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现经济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7 17:29:13

实现经济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篇(1)

[关键词] 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 现状分析 江西崛起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的成分,并将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点看,在我国经济非公有制的产出结构中,国有、集体经济的比重最大,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的比重也有大幅度增加;在全国民营经济的投入结构中,外商、股份制经济的比重最大,增长率也高于国有、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以轻工化为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产业组织规模结构水平总体较低,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民营经济的资本、技术密集度低,这也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但是民营经济天生具有与市场经济接轨、融合的特点,对中国经济转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二,从国家政策看,目前,针对政策环境不平等,缺乏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融资困难,“”与“寻租”等问题,私人财产的保护问题及地位等急需解决,对应不失时机地制定政策措施,促进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逐步建立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原则上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大框架下,两类企业之间本应是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关系。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它们不仅必须根据法律的要求照章纳税,还必须尊重劳动权和劳动收益权,同时也必须依法有效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但是,这并不排除目前阶段客观存在的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歧视。

第二,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企业间的基本关系,更是非公有制企业间的基本关系。各类企业之间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必然派生为对市场利益的争夺,包括对更多、更好资源的争夺,对更多、更好技术的争夺等。对于这类争夺,处理得好,有助于经济发展;处理得不好,则会导致矛盾加重。

第三,非公有制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关系。这实质上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企业招雇经营管理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双方事先达成的聘任契约,并不能保证经营管理者一定能够在事后表现出色,而即便表现出色,实际上又有一个事后重新谈判的问题。这是一个双方间的博弈过程。一旦利益失衡,博弈的链条则很可能会发生断裂,产生矛盾。

第四,陈旧的思想观念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前,来自社会各方面一些陈旧思想观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表现为:一是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行为不规范的制造者。二是社会上仍有一部分人用老眼光看待今天的非公有制企业家,总以为他们是靠偷税漏税赚钱的暴发户。三是有极少数非公有制企业家经不起困难的考验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磨炼,想见好就收,不思进取,这是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江西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第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我国个体户、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江西也是这样。非公有制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多元化市场主体竞争的格局,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旺盛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提高到现在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了50%。近年来江西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很快,从经济总量上看,2005年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到全省的生产总值的35%以上,从投入上看,近年来非公有制投资比重逐步提高,去年的非公有制投资比重达到了40%以上。

第二,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非公有制经济也必须努力创新,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不断壮大,发展的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起点低,经济领域有待于拓宽,产业层次有待于提高,竞争的实力还有待于壮大,竞争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面对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的形势,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坚定不移以创新为新的动力,进一步谋求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毫不动摇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党的既定方针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显著改善,但在思想观念、体制、政策法规、生产要素的获取、竞争环境等多方面还存在着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经济理论界、企业界等进一步探讨和努力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源: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鲍洪俊: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J].经济日报,2006年03月09日

[3]王黎明: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J].中国改革,2006(6)

实现经济发展篇(2)

9月18日上午,调研组召开全体会议,听取了副省长谷春立《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情况的汇报》及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等部门相关工作情况的汇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荀凤栖,副主任车秀兰、周化辰、王云岫、李龙熙,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甫轶及专题调研组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守臣主持会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了突出发展民营经济40条意见,全面实施了五大工程,民营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1-7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77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2%,同比增长15.5%;预计全口径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2555.9亿元,同比增长20.1%,增幅居全国第8位。

荀凤栖在会上做了讲话。他指出,要充分认识这次专题调研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这次专题调研,是为11月份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做准备,由省人大常委会6位副主任分别带队,到全省九个市(州)就民营经济发展开展专题调研。这是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再发动、再检查和再推动,也是省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大举措。调研以《意见》出台后各地的贯彻落实情况为重点,对各地涌现出的具体做法、典型经验要加以总结;要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要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改进;要强化完善地方法规配套等方面的工作。

实现经济发展篇(3)

[关键词]畜牧业:管理:经济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加快发展,在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畜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管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一)建设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现代畜牧业建设的进程和水平。畜禽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是现代化畜牧业的重要特征。现代畜牧业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以发展高效、生态、品牌畜牧业为目标,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建设现代畜牧业,要通过改善生产环节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规范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使用,扩大优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提高畜禽的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为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可能。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根本措施,通过建立优势产区,以畜牧企业为龙头,以培植世界知名品牌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不断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畜牧业与消费者健康畜牧业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深远,可以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从积极影响来看,畜牧产品消费大大有助于人们的健康。从不利影响来看,主要是畜牧业生产中的公共卫生问题,如药物残留的影响(瘦肉精、抗生素等),动物疫病的影响(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牧产品的安全性如何,饲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发展现代畜牧业,就是通过舍饲化、集约化和企业化,一方面更好地促进生产发展,提供出更多的畜产品,另一方面更好地控制药物科学合理使用,更好地防控禽流感等各种动物疫病,从而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三)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畜牧业,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已达600多元,占到现金总收入的30%,在一些畜牧业主产省超过了50%,四川省已超过60%。建设现代畜牧业,可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不断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大力发展畜牧业,不仅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而且带动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兽药、食品、制革、毛纺、畜牧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目前,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达1亿多人。2005年与我国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兽药等产业的产值超过了8000亿元。2005年饲料工业的产量达到1,0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八分之一,居世界第二位,产值为2742亿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成为繁荣经济的重要途径。

二、不断提高发展现代畜牧业管理水平,实现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目标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积极发展畜牧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一要突出抓好优质高产人工牧草、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建设和农副秸秆加工利用,不断提高牧草的利用效益。二要着力搞好天然草地恢复与建设,充分发挥草地生态屏障功能,推动畜牧业稳定发展。同时,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要充分利用冬闲地突出抓好多年生牧草和一年生牧草及粮草轮作的种植。加强草原防火、鼠虫害防治、对草原灾害、草原纠纷和草原违法处理率达100%;及时监测、及时治理、减少损失,提高草地生态建设服务能力。三要着力推行畜禽清洁生产,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要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运用生态养殖新理念、新工艺,积极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无害化处理及利用等生态养殖技术,大力推行猪沼果等循环经济模式,建立以畜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关键。产业化是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畜牧产业化经营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使生产、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可有效地将分散的个体生产与市场联结起来,既可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又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解决畜牧业效益低的问题。

(三)坚持科学管理这个理念,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兴牧的第一要务,加快畜牧业科技体制和兽医体制改革,着力提升畜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畜牧兽医人才资源配置,加大对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人员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快现代畜牧科技知识的更新和普及,全面提高畜牧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懂管理、善经营的畜牧企业家,带领和帮助农牧民发展畜牧生产。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增强农民应用科技、掌握职业技能的能力,让传统农民转化成现代农民和现代农业企业家,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高效、低耗的现代化畜牧业,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科技进步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支撑?。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保护环境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根本?在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从而达到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的目的。

(五)加速畜牧产业化经营。要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通过发展畜牧业实现持续增收的能力。要鼓励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将初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地联系起来,各环节利益统一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更主要的是通过联结加工,进一步拓宽市场,增加系统的整体效益,企业发展,农民收益稳定,消费者满意。这是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求。

实现经济发展篇(4)

关键词:经济管理 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货膨胀 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引言

无论是宏观调控政策还是微观调控政策,所有的经济管理手段都必须立足于科学的发展观,都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都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一、防治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1、我国推行的经济管理制度,比如,政府采购制、国库集中支付制、财政审批制度、经济工作责任制等经济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的确收到了卓越的成效。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在上述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但要继续加强与完善上述各项经济管理制度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本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经济实施更加有效的调控政策。使我国的经济在冷热可控、快慢能控、风险必控的状态下持续、稳定、快速地向前发展。使经济管理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防治通货膨胀不仅是党中央在国家经济管理方面态度坚决,而且一定要贯彻到底的经济政策,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的、一致的愿望。改革开放的30年,不仅是经济发展、风云激荡的30年,而且也是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30年。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得益于改革开放,同时物价的高企、楼价的飞涨也要拜改革开放所赐。这是因为高额投资对经济的剌激、巨额货币供应对经济的稀释导致了物价的飞涨。由于改革开发初期,我国的经济与法制发展的不平衡、不对称,导致了经济呈现出一种类似“畸形”的“增生”,在这种粗发式的经济“疯长”过程中,我国人民在一无政府补贴,二无国际外援的情况下付出了艰难应对“通货膨胀”的代价。

2、可以说,这种代价对于我国人民而言是无比惨痛的。因为通货膨胀的增长之快、持续之久、影响范围之大是空前的,而我国普通的工薪阶层的工资水平的上涨幅度却远远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虽然某些无良的经济学家一厢情愿地认为通货膨胀仅仅只是一种货币的表象,但是我国的民众,尤其是普通民众的积蓄被淘空却不仅仅只是一种表象,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着的客观存在。这一切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经济转型期的阵痛,还应归结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我国的民主法制的不完善。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我国的经济建设在现在与未来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做好通货膨胀问题的预防措施,这是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关键性任务。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进行货币政策的有效应用,以确保物价的合理控制,进行适当利率的调整。在此过程中,相关政府部分,要进行财政政策实施的综合考虑,确保国计民生问题的顺利实现,强化各个政策环节之间的流动性,确保政策整体环节的可持续性发展,以有利于市场经济形势的稳定,以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运行。由于全球性经济的兴起,我们也要根据国家形势的变化,进行国内相应政策的调节,确保汇率政策环节的顺利实施,以满足中国特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单位根环节中,我们发现,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并且这些环节的有效变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在此前提下,我们进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环节、货币供应环节的相匹配,以确保我国对于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确保他们之间关系的协调性,以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环境的稳定。

二、关于抑制经济过热的方案设计

在实际场景中,我们发现,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联系非常密切,并且它们之间的联系高于其与货币供应环节的联系。目前来说,随着我们对于通货膨胀的处理模式的深化,大部分通货膨胀问题都能得到的很好的解决,这有赖于我国相关部分对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优化,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对国内物资需求的拉动,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经济协调发展措施的深化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行经济建设相关环节的有效深化,促进国家行政管理方式的变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改变,确保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经济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外开放要从引进资本为主转变为引进智力资源为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从根本上说要依靠人才,不仅仅是依靠个别优秀人才,而是依靠人力资源的集聚。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革财税制度,要重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分权的财政体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现工业的集聚、集中。

四、结语

中国的经济建设的基本国情有着中国经济发展自身的实际规律,而单纯的采用西方的许多经济理论在分析与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上就会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进行广泛深入剖析。

实现经济发展篇(5)

关键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提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口号,要求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和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相呼应,林业经济的发展应该调整相应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在近些年来提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无论是何种经济的发展,都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目标,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自然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从而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相互适应。

(二)有利于林业经济自身的发展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单方面的,不仅仅可以为我国的自然环境保护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更主要的也可以为自身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源,细水长流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持续不断的为经济发展带来效益。

二、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林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

当下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还相当的不成熟,大多数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还处于粗放的发展状态。另外企业的发展规模都相对较小,缺乏技术含量,在进行林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总是会造成许多的原材料浪费和资源浪费,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粗放型、低水平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结构形式和生产模式只会严重的阻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直线下降

由于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乱砍滥伐对自然造成的影响,导致了我国的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呈现出直线下滑的趋势。而且,我国绝大多数植树造林的树种也相对单一,树种的死亡率相当高。再加上树种的产期较低、效益低下,进而造成了森林资源的不断匮乏,最终必然也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三)缺乏相应的林业体制改革

缺乏相应的林业体制改革是现阶段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故而,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就会出现许多政企不分、职责不分明以及林业经济发展受阻的现象产生。林业体制的完善可以更好的对林业经济发展起到监督和保障的作用,而这种体制的缺乏势必造成林业经济发展得不到合理的保障。

三、我国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科学配置人才,促进林业经济高速发展

林业经济要想更加集约型的发展一改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生产方式,首先就要对这一行业进行严格的规范,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科学的配置。这就要求广大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科学的人才配置,建立起一个专业的个人人才平台,为林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可能。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进行对整体行业的规划。2.企业也应该不断的对人才进行升华培养,包括对其创新意识、资源意识的培养。3.大量储备高水平、高学历、专业能力高的人才队伍。确保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多层次、多形式的进行林业发展创新。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多的空间和可能。

(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规范条例

我国林业发展之所以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产生很多破坏自然资源的现象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做为保障以此规范林业企业的发展行为。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法律制度和法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经济更好的发展,林业主管部门应该努力的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林业发展当中制定的相关制度和条例,确立环境优先的原则。当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本着环境生态优先的原则,充分的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优化林业经济产业结构

由于林业经济产业结构还不完善,因此一定要不断的对此进行优化,从而形成相对完善的经济产业结构。针对传统的林业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变,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的市场对策。同时要加大引进各种先进生产技术,尽可能的缩短生产周期,引进新的原材料和树种,确保树种数量的提升和质量的改进。最后还应该加大改革的步伐,引进和创新新的产品,努力发展服务性项目和产业。

(四)建立林业经济生态评价体系

建立林业经济生态评价体系实际上就是权衡林业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表现,也就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重要展现。建立起来的林业经济生态评价体系,应该是客观、科学的,并且人们现在已经逐步的认识到林业经济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效益。所以在发展林业经济的时候,应该找到一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切合点,使得林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对于林业相关企业,应该不断的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可持续发展是和科学发展观相继提出来的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近些年来我国各个产业发展的首要要求和根本依据。企业应该不断地进行这种思想的学习和普及,从根本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在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都可以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日程。当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有所取舍,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结语

要想更好的将林业发展起来,首先应该改变林业经济发展粗放型的现状,将其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化。同时还应该将其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可以确保林业经济不断发展,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获取相应的社会利益。当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本着环境优先的原则,将社会利益和环境保护置于首位。

参考文献:

实现经济发展篇(6)

1.1 水利经济的概念

对经济领域来说是比较广泛的,因为其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关系情况。一般情况下所说的经济指的就是国民经济,而在国民经济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利经济。所谓的水利经济就是指以水资源为主要内容而开展的项目,如以水利工程为主导的经济,其中还包括以水利工程为主的其他有关水利的项目,比如水利设计、水文勘察及水利技术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经济也不断发展起来,而且在水利经济发展上也不断采取措施进行工作上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水利经济科学有效地发展。

1.2 我国水利经济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经济也得到了不断发展。一般来说,社会的经济效益要比政府的效益高,因此在注重水利经济方面就要注重社会上的管理,而不能只依靠政府给予的一定财政鼓励,还需要根据社会上的经济管理情况给予一定的支持。

虽然水利经济根据一定的激励政策或者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及依靠自己的优势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经济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很多人不是真正地了解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只是大概地知道水利工程对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很少人能够真正地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能够帮助水利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很多情况下都只是将眼光放在了当前的利益上,从而限制了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水利工程虽然发展得比较迅速,但是在实际中水利企业都存在数量和规模较小的情况,导致水利经济的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从而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存在问题,造成企业的经济收益甚微,也就使得水利经济不能够良好发展;最后,在我国水利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着各个有关水利的部门具有不等同收益的情况,对有些部门来说,其收益就相对较多,这主要可以从水利发电及城市工业供水方面看出,而有的部门则是收益较少,更有甚者没有什么财政收益,这可以从防洪工程及灌溉工程中可以看出。这些存在的情况就导致了国家宏观调控不能够合理地发挥其相应的作用,从而限制了水利经济的不断发展。

2 充分了解和掌握水利经济的重要性

水利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水利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这些年来我国水利行业的不断发展,水利经济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发展。因此,水利经济的重要性也成为了当前人们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其中水利经济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水利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水利部门来说,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对我国的水利工程进行不断建设与发展,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对民生的不断建设来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不断使农村的农业得到有效发展,保证农村的稳定情况。另外,将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科学有效的开展实施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总体发展,有利于促进小康社会的顺利全面建成,并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不断促进水利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水利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水利行业的总体发展

在快速的经济发展中,水利工程的建设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为其太过于注重经济建设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水利工程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存在落后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运行,导致了我国水利经济存在不能够得到较好地发展。

3 实现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措施

在我国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及现实的不足,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积极效益,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水利经济能够科学有效发展,就需要不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和完善存在的管理制度等问题,从而促进水利经济的发展。

3.1 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重视水利经济的发展

在水利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摒弃之前的传统观念,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让水利经济能够与市场经济保持良好的相互适应的情况。另外,还可以相对地采取公平竞争的方式,将水利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不断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加强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要想水利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首先,就需要不断培养水利经济方面的人才,做好相关方面的有效管理。在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好相关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其次,在进行水资源的管理上,人才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相关人员的有效管理能够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因此,当前应该不断培养一些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关方面的培训工作。

3.3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统筹兼顾的方法

统筹兼顾的方法在很多方面都适用广泛,而在水利经济发展中,统筹方法主要是用于水利工程的勘察方面。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来说,通过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来对财务收入各个部门进行不断配合和建设。另外,通过水利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通过较为合理的工作分配,从而不断促进我国水利经济能够更好地发展。

3.4 采取合理的政策,促进水利经济的发展

为了保证水利行业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下得到不断发展,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管理力度,并且相关部门要对存在问题方面做好整改工作,从而有效避免社会资源不合理的浪费。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来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保证各个部门、各个地区能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方面的改革和改进,促进水利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不同而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并且相应地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财政补贴,从而对那些水利工程较少的地区做好相关的补贴,促进企业经济收益的整体增加,促进各个管理部门的收入。

3.5 不断加强政府政策的支持,促进水利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国民经济来说,水利经济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支持和鼓励。首先,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资金来推动水利经济的不断发展。一般来说,任何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现金的支持,只有足够充分的现金才能够确保水利经济的发展得以有效的展开,才能促进水利基础建设能够得到完善的发展;其次,对水利企业的发展来说,政府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对那些拥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从而保证相关水利企业发展的稳定,而对那些相对发展空间较小的企业,政府就需要做好相关的引导,促进小型企业能够在合并中成长,促进大型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因此,对水利经济的科学发展来说,政府政策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有政府在水利经济的发展上给予了相关的支持,才能不断促进其又快又好地发展。

3.6 水利企业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方面的管理与建设

水利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不断改进与加强,通过制定相应的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从而促进水利资源得到不断的开发与利用。

3.7 将水利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水利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了水利经济呈现收益缓慢的特点,从而使得越来越少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水利经济上来,导致了水利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对客观实际的情况可以实现水利企业的直接融资功能,通过水利企业的融资功能促进了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从而促进了金融资本对水利经济的影响,推动了水利经济的不断发展。

3.8 在水利经济管理上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对水利建设方面要结合水利工程和供水等实际情况进行工作的不断展开,从而实现水利工程的有效建设。因此,这就需要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断结合当地的情况促进水资源的利用,从而保证水利建设能够得到有效地进行。另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展开相关水利建设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不断工作。

实现经济发展篇(7)

论文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 社会 发展全局,促进经济发展与 人口 、资源、环境相协调。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目的,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资源再生??

地球孕育着人类,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自然资源不断开发、利用的同时,人类却无情地污染、毁坏和摧残着地球,致使人类自己的生存也开始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面临着资源、环境和灾害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今天,关心地球、爱护地球已成为每个人的责任;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已成为每个人的愿望。?

正因如此,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也开始引入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拉开了第一次 工业 革命的序幕,也开始了人类对资源的暴殄天物式的攫取。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随之而来的是生产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导致生态失衡。由于对环境容量有限性认识不足,人类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二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

由此,循环经济的思想开始了萌芽。“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 经济学 家肯尼思·鲍尔丁提出,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一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了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循环经济发端于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它要求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 指导 下,按照物质能量层级利用原理,把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资本的投入效益,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还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四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 ?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及目的?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的目的是要求在经济流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并且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把废弃物再次资源化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处理废物的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只有当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实现时,才允许将最终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要从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环境负载的污染。 ?

循环 经济 既是关于 社会 经济与资源 环境 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传统经济活动是“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单程线形的物质流动模式,表现形式为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而循环经济是参照自然界物质循环模式,用生态学规律来 指导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将上游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转变为下游产业的“营养物”或原料,从而形成互相依存的 工业 生态链,是“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 成本 ,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三、实施循环经济的措施?

1、突破资源约束“瓶颈”,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约束“瓶颈”正日益凸显。从2003年开始,

?

3、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 社会 ?

传统 经济 增长方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 环境 保护,采取掠夺式资源开采方式,势必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与此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 人口 质量的全面提高,注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

工业 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生产作为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主要途径,是“减量化”的关键环节;工业是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主要承担者;工业是循环经济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供应者。?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在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时,优先选择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2、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 管理 、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积极发挥煤炭资源深加工,延伸煤炭化工产业链;深度开发油、气资源,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生产目标,把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重要手段。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3、加快循环经济立法,严格 法律 约束。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予以立法。德国和日本最先尝试以法律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颁布了《包装条例》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包装条例》要求生产商和零售商首先减少直至消除不必要的包装,其次要求对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则系统地运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来解决废弃物问题。在日本,2000年批准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这部法律对推进循环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日本还颁布了《容器包装循环法》、《家电循环法》、《废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处理法》、《绿色采购法》等法律,这些法律构建了一个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方面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

资源是地球对我们人类的馈赠。地球上的矿物已知有3300多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水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所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能源是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对资源的过度掘取和不合理的利用,必将带来资源的枯竭和对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