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梳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4:02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梳理篇(1)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梳理探究”却处于一个很尴尬的状态:一方面是课程理念、教材编者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却是高考没有直接涉及或涉及甚少。所以很多教师认为既然高考都不考了,那也就可以不教了。于是“梳理探究”便形同虚设,俨然成为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下的一个牺牲品。

那么,该怎样对待“梳理探究”这一部分,该用何种方式来教学“梳理探究”?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这里,笔者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积累的点滴体会,对“梳理探究”的教学方法作一浅探。

一、态度要重视

既然新教材中设置了“梳理探究”这个部分,那就自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且不说高考考不考,考的比例有多少,就是五个模块中安排的15个专题,其内容精彩纷呈,意趣盎然,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本身也值得学生去了解去探究,这也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拓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培养。且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认为,切不可对“梳理探究”置之不理,首先应该从态度上高度重视它,把它提到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同等的地位。在这个思想认识的前提下,“梳理探究”才不至于被束之高阁,才不至于流于形式。

二、结构要了解

“梳理探究”共有15个专题,每个必修模块各安排3个专题,分别是:必修1: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必修2: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必修3: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必修4:逻辑与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必修5: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

这15个专题中,前7个专题侧重于梳理,侧重于对语言现象和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后8个专题侧重于探究,侧重于对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进行探究。从纵向的模块来看,各模块间的3个专题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且呈逐步提高、循序渐进的形式,编排的意图十分明显;从横向的内容来看,有的侧重于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以便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了解了“梳理探究”的内容结构形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教法要灵活

“梳理探究”毕竟不同于“阅读鉴赏”等,态度上固然要同等重视,但时间上却又无法与之平分秋色。所以在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时间安排和活动形式等方面都要作灵活处理。

1.教材处理要有弹性

每个必修均设有3个“梳理探究”专题,按照教学计划,每学期要完成两个必修模块,也就是每学期有6个“梳理探究”专题,如果要求学生全部完成,显然是不现实的,其结果很可能是有量无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某一个专题,在一个专题内部也可以再进行分工,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就某一专题本身的各个活动环节而言,也要作灵活处理,剪裁取舍,把握弹性。例如,在必修5“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先安排课外时间自行阅读这一专题内容,然后交给他们梳理探究的具体任务:在 5个必修模块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滕王阁序》中“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弱冠”,《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山东”,《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壬戌”“既望”,《张衡传》中“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的“公车”“郎中”等等,分别涉及年龄、地理、纪时、官职等古代文化常识,请4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中选取一个角度,以小组为单位,对5个必修模块中涉及的相关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最后安排一节课进行成果展示。结果表明,学生梳理得很具体,这等于是对文言文的一次复习。考虑到学生的梳理只展示现象,而缺乏理论,我结合本人开发的校本课程《语文趣味知识集锦》中的一个单元――古代文化常识说略,分别梳理了“古人称谓简说”“古代年龄称谓小集”“古代地理常识知多少”“文言文中职官的辨识” “‘左’‘右’孰尊”等方面内容,提供给学生参考。这些内容,既有理论说明,又有例子佐证,而且都跟文言文有一定的关系,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学生探究的欲望就更强烈一些。

2.教学设计要有科学性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性,要注重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安排,要突显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一次观摩课中,我开设了必修2中“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这一专题。教材中这一专题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成语的来源和结构,成语的运用,成语与文化。其中第一和第三部分侧重于文化的角度,知识性比较强;第二部分侧重于运用,趣味性比较浓。要想在这短短的一节课内完成这样丰厚的教学内容,显然是有很大难度的,我的教学思路是:本着知识性与趣味性兼顾的原则,采取删繁就简的方式,整个专题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侧重于运用方面,先在课堂上引进游戏活动和分组竞答的做法,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第二部分再侧重于文化方面,分派课下的梳理探究任务。这样由感性到理性,由趣味性到知识性,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和过程。

具体的教学环节设计是:(1)激情诱趣,导入本课;(2)追本溯源,成语常识;(3)集思广益,成语游戏:①用十二属相填写成语;②成语猜谜;③成语对联;④成语接龙;(4)咬文嚼字,辨析误区;(5)牛刀小试,课堂训练;(6)学以致用,课外延伸:①梳理:误用频率较高的“不”字成语10条;②探究:成语中的谦敬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3.时间安排要有合理性

“梳理探究”的活动主要靠课外进行,而不是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课堂只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的舞台。而且也不能集中安排,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宽度。为此,每个必修模块教学开始之初,我就根据实际教学进度排出“梳理探究”的学习时间表,让学生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认真准备,并明确限定完成任务和展示成果的具体时间。

4.活动形式要有多样性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梳理篇(2)

关键词:梳理探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度《人教版必修“梳理探究”模块的意义与对策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351)成果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材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必修课程在编排上与旧教材有一定的不同,新增了“表达交流”“名著导读”“梳理探究”三大模块。前两个模块教师在教学时处理得都较好,但“梳理探究”这一模块却成了高中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一模块的内容,优化教学效果,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梳理探究”模块的设置体现的就是“积累·整合”“发现·创新”两大方面。”在这两个目标的要求下,“梳理探究”这一模块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梳理探究”的每个专题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小课题,涉及某一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学生从学习语文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了,但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而这一模块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对已经接触过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更加深入、全面、系统的掌握。

如在《优美的汉字》这一专题的学习中,之前学生大多只知道一个字怎么写,有什么意义,但对于一个字在音节、结构、意蕴方面的特点不甚了解,因此在读古文时,遇到的障碍就较多。而且学生对于汉字在语言运用中、文化发展中、对外交流中等方面的知识和作用的了解更少,在阅读理解中有些现象就会吃不透。通过认真地学习《优美的汉字》这一专题,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认识就会提高。《古代文化常识》这一专题可以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增强学生理解古文的能力。《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专题探究了新词新语产生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它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并可以从中感悟到语言深层次的文化蕴涵。

二、方法与过程方面

“梳理探究”共设计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汉语成语》等15个专题,5册必修教材,每册3个专题,每个专题涉及的内容含量都很大。而教师往往把主要精力与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必修“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两个模块的教学中,因而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讲授“梳理探究”。因此,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代劳梳理探究的过程,将结果机械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则可以灵活多变。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个专题切分为若干个小专题。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小专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每一个小组将梳理探究的结果汇总整理出来,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汇报。最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探究结果汇总起来,汇编成册。这一过程既达到了积累创新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勤于动手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如在《汉语成语》专题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两个课题,并将学生分为两组,每个组负责一个课题,每个课题组可以进行进一步分工,然后分别对先秦诸子作品中的成语和与生活各方面有关的成语进行搜集整理,编成《先秦诸子成语手册》和《生活常用成语手册》。最后,学生对自己课题组的探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课题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分工合作,不仅增强了相互之间的感情,而且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同时,在《奇妙的对联》《新词语与流行文化》等专题中,我们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从而切实优化本专题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梳理探究”模块的内容绝大多数是从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方面设置的,在很多专题中都融入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通过学习这一模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了解历史文化,增加文化底蕴,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成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追随者和继承人。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梳理篇(3)

关键词:高三英语;知识梳理课;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高中复习课的效率,我校启动“高质量的高中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对高中复习课课堂教学进行科学性优化,总结出一套凸显高效的各科复习课教学模式,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复习方式和复习效果。高三英语知识梳理课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现具体陈述如下:

一、功能目标

1.梳理知识,构建系统英语知识体系;

2.学以致用,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3.改进方法,习得文明得体的语言;

4.反思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根据《2016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要求,确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授课顺序,引导学生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及高考考点的能力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能力层级要求。

2.主导性与主体性原则

高质量的复习课应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好复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关注适当的问题。要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深入。

3.巩固性与系统性原则

一堂成功的知识梳理课,不仅仅是巩固、记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所学知识是否形成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各知识点的衔接,巩固所学知识,有效提高理解和运用能力。

4.实践性原则

要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通过典型试题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

1.科学规划,交叉串联

熟悉考试大纲,根据大纲要求衡量所复习的语法及语言点在本单元、本册及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语言点到位。规划分析本课的复习内容时,要处理好知识的纵横联系,尤其是重点内容,要进行适当的强调,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提高复习的效能。

2.依纲据本,能力迁移

以教材为本,以考试说明为纲,以题型为线索,教材与考纲结合,适度、适时和适当地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以教材为本,对分散在各单元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体系。以考试说明为纲,对词汇、语法和句型等知识点进行梳理、串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以题型为线索,把握英语试卷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实现知识记忆向能力运用的转化,形成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3.面向全体,兼顾差异

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知识梳理课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绝好的查缺补漏的机会,教师应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为日后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这也是学科思维的一次飞跃,通过梳理,学生对以前所学便有可能融会贯通,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加得心应手。

4.关注密度,重视质量

只有高密度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引导学生以不变应万变,举一反三。只有大容量、快节奏,才有高质量,才能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

5.关注兴趣,创设情境

知识梳理课相对比较单调,学生容易分散精力。因此,要讲究策略,变换角度,切忌简单重复。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要善于创设情境,使过程情境化,确保学生保持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授受过程,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1.回顾知识,归类整理

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六年所学的词汇、句型、语法、阅读等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形成英语基本功综合训练的知识网络。

2.强化训练,理解运用

根据高考考点,突出重点,开展针对性训练,练透难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内容:一是习题演练,精选精编具有相应功能的典型题目,供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让学生对重点问题、易错问题进行自我反思;二是要点提示,通过习题训练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分析,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规律;三是适当进行跟踪练习,必要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3.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通过讲练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深记忆,也可以从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内容。尤其要注意对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整理,引导学生做好类型题解题模式的归纳,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点考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课后训练,内化提升

针对学生复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缺陷、能力盲区和解题不规范等问题,教师要设计不同训练目的的练习,对症下药,及时矫正,强化应用性操练,内化知识,真正把知识融入个体认知结构中。

5.布置作业,检查巩固

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受益。教师可以对课本中的练习题进行改造、变式、减去条件、隐去结论,设计成探索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注意事项

1.知识梳理的内容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落实“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备课时,要明确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相称;在授课时,要架设好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桥梁,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

2.巩固拓展练习的典型性和层次性

典型,意味着体现知识的重点或难点,或是考纲要求,或是经典试题;层次,就是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总之,教师在设置巩固拓展性练习时,题目要有一定的思维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体验、感悟、理解中生成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潜在智慧和创造能力。

3.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全面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英语测试的主角。目前,高考英语试题在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格局。因此,整个高中英语复习始终要以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重点,带动高中英语复习质量的全面提高。这就要开展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训练,进行限时性的课堂训练,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耐心;要抓关键词语,抓基本用法,联系语境,分析长难句,注意细节用语,仔细揣摩和推敲,提高得分率。

4.依纲据本,限时阅读

按照高考题型和能力要求,教师要精选那些设计严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练习题,要求学生限时阅读,训练学生总结归纳、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猜测词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掌握一定的快速阅读技巧。

高中英语知识梳理是高考复习的基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考复习的成效。面对高考新形势和新一轮课改,我们要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知识梳理课的教学规律,科学实践,打造高质量的高中英语复习课堂。

参考文献:

[1]周文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三英语教学:兼谈高三英语单元复习课模式[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2).

[2]王俊.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英语考试研究,2010(5).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梳理篇(4)

什么是梳理与探究?梳理是指学生对多年接触和积累的零散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而探究则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拓展的能力、发现的能力。对高中生来说,以前所学的知识大都是无序零散的,很少有整体感、系统性,而“梳理与探究”让我们有了一个回顾的机会,一个反刍的过程,它使初高中的学习有了一个延续,也让课本、课堂、学校内外的知识有了一个很好的沟通。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由“教”到“导”进行转化,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手不管,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比如在关于“奇妙的对联”的梳理中,我从郭沫若偷桃被老师罚对对子和东坡与佛印互相出对子戏谑对方的故事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联系生活中写春联的习俗讲述对联的来历,开拓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收集自己喜欢的对联,用一节课展示学生的成果(在黑板上展示或打印成小集子),并辅之以对联的知识;接着让学生四人一组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目(老师给例子学生模仿完成),比如一字对,墨——泉;两字对,虎啸——龙吟;三字对,水底月——镜中花,循序渐进;最后学写对子,评出最佳给予奖励。例如,以必修一所学内容为题,我出上联:“烛之武巧言利舌退秦军”,学生们对出了“荆武士赤手空拳刺嬴政”,“刘沛公单人独骑回军营”等较好的下联。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完成了对联知识的归纳整理,还掌握了写作对联的方法。同学间的交流还让大家积累了不少好的对联。在这个快乐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的增长,也有素质的培养,学生受益匪浅。

除了老师的改变,学生也要养成合作探究、倾听和交流的习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践行者、实施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事先布置,让学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组合、分工协作。例如,必修二的“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的梳理探究,我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任务,理出提纲让学生收集资料,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小组整理工作(每组打印或者手抄一份收集的成语),最后我用两张考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以积累的成语数量多少决定胜负。卷子形式多样,有趣味填空、量词填空、褒贬分类、成语与文化积累、成语猜谜、成语对对子、成语接龙等。各小组展开了非常激烈的竞争,有一个小组居然在成语接龙中接出了114个成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梳理与探究”让学生领略了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与内涵,也获得了合作探究的喜悦,使浓厚的兴趣与语文知识的教学完美结合,受益颇多。

新课标对梳理探究的设置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是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这就需要老师们多花心思,多花力气把“梳理与探究”教学落实到课堂上去。路虽然很长,我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为我所热爱的这份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梳理篇(5)

一、梳理语言点,完善知识结构

在毕业复习时,很多老师一般是按单元进行梳理,其实这样的复习还是点状的。我们应该整体思考,从不同角度切入,根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将散落于各册教材中的语言点进行归纳、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紧密联系的“知识串”。比如,以话题为主线进行梳理,以语言知识重难点为主线进行梳理,以文化为主线进行梳理,以及从学科综合的角度进行梳理,等等。知识结构的梳理过程是一个“将书读薄”的过程,与这个“薄”相对应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英语思维和学习力的“厚”。在梳理语言点时,对于一些学生易混淆的知识,教师可重点讲解。

二、精心设计练习,培养语言技能

在毕业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进行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的一体化设计,课堂上要压缩讲解与机械操练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课后作业练习要精选,让复习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真正形成互补效应,以切实提高复习实效。一般复习教学中,听的练习可包括:听句子并选出句子中包含的信息、听句子写出单词完成句子、听小对话选出问题的最佳答案、听短文判断句子是否与短文意思一致,等等。说的练习有:提供主题情景创编对话、改编story time或cartoon time进行表演,等等。读的练习有:阅读短文判断句子是否与短文意思一致、阅读短文选择问题的正确答案、阅读并给句子排序、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等。写的练习有:看图完成句子、补全对话、看图或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按要求写话,等等。

三、创设主题情境,突出语用功能

进行复习教学时,教师应该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真正理解某语言点应该在某场合使用。情景创设主要包括图片实物的运用、场景氛围的营造、语言上的解释、文字的说明、角色的扮演,等等。复习“一般将来时”,学生在畅想未来中学生活的过程中就会很自然地使用一般将来时,从而复习巩固了该时态知识,而且这种基于情景的复习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谈论某个话题、身处某种情境时需要用到哪些时态、哪些句型和哪些表达方式。

四、适度文化渗透,拓展国际视野

毕业复习阶段,在语言知识方面不能补充很多内容,否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但是我们可以考虑通过文化知识的渗透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教材以文化为主线梳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文化拓展,这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围绕“旅游及假日活动”主题复习时,除教材中出现的国家和城市之外,还可引入目前比较热门的出境游胜地,还可以将教材中只是简单提到的台湾、香港进行具体介绍。另外,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教材中关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流,然后通过相关的拓展阅读让学生对这些国家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适度文化对比,拓宽国际视野,强化对于异域文化的理解。

五、突出学法指导,激发复习自主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加强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指导。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学法指导往往是教师在开展复习教学时比较容易忽略的,很多教师往往会采用一张考卷一节课、一次讲评一节课的方式推动复习。事实上,在复习阶段,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学习策略的建构、文化意识的形成方面都有自己的经验,因此,复习教学更应该是教师基于对本班学情的分析,将薄弱点或重难点等用主题式、任务式等方式串起来,对于话题、内容,或某种能力的建构进行聚焦,引发学生的讨论,推动学生通过对于彼此所掌握的信息的交流与分享,逐步完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梳理篇(6)

P键词:初三英语;复习教学;策略

一、初三英语复习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当前的中考试题倾向于写作能力测试、阅读能力测试、交际能力测试、听力能力测试等方面,更加注重英语应用能力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英语卷面上,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有所减少,而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尤其是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发挥。客观上在原有基础上极大变动了考试题的类型,强调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而主观上仍然保留有对英语知识的连续性与强化性。因此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详细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从中总结相关的规律,并制定统一的复习计划,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合理安排复习进度,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做好英语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英语知识面,促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初三英语复习教学策略

(一)建立知识框架

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建立知识框架、梳理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由于初三阶段的英语知识既广又深,建立英语知识学习框架时要做到三点:①理清语法规则:语法规则也称之为语言规则,每一节课的语法点不多且易掌握,复习时只需适当梳理学过的动词,明确哪些动词接现在分词、哪些动词接不定式,反复练习所列的动词,即可巩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语法与句型的联系十分紧密,练习语法的同时也可以巩固句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梳理知识点:及时梳理每课中的知识点,将其归纳成句型,然后找出典型句进行记忆,这样碰到类似的句型可以适当套用典型句,举一反三;③巧记单词:对每课的词组和单词进行理解,根据词意、词性用专门的笔记本进行分门别类,列成条目,利用零碎时间进行记忆。

(二)梳理思路,优化设计

中考复习灵活性大且涉及面广,必须要全面认识学生实际、教材、大纲,梳理思路、优化设计、科学训练,以便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初中英语教学的大方向就是素质教育,从能力层面出发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从能力立意的角度出发,系统整合零散的学科知识,梯度提升基础性知识,以考查能力和知识为目标,全面实施对能力考查点和学科知识要求的考前演练、能力提升、系统复习,综合单纯的知识点,实现跨学科的交叉综合。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由于中考复习的时间较短,可以借助题型归类或语言知识归类的方式进行复习,总结概括课本所学知识,合理小结初中所学的内容;②加强阅读训练,增加阅读量,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凭语感猜出词汇和语法题;③积极复习语言知识,做好听说训练,对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实际语言加以重视。

(三)巩固复习与全面复习

复习时应按照时间的顺序整理语法、语言点和词汇,如初一年级共有多少条语法,语言点和词汇共有多少,哪些为不常用且易忘的、哪些为常用的,以其功能为依据做好摘录,然后依次做好初二和初三年级的知识归纳整理,对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做好标记,进而确保所学知识点的网络分明、条目清楚。通常新旧知识加以衔接时,可以从自身的知识网络中提取所需信息,以便新旧知识的互补,形成系统的知识概念,以动词时态为例,从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初中阶段的动词时态基本完整。另外,在全面复习过程中,必须要梳理好知识结构,从三个阶段做好全面的复习:第一阶段:初中分段综合复习过程中,做好综合练习和重点归纳,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所学知识,温故知新;第二阶段:在中考分类题型专练和基础语法练习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熟练考试的题型,巩固基础知识;第三阶段:在中考模拟练习环节,鼓励学生进行仿真冲刺演练,以便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恰当点拨解题技巧

在复习课堂与作业讲评关节,教师传授相关知识点的同时,还要对英语主要题型的技巧及方法进行讲述。第一,听力。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考前保持稳定的心态、集中注意力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抓住听力材料中的地点、时间等要点。第二,短文填空和完形填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全文主旨进行通览,注重首尾作用,填入答案后认真检查所选答案是否逻辑顺畅与上下连贯。第三,阅读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捕捉关键词句,对文章细节加以关注,提醒学生切记将自己的观点当成作者的观点。第四,书面表达。学生可以结合文章提示的内容对时态和人称进行确定,然后以内容为依据确定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适当穿插简单的基本句型,恰当选择句子结构和关联词,并注意卷面的整洁,以免失去不必要的分数。

三、结束语

初中英语复习教学具有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等特点,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建立知识框架,梳理思路,优化设计,做好巩固复习与全面复习,恰当点拨解题技巧。这样才能降低英语复习的难度,保证复习的有效性及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优化复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复习质量,更好地实现复习教学的任务,为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萍.初三英语复习课教学方法之我见[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2):124-125.

[2]刘艳丽.初三英语单元模块重组复习教学的探究[J].才智,2011(20):250-251.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梳理篇(7)

一、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知识梳理的兴趣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语文复习。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建构和把握知识,而且用不同笔色绘制的思维导图,使其成为色彩绚丽的整体画面,学生喜爱画画的兴趣也可以渗透其中。在复习之初,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师生共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例如,在复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内容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树的主干”,上面标有“三年级上册第三组”字样,并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画出这树干的分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画出了“风筝”“诗二首”“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作为树的分支。然后让学生在这些分支上继续做一些小的分支。如学生又把“诗二首”分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见所书”两个分支。在风筝一分支上又添加了“做风筝”“放风筝”“幸福鸟”“水磨坊”等小的分支。每个分支要求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形成了一棵“知识树”。最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继续进行细的“分支”。如有的学生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分支上又分出了“生字词”、“情感表达”等细小的分支。并且把诗中的“生字词”列举出来,把诗中的“情感表达”以关键词“思念”“离别情绪”作为它的分支。学生们画得入神,兴致盎然。通过梳理,脉络清楚,学生对知识进行了综合与巩固。

二、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中,小组内的成员是共同交流与探究问题的,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作为小组复习知识、梳理知识、巩固知识的手段,加强探究合作,达成复习目标。例如,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绘制思维导图,选出本组的记录员,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形成头脑风暴式操作模式。小组成员为了尽快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同学或者两个同学合作,负责一个分支的绘制。最后小组成员在完成整个导图以后,可以经教师审阅后,把思维导图作为复习的“提纲”,在小组内继续对导图的框架进行细化与补充。学生合作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梳理与清晰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具体知识进行细化与掌握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

三、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提升自主复习的兴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