范技能操作过程,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在现场的工作效率;培训师通过自我分析,对技能项目的教学过程实现了自我完善。经评估结果传递于培训各方的有效沟通,保障培训满意度评价体系的闭环运行,强化培训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穿透力。

参考文献:

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篇(7)

一、培训需求

1、需求调查:2020年的培训主要包括兼职救护队、职业危害和19个工种三类培训,这些培训主要是煤矿基于政策要求下的被动接受培训;实际上并非煤矿真正需要或想要的培训。根据现场了解,煤矿正在需要的培训包括班组长、机电管理人员、电工、掘进机司机、采煤机司机等。因此,建议加强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以便使培训更接地气。

2、目前的培训是否能够达到煤矿的需求

答案是不能达到煤矿的需求。主要是现有师资的知识基本处于理论培训阶段,基本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比如操作掘进机、采煤机、打锚眼安锚杆等等。

二、建议

1、建议中心购置模拟动画培训软件(中国矿业大学有开发出来的)。

2、建议与相关院校比如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开发培训APP,可以实时训练,实时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