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方法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7 16:08:40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方法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方法篇(1)

【关键词】电力 信息网络安全 风险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量亦直线增涨,电力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力行业和电力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电力信息网络风险管理和防御显得日益重要,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成为重中之重。由于我国电力信息化技术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滞后,电力信息网络风险管理与风险防御是一个新的课题,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在最近几年才被重视,所以存在不少的问题急待完善。

1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信息网络存在的风险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不得不提高信息网络风险防控意识,重视电力信息网络的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电力系统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意义体现在许多方面,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信息网络安全意识,促进电力企业不断完善电力信息网络技术的研发与提升,防范广大电力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为电力企业今后的良好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电力企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电力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电力企业管理理念也不断提升,电力系统也随之步入了数字化时代,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防范一般为安装防病毒软件、部署防火墙、进行入侵检测等基础性的安全防御,缺乏完整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风险量化评估技术能够准确预测出电力信息网络可能面临的各种威胁,及时发现系统安全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尽最大可能地协助防御电力系统安全威胁。

2 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针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特别少。2008年电力行业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才讨论通过了《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因此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和难题有待解决。

2.1 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得杂性

电力行业,电力企业,各电网单位因为工作性质不同,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的认识各不相同,加上相关标准体系的不健全,信息识别缺乏参考,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识别存在较大的困难。此外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对象难以确定,也给评估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

我国部分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比较落后简单,其主要方式是组织专家、管理人员、用户代表根据一些相关的信息数据开会研讨,再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为打分,形成书面的文字说明和统计表格来评定电力信息网络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这种评估方法十分模糊,缺乏科学的分析,给风险防范决策带来了极大风险,实在不可取。

2.3 传统的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过于主观

目前用于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分析计算的传统方法很多,如层次分析、模糊理论等方法。可是因为电力网络安全信息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人为干扰等原因,传统分析评估方法比较主观,影响评估结果。在评估的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干扰因素,如何排除干扰因素亦是一大难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要面对海量的信息数据,如何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数据筛选,简约数据简化评估流程是当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3 电力信息网络所面临的风险分析

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风险五花八门,影响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因素错综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立体的安全防御体系。要搞好电力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防护工作首先要分析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风险类别,然后才能各个突破,有效防范。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两面大类别:安全技术风险和安全管理风险。

3.1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技术风险

3.1.1 物理性安全风险

是指信息网络外界环境因素和物理因素,导致设备及线路故障使电力信息网络处于瘫痪状态,电力信息系统不能正常动作。如地震海啸、水患火灾,雷劈电击等自然灾害;人为的破坏和人为信息泄露;电磁及静电干扰等,都能够使电力信息网络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3.1.2 网络安全风险

是指电力信息系统内网与外网之间的防火墙不能有效隔离,网络安全设置的结构出现问题,关键设备处理业务的硬件空间不够用,通信线缆和信息处理硬件等级太低,电力信息网络速度跟不上等等。

3.1.3 主机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风险

是指系统本身安全防御不够完善,存在系统漏洞,电力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都可以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盗取用户所有的权限,窃走或破坏电力信息网络相关数据。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有两种:一是因操作不当,安装了一些不良插件,使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门户大开,被他人轻而易举地进行网络入侵和攻击;二是因为主机硬件出故障使数据丢失无法恢复,以及数据库本身存在不可修复的漏洞导致数据的丢失。

3.2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电力信息网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必须要重视安全管理。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风险来源于电力企业的内部,可见其风险威胁性之大。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权责划分不清晰,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过关,工作人员责任心缺乏,最主要还是管理层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不到位所致。

4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的量化分析

4.1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标准

目前我国一般运用的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标准是: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该标准定义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专业术语,规范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对信息网络系统各个使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实施细节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定。

4.2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计算模型

学界认为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风险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与风险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可能损失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所以电力信息系统总体风险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R(x)=f(p,c)

其中 R(x)为系统风险总值,p代表概率,c为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

由此可知,利用科学的计算模式来量化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即可演算出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的风险总值。

4.3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

4.3.1 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采用模糊数学进行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的一种方法,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对风险的定性评估转化成定量评估,一般运用于复杂庞大的力信息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综全性评估。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时,要确定好因数集、评判集、权重系数,解出综合评估矩阵值。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线性分析数学方法,多用于化解风险量化评估中的不确定因素。

4.3.2 层次分析法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层次分析法起源于美国,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种风险量化评估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是把信息网络风险分成不同的层次等级,从最底层开始进行分析、比较和计算各评估要素所占的权重,层层向上计算求解,直到计算出最终矩阵值,从而判断出信息网络风险终值。

4.3.3 变精度粗糙集法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变精度粗糙集法是一种处理模糊和不精确性问题的数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利用问题的描述集合,用可辨关系与不可辨关系确定该问题的近似域,在数据中寻找出问题的内在规律,从而获得风险量化评估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分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变精度粗糙集法可以把这些干扰因素模糊化,具有强大的定性分析功能。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是运用数学工具把评估对象进行量化处理的一种过程。在现实工作中,无论采用哪种信息网络风险评估的量化分析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防控,为电力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5 总结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对保证人民财产安全和电力企业的日常营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领导层必须要加以重视,加大科研投入,定向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强化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为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霞,谢清宇.浅议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07):28.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方法篇(2)

关键词:网络系统;安全测试;安全评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019-04

1 网络安全评估技术简介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们对于网络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关注,网络安全技术已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防、测、控、管、评”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信息安全是一个综合、交叉学科领域,它要综合利用数学、物理、通信和计算机诸多学科的长期知识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进行自主创新研究、加强顶层设计,提出系统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让决策者进行风险处置,即运用综合的策略来解决风险。信息系统可根据安全评估结果来定义安全需求,最终采用适当的安全控制策略来管理安全风险。

安全评估的结果就是对信息保护系统的某种程度上的确信,开展网络安全系统评估技术研究,可以对国防军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系统、国家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各类信息安全系统等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各阶段进行系统级的测试评估,找出网络系统的薄弱环节,发现并修正系统存在的弱点和漏洞,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提出安全解决方案。

2 网络安全评估理论体系和标准规范

2.1 网络安全评估所要进行的工作是:

通过对实际网络的半实物仿真,进行测试和安全评估技术的研究,参考国际相关技术标准,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模型,归纳安全评估指标,研制可操作性强的信息系统安全评测准则,并形成网络信息安全的评估标准体系。

2.2 当前在网络技术上主要的、通用的、主流的信息安全评估标准规范

2.2.1 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通用安全标准准则

1) 美国可信计算机安全评价标准(TCSEC)

2) 欧洲网络安全评价标准(ITSEC)

3) 国际网络安全通用准则(CC)

2.2.2 我国制定的网络系统安全评估标准准则

1) 《国家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的通用准则》GB/T 18336标准

2) 公安部《信息网络安全等级管理办法》

3) BMZ1-2000《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

4) 《GJB 2646-96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

5)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等

3 安全评估过程模型

目前比较通用的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的流程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资产(需保护的目标)识别、威胁识别、脆弱性识别、安全措施分析、安全事件影响分析以及综合风险判定等。

对测评流程基本逻辑模型的构想如图1所示。

在这个测试评估模型中,主要包括6方面的内容:

1) 系统分析: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进行分析;

2) 识别关键资产: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识别出系统的重要资产;

3) 识别威胁:识别出系统主要的安全威胁以及威胁的途径和方式;

4) 识别脆弱性:识别出系统在技术上的缺陷、漏洞、薄弱环节等;

5) 分析影响:分析安全事件对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6) 风险评估:综合关键资产、威胁因素、脆弱性及控制措施,综合事件影响,评估系统面临的风险。

4 网络系统安全态势评估

安全态势评估是进行网络系统级安全评估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安全态势评估方法可以有效地评定威胁级别不同的安全事件。对系统安全进行评估通常与攻击给网络带来的损失是相对应的,造成的损失越大,说明攻击越严重、网络安全状况越差。通过攻击的损失可以评估攻击的严重程度,从而评估网络安全状况。

结合网络资产安全价值进行评估的具体算法如下:

设SERG为待评估安全事件关联图:

定义

IF(threatTa){AddSERGTToHighigh ImpactSetAndReport}

其中,SERG表示安全事件关联,SERGStatei表示攻击者获取的直接资源列表;ASV(a)表示对应资产a的资产安全价值;Ta表示可以接受的威胁阀值;HighImpactSet表示高风险事件集合。

常用的对一个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态势评估的算法有如下几种。

4.1 专家评估法(Delphi法)

专家法也称专家征询法(Delphi法),其基本步骤如下:

1) 选择专家:这是很重要的一步,选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应有网络安全领域中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深理论修养的专家10人以上参与评估,专家数目太少时则影响此方法的准确性;

2) 确定出与网络系统安全相关的m个被评估指标,将这些指标以及统一的权数确定规则发给选定的各位专家,由他们各自独立地给出自己所认为的对每一个指标的安全态势评价(Xi)以及每一个评价指标在网络系统整体安全态势评估中所占有的比重权值(Wi);

3) 回收专家们的评估结果并计算各安全态势指标及指标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计算估计值和平均估计值的偏差

4) 将计算结果及补充材料返还给各位专家,要求所有的专家在新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各指标安全态势及所占有的安全评价权重;

5) 重复上面两步,直至各指标权数与其均值的离差不超过预先给定的标准为止,也就是各专家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以此时对该指标的安全评价作为系统最终安全评价,并以此时各指标权数的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权数。

归纳起来,专家法评估的核心思想就是采用匿名的方式,收集和征询该领域专家们的意见,将其答复作统计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反馈给领域专家,同时进一步就同一问题再次征询专家意见,如此反复多轮,使专家们的意见逐渐集中到某个有限的范围内,然后将此结果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来表示。对各个征询意见做统计分析和综合归纳时,如果发现专家的评价意见离散度太大,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时,可以再进行几轮征询,然后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直至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止。该方法适用于各种评价指标之间相互独立的场合,各指标对综合评价值的贡献彼此没有什么影响。若评价指标之间不互相独立,专家们比较分析的结果必然导致信息的重复,就难以得到符合客观实际的综合评价值。

4.2 基于“熵”的网络系统安全态势评估

网络安全性能评价指标选取后,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量化,即可得到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度量,而可把网络系统受攻击前后的安全性差值作为攻击效果的一个测度。考虑到进行网络攻击效果评估时,我们关心的只是网络系统遭受攻击前后安全性能的变化,借鉴信息论中“熵”的概念,可以提出评价网络性能的“网络熵”理论。“网络熵”是对网络安全性能的一种描述,“网络熵”值越小,表明该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越好。对于网络系统的某一项性能指标来说,其熵值可以定义为:

Hi=-log2Vi

式中:Vi指网络第i项指标的归一化参数。

网络信息系统受到攻击后,其安全功能下降,系统稳定性变差,这些变化必然在某些网络性能指标上有所体现,相应的网络熵值也应该有所变化。因此,可以用攻击前后网络熵值的变化量对攻击效果进行描述。

网络熵的计算应该综合考虑影响网络安全性能的各项指标,其值为各单项指标熵的加权和:

式中:n-影响网络性能的指标个数;

?Ai-第i项指标的权重;

Hi第i项指标的网络熵。

在如何设定各网络单项指标的权重以逼真地反映其对整个网络熵的贡献时,设定的普遍通用的原则是根据网络防护的目的和网络服务的类型确定?Ai的值,在实际应用中,?Ai值可以通过对各项指标建立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逐层计算得出。一般而言,对网络熵的设定时主要考虑以下三项指标的网络熵:

1) 网络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网络结点之间成功传送的无差错的数据量;

2) 网络响应时间:网络服务请求和响应该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

3) 网络延迟抖动:指平均延迟变化的时间量。

设网络攻击发生前,系统各指标的网络熵为H攻击发生后,系统各指标的网络熵为 ,则网络攻击的效果可以表示为:

EH=H'-H

则有:

利用上式,仅需测得攻击前后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参数(Vi,Vi'),并设定好各指标的权重(?Ai),即可计算出网络系统性能的损失,评估网络系统受攻击后的结果。EH是对网络攻击效果的定量描述,其值越大,表明网络遭受攻击后安全性能下降的越厉害,也就是说网络安全性能越差。

国际标准中较为通用的根据EH值对网络安全性能进行评估的参考标准值如表1所示。

4.3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也是常用的一种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态势进行综合评判的方法,它是根据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先选定被评估网络系统的各评估指标域,而后利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被评事物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即确定隶属度),然后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各指标进行综合。

模糊综合评判法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1) 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U

U={u1,u2,…,un}

也就是首先确定被评估网络系统的n个网络安全领域的评价指标。

这一步主要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解决从哪些方面和用哪些因素来评价客观对象的问题。

2)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V

V={v1,v2,…,vm}

也就是对确定的各个评价指标的等级评定程度,即等级集合,每一个等级可对应一个模糊子集。正是由于这一论域的确定,才使得模糊综合评价得到一个模糊评判向量,被评价对象对评语等级隶属度的信息通过这个模糊向量表示出来,体现出评判的模糊性。

从技术处理的角度来看,评语等级数m通常取3≤m≤7,若m过大会超过人的语义能力,不易判断对象的等级归属;若m过小又可能不符合模糊综合评判的质量要求,故其取值以适中为宜。 取奇数的情况较多,因为这样可以有一个中间等级,便于判断被评事物的等级归属,具体等级可以依据评价内容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比如评价数据管理制度,可取V={号,较好,一般,较差,差};评价防黑客入侵设施,可取V={强,中,弱}等。

3) 进行单因素评价,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在构造了等级模糊子集后,就要逐个对各被评价指标ui确定其对各等级模糊子集vi的隶属程度。这样,可得到一个ui与vi间的模糊关系数据矩阵:

R=|r21r22…r2m|

式中:

rij表示U中因素ui对应V中等级vi的隶属关系,即因素ui隶属于vi的等级程度。

4) 确定评判因素的模糊权向量集

一般说来,所确定的网络安全的n个评价指标对于网络整体的安全态势评估作用是不同的,各方面因素的表现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因此,定义了一个所谓模糊权向量集A的概念,该要素权向量集就是反映被评价指标的各因素相对于整体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权向量的确定与其他评估方法相同,可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获得。权向量集A可表示为:

A=(a1,a2,…,an)

并满足如下关系:

5) 将A与R合成,得到被评估网络系统的模糊综合评判向量B

B=A・R

B=A・R= (a1,a2,…,an) |r21r22…r2m|

式中:

rij表示的是模糊关系数据矩阵R经过与模糊权向量集A矩阵运算后,得到的修正关系向量。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使用模糊权向量集A矩阵来对关系隶属矩阵R进行修正,使得到的综合评判向量更为客观准确。

6) 对模糊综合评判结果B的归一化处理

根据上一步的计算,得到了对网络各安全评价指标的评判结果向量集B=(b1,b2,…,bn)

由于对每个评价指标的评判结果都是一个模糊向量,不便于各评价指标间的排序评优,因而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对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向量 进行归一化处理:

bj'=bj/n

从而得到各安全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向量,从而对各归一化向量进行相应。

5 结束语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网络安全评估技术的基本知识,然后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阐述了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最后对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和公式。通过本文的技术研究,基本上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下一步还将对安全评估的风险、安全评估中相关联的各项因素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逮昭义.计算机通信网信息量理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57-58.

[2] 张义荣.计算机网络攻击效果评估技术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2(5).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方法篇(3)

【关键词】信息安全;评估;标准;对策

保证信息安全不发生外泄现象,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和其它先进国家相比,仍难望其项背,还有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着手解决:

中国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不用联网,只作用于单一电脑的查杀和防控病毒软件;第二个时期是独立的防止病毒产品向为保证信息安全采用的成套装备过渡时期;第三个时期是建设保证信息安全的系统时期。

1 需要解决与注意的问题

信息安全保障的内容和深度不断得到扩展和加深,但依然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性,没有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考虑和对待信息安全保障问题;信息安全保障问题的解决既不能只依靠纯粹的技术,也不能靠简单的安全产品的堆砌,它要依赖于复杂的系统工程、信息安全工程(system security engineering);信息安全就是人们把利用工程的理论、定义、办法和技术进行信息安全的开发实施与维护的经过,是把通过岁月检验证明没有错误的工程实施步骤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相结合的过程;由于国家8个重点信息系统和3个重点基础网络本身均为复杂的大型信息系统,因此必须采用系统化方法对其信息安全保障的效果和长效性进行评估。

2 安全检测标准

2.1 CC 标准

1993年6月,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四国协商共同起草了《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公共标准CCITSE(commoncriteria of information technical securityevaluation)》,简称 CC,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统一现有多种准则的结果。CC标准,一方面可以支持产品(最终已在系统中安装的产品)中安全特征的技术性要求评估,另一方面描述了用户对安全性的技术需求。然而,CC 没有包括对物理安全、行政管理措施、密码机制等方面的评估,且未能体现动态的安全要求。因此,CC标准主要还是一套技术性标准。

2.2 BS 7799标准

BS 7799标准是由英国标准协会(BSI)制定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包括:BS 7799-1∶1999《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是组织建立并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指导性的准则;BS7799-2∶2002 以 BS 7799-1∶1999为指南,详细说明按照 PDCA 模型,建立、实施及文件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要求。

2.3 SSE-CMM 标准

SSE-CMM(System Security Engineering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模型是 CMM 在系统安全工程这个具体领域应用而产生的一个分支,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领导开发的,它专门用于系统安全工程的能力成熟度模型。

3 网络安全框架考察的项目

对网络安全进行考察的项目包括:限制访问以及网络审核记录:对网络涉及的区域进行有效访问控制;对网络实施入侵检测和漏洞评估;进行网络日志审计并统一日志时间基准线;网络框架:设计适宜的拓扑结构;合乎系统需求的区域分界;对无线网接入方式进行选择方式;对周边网络接入进行安全控制和冗余设计;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对网络设备和链路进行冗余设计;网络安全管理:采用安全的网络管理协议;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响应体系;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管理。网络设备是否进行了安全配置,并且验证设备没有已知的漏洞等。对网络设置密码:在网络运输过程中可以根据其特点对数字设置密码;在认证设备时对比较敏感的信息进行加密。

4 安全信息检测办法

4.1 调整材料和访问

调整材料和访问是对安全信息检测的手段。评估人员首先通过对信息系统的网络拓扑图、安全运作记录、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技术文档、历史事件、日志等的研究和剖析,从更高的层次上发现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脆弱性。并找准信息资产体现为一个业务流时所流经的网络节点,查看关键网络节点的设备安全策略是否得当,利用技术手段验证安全策略是否有效。评估专家经验在安全顾问咨询服务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通过对客户访谈、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设备的安全性能,而且注意把自己的实际体会纳入网络安全的检测中。

4.2 工具发现

工具发现是利用扫描器扫描设备上的缺陷,发现危险的地方和错误的配置。利用检测扫描数据库、应用程序和主机,利用已有的安全漏洞知识库,模拟黑客的攻击方法,检测网络协议、网络服务、网络设备、应用系统等各主机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漏洞扫描主要依靠带有安全漏洞知识库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对信息资产进行基于网络层面安全扫描,其特点是能对被评估目标进行覆盖面广泛的安全漏洞查找,并且评估环境与被评估对象在线运行的环境完全一致,从而把主机、应用系统、网络设备中存在的不利于安全的因素恰切地展现出来。

4.3 渗透评估

渗透评估是为了让使用的人员能够知道网络当前存在的危险以及会产生的后果,从而进行预防。渗透评估的关键是经过辨别业务产业,搭配一定手段进行探测,判断可能存在的攻击路径,并且利用技术手段技术实现。由于渗透测试偏重于黑盒测试,因此可能对被测试目标造成不可预知的风险;此外对于性能比较敏感的测试目标,如一些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系统,由于渗透测试的某些手段可能引起网络流量的增加,因此可能会引起被测试目标的服务质量降低。由于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规范庞大,因此在渗透测试的难度也较大。因此,渗透层次上既包括了网络层的渗透测试,也包括了系统层的渗透测试及应用层的渗透测试。合法渗透测试的一般流程为两大步骤,即预攻击探测阶段、验证攻击阶段、渗透实施阶段。不涉及安装后门、远程控制等活动。

我国信息安全要想得到保证,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安全监测办法。依靠信息安全监测办法对中国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整体分析和多方面衡量,将对中国信息安全结论的量化提供强有力的帮助,给我国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实行保密,对中国筹划安全信息建设以及投入,甚至包括制定安全信息决策、探究与拓宽安全技术,都至关重要。因而,制定我国信息安全检测办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曹一家,姚欢,黄小庆,等.基于D-S证据理论的变电站通信系统信息安全评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31(6):1-5.

[2]焦波,李辉,黄东,等.基于变权证据合成的信息安全评估[J].计算机工程,2012,38(21):126-128,132.

[3]张海霞,连一峰.基于测试床模拟的通用安全评估框架[J].信息网络安全,2013,(z1):13-16.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方法篇(4)

关键词 企业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评估 风险评估 面向运行

一、引言

信息安全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概念,信息安全是一个多层面的多因素的综合的动态的过程。在HTP模型中,信息安全建设是从体系建设过程、运行及改进过程、风险评估过程再到体系建设过程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没有绝对的安全,信息安全的技术是不断的前进的。所以面向企业网络的安全体系建设是一个需要在不断考察企业自身发展环境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系统的风险评估,不断改进的过程。整个安全体系统建设,不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因此,引入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和方法相当重要,它为企业网络的自身评估提供了良好的手段,是企业网络安全体系不断发展的动力。

二、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进行风险评估,首先应按照信息系统业务运行流程进行资产识别,明确要保护的资产、资产的位置,并根据估价原则评价资产的重要性。在对资产进行估价时,不仅要考虑资产的市场价格,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资产对于信息系统业务的重要性,即根据资产损失所引发的潜在的影响来决定。为确保资产估价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信息系统应按照建立一个统一的价值尺度,以明确如何对资产进行赋值。还要注意特定信息资产的价值的时效性和动态性。

其次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安全专家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性分析。对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的方法包括调查研究、会议座谈、理论分析、进行模拟渗透式攻击等方法,可运用的分析技术包括贝叶斯信任网络法、事件树分析法、软件故障树分析法、危害性与可操作性分析法、Petri网法、寄生电路分析法以及系统影响和危险度分析法。

再次对已采取的安全控制进行确认。

最后,建立风险测量方法及风险等级评价原则,确定风险的大小与等级。按照风险评估的深度,风险评估方法可分为:①基本的风险评估方法:对组织所面临的风险全部采用统一、简单的方法进行评估分析并确定一个安全标准,这种方法仅适用于规模小、构成简单、信息安全要求不是很高的组织;②详细的风险评估方法:对信息系统中所有的部分都进行详细的评估分析;③联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先鉴定出一个信息系统中高风险、关键、敏感部分进行详细的评估分析,然后对其他的部分采取基本的评估分析。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可采用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定性评估时并不使用具体的数据表示绝对数值,而是用语言描述表示相对程度。由此得出的评估结果只是风险的相对等级,并不代表风险的绝对大小。

定量风险分析方法要求特别关注资产的价值损失和威胁的量化数据。对于具体环境的某一个安全风险时间发生的概率是安全威胁发生概率与系统脆弱点被利用概率的函数,根据联合概率分布计算公式可得出安全事件L发生概率为PL=TL×VL。其中TL是未考虑资产脆弱点因素的威胁发生的发生概率,VL是资产的脆弱点被威胁利用的概率。

目前风险评估工具存在以下几类:①扫描工具:包括主机扫描、网络扫描、数据库扫描,用于分析系统的常见漏洞;②人侵监测系统(IDS):用于收集与统计威胁数据;③渗透性测试工具:黑客工具,用于人工渗透,评估系统的深层次漏洞;④主机安全性审计工具:用于分析主机系统配置的安全性;⑤安全管理评价系统:用于安全访谈,评价安全管理措施;⑥风险综合分析系统:在基础数据基础上,定量、综合分析系统的风险,并且提供分类统计、查询、TOPN查询以及报表输出功能;⑦评估支撑环境工具:评估指标库、知识库、漏洞库、算法库、模型库。

三、面向运行的风险评估

由于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建设程序和规范,因此在国内很少有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建设,而且很多情况下选择将网络一次性安装完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觉得可以考虑采用面向运行的风险评估的方法,对已经建成的、正在运行的网络进行风险评估,查找问题,然后针对风险点,逐步加以建设完善。在此基础上,可对网络再进行一次风险评估。检查信息系统安全绩效,并为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做好准备。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网络可以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包括核心网络、服务器组、广域网、互联网、拨号用户等。

1.企业网络分析

企业园区网络主要包括核心网络、分布层网络、接人层网络、服务器网络等几个部分。各个部分都可能受到来自企业内部的安全威胁。(1)核心网络,核心网络主要实现核心交换功能,主要的威胁为分组窃听。(2)分布层网络,分布层网络为接入设备提供路由、服务质量和访问控制等分布层服务,完成核心网络与接入网络的信息交互,它是针对内部发起攻击的第一道防御。在这个网络中可能存在未授权访问、IP电子欺骗、分组窃听等威胁。(3)接人层网络,接入层网络是为企业内部网络最终用户提供服务。用户设备是网络中最大规模的元素,因此该部分网络可能存在大量的来自内部网络用户的安全威胁。如外来笔记本等不安全机器可接入内部网,对内部网的安全造成威胁,可能造成内部数据的泄露,网络受到恶意攻击;企业内部网上使用的电脑擅自拨号上互联网,造成一机多网,可能感染病毒,受到互联网上用户的攻击;内部网客户端的安全补丁和杀毒软件病毒库没有及时更新,无法有效地防范病毒,因此有病毒泛滥的风险等。(4)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网络因为向最终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存储大量的企业内部数据,通常会成为内部攻击的主要目标,因此未授权访问、应用层攻击、IP电子欺骗、分组窃听、信任关系利用、端口重定向等威胁时刻存在。

2.确定已经采取的安全控制手段

对于企业园区网应当采取的安全控制手段,在这里我们不做详细讲解。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网络安全管理的设计方案,结合上面确定的风险点,进行检查,确定在这些风险点上已经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并确保这些措施切实有效。比如:(1)防火墙设置是否安全;(2)防火墙是否使用NAT地址转换;(3)是否安装入侵监测系统;(4)是否使用电子邮件内容过滤;(5)是否使用RFC2827和1918过滤;(6)拨号用户是否签订安全协议;(7)拨号用户是否进行强身份认证;(8)是否对用户线路采用拨号回送程序和控制措施;(9)是否对拨号上网用户流经关键接口的网络数据包进行监视记录。当然这只是需要确认内容的一小部分。在确认过程中需要做到的是耐心仔细,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同时我们应当与各个部门负责人和系统管理员协同工作,以便取得更大的成效。

3.确定风险的等级

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扫描工具,对内部网络进行扫描,以便建立风险等级评价原则,确定风险的大小与等级。根据扫描结果,我们可以结合已经收集到的大量网络信息,进行认真比较和评估。最后我们可以总结出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化解风险的建议。

当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通过风险评估的方法,能够在一个阶段内帮助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但并非一劳永逸。我们应该建立风险评估的良性循环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以便不断的提升网络安全性能。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方法篇(5)

关键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关键技术结构;安全

现阶段,各类信息传播速度逐渐提高,网络入侵、安全威胁等状况频发,为了提高对网络安全的有效处理,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监控管理,运用入侵检测、防火墙、网络防病毒软件等进行安全监管,提高应用程序、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时间进行全面分析,并建立应急预案、响应措施等,以期提高网络安全等级。

1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结构、组成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属于新型技术,主要目的在于网络安全监测、网络预警,一般与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共同作业,充分提高了网络安全稳定性,便于对当前网络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可提高对未来变化预测的精确性,保证网络长期合理运行。一般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包括:数据信息搜集、特征提取、态势评估、安全预警几大部分。其中,数据信息搜集结构部分是整个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的关键部分,一般需要机遇当前网络状况进行分析,并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属于系统结构的核心部分。数据信息搜集方法较多,基于Netflow技术的方法便属于常见方法。其次,网络安全感知系统中,特征提取结构,系统数据搜集后,一般需要针对大量冗余信息进行管理,并进行全面合理的安全评估、安全监测,一般大量冗余信息不能直接投入安全评估,为此需要加强特征技术、预处理技术的应用,特征提取是针对系统中有用信息进行提取,用以提高网络安全评估态势,保证监测预警等功能的顺利实现。最终是态势评估、网络安全状态预警结构,常用评估方法包括:定量风险评估法、定性评估法、定性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等,一般可基于上述方法进行网络安全态势的科学评估,根据当前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未来状态的预知,并考虑评估中可能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行之有效的监测、预警作业。

2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关键技术

2.1网络安全态势数据融合技术

互联网中不同安全系统的设备、功能存在一定差异,对应网络安全事件的数据格式也存在一定差异。各个安全系统、设备之间一般会建立一个多传感环境,需要考虑该环境条件下,系统、设备之间互联性的要求,保证借助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作为主要支撑,为监控网络安全态势提供更加有效的资料。现阶段,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如用于估计威胁、追踪和识别目标以及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等。利用该技术进行基础数据的融合、压缩以及提炼等,为评估和预警网络安全态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数据融合包括数据级、功能级以及决策级三个级别间的融合。其中数据级融合,可提高数据精度、数据细节的合理性,但是缺点是处理数据量巨大,一般需要考虑计算机内存、计算机处理频率等硬件参数条件,受限性明显,需要融合层次较高。决策性融合中,处理数据量较少,但是具有模糊、抽象的特点,整体准确度大幅下降。功能级融合一般是处于上述两种方法之间。网络安全态势数据的融合分为以下几部分: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态势评估、态势预测等。(1)数据采集网络安全数据采集的主要来源分为三类:一是来自安全设备和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如4A系统、堡垒机、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上网行为管理、漏洞扫描器、流量采集设备、Web访问日志等。(2)数据预处理数据采集器得到的数据是异构的,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数据内容的识别和补全,再剔除重复、误报的事件条目,才能存储和运算。(3)态势感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保证态势感知结果能指导管理实践,态势感知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从上层网络安全管理的需求出发层层分解而得的,而最下层的指标还需要和能采集到的数据相关联以保证指标数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指标提取建立了指标体系后,需要对基层指标进行赋值,一般的取值都需要经过转化。第五、数据融合。当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的数据融合技术有如下几类:贝叶斯网络、D-S证据理论等。

2.2计算技术

该技术一般需要建立在数学方法之上,将大量网络安全态势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最终形成某范围内要求的数值。该数值一般与网络资产价值、网络安全时间频率、网络性能等息息相关,需要随时做出调整。借助网络安全态势技术可得到该数值,对网络安全评估具有一定积极影响,一般若数据在允许范围之内表明安全态势是安全的,反之不安全。该数值大小具有一定科学性、客观性,可直观反映出网络损毁、网络威胁程度,并可及时提供网络安装状态数据。

2.3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技术

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技术是针对以往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借助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等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后对未来安全形势进行评估。网络安全态势发展具有一定未知性,如果预测范围、性质、时间和对象等不同,预测方法会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属性可将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分为定性、时间序列、因果分析等方法。其中定性预测方法是结合网络系统、现阶段态势数据进行分析,以逻辑基础为依据进行网络安全态势的预测。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是根据历史数据、时间关系等进行系统变量的预测,该方法更注重时间变化带来的影响,属于定量分析,一般在简单数理统计应用上较为适用。因果预测方法是结合系统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影响因素、数学模型等进行分析,对变量的变化趋势、变化方向等进行全面预测。

3结语

网络安全事件发生频率高且危害大,会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巨大损失,为此,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感知分析。需要网络安全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全面了解,加强先进技术的落实,提高优化合理性。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根据网络运行状况进行检测设备、防火墙、杀毒软件的设置,一旦发现威胁网络安全的行为,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避免攻击行为的发展,提高网络安全的全面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潘峰,孙鹏,张电.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J].保密科学技术,2012(11):52-56.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方法篇(6)

关键词:信息安全 风险评估 计算机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179-01

1 引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时代大幅度迈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其已经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通信运营、金融证券等行业信息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行业信息化水平,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比如黑客攻击、木马病毒感染都将会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导致数据泄露,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因此,为了能够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系统设计、实现与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以便能够更好地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防御措施,阻止安全事故发生。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意义

信息系统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面临的安全威胁可以对资产的使用造成严重的损害,比如一些潜在的攻击行为和非法事件可以利用资产存在的漏洞、安全防御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攻击[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和措施,比如神经网络技术、层次分析方法、模糊矩阵方法等,评估对信息和信息处理流程的威胁、攻击和危害,评估这些情况发生的概率,可以及时地确定信息系统中是否潜在的威胁和攻击事件,以便能够及时地采取防御和响应措施,比如采用入侵检测、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措施,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打击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4]。

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

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提高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能力,有效阻挡攻击行为,防止系统安全事故发生。目前,常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包括层次分析法、BP神经网络、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安全检查表法、专家评价方法、事件树分析方法等,详细描述如下。

3.1 层次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方法根据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性质和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可以将问题分解为许多不同的组成要素,根据相关要素的影响、隶属关系能够将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组织为一个层次化的分析结构模型,最终把相关的风险分析问题归结为一个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具有重要的风险评估意义。

3.2 BP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可以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学习和预测,并且将学习结果存储到知识库中,通过训练不断的改进网络结构和优化BP学习参数,使得风险评估更加准确,更好的构建一个完整的风险防御体系。

3.3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灰色系统可以将一切的变量在一定阈值空间上进行实例化,将其看做是灰色变量。解决灰色系统分析、建模、预测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其将传统控制论的观点应用到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大型系统中,并且将运筹学、自动控制等理论进行结合,使得客观世界具有灰色特性的问题可以进行实体化、模型化和量化,已经成为解决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复杂系统事务的有力的方法。

3.4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可以根据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规范、标准等准则,制定详细地、明确地安全事件检查内容,并且能够邀请经验较为丰富的安全风险评估专家进行评估,根据制定的检查表逐条进行现场检查和评测,以便能够发现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是一种非常有用且简单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安全检查表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信息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尤其是是较为评估经验较多的案例,比如专家熟知信息设备、设计集成的内容和过程等。

3.5 专家评价方法

专家评价方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由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经验比较丰富的评估专家制定并且参与整个风险评估过程,根据信息系统过去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归纳和分析,根据评估风险的标准和准则,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分析,确保整个信息系统运行的状态和未来可能发生的相关安全事件,预测信息系统将来发展趋势。专家评价方法包括两种具体的执行方式,分别是专家审议法和专家质疑法,都可以有效的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

3.6 事件树分析方法

事件树分析方法能够自上而下的分析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从一个事件发生的出事原因出发,考虑事件发生的成功几率,直到寻找到最终的安全事故发生结果为止,事件树分析方法能够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进行分析,该方法比较有利于保护系统,能够及时的响应特定事件引起的系统故障等。

4 结语

随着政企单位信息系统的普及和使用,有效提高了行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了人们工作的便利性。由于许多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许多都是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很容导致信息系统产生安全风险,造成信息系统产生安全漏洞,受到黑客攻击、木马病毒攻击。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威胁和攻击行为,采取防御措施,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林宁.IT类中小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效果调查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25(3):31-33.

[2]杨武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21(11):33-34.

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方法篇(7)

关键词: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控制技术

0引言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于网络安全而言,通过风险评估,有利于发现互联网安全风险隐患,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问题进行解决。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涉及到的领域较多,例如学习、工作、娱乐等多个方面。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特征,在进行信息传输过程中,受到自身系统影响或是外界干扰,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再者,从互联网的应用情况来看,人们在登录系统时,借助于账户和密码进行,但是由于系统可能遭受攻击,尤其是木马、病毒的入侵,使人们手中重要资料被泄露,从而带来较大的损失。

1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现状

从计算机应用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通信,通过借助计算机网络,可以较好地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使人们获取相关信息,以满足生活或是工作需要。计算机在进行信息处理过程中,通过通信线路进行连接,在网络通信协议协调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建设过程中,主要考虑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信息共享以及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过程中,需要结合计算机网络发展情况,综合进行考虑和分析。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远程终端连接阶段、计算机网络阶段、网络互联阶段、国际互联网以及信息高速公司阶段。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也逐渐体现出来,但是这一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网络安全问题在前几年愈演愈烈,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木马、病毒的侵入,导致个人银行信息、企业信息泄露,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防范,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网络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事件比比皆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对策也在不断研究当中。网络攻防成为现阶段网络安全问题的关键,如何针对于网络攻击进行有效防御,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现阶段网络攻击主要手段分析

针对于网络安全风险防控问题研究,要注重把握网络攻击手段,只有这样,才对问题解决时,才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网络应用,由于网络本身的匿名性和开放性特征,为网络遭受攻击创造了便利条件,网络安全不存在100%的情况,网络在应用过程中,被黑客攻击的事件较多[1]。据网上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携程网遭受病毒入侵,导致其经济损失高达4000万人民币;科乐麻将游戏遭受网络攻击,用户无法正常游戏,导致公司损失高达600多万元人民币;DNF游戏遭受网络攻击,游戏外挂屡禁不止,给游戏公平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导致很多玩家退出游戏,给腾讯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结合网络攻击情况来看,主要的攻击手段包括IP攻击、密码口令攻击、LSPL劫持攻击、网络窃听等方式。上述攻击手段中,IP攻击和密码口令攻击为主要攻击方式。在进行密码口令攻击过程中,黑客利用字典进行口令破解,针对于UNIX系统,可以入侵到用户系统当中。UNIX系统在应用时,缺乏对错误口令的提示,导致密码破解可以无限制进行,这就导致UNIX安全性较差,难以抵挡网络攻击。黑客在入侵系统后,利用FTP或是Telnet可以对加密文件进行破解,获取用户信息。同时,黑客借助网络窃听以及LSPL数据劫持,可能导致用户密码泄露,甚至造成系统瘫痪。除此之外,IP攻击过程中,通过对TCPIP地址进行复制,导致用户计算机无法连接到Internet,给用户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2]。

3网络安全风险控制技术探究

目前来看,针对于网络安全风险而采取的风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了定性评估技术和定量评估技术两种。这两种风险控制技术当中,又涵盖了相关技术手段。关于网络安全风险控制关键技术,具体内容如下:

3.1定性评估技术分析

3.1.1专家评估法

专家评估法应用于网络安全风险控制过程中,主要借助于专家的经验,对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予以分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防控,避免系统遭受病毒入侵[3]。专家评估法应用是,针对信息系统过去活动的发生时间,对系统运行状态是否安全予以评价,对系统未来的运行趋势进行分析。在评估系统安全风险过程中,涉及到了专家审议法和专家质疑法,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予以考虑,最后对风险进行确定,以保证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1.2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的应用,主要是根据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风险评估规范、标准,制定比较详细的风险评估内容。风险评估时,邀请专家进行评估,并根据制定的安全检查表进行比对,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存在的风险因素予以解决。安全检查表法的应用,操作性较强,并且结合专家的主观分析,能够对系统内部存在的风险因素予以较好把握,在进行解决过程中,保证风险控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同时,安全检查表法的应用,注重对系统安全风险细节予以把握,保证风险检查具有较高的全面性[4]。

3.1.3事件树分析法

从当下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来看,网络安全问题呈现出复杂性的发展特征,在对网络风险进行防控过程中,自上而下地分析网络安全风险,可以很好地把握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为安全风险防控提供有效依据。事件树分析法的应用,结合时间发展顺序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能够相关风险引起的系统故障问题予以较好把握,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定量评估技术分析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注重分层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对风险因素予以把握,从而对安全问题进行妥善解决。层次分析法考虑到了计算机网络风险评估性质和需要达到的评估目标,对问题进行有效分解,并结合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构建分析结构模型。在对风险因素分析时,会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优劣次序排列,对主要问题予以把握,以保证主要矛盾得到有效解决[5]。

(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其原理在于结合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理和模糊变化原理,对评估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风险要素进行把握,保证网络风险分析能够更加全面[6]。这一过程中,对各个因素的风险影响程度予以考虑,保证影响系统安全的风险因素得以确认。

(3)BP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在进行计算机网络风险评估过程中,注重对系统风险进行学习,并将相关结果进行存储[7]。通过对BP学习参数优化,能够保证系统风险评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借助于BP神经网络,保证风险防御体系构建更加完善、合理。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应用过程中,要立足于当下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现状,保证风险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对问题予以有效分析,从而切实提升计算机安全风险防控的效果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风险防控环境的复杂性,要注重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方法进行结合,综合性的对网络风险问题予以考虑,保证相关对策的应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技术进行创新,不断地结合发展形势,使控制技术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宁.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的保障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环球法律评论,2016.

[2]徐学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5.

[3]杨萍,田建春.Wireshark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

[4]陈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

[5]刘文静.基于攻击图模型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

[6]石丽虹.网络安全技术及风险评估研究[J].通讯世界,20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