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12 15:34:37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篇(1)

关键词: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我国煤炭储量名列前茅,但是其毕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工业高速发展的特定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伴随着大量煤炭资源的消耗,如何更为高效、科学、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转变煤炭经济的发展方式,是摆在我国经济发展面前的难题。近来,我国经济全方位推进,煤炭资源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在严峻的资源形势下,一方面我国不可能停止开发煤炭资源,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煤炭经济的长远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显得十分关键。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当前煤炭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希望对相关煤炭企业有所帮助。

一、我国煤炭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煤炭经济属于生态破坏型经济,煤炭资源深埋地下,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使用这些资源消耗速度却很快。在煤炭挖掘的过程中,需要挖掘、破坏地表,并建立地下作业平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在利益的诱导下,很多煤矿开发无节制,开挖科学性较差,开采区生态、地理、水文都遭到了破坏,不但降低了煤炭的开采效率,也带来了额外的经济、生态损失。

2.企业内部管理不当

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狂,内部管理水平较低,像开采无度、生态破坏等情况,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不强,对开采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破坏等情况,选择性地忽略,放任了许多不合理开采行为。我国虽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但是法律体系尚不成熟,效力有限;还有的企业在开采中,不以法律条文办事。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很多煤炭企业将法律条文视为无物,甚至存在的情况,对煤炭资源开采、利用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3.煤炭开采技术落后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还比较落后,设备比较陈旧,开采效率过低,导致煤炭企业竞争力不强,在煤炭经济生态中处于弱势地位。此外,当前很多煤炭企业的技术人员,本身的素质不高,这使得很多乱开采、过度开采的情况难以遏制。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系统、成熟的开采技术,开采消耗能源存在明显的浪费情况。这不但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我国煤炭经济结构转型也造成了很大阻碍。

4.煤炭从业人员稀缺

近年来,针对煤炭企业、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的人事改革大力推进,以往行业中存在的人员冗杂、效率低下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管理人员的数量也大幅下降,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企业的管理上出现了明显的人员匮乏问题。这不但加重了煤炭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也使得管理缺位现象更为普遍,工作质量大为降低。

二、实现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经济发展问题颇多,限制了煤炭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就需要采取如下对策:

1.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以往的煤炭经济发展过程中,理念过于落后,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狂,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煤炭经济的发展需要吸收新理念、探索新模式,对传统模式进行批判。而可持续发展理念立意深远,福泽子孙后代,讲究人与自然的统一,对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优化配置、经济效益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加深企业人员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促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政策的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加强煤炭开采管理

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拥有量不足,能源消耗结构畸形,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从长远角度来看,我国的煤炭经济前景堪忧,改革势在必行。煤炭勘测、开采、作业、运输等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无节制地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生活破坏,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了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该规范煤炭开采活动,制定开采标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煤炭各个生产流程进行监管,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实现煤炭经济的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应该以当前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法律的实施,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制裁,必要时追究刑事责任。

4.完善煤炭开采技术

当前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比较落后,煤炭资源、能源的浪费较为严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国家应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科研、创新、引进,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企业应该建立技术研发部门,一方面引进国外的现金开采技术,另一方面结合本国情况进行技术科研、改良,着力提高煤炭开采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为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三、总结

煤炭经济资源关乎国计民生,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但生态环境会遭到巨大破坏,煤炭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也会受到巨大影响。为此,本文分析了煤炭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希望对煤炭企业有所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杜左龙,陈闻君.煤炭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以新疆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4(05).

[2]牛克洪,周剑波,田德凤.国际煤炭跨国公司做法之借鉴――中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战略系列谈(一)[J].煤炭经济研究,2014(04).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篇(2)

[关键词] 增长速度 发展质量 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方式,大体经历了从“发展=经济增长”,到“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演进过程。而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方式进行深刻总结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世界工业化发展的初期,人类还没有深切体会到自然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也就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西方国家通过大规模的开采和投入、大量的消耗和排放,大力追求增长速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工业文明和极大的物质财富,在世人面前展现了繁荣的经济现象和发达的社会时代。而到了20世纪中后期,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人类进行深刻反思,发现传统的生产模式再也不能发展下去了,必须转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用触目惊心的案例阐述了大量使用杀虫剂对人类的危害,敲响了工业社会环境危机的警钟。同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他将人类生活的地球比做太空中的宇宙飞船,提出如果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当超过地球承载能力时就会1走向毁灭,只有循环利用资源,才能持续发展下去。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号召世界各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发展的数量和速度,更要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反思,人们终于得出这个结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得以长久、安定、健康和永续发展的发展观和应该选择的道路。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7年,中国的GDP总值已超过24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而位居世界第四,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人民的生活由实现温饱奔向小康。但是我们回过头来仔细看看,发现原来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外延的粗放型扩张、以耗竭资源能源、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的。2007年7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了《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中国GDP以每年8%~12%的速度增长,环境损失也占当年GDP的8%~13%。长期以来我们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我国20多年里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尤其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如北方的沙尘暴让人们生活在灰暗的黄沙之中;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让无锡城200多万市民喝不上一口干净的水;山西临汾等城市的大气污染严重超标已经威胁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这说明传统的发展模式再也不能发展下去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姜春云主编的《偿还生态欠债》这本长达32万字的巨著,系统地对我国工业文明的进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我国生态和环境现状“形势严峻,令人忧虑;生态赤字,触目惊心;偿还欠债,刻不容缓”。因此,要彻底纠正我国发展中的偏差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用新的发展模式,即又好又快地发展。2007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这个重要观点的提出表明我们党的发展观,是从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来把握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规律。这是我们党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而得出的科学论断和指导思想。

三、“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含义不同

中央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以往我们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虽然只改了一个词,即把“增长”改为“发展”,但是含义却不同。(1)经济增长主要指是数量的增加,即GDP或人均GDP的增加;经济发展则不仅要求有数量的增加,而且要求有结构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2)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这就是有的地方经济虽然增长了,但没有发展,即“有增长无发展”。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3)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增长是促成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一切经济进步的首要物质条件,也为实现经济发展的其他目标提供基础。(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包括的内涵丰富的多,方式复杂得多。经济增长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指数量的增加,也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一些内容;但经济发展方式要复杂得多,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要涉及到诸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效益、质量的提高和优化,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优化,摆脱贫困、公平分配及增加社会福利等等。因此,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当经济增长积累到了一定量的程度时,就不能一味地单纯追求增长的速度,而是应该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相互协调,注重社会公平分配与社会和谐发展。现在我们需要的发展不单纯是数量的增加,而是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发展方式要由经济发展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型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发展中要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加注重好与快的发展。发展理念的核心要转变到以人为本上来,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其科学涵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把握好经济发展规律,就是把握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就是要实现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发展质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一方面,我们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就没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做社会发展的保证。另一方面,我们所要的发展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速度,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速度,是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速度。在我国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基础。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一五”期间,中国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正在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会更加突出。从我国资源现状来看,主要资源包括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我国经济结构现状来看,又以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产业为主。这种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的增长方式不但使资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而且使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就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两个指标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因此,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纪戎:在“六五”环境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市长峰会上的专题发言[N].中国环境报, 2005-06-03

[2]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学习时报》,2007-7-10

[3]姜春云: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的根基,绿色中国[N].2008-01-17

[4]李君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N].《学习时报》,2007-9-28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篇(3)

关键词: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52-02

煤炭能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中国的煤炭储量居世界前列,但是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允许我们无节制开采。粗放型的依靠资源发展工业经济的时代已经被信息化时代取代,但仍有不少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不改革单一的生产模式,导致煤炭资源浪费,污染环境,阻碍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目前煤炭经济现状

建国初期,中国在工业经济发展上走了不少弯路,期间发生的“”运动提出大炼钢铁,多快好省得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致使资源大程度的浪费。如今,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贯彻,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用少量的资源去提升更大的经济价值是我们在经济建设工作中的新课题。

(一)煤炭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在中国的能源储藏中,煤炭资源占有着非常大的比重,这样才保证中国经济的快速稳态发展。从统计的数据上看,煤炭在不可再生资源生产结构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由此看出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能源消耗。煤炭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从中国能源储量特点和目前生产水平看,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但能源安全问题不能忽视。

(二)煤炭资源消耗量上升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资源消耗量是经济实力的增强的动力,经济的发展态势与煤炭资源消耗量上升基本同步,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能源消耗也不断增加,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加,重工业比重越来越大,导致煤炭能源消耗量急剧增加,甚至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

(三)促进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方式是以高度消耗能源来支撑经济发展,且发展状况不容乐观。2003―2007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12%,同期煤炭消耗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3.2%,由此推算,到2020年,中国煤炭年消耗量将达到51亿吨标准煤。不光由于煤炭过度开采会引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而且不规范操作导致矿难频发人员伤亡等负面效应,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中国将面临煤炭枯竭的冲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将受到威胁,促进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二、中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阻碍

目前中国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果的同时对煤炭的需求量也正在有增无减,如果不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那么煤炭资源枯竭的日期将会无限提前。我们在利用煤炭资源创造经济价值的时候,工业垃圾的产生造成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导致难以弥补的生态破坏。

(一)煤炭资源政策贯彻不扎实

自从中国认识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性以来,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及法律文献。但是煤炭产业庞大复杂,关系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和地区发展的问题,所以,这些政策法律没有很好地贯彻。由于链条相互牵制,相关部门对煤炭产业的检查力度不够,导致了很多煤炭企业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经营的隐患问题。一个小小的墨点也会影响整幅画的美感,更何况是事关国家命脉的煤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问题,这样是得不偿失的。这要求中国必须要对煤炭产业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煤炭行业监督机制,对违法乱纪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必要时采用强制性的法律手段。

(二)煤炭资源利用率低

煤炭是一种对民生国计起着重要作用的不可再生资源,这意味着煤炭能否充分被利用直接影响着煤炭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煤炭资源储备大国,但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过大,据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均煤炭占有量均仅有145吨,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水平。而中国的煤炭平均利用率仅30%,换句话说就是开采1吨扔2吨。许多开采方法落后、机械化水平低下的小型煤炭企业为了追逐商业利益,在开采过程中挑三拣四,直接销售,煤炭根本没有发挥其作用就被废弃了。由于没有对煤炭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处理,煤炭产品价值廉价,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都会造成煤炭资源利用率低。在经营方式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经营模式下,有限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只完成短期经济利润追求目标,在加工生产过程做不到相关产业的再发展,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加快了煤炭储备量的下降,制约了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煤炭行业人员缺乏专业素养

多数煤炭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用低薪资的不专业的开采工人,这样的开采矿工普遍技术水平较低,而且管理经营者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在开采的过程中忽视技术方法,盲目开采,没有制订合理的开采计划,必然引起矿难频发的严重安全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他们用人的生命丧失和生态环境的惨重破坏换取高额的经济利润,成为中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碍,也给社会带来恶劣的负面形象。中国煤炭产量大约占世界产量的35%,但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却占据世界近80%。煤炭产业经营者不把旷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没有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生产方式落后,设备设施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却没有提高安全形势的好转程度,是制约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关于煤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探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发展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时代下怎样促进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几点的战略探讨:

(一)企业集团化加强国家对煤炭行业的宏观调控

煤炭行业实行集团化,能加强国家对煤炭企业的宏观调控,促进煤炭基本建设,是煤矿基本建设与国民经济持续相适应的发展,补足发展后劲。在煤炭行业实行集团化战略能够综合考虑集团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解决南北煤炭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利于取缔不合法经营的小煤矿,对有利于地区发展的小型煤矿进行整合,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利用自身优势改善煤炭安全生产装备水平,提升煤炭安全生产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提高集团的经济能力。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要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完善相关法令,同时推行合理的扶持方案,保证企业是在按照标准进行开采,做好相关工作对中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二)提高煤炭企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首先,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注重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并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所提高。其次,企业想要有长久的经济发展就得从自身安全开采等方面进行优化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用法律手段进行指导开采和管理,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实现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作为煤炭大国,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对煤炭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否则中国因煤炭而阻碍发展的行业很快走向枯竭。不只要改变我们的传统观念进行科学开采,更重要的是提升煤炭企业的质量保障,才能促进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篇(4)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于口岸经济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口岸经济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为依据,从加强与港口城市合作、实现口岸运输现代化,营造优良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推进我国口岸经济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口岸经济城市 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

口岸经济型城市主要就是指临近我国边境的口岸,并且是基于口岸产业发展起来的城市。因为口岸经济型城市对口岸依附性非常大,其主要经济来源以及经济产业都是基于口岸带来的优势来发展的,若是口岸发生波动,那么对于口岸城市的经济具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加大对口岸经济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研究力度,是确保口岸经济型城市长久发展的基础。

一、口岸经济型城市的发展现状

口岸经济主要以口岸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口岸而生存的一种经济。对于当前我国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口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同样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产业结构不协调

从近几年来看,口岸经济型城市在一些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量上有很大的提升,但其实在出口商品中的占比并不是很高,并且大力推进我国新兴产业是我国口岸经济型城市长远发展的基础。若是依然拥有传统的产业创造经济价值,对于口岸经济型城市发展而言存在着巨大的阻碍,只有基于不断革新的长远发展才会将该地域的经济带上一个新的高度。在当前,由于一些口岸开发区未有一个完善的长远结构,因此,造产业依旧停留在传统经时代,使当前的服务行业有待提高与创新,出现服务业较为缺乏的现象。

(二)口岸经济基础有待提高

我国口岸经济型城市在过去十年发展过程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优秀的结果,但由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建设设施也相对落后,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规模,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口岸城市与其周边国家口岸经济型城市相比较,进出口贸易份额相对来说是最少的,所以想要发展经济必须建设新的基础设施,运用创新思路。工业基础差、经济起点低都是经济发展滞缓的重要原因。即使是改革开放经济政策放宽的情况下,相对于其他港口贸易区所占比重还是较低的,近几年我国口岸城市对外出口的的经济总额高达几十个亿,同比传统要增长很多。因此需要在一个经济基础不高、财政情况不乐观的城市要采取开放式的经济发展策略。

(三)口岸贸易对象有待完善

对于目前口岸贸易服务的对象只有一个外国,这一个比较大的业主,因其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只有航空港岸有与外界贸易莱西较多,一些公路、水路等口岸只能依靠于与邻国相近的口岸进行贸易。主要依靠于临边城市,然而单单依附旁边的城市对于自身产业发展起到一定制约作用,因为自已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发展体系。若是过度依赖于其他城市,那么所针对的贸易对象是十分单一的,只能是通过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带动,才可进行发展,这对于我国口岸城市而言是具有巨大的影响,因为一个地区的发是离不开多元化的贸易对象的。

二、口岸经济对外开放策略分析

(一)加快口岸平台现代化和专业化的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口岸建设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供求,尤其是现在对外贸易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技术提升了口岸的运营与管理,大大加强了工作的运作效率,这也是口岸经济城市今后的发展趋势。现在口岸经济与现代化的结合运用,大大提升了规模化经济,更缩小了运输成本,共同构建了口岸运输的新篇章,更极大的发展了货运能力。另外,为了使资源配置优化,提高生产的效率,我们要建设专业的口岸,使现在的口岸向专业性发展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口岸都是根据去向与来源经由3到4个口岸通过,在重点口岸上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在更专业化的建设,建成石油。木材、煤炭口岸上来。

(二)加强沿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口岸要加强设施的基础建设,这是对外通道的重要保证,以及对外贸易的重要环节,从而使口岸建设发展的更迅速。也是烟台开发口岸经济的关键。在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中,口岸把提升周边地区的互相通信,互相联系作为首要任务,重点提高铁路大通道建设,开展国境的道路桥梁建设和口岸经济铁路建设,实现现代化的流通体系,积极发展陆海联运航线,从而实施“借港出海”的工程,使基础建设得到共享共建,提高效率,发挥效应,进而推动产业的协同,功能的联动,力求实现空间化向网络化的渐变,起到了发展壮大城市群的作用。

(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招商引资是对口岸经济型城市发展的必要手段,这也是对国家的政策执行。从而争取国家的有关部门对口岸地区的支持,发挥政府对我们起得关键作用,筹集多方面的资金,确保资金落到建设的项目中去,更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规划众筹、优先效益、布局优化,增强设施的基础建设改造。把口岸城市之间的联动充分发挥,在新一轮的建设中起关键作用,共同促进口岸经济型城市的对外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想要推进口岸经济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切实的实施口岸的基本建设,加快对口岸的平台现代化和专业化的建设,政府也应加大力度的对其口岸经济进行支持与帮助,根据所提出的战略思想,保证口岸经济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晴宇.边境效应相关研究及其最新发展[J]. 中国外资,2014(24):162-163.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篇(5)

一、切实节约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能源资源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只有能源资源的长久利用才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近几十年中,我国为了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从而使得我国能源资源面临了较为严峻的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要将节约资源放在第一位。与此同时,不管是在城市发展的哪一个阶段,都应该要贯彻落实节能生产的理念,从而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实施一批能够延长产业链、带动产业升级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转变,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要引导民营企业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吸聚和带动功能,配套生产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以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信用担保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服务。

二、利用衍生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化解资源矛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资源开采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石、废渣、废水和废气,比如在煤矿的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瓦斯等,金属矿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废渣等。按照线型经济传统观念,这些都是废物,而且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而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这些所谓的废物其实就是矿业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可以再利用的衍生资源,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要大力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推行清洁生产。要以煤矿瓦斯利用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和冶金、化工废渣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三、挖掘技术潜力,鼓励寻找接替资源

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矿产资源是否真正枯竭,应做客观分析。勘查矿产资源是一个认识过程。现在所谓的资源枯竭,是说已探明的矿产储量即将耗尽,并不意味着资源完全没有了。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还可以找到新的资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原来难以利用的资源,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利用。对一个城市来说,主体矿产资源枯竭,其他资源也许有较大开发潜力,即使是主体资源,由于过去受技术、投资等因素制约,也并不一定完全探明矿源和储量。

四、发挥市场作用,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能源和矿物材料,贡献了大量税收。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的投资主要来自国家,民间投资和外资所占比重比很小。在国家投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后,受城市自身积累能力的限制,资源型城市的结构调整比其他城市面临更大的资金约束。一些大型骨干企业,生产了许多产品,上缴了许多税收,为国家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向前推进,企业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没有足够积累,在资源衰减需要转型时却无力投入,经济转型举步维艰,波及整个地方经济发展。解决这个困难,除了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和投资,主要还在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进民资和外资,形成内资与外资结合、民资与国资结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投融资新格局。要千方百计借助外力求发展,扩大对外开放,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国外和发达地区的联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篇(6)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此刻,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困难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在可持续发展,合理解决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导农业经济发展。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日益突出的环境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在农业中,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当前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慢,再加上农业生产阶段仍在使用传统的生�a方式,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造成浪费,重污染问题,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加快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加快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更好地节约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2.1缺乏劳动力

劳动力问题一直是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现阶段,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农村劳动力转移势必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比较低,不能保证农产品综合指标。农业生产过程大多是随机的,缺乏科学的指导。

2.2农业生产规模小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其次是以家庭为主,农业生产经营缺乏规划,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民多为自我足够,但相比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2.3生态环境恶化

目前,各种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使土壤贫瘠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农药和肥料被用来使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人们大肆开荒,不合理地开采,非法占领田地,使农业生产资源越来越差。

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稳定农村劳动力

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力是根本性的,劳动力不足,发展农业经济是困难的。为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农村劳动教育,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促进知识生产,扩大农业生产队伍;另一方面鼓励这些人才投入农业生产,同时制定农村劳动力稳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入农业生产。为了保护农业的发展。

3.2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个体经营显然不适合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个体经营更加分散,不易管理,要解决这些问题,要积极实施规模化生产管理,实行合同制度,方便农民合同管理,实现规模化生产管理。

3.3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保护和利用农业资源是许多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提高知名度,盲目发展农业资源,不重视农业资源的保护,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却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保护和再利用。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为保证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应制定相关制度,按制度约束行为,保证耕地资源的保护。通过节约耕地资源,可以有效避免耕地资源的破坏,实现耕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另外,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破坏农业资源,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4加大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

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意识决定了农民的行为,行为以及农民的文化水平,认知水平,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要加大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广力度,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所有可用工具的使用。可持续发展对农民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账户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以便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篇(7)

[关键词]房地产业 经济法 途径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144-01

面对当前房地产经济所遇到的困境,以经济法为视觉,分析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房地产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概述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其主要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实际需求,又对后代人的利益不造成损坏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概述。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房地产企业的经济发展既要满足现代人对房屋产品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对房屋产品需求造成损害的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既要确保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房地产的稳定发展,又要保护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房地产的市场开发等;另一方面,既要确保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又要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如土地资源的开发、建材资源的合理采购等。因此,对于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法律的规范与制约,才能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经济法为视角来分析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法视角下,其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经济法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成立独立的法律部门来调整房地产的经济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调整房地产业整个市场经济的社会结构,也可以降低房地产的金融风险。由于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若房地产经济发展出现失衡,将会存在股市大跌、经济不景气的现象,这就导致社会居民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持有怀疑态度,社会居民个人消费下降,致使房地产业陷入困境。因此,在我国房地产经济运转中,必须将经济法作为调整房地产经济活动的法律,以确保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居民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发展,通过法律来指导和规划房地产的经济活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平衡和统一,以保证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经济法视角下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法中,主要包括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公平、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由此可知,经济法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然而,这种经济利益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来实现的。因此,在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应以经济法的原则来加强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工作,其中,经济法的三个重要价值则是效益、公平和安全。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追求自身的利益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则不能以获得自身利益为目标,而是统筹兼顾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若以房地产个体的经济利益为目标,将会破坏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在经济法基础上应推出宏观政策,由于不同地区的房地产经济有所调整,这就需要根据当地房地产经济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房地产政策,通过一定的法律手段来调整房地产活动,实现社会的公平发展,最终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由于我国的所有法律中都倡导社会公平性的理念,其是一种主观性的概念,具有主导性的特点,这就说明我国社会居民的利益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从上面的叙述可知,经济法主要体现在社会的整体利益方面,因此,在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为了充分体现出经济法中的公平性,应将公平性覆盖在全社会范围中,这就要求在开发楼盘中房地产企业应充分考虑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坚持公平性的原则,构建不同需求的住房结构,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总的来说,在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为了使房地产业的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如土地产权保护制度、金融法律体系、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及房地产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等,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与经济的效益,以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房地产业的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在经济法基础上来实现房地产经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节房地产活动,以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婷.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以经济法为视角[J].学理论,2010(1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