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剖宫产的术后护理

剖宫产的术后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8:38

剖宫产的术后护理

剖宫产的术后护理篇(1)

关键词:剖宫产术;术后护理;护理体会

剖宫产是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胎盘的手术。剖宫产术是当前产科解决异常分娩的主要措施,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的增加,手术的普及,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做好剖宫产的术后护理是减少产妇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是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1]。我院近两年来对收治的54例剖宫产术后实施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7.5岁;初产妇42例,经产妇12例。

1.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和责任护士一起,共同探讨剖宫产术后护理措施。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护理

2.1常规护理 按腹部手术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术后第2d改半卧位,2~3d后坐起,以利恶露排出。鼓励产妇作深呼吸,勤翻身,早下地活动,以防止肠粘连等并发症。

2.2生命体征的护理 按腹部手术术后护理常规进行,产妇安返病房后,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观察产妇的精神、意识等情况[2]。由于少数患者出现低血压反应,因此应密切观察产妇有无低血压反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并注意呼吸频率、幅度。由于术后伤口反应,术后3d内的体温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属正常,不需特殊护理。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不退或术后3d后仍有发热,应引起重视,寻找原因,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给予相应处理。

2.3护理 术后嘱产妇平卧6~8h,术后第2d可改半卧位,鼓励产妇多翻身、做深呼吸,早下床走动,有利于肠蠕动,促进排气,减轻腹胀,可预防静脉血栓。

2.4导尿管的护理 术后回病房固定好导尿管与床旁,观察导尿管是否通畅,记录尿量。一般留置导尿24~48h,特殊情况可延期拔管,拔管后鼓励患者自行排尿。

2.5阴道流血与子宫收缩 观察术后12h内密切观察产妇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避免产后大出血[3]。一般情况下术后宫底平脐或脐下,若患者宫底脐上或更高,则考虑子宫出血或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影响子宫收缩,对照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可按摩子宫、应用子宫收缩剂、止血剂等。正常情况下恶露10d内会从暗红色变成淡黄色,分娩后两周变为白色,4~6w停止。

2.6伤口观察 术后切口处可以压沙袋以压迫止血6h后取下,产后第2d换药,观察有无渗血及肿胀。一般情况下术后伤口换药2次,7d后拆线。肥胖、糖尿病、贫血等影响伤口愈合,要延期拆线,如果术后体温高,伴伤口疼痛且出现血肿可用75%乙醇纱布湿敷2次/d,若数天后仍无好转,红肿处有波动感,可确认有感染,要及时拆线引流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2.7会阴、、皮肤护理术后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垫、内衣裤。术后当日用0.02%碘伏棉球擦洗会阴,2次/d,保持清洁,每次哺乳前用温水擦洗,乳汁分泌过多时,应将多余乳汁及时挤出,促进乳腺分泌,如有胀痛,可协助产妇按摩。护士应加强宣教,产褥期,产妇身体虚弱,出汗较多,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局部长期受压而发生褥疮,协助术后产妇翻身及侧卧位。

2.8心理护理 应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的认同,稳定患者情绪,安抚患者[4]。告知产妇一些产后基本常识,取得产妇的积极配合。对惧怕哺乳的初产妇做好心理开导,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教给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婴儿含接姿势,做到有效吸吮。对部分重男轻女而生女婴的产妇,尤其要做好思想工作,减少心理刺激,用良好的语言、诚恳的态度安慰产妇,鼓励产妇以正确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因心理原因而至缺乳现象的出现。

2.9饮食护理 剖宫产产妇术后免奶、免糖,饮食要多样化,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适量脂肪及纤维素均衡的膳食可以提高乳汁的质和量,促进乳汁分泌。早开奶,勤吸吮对剖宫产后母乳不足问题极有帮助。术后2d可进流质,第3d进半流质,排气后改普食。科学合理安排饮食,给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以利于切口愈合,机体恢复。

2.10加强母室病房的消毒 护理2次/d进行空气喷雾消毒,保持室内空气净化。新生儿的衣被、尿布、洗澡巾等与新生儿接触的物品,都要消毒后方可使用,新生儿脐部护理2次/d以预防感染。

2.11防止产后便秘 产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肠蠕动减弱,加上卧床多、活动少、饮等原因常常造成便秘,增加产妇痛苦,所以产后应早些下床活动,做产后操如缩肛运动,坚持1~2次/d,10min/次;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12加强母乳喂养,预防炎加强母乳喂养,刺激乳汁分泌,促进恶露排出,利于子宫复位。每次喂奶要吸空乳汁,两替,可根据奶汁多少调整产妇饮食。

2.13出院指导 鼓励产妇保持良好的心境,合理的营养、休息、睡眠和活动,注意个人卫生和外阴清洁,指导避孕方法,一般产后42d落实避孕措施。产后4w内禁止性生活。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3 结果

产妇的剖宫产适应证:过期妊娠、巨大儿10例,占18.51%;胎儿宫内窘迫16例(占29.62%),高龄初产8例(占14.81%),畸形骨盆与臀位14例(占25.92%),心脏病妊娠与胎盘早剥4例(占7.4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2例(占3.70%),54例患者均行剖宫产手术,手术顺利。经过严密细致的术后护理,早期预防了各种并发症,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5~7d均康复出院。

4 讨论

剖宫产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盘,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缝合的一种手术方法。手术后的护理不能完全按传统的常规护理去执行,应因人而异采取相应措施,早进食、早翻身、早拔尿管、早下床活动,这样有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及泌乳。

通过对手术者的成功护理,笔者体会到剖宫产的术后护理是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连续的,包括身心两方面。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227.

[2]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3.

剖宫产的术后护理篇(2)

关键词:剖宫产;宫腔积血;观察;护理

宫腔积血多发生于剖宫产术后,因初期症状隐蔽,不仔细观察与产后虚弱混淆,如果发现时积血严重,说明出血量大,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是影响产后恢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的主要产科并发症,所以临床观察宫腔积血情况,对不良积血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控制产后出血的主要手段。现将笔者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剖宫产产妇98例,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5.3±1.3)岁;孕周36~42w,平均孕周(39.3±1.3)w;初产妇68例,经产妇20例(包括2次剖宫产6例);剖宫产原因:瘢痕子宫6例,头盆不称13例,双胎、多胎或巨大儿23例,胎位异常24例,活跃期停滞32例,胎儿宫内窘迫12例,其他原因3例,两种因素以上9例。排除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出凝血功能障碍者。将产妇按抽签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分组情况得到院内护理部的支持,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生产经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入选产妇行剖宫产术,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常规补液、抗感染。根据相关文献总结引起宫腔积血的临床因素,对产妇进行细致观察。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常规补液、腹部按压和清洗外阴,观察组58例加强护理,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情绪多加安抚,讲清楚腹部按压的意义,征得产妇配合,用规范的按压手法按压子宫,加速子宫回缩复旧。术后先用沙袋压迫伤口部位6h,帮助压迫血管止血,减少出血,观察伤口时,拿取沙袋动作轻柔。通过观察伤口敷料查看切口有无渗血,如果发现敷料变湿或有颜色变化发生污染,及时更换干燥敷料。用物理疗法(频谱治疗仪)治疗伤口,1次/d,治疗时以产妇感觉和耐受程度调节频谱的强度和距离,以免引起烫伤等意外。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注意血压、面色、阴道流血量、分泌物、子宫回缩情况等,发现异常,进行子宫按摩、给予宫缩药物处理,无效进行纱布填塞、子宫动脉结扎等[1]。

1.3观察项目 观察产妇宫腔积血持续时间,产后出血率,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宫腔积血以阴道无血性恶露出现,B超检查宫腔无暗色阴影为准[2];疼痛程度以耐受程度从低到高以0~10分表示;满意度以出院前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为准,分值从0~50分,得分高满意度高。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和卡方13.0处理结果,技术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用t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用x2表示,p

2结果

2.1宫腔积血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1。

观察组各比较项目结果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无产后出血,对照组4例(10%)产后出血,经宫缩药物处理有效。x2=10.0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结果看出,观察组宫腔积血持续时间短,疼痛程度轻,护理满意度高,产后出血几率低,说明护理有效。护理组在护理中注重对生命体征的观察,排除胀和切口感染所致的产后体温上升,首先考虑是宫腔慢性积血,经B超检查可确诊。正常产后宫体较硬,每日子宫底下降1cm左右(10d左右在腹部摸不到子宫底)[3],未达到此标准说明子宫收缩不佳,可断定宫内积血排出不畅,为了减少宫腔积血,可以在胎儿娩出后及时取出胎盘,检查胎盘及附属组织是否完整,确定是否需要刮宫处理。护理时观察患者面色、阴道流血的颜色和性状、宫底高度、柔软度等,配合子宫按摩,稳定情绪,有效解除积血,减少产后出血几率,对产妇恢复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子宫按摩等处理后仍体温上升、血压进行性下降,阴道流血不明显,怀疑出血量增加,血容量减少,需要增加按摩子宫的力度和频率,加用米索前列醇等宫缩药[4],甚至手术治疗,助积血排出。

宫腔积血引起产后出血的几率很大,引起宫腔积血的原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残留,血凝块堵塞等多种因素。产妇可能因宫腔内积血增多而宫腔胀满疼痛,甚至在切口处不断渗出血液,血液在腹腔积存,会压迫其它脏器,引起主要供血血管破裂发生大出血。产后宫缩乏力,是引起宫腔积血的直接原因,因此胎儿娩出后可在子宫下段肌注子宫收缩剂,促进子宫收缩,压迫血管止血。通过观察阴道流血可以判断是否发生宫腔积血。收集阴道流血,通过称重法计算出血量,根据阴道流出液体的性状,包括颜色、质地,可以早期发现是否发生宫腔积血,如果在进行腹部按压时,流出物是淡黄色半透明液体,怀疑是血凝块堵住宫颈口[5],正常的血性恶露在宫腔积存不能正常流出,会误将血浆判断为尿液,如果观察不细致,无法注意其它征象,如果经验不丰富,更会错失急救时机。急救可反复按压宫底,如果排出物无血凝块仍是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外阴消毒后,按照内诊方法用手将血凝块排出,使积血顺畅流出。

部分剖宫产产妇,因对疼痛特别敏感,在按压腹部时不能配合,甚至护士一碰到腹壁和宫底,刚准备按压,就反应激烈的推开护士,造成因按压手法轻,血块在宫腔积聚,阴道流血少的情况,需要护士与产妇讲清按压的意义,使产妇主动配合,让医护人员可以规范按压,尽快排出瘀积的血块。

综上,护理对控制剖宫产术后宫腔积血发生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丽君.剖宫产术后宫腔积血30例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76-377.

[2]吴媛媛.浅谈剖宫产术后的观察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5(6):170-171.

[3]梁秀兰.剖宫产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2):1531-1532.

剖宫产的术后护理篇(3)

临床中多通过剖宫产解决难产等一系列问题,但是随着剖宫产指征的开放,手术并发症也随之而生[1-2]。产后出血是最为常见的剖宫产并发症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剖宫产产妇,产妇的年龄为22~39岁,平均年龄为(27.4±4.7)岁;孕周为37~41w,平均为(39.6±1.3)w,其中有初产妇37例、经产妇49例;单胎妊娠80例、双胎妊娠6例。

1.2方法 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

1.2.1术前护理 手术前做好相关准备,护理人员充分准备好剖宫产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和药品,加强对产妇生命体征的监测[3]。做好术前宣教,向产妇介绍相关的剖宫产保健知识,使其学会自我检测的技能,提高产妇的健康知识知晓度。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前精神紧张可能对产程等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当密切与产妇交谈,了解产妇的心理情绪,一旦出现不良情绪应当进行情绪疏导。

1.2.2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同样加强对出血量、呼吸频率、血压等体征的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做好手术过程中的保暖工作,防止手术过程中受凉[4]。

1.2.3术后护理 术后对产妇进行常规镇痛。麻醉清醒期加强体征监测,做好专业护理,预防产后褥疮的发生。密切观察产妇状态,如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心慌等表现应引起注意。针对术后出血的产妇,如果失血较多,而未出现休克症状,及时补充血容量;对失血多,以补充同等血量为原则;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保持平卧、吸氧、保暖;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子宫收缩的情况及 恶露量、色、气味。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发生产后出血后大多数产妇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一过程中要求细心耐心地与患者交流,减少由于情绪因素造成的出血不止。告知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要求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此外,剖宫产产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出血的可能性,护理人员应当随时保持警惕,加强巡视,出现异常情况之后立刻报告医生进行处理。通过加强母婴护理建立产妇和婴儿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激素水平的恢复,控制出血[5]。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比较采用χ2值检验。以P

2 结果

86例产妇中,59例出血量在500~1500ml,27例出血量在1500~2000ml。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的患有有54例(62.79%)、胎盘因素造成出血的患者有17例(19.77%)、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的有13例(15.12%)、其他原因2例(2.33%)。主要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对比不同原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剖宫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子宫收缩乏力,其在术后出血中约占80%[7]。其发生与产妇胎盘情况、胎儿大小或者产次等因素相关。手术后产妇胎盘排除,子宫松弛大量的血液聚集在宫腔;②胎盘因素,临床中常见的因素有胎盘剥离不全、胎盘粘连以及胎盘嵌顿等,主要在于胎盘剥离过程中对肌壁血管造成损伤,引发出血活跃;③凝血功能障碍,产妇在孕前以及妊娠期已经表现出易出血倾向,产前血小板会得到补充则容易造成胎盘剥离引发出血。此外,剖宫产手术操作不当,例如在胎头娩出过程中用力不当会造成切口撕裂进而引发出血;手术之前产妇合并有阴道炎、胎膜破裂或宫颈炎等感染因素等会增加切口开裂的几率,进而引发出血;子宫切口缝合不良,缝合过紧、过密都可能引发出血。

剖宫产的术后护理篇(4)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护理 分析

分娩分为自然分娩与剖宫产,自然分娩是在正常子宫收缩力量下,经过母亲适当大小的产道,胎儿多能够顺利诞生。剖宫产,需要较复杂的麻醉,有一定的风险[1]。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因素的介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大大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剖宫产率15%以下的要求。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已经影响到我国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2]。剖宫产不同于自然产,其术后问题如疼痛、寒战、母乳不足、发热、低血压、尿潴留明显高于阴式产,科学有效的剖宫产术后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它是产妇术后顺利康复的基础。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体会,2012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剖宫产产妇38例,现将术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剖宫产产妇38例,年龄21~44岁,其中21~30岁15例,31~44岁23例;孕龄38~44周;城市产妇28例,农村产妇10例;大专以上文化27例,大专以下文化11例;第1胎31例,第2胎6例,2胎以上1例。其中单胎36例,双胎2例;术后出现腹部疼痛32例,寒战7例,低血压6例,发热8例,母乳不足9例,尿潴留2例。

护理方法:

⑴心理护理:由于产妇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心理本来就有不适应,再加上对自己分娩前的生理特殊变化不了解,又面临手术,其心理反应十分复杂。产妇不仅担心孩子的安全,而且也担心伤口疼痛不能下床,吃饭、大小便不能自理等情况发生,她们常常表现忧虑、焦躁和恐惧。面对产妇这种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首先要热情接待、耐心介绍,消除产妇对医院的陌生感,要热情、和蔼、主动介绍医院的环境及就医条件,帮助产妇熟悉病房,介绍科室的医护人员;其次,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她们进行健康教育,耐心细致地介绍分娩知识和一些手术常识,使产妇消除疑虑,增加她们对护理人员的信任[3]。

⑵一般护理:一般术后24小时内麻醉作用消失后,有55.6%产妇述说疼痛。无论是子宫收缩痛、切口痛,或者其他疼痛,对产妇来讲都是十分痛苦的。一方面要想办法使产妇将注意力转移到婴儿身上,增加其初为人母的喜悦;另一方面,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使产妇放松紧张的情绪,缓解疼痛。对低血压产妇,在护理上应特别注意切口有无渗血,注意观察阴道流血的色、量,及性质有无异常,详细了解术中的出血情况,同时腹部放置沙袋,加快输液速度,调整输液顺序,先输代血浆类液体,迅速扩张血容量。对术后3天体温>38.5℃,应注意观察切口、尿路、肺部有无感染。术后1~2天拔尿管后,一些产妇易出现排尿困难,在留置导尿期间做好会的护理和个人卫生。

结 果

对38例剖宫产产妇术后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护理,产妇母乳充足,母婴顺利康复。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因素的介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在严格掌握医学指征的情况下,剖宫产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剖宫产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要加强产妇的管理,做好产前及孕期宣教,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科学有效的剖宫产术后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可以大大减少疼痛、寒战、低血压、发热、尿潴留等的发生,使产妇母乳充足,保证婴儿足够的营养,使母婴顺利康复,是产妇术后顺利康复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校飞.剖宫产术后常见护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15):1359.

剖宫产的术后护理篇(5)

关键词:剖宫产 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48-02

妊娠和分娩是妇女的一个自然生理过程,每个孕妇和胎儿的生命与健康在此过程中都将而临巨大的危险。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异常分娩、抢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2]。术后的护理对产妇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护理质量的高低,与产妇的恢复密切相关。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27名剖宫产妇术后进行了有预见性的护理,现将护理方法及观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年龄21岁~37岁的孕产妇127例,平均年龄33岁,其中前置胎盘6例,胎儿宫内窘迫82例,过期妊娠15例,高龄初产7例,臀位3例,巨大儿6例,胎膜旱破7例,头盆不称1例。

2 结果

本组患者除1例产后出血、1例术后腹胀,1例下肢深静脉形成,1例产褥感染,其他123例恢复良好,平均住院6.5天。

3 护理

3.1 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及产妇术后的。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的护理查对制度,有效地杜绝上作中的漏洞,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详细了解产妇术中情况,认真听取手术医师交代的注意事项,做好产妇及新生儿交接,了解病程的一切经过,掌握病人的具体情况,有效地做好各种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除做好基础护理外,同时给患者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术后24h产妇取半卧位以利恶露排出。

3.2 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产妇的呼吸、脉搏、体温,有无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如血压逐渐下降至收缩压小于12kP,脉搏>100-120次/min,病人出现口唇苍白、烦躁不安、出冷汗等症状,应警惕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一旦发生休克应立即采取果断有效措施,同时通知医师进行紧急处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要严密注意血压变化,是否有头痛、眼花胸闷等症状,警惕子痫发生。对糖尿病产妇要观察术后是否存在低血糖反应。

3.3 皮肤观察及护理。床铺应整洁,干净,护士应协助患者早翻身,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避免发生压疮。

3.4 宫底高度及切口观察的护理。触摸产妇腹部,了解宫底高度及子宫收缩情况。若子宫收缩欠佳,阴道流血增多,应立即按摩子宫静滴缩宫素以保证子宫的收缩,专人守护记录生命体征和阴道出血量,防止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发生。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血液,无异常情况时再加压沙袋6h,否则应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5 督促排尿和排便。在术后24h停用尿管,应指导产妇尽早进行自解小便。如不能自解者,可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帮助,包括用热水熏洗外阴、诱导排尿使膀胱逼尿肌兴奋促其排尿。若以上方法均无效时可给予导尿。同时因术后卧床休息和食物中纤维缺少,产褥早期腹肌张力下降,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应采取温肥皂水灌肠或口服缓泻剂。

3.6 个体化心理护理。医务人员单纯宣教作用有限,对一些产妇尤其是前次无孩者,再次急诊剖腹,其心理顾虑及社会应激问题多,应因人而异,采取更切合产妇实际的方法,倾听、安慰、支持、鼓励产妇相信医生,相信科学,利用同病室其他手术顺利完成患者作示例,进行暗示疗法等心理护理,会起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3.7 术后切口护理。术后24h内对剖宫产后的患者伤口进行密切观察,是否有渗血或渗液的发生,并注意有无感染。及时对敷料进行更换,保证伤品的清洁和干燥。术后3d对腹部手术切口的产妇进行更换敷料,并检查有无出现硬结,若有应给予理疗,促进其吸收,若有感染者应及时处理,拆除缝线进行扩创引流,并定期换药。

3.8 胃肠道护理。通过近期观察发现,术后6h产妇进食喜好的普食,鼓励24h后下床活动,不但能促使其旱日排气,提前泌乳及增加乳汁,还能促进子宫复旧,恶露排出,大小便排出。

3.9 预防并发症。术后2h鼓励并协助产妇翻身,有痰者协助其及时排出,防止发生肺部感染;每30min按摩双下肢1次,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拔尿管后,鼓励其多饮水,勤小便,防止尿路感染,做好会阴护理,保持会阴清洁。

4 结论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手术,医护及护患之间配合通过对剖宫产术后有预见性的护理,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产妇的痛苦,促进产妇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剖宫产的术后护理篇(6)

【摘要】目的探析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护理对策与体会。方法对本院妇科2010年7月~2011年7月期间实施剖宫产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和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疼痛情况和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产妇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施剖宫产手术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产妇术后疼痛,促进了产妇伤口恢复和术后康复,提高了满意度,确保了母婴安全、健康。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疼痛护理对策与体会

剖宫产是妇产科中常见的手术,通过剖宫产解决阴道分娩困难或胎儿紧急情况下快速分娩手术。由于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大、创面深、子宫收缩和切口疼痛剧烈,因而严重影响产妇休息睡眠和术后恢复,甚至其他引起并发症,给产妇和婴儿健康带来影响。对实施剖宫产患者术后实施个性化护理和疼痛干预措施,对减轻产妇疼痛,促进术后恢复和婴儿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院妇科2010年7月~2011年7月期间对54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剖宫产患者,年龄23~41岁,平均(28±6.5)岁。初产妇82例,经产妇26例;妊娠36~38周9例,38周~42周15例,42周以上84例。排除顺产产妇、精神障碍患者及新生儿疾病者。将108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性格、认知能力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疼痛评定

术后疼痛分为4级:0级(无痛):病人咳嗽时切口无疼痛,活动不受限;I级(轻度):产妇对疼痛可耐受,咳嗽时有轻微疼痛感,可有效咳嗽,正常生活和睡眠不受影响;II级(中度):疼痛较重,不敢用力咳嗽,活动受限,夜间睡眠不安稳,需药物镇痛;III级(重度):疼痛剧烈,咳嗽、均受限,睡眠和休息受到严重干扰,需予以镇痛治疗[1]。

2护理对策

2.1常规护理

做好产妇心理疏导工作,缓解紧张心理,消除其恐惧和焦虑情绪。麻醉应有效而安全,降低产妇术中疼痛程度,术中尽力减少创面,以减轻术后疼痛。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意识变化情况,2h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切口处置沙袋,放置时间6h。保持尿管和输液管通畅。做好皮肤护理和会阴护理。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发生异常及时处理或报告医生。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或手术3d后仍持继发热者,应检查伤口有无感染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必要时给予抗菌素以控制感染。

2.2身心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清洁舒适,减少探视。帮病人采取舒适卧位,协助哺乳和照顾婴儿。向患者讲述术后疼痛机理,指导病人自我评估疼痛级别和处理方法,消除其顾虑。不良的情绪影响产妇休息、进食,可导致母乳量减少,影响产妇哺乳及产后[2],因此积极进行产后宣教,安慰患者,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和顾虑,使产妇身心处于良好状态。

2.3疼痛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心理变化,询问产妇疼痛情况和规律,及时与医生沟通给予及时有效止痛措施。轻度疼痛者可播放音乐、与产妇聊天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疼痛重者可采用热敷、按摩方法;疼痛过剧者可予止痛药。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翻身时应指导患者用双手掌轻轻按压切口两侧,以免过度牵拉伤口引起疼痛。

2.4观察宫缩及流血情况

剖宫产术后,子宫底一般至脐水平或脐以下。经常检查子宫恢复情况,发现产妇宫底至脐或高出脐部,则疑为有子宫出血,或者膀胱过度充盈,会对子宫收缩产生影响。可给予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止血剂等对症处理,或遵医嘱予以静点缩宫素,以防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阴道流血发生。

2.5健康宣教

嘱产妇加强营养,向产妇讲明母乳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和营养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和预防各种疾病,且母亲分泌乳汁有利于子宫恢复,减少产后阴道流血。鼓励支持产妇母乳喂养婴儿,指导母乳喂养方法和技巧,保证产妇和婴儿健康。注意观察恶露的性质,产后6周~8周进行产后常规检查,产褥期内禁止性生活,产后6周应采取避孕措施。

3结果

干预组54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d,未发生不良反应。术后0级疼痛15例,I级疼痛18例,Ⅱ级疼痛21例,无Ⅲ级疼痛病例。术后均痊愈出院。患者满意度97.5%;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d,发生伤口脂肪液化2例,伤口感染1例,经对症处置后好转,未发生术后大出血病例。术后0级疼痛0例,I级疼痛25例,Ⅱ级疼痛21例,Ⅲ级疼痛8例。患者满意度83.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讨论

疼痛是临床手术治疗后患者常见的主要症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活动,从而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剖宫产术后疼痛与很多因素有关,随着人们对疼痛基础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对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和原理及疼痛的处理方法有了更新的认识[3]。影响孕产妇疼痛的因素常包括:术前的恐惧心理、紧张的情绪、术中麻醉的效果、手术创伤的大小,这些因素都可导致孕产妇痛阈降低,增加术后疼痛[4]。因此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情绪调节工作,正确评估疼痛级别并给予处理,正确运用各种镇痛疗法,恰当地使用镇痛药。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子宫复旧和伤口愈合,降低剖宫产术后疼痛给产妇带来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确保母婴安全、健康。

参考资料

[1]吴西英.剖宫产术后病人疼痛评估及护理.护理研究,2002,4,16(4):201

[2]卢央.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5):101-102.

剖宫产的术后护理篇(7)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5月我院302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8~12月151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3年1~5月151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术后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妇术后腹胀发生少于对照组,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发生腹胀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当、活动量减少、产程中气体吞咽、麻醉药物影响、手术创伤等。通过加强饮食指导、早期下床活动、促进麻醉药物的排泄、腹部按摩等处理后腹胀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消除,有利于产后恢复。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腹胀;针对性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30

随着剖宫产手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完善,剖宫产在解决难产等产科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也有所上升。术后腹胀是剖宫产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产妇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并对进食、泌乳、切口愈合、子宫复旧等造成不良影响,对产妇的术后恢复不利[1]。我院对剖宫产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5月我院302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19~40岁,平均(28.35±2.72)岁。体重68~77 kg,平均(71.65±3.02)kg。孕周37.50~41.50周,平均(39.65±0.38)周。初产妇193例,经产妇109例。经产妇中瘢痕子宫者60例。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分娩,在腰硬联合麻醉状态下接受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后均使用镇痛泵。术中同时进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17例,卵巢囊肿切除/剥除术5例。将2012年8~12月151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3年1~5月151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两组产妇年龄、体重、分娩孕周、孕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产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给予围术期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和心理疏导,出现腹胀症状后进行腹部按摩,方法:自右下腹开始循结肠走行方向按摩推揉,深度以能触摸到宫底为标准,力度以产妇可以耐受为度,每30 min按摩1次每次2 min。按摩可以促进肠蠕动,有效地减少腹胀,避免肠梗阻的发生。在腹部按摩的同时也按摩了宫底,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如无特殊情况,6 h后改为3次/d。对术后已出现腹胀症状者及时指导产妇进行腹部按摩,根据腹胀程度适当增加按摩的频率,按摩的同时指导产妇注意保暖,防止因受凉而加重腹胀[2]。经腹部按摩后腹胀未完全缓解者可给予新斯的明1 mg肌内注射,或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各0.5 mg穴位注射,以进一步刺激肠蠕动,促进肠功能的恢复[3]。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剖宫产术后出现腹胀的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不当、活动量减少、产程中气体吞咽、麻醉药物影响、手术创伤等[4],针对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2.2.1加强饮食指导妊娠期女性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以保障产妇自身和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因此饮食中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比例较大。急诊剖宫产术前常不能充分禁食,如术前大量进食可造成胃容量的增加、肠腔内积聚食物产气而引起术后腹胀。产后哺乳期因肌体恢复和泌乳的需要,也是加强营养的重要阶段,家属在饮食护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剖宫产术后,家属往往迫不及待地给产妇进食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而过早的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极易导致不消化引起腹胀。针对这一情况做好产妇和家属的饮食指导,特别是文化程度低的人群,护理人员通过经常巡视病房,反复告知根据围术期不同阶段给予适当饮食的重要性。指导产妇术后6 h后可进食温热白萝卜汤,忌食牛奶、豆浆、甜食等易导致腹胀的食物。肛门排气后,进食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汤面、馄饨等。然后逐渐过渡至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为主的普食,以满足产妇产后恢复和哺乳的营养需求。术后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多引起腹胀。针对农村重男轻女观念的家庭,术后要注意观察产妇的情绪状态,给予心理疏导,避免因不良情绪导致肠功能抑制而加重腹胀[5]。

1.2.2.2早期下床活动手术创伤导致肠道激惹,肠蠕动减弱,加上术后切口疼痛,产妇不愿主动活动,延缓了胃肠功能的恢复,易导致术后腹胀,也延长了术后进食时间,不利于切口愈合。护理人员在产妇术后6 h后即协助产妇取舒适自由体位,多取半卧位,以利于恶露排出。指导产妇进行床上翻身活动,鼓励督促产妇勤翻身,2 h翻身1次,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术后第1天,保留导尿管拔除后,病情许可,即可协助和鼓励产妇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和肛门排气,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活动量、活动时间逐渐增加,以产妇不感到劳累为度,同时注意保暖。指导产妇正确、合理使用自控镇痛泵,避免因疼痛后活动量少而导致的腹胀。

1.2.3气体吞咽已进入产程的产妇,因试产失败而急诊剖宫产,她们因产程中宫缩痛而情绪激动、大喊大叫,护理人员需随时做好产妇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情绪稳定,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做好配合工作[6],避免因呻吟或张口呼吸导致胃内吸入空气而引起腹胀。术后指导产妇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少说话,避免进食过急或说话咽下过多空气而引起腹胀。

1.2.4促进麻醉药物解离和排泄麻醉药物可抑制肠蠕动,引起肠管发生暂时性麻痹,使气体积聚于肠腔,不能从肛门排出而引起术后腹胀。剖宫产术后给予吸氧6 h,可加快残余麻醉药物从血液中解离,尽量减少麻醉药物对肠功能的影响。术后适当加快补液速度,一方面可加快循环代谢功能,使残余麻醉药尽快排泄,另一方面可弥补术中补液不足、失血、第三间隙形成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1.2.5手术创伤剖宫产术是有创手术,加上有些产妇既往有剖宫产术史,或在剖宫产术的同时进行了其他妇科手术,增加了机体组织损伤程度,因此也增加了术后肠黏连发生的机率,甚至导致肠梗阻。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人员通过经常巡视病房,鼓励产妇说出自己对疼痛的感受,评估产妇疼痛的程度,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协助舒适体位、指导深呼吸、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整洁、指导产妇正确使用镇痛泵等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消除或减轻了术后疼痛,使产妇在无痛或轻度疼痛的状态下度过围手术期,消除了术后不敢活动的顾虑,减少了术后腹胀的发生几率,保证了正常术后饮食,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3评价标准比较3 d后两组产妇术后腹胀发生情况和排气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腹胀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产妇排气时间比较(表2)

3讨论

腹胀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腹胀,不仅给产妇带来不适感,而且严重的腹胀可使膈肌抬高,影响呼吸功能,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使腹壁肌肉张力增加,造成切口疼痛,影响愈合。而且肠蠕动恢复减慢,可导致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延迟,不利于肠功能恢复和营养的摄入,也影响子宫复旧和乳汁分泌,不利于产后母婴健康。

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首先使产妇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术后腹胀的危害性,和实施针对性护理在减少术后腹胀并发症中发挥的作用,使其情绪稳定,并主动地配合治疗,使排气时间缩短,有效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有利于剖宫产术后恢复和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杨妮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腹胀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24):5339-5340.

[2]刘文玲,刘卓星.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0,23(5):1403-1404.

[3]王雪冬,李云鹏,朱莉,等.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2):25-26.

[4]陈翠洁,孙继芳,李志远.剖宫产术后腹胀的预防和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3,6(8):133.

[5]潘容花.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3):343-344.

[6]王秀岷.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3):267-2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