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腹部手术的护理

腹部手术的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11

腹部手术的护理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1)

关键词:剖腹产;腹部切口;护理体会

剖腹产腹部切口治疗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创伤性手术,我院据此对2013年10月~12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展开研究,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12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将其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70例患者年龄自20~55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糖尿病患者8例,贫血患者7例,合并肥胖者5例,体质消瘦患者6例;将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更为全面的、人性化的、专业的护理。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1术前护理要点 手术前,护理人员做好安全宣讲工作,讲明手术注意事项,对合并症患者展开有针对性的术前治疗,积极调节她们的血糖水平,纠正贫血现状;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做好肠道、阴道等相关事宜准备。饮食上,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的自身状态,提示患者术前少食多餐,坚持遵循低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原则,计算出每日所需热量并严格执行,供给患者所需的基本营养。

1.2.2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使用电刀时,应该保持相对应的温度和强度,尽可能减少皮肤与电刀的接触次数和时间。缝合之前要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选择适应于患者的切口缝合方式和缝合材料,分割还是注意把握力度和松紧度,保证间隙适当、切缘相对齐[1]。

1.2.3术后护理 术后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常规低流量吸氧,术后24 h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加以严密监测,观察电解质平衡状态、尿量等,准确把握换尿管的时间。依据麻醉和手术形式选取,对于全麻患者,不能使用枕头,保证平卧头朝一侧,随后对其进行口腔分泌物引流。可适时采用半卧位,注意抬高床头15°~30°,给患者双膝下垫上小软枕。

切口护理要点: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的药物,观察切口处有无渗液渗血现象,对术中出血量大的、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和合并症患者要展开重点观察[2]。对合并症患者可使用红外线照射伤口,减少脂肪液化可能。一旦发现脂肪液化现象,应及时通知医师对其展开治疗。

饮食:手术后禁止患者进食;术后6 h之后可进食流食,等患者肠气畅通之后,再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营养物质,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精神畅快[3]。

术后,医护人员要适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护理,具体讲解科学起坐、床上大小便的注意事项;介绍腹带的使用方法,建议患者控制好松紧度;引导患者适量运动;引导患者双手按压住切口两侧,向内部用力,进行有效咳嗽,以防切口开裂[4-5]。护理人员应建议患者出院后,2个月内不要搬动重物,腹部肌肉的能力锻炼应当有序展开,手术后1~3个月避免盆浴和性生活。此外,院方还应定期进行术后的宣教,提示患者观察阴道排液的状态,提示患者4 w后进行复诊[6]。

1.3统计学处理 此次试验所得数据通过软件SPSS 13.0专业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和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数据如下:切口开裂患者:对照组8例,观察组1例;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6例,观察组1例;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对照组10例,观察组2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排气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等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结论

实施全面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小剖腹产手术中腹部切口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建立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7]。

参考文献:

[1]于宝萍.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1).

[2]乔莉生.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2).

[3]田会玲.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术后护理[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06).

[4]宋孟霞.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前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32).

[5]张文艳.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09).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2)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手部外伤皮肤缺损患者共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8~62岁。本组全部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

1.2带蒂皮瓣移植的病情程度其中18例患者患指外露;8例清创缝合后皮肤坏死,造成皮肤缺损。入院后确诊为手部外伤皮肤缺损。

2结果

26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并发切口感染。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对突如其来的创伤,患者一时不知所措,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护士应以高度的同情心积极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等个体情况,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和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3.1.2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各种检查准备工作:心电图、血标本、皮试等,术前禁食水,做好胃肠道、皮肤准备,要特别注意保护供皮区的皮肤,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以适应术后卧床。

3.2术后护理

3.2.1病室要求室温保持20℃~25℃,湿度50%~60%。安排单人病房,减少探视,以利病人休息。病房内禁止吸烟,反复强调不可主动或被动吸烟,因香烟中的尼古丁既容易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又可促进血小板凝集,易造成吻合血管痉挛与栓塞,所以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及家属配合。

3.2.2心理护理术后由于切口疼痛、强迫等原因,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安情绪,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末梢循环血管收缩、血运差,影响皮瓣成活。护士应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及时镇静止痛,以利切口愈合。

3.2.3护理术后保持正确,不良易导致皮瓣蒂部扭转、受压、折叠,而影响皮瓣供血,一般采取平卧屈膝位,以减少腹部张力,肘部垫高与腹部同一水平,以使患肢制动。防止夜间患者熟睡后,会不自主的移动患肢,应以6 cm宽胶布或石膏绷带束缚肢体,术后40 h可适当下床活动,以不影响皮瓣血运为宜。

3.2.4烤灯照射的护理术后给予40~60 W的远红外烤灯照射患处保暖1周,照射距离40~60 cm,利用红外线刺激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患者无意识活动患肢,灯距太近,局部过于干燥或烫伤皮瓣,影响皮瓣成活;灯距太远,保温不够,易引起皮瓣血管痉挛。

3.2.5皮瓣的观察与护理①时间。术后6~8 h观察局部伤口情况、皮瓣血液循环,记录皮瓣色泽、温度、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术后2 d内观察记录,1次/h,术后3 d内观察记录,1次/2 h,术后4 d~1周观察记录,

1次/4 h,术后第2周观察记录,3次/d。②色泽。皮瓣复温后,色泽较健侧稍红,观察色泽变化时应该避免在强光下进行,以免出现偏差而导致误诊。③皮温。正常皮瓣温度31℃~35℃,皮温与健侧相同或相差1℃,说明皮瓣存活良好;如果皮瓣组织与健侧皮温相差大于3℃,表示静脉回流不畅,要及时报告医生。④毛细血管反应。用棉签轻压皮瓣,正常情况下皮瓣受压处苍白,移去棉签后2~3 s 转红润。如超过5 s或反应不明显,表示有血运障碍。⑤肿胀。一般皮瓣组织有轻度肿胀,这是术后创伤所致的正常组织反应,术后48 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退。但是局部水肿伴有其他征象者,是将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的先兆,应立即报告医生。

3.2.6断蒂训练此类皮肤属寄生皮瓣,3~4周后,即断蒂前须做皮瓣蒂部血流阻断试验,以判断该皮瓣蒂部是否能成活,在进行阻断的同时可刺激周围毛细血管迅速增生。断蒂的指征:连续阻断1 h,皮瓣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均无改变。术后3周开始做皮管训练,可用橡皮筋阻断法,观察皮瓣温度、弹性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2次/d,10~15 min/次,2 d后延长为50~60 min,如皮瓣无发黑、发白,用针头刺皮瓣出血活跃,1周后即可断蒂。

3.2.7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预防泌尿系感染,嘱患者多饮水,留置尿管者消毒2次/d。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深呼吸、主动有效咳嗽、排痰。防止便秘,指导患者多食水果、清淡饮食,按时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防止压疮,每2 h翻身,按摩受压皮肤。

4 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肢体恢复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和理解。锻炼的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原则上以感到疲劳,能忍受为度。在患肢固定良好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做耸肩、健指及腕部的屈伸活动。断蒂后鼓励患者练习肩关节旋转、外伸、上举、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手指屈伸等活动,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3)

[关键词] 腹部手术;心理状况;疼痛程度;胃肠功能;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13-03

手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虽可解决诸多问题,但手术麻醉及创伤会给患者带来疼痛、胃肠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从单一疾病护理逐渐转向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护理模式[2]。笔者根据腹部患者的特点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心理及生理状况,促进了患者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142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本科行腹部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观察组:男37例,女34例;年龄20~74岁,平均(51.25±6.17)岁;行胃肠道手术53例,阑尾切除术14例,肿瘤切除术4例;微创手术31例,开腹手术40例。对照组:男38例,女33例;年龄20~73岁,平均(51.21±6.18)岁;行胃肠道手术54例,阑尾切除术14例,肿瘤切除术3例;微创手术32例,开腹手术39例。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患者;②术后昏迷、伴有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疾病患者;③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如: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健康饮食、指导用药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1.2.1 心理护理 由于手术及自身疾病原因,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术后康复也有一定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及过程,告知患者手术期间可能产生的不适感,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从而减轻其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术后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及可能达到的预后效果,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精神上给予安慰与鼓励,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引导患者放松心情,必要时可播放患者喜好的音乐,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焦虑、抑郁程度。

1.2.2 疼痛护理 疼痛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更加明显。对于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通过交谈、说话,播放喜好音乐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对于疼痛程度严重的患者给予适量镇痛药物。同时指导患者取舒适,尽量减少咳嗽、深呼吸等动作,避免牵拉切口,产生疼痛。

1.2.3 饮食指导 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一般在术后6 h即可指导患者进食流质类食物,待患者出现肠鸣音后给予半流质食物,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排气,早期食物摄入应避免产气类食物,以免发生腹胀,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及异常反应。

1.2.4 早期康复护理 患者回到病房后,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给予四肢关节及肌肉被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6~8 h患者可取半卧位,根据患者舒适情况变换;术后第2天帮助患者坐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下床活动,并指导患者生活逐渐自理,如:洗手、吃饭、上厕所等。康复护理期间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且不可使患者劳累过度,以免发生意外。

1.3观察指标

{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定;{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48 h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3}观察两组患者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康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3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的比较(d,x±s)

3 讨论

腹部手术是治疗腹腔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各种腹腔手术技术已日益成熟,尤其是腹腔镜、胆管镜等微创手术的问世,使手术创伤性更小、术后恢复更快[3],但无论哪种手术方式,均会对机体产生一定影响,如:患者心理状态、术后疼痛、胃肠功能紊乱等[4],这些因素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对康复进程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减轻手术对机体的影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课题。

由于手术患者对自身疾病、手术方法及预后效果了解较少,术前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术后由于疼痛、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很易引起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5],而严重的负性情绪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具有不利影响[6],因此,针对上述特点,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给予腹部手术患者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其不良情绪。

疼痛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一般在术后1~2 d疼痛较为明显,虽然疼痛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御功能,但仍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7],严重疼痛不仅可增加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还可抑制胃肠蠕动、降低分泌物排出[8],因此,给予腹部手术患者积极有效的疼痛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给予腹部手术患者积极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术后疼痛,促进其康复。

手术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重点课题,腹部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及麻醉等各种原因,术后胃肠功能多处于麻痹状态,使患者胃肠功能低下[9]。多数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从而缩短术后排气时间[10]。也有研究认为,术后早期活动可改善手术患者内脏自主神经功能,提高迷走神经张力,从而增强胃肠蠕动,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促进营养吸收和切口愈合,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1]。笔者对腹部手术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同时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给予腹部手术患者饮食及康复指导,有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切口早日愈合,使其尽早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笔者认为,早期肠内营养及早期康复训练均有利于腹部患者康复,但在应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必须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下开展,以免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腹部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参考文献]

[1] 曾燕,韦喜艳.术前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7-68.

[2] 李越.护理干预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24-125.

[3] 赵雪勤.针对性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0):102-103.

[4] 戴英伟,吴秀芬.舒适护理干预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278-279.

[5] 蒋立荣.上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70-172.

[6] 毛丽娟,戴宝珍.实用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96.

[7] 林洁,杨华,罗素君,等.护理干预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135-136.

[8] 穆宝华.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7):3548-3550.

[9] 林雪梅,符梅华,罗晓芬,等.药熨配合电针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2):91-92.

[10] 张明党.护理干预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69-70.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4)

方法 对19例腹部手术高血压患者观察与护理,采取严密监测术后血压,严格记录出入水量,适当限制输液速度和量,适当应用止痛药物,解除术后高血压患者的腹胀、尿潴留,做好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发现术后高血压时,及时应用降压处理。结果 保证了术后高血压患者的术后顺利康复。结论 腹部手术后高血压患者,通过观察与护理,及时地降压处理,防止术后高血压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而影响术后的康复。

【关键词】 腹部手术后;高血压;护理

由于麻醉作用的消失,疼痛刺激及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及患者对手术恐惧的焦虑情绪和心理,部分手术后患者可引起应激性血压升高。血压过高可诱发血管意外、血管吻合口或创面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危险。术后高血压恢复在较大程度上受术后各种不适(疼痛、各种管道的不适、尿潴留等)和患者情绪、心理的影响。2004~2005年对我普科腹部手术后19例发生术后高血压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从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2005年本组腹部手术后19例发生术后高血压患者,术前均无高血压病史。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44~76岁。其中结肠手术6例,胃部手术4例,肝脏手术3例,直肠、胆囊、胰手术各2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强烈的术前焦虑,不了解手术的过程、预后及是否安全,对手术恐惧,担心是否承受手术治疗,术后的伤口疼痛,这些均可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紧张、焦虑情绪和失眠,易引发血压升高。因此患者入院后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关心,向患者讲解和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疾病治疗的有关知识;指导患者应如何与医护人员的配合,介绍手术成功的患者,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及焦虑情绪,鼓励患者增强信心。对失眠不能改善的患者,必要时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测术后血压患者术后返病房后30 min测血压1次/4 h,改为1次/4 h 至术后48 h。术后血压于21.3/12.0kPa ,或超过术前血压的4.0~6.0kPa 者,应考虑术后高血压。发现术后高血压应立即告知医生,根据医嘱及时采取降压措施。术后高血压一般在清醒后3 h左右发生,5~7 h达最高峰。发现术后高血压时应立即告知医生,特别是血压在24.0~25.3/16.0~17.3kPa时,应根据医嘱及时采取降压措施。应用血管扩张药物硝普钠等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以防血压急剧下降或低于正常水平而造成不良后果。应用利尿剂速尿等辅助降压时,需注意速尿有导致低盐、低钾综合症的不良反应,用量宜由小到大,以防利尿引起水、电解质失衡及低血钾引起心律失常。

同时要给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不必要的干扰尽量减少,保证患者的充分休息。进行各种操作时要轻柔、敏捷,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1]。

2.2.2 严格记录出入水量,适当限制输液速度和量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在肠功能恢复之前不能进食,故需大量补液,液体量过大,速度过快,可造成血容量明显增加,血压升高,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出现左心衰竭和肺水肿。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尿量、末梢循环、心率等,准确判断出入量,适当限制输液速度和量,防止血压进一步升高。

2.2.3 疼痛护理 伤口疼痛导致术后血压升高者,发生在手术后24 h之内,应根据国际常用疼痛程度评估法(WHO)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2]及患者的面部表情、活动、睡眠观察为指标,给适当应用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的刺激,镇定患者的情绪。术后高血压一般很快恢复正常,但如果刺激因素持续存在,可导致血压持续不降。本组患者2例因不能安静入睡,给予镇痛药物后效果不佳,患者血压持续不降,直至术后第4天后下降。

2.2.4 腹部手术后患者由于胃肠功能抑制,肠腔内积气过多,不习惯在床上排尿、疼痛等,术后可易发生腹胀。腹胀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导致血压增高。应评估患者腹胀程度,向患者讲解腹胀的原因,并协助患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多活动,帮助卧床患者在床上翻身。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或灌肠。

2.2.5 术后患者麻醉、疼痛、等因素导致腹压增高,膀胱过度充盈,可引起尿潴留膀胱胀痛引起血压升高。本组有1例患者,因此原因引起高血压发生。对于麻醉清醒后5~7 h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给予积极诱导或行留置导尿,注意保留尿管是否通畅,防止因引流管不通畅引起尿潴留。

3 讨论

通过上述护理措施,血压在2~4 d内恢复正常范围者12例,3~4 d内恢复正常范围者7例。我们认为认真做好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注意及时吸氧、止痛、镇静、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发现术后高血压,根据医嘱及时采取降压措施,保证了术后高血压患者的术后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胡丽琼,方贵蓉.术后高血压分析及护理对策,2004,15(2):116-117.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5)

【关键词】 护理干预;妇科手术;腹胀

作者单位: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腹胀是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多因手术中肠管受到激惹使肠蠕动减弱,肠腔内积气过多所致。临床工作中对术后腹胀的护理一般只是执行医嘱,较少采取更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影响,对80例妇科择期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其中子宫全切术41例、子宫及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23例、卵巢囊肿切除术16例,年龄在24~65岁之间。根据手术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手术种类、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

1.3 护理干预 ①术前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解释所患疾病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向其介绍同病区手术成功实例,增加患者安全感和对手术的信任度;教会患者自我调节,帮助其进行情绪调整。充分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手术的期望值,及时发现引起情绪或心理变化的诱因,对症实施心理疏导[1];②术前指导:向患者讲解术后尽早下床活动的意义,一般术后24 h便可开始,早期活动护士会指导或扶持。指导患者练习术后需做的咳嗽、翻身、收缩、放松四肢肌肉的运动等并要求患者在指导、练习后独立完成直至掌握;③护理:患者术后取去枕平卧位,腹部放置沙袋6 h,6~8 h患者完全清醒后在护士协助下可以枕枕头、翻身采用侧卧位,12 h后采取半卧位,使腹部肌肉松弛,降低腹部切口张力,减轻疼痛;④饮食护理:术后6 h麻醉作用消失后,鼓励患者少量进食一些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气,并能补充体内水分,忌食一些容易发酵产气多的食物,以免增加肠道积气,导致腹胀;⑤指导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本组病例麻醉方式均为硬膜外麻醉,术后6 h即可以进行床上早期锻炼,24 h后开始下床缓慢活动,根据妇科腹部手术的特点,制定活动计划,并由护士协助患者第一次下床活动视具体情况给予正确指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分类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术后腹胀发生情况(n=40)

组别腹胀人数发生率(%)排气时间(h)

干预组37.518±2.5

对照组1127.539±3.8

注:χ2= 5.54,P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n=40,h/%)

组别

干预组33/82.50*6/151/2.50

对照组11/27.5023/57.506/15

注:*χ2=24.63,P

3 讨论

腹胀是妇科患者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采取对症护理干预措施,使肠蠕动尽快恢复,促进排气,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表1显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大部分消化系统功能正常,手术不触及肠管,虽然由于手术刺激和麻醉影响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但术后6~8 h麻醉作用消失后,胃肠蠕动功能会逐渐恢复,此时干预组患者在护士指导下开始进食。进食通过咀嚼、吞咽运动反射性引起胃肠蠕动,食物经过胃、肠管后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气。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8 h少量进食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腹胀是有效可行的,与肖俊英等[2]研究结果相似。

通过术前护理干预,使患者认识到术后活动的重要性,解除术后不敢活动的思想顾虑,掌握术后活动的时间及方法技巧,尤其是早日离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利于早期排气,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表2显示干预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早,依从性较强,容易听从护士指导,对术后影响活动的疼痛不适等能以积极方式应对。

参 考 文 献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6)

【关键词】 妇科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利于恢复

妇科腹部手术,既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又是一个机体受到创伤的过程,因此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在心理、身体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做好妇科腹部术后的观察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患者心身良好恢复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观察护理2006 年1 月~2008 年1 月间,年龄14~76 岁,我院因妇科疾患腹部手术的患者,共计1420 余例。

2 术后观察护理

2.1 患者神志及麻醉是否苏醒的观察

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几乎在测量脉搏、血压的同时向他祝贺手术顺利成功。并询问身体有何不适及要求,即可观察到患者神志是否清楚、麻醉是否苏醒,而患者也在心理上得到了及时的安慰。

2.2 卧位的护理

妇科腹部手术一般采用连硬膜外麻醉,回病房后应平卧、头偏向一侧,预防呕吐时造成呼吸道阻塞。术后2 小时可使患者定期翻身,术后6 小时即可睡枕头减轻平卧带来的不适。第二天则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促进肺的呼吸有利于痰液排出;还可降低腹部肌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利于体位引流,炎症局限。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并每15 分钟观察记录一次脉搏的次数、节律以及搏动的强弱;呼吸的频率、节律是否均匀;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对比分析前后数值、对患者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估,以利于对症护理与治疗。

2.4 手术切口的观察

即手术切口有无渗出物,如有则应进一步观察评估渗出物的量、性状,并及时向医生反映情况,做好手术或更换敷料的准备及记录。

2.5 出血的观察

外出血及快速多量的内出血比较容易观察,除生命体征有较大幅度变化外临床表现也较明显。如患者面色苍白、烦躁(应与麻醉苏醒前之烦躁区别)、皮肤湿冷、出现腹胀、移动性浊音等体征。而缓慢少量的内出血则不易被及时发现,但如果仔细观察仍然可在出血早期被发现给予及时救治。

缓慢出血的早期患者的血压往往没有明显改变,但脉搏的变化会早于血压的变化,从最初的快而有力逐渐变得无力缓慢,并且节律时快时慢毫无规律,这是机体从代偿到失代偿的一个过程。与此同时患者的精神状态很委顿或表现出嗜睡、打哈欠(脑缺氧的表现)、皮肤温度低等一系列微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此时应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即可向医生报告。当然还应该评估阴道有无流血及流血的量、性质等。

2.6 引流管及会阴部的护理

保证引流管引流通畅,始终保持引流液不会返流而导致感染,观察引流液的量、质、色,了解腹腔内是否保留有药液,做好记录,以便动态观察。导尿管每4 小时定期开放,集尿袋24 小时更换,会阴冲洗每日两次以预防导尿管拔出后尿储留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2.7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2.7.1 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的预防

由于术中麻醉、切口疼痛、担心引流管脱出等原因,手术后多数患者不愿活动;加上手术后患者身体虚弱、出汗多、体液相对不足使痰液不易引流,皮肤潮湿抵抗力下降,极易导致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的发生。所以,术后2 小时即应开始定期给患者翻身、叩背、指导用双手按压住切口做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搞好患者的个人卫生,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松软、骨突处及身体受压部位,经常用50%酒精做环形按摩和温热毛巾热敷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必要时加气垫防护。

2.7.2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

妇科手术大都在盆腔深部进行,由于麻醉静脉壁平滑肌松弛,内皮细胞受牵张而胶原纤维暴露[1]、术中、术后止血药物的使用、使血液的粘稠度增高,是术后发生静脉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长时间制动、卧床、下肢活动减少、导致静脉血流迟缓,下肢静脉极易形成血栓。因此,一般术后2 小时在给患者翻身的同时,即应指导患者做双下肢伸展运动,第二天鼓励下地活动,以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血栓形成。

2.8 饮食指导

术后进食既可以及时补充营养又可刺激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一般术后6 小时即可进食流质饮食,但不要给予牛奶、果汁等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发生腹胀。肛门排气后再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2.9 健康教育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危险因素、定期复查的时间、内容、需要补充的药物、注意事项等;如果是输卵管复通术后的患者,还应告知其受孕的最佳时机在半年内;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3 结论

经过对1420 例妇科腹部术后住院患者从神志及麻醉、卧位、生命体征、手术切口、出血、引流管及会阴部、术后并发症、饮食、健康教育几方面观察护理,未出现1 例患者因观察护理不到位而发生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由此可见:整体到位的观察护理既能减轻患者的病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能缩短治病疗程、节省住院费用,全面支持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7)

【关键词】AIDS;HIV 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97-01

护理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我国已进入发病死亡高峰,并且呈现波及范围广、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特点;疫情已经波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病例报告数呈明显上升趋势。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数年后,可使部分感染者免疫功能极度下降而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具有不可治愈性的特点,可出现相关器官感染、功能下降的临床表现。 我科自05-09年共收治50例AIDS、HIV腹部手术病人,临床观察和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中,女19例,男31例,年龄18~71岁。阑尾炎15例,胆囊炎18例,腹部创伤10例,疝5例,胃肠穿孔4例,死亡1例。

2 临床观察

手术前检查都确认为AIDS或HIV感染者。

2.1 临床表现:患者体质消瘦、乏力,不思饮食、体重下降,伴有腹痛、腹泻、发热、下腹部包块,外伤者创面流血、伴腹膜炎症状、体征。

2.2 心理状态:得知被确认为AIDS或HIV感染者,患者及家属难于接受,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无助等心理障碍,甚至出现报复、自杀等行为,拒绝手术治疗。

3 护理要点

3.1 消毒隔离及护理

3.1.1 病房要求:病情复杂、严重,有机会性感染,不合作,用血和其他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的病人需要单独隔离。有经济能力需要特殊要求的病人住单人房间。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1.2 皮肤粘膜保护:为患者提供宽松治疗环境,不提倡过多隔离措施。护士吸痰时需穿隔离衣、戴面罩及一次性手套。手接触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护理病人之后及护理另一个病人之前必须洗手。

3.1.3 操作要求及污染物处理:安排有经验护士为患者护理,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病人或污染危险性较大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二人配合,操作尽量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进行侵入性治疗如穿刺、注射等,用过利器必须放到锐器盒中。器械用0.5% “84”消毒液浸泡后再经高压灭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引流袋经消毒毁形处理后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回收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类经高压消毒后再清洗。病人出院或死亡后,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3.2 心理护理:艾滋病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光彩的疾病,患者除了要承受疾病折磨,同时也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心理负担,常常表现为焦虑和抑郁、沮丧,甚至自杀,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

3.2.1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思想品德、通情达理,成为一个有效的帮助者。通过真诚交谈、积极倾听,收集患者健康资料,了解患者需求以及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效沟通使患者建立起信任感,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3.2.2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患者作为“弱者”,自我评价往往较低,但却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特别敏感,特别是艾滋病患者,自尊心易受伤害,希望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护士通过与患者交流,针对不同患者,找出引起不良心理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心理支持。护士应对病人心理进行疏导,满足合理要求,解除病人孤独恐惧感。还应做好家属工作,让病人更多得到家庭和社会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3.3 切口护理: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敷料潮湿及时更换;严格无菌操作,用一次性换药碗,戴手套;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污染物用0.1%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双层袋子盛装、贴上特殊污染物标签,再按医疗废物处理。如果使用消毒换药碗,必须单独用容器盛装、经过2%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经特殊标识送供应室处理。

3.4 饮食与护理:肠功能恢复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意食物色、香、味,增进病人食欲。不能进食者给静脉输液或鼻饲,加强病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摄取足够水分及热量,如牛奶、果汁或巧克力等,指导食用肉漠、蛋羹、适量蔬菜及水果,多食百合、银耳。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3.5 健康教育:宣传AIDS的防治知识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健康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 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目的及意义; 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艾滋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但不是烈性传染病、而且病程及生存期较长。通过宣传栏、手册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艾滋病传播途径、消毒隔离、预防措施、正确求医等。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体质虚弱者可在床上做四肢伸展活动;指导患者深呼吸及咳嗽,防止并发症发生。

3.6 家庭护理:病人常常自责和内疚,顾虑重重,不情愿接受陌生人照顾,因此家庭护理及为重要。患者在家人和朋友温心照顾下极为安全,心理得到安慰,有助于解除病痛。通过宣传教育,消除不必要担心与误解,培训家庭护理人员、掌握护理知识,让患者从家庭中获得满意照顾及心理支持,以提高生活质量。

3.7 临终关怀患者面对死亡、人们歧视出现愤怒、否认等心理问题。护士应摒去人们谈“艾”色变思想,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愿,尽力帮助完成;还应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加强责任心,用娴熟的技术和周到护理,让患者平静离开。

4 小结

综上所述,AIDS或HIV感染者,将终生携带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医治,随着病程发展可出现各器官功能下降而引起相关疾病,因此加强疾病护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在防治疾病队伍中,护理人员始终站在最前沿,需要护士以娴熟的技术、爱心为患者服务。同时宣传艾滋病科学知识,提高人们认识,改变观念。

参考文献

[1] 戴志澄.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及预防控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58-560

[2] 吴光煜. 传染病护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1):45

[3]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