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1 17:25:09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篇(1)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留置;处理方法

1.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用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成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现场拼装而成。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原理与特征

2.1结构构造原理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因而素混凝土结构不能用于受有拉应力的梁和板。如果在混凝土梁、板的受拉区内配置钢筋,则混凝土开裂后的拉力即可由钢筋承担,这样就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和钢筋抗拉强度较高的优势,共同抵抗外力的作用,提高混凝土梁、板的承载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是由于混凝土硬化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产生了粘结力。它由分子力(胶合力)、摩阻力和机械咬合力三部分组成。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机械咬合力,约占总粘结力的一半以上。将光面钢筋的端部作成弯钩,及将钢筋焊接成钢筋骨架和网片,均可增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可靠粘结和防止钢筋被锈蚀,钢筋周围须具有15~30毫米厚的混凝土保护层。若结构处于有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保护层厚度还要加大。在柱和拱等结构中,钢筋也被用来增强结构的抗压能力。它有两种配置方式:一是顺压力方向配置纵向钢筋,与混凝同承受压力;另一是垂直于压力方向配置横向的钢筋网和螺旋箍筋,以阻止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的侧向膨胀,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由于按这种方式配置的钢筋并不直接承受压力,所以也称间接配筋。在受弯构件中与纵向受力钢筋垂直的方向,还须配置分布筋和箍筋,以便更好地保持结构的整体性,承担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力,及承受横向剪力。

2.2特征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蠕变)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钢筋混凝土结由于钢筋会阻碍混凝土硬化时的自由收缩,在混凝土中会引拉应力,在钢筋中会产生压应力。混凝土的徐变会在受压构件中引起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应力重分配,在受弯构件中引起挠度增大,在超静定结构中引起内力重分布等。混凝土的这些特性在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须加以考虑。实践证明,在正常条件下,宽度在0.3毫米以内的裂缝不会降低钢筋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总之,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用钢筋和混凝土建造的一种结构。其特点概括来讲(1)优点有:1)可就地取材;2)耐久性、耐火性好;3)整体性好;4)可模性好;5)比钢结构节约钢材。(2)缺点有:1)自重大;2)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易裂;3)费工、费模板周期长;4)施工受季节影响;5)补强修复困难。

3.存在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往往由于施工技术、工艺或组织上的原因,如混凝土浇筑量或浇灌面积大,施工条件(如人力、时间、设备能力、模板安装及钢筋绑扎等)受到限制,偶然因素(如停电、连续大雨等)的影响,不得不中断浇筑,等到再浇灌时,新旧混凝土间形成了一条接缝,即为施工缝。施工缝是工程结构中的薄弱部位,若其留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容易形成贯通裂缝或引起渗漏水现象,这样就降低了结构的受力性能,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甚至危及安全。所以,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正确留置方法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位置,必须在浇灌混凝土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中事先确定好,各种结构有不同的留置方法。但总的说来,施工缝应留置在结构中比较不重要的部位,或受力(主要指剪力)较小且施工又方便的部位,施工缝形成的截面应与结构产生的轴向压力相垂直,以便能直接发挥混凝土的受力特长——传递压力。因此,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最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最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

4.采取措施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做如下处理:

(1)若施工间竭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根据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不应超过2h),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倾人,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用振捣 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5-10cm,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2)若施工间竭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 1.18MPa时,方可继续施工。在某工程C10混凝土现浇施工过程中,夜间由于短时间雷阵雨的原因,混凝土浇筑工作间 隙达近一个半小时,雨止后,我们采用上述办法进行处理施工,使得新老混凝土整体凝固,混 凝土内在及表面质量均良好。

(3)若施工间歇时间较长,已浇筑的混凝土早已硬化,在新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如下处理: ①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②将钢筋上的锈 斑及浮浆刷净;③大量实验表明接续面进行粗糙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接续面粘结强度。④梁、柱施工缝应与梁、柱轴线垂直,板墙施工缝应与板面、墙面垂直,不宜做成斜坡形。⑤留梁的竖向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的位置上,再浇筑混凝士。隔板应按梁中钢筋位置留出缺口,满插到梁底:若隔板上下不留缺口,板就被钢筋挡住,插不到梁底,混凝土的水泥砂浆就容易从下部流出,使梁底形成一个强度较低的水泥砂浆层。⑥做板的竖向的施工缝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可采用新加设接头钢筋的办法。接头钢筋一般可采用6-10,其所需截面面积一般为板截面面积的0.2-0.3%,长度为插入新旧混凝土各30倍直径,两端加弯钩。这种钢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必要时上下均放。

5.结束语

综合上述,比较分析,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好是连续浇灌混凝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施工缝若处理不好,往往会形成弱点,对结构受力、整体性及防水都不利,还对楼板的耐久性、抗渗漏能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里我们必须加强对施工的严格规范制度,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方法要不断更新提高,正确处理,选择合理有效地施工措施,这样是各个环节做得充分,从而也提高整体的施工质量。 [科]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篇(2)

[关键词] 水利工程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施工工艺

喷射混凝土是混凝土的一种新的施工工艺,在施工中,不用模板或少用模板,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借助于喷射机械和输送管路,把混凝土高速高压喷射到结构面上,集运输与振捣为一体。所以喷射混凝土工艺简单,快速灵活,力学性能高,新旧混凝土整体性好,喷射混凝土由其施工工艺所决定。

1.定义及应用范围

钢筋(钢丝)网喷射混凝土,就是在喷射混凝土层内铺设钢筋(钢涂)网,使喷混凝土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以提高喷混凝土层的承载力,加强对围岩的支护能力的联合支护方法。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主要应用于破碎的、自稳能力较差的Ⅲ类~V类围岩地段的地下工程支护。

2.材料及施工机具

2.1挂网材料

支护用挂网主要材料有钢筋、钢丝等。钢筋常用的一般为直径6~12mm的工级钢筋。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直径10mm的Ⅱ级钢筋,或者用直径16mm以上的Ⅱ级钢筋作肋拱(或局部加强),相当于喷射混凝土的配筋。在围岩稳定性尚好、支护力要求较小时,一般采用直径3~5mm的铁丝(或钢丝)编成网作为喷混凝土的配筋。钢筋直径6mm以上的钢筋网,一般采用20#~22#细铁丝进行绑扎,对要求较高的工程部位则采用电弧焊进行点焊,焊条应按所用钢筋等级选用。

2.2喷射混凝土材料

喷混凝土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工程的要求选择。

2.3施工机具

2.3.1挂网施工机具

挂网施工的机具按设计要求选择,如有焊接要求时应配备电焊机等机具。对直边墙和隧洞顶拱安装钢筋网,应搭设施工脚手架或采用高空作业平台车。

2.3.2喷射混凝土机具

喷射混凝土机具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特性以及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进行选择。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需要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进行支护的围岩相对比较破碎,自稳能力较差。施工时应按“喷一网一喷”程序施工,即先喷一层混凝土,厚度3~5cm;再挂网;再喷混凝土。

第一层喷射混凝土的目的是使破碎的围岩得到加固,形成相对稳定的条件,保证后序施工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将岩面初步找平。采用此种支护的部位通常设计有系统锚杆,在完成第一层喷混凝土后进行锚杆施工。利用锚杆作为挂网的支撑点,将钢筋网铺设在第一层喷射混凝土表面,其间应留有一定间隙,一般不大于3cm。钢筋网安装完成后,喷射第二层混凝土。第二层喷射混凝土厚度应达到5cm以上,保证钢筋网有不小于2cm的保护层。

3.2钢筋网施工

钢筋网一般在支护工作面现场编网、安装。为提高工效,可在加工厂内编制一定尺寸的网片,运到现场安装。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前一种方法工期相对较长,但网的连续性和与岩面的间距控制比较好,材料消耗量也比较小;后一种方法,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网片的尺寸不宜过大,安装时必须做到各网片间的钢筋有一定的搭接长度,相应增加了钢筋接头量。再者,由于网片已定型,双向钢筋相互约束,安装时如岩面不平整,其与岩面的间距较难控制,可能有的部位此间距较大,使喷层厚度加大,提高工程造价。 3.3钢筋网形式

由铁(钢)丝编织的金属网在生产厂家制作,具有柔性好、强度较高、方便安装、方便运输等优点。这种金属网的编制方法与防洪工程的铁丝笼编制方法相同,即将铁(钢)丝制成一定尺寸的似螺旋状单体,将其展开编成相互索结的网片。网片规格一般为2m×2m,孔眼尺寸为10cm×10cm。此种金属网片作为喷混凝土配筋不是十分理想,因其网孔较小,而且比较柔软,喷射混凝土料不易通过网孔,而且在网的弹性作用下,回弹量较大。为克服金属网的弹性,可在网外设置钢筋直径8~12mm、间排距1m×lm的钢筋网作为压网。

焊接或绑扎钢筋网一般采用直径6~12mm的钢筋制作,网孔尺寸通常为20cm×20cm。这种钢筋网作为喷混凝土配筋比较适宜,在工程中普遍采用。钢筋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岩面上。如锚杆的间距较大,可以采用短锚杆或膨胀螺栓加密进行固定;也可以按一定间距采用较粗钢筋作架立钢筋加以固定。钢筋网与锚杆之间采用铁线绑扎,形成整体,以控制网孔的尺寸。 钢筋网施工前,应将钢筋拉直,并除锈。拉直钢筋时要控制拉伸力,使钢筋伸长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一般应控制伸长率在4%以内。钢筋网的绑扎应根据支护工作面情况分块分片进行。钢筋网安装完成后,应尽快喷射混凝土覆盖,不应在空气中长期,以免锈蚀。安装好的钢筋网应避免爆破飞石破坏。因此,一般应在爆破飞石距离以外安装钢筋网。但对于围岩稳定性较差的部位,需要早安装钢筋网时,应在下一次爆破之前喷射混凝土进行覆盖。

4.喷射混凝土施工

喷射混凝土是一种从巷道支护技术中演变到地上构筑物加固的一种快捷有效的加固手段,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械,利用压缩空气做动力,将一定比例的拌合料,通过高压管道输送并以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凝结硬化而成。

喷射混凝土施工应通过工艺试验,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取得高质量的挂网喷混凝土支护。挂网喷混凝土和素喷混凝土在施工工艺上有一定的差别。挂网喷混凝土在喷射过程中尤其是钢筋网将要被覆盖的时候应适当调整喷射角度,以使钢筋背面能被填实。也可以将喷嘴与岩面之间的距离拉近一些,以提高喷射料对前期喷层的冲击力,起到加强振捣的作用,将钢筋背面的混凝土通过振捣填实,以保证挂网喷混凝土的质量。

5.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中,浇注混凝土时,由于漏振、跑浆、钢筋密集、粗骨料架立或施工缝浮渣没有清理干净等原因,都可能形成露筋、蜂窝、孔洞等缺陷,而混凝土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这就要对局部混凝土病害部位进行凿除,而后用与原混凝土相同的标号或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喷射混凝土进行修补,以满足其设计和外观要求。施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和厚度不够是水利工程中又一主要的工程质量事故。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对其进行补强加固。

参 考 文 献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篇(3)

关键词:混凝土 钢筋 保护层厚度 检测

1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

1.1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外边缘的最小距离。

1.2钢筋保护层的作用:混凝土结构构建钢筋保护层厚度保护钢筋,防止钢筋锈蚀,满足钢筋与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对于高温或防火要求高的环竟,由于混凝土导热系数小,保护层能够有效防止构件内钢筋表面温度过高而逐渐失去强度,以至造成事故。

由于混凝土内水泥颗粒的水化作用形成了凝胶体同时体积收缩,使混凝土与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产生机械咬合力(即握裹力),使钢筋可靠地锚固在混凝土内,有效地发挥钢筋和混凝同工作的作用。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在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混凝土结构构保护层厚度的确度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对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的要求是结合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构件类别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诸多条件综合确定的。

处于一般室内环境中的构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主要按结构构造或耐久性的要求确定。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温度环境中的构件,结构的使用寿命基本上取决于保护层完全炭化所需的时间,因为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在设计基准期内炭化深度来确定。特别对于梁、柱等构件,因棱角部分的混凝土双向炭化,且易产生沿纵向钢筋的纵向裂缝,故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中给出了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3 保护层的检验

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位置很大程度上与施工质量有关,并对构件的结构受力性能产生重大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钢筋移位(即保护层厚度不准)是常见的通病,因为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钢筋有可能受到施工干扰而移位,钢筋移位的直接反映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变化,最常见的就是上部负弯矩钢筋因踩踏而下沉,造成构件截面的有效受压高度不足,从而降低了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及裂缝控制性能,而造成的质量通病。而混凝土保护层变薄使钢筋的握裹力减弱,会引起构件内钢筋锚固及应力传递性能的不足。从长远看,保护层变薄会加速混凝土的炭化、脱钝、钢筋锈蚀,影响结构耐久性及使用年限。

3.1检验构件的类型和数量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第E.0.1、E.0.2条规定:只对受弯构件梁、板进行检验,为构件总数的2%且≥5件;当有悬挑构件时,所抽检悬挑构建数量占抽检总数的比例不宜

3.2 检查方法《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第E.0.3条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可采用非破损方法进行检测;也可采用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的方法进行校准,要求的检测误差≤1毫米。

(1)局部破损方法:剔凿混凝土保护层直至露出钢筋,然后直接量测混凝土表面到钢筋外边缘的距离。这种方法最直接、最准确。

(2)非破损方法:采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量测。其原理是检测仪器发射电磁波,利用钢筋的电磁感应确定钢筋的位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方便、快捷,但量测不够准确。

3.3检测结果判定

梁类构件和板类构件分别单独检验批进行检验。不能混合计算其测点合格率。梁类构件的允许偏差为+10 mm、-7mm;板类构件的允许偏差为+8 mm、-5 mm。这实际是钢筋分项工程检验中保护层厚度允许尺寸偏差适当扩大的结果,其中已经过考虑施工对钢筋保护层措施的干扰,正向偏差增加的范围更大一些。梁、板类构件分别由量测结果计算合格点率,合格与否的界限为90%,即全部检查点的90%或以上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实体检验通过验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第E.0.5条第2款中规定,当抽检结果达不到合格要求的90%而仍>80%时,可以再次抽取同样数量检查(重复抽样),以两次抽检的总合格点率确定检验结果。

4 结论:以上就总结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对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检测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至关重要。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篇(4)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对策

中图分类号:U443.15+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青荣城际铁路位于胶东半岛,连接了青岛、烟台、威海地区的主要城市,是半岛城市群的重要联络通道。保证工程质量零缺陷是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城际铁路的根本,施工中按照青荣城际标准化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验收合格率100%。根据设计图纸,钻孔灌注桩基础大部分设计为半截钢筋笼,在桩基施工初期,极易发生钢筋笼浮笼现象,通过对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制定一系列防止钢筋笼上浮对策,良好地解决了钢筋笼上浮这一棘手问题。

2、钢筋笼上浮现象

针对本地区砂层较厚(约5~15m)、岩层坚硬(约600KPa~1200KPa)特殊地质情况,采用旋挖钻和冲击钻两种钻孔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都发生不同程度钢筋笼上浮现象,以冲击钻施工工艺居多。以某特大桥为例,钻孔灌注桩平均桩长30m,桩径均1m,钢筋笼长均为16.239m,混凝土面灌注至钢筋笼底以上0.5m~6m时发生钢筋笼上浮现象,混凝土面超过钢筋笼6m以后浮笼现象消失,此时钢筋笼悬浮在混凝土中,吊筋不受力直至灌注结束。

3、浮笼现象原因分析

钢筋笼发生浮笼现象后,项目工程技术部立即组织钢筋笼上浮技术分析,根据施工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3.1操作不当

钢筋笼一般由吊筋悬吊在横向支撑上,吊机可上下吊动,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以后,钢筋笼在混凝土中处于悬浮状态,吊机拆卸导管时,由于钢筋笼直径较小(为83cm),导管直径相对较大(为30cm),当导管偏离孔位中心,提升导管极易发生导管挂笼现象,钢筋被吊起后难以恢复原位。

3.2混凝土灌注速度影响

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底部时,若仍按照正常灌注速度(约0.03m3/s)灌注混凝土,导致混凝土在导管口上返速度过快,产生向上冲击力,进而带动钢筋笼一起上浮。

3.3导管埋深影响

1)导管埋深一般宜控制在2~6m,实际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作业人员未按要求拆卸导管,导致导管埋深超过6m。

2)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后,若导管底口仍在钢筋笼底以下,这样会使得进入钢筋笼段混凝土带动钢筋笼一起向上浮动。

3)当混凝土面和导管底口都进入钢筋笼内以后,如果导管埋深过大,将很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3.4混凝土质量影响

钻孔灌注桩灌注是否顺利,主要由混凝土质量决定,混凝土塌落度、和易性、流动性是决定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浮笼的主要原因。根据对发生钢筋笼浮笼现象的桩基混凝土质量数据统计发现,90%钢筋笼发生上浮是由于混凝土品质影响,混凝土塌落度偏小,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翻滚困难,带动钢筋笼一起向上浮起。混凝土塌落度偏大易产生离析,混凝土粗骨料聚集,产生“垫层”,拖动钢筋笼上浮。混凝土和易性是混凝土配合比是否合理的良好体现,和易性差的混凝土导致流动性变差,使得钻孔桩灌注困难。

3.5灌注时间影响

钻孔灌注桩灌注时间越短,桩身完整性越好,设计灌注混凝土方量25m3的桩基在1h~2h灌注完成为宜,混凝土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精神损失较大,随着灌注时间增长,首灌混凝土接近初凝,在混凝土面形成硬壳,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混凝土面上升带动钢筋笼上浮。由于旋挖钻采用吊车作业,灌注效率显著高于冲击钻机采用的钻机作业,导管易拆卸,灌注时间接近冲击钻机灌注时间一半,因而在灌注过程中出现浮笼现象较少。

3.6泥浆比重影响

孔内泥浆比重是钢筋笼上浮一个影响因素,泥浆比重与钢筋笼相对密度影响着钢筋笼在泥浆中浮力,同时泥浆比重影响着混凝土上返难易程度。灌注桩虽然经二次清孔后保证了孔底泥浆比重,但是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随着泥浆沉淀使得混凝土面的泥浆比重增大,与钢筋笼接触面摩擦力增大,使得钢筋笼有向上运动趋势。

3.7孔内沉渣影响

孔内沉渣清除不到位也影响钢筋笼在孔内受力情况,首灌后虚渣漂浮在混凝土面,同沉淀的泥浆一起带动钢筋笼向上运动。

3.8地质条件影响

沿海地区砂层较厚,清孔时粉细砂悬浮在泥浆中,含砂率难以降到规范要求的2%,同时按规范要求泥浆比重降到1.1g/cm3以下,在灌注过程中粉细砂沉淀在混凝土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垫层,随着混凝土上升,托起钢筋笼浮起。

4、钢筋笼上浮预防措施

4.1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由于导管挂笼使钢筋笼上浮现象完全可以避免,吊车提升导管过程中应缓慢提升,遇到障碍及时停止提升,用钢管撬动钢丝绳旋转导管使导管离开钢筋笼,继续提升导管。

4.2控制混凝土灌注速率

灌注前计算好混凝土面位置,在钻孔桩灌注过程中预估混凝土面进入导管时间,提前做好准备,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减小灌注速率,使混凝土冲击力尽可能对钢筋笼产生最小影响。

4.3灵活控制导管埋深

混凝土灌注过程需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时测量混凝土面位置,计算导管埋深,拆除导管控制埋深至2~4m,混凝土面超过钢筋笼底后勤测混凝土面标高,可拆除导管时及时拆除,保证导管底部一次升至钢筋笼底以上,这时导管底口尽量远离钢筋笼底口,使钢筋笼发生上浮几率大大减小。

4.4严控混凝土塌落度及和易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运距、气温等外界因素,添加缓凝剂,保障混凝土运输至现场后各项指标能满足灌注要求。混凝土灌注前,先使混凝土罐车搅拌罐快速转动,混凝土在搅拌罐中充分搅拌均匀,再卸料灌注。发现混凝土灌注时塌落度减小或和易性变差,应及时通知试验室及拌和站,重新调整后继续灌注,严禁灌注指标不合格的混凝土,很容易产生钢筋笼浮笼现象。

4.5减少灌注时间

首先做好灌注前准备工作,混凝土罐车到达施工场地前做好导管减压及安装料斗等工作,保证混凝土及时灌注。其次,采用先进灌注设备,优先采用汽车吊吊放导管及料斗,提升混凝土灌注速度。首灌结束后,更换小料斗灌注,易于拆卸。采用有经验的作业人员,提高操作技能,减少灌注时间。

4.6控制泥浆比重

二次清孔泥浆比重根据砂层厚度控制在1.05~1.1g/cm3,保证混凝土上返顺利,同时控制灌注时泥浆内粉砂沉淀厚度,降低钢筋浮笼概率。泥浆制取尽量采用优质钠基膨润土造浆,保证孔壁稳定同时易于控制泥浆密度和滤失量。

4.7尽可能减小沉渣厚度

孔底沉渣除了影响桩身质量外,沉渣过多也会使钢筋笼上浮,严格按设计要求摩擦桩沉渣厚度≯10cm,柱桩沉渣厚度≯5cm,减少灌注前清孔停止的时间。

4.8外力固定方法

当内在因素不可避免时,可采用外力加以固定钢筋笼,强制使其固定,避免上浮。

1)固定吊筋方法。

采用直径Φ20mm以上吊筋四根,使其对称焊接在护筒上,吊筋与钢筋笼及护筒之间焊接牢固,可承受部分钢筋笼上浮顶托力,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护筒拆除时除去护筒与吊筋连接即可。注意浇筑时护筒上加配重,或将护筒与钻机相连,防止护筒被钢筋笼托起。

2)制作专门防上浮角叉

为解决吊筋不可重复使用浪费钢材问题,可单独制作角叉固定钢筋笼。用直径φ60mm以上钢管两根,钢管一头切割成槽状,卡住钢筋笼第一根加强箍筋,或用直径Φ25mm以上的螺纹钢两根,一头焊接成角叉形状卡住钢筋笼加强箍筋,钢管(钢筋)另一头焊接在护筒上。同样,此种方法须对护筒加固防止护筒上移,还要对钢筋笼加强箍筋进行双面点焊,保证浇筑时与钢筋笼不脱焊。本工程采用此方法,效果显著。

3)钢筋笼加“倒刺”方法

在钢筋笼上设置“倒刺”的方法同样可防止钢筋笼上浮,倒刺设置在钢筋笼主筋上,每个截面设置对称设置4个,整个笼子设置两个截面。钢筋笼上浮时倒刺抵住或插入孔壁阻止其继续上浮。

4)钢筋笼底加配重

钢筋笼下放前,在钢筋笼底部加一定的配重,例如在笼底焊接两道加强箍,并在加强箍上焊接钢筋网片,加强箍筋与笼底间距2m,用钢筋与钢筋笼相连,灌注时通过底部加强箍筋与混凝土重力和摩擦力托住上部钢筋笼,使其达到防上浮作用。

5、钢筋笼浮笼后对策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时刻注意钢筋笼是否有向上浮起趋势,一旦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钢筋笼上浮现象,首先停止灌注,测量导管埋深,若导管埋深较大,可采用“慢提快落”导管,慢慢将钢筋笼带回浇筑的混凝土中,直到吊筋完全受力时,钢筋笼恢复至设计位置,此时拆除导管,缓慢浇筑,如仍发生浮笼,继续此项操作;若导管埋深较小,不能通过上述方法处理时,可用角叉抵住钢筋笼,焊接在护筒或者配重上,防止钢筋笼继续上浮,待导管埋深较多时再采用上述方法将钢筋笼带回至设计位置,提升导管时注意导管埋深情况,切不可因为浮笼问题使导管拔离混凝土导致断桩。如因混凝土流动性差使导管口混凝土上返困难,导致钢筋笼浮笼时,可从导管上口添加少量膨胀剂,上下活动导管,使混凝土松动后继续缓慢灌注。

钢筋笼上浮后如不能将其恢复至原位,根据钢筋笼浮起情况向设计单位汇报,分析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设计单位重新验算桩基承载力及抗拉拔力等指标,若可采用植筋等补救措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重新设计。如不允许,及时将钢筋笼拔出重新钻孔,减少工程损失。

6、结束语

根据近年来桩基施工技术不断成熟,钢筋笼浮笼防措施研究已取得较大进步,依据设计施工,钢筋笼浮笼现象完全可以避免,但由于人为因素及外界条件影响使得这一现象成为桩基施工中较为棘手问题,处理不当严重影响成桩质量,因而在施工当中应当得到足够重视。充分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灵活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严格控制主要技术指标,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能够较容易地防止钢筋笼上浮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指南(TZ 322-2010)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篇(5)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钢筋混凝土施工是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部分,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只有加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1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1 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表面未清理干净,沾有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平,翘曲变形;振捣不良,边角处未振实;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不够;撞击敲打,强撬硬别,损坏棱角;拆模后结构被碰撞等。

1.2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密实。

产生原因:模板拼缝不严,板缝处跑浆;模板未涂隔离剂;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混凝土搅拌不匀,和易性不好。一次投料过多,没有分层捣实。底模未放垫块,或垫块脱落,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拆模时撬坏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节点处,由于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粒径过大,浇筑困难,振捣不仔细等。

1.3 在梁、板、墙、柱等结构接缝处和施工接缝处产生烂根、烂脖、烂肚。

产生原因:施工缝的位置留的不当,不好振捣;模板安装完毕后,接缝处清理不干净;对施工缝的老混凝土表面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形成冷缝;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跑浆等。

1.4 结构发生裂缝。

产生原因:模板及其支撑不牢固,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形成分层,产生裂缝;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温度产生裂缝。

1.5 混凝土冻害。

产生原因:混凝土凝结后,尚未达到足够强度时受冻,产生胀裂;混凝土密实性差,孔隙多而大,吸水后气温下降达到负温时,水变成冰,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破坏;混凝土抗冻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产生破坏等。

2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检测方法

2.1外观检查。对于混凝土外表产生的质量问题,可用此法,如尺寸偏差、蜂窝麻面、表面损伤、缺棱掉角、裂缝、冻害等;

2.2预留试块检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误差,如预留试块的取样不当,试块与结构没有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振捣方法与结构的施工方法相差过大,则试块就没有代表性;

2.3在结构本体上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内容有:混凝土的强度和缺陷、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常用手段,其测试结果可作为判断结构安全问题的重要依据。3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措施

3.1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

要想从源头上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必须对施工人员,特别是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杜绝偷工减料,谋取私利的行为。

3.2狠抓原材料的质量。

“工程质量,人命关天”。质量检测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原材料的质量,狠抓原材料的质量进口关。原材料的质量,对钢筋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采用的原材料检验质量,全部符合技术指标方可采用。钢筋、水泥、砂、石子性能指标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如水泥在贮存期间,受潮湿或叠堆太高,以及未按时翻包,可致使结成硬块;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砂、石料本身强度低,砂子颗粒细,石子针片状多和泥土等杂质含量大,以及未按大小搭配使用,骨料级配不均匀,都会影响混凝土密实度又浪费水泥。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要经常检测,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总之,要从原材料进口处把握质量关。 3.3按科学比例配制混凝土。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想适应,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施工气候等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条件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作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应加入适量的不同类型的外加剂,优化其配制比例,在施工中效果更明显。但是,当结构物混凝土浇筑成型不够密实,试件强度就随之降低。在浇筑结构物的混凝土时,特别是当结构物形状及配筋情况复杂,气温变化较大和施工很不方便时,就很难把结构物各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成如同试件的质量一样。

3.4规范工序交接程序,严抓每道工序质量。

混凝土的施工过程:配料计量拌合输送浇筑振捣养护拆模。原材料的质量关、混凝土科学配合比例、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施工工序必须按有关规定,经现场监理人员检查、验收、签字方可。工序交接必须坚持上一道工序完成时,经验收合格,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原则。可以先由施工单位自检或专职检查人员检查,发现不合格,必须返修。返修后认为合格的,需要通知现场质量监理人员检查,若检查还不合格,还须立即返修;直到监理人员签署合格意见,才可进行下道工序。如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模板安上后,未经检查,不得架立钢筋;钢筋架设后,未经检查,不得浇注混凝土等。各种过程都要进行质量管理,才能确保钢筋混凝土的质量。4结束语

总之:在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教育和责任意识,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按照科学比例配制混凝土,规范每道工序,若发现有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问题或事项决不迁就,并及时要求施工方整改,该返工的要彻底返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定能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德明、钱红萍.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顾安邦、张永水.桥梁施工监测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王双,李大海,吕彩梅.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07):25-27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

Abstract: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following paper elaborates briefly the common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in reinforced concret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1引言: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的建筑工程技术已经不断的成熟起来,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大量的涌现出来,形态迥异、节能环保等等,这些建筑中往往是参与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所以说,钢筋混凝土其施工的质量就成为了人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以及安全,做好对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就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一、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影响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施工设计不够合理、缺乏可行性;砂石、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合格;混凝土的配料不够准确、振捣时间不足等施工工序不够规范;高温、冷冻、雨水等场地环境的长期腐蚀、风化。其中,施工因素对建筑质量的影响较大。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的常见问题如下:

1.混凝土的配制与浇筑

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过分的缩减建筑材料的采购资金,从而难以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导致原材料的选用不够合理,无法满足建筑需要,为日后建筑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同时,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施工作业人员往往没有对模板内侧的废物、杂物等进行清除或是清理效果较差,由此造成模板表面存有水分,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其耐压能力的不足、整体强度的下降。除此之外,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序时,施工部门往往是自由施工,并没有根据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从而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降低了混凝土的耐压能力,而混凝土表面可能出现麻面、裂缝、孔洞、蜂窝等问题。

2.钢筋的制作及质量

钢筋混凝土,顾名思义就是由钢筋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整体材质。由此,钢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整体的质量安全。即使如此,在建筑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钢筋依自身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的建造时,施工作业人员往往没有遵守相关的国家规定,仅凭经验或是将钢筋草草的焊接上就敷衍了事,从而造成焊接后钢筋的质量不合格,无法满足施工需要,为建筑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在进行钢筋的绑扎工序时,倘若绑扎效果不够牢固,钢筋容易产生松动现象,从而忽略了钢筋搭接的长度,对钢筋焊接接头处的受力产生影响。除此之外,铸造、加工钢筋时的管理不够完善,从而导致钢筋粗制滥造,影响钢筋自身质量,同时也将威胁到钢筋混凝土整体质量。

3.混凝土模板的设计存在问题

在进行混凝土模板的制作时,或是使用混凝土模板的期间内,往往由于模板的设计不合理、不切实际、不够规范,而导致施工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进行模板设计时,设计方未能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内容中所要求的规格进行设计,同时模板的装设程序也不够规范,由此造成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存在差异、混凝土规格不符合相关标准,从而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产及建筑的质量安全。除此之外,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模板的制作时,往往由于侧方的模板缺少支撑,导致模板强度不足,从而引起膨模现象且越发严重。倘若模板底层支撑的地基夯实不够,立底模的垂直支撑常在混凝土浇筑时淋湿,从而导致了地基软化,容易造成模板的弯曲和裂缝现象。

二、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质量

1.加强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其原材料质量的优劣,对混凝土整体的质量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原材料是混凝土整体结构的基础。因此,钢筋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应对其加强质量控制。在进行原材料的选择时,首先应保证钢筋的质量,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内容中所要求的规格, 同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试验,倘若试验结果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对于需要进行现场搅拌的混凝土,首先应抽取原材料样本并进行检测、试验,待得出试验结果后,对其进行有效的对比,审查并出具试配后的混凝土总体质量性能。除此之外,应保证用于混凝土拌制的水泥、石子、砂粒等原材料的质量,需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而使混凝土整体的质量得到保证,进而提高施工质量安全。

2.钢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科学性,与钢筋混凝土整体的质量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时,需加强对配合比的质量控制,应及时、准确、有效的对其进行调整。在进行实际施工时,应对骨料的整体水分含量进行反复测定。对于处于运输过程中的混凝土,应充分的了解、掌握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及损失程度,同时保证水量与砂率的调整工序,能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由此保证在混凝土确定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除此之外,在混凝土的使用期间,混凝土的重量应始终保持在标准范围内,用量的调整需要根据施工场地的温度进行,不允许作业人员任意的、或是根据经验加减使用量。倘若混凝土掺外加剂,应延长其拌和时间,待确保混凝土配比较为均匀后,方可投入使用。

3.钢筋混凝土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

在钢筋混凝土开始施工前,应严格把关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合理、科学的进行选择。根据相关规定及标准,要求钢筋混凝土的配制,应选用含量不高于1%的石子,颗粒的直径应在10mm到40mm之间,同时加入含泥量不高于3%的中砂。此时,为延长水泥的初凝时间、降低水泥水化热释放的整体速度,应对其加入缓凝减水剂。由此,对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选用水化热相对较低的矿渣水泥较为合适。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浇筑时,应先行降低碎石的温度,从而才能更加有效的降低钢筋混凝土入模的温度。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其制作过程的严格把控,加强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而为提高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有着直接影响,为保证建筑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缩短施工工期,应将质量控制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把控每个施工环节,合理、科学的进行原材料的选择,同时提高混凝土配合比的精准度,保证所有施工工序操作规范,从而提高施工质量,使整个建筑的质量安全及功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篇(7)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锈蚀破坏补强方法 所谓混凝土构件的钢筋锈蚀破坏:是指由于埋在混凝土中的钢筋发生锈蚀以后,其产生铁锈的体积是相应钢筋体积的2~4倍,因而会向四周膨胀,而钢筋四周的混凝土则限制它的膨胀,产生了交界面上的压力,钢筋锈蚀会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而且将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受拉而开裂破坏,而钢筋混凝土构件一旦受锈蚀胀裂以后,钢筋锈蚀速度明显加快,使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耐久性下降,导致构件破坏等严重后果。钢筋的锈蚀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轻微的会导致建筑物不能正常使用,严重的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如海港码头、化工厂房、化工仓库及处于重盐环境的建筑物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锈蚀破坏。

1 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成因及分析

由于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存在多种原因,直接或间接导致钢筋锈蚀的成因复杂化、多样化。总结各类工程钢筋混凝土钢筋锈蚀破坏的情况可得出以下几种成因: 1.1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由于施工原因局部未达到设计要求,即保护层厚度不足; 1.2 由于临海建筑物因结构设计失误、施工缺陷、建筑物温差过大等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加之海边盐环境的侵袭,C1-破坏钢筋钝化膜致使钢筋锈蚀出现破坏; 1.3 由于建筑物处高温度重污染环境中,空气中的CO2 等有害物质气体导致混凝土碳化速率加快,致使在设计年限内钢筋钝化膜破坏、出现锈蚀破坏; 1.4 由于混凝土构件直接接触腐蚀性气体或直接接触海水等含有大量C1-等活性离子,致使混凝土碱性下降间接或直接破坏钢筋钝化膜出现锈蚀破坏; 1.5 建筑物使用的混凝土由于使用氯化物等外加剂导致C1-超标;或由于使用骨料含碱超标导致混凝土碱反应出现裂缝,酸性气体进入破坏钢筋钝化膜出现锈蚀破坏;

2 钢筋混凝土构件锈蚀的阶段及对结构的影响的分析 混凝土锈蚀主要分为以下阶段: 2.1 混凝土表面碳化至钢筋开始腐蚀阶段; 2.2 钢筋开始氧化发展到混凝土锈蚀表面开裂; 2.3 混凝土开始产生裂缝发展到严重锈蚀开裂、以致混凝土保护层脱落破坏阶段; 2.4 钢筋锈蚀从表面扩大到结构区域的破坏;钢筋锈蚀后,其结构截面逐渐损失,损失率与混凝土构件破坏状态的关系见表4: 表4 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钢筋锈蚀力

总的说来,由于钢筋与混凝土交界面上钢筋锈蚀的存在,导致混凝土产生顺筋裂缝,甚至使混凝土保护层剥落,使构件截面有效面积减小,更重要的是使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性能降低;同时,由于钢筋锈蚀使其截面面积减少,强度降低,力学性能退化,使结构构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混凝土中钢筋锈蚀会使构件的承载力下降,使结构的材料性能劣化。

3钢筋混凝土锈蚀的补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