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幸福论文

教师幸福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19 08:37:39

教师幸福论文

教师幸福论文篇(1)

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1. 物质需求与物质满足之间差距较大。

据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在稳定的工作、良好的教学教研条件、较高的工资福利等物质需求的重要性方面位居前列,且教师普遍认为个人报酬福利与同行相比偏低、所得报酬与贡献相差较大、工作环境差等物质满足程度与需求有较大差距。另外,由于对中职学校的财政投入较少,中职学校的实训设备普遍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传统,办公环境比较差。

2. 教学任务繁重,身体健康不容乐观。

近几年来,由于中职学校的扩招,学生多,教师少,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较重。而且大部分教师还兼任了班主任工作。由于负担重,压力大,这使得教师不仅无暇顾及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身体健康,使不少教师患上了咽喉炎、声带损伤、胃病、下肢静脉曲张、头痛、失眠等职业病。

3. 工作缺乏成就感,职业理想难以实现。

教师的职业理想主要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教师本身也得到和谐发展。然而,中职生不愿学、养成习惯差的现象较严重,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时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面对数量众多的“学困生” “后进生”,教师呕心沥血地工作有时也未必能奏效,所以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成就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

4. 考核评价缺乏科学性,挫伤教师工作幸福感。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对教师都采取了一定的评价考核制度,但评价方法无论是采用“末位淘汰制”,还是“评选最差教师”等方式,都不能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水平和教学能力,也达不到考核的最终目的,反而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幸福感。

5. 职业道德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受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在一部分教师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现象,他们对工作没热情,消极应教,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教师道德失范,敬业精神缺失,把大量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丧失了最基本的教师道德标准。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在人类需要理论的研究中,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构成一个需要系统,简要概括为五大类:(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2)安全需要;(3)情感与归属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认为,首先,上述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个阶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高级需要,感情与归属的需要为中间层次的需要,基本上也属于高级需要。其次,主导需要对人的激励有决定性的作用。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再次,人的需要是交叉的,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因此,要提升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必须认真了解、研究中职教师的各层次需要状况及满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的各种正当需要得到适当的满足。

三、提升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策略

结合上述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启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 教师自身方面。

教师的职业幸福很重要,教师一个人的幸福不仅仅影响着其家人是否快乐,他更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的职业幸福会转化成一种教育力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幸福的追求。

(1)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摆脱“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应看到,现在的中职生或许养成习惯不好,但对人很真诚;或许文化素质不高,但有艺术体育天赋;或许学习成绩不好,但动手能力很强。因此,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学生的成材发展。

(2)提升职业价值观,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掌握一项专业技能,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应用所学,立足社会。对中职教师来说,这就是“桃李满天下”的职业价值所在。另外,教师要自觉学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通过系列的师德培训活动,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爱岗敬业。

(3)学会自我调适,注重健康。作为中职教师,一定要学会自我调适,保持乐观心态,善待自己,这是感受幸福的前提。教师不能仅仅只知道埋头教书,而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因为有了健康的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感受幸福。同时,教师要保持知足心态,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况且国家日益重视中职教育,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要适当降低物质需求,知足才能常乐,才能幸福生活。

2. 学校方面。

教师幸福论文篇(2)

关键词:幸福教育;研究综述;教育过程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022-01

现在,幸福教育进入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视野,幸福教育不是一种口号、模式或专题教育,而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追求和教育理想。本文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幸福教育问题进行综述,以期把握幸福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幸福的内涵

1.幸福

幸福是一个多元概念,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主体通过创造性劳动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的满足。孙英学者认为幸福的源头是需要和欲望,幸福是人生重大的快乐,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满足、实现生存发展之完满的心理体验。刘次林从全面的人性观出发,认为幸福存在于一切人的生活的一切方面、一切层次。

2.幸福观

刘次林在其幸福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其对幸福观的看法,他认为幸福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的观念、看法、标准。它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观念,但却以一种主观的形态起作用,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题时的表现。

二、幸福教育

1.幸福与教育的关系

1.1教育目的与幸福

关于教育目的与幸福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刘次林认为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主观感受决定一个人是否有幸福,而伦理规范则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是否正当。教育以幸福为终极目的是“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得以健康统一的价值标准。有学者认为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的,这就决定了教育对个人幸福的关涉是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

1.2教育过程与幸福

尽管在教育目的与幸福的关系上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教育过程应关注教育主体的幸福。易凌云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活动的直接结果是人的生成与成长,教育过程应该是人对幸福的体验过程。刘次林也指出,幸福的心理体验要有伦理标准加以修饰,幸福的伦理标准要有心理体验去证实。

2.教师的幸福与学生的幸福

2.1教师的幸福

(1)关于教师幸福的界定。檀传宝教授认为,教师的幸福

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

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杨钦芬认为,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感受。

(2)关于教师幸福的来源,熊川武教师认为,教研是教师幸福之源。黄正平认为,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于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长大成人,来自于美好师生情谊的深刻体验,来自于教育劳动过程中,来自于创造性的教学劳动,来自于创造性劳动能够得到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尊重。杨钦芬认为,教师的幸福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情感、精神的富有与肯定感,创造的新鲜感,事业的成就感。

2.2学生的幸福

刘次林认为,教育应对学生的实然幸福状况给予充分的尊重,但尊重不等于保守,或容忍其滞留在低层次水平。教育要实现学生在幸福上的实然与应然的辩证转化。应然植根于实然,如果把应然定位于实然范围之外,它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只能在为了学生的幸福中剥夺学生的幸福,给学生造成不幸,教育要把学生的幸福生活变成一种自由的体验。

三、幸福教育的实现

在幸福教育的实现问题上,有学者认为教育要促进幸福,就必须同时关注教育过程与结果。易凌云认为关涉人生幸福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幸福地教学生怎样追求幸福生活,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过程本身就应该是师生双方体验幸福的过程;二是教育的结果应该是促使引导师生能够更幸福的生活。高峰进一步强调建构幸福教育,一是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二是让孩子既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为孩子打造快乐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则要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完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也有学者强调幸福能力的培养是增进教育主体幸福的关键。幸福教育的实现并不局限于学生的幸福,教师的幸福也是其中的有机组成。檀传宝认为教师幸福的实现实际上就是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其培养问题,教师的幸福能力狭义上就是幸福的创造与感受所需的价值性条件,广义上就是指幸福的创造与感受幸福所需的一般性条件。刘次林认为,在建构和分析幸福教育时,应从知情统一的智育,身心统一的体育,自我扩展的德育三个维度分析。

教师幸福论文篇(3)

【论文摘 要】幸福是人之为人意义的实现,幸福感是人根本的总体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所产生的愉悦状态。教师的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共生于教育过程中,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职业道德则是获得教育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必然前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师幸福感提升意义重大。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幸福的追求。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职业道德在帮助教师追寻真正的人生目的、获得幸福人生所必须的创造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 

幸福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而产生的精神愉悦状态。教师的幸福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把学生培养成才之后,因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职业乐趣和人生欢愉,这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享受到的幸福。 

职业道德是对于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道德要求,实现这些道德要求是从事这一职业的最基本的条件。教师职业道德也就是对整个教师群体,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群体所应具有的带有普遍性的要求,属于教师团体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充实自己,发现生活意义,获得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教师幸福感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共生关系 

许多哲学家都研究过道德与幸福的内在联系,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的生活是合于德性的生活,即恒久地实践德性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康德认为,道德是“如何使我们配享幸福的学说”。 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情感基础。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获得教育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必然前提。 

1、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精神动力 

教育幸福是教师的执着追求,也是教师提升道德品性的动力。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精神力量和重要前提。因为,没有教育幸福感的教师,他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不可能做到满腔热情、耐心细致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没有幸福感的教师是很难胜任教育工作的。因此,教师只有摆脱了职业感的束缚,不把教学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才能在教的活动中自由地、有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2、教师职业道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具有社会性的职业,偏离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离开了道德的轨迹,所有的幸福都只是空中楼阁。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手段和条件。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社会的价值取向,总是体现为某种一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原则。同时,教师职业道德为幸福的获得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它通过协调人际关系,避免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对幸福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追求 

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往往来自教学中的成就,当看到自己以智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用知识和德性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学校、家长、社会对自己的教育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时,教师履行职责的行为也将会获得强化,并能促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意蕴和教师职业的价值,进一步增强教育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理想。与此同时,教师也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行为,并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个性。教师越能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就越能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领悟和感受教育幸福,并在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并坚定道德信念的同时获得幸福感。 

三、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幸福感提升的价值 

柏拉图认为“公正的灵魂和公正的人就生活得好,而不公正的人就生活得坏……要承认生活得好的人拥有安宁和幸福,而生活得坏的人恰恰相反”,他由此得出了“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的真幸福”的结论,由此可见,道德对人自身的幸福影响深远。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必然也会拥有强烈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幸福体验。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师幸福感提升意义重大。 

1、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创造和享受幸福 

幸福的体验存在于人的创造性活动过程中。离开了创造性活动,幸福则无从谈起。因此,道德修养的提升要超越道德知识,从知识世界走向充满智慧的生活世界,直面人的幸福生活主题,培养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人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自我确证、拥有自由和幸福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而且还在于创造人的需要自身,这是一个创造需要及其满足手段的无限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创造力发挥、潜能实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趋于完满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知识的灌输过程,而是培养道德智慧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教师工作与生活的本相与现实境遇揭示出来,使教师生理解工作生活的意义,积极思考关于幸福人生的本质。 

2、教师职业道德提升教师幸福感 

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和习得,并影响着教育幸福的生成。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一种伦理德性是自然生成的”,“德性既非出于本性而生成,也非反乎本性而生成,而是自然地接受了它们,通过习惯而达到完满”。 

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师深入理解教育专业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活动,在一种个人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教师职业道德也是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伴随的道德品性,既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使教师在实现专业发展的同时,更深地领悟教育的意义,增强责任感和自律精神,增进对教育与生命的理解,感受教育幸福。享受教育幸福是每个教师的理想追寻。教师职业道德既是教师作为专业发展人员的必要素养,也是教师追求教育幸福的基石。教师职业道德不是对教师的强制规约,而是促进教师提高教育生活质量、感受教育幸福的有效手段。教师德性的拥有,意味着教师幸福感的提升。而教师要获得教育生活的幸福,就必须在理解教育的基础上,在专业活动中长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只有当教师职业道德渗透在教育的每一项活动中,道德行为成为专业生活的必须时,才能产生教师的教育幸福。 

总之,教师幸福感的提升利己利人,价值重大,教师个人应该加强作为个体道德的人格建设和提升,把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己的重要人生目标,自觉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实践有意义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黄正平.幸福感: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j],当代教育论坛,2003,(10):79-81 

教师幸福论文篇(4)

关键词:教师幸福能力;教育信仰;教育成长;教育创新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教育正日益关注人的幸福。作为幸福教育的实施主体,教师是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重要资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

幸福是什么?通常把幸福定义为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后的愉悦体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目前,大多数教师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保障,社会地位日益提升,社会认同感逐步增强,教师获得幸福的外部物质条件得到改善,但已有的研究表明,部分教师在享有高额薪水的情况下仍然毫无激情,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正日渐加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日趋流失,然而,却也有不少人,坚守讲坛,清贫乐教,这种反差说明,对于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精神幸福之于物质幸福更重要,理解幸福较之于幸福本身更重要。教师想要获得幸福,必须具备幸福能力,具备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笔者从教育信仰、教育成长、教育创新等层面,分析教师获得幸福的方法。

一、教育信仰中感受幸福

信仰是对于真理和价值的一种坚定信念。教育信仰是对教育极其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教育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教育信仰,教师能在花花绿绿的世界中拒绝和抵制各种诱惑,淡化“分数”“报酬”等功利性追求,专注于对教师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教育信仰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和对人的信仰的统一。

1.教育信仰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一个教育者,他真正的动力源泉就是深深地爱着教育,对教育心存敬仰,把教育当作一项全心投入、挥洒激情的事业。爱的深度决定教育的高度,热爱教育,用对教育的满腔热情来面对教学工作,细微而平常的工作里渗透着对教育的爱,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浓浓的爱意,从中领悟到教育无穷的感召力。笔者身边的一位校长,本着“让和谐充盈校园”的理念,凡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清早,她总是最早到校,亲自迎候全校师生;平日里,她和年轻教师促膝谈心,指导教育教学;她带领班子成员,注重学校素质教育开展,致力校园环境美化,为学校发展大计奔走呼吁。她对学校、对教育的热爱,让全校师生如沐春风,幸福在校园中流畅,校长是忙碌的,但她是幸福着的。

2.教育信仰体现在对学生深厚的爱

教师信仰是信仰生命本身,基于对学生深厚的爱,她相信每一个生命的希望和珍贵,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她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学生,爱学生的所有方面;她关心了解每个学生,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她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思想,信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她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有这样一位班主任老师,看起来是再平常不过的普通老师,但当她的一个学生遭受罕见病痛折磨,家庭无力负担沉重医药费的时候,她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在雪花纷飞中,她带着她的学生在街头募捐,在冰雪泥泞中奔走,呼唤爱心。这位教师的爱,超越了生命本身,是大爱,这样的老师,因为生命本身的意义,她是幸福着的。

二、教育成长中体验幸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长久以来教师职业的写照。在幸福教育理念下,教育并不是以牺牲教师幸福来塑造学生的,有幸福教育能力的教师不会只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丝方尽”的春蚕,而是幸福教育过程的享受者。教师的成功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学生的成功之上, 他应该跟随着学生一起不断成长,他应该有自己的成功,收获自己的成长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幸福之源。人本主义认为 ,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要。作为一名当代教师 ,需要不断追求“自我实现”,促进教师的幸福感。

1.读书的幸福

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常常问自己,在我的课堂上,能让学生有所获吗?我的学生会因我而幸福吗?答案总是让自己很惶恐。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得有一桶水,而应该成为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要想成为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品位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美感,这种教师的底气和修养最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读书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晴朗的冬日,在宽敞的图书馆,看着自己喜欢的书,太阳透过玻璃,暖暖地照在身上;夏日的午后,坐在阅览室排排书架旁的冰凉地板上,啃着专业资料,在书海中寻找“黄金屋”,大学时光中这些个瞬间,在多少人的心中,成了人生中璀璨的、永远珍藏的幸福回忆。因为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繁杂,很多人失掉了那份读书的心境,读书的幸福也只成为一种追忆了。教师职业注定了教师可以也必须是终身享受这种读书幸福的人,当他从纷繁的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静下心读几页书,顿然觉得天宽了,地阔了;当他在学习过程中,豁然开朗地找到解决课堂上遗留困惑的路径时,当他把学习的知识运用于课堂,带给学生快乐体验的时候,他是幸福的。教师,应该多读书,尽情享受着读书的幸福,并带领着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从知识海洋中寻找开启幸福的钥匙。

2.教学相长的幸福

在教育过程中, 教学是相长的。教育是师生双方的活动,在共识、共鸣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宣讲自己的理念, 表白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袒露着自己的心灵,诉说着自己的体会,师生进行面对面的相遇和交流,双方不仅仅体验求知的乐趣,而且享受思想的共鸣、情感的沟通、人际的和谐,到达真、善、美的融合境界,他们的心理隔离消解了。教学活动的教学相长同时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成长的同时,会从学生那里学到他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深化原来已有的体会,随着阅历的丰富,经验的增长,教师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和成长,这种成长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增强,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教师更从这种成长中不断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三、教育创新中创造幸福

“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叶澜),教师对教学进行创造是教师幸福的条件。一方面,教师领悟教材的内在实质,及时捕捉、重组课堂上灵动的课程资源,自主建构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能机智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从创新中感受到自身的无限潜能,激起对教育工作的信心和热情,体会到工作的幸福。孕育创造的课堂必定是成功的、幸福的。

1.教学创新的幸福

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把教学工作看成是知识的搬运。照本宣科、填鸭灌输、机械训练、题海战术,长期机械的劳作可能会使教学工作如工匠般的熟练,但是,这种熟练导致教学能力的退化,灵性和活力的磨灭,教师产生倦怠感,学生也对呆板机械的简单重复的学习产生厌恶。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技术,而应该是一门艺术。十年磨一课, 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每个教师去持续钻研的事业, 教师需要大胆创新、不断突破、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地思考再思考,使课堂多姿多彩。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学会耐心倾听,倾听学生思想抽穗、知识拔节的声音;要营造一种“对话情境”,与学生进行共享型对话,不是捆住学生手脚的操纵式问答,而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对话,是一种平等的心灵沟通;要捕捉学生的细微变化,及时地对学生的积极反映做出肯定的评价,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享受着成长的充实与快乐;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演绎着幸福的乐章。曾听过一些“同课异构”的课型,同样的教学内容却因为教学设计的不同带给人迥然不同的效果。本校一位年轻女教师的示范课《搭石》,在教学手段上,她巧妙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网络资源,在教学方式上,追求师生互动,循循善诱,通过眼神与眼神对话,心灵与心灵碰撞,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没有搭石的家乡的小溪上,人们一次次脱鞋挽裤……家乡的人们走在搭石上,前面的人抬起脚,后面的人跟上来……所有人,学生和旁听的教师,仿佛都身临其境,仿佛都被牵引着,跟着家乡人一起走搭石。那份激情,在大家的心中,久久不息。她的学生,上课是愉悦的,她,也是幸福的。

2.潜心研究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教师即“实践者+研究者”,教师应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的教育品质。“科研是教师的幸福之源”,教师的潜心研究能减少因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产生的烦恼,能增强教学实践能力,能增添教师的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教师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品尝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从中体验到创造的幸福。身边有着这么一位同事,平时沉默少话,每天忙忙碌碌,不知道在摆弄什么,但是一说到他的科学课,一说到他的“机器人”,一说到他的发明创造,却是神采飞扬。当他开发的自制教具被用于教学,当他带着弟子参加全省“机器人大赛”载誉归来,当他的小发明创造为老师提供便利的时候,他的幸福笑容,很灿烂!

教师幸福是一种能力。树立崇高的教育信仰,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追求人生价值体现的幸福;坚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验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幸福;实施教育创新,进行教育研究,实现自我价值的升级,创造“自我实现”的幸福,把这种 “幸福”传染给学生,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幸福的,教师幸福升华而成的教育幸福就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2).

[3]彭文晓.教师幸福简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4]陈艳华.论教师的幸福[J].济南大学学报,2003(1).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实验小学)

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70]。

教师幸福论文篇(5)

——题记

幸福教育,是我校自2005年以来着力推进的素质教育校本实施模式。所谓幸福教育,就是立足于师生生活立场,尊重师生生命价值,引导师生在教育教学中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从而获得素质全面提升的一种学校教育实践。

一、幸福教育的内涵

幸福教育所追求的就是要将教育的目的回归到人自身,使教育造福于学生,造福于教师,造福于人本身。我校实施幸福教育,既考虑到时展与学校发展的需要,更立足于师生现实生活。它包括两大主题:一是关于幸福的教育,即通过教育增强师生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的品德、能力和素养;二是教育的幸福,强调教育过程学习过程的快乐性、幸福性,彰显教育的人文性。

幸福教育的核心是“幸福”,让孩子们享受学习的幸福,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让家长享受孩子成长的幸福,让社区享受学校文明的幸福。幸福的内涵十分宽泛。我校的幸福教育,主要强调幸福在以下五方面的内涵:一是生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二是和谐。校园环境和谐,幸福课堂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三是优质,教学质量优质,学生发展优质,学校发展优质;四是健康,师生身体健康,师生心理健康;五是安全,成长环境安全,个人行为安全。

幸福教育是我校落实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实施模式;是引导教师感受职业幸福,由衷地热爱教师职业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由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是统领我校全局的品牌特色,是学校文化的主导性价值。

二、幸福教育的行动举措

(一)创新幸福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创新幸福德育,我们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德育效能,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幸福成长。幸福德育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以下五个途径落实。

1.以师寓德,打造幸福团队。以师寓德。不仅能提升教育教学成效。更重要的是能感受教育职业的幸福。加强教师队伍的团队精神和师德建设,强化师德修养,我们组织教师进行拓展训练,每学期组织教师业务培训,强化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学校每学期进行幸福团队的评比,让老师感受到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让每个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为团队的建设出力、添彩。开展幸福教育实践研究以来,我们进行了9次和谐团队的展示评比,极大地融洽了团队成员间的关系,增强了学校团体的凝聚力。

2.以班寓德,建设幸福班级。幸福德育管理的班级管理策略就是建设个性化班级,形成一班一品,所以个性化班级也就成了我们学校幸福教育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个性化班级是在幸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各班班主任的特长,从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出发,开展系列班级特色活动。

3.以情寓德,培植幸福情感。德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情感教育,一旦离开情感的注入就会变得苍白和空洞。无论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构建,还是幸福、温馨的班集体的构建,都是幸福情感的生成过程。学校按月设计并开展了不同的德育主题活动,比如三月开展以奉献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我们每天都在奉献”“谢谢你的奉献”“我们奉献更多”“奉献多么美丽”四个系列主题,在学校里弘扬奉献精神。让学生牢记:不忘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善于发现别人的善举,体会到温暖,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4.以习寓德,涵养幸福习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过程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在养成教育中,首要的是良好习性的养成。因为良好习性是人生幸福的基石。我校学生德育目标的实现都是从培养良好习性开始的。以习育德,让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性中感受幸福。为此,我们制定了《六约学校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六约娃娃宣言》等制度,从上课、课间、班务等6个方面和学生做了约定,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以优寓德,促进幸福成长。学校通过开展“六约之星”评比活动。激励和开发学生优异成长的潜能,让学生在进取优异中感受幸福:班级激励:每月各班根据学生星星积攒情况,评选“班级之星”。学校激励:学校的大队部,每月从班级之星中,择优评选出学校的“校园之星”。多元评价:学生个体自我发展评价线,人人争星;学生群体互动发展评价线,游园用星。所谓游园用星,就是开展全校性的“星星消费”游园活动,把星星的激励制度推到极致。活动是这样开展的:每年的元旦和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用自己平时得到的星星,去换取相等数量星星货币,成为当日游园会的“快乐星使”。这样,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前一阶段在学业、行为规范方面的得失,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构建幸福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实施幸福教育的主渠道,离开了课堂,幸福教育只不过是一句空话。因此。立足课堂,幸福施教,传递幸福,创建幸福课堂,是幸福教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1.研究幸福课堂的理论体系。创新幸福课堂理论。在构建幸福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研究学习习性、学习效率、学习成功感与学生幸福指数提高的变化规律,结合解决中小学各科学习问题与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从而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健康发展。通过研究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成就与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实施应用性的理论创新,从而建设优质教师队伍。

2.进行幸福课堂实践研究,构建幸福课堂操作体系。构建幸福课堂的操作体系,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幸福课堂构建标准。我们综合了国内外关于幸福课堂研究的经验材料,聘请有关专家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明确了我校幸福课堂构建中“信息通达、对话平等、评价客观、容量饱和”等20项关键指标,制定了我校幸福课堂构建的标准。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第三阶段是完善幸福课堂评价指标,及时调整构建策略,解决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四阶段是评估构建幸福课堂的价值,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深化研究。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幸福课堂的构建已基本完成,教学质量显著上升,同时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大为减轻。

(三)实施幸福管理,完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

实施幸福管理,我们力求做到“两化”:人性化和制度化——目标管理制度化,管理过程人性化。在实施幸福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制订了《六约学校章程》《幸福德育执行标准》《幸福课堂执行标准》《六约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执行标准》等一系列管理标准,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体系,让管理有据可依。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体现人性化,做到了依法治校,以情待师。

(四)建设幸福校园文化,形成学校品牌特色

我校的幸福校园文化有许多特色项目,幸福教育品牌文化,幸福教育制度文化,幸福教育课程文化,康乃馨体育文化,幸福校园安全文化等就是其中的典型特色项目。

三、幸福教育的品牌价值

我校实施幸福教育已六年有余,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现在,学生在校学习快乐,教师职业幸福感倍增。幸福教育文化辐射到社区。社区人民也感受到了学校文明的幸福,对学校的办学非常满意。幸福教育成为了六约学校现代办学、特色发展的名片。

教师幸福论文篇(6)

关键词:AHP;高校教师;幸福指数;个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Happiness is a kind of subjective feeling,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quantitative mood, happiness index is for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work, the material, culture, spirit, personal growth and value to a happy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college teachers' happiness index. The key factors of in-depth study of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happiness index and establish the model, adopt AHP to quantify key factors, finally to college teachers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of empirical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chers in key universities happiness index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teachers, teachers is the main social stat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ersonal development better. In short, University Teachers' happiness index from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happiness, family happiness, balance of happiness, work happiness, personal happiness value.

Keyword:AHP; College Teachers; Happiness Index; Personal Value

0 引言

民幸福总值远远比国民生产总值重要得多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谓幸福是人们对工作和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教师肩负着传递文化、教书育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这就需要国家给予教职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情感关怀、物质关怀。如何不懈努力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这是一个现代化社会和谐发展直面的课题。国家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广大教职工对美好工作和生活有信心、有盼头,不断提升幸福指数[1]。

发展教师放在首位,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拓宽教师成长成才渠道,提供教师展示才能机会,提升教师幸福指数,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生活热情和创业激情,是促进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进步的关键[2]。

所以,提高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意义,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分析影响高校教师幸福指数的关键因素,并建立相应的研究模型,探析每个关键因素的权重值,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怎么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以供管理人员或者领导得以启迪[3]。

1 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4]。

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将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以便使决策依据易于被人接受。该方法对定量信息的需求不多,但决策人员对决策问题的本质、所包含的系统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掌握透彻,同时AHP方法对无结构化地系统评价及多目标决策问题更为适用[5]。

由上述公式(2)式得知,n是A的特征值,W是A的特征向量。根据矩阵理论原理得到A矩阵的唯一非零解是n,也是最大特征值。因此,求香蕉重量可以利用矩阵的特征向量方法来求得。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把香蕉的个数n表示成n个因素,香蕉的重量就可以表示成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值。对两两因素进行比较建立判断矩阵,再求出特征向量值就可以确定最为重要的因素。依此类推,如果n个香蕉代表有n种结果,按照这种方法就可以计算出哪个结果最好[6]。

1.2 主要步骤

层次分析法充分利用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模型,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多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评价主体的判断以确定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7]。在运用AHP方法进行评价或决策时,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分析目标体系所涉及因素的关联、隶属关系,进而划分为不同层次,构建有序的阶梯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包含目标、准则和指标三种类型[8]。

(2)构造判断矩阵。按照层次结构模型,从上到下逐层构造判断矩阵。每一层元素都以相邻上一层次各元素为准则,按1―9 标度方法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求解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归一化处理,即得层次单排序权重向量。由于判断矩阵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检验不合格的要修正判断矩阵,直到符合满意的一致性标准。

(4)层次总排序。从上到下逐层计算指标层因素相对于系统总目标的合成权重,最后得出各因素对总体目标影响值的排序结果。AHP 方法采用优先权重作为区分指标影响程度的指标,其数值介于0和1之间,在给定的决策准则之下,数值越大,指标重要性越高,反之越低。为判断思维的逻辑一致性,层次总排序也需要检验其一致性,只有通过了检验的结果才能达到分析的要求。

2 教师幸福指数的概述

2.1 教师幸福指数的内涵

在网络上,经常会看到某个企业员工发生跳楼事件,某个工厂员工薪酬太低、不断加班发生全体罢工事件,某个建筑工地工人干活以后拿不到薪酬引起打架事件等,一系列事件使“员工的幸福指数”达不到自己所想要的程度,目前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通过这些社会现象认真过滤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1)幸福指数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种态度。所谓教职工幸福指数,实质上就是教职工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的满意度。

(2)幸福指数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表现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3)幸福指数是一种幸福感的量化。即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满意度方面的评价。幸福指数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他认为,幸福=效用/欲望。也就是说,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他还把影响效用的因素分为物质财富、健康长寿、环境改善、社会公正、人的自尊五大类[9]。

所以,教师幸福指数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等方面需要获得满足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2.2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意义

“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指数”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众所周知,管理的根本在于管人“心”。 俗话说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一个人一生时间有1/3在上班,工作幸福是个人幸福的重要部分。以某500强企业对员工进行幸福指数问卷调查,经过统计发现,从2010年―2015年,员工随着收入的提高、住房的改善,工作环境的优化,满意度、幸福度的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加了36%,劳务收入增加了49%,服务满意度连续3年被评为A。可见,幸福指数跟员工的满意度、企业管理模式有着必然的联系。企业若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人是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10]。

同样,对于教职工来说,教育对象是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更是一项艰巨而又使命的任务。因此,对于教职工幸福指数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促进教职工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较高幸福感的教职工,能够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专业,在教育、科研中充满激情,乐观向上,积极奋进。反之,就会对生活和工作缺乏热情和干劲。因此,提高高校教职工的幸福指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2)有利于学生完善人格。教职工的“幸福指数”是检测高校教师群w精神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教育事业中,教职工的心理状态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教育和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形成和谐、合作、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信服教师的人格,学习和模仿教师的言行。提高当代高校教职工“幸福指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生活状态、学习效率、做人质量;改善教职工“幸福感受”,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的收敛、性格的温顺。从整体上推动高等教育和谐发展。

2.3 教师幸福指数的模型

探讨教师幸福指数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和系统的体系模型,能够客观、全面、准确、有效地反映教师的幸福指数。参考国内外现有研究现状和对身边同事、同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调研、问卷调查、实际走访等多种形式参考,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有效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体系模型[11]。在进行教师幸福指数研究时,身心幸福、人际关系幸福、家庭幸福、收入幸福、工作幸福、人生价值幸福6个具体指标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具体内容见如表2所示。

3 层次分析法的求解过程

3.1尺度描述

通常层次分析法采用九级标度法给判断矩阵元素赋值,在九级度量法中,规定用1、3、5、7、9分别表示根据经验判断因素i与因素j比值,即一般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特别重要、尤其重要,而2、4、6、8分别表示不同层次之间因素的判断值。

3.2构建判断矩阵

层次分析法中关键一步就是构造判断矩阵,它是衡量事情重要性的指标,也是进行权重值计算的重要依据。为了实现客观性和科学性并重,认真选择调查对象、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学校教师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仔细处理,计算出所有问卷的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程度,构造出判断矩阵,得到如下表3、4、5、6、7、8、9的判断矩阵[12]。

3.3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在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时并不需要特别精确的度量值,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以计算,即求和法与求根法,本文选取求根法。

求根法的基本过程如下:

a.首先对判断矩阵A中的每一行元素相乘后求n次方根,表示为 ,其中 i =1,2,…,n。

b.其次对 进行归一化,得到 ,W=(w1,w2,…wn )T,即W是A的特征向量近似值。

c.最后求出特征向量W对应的最大特征值:

3.4向量值一致性检验

在评价体系中,建立判断矩阵A只是进行大致判断,没有真正意义上采取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容易引起不一致性的错误。例如A1比A2重要,A2比A3重要,则A1应该比A3更为重要,如果得出的结论是A1比A3一般重要或同等重要时,就出现了逻辑性的错误,这时就需一致性的检验。

根据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与n一致性验证的基本方法是: , 。其中RI的值代表平均随机一致性检验指标,具体如表10所示。

一般认为CI

由此可得,所有的数据向量值都通过一致性检验,构造的判断矩阵符合要求,特征向量值作为权重计算出来的数据是可行的。

4实证检验

本文陕西省高校为例,选取了10所一本重点高校的教师、10所普通本科高校的教师为样本框,开展调研、发放问卷。u价人员由高校中从事教学和科研方面工作的教职人员(包括以科研、 教学为主, 兼任行政职能的教师)对幸福指数感进行测评进而得到原始调查数据,如表12所示。

由此可得,准确地计算出一本重点高校教师的幸福指数感O1=84.2499,普通本科高校教师的幸福指数感O2=83.9852。由此可见,幸福指数与自己工作环境有很大关系,一本重点高校各个方面的能力、资源远远超过普通本科高校,给教师会来带更好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个人素养修养、个人发展前景等[13]。

从表12模型评价数据来看,一本重点高校教师的收支幸福、个人价值幸福高于普通本科高校教师,而普通本科高校教师的身心幸福、工作幸福高于一本重点高校教师,人际关系幸福、家庭幸福二者基本相当。所以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高水平、高素质、高营养、高地位的环境里,得到更多的幸福感[14,15]。

5 结语

越来越多的人都迫切呼唤提高“幸福指数”,这不仅是国家的一项任务,更是责任的一项挑战。如何以和谐社会指导思想来提升高校教师更大的幸福指数?本文深入分析了提升高校教师幸福指数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市场调研、问卷调查建立了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各项关键指标因素的权重。

通过本文的分析,高校教师的幸福指数源于生理、心理、心情的健康,源于同事、领导、学生之间关系的融洽,源于父母、孩子、爱人的关怀,源于家庭收入、个人收入的水平,源于教学、科研、职称状态的满意,源于事业前途、工作成就、学历深造满足。

参考文献

[1]刘雨微,王永骥,刘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控制系统性能评估[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4,33(4):6-11.

[2]杨蓉.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指数的测度与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学术,2015(7):90-94.

[3]刘丹丹.教师幸福指数提升机制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4):46-49.

[4]唱婉莹.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J].中国校外教育,2015(6):38-40.

[5]李剑.幸福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30-32.

[6]江洁.高校青年教师综合幸福感实证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2):31-36.

[7]张日颖.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与教师职业幸福感之相关性研究[J].科教导刊,2012(6):91-93.

[8]屈正庚.层次分析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中的研究[J].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5,34(2):104-109.

[9]尹亮亮,武萌,玲.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居民幸福指数评测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45(8):57-62.

[10]胡瑞卿,韩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测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8-62.

[11]颜伟佳,胡维芳.常州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幸福指数的关系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20(3):6-9.

[12]姜新文,吴添君,坤.MSP问题的一个求解算法[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5,35(1):60-71.

[13]徐秀美,罗许伍.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旅游论坛,2014,7(4):65-70.

教师幸福论文篇(7)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德州市城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并用幸福指数进行了衡量。提出了提升中小学教师幸福指数的对策建议。要进一步强化对教师职业的重视与尊重,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对职业的归属感;教师要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抵御压力的能力,树立科学完整的幸福观。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幸福指数;提高途径

一、研究背景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程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幸福指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来的,他认为幸福等于效用与欲望之比。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纷纷研究并制定衡量人们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使它与国民生产总值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可以说,幸福指数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中小学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每天需要面对学生,服务对象的同质性很高。家长们的种种要求,日益繁重的教学任务,社会的过高期望和角色互换等等,以及他们还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与教学无关的繁杂事务,这些都使得教学工作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压力情境。为了解德州市城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提高教师群体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我们组织了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提出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合理化建议,帮助中小学教师树立科学完整的幸福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德州市同济中学、袁桥中学、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和长河小学的任课教师,每所学校随机选择20人,共计80人,其中女性54人,男性26人。

2、研究工具

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由27道选择题组成,其中22道题目是单项选择题,另外5道题是多项选择题。选择项由2项到14项不等,其中5道多项选择题的最后选项都提供了开放式主观答题空间。问卷调查结束后,我们随机从每所学校各选择了3位教师共计12人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

3、数据分析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9份。我们将全部有效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 Statistics 17.0中文版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和频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中学教师39人,小学教师40人。其中,31-40岁教师30人,25-30岁教师25人,25岁以下和41-50岁教师各有9人,51岁以上教师6人。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教师22人,本科学历教师57人。拥有中、小学高级职称23人,中、小学一级职称35人,中、小学二级职称10人。5年以下教龄29人,11-15年教龄15人,16-25年教龄13人,6-10年教龄和26年以上教龄各有11人。包括工资和其它收入在内的月收入在2000-4000元间的教师有47人,2000元以下的32人。

1、从教原因

当调查老师们至今还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原因时,绝大多数受访教师认为教师工作比较稳定,自己热爱教师这份职业。一部分教师觉得自己适合做教师,没有其他更好的职业选择,在工作中能够获得幸福感。当然,也有少数人把原因归结为教师的社会地位高。

2、能力不足之处

在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方面,老师们认为自己存在不少欠缺或不足的地方。经调查发现,作为中小学教师,大家普遍感到学生管理能力不强,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性格活泼开朗,自我意识强,老师不好管理。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自己在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理论知识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少数老师提到,希望在与同事相处的艺术、任教学科知识方面弥补自己的不足。

3、有效提高途径

关于如何有效提高教师工作能力的问题,多数被调查者主张通过自主学习、参加业务培训以及专家引领的方式提高,同时认为同伴互助也是提高业务水平的好方法。部分老师也提到了教研活动,但是由于老师们普遍工作任务重,教研活动缺乏有效引导,使得这一有效形式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少数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老师还需要通过完成学历教育来提高业务能力。

4、幸福感的原因

在被问及工作中感到幸福的原因时,大家认为主要来自于学生的拥戴、工作中有乐趣、教师工作比较稳定、培养学生有成就感、热爱教师工作。也有的老师提出同事的认可、领导的肯定、薪酬有保障同样很重要。个别老师则把原因归之于教师的社会地位高。

那么,老师们在工作中感到不幸福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研究发现,收入水平低、工作压力大、学生难教难管理、工作繁琐机械是最主要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受访对象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学生成绩排名、对管理制度不满意也是造成不幸福的原因。少数教师归因于个人发展机会有限、健康状况不佳、没有成就感。极个别老师表现出人际关系不和谐、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不热爱教师工作、不适合从事教师工作的一面。

四、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讨论分析,我们对提升德州城区中小学教师幸福指数提出以下建议。

1、宏观层面

首先,国家应该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强化对教师职业的重视与尊重,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对职业的归属感。通过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估机制,让广大教师享受良性的竞争和公正的评价。学校管理部门要尊重教师的话语权,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增进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逐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合理安排教师工作时间,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生管理的业务培训学习,从理论层面上提升教师管理学生的工作能力。此外,应该建立灵活、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寻求家长的理解和帮助,进一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其次,学校要创造条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培训服务,不断提高教师学习科学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业务水平。通过教育专家指导、骨干能手引领等方式使教师将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将实践经验升华成理论。学校要安排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为规划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2、微观层面

从教师自身来说,为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教师要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规划的内容要详尽、张弛有度,定期自我检查。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通过观摩优秀教师课、学习样本课程、接受在职培训和辅导、参与教研活动等方式强化个人执教能力。

教师要学会应对压力,通过对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与领导关系、与家长关系的有效驾驭,不断提高自身抵御压力的能力。在应对压力冲突时,应认真考虑:要以双赢为最终目标,尽可能多的提出解决方案,进行换位思考。

【参考文献】

[1]幸福指数[EB/OL].价值中国网,http:///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185691.

[2]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

[3]潘明策.沿海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比较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8).

[4]王文婷.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学教师幸福感调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

[5]韩竹青.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现状调查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