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7 09:40:38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篇(1)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more and more people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How to become a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on the road of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any scholars .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re qual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ntrepreneur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quality model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 from four aspec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knowledge quality, ability and physical quality according to China 's unique national condition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model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 we propose the qualities that the entrepreneurs should have, these can guarantee the success of entrepreneurs.

【关键词】创业者;特征;素质模型

【Keywords】 entrepreneur; characteristic; quality model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67-04

1 创业者素质内涵

创业者(entrepreneur)通常被看作是组织、管理生意或是承担风险的人。随着时展,创业者的概念随之延伸,创业者不仅指创立企业的人,也包括企业成长阶段负责经营决策的领导者。

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研究哪些因素能够作用员工从而影响工作绩效的测验中首次提出“素质”一词。素质是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秀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1]在人才学领域,素质也被称为“能力”、“才干”,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特征的集合。[2]素质归根结底就是个体呈现出的知识、技能、心理特性等特征的集合。创业者素质就是创业者成功创业所体现的个性和能力。

创业是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决策,创业需要投入时间、精力,付出心血,并且承担风险。创业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成功了享受鲜花和掌声,同时伴随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巨大提升;失败了恰好相反,最大的困难将是经济的贫困和心理承受的巨大压力。面临两种结果做出抉择时,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参与这场博弈。因此,创业需要创业者拥有一定的创业素质,创业素质可以与生俱来,也可后天培养,它随着个体成长和经验积累而改变。

2 创业者素质研究现状

国外对创业素质的研究与创业者概念的提出密切相关,许多学者提出创业者概念就基于创业者某一特质出发,例如,承担风险,敢于冒险,勇于承担等,西方创业者素质研究起步早,时间上具有连贯性,成果较我国丰富,研究比较成熟。随着改革开放,创业环境大好,创业者的创业热情高涨推动了国内创业研究,创业素质研究小有成就。

国外学者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不同领域对创业素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经济学领域方面,Nobuyuki Harada(2001)通过调查5911家日本企业,实证研究创业者成功与人力资本、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创业者过去的相关工作经历对创业成功影响很大,年龄、性别与创业成功没有必然关系。[3]这个结论与1989年《有限公司》500强创业者调查结果吻合。管理学领域方面,代表人物Adam和Chell(1993)从管理职能角度切入,指出创业者要具备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人力战略及商业战略的能力。[4]百森商学院威廉姆.D.拜格雷夫团队提出创业者十大行为特征产生了广泛认同(见表1),即梦想(Dream)、果断(Decisiveness)、实干(Doers)、决心(Determination)、投入(Dedication)、热爱(Devotion)、周详(Details)、命运(Destiny)、金钱(Dollar)、分享(Distribution)。

国内学者近年对创业者素质也进行了广泛研究。我国学者陈德智(2001)汲取古代圣贤思想精髓,提出创业者应当具备“智、信、仁、勇、严”的素质。[5]辛保平团队(2003)通过对我国数千家本土企业调查,得出“中国创业者10大素质”,即创业欲望、忍耐力、眼界、交友、明势、敏感、人脉、谋略、胆量和自我反省能力。[6]郑美群、吴秀娟(2008)从特质、知识、能力三方面构建了创业者素质模型;[7]毛翠云、梅强(2009)构建了创业者素质模型和综合评测方法,将创业者素质分为创业者内在心理素养、创业技能、创业基础知识三方面。[8]朱永跃、胡蓓(2012)⑷瞬潘刂史治心理资本、关系资本和能力资本三维度,初步构建创业人才素质模型。[9]刘宇Z等(2013)从创业者人格特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角度给予创业胜任力模型构建。

纵观国内研究情况,不难发现创业者素质研究经历了从某部分特质提炼到素质模型整合的过程,从单一面到复合面的发展。在创业素质模型构建方面没有统一标准,但是这些素质都可归纳心理特质、知识素质特征及技能素质特征三维度。

3 国内外创业者关键素质特征比较

中西方对创业者素质特征要求有共性,比如胆量(冒险)、谋略(决策能力)、敏感(识别商机)、 人脉(社交能力)、忍耐(坚持不懈),但更多的是存在较大差异(见表2)。我国学者白凯&李建玲(2012)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外近十年创业素质研究的重要文献整理发现,国外研究最为突出的10种创业素质是:创新能力、社交能力、教育水平、坚持不懈、识别商机、管理组织能力、责任心、决策能力、独立自主和冒险精神。[10]

西方v究创新能力、冒险精神与独立自主,而我国创业者讲究欲望、忍耐、明势与自我反省,其主要原因在于创业者的素质虽部分与生俱来,但也可随着环境差异(文化、政治体制、价值观)、个体经历、技能、知识等方面素养的改变而改变。

西方创业者(企业家)注重创新精神源于开放、自由与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影响。西方创业者原指那些管理重大生产项目的人,并不需要承担风险(资金),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创业者与资本供给者发生了分离,创业者创业需要资金,资本供给者需要投资项目,选择的标准之一就是何种项目能够为资本供给者带来利润和价值。工业革命时期是发明创造的时代,如蒸汽机、灯泡、车床、电池的发明等,投资项目集中在创造领域。因此,从早期创业者(企业家)起,自然而然会形成对创新精神的尊重,西方学者在对创业者进行概念界定时也基本从创业者价值创造角度界定。

相反,我国创业者素质首先强调欲望和忍耐。成功创业者的欲望不是指正面的鼓励型,主要是来自现实的压力和外力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改变现状的反抗精神。[11]欲望与忍耐相互滋生。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偏低,商人在古代隐忍发展,故明清时代,各地商帮兴起,互帮互助,彼此扶持;近代以来,列强入侵,时势风云变幻,内忧外患,商人更是夹缝求生;加之中国尊崇“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中国商人将之转化为商业做人依据。因此,在中国创业者素质中,欲望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忍耐是用中庸温性的方式来表明自身的坚韧和柔性的坚持。归根结底,中西方创业者素质差异是国家之间政治经济体制、文化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4 创业者素质模型构建

经过对创业者素质研究的整理和分析,结合我国创业情境,提出我国创业者素质模型(如表3)。创业者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四方面。心理素质是个体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是创业者素质模型中的内驱力;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心理素养的助推器,促进创业目标的实现;身体素质是创业者素质模型的基石,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创业的革命本钱。

心理素养包括欲望、坚韧、明势、敬业、敏感、创新、冒险和诚信。此心理素质借鉴了中西方创业素质差异和当今时展要求,欲望、坚韧、明势是中国传统文化作用的产物;创新与冒险是创业的本质所在,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迅速发展,不能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很难将企业引领到新的层次与高度。敬业与诚信是创业者基本素质,不能对事业和产品保持敬业态度,不会在创业领域有大的突破;诚信是做人之本,不诚信的创业者是不被认可的,也是不值得被顾客信任和依赖的,缺少顾客的信任与支持就是丧失了市场。

知识素质主要由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政治经济知识和其他知识构成。作为创业者可以不用掌握所有的专业知识,但对自己所从事领域的知识要深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内行,不会在管理中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瞎指挥”现象。政治经济知识对创业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亚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国创业中,政商关系较为紧密,相互合作与共赢。创业者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了解相关政策,有利于识别商机,抓住机会。其他知识的学习主要可以提升创业者的社交魅力值,积累人脉资本。

能力素养包括机会识别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经营与战略决策的能力。机会识别能力要求创业者具有敏锐的市场判断力,不错过机会。如今时代日新月异,一切发展迅速,作为创业者需要“活到老,学到老”,保持学习新事物的激情和开拓思维,要善于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迁移与转化,创业者的持续学习能力可帮助企业持续成长。科技时代,是开发、合作的时代,单枪匹马不适合生存发展,创业者需要学会团队合作,追求“1+1>2”的商业合作模式。

身体素质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创业是艰苦的,需要投入时间、金钱和大量精力,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意志作为支撑,创业者很难取得创业成功。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 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03):347-353.

【2】刘宇Z,陈正悦,焦曼.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创业者素质及开发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1):286-288.

【3】姜军,蒋士杰,陈德锦.不同视角下的创业者素质研究:文献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5(6):17-19.

【4】汤冬.基于人员胜任力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以苏州A公司为例[D].江苏:苏州大学,2009.

【5】陈德智.创业战略选择[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45-48.

【6】辛保平.中国创业者 十大素质[J].科学投资,2003(9):34-61.

【7】郑美群,吴秀娟.创业者素质模型的构建[J].人才开发,2008(10):18-19.

【8】毛翠云,梅强.创业者素质模型与综合测评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12):59-61.

【9】朱永跃,胡蓓,孙鹏.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97-101.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篇(2)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should be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psychologic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that students should have in self-employed process and the main training channels and ways of good 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to 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ild overal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attern through the definition of entrepreneurial phychological quality.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特征;培养模式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entrepreneurship;psychological quality;characteristic;training patter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17-02

0引言

面对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①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将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纷纷编印教材,开设课程,举办创业大赛,设立创业基金,建立创业园区,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但在具体实施中发现,在这些创业培训和指导多倾向于为创业领域的介绍,创业项目的指导,创业机会的供给,创业平台的建设,创业风险的评估等,很少专门涉及创业心理品质方面的内容,造成对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关注不够,使创业教育缺乏全面性和有效性,这应引起高校及创业教育者广泛重视,应充分认识创业心理教育在创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认真探索其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最终全面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

1创业心理品质的概念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护照,并被赋予了与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具体概念上,何谓“创业教育”,国内有的学者将其定义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自谋职业出路、成为开拓创业型人才的教育。②或定义为:把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才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内容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帮助青少年树立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开创型个性人格的未来新兴企业、产业和职业岗位创造者的教育。③不管其定义的内容形式如何,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中都包含着心理品质的培养。什么是“创业心理品质”,目前也尚未形成权威性定论,但可以发现在研究过程中概念已逐步完善丰满起来。有的学者认为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也有学者认为创业心理品质即创业人格,包括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创业心理品质是指与个体创业活动密切相关,对个体创业活动成败构成直接影响的心理素质,是个体创业素质的基础,包含包括以创新思维为中心的智力因素和以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心非智力因素。④综合一些理论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创业心理品质定义为:以个体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是支配创业行为的内在主观的综合心理素质。除了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外,还包括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包含成就动机、求知欲、学习热情、责任心、自信心、意志力、独立性、兴趣与爱好、理想与目标等。因此,在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2成功创业所需要心理品质的要素构成

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成功创业者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因素,是创业成功的关键,直接影响着创业者的创业活动。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的创办人史蒂夫・马若堤载《青年创业指南》中指出,适应能力、竞争性、自信、纪律、诚实、组织、毅力、说服力、理解、视野是创业者必备的;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的GEM(全球创业观察)项目中,一种理论叫做创业适合度模型,指出自我感知能力、识别机会的能力、坚定不移的意志、丰富的人力和社会资本、出众的社会技能是影响创业者的关键因素;百森学院著名管理学专家威廉・D・拜格雷夫将成功创业者或企业家的行为特征归纳为10个方面,包括梦想、果断、实干、决心、奉献、热爱、周详、命运、金钱、分享。可以看出,这些品质应绝大多数归纳在心理学方面,并可归纳2个维度: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2.1 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内涵,国内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智力是保证认识活动顺利进行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⑤影响创业的智力因素则是直接参与认识创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心理因素,它影响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主体心理条件,对于创业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形成具有先天的因素,但在后天环境中能够通过有意识的学习积累得到有效地发展。反映在智力因素上的成功创业者的心理品质因素主要集中在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要求创业者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有捕捉信息的敏锐性,有风险意识与创新精神,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和鉴别信息判断能力、有独立思考与主动学习的能力,有洞察事物和果断决策的能力,有善于调节、克服冲动的品质等,以上这些共同构成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智力因素。

2.2 非智力因素通俗的讲非智力因素主要是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个性心理品质,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创业活动及其发展具有动力机制作用,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和直接作用的程度,又可将影响创业活动的非智力因素划分两个不同层面。第一层面,主要是指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它们对实际具体的创业活动起着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这个层面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有创业的兴趣,创业成就动机,有开朗的性格,宽阔的胸怀,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的勇气,有主动的创业欲望,积极的进取精神,有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有荣誉感、合作意识、自信心与好强心等。第二层次,指创业者的责任意识、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创业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如有远大的理想与目标,有对事业的热情,对社会的责任感等等。

总之,成功创业者的心理品质应该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维度的综合,如果说智力因素是创业行为产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保障,是推动个体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内部动因。

3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模式构建

创业要求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就要求创业教育也要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前提。本文结合实际和综合前期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些设想,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3.1 课程教育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心理品质教育是创业教育前提和基础,因此也应是高校素质教育范畴内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教育内容应该体现在课程教育中。

一是相关专业教育中也要渗透和贯彻创业心理品质教育的思想,依托专业课程的实际,结合教学特点,充分挖掘大学生具有的知识成本优势,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目标、创业兴趣、创业需要的培养,帮助大学生确立辩证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是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进行创业理想、信念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培养高尚的情操,端正创业动机,使他们在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进行创业活动,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

三是适当开设创业心理品质教育的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已开设《大学生就创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设立专门的章节,传授创业心理品质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在实施创业前能够学会分析自己的潜能、思维倾向以及性格特点,形成积极的创业心态,提高创业信心。

四是鼓励学生选修专门的创业心理品质教育的课程,开展关于创业内容的意识训练、情感调控、意志培养、个性塑造、交往指导等方面的教育,将其内化为优良的心理品质,克服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增强大学生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断提高其排除心理障碍和调节心态的能力。

3.2 实践教育创业活动必须要以实践为纽带,以实践成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而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也重在通过实践训练。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意识、风险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通过实践体验磨练出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在这个方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的投入和支持。首先,学校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便利,如科技园、创业园、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举办创业大赛、成立创业实体等,让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同时积累创业经验,增长创业才干;其次,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资金和政策,使其经受创业实践熔炉的考验,增强信息意识和对市场走向的敏锐洞察力;再次,家庭要转变传统的就业价值观,给予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条件或精神支持,让学生在实践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最后,大学生自己课余主动参与创业实践,努力尝试一些创业岗位,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减少未来创业的盲目性。通过创业实践的锻炼,让大学生接受挑战,经受考验,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创业心理调适能力,不断地坚定创业信念,磨砺创业意志,为日后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3.3 咨询教育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遵循心理学原则,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或创业前期面临或可能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等各种心理咨询方式,辅之以各种心理疗法,运用科学的心理测量方法,有针对性对大学生关于创业的不良心理问题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大学生解除有关创业的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协助他们改进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学会缓解压力和进行自身内部的心理活动的调节,达到排除心理障碍,构建完善人格的目的,从而维护和增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开展咨询教育一方面要求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先要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由创业产生的不适应的表现和存在的差距,以便通过咨询进一步激发自己的潜力,便于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坚定创业信念;另一方面要求对自身存在的客观环境有正确的了解,使之能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灵活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并看清自己的心理品质是否符合创业的要求,时时端正自己,便于树立正确合理的创业目标,提升创业自信心。

3.4 榜样教育榜样是具体的、现实的,用榜样的力量来让大学生感悟成功创业者所应必备的创业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往往就是从创业成功者的心理品质分析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成功企业家的创业体验最容易唤起大学生的共鸣,激发起他们的创业欲望,使他们创业有动力,有目标,从而进一步将创业理想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创业实践。如通过成功创业案例传授或通过现实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开展讲座,介绍他们的创业经历、体验、感悟、经验与教训,培养大学生掌握风险分析的方法及策略,强化创业意识和欲望,培养敢于行动、敢于拼搏、勇于承担的心理品质,并使之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坐标,通过对照标准,经常看看自己的心理品质是否符合要求,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敢为精神,明确创业的目的和意义。

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项牵涉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将以上几种教育方式融入现代高校创业教育体制整体性实施,同时还需要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本人等多主体的长期共同努力,构建起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教育的联合培养模式,以实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注释:

①: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8.

②柳君芳.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地质出版社,2002,6.

③曾昭薰,陈岩著.创业教育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3.

④尹秋云.高校创业教育课堂培育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探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3).

⑤教育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100.

参考文献:

[1]韩国文.创业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华平.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3]熊花,计颖.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机制探析.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4]杨G,伊影秋.大学生创业心理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科教文汇2007,(4).

[5]彭丽华.浅谈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研究,2006,(10).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篇(3)

关键词 农户创业;创业环境;个人特质;创业机会识别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49-02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Recognition and Model Construction

WANG Hua-cheng 1 LV Yue 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 2 Hunan University)

Abstract Inrecent years,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wave of entrepreneurship,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mechanism of farmers′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recognition by using attribution theory and cognitive theory.It is found that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perceived value and resource acquisition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recognition of farmers.The perceived value and resource acquisition are played a regulatory role not only between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recognition,but also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recognition.

Key words farmers′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personal characteristics;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recognition

在“大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浪潮下,创业活动正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受自然条件、基础状况和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普遍较城区落后。近年来,许多地区制定了相关措施以鼓励农户创业,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如北京市提出了“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了“夜渤海”“不夜谷”“十渡”等多个创业品牌。但实际上对于创业,一部分农户感到茫然不知,一部分农户态度谨慎。因此,有必要对农户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及内在关联进行探究。

从20世纪80年代起,很多学者就开始关注创业领域,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农户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却不是很多,更谈不上对这些影响因素量化。据此,本文在归因理论和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各研究者的相关观点,构建出一个农户创业机会识别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以期解决上述问题、为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和农户改善自身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1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1 概念界定

1.1.1 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者感受到并通过创建新的组织以利用机会获利的过程是创业机会识别的实质[1]。创业是人们意识到或者创造出新事物的商业性用途,并在发现其他人想拥有或者使用这些新事物的倾向之后,主动采取行动将潜在机会变为切实可行且有利可图的事业的过程[2]。机会本身不仅存在于客观现实中,也有可能被创造出来,机会识别是创业者应具有的一项能力。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者感知或发现创建新企业或开创新业务可能性的过程或活动。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创业机会识别可以定义为农户感知到的将来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开发创业机会并创建企业的过程。

1.1.2 创业环境。Gnyawali等[3]提出创业环境是对新企业成长发挥作用的一系列综合因素,涵盖了影响人们是否从事创业的诸多因素,如政治立场、文化走向等,保证公司从开始起步就能从这些因素中受益。张玉利等[4]提出,在一个环境中创业,这个环境好比影响创业活动关键因素的集合,不单单是上述提到的诸多因素,而且还包括有多大可能获得创业支持。于松涛[5]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环境的好坏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是由诸多因素如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自然地理等方面形成的有机整体。虽然不同研究者的定义有差别,但从上述可以看出,创业环境一般都有以下2种特点:一是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必须面对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二是给予创业活动一定的支持与帮助。因此,笔者认为创业环境其实就是要面对的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融合体,当然创业者也将会从这些方面获得援助。

1.1.3 个人特质。一般从2个角度研究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一是创业者在人口统计学方面的特征;二是创业者的心理特征,如是否乐观、自信,是否具备风险认知能力、创造性等。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心理特质入手。创业者的个人特质是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重要因素,机会识别本质上是具有主观色彩的行为,当某一机会展现出较高的预期价值,并非每个人都会实施创业行为,并且坚持到最后的成功。因此,创业者的个人因素对于机会识别来说尤为重要[6]。

1.1.4 感知价值。在营销领域中,感知价值一词出现的更为频繁。Peter & Olson将感知价值定义为顾客在购买商品前认为该商品所能带来的效用价值[7]。本文旨在研究农户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由于大部分农户之前并没有创业的意愿,类似于营销中的购买前。因此,可以给感知价值下个定义,即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下,人们由于识别了创业机会从而感知了创业能带来的付出与回报,然后对此做出全面评价。

1.1.5 资源获取。创业需要来自各方面的资源,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社会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而农户一般难以获得充足数量或质量的创业资源。因此,资源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对创业机会的识别。

1.2 理论基础

1.2.1 归因理论与创业机会识别。Heider[8]提出的归因理论是指预测、解释、评价人们行为动因的一般过程。他明确提出,分析人的行为原因要内外兼顾。内部原因包括性格、爱好、情绪等,外部原因包括家庭结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工作劳累程度等。不少研究者运用归因理论哪凇⑼2个角度对创业机会识别进行了解释[9],认为创业者个人特质(内部因素)、创业环境(外部因素)均能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2.2 创业认知理论的应用。社会认知理论从单一特质论到认知―行为论再到互动认知论。单一特质论中未考虑环境等因素,后来被诸多研究者证明不能成立。互动认知论则认为个体通过先验知识、内在认知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形成认知框架[10],发现、识别创业机会并进行决策,以形成创业意愿,最终实施创业行为。创业认知理论从个体特质、创业者的认知行为等方面研究创业,发现创业者的内在认知与环境是相关的,并且通过内在认知与环境的互相影响识别创业机会;其核心观点认为创业机会时刻存在于市场中,创业者通过主观认知识别和利用创业机会。本文从创业认知理论出发进行研究,分析创业者自身以及创业环境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

2 假设提出

2.1 个人特质的基本假设

不少研究者认为,农户的个人特质对创业机会识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徐凤增[11]认为创业者通过多方面认知创业,形成创业机会的模型概念,从而识别及利用创业机会,创业者特质与创业机会识别高度相关。在创业机会识别中,个人特质包括6个维度,即警觉性、性格特征、先验知识、认知学习能力、创业动机及资源秉赋[12]。在本文的研究中,选取警觉性、性格特征、先验知识作为创业者所拥有的个人特性。

Kirzner指出创业者警觉性对机会识别的影响,认为创业的核心因素是机会的发现,只有那些具有敏感洞察力的创业者才能通过自己对市场和技术特有的了解和识别能力发现并开发商业机会[13]。个体创业者的敏感性越高,创业机会识别能力越强;一些个体跟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有助于提高创业警觉性。

性格特质包括多个方面,如是否乐观、自信、具有风险认知能力和创造性等。Krueger & Brazeal发现成功的机会识别与个体长期拥有乐观的心态、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关系。岳甚先等[14]在调查了200多名创业者及经理人员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对比,发现创业者一般具有更充分的自信,促使其更快地做出相关决策,从而拥有更大成功的可能性。

创业者在不同的创业阶段对创业机会的认知也是不同的[15],通过不断补充相关知识及积累经验等可以充分影响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利用。基于对创业者的特征研究,Shane & Venkataraman认为个人的先验知识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对其识别机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2]。据此,认为个人特质与农户的创业机会识别有正相关关系。

王侃[16]发现,创业者特质与资源获取也有一定的联系,其中风险承担、可控程度、机遇把握以及创新性与资源获取效能和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3点假设,H1:创业者个人特质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正向影响;H2:创业者个人特质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H3:创业者个人特质对资源获取有正向影响。

2.2 创业环境的基本假设

创业环境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创业机会识别。Devi R.Gnyawali建立了5个维度的创业环境框架,与创业的核心要素联系起来,并特别强调了创业环境对制造创业机会的作用[3]。在创业过程中,农户所处的环境是开放的并不断变化的,所以创业过程是充满挑战的过程,许多不确定性会突然发生,可能会使农户预期落空或陷入困难、矛盾之中,改变了农户对创业的感知价值,最终加大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难度。创业环境动态性与创业资源识别呈显著相关,宽松的环境有利于降低创业资源的识别到利用的难度[17],即有利的创业环境有助于农户对各种资源的获取。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同时带来机会和威胁,这是创业机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宽松的环境能够通过资源的可用性和获取性刺激创业导向。据此,提出以下假设,H4:创业环境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正向影响;H5:创业环境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H6:创业环境对资源获取有正向影响。

2.3 感知价值与资源获取的基本假设

创业者自身所拥有的特性,如先验知识可以提高农户对创业的感知价值,而信息搜寻、处理能力及资源禀赋等会使农户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可能会导致创业机会被成功识别。因此认为,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在创业环境、个人特质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夏航宇[18]认为互联网信息资源及其质量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有不少研究表明,创业资源获取作为中介因素对创业机会识别起重要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2点假设,H7:感知价值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正向影响;H8:资源获取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正向影响。

基于上述个人特质的基本假设、创业环境的基本假设和感知价值与资源获取的基本假设,本研究提出了农户创业机会识别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3 结语

随着创业浪潮的到来,农户对创业行为表现出越来越高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对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构建了1个农户创业机会识别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其特点在于:①根据归因理论,从内、外2个方面分解农户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认为个人特质、创业环境分别是农户创业机会识别的内部和外部因素;②将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应用于农村地区的调查研究,并结合我国社会情境和农户特点引入资源获取和感知价值的中介变量,对已有模型进行了完善。

概念模型表明:个人特质和创业环境均对农户的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正向影响;感知价值和资源获取与农户的创业机会识别呈正相关关系;且感知价值和资源获取在个人特质与创业机会识别、创业环境和创业机会识别之间起中介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仅提出了理论框架,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进行影响农户创业机会识别的实证分析。

4 参考文献

[1] BYGRAVE W,HOFER C.Theorizing about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Theory & Practice,1991,16:13-22.

[2] KIRZNER I M. Creativity and/or Alertness: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Sc-humpeterian Entrepreneur[J].The 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 1999, 11(1):5-17.

[3] GNYAWALI D R,DAN F.Environment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4,18:43-62.

[4] 张玉利,陈立新.中小企业创业的核心要素与创业环境分析[J].经济界,2004(3):29-34.

[5] 于松涛.基于GEM框架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研究[J].华北金融,2007(11):13-14.

[6] 陈海涛,蔡莉,杨如冰.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的构建[J].中国青年科技,2007(1):4-11.

[7] JR NORRIS F KRUEGER,ALAN L CARSRUD.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Apply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J].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1993,5(4):315-330.

[8] HEIDER F.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M].New York:Wiley,1958.

[9] 思思.创业者特质、创业环境对创业意愿影响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10] MITCHELL R K,BUSEBITZ L,LANT T,et al.Toward 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Cognition:Rethinking the People Side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Practice,2002,27(2):93-104.

[11] 徐凤增.创业机会识别与杠杆资源利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12] SHANE S,VENKATARAMAM S.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3,25(1):217-226.

[13] HATTWICK R E. Perception,opportunity and profit: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By Israel M.Kirzner.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Pp.239.Price:$15.00[J].Journal of Behavioral Eco-nomics,1979,8(2):183-188.

[14] 岳甚先,陈曦.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整合模型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10(2):84-89.

[15] VENKATARAMAN S V.The Distinctive Domain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7:3.

[16] 王侃.基于资源获取的创业者特质、创业网络与网店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篇(4)

1.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较强但是信心不足

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相关调查研究可知,大学生对于创业具有高度的热情,达到80.3%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表示对创业很有兴趣或者较有兴趣。但是在这个数据背后的事实是众多大学生对于创业并不具有强烈的信心,很多毕业前夕的大学生对独自创业采用一种较为保守的态度,说明大学生虽然对创业具有较为强烈的兴趣和意愿,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资金缺乏、对市场经营管理知识的缺乏等因素使得他们不敢轻易进行创业实验。

1.2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存在很多缺陷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虽然我国政府以及很多地方政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和宽松环境,但是不少学生和家长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并不认同创业活动,很多家长希望大学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积极性。此外创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创业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是由于大学生在很多方面并不成熟,Υ匆倒程中需要用到的法律、商业知识比较匮乏,因此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种的问题和难题,进而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带来严重影响。

1.3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具有高度的实用性

虽然各大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这些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大学范围内,主要通过简单的创业大赛或者活动等形式进行,因此无法对学生起到真正的训练作用。另一方面创业课堂上老师为学生进行授课的主要内容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并不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取得真正有效的内容,对学生的创业活动无法进行具体科学的指导,这就使得学生在操作中并不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指引自己进行科学调整,因此大学生的创业活动难以取得成功。

1.4 大学生创业者自身素质较弱

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创业活动的效果,但是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较差,无法充分满足创业所需要的各项技能,使得创业往往陷入困境,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分析

2.1 运用积极心理学对主观体验的感受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

当前的创业教育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创业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相关计划书、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但是这些内容无法完全满足创业的需求。基于此,需要运用积极心理学中的情感体验法,促使学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并正确认识创业以及创业对自己以及社会的深远影响,进而激发学生形成对创业的高度热情和激情。这个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目的,形成健全的创业思维,进而为各项创业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2.2 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大学生形成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并使之贯穿创业全过程

创业对于创业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很多创业者自身具有一些特殊的人格特质,这些人格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保证创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创业成功者的经历进行学习和分析,进而找出创业者所具有的特征,进而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发展自己的创业特征和创业精神,进而不断为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2.3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组织系统理论为大学生打造良好创业环境

大学生在进行创业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实现创业活动,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组织系统理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改变教育因素进而有效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特征。一是改变学生对外部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提高创业活动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篇(5)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特征;培养途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6-006-3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当代中国,要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缓解日益严重的社会就业压力,成功的创业活动至关重要。大学生是参与创业活动的生力军,培养具有创业技能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大学生必须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1 大学生创业心理的现状分析

《2007年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中国的创业活动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全员创业指数从2002年的12.3%逐步上升到2007年16.4%,受过高等教育以下的人员仍是参与创业的主体,尽管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了高校毕业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但是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仍低于1%,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30%;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据教育部2004年的一项报告,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盈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在广州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到工商局注册登记的仅160宗,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小本经营的个体户。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的有关人士也透露,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存在创业活跃程度不够的现象,而创业心理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及成效具有重要的预测与控制作用,因此,理性探讨大学生创业心理是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1 对创业缺乏理性认识

调查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实际进行创业的

比例仅为1%。绝大多数大学生之所以未进行创业,主要是缺乏对创业的理性认识。有的大学生有畏难心理,认为创业高不可攀,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有的大学生有无助心理,想创业但缺乏足够的创业能力,不知道如何去创业;有的大学生盲目乐观,好像人人都适合创业和有能力创业,对创业的期望值很高;还有的学生因找不到工作,才被迫选择创业,把创业当作规避就业的手段之一。

1.2 对创业缺乏耐心,意志力不强

当前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缺乏持之以恒的进取心。他们虽然聪明灵活,但依赖性强;虽然有理想抱负,但抗挫折能力差,所以一旦在创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往往情绪低落,一蹶不振。同时有些创业者缺乏自律的坚定意志,有些创业者抵不住违规获利的诱惑,导致创业失败。

1.3 对创业缺乏经验和魄力

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现实,要求大学生在创业实践全过程中必须求新、求异。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增加了创业实践活动的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创新受挫的情形,原因是大学生们虽有创新精神但缺少经验,对行业的运作规律、要求、技术、管理都不太熟悉。大学生创业者除了开拓创新,拥有核心技术外还必须要有魄力,敢于抓住商机。有的大学生自卑胆怯、患得患失,不愿为也不敢为,缺少果断尝试的胆识,严重阻滞了创业向成功的方向发展。

目前许多高校在大学生心理测试过程中发现,有近80%的学生存在创业恐惧心理,他们想创业但又不敢创业,想有所作为但又无从下手,究其根源在于创业心理品质的严重缺乏。因此, 在高校大力提倡创业教育的今天,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2 创业成功需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征

所谓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它与人固有的气质、性格有密切关系。它既可以指人的素质中有待开发的创业心理素质潜能,又指已经内化形成的人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基本素质结构中的调节系统,尤其对创业实践起调节作用。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如同创业大厦的基石,可以奠定事业成功的基础,支撑创业人生。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2.1 美国研究了75位成功的创业家,归纳出“企业家的心理特征”

2.1.1 自信——他们普遍都有很强的自信心,有时甚至有咄咄逼人的感觉。

2.1.2 急迫感——创业家通常很急切地想见到事物的成果,因此会给别人带来许多的压力。他们信仰“时间就是金钱”,不喜欢也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琐碎的事情上。

2.1..3 广博的知识——他们几乎大事小事无所不知,他们既能掌握事情全盘的来龙去脉,又能明察秋毫。

2.1.4 脚踏实地——他们做事实在,不会为了使自己舒服一点而马虎从事。

2.1.5 超人的能力——他们能够从杂乱无章的事物中,整理出一套逻辑的构架,有时候他们做决策时会全凭感觉。

2.1.6 崇高的理想——他们志存高远,为了达到个人理想,他们不会计较虚名和暂时的得失;他们生活简单务实,必要时常常身兼数职。

2.1.7 客观的人际关系态度——他们为了事业往往是“冷酷无情”、“不顾面子”。给人以“大公无私”、“就事论事”的感觉。

2.1.8 情绪稳定——他们通常不喜形于色,也很少在人前抱怨,发牢骚;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坚韧不拔克服困难。

2.1.9 迎接挑战——喜欢承担风险,但并不是盲目地冒险。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并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无穷乐趣。

2.2 我国开展的大量研究表明,以下心理品质对创业实践影响较大

2.2.1 独立思考、决策、行动的心理品质。

创业者首先要走出依附于他人的生活圈子,走上独立的生活道路。因此,独立性是创业者最基本的个性品质。主要体现在:一是抉择上要独立思考, 即在选择人生道路、创业目标和路径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二是行为上要独立自主,少受他人影响和支配,能按自己的主张将决策贯彻到底;三是行动上要独辟蹊径,开拓创新,不因循守旧,步人后尘;四是风格上独树一帜,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拥有自身的特色;五是在事业上要独领。

2.2.2 善于交流、合作的心理品质。

创业活动尽管是个体的实践活动,但其本质是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配合、协调中发生、发展并且取得成功的。因此,创业者具有独立性品质的同时还应具有善于交流、合作的心理品质。在创业道路上,必须摒弃“同行是冤家”的狭隘观念,学会合作与交往。成功的创业者大多数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他们善于与各种人打交道,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合作、互助。通过合作,取长补短;通过交流,获得信息;通过沟通,排除障碍,化解矛盾,增加信任,有助于创业的发展。

2.2.3 果断坚定、敢于冒险的心理品质。

创业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东西,这就需要敢于冒风险,敢于走前人和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冒风险是在理智基础上的大胆决断,是自信前提下的果敢超越,是新目标面前的不断追求,而不是失去理智的一时冲动。美国的经济实力、科技成就等独步世界,与美国人爱冒风险的性格特征是密切相关的。而中国人比较因循守旧,做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宁可等下去也不愿意冒险。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中国大学生依赖性强,敢冒险的精神明显不足。美国一位生物学教授做过一个有名的青蛙实验。他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水的锅里,这只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突然用尽全力,一下子跃出那势必使它葬身的滚烫的锅,安然逃生。后来,他又用同样的锅,在锅里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接着在锅底下慢慢加热。青蛙悠然地在水中享受“温暖”,等到它感觉到热度已经熬不住时,为时已晚,它欲跃乏力了,终于葬身在热锅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敢于冒险的精神,一个民族就会安于贫困,一个国家就会自甘落后,而个人也就不会有创业的欲望,又何来创业的成功?

2.2.4 善于调节和克制的心理品质。

克制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心理品质,它可使人积极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活动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不会因一时的冲动而引起缺乏理智的行为。创业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结构中进行的个体活动和劳动竞争,因而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要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合法经营、依法行事;自觉接受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约束,文明经商、诚实经营、互助互利。当个人利益与法律和社会公德相冲突时,要能克制个人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

2.2.5 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

恒心和毅力指个体能坚持不懈地把行动坚持到底以达到目的的心理品质。有恒心的人,能在创业行动中长期不懈去努力,锲而不舍去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恒心与追求相结合,便可以形成百折不挠和战无不胜的力量。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心理品质的创业者会无往而不胜,终成大业。

2.2.6 适应调整、灵活转换的心理品质

面对市场的变化多端,激烈竞争,创业者能否因客观变化而“动”,灵活地适应变化,成为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因而,创业者必须以极强的信息意识和对市场走向的敏锐洞察力,不失时机地灵活调整。在外部环境和创业条件发生变化时,能以变应变,善于进行调整,及时处理各种压力。能用积极态度看待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勇敢地面对压力,冷静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将压力变为动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还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创业之初,就应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要善于总结和吸取失败的教训,承认暂时的失败现实,做出适当的调整和“退却”,为将来的“进攻”和成功积蓄力量;在创业中面对取得的成绩和阶段性的成功,要善于总结,看到存在的问题,找出保持成功势头和继续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避免骄傲自满,方能做到“善胜者不败”。

3 锻炼提高创业心理品质的途径措施

心理品质不是由上帝或别人决定的,很多品质是后天的实践中陶冶训练出来的,人们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锤炼自己,就可以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3.1 利用潜意识建立创业心理品质

潜意识具有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能依令行事,它相信主人的思想和意念。每一个创业成功者都有一套方法,将自己选择的目标密集地输入潜意识,使它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他负面的影响。如在成功学教育中,要求学生每天早晨起床后心中默念或大声喊几遍:我行,我能行,我是最棒的!这就是充分利用在潜意识建立自信心等心理品质。

3.2 相信暗示的作用,利用自我暗示强化创业心理品质

“做得到”或“做不到”,这是两个极端而绝对的意念,它对创业确实有很大影响。“我做得到”是一句很有魔力的话,它可以使人信心十足,使人干劲百倍,使人勇往直前。而不断地反复默念这个信条,就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业欲望,激励人们去建功立业。相反,则会带来消极影响,使刚刚燃起的创业之火被熄灭。因此,坚信“做得到”的意念,坚决清除“做不到”的意念是陶冶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方法。

3.3 学会鼓励自己,利用局部成功完善创业心理品质

人要学会对自己采取一些“仁慈”的态度和方法来善待自己,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和成功,就要鼓励自己,甚至奖励自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知道大事就是从无数小事来得,大业也是从小业入手的,局部的成功既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创业所需要的资金,也可以丰富我们创成大业的知识、能力、经验,还可以使我们形成积极的心态。

3.4 敢于竞争,在竞争环境中形成创业心理品质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与挑战,需要年轻人大胆展示自己,努力把握各种创业机会,敢想、敢做、敢闯。良好的心理品质只能从竞争中来,只要有机会就应大胆地去尝试去争取,多从事几种职业,多参与几次竞争,并通过竞争积累成功经验,获得自信和快乐,战胜孤僻和胆怯等心理障碍。

3.5 善于学习榜样,用榜样的力量陶冶创业心理品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人的创业经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成功的创业者就是依赖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意志坚定等良好品质而走上创业成功之路的。 “成功是可以克隆的”。学习榜样,用榜样的力量陶冶自身的创业心理品质。

分析古今中外创业者的成功因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任何人的创业成功都离不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他所处的那个特定的时代,离不开环境与机遇。但创业成功最根本的因素却在于创业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在于是否具有非凡的个性心理品质。处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更多、更新和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年轻的大学生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以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创业实践中脱颖而出,在创业过程中去实现自身理想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志峰.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篇(6)

[关键词]心理素质测评 创业 人格特征 驱动

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必须适应不同群体的心理素质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才可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一、研究思路、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的设计思路是利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朗途职业规划测评数据库,通过对比分析诊断确认KAB受训者和普通大学生心理素质类型和行为动力两方面的异同,尝试总结KAB受训者个性特质,从而为有针对性地设计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提供微观基础。其中,KAB受训者是潜在大学生创业者,是大学创业教育的目标对象,其心理素质特征直接影响到创业教育绩效。调研样本从选修《大学生KAB创业设计与指导》课程的学生中选取。2007~2008学年下学期选课者共60名,依随机原则从中抽选30名学员进行测评获取测评资料。然后,对比分析调研样本(KAB受训者)和调研总体(全校接受测评人员,共计7,368人)心理素质类型和行为动力两方面的异同,分析归纳了潜在大学生创业者个性特质,用以指导进行KAB创业培训对象的选择和后续创业指导。

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测评数据分析

1.典型人格特征类型分析

朗途职业规划系统的人格测验部分基于容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提出的心理类型学理论。人格因素是指一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它在人们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并在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人格特征差异导致每个人认识问题的方式不同;在行为上风格各异,并且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下直接影响每个人能力特长的发挥和表现。这些特点可能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工作绩效。

表1 大学生典型人格特征类型百分比分配表(表中括号内为各人格类型所占比例由高导致的排序序号)

(1)内向、感性的ISFJ型人格是大学生最强势的个性特征

测评数据揭示,全体测评学生中人格类型排前3位的是:ISFJ、ISTJ、ESFJ三类。其中,ISFJ型人格类型是测评对象整体最重要的个性特征。ISFJ人格特性是一种内向、辨认、感性、决断型的人格,适合职业为行政办公管理人员、教师、图书馆管理员等。这种个性特征,相对于创业环境而言,显得相对“单纯”和更适于选择。需要注意的由表1还可以看到KAB受训者中ISFJ型人格所占比重所占的比重(8.7%)远低于普通大学生(12%)和研究生(学业生涯成功者代表)(14.35%),这说明于潜在的大学生创业者的基本人格类型确实存在典型特征,对传统的以就业为目的、以学术道路为主线的“经院式”、“象牙塔”式教育适应度较低。

(2)ISTJ型人格类型占比高,“理性”是就业和创业成功的共通关键素质

KAB受训者人格类型最显著的特点在于ISTJ类型人格所占比重为30.43%,远高于总体12.84%的比例。根据MBTI人格类型理论解读,ISTJ为内向、辨认、理性、决断型人格,特征为安静、认真、集中注意力、彻底、实际、可靠、喜欢事情有组织、认真负责的;适合岗位主要为机构领导、企业经理、军人等。结合创业者的工作环境来看,这种人格类型很适合于创业环境的特点,有利于创业行为的成功,也表示KAB受训者对自我的个性特征和目标有较好的认知。同时,需要关注的是,研究生中ISTJ型人格类型比重也很高,这显示“理性”是就业和创业成功的共通关键素质。

(3)测试显示KAB受训者职业规划存在盲目性,须强化引导和甄选

KAB受训者中INFP人格类型人员所占比例(13.04%)远高于在全体测评学生中所占的比例(6.45%)。根据MBTI人格类型理论解读,INFP为内向、直觉、感性、熟思型人格。较适合岗位是: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作家、艺术家、编辑、教师、社会工作者、音乐家和作曲家。这种人格类型并不具备创业优势,但非常值得关注的是这类学生占KAB受训者人员比重很高,显示出较强的盲目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一是大学生人格特征具有不确定性和发展性,测评结果不能完全作为评判依据,同时也还存在锁定目标后逆向调整重构自身个性特征的可能;二是选修创业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大学生探索确认自身个性特征的进程。相应地学校应该对选修创业课程的学生加强引导和甄选,测评是有效工具。

2.动力指数特性分析

朗途职业规划系统中的动力测验部分(2004版)由4个分量表构成,有助于帮助测试者了解自己在成功愿望、影响愿望、挫折承受、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特点。动力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是引起、维持和指引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人类行为动力中调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止2008年4月22日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体测评学生和23名KAB受训者(抽样30名,但数据全面合格的学生只有23名)的动力指数情况如图2所示。

(1)大学生成功愿望高于总体水平

从该测评结果来看,KAB受训者中成功愿望得分70分以上的比全体测试者比,多6%,得分30~70分之间的多7%。这说明,KAB受训者成功愿望得高分于人员比重远高于全体测试成员。

(2)KAB受训者人际社交指数远高于总体水平

从该测评结果来看,KAB受训者中,人际社交指数得分70分以上的人数比全体测试者高39%,同时,KAB受训者中没有得分低于30分以下的人员。这说明,KAB受训者人际社交指数得分远远高于一般水平。这较符合创业者社会交往能力要求较高的特征。

(3)KAB受训者影响愿望高于总体水平

从该测评结果来看,KAB受训者中,影响愿望得分70分以上的比全体测试者高35%;得分低于30分以下的比全体测试者比重低22%。这说明,KAB受训者影响愿望高于总体水平。

(4)KAB受训者挫折承受能力偏低

从该测评结果来看,KAB受训者中,挫折承受指数得分70分以上的比全体测试者低26%,而挫折承受能力低于30分以下的KAB受训者却比全体测试者高11%。这说明,KAB受训者挫折承受能力偏低,这也与KAB受训者成功预期较高而风险预期不足有关。

由以上人格特征和行为动力分析可见,KAB受训者与普通大学生、研究生群体比较,共性是KAB受训者和其他大学生都具有较强探索性、成长型和积极性;而个性主要体现为KAB受训者比之一般大学生更理性、成熟,对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的背离度也较高,个性较鲜明。

三、结论

KAB受训者和全体测评学生测评数据的共性和个性,说明了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之间存在共通之处。创业教育能够通过填补传统教育中的创业体验的空白,从而和大学生就业教育构成一个完整的双轨并行体系,互补融合。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不适合的人员接受创业教育,从创业培训自身角度来说是一种失败,应该加以避免;但是从大学生探索、体验、确认自身人格特性这一角度而言,创业培训效率的损失最后会体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准确度的提升,所以是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为提高效率,建议以后在学生选修创业课之前,先开展“认知培训”并开展测评,以提高创业培训受训者人格特征契合率。

参考文献:

[1]萧鸣政.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二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114-120.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篇(7)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的现状分析

1.信念中缺乏坚定和理性认识。调查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实际进行创业的不到2%。绝大多数大学生之所以未进入创业天地,主要是缺乏对创业的理性认识。他们当中,有的人有畏难心理,认为创业高不可攀,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有的人有无助心理,想创业但缺乏足够的创业能力,不知道如何创业;有的人盲目乐观,好像人人都适合创业和有能力创业,对创业的期望值很高;还有的人因找不到工作,才被迫选择创业,把创业当作规避就业的手段之一。

2.激情中缺乏耐心和顽强意志。一方面,当前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缺乏一颗持之以恒的进取心。他们虽然聪明灵活,但依赖性强;虽然有理想抱负,但抗挫折能力不强,所以一旦在创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往往情绪低落,无法自拔,一蹶不振。另一方面,缺乏自律的坚定意志。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市场垂青遵守游戏规则的人,违规获利者也许能暂时成功,然而最后的成功应属于以德获誉、以诚取信的人,不仅是创业的成功,而且是做人的成功。

3.创新中缺乏经验和魄力。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现实,迫使大学生在创业实践全过程中必须求新、求异。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增加了创业实践活动的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大学生创新受挫的情形,原因是大学生们虽有创新精神但缺少经验,对行业的运作规律、要求、技术、管理都不太熟悉。大学生创业者除了开拓创新,拥有核心技术外,还必须有魄力,敢于抓住商机。有的大学生自卑胆怯、患得患失,不愿为也不敢为,缺少果断尝试的胆识,严重阻滞了创业向成功的方向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

1.独立性与合作性。独立性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独立性的实质:创业者必须走出依附于他人的第一步,能够独立思考和善于独立地处理问题。充满自信,拥有自己的主张和抉择,较少受他人影响和支配;能够努力开辟新途径、开拓新局面,具有创新和创造的进步意识。对于创业者来说,发挥独立特性,注重塑造领袖精神,是打造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初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出色的创业者不仅要拥有独立的人格,还要乐于合作、善于交往,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在当今提倡合作双赢的时代,借力打力是创业成功的捷径。独立并不是孤立单干,虽然在抉择和行动上拥有主见和自由,但不能孤立于集体之外。因此,要善于与各种人打交道,积极主动地与人合作和互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通过交流及时获取各方面的信息,从而实现资源和技能的有机整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敢为性与克制性。敢为性是敢于对抗恐惧的主观愿望,是一种不畏惧任何艰难困苦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不屈服命运摆布的心理气势。但敢为不等同于冲动鲁莽和无知冒进,它是建立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进取。克制性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心理品质,它可以使人善于排除各种干扰,高度克制盲目冲动,积极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消极负面情绪,坚决采取理智行动。创业活动是一定社会组织结构中的个体活动与劳动竞争,因此,当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激烈冲突时,创业者要能抵制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自觉维护社会公德,自觉遵守职业操守,自觉接受法律约束,做到合法经营,文明经商。

3.坚韧性与适应性。坚韧性是一种对困难和挫折的巨大心理承受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极为可贵的心理品质。创业要经历在不断地犯错误和失败中跌打滚爬的过程。创业者的坚韧品质包括自我调节,处理各种压力的素质。他们总是能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来自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冷静分析,找出原因,并控制和缓解压力,将不利变为有利,将被动变为主动,将压力变为动力。当然,坚韧性必须与成功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否则就是盲目、呆板和固执。意志顽强的创业者还必须具备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主动把握商机的素质。它不仅表现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而且表现为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创造机会的能动性。创业者既是市场需求变化冲击的承受者,又是市场经济的直接推动者。只有以极强的信息意识和对市场走向的敏锐洞察力,瞅准行情,抓住机遇,以变应变,才能克敌制胜。

三、培养良好创业心理素质的策略

1.强化实践锻炼。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重在实践锻炼。创业实践既能进一步增长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技能,又能得到全方位锻炼。磨炼出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强化实践锻炼的形式有:一是举办创业计划大赛、案例分析讨论、商业调查访谈、企业游、模拟创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进行全方位渗透。二是让大学生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参与创业实践,从参加社团活动到参与社会兼职和志愿者活动;从推销小商品到自己开店,熟悉各种职业特点,获得更多的社会阅历,积累创业经验,增长创业才干,减少未来创业的盲目性。三是学校要构建创业基地,如创业实习基地、孵化基地和创业园等,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所、扶持资金和政策。四是成立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科技服务公司,发挥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经受住各种困难的考验,为以后的创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2.加强创业心理素质课程体系的建设。在创业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要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创业教育两方面的专家,合作编写适合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教材和辅助材料。教材的编写要做到,既科学地回答大学生面临的创业心理发展问题,又将心理学科普知识与心理素质训练内容相结合。要面向学生开设《创业情商教育》《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训练》和《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陶冶》等选修课程,传授创业心理知识,将心理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

3.完善创业心理品质教育的培养方法。一是榜样激励法。邀请商界成功人士、优秀校友及其他典型人物介绍创业经历和经验,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和创业的冲动,并感悟和模仿成功创业者的优良心理品质。二是受挫磨砺法。可以通过预设情境或者开展模拟创业活动,使学生遭遇困难和经历失败,锻炼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毅力和意志。三是心理测试和咨询法。通过心理测试来引导大学生了解并塑造创业个性;通过心理咨询对创业不良心理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

参考文献:

[1]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的编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2]黄志刚,张汉龙,孟鹰.大学生创业现况分析及发展对策[J].科技广场,2005,(9).

[3]董红燕,徐双俊.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探究[J].埠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