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信息传播安全

信息传播安全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22 14:58:02

信息传播安全

信息传播安全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息;信息传输;信息安全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便正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无论是网络技术还是信息技术都得到了飞跃性发展,网络和信息系统也应用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中,大大方便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也因此,现代人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在广播电视方面,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更加深入,所有信息都依赖于信息系统进行传递,而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信息系统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便成为广播电视行业以及国家和社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信息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便高度重视起了对信息安全传输的管理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各种技术手段和安全措施的应用,不断提高其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本文就以提升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为主要目的,对其传输手段进行分析。

1传输体系研究

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不断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相关人员就需要加强对其信息传输体系的研究,针对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和欠缺,针对性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提升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而当前,通过对我国广播电视信息传输体系进行研究总结出,其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拥有自己独有的权利和工作内容,做好这些工作,就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广播电视信息传输体系主要分为管理、运行以及技术三层:管理层的主要工作是对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进行规范和提供相应保障,是整个信息传输体系中的最高一层;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管理层会根据信息传输的具体要求,通过研究和总结,提出最符合信息安全传输需求的传输规范,并为此提供相应的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等保障,确保整个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顺利进行[1]。运行层是整个信息传输体系的中间层,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确保整个信息传输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其主要工作是为信息传输提供基础保障。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运行层会根据信息传递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保障整个信息传输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运行层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信息传输设备的规范使用和维护工作,确保所有设备都能够正常运行,不会出现影响信息正常传输和传输安全性的问题。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整个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运行层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定期对信息的传输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其传输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技术层是整个体系中的技术支撑,其主要作者是为整个信息传输提供技术保障,主要包括信源安全、传输安全、信道安全以及接收者安全等多方面技术,从技术层面提高整个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如果出现运行层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技术层工作人员就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技术层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信息传输技术以及安全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2提高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效率的有效措施

2.1对传输设备进行有效维护

对于信息安全传输而言,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下,是确保信息能够正常传输的基础,因此,在信息安全传输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传输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当前,在我国广播电视信息的安全传输过程中,所采用的传输设备大多是模拟和数字设备,因此,在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过程中,除了日常运行层的工作人员根据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方式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之外,为了能够确保整个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应该有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对设备的内部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整个设备的所有指标进行检测[2]。除此之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信息传输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因此,为了能够做好对所有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引进新设备的过程中,运行层的工作人员应该对新设备进行深入了解,包括设备的基本运行原理、常见问题、处理方式以及日常维护等。同时,由于运行层的主要工作是为整个信息的安全传输提供物质基础,所以运行层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了解新进设备的优劣之处以及其运行过程中可能对信息安全传输所造成的影响,然后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新设备的功能性,为信息的安全传输提供有利保障。

2.2对存在问题的信息传输设备进行及时更换

一直以来,由于受到激烈的同行业竞争所影响,我国广播电视台都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节目收视收听率和节目的制作上,而没有对信息的安全传输工作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加强对广播电视台信息传输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另外,再加上一些维护管理工作人员自身技术水平有限,就导致信息传输设备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在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管理过程中,广播电视台要转变传统管理理念,重视起对信息安全传输的管理,在保证信息传输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定期对信息传输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进行排查和解决,对于一些已经无法满足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需求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换,保证信息传输设备的稳定和安全运行,对信息传输设备的定期更换可以纳入到广播电视台基本制度当中,以此来使运行层管理人员高度重视起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2.3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安全传输的安全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传输设备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排查工作,在对信息传输设备进行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对信息传输设备进行高效管理,在采购的时候,要对信息传输设备的质量问题严格把关;在安装调试的时候,要保证信息传输设备的安全稳妥运行,因此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提高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除了基础设备之外,在其他基础设施的构建过程中,广播电视台也应该对其引起足够重视,在必要的情况下,为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还应该加强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沟通,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在对自身传输覆盖网络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应该预先设立好网络路由,同时,为了对该路由进行有效保护,在其建设过程中应该将规划好的网络路由递交给当地行政管理部门,将其纳入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总体规划中,由政府一起加强对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保护。

3结语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必将继续深入改变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就应该对自身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引起足够重视,避免其对国家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广播电视行业应该不断加强对信息传输安全技术的研究,并不断加强对信息传输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使其能够满足信息安全传输需要,进而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作者:宁坤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七二六台

参考文献:

[1]林海英.探讨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的维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

信息传播安全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新闻信息;传播功能和技巧

2008年的世界粮荒引起了不少国家经济政策和举措的变化,韩国的牛肉风波导致政治风波。在国内,“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过后,三鹿奶粉造成的“结石宝宝”又一次揪人心肺……

近年来,国内外因食品安全引发的事件对消费者生活、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一次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热点和焦点,甚至成为涉及国家制度、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任何政府和媒体,不能不面对这个问题,新闻与传播的理论研究也无法回避这个课题。

一、食品安全情况信息传播的特点

食品安全信息的流通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影响面广,可控性差。“民以食为天”,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还是家境贫富,没有一个人能离开食品。而且食品品种多、情况复杂,信息特别具体,也变化无穷,所以这方面的信息一旦有什么变动,传播起来就会好比大水泛滥、大火蔓延,不可等闲视之。

2、食品安全情况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乃至生命关系特别密切。什么食品有毒,什么食品会致病,什么食品吃了发胖,什么食品该怎么吃、怎么保藏……都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WWW.133229.COm一旦出现误传、谣言,其社会反响特别大,直接影响到了千百万人的日常行动、经济生活和生产就业。

3、涉及社会安定、国家形象、国际关系。正由于食品安全隋况影响广泛,涉及人民群众的利益乃至生命,所以这一类负面信息的传播速度特别快,往往会搞得满城风雨,人人自危,影响到社会人心的安定;由于当今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各国食品进出口频繁,一旦出现食品安全的不良信息和负面信息传播,必然影响到出口国的国家形象和与进口国的关系。韩国人因害怕进口美国牛肉会传染“疯牛病”而示威游行,反对进口美国牛肉,就是典型事例。

因此,媒体重视食品安全信息的报道,科学、准确传播信息,也是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二、食品安全信息报道是媒体社会监测功能的重要内容

新闻媒体具有监测社会的功能,既然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与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媒体在这方面也就应该有所作为。

1、宏观上的监测。就一国、一地的总体而言,媒体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针对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制度以及相应关系的信息进行传播,并解读相关政策,其中,也包括对一些观念、理念的传播和一些思潮、民意的反映和分析。如2007年7月27日新华社播发《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特别规定》,传达了宏观信息:地方政府不履行产品安全监管法定义务将被问责;7种违法行为将受处罚;食品等监管部门的4项职权;任何人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新华社2007年817日又播发了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

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仍然较重。产地环境污染、污水浇灌、滥用甚至违禁使用高毒农药、饲养禽畜滥用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生长激素及“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的情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2)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比较突出。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保鲜剂、食用色素等加工食品的现象时有发生。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为数不少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度较大,存在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现象。

(4)食品安全事故(事件)时有发生。如近年来发生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广东散装假酒事件、二氧化硫超标黄花菜事件、苏丹红辣椒事件、多宝鱼检出禁用渔药事件、河北“红心”鸭蛋事件、上海群体性“瘦肉精”中毒事件等,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严重影响了公众消费信心,在国际社会中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和国际声誉。媒体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中,应自觉地、理性地把握形势大局,引领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对待和努力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方式和报道方法,或者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思维方式和报道方法,都无助于媒体正确监测食品安全。既要讲政治,又要讲科学,其最终标准是实事求是。

2、食品安全信息传播要及时、真实。

2007年上半年,国务院专门责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农业、卫生、工商、质检、国务院新闻办等相关部门,讨论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新闻制度。什么,谁来,什么时候,由信息制度进行确定,确定之后,基本原则是每两周一次食品安全信息。这无疑有利于媒体及时传播食品安全的权威信息。

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传播,不仅媒体要及时、负责、把关,政府、企业也有责任及时作出决策和措施。2007年吴仪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第三次现场会议上讲话指出:“各地、各部门都要提高跟媒体打交道的本领,对不实报道要快速回应,及时澄清,以正视听。”信息传播的迅速及时必须是以真实准确为原则,媒体要防止和避免求快而轻率未经核实的信息。

3、信息传播要准确、科学、全面,不要听风就是雨。

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的内容、程度、范围、原因等,要严格忠于事实,多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判断,所做的结论要依据检测部门的科学分析,做到用事实说话,用科学说理,服人。切忌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偏听偏信事件相关领导的介绍,或轻信外电信息或网络信息,跟风炒作。2005年媒体关于国产啤酒含有致病成分甲醛的报道,从一家媒体小报的报道到互联网纷纷转载,继而全国媒体跟进,引起轩然大波,最后虚惊一场,是个极好的教训。更不能为了媒体的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而疏于核实,争先恐后地犯错误。利益驱动、商业化运作的报道思想和作风,必须杜绝。2007年8月12日,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纸馅包子”虚假新闻炮制者訾北佳涉嫌损害商品名誉案。法院认定,訾北佳故意捏造事实,编造虚假新闻,并隐瞒事实真相,使虚假节目《纸做的包子》得以播出,损害了特定食品行业商品的声誉,已构成损害商品声誉罪。这个教训,应永远记取。

4、要追踪事实真相,弄清来龙去脉,分清责任。

食品安全因素涉及面很广,可能涉及生产者、监管部门,可能涉及食品购销调存诸多环节,也可能涉及食用者的使用、保藏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当记者接触到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线索和局部情况时,切不可轻下结论,而要进一步做好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了解相关各方反映的情况和意见,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抓住主要矛盾,抓住要害和实质,然后才能采写出正确的、恰当的报道。

5、要注意反映事物的变化,不要报道时过境迁、明日黄花之类的信息。

食品安全类信息会直接引发人们的行动、左右人们的心态,因而不能作随意性的预测、推想。

由于食品的种类繁多,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又多,因此对食品安全要随时随地进行监测,媒体也要此时此地依据事实进行及时报道,正确引导人们的食品消费行为。

6、要注意报道的适时、适量和分寸。

对于海南香蕉问题,初期媒体大量报道因滞销香蕉烂在地头、喂猪等现象,推动了香蕉“烂市”的形成。而之后“辟谣”信息铺天盖地的传播,虽是正面信息,但却让更多的人聚焦这一食品安全问题,心理上更加不安全起来。因为受众的心理,有时会从反面来观察、思考媒体传播的信息。

由此可见,由于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涉及千百万人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所以媒体传播内容、方式、语言的分寸感显得特别重要,要讲得有“度”、有“据”(根据)、有理、有情。并且要注意协调政府、商家和大众的关系,发挥媒体危机预警、信息沟通、舆论引导的功能。从而既实现大众的知情权,又达到多方面互相理解、谅解,共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作用。否则,稍有偏颇、偏离,就容易滋生矛盾,制造摩擦,影响社会、民众的安定、和谐。

信息传播安全篇(3)

1.1做好设备维护工作

在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工作中,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可以推动安全传输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提高技术指标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广播电视台都是使用模拟和数字设备,并且这些设备都是采用主备波道自动切换的方法维护正在进行信息传输的广播电视信息系统,同时,还配合其他技术部门测试信息传输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这些环节都关系着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做好设备维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类新设备的接连也进入了新时期。有效维护新设备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加了解新设备,熟悉它的优缺点、各项性能和使用方法,从而更好地使用新设备完成信息的安全传输工作。

1.2制订好播出系统的维护方法

定期维护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目的是将其存在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因此,在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工作中,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定期、定点地检查和巡视传播设备,保证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在这项系统维护工作中,检测是重点,它关系着对系统的评价,所以,要详细记录播出系统的检测结果,以便与设计值比较。另外,系统的不定期维护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能发现定期维护工作中发现不了的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扫除系统存在的盲点,并及时解决这些盲点。

1.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工作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设计、规划广播电视行业各部门与社会上各行业之间的联系,进而开展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安全。例如,广播电视行业的相关部门在建设当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基础设施前,应先规划将要编制的传输覆盖网路由,并上报给当地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才可将它纳入当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总体规划中。

2结束语

信息传播安全篇(4)

1广播电视信息安全现状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事业受到“互联网+”战略的影响正在实现信息化跨越发展,广播电视利用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传输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广播电视行业的信息安全也成为所有从业者和用户都在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传统的广播电视领域,由于信息传递往往局限于固定的电视节目及广播节目,传输过程单纯向用户进行传输,过程中的大部分信息并不涉及安全问题,这也使得长期以来广播电视行业对于信息安全缺乏足够重视。而在信息化时代,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呈现多元化趋势,网络中心需要向用户传递很多信息,用户也需要向网络中心传递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中不但涉及很多个人安全信息,还涉及整个广电网络的安全。今年的比特币勒索病毒造成了全世界范围内大量电脑受到安全威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也给广播电视行业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安全措施,可能会引发同样严重的后果。广播电视的信息安全建设不容乐观,信息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行业信息化的脚步。

2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中国广播电视领域信息化进程刚刚起步,相关从业者对于信息化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认识还不够充分,体系建设不够完全,导致整个信息安全体系内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法律法规缺失。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各种数字化信息的安全,而这些信息经常会被盗用,例如:电视中播放的很多节目都是电视台花高价收购而来的版权,但是个别网站和个人在节目播出后直接盗用相关内容用于牟利,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信息泄露和相关版权拥有者财产损失。类似情况在广播电视领域经常发生,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这种行为无法得到有力制裁,导致版权侵害案件时有发生,版权拥有者的正当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护。2.2缺乏有效组织及管理。广播电视行业内对于信息安全缺乏足够重视,并没有成立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只有在出现问题后才会采取措施事后弥补,但这时往往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有效的组织管理可以促使信息安全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在出现信息安全问题之前进行有效预防,避免出现系统化安全信息泄露,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2.3信息传输量激增,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在当前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不再是单项传输,已经转变为用户与广电网络的双线传输,这虽然极大丰富了观众所能够获取的信息数量,有效促进了广电行业的发展,但是这也导致信息传输量呈几何倍数激增,需要过滤和处理的工作量也在不断攀升,广播电视工作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而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事件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信息安全泄露事件频发,广播电视网络安全同样受到严重威胁,在国内也经常发生类似问题。2.4缺乏统一标准,未能对信息安全进行监管。广播电视行业还未制定统一的标准,在相关设备制造及使用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主要是信息安全相关监督管理标准),在设备安装前期未能开展信息安全评估,而在设备投入使用后未能进行信息安全监督检查,这也使工作人员在后期进行信息安全控制时经常会发现原有设备无法满足相关要求的情况,导致信息安全防范工作由于设备相关问题而陷入停滞。

3信息安全对广播电视信息化的意义

广播电视的制作、传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些节目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而借助现有广电网络不但能够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同样也可以实现互联网信息的交互传播,彻底实现三网融合,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听享受及信息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信息交互及信息传输都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完成,广播电视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赢得市场的同时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好的服务。而随着广播电视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安全问题成为广大网络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不能确保广播电视网络的信息安全,首先广电网络本身将蒙受巨大损失,一旦广电网络陷入瘫痪,用户将无法通过广电网络收看影视节目、接受信息、浏览网络,而如果广电网络中传播的信息被盗取同样将遭受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陷入困境。其次,用户在使用广电网络时同样也会通过网络向外传递信息,如果用户的这些信息发生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所盗用将会对用户的个人安全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影响到广播电视网络在用户心中的形象,甚至对国家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是广播电视信息化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提高重视切实提升信息安全等级。

4广播电视信息化过程中提升信息安全性的策略

4.1制定详细规划,扎实推进工作。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者首先要认清信息安全对于广播电视信息化的重要性,从全局角度考虑信息安全问题,将信息安全提升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首要地位。制定科学详细的发展规划,逐步提升广电网络的安全程度,不断加强建设工作,通过设备改造及软件升级等手段扎实推进信息安全建设工作。4.2制定管理规定,严格落实执行。很多广播电视从业者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而规章制度的缺失也使得很多人任由信息安全问题继续发展,最终引发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规定,从制度角度明确信息安全工作所涉及的工作及人员,严格落实和执行这些规定,对于未能履行职责义务的人员要按照规定进行及时处理。4.3引导安全意识,促进技术发展。安全意识的缺乏导致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不够深入,很多信息安全防御技术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完全无法起到保护广电网络信息安全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行业管理部门要引导全体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并设立相关奖项有效促进技术发展,对于确实能够促进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发展的技术要不吝于奖励,并积极推广应用。4.4培养更多人才,促进持续进步。人才是整个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广电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因此需要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特别是有利于信息安全发展进步的人才,为信息安全建设和进步提供足够的人才储备。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有效提升人才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熟练掌握相关技术。

5结语

信息安全是广播电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信息安全建设,确保广播电视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作者:王胜 单位:新疆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哈密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梁晋春,王晓艳,宫铭豪,等.如何构建新形势下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5(8):33-36.

[2]李永权.如何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J].信息记录材料,2016(3):35-37.

信息传播安全篇(5)

【关键词】 数字电视 网络信息安全 卫星数字电视信号

一、数字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1、数字电视网络结构单调。相比较环状和网状的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只有一个中心结点,而且这一个结点要完成周围所有网络点的中继工作,所以当工作负荷过重时,经常会出现网络滞塞等问题。而且,当中心结点一旦出现问题,整个局部网络都会失效,维护成本较高。数字电视网络要承担的传播功能除了广播电视还有各种数据信息、VOD等等增值业务的传输,所以星型结构完全不能满足数字电视信息传播的高要求,经常容易出现信息泄露会丢失现象,所以这种单一的网络拓扑结构存在很大缺陷[1]。

2、数字与模拟信号的兼容传播问题。我国将在2015年全面关闭模拟电视信号,届时中国将全面实现数字信号。但是在数模兼容传播的这些年里,网络反射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安全问题,因为在接收模拟电视信号时,反射在屏幕上的图像不但会出现重影,而且它对数字电视也会造成极强的码间干扰,这些干扰主要来源于网络中所存在的反射波。反射波会让数字电视信号落后于直接波延迟传送到接收点。这是一种非线性失真增加状态,即CTB与CSO的指标劣化,当两个码流序列无序的混在一起时,就会影响到数字电视解码器的判断,从而增加误码率,导致数字信号和网络信息的流失,造成信息安全问题[2]。

二、数字电视网络系统的信息传输安全

目前数字电视系统的传输安全主要包括了数字信号的传输安全与传输系统的安全。信号的安全是指一切通过网络传输链路所传送到用户端的节目信号都是用户所预订的、可以接受用户控制的完整信息资源。为了保证信号能够安全完整有效的传送到用户终端,理想条件下必须对所传输的所有节目进行其特征及各个参数的监测检查,并且要保证参数监测的实时性,因为非法入侵信号可能会随时入侵网络信息传输通道而导致传播链路参数的变化及紊乱。

三、数字电视网络安全监测系统

1、实时监测。对数字电视网络的实时监测系统是半人工半自动的监测系统。它可以对数字信号传播中所出现的例如劣播、停播、静帧、黑场等传播异常现象进行报警,而且还会在信号传输信道与码流方面进行技术指标的自定义修改,帮助工作人员快速了解网络信息传播所出现的异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想要实现实时监测系统就要配合数字报警查询系统、卫星信号传输系统与信道监测系统等等。

2、媒体检索。这里所说的媒体多指现在的数字媒体、流媒体。利用媒体查询系统可以帮助用户查询数字电视信号、卫星电视、模拟电视节目等等。它主要采用的是四级存储制度,省市一级电视台的节目可以为用户存储30天,此为一级存储;区级电视台节目可存储15天,为二级;上星的卫视频道节目可以存储7天,为三级;数字电视收费频道节目可以存储3天,为四级。而且这些节目存储都为用户加密,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设置专属密码。

四、广州有线数字电视监测系统的应用

广州市的数字电视监测系统成立较早,在2008年。它的数字监测系统囊括了对所有省内电视广播节目的监听与监视,以及对电视广播节目播出事故的自动报警,还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辅助查询和分析故障,第一时间处置数据和记录节目等等功能。它全面有效的监控了广州市所有广播电视节目及网络信息传输的质量与安全性,同时还提供了诸如可视化网络优化、辅助和引导工作人员进行定向定量的传输信道的全面监控。广州广播电视台数字监测系统的第一大任务就是直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奥运会期间,它以最好的表现完美的保证了电视台对奥运会的所有直播的安全与信息传播安全,这一举措还被09年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最佳科技创新电视台奖[3]。

总结:数字电视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推广及保护是我国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重大内容,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广电信号交接的时代,更要注重数字电视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保证国家信息的安全,从而稳定社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安志伟.浅谈数字电视的网络信息安全[J].有线电视技术,2008,15(8):113-114.

信息传播安全篇(6)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与特征

信息传播主体的平等性和广泛性。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信息的方式,信息的传播者、接受者、使用者身份可以随时转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源,随时参与信息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尼葛洛庞帝就曾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大众传媒应该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受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特别是近些年,随着Web2.0技术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使用,催生了数以万计的BLOG、RSS、Wiki和SNS等一系列社会化的新事物。它更加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展现了网民的平等话语权。而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特性,也促使网民队伍不断壮大,互联网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信息传播渠道的开放性和虚拟化。互联网上无国界,它将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相连接,形成了一个跨地域、跨国界的全球性的、开放性的信息媒介。这种全球化特征体现在传受双方,即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信息接受的全球化,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的束缚,也从根本上拓展了人际交往范围,提高了社会的开放性。同时,网络也是数字化虚拟的王国,人们在网络上通过虚拟的、数字化的符号进行互动。而作为特殊的“虚拟符号”的人的存在,增加了网络“虚拟世界”的生动性,使网络交往方式变得亲切而不生硬、随意而不拘束。

信息传播内容的共享性和海量化。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资源对每个人都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共享信息内容,都可以轻易地使用互联网与接收信息。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以其超链接的方式存储信息,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和传播能力,在同等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它没有传统媒体版面、频道、时间等因素限制,可以任意扩大和丰富所的信息内容,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任何一种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

信息传播时空的同步性和异步性。“今天的新闻是明日的黄花”,与传统媒体新闻相对滞后的特点相比,互联网可以通过同步实时传输功能,及时第一时间信息,充分证明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达到了即时同步传播。同时,网络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访问到世界上任何网站,随时使用网络巨大的数据库资源,进行信息的有效检索,交互需求信息,展现了同步信息的异步使用特性。

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交互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是一种由媒体面向受众的“单向传播”,而网络信息传播以其多样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局限,它把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既继承了以往大众传媒点对面和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又实现了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既担任着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舆论的功能,又充当着网上用户之间进行人际传播的工具。它颠覆了传统媒介以传者为中心的线性模式,是一种个体性的互动模式。

互联网信息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分析

互联网信息传播充分地保障了人们的信息需求,同时又存在信息过多过滥、真假难辨和污染严重等问题。真实性、可靠性是信息的生命。然而,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一些网站缺乏完备的信息机制,不能对的所有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更有甚者,有些商业网站受商业利益驱使,为引起“轰动效应”、提升点击率而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这也导致了互联网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媒介传播来说更不真实、可靠。同时,虚拟身份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网络犯罪的便利。根据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统计,2010年12月,举报中心通过网上举报平台和举报电话共接到各类公众举报信息29382件次,其中色情占69.6%、诈骗占19.8%、占1.8%。这些严重污染的信息对国家安全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影响尤为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稳定。

互联网信息传播拓展了人们的表达诉求的渠道,同时又对舆论引导、监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舆情像社会的晴雨表一样,每时每刻都反映着社会公众情绪和思想的变化。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上的特殊反应,其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表达对社会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政治主见。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使一些人失去了道德甚至法律的约束,利用网络宣泄,发表一些庸俗、灰色甚至违法的言论,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环境秩序和社会稳定,也给舆论的监管和引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互联网信息传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又使信息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人们在享受互联网信息传播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由于技术的限制、监管的不力以及相关法律的缺失等原因,造成了网络窃密、网络病毒等有害信息时有发生,信息的安全传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政府上网工程的数百个网站测试表明,80%以上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不力,难以抵御常见的网络攻击。在私人领域,网民个人信息资料在网上遭泄露、传播的情况也已司空见惯。造成网民个人信息在网上被泄露、传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人们在使用互联网时不善于自我保护;二是某些网站对会员的个人信息缺乏保密措施致使其泄露,更有个别网站出售会员个人信息进行牟利;三是某些机构和个人通过技术等手段窃取大量网民的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资料遭泄露后,对人们的生活安宁造成侵扰,甚至会危害人们的重大利益。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规范和治理

建立完善的互联网信息管理机制。我国的互联网管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国情的管理机制,管理部门涉及公安部、安全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保密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等多个部门。如何让这些部门形成合力,是网络信息管理的关键。首先应理顺部门间的职责分工,防止职能交叉不清,进一步明晰相关部门在维护网络信息传播安全与舆论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使其各司其职,切实承担起应有的监管责任,加强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处置,做到到位不越位。其次应积极探索并建立跨地区舆情联动处置机构,构建以内容管辖与属地管理相配套的立体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能。三是要强化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规范,督促网络文化信息服务从业者自觉抵制一切违背网络文明、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四是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行为,形成讲文明、讲信用的良好风尚。

积极推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管理法制体系建设。法律是解决各种纠纷、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以法律为代表的制度约束是现代社会管理的主要手段。我国目前已出台多个涉及互联网的法规性文件。如国务院及有关部委以法规形式公布的网络媒体管理办法就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方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还有一些法律、法规正在制定和完善过程中。

从这些法律法规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网络信息传播法律已涉及网络监管、信息安全、网络著作权、市场准入等各个方面,对于规范和管理国内网络媒体的建设和活动,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思想渗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仍难以有效地保护,其主要原因是:立法主体多、层次低,缺乏权威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问题。此种现象直接导致不同阶层的立法冲突,造成网络信息传播管理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因此,在今后的互联网立法中,首先应考虑使用宪法、国家安全法保护人们的言论自由、隐私权和通信秘密等;其次,由人大立法部门统一对现有法律进行修改,统一规范,去掉部门色彩,提高法律的权威性和系统性;再次,要制定新的网络监督法规,通过单独立法打击和惩处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政府直接干预互联网信息传播内容的监管。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安全与舆论的管制已逐步成为各国的共识。一般认为,网络信息内容的管制除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外,更主要的手段就是内容检查。政府要有效地对互联网信息传播内容进行管制,需做到:(1)对信息提供者的管制。对国内信息内容提供者,应按照《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依法对不良内容进行管制;对国际信息内容提供者,应使用世界性的国际规约。(2)对信息使用者的管制。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将网络信息使用者列为新的管制对象。例如1993年德国通过的《刑法修改法令》规定对“凡是获得……色情著作的人”将受到法律惩处。我国也应进一步完善类似的法规并加以监管。(3)对信息经营者的管制。因为与信息提供者相比,在不良信息的传播中各类网站、网页的经营者只起次要作用,但是也要对蓄意为人们获取不良信息提供方便的经营者进行管制。(4)对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管制。政府应依据现行法规或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Internet Provider)对不良信息的传播采取技术措施。

按照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市场自治特征治理网络信息传播。为了配合政府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管,按照互联网的市场自治特征,引导网络经营和使用者建立专业的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市场调节作用。通过制定行业规范,提倡网站率先垂范作用,严格自律,加强社会责任感,共同净化网络环境;推动行业自我监管,严格把关网站信息的内容,遵守“互联网站禁止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网站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从业人员自律标准;自治组织在加强自我管理的同时,对互联网的各类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向政府提出解决建议、方案等,通过与政府的互动来共同管理好网络社会。

技术手段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监管的杀手锏。互联网信息传播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整顿和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技术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技术手段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内容的控制和信息安全的保护。在信息内容的控制方面,应采取“堵”和“疏”两种方式。“堵”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对信息内容进行筛选和阻截,将不良内容与特定群体区隔开来。“疏”是指政府利用信息监控过滤技术帮助公众回避不良信息,为公众提供其他可供选择的信息;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加强技术研究,提高安全防范的水平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目前的信息安全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反病毒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我国应该大力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和网络安全研发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生产出技术含量高的内容过滤软件、杀毒软件、防黑客软件等,为网络信息的合理监控和安全传播提供技术保障。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互联网的社会治理,对人类原有的社会传播的治理经验无疑是一种挑战。我们应深入研究互联网信息传播理论及其技术,制定合理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措施,加强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传播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苓:《传播学理论与实务》,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4.刘江、钟沈军:《多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五大趋势》,《科技传播》,2009(8)。

5.张天峰:《后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事业的特征与趋势》,《新闻爱好者》,2009(10)。

6.李威:《网络传播中受众角色的变化》,《新闻传播》,2009(8)。

7.贾国飚:《当前形势下网络流言控制的策略》,《新闻界》,2009(1)。

信息传播安全篇(7)

【关键词】新媒体,办公环境,信息安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提供了相对较为便利的服务,而这种新科技的运营模式逐渐被应用到日常的办公环境中,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将办公环境带到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安全问题不仅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还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解决企业办公环境中秘书信息安全的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的主要内涵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步入了信息化的发展空间,多媒体的信息资源为我们的生活及工作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服务。因此,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新媒体时代进行简单的阐述。第一,新媒体的技术应用主要是在电视、广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网络信息模式。第二,新媒体的主要技术形式是通过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形式传达信息,从而为人们提供娱乐性的服务。第三,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信息同步与异步的交流模式,打破了传统信息交流的局限性,从而使信息的发展实现了全球化的运行模式,促进了信息化的交流与应用。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广泛传播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但是,多媒体的发展形式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工作及生活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给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了一些隐患。

二、新媒体办公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

(1)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特征。在信息环境的发展过程中,新媒体的发展空间逐渐增大,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传统的媒体相互融合,打破了以往媒体形式的发展格局,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信息的不在受传统媒体的限制,逐渐形成了多方位的信息发展模式。因此,人们可以自由的信息,但是,这种信息化的发展模式也给信息的管理带来的一定的困难,由于信息量的逐渐增大,给信息控制工作带来了相应的难度。

(2)信息传播的偏差性。

在新媒体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匿名宣泄着自己的情绪,从而造成了情绪化的信息传播。因此,这些不利因素的产生使网络信息传输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偏差,对于这些信息的传播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控制,会在形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办公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阻碍了信息化的正常发展,与此同时,也会使信息的安全性传播带来一定的隐患,使多媒体环境下办公信息的安全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

三、新媒体环境下办公信息安全存在的隐患

(1)新媒体环境下办公信息安全会受网络流言的影响。

在新媒体网络时代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信息的传播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小世界”的空间模式。因此,在这种范围中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找到,由于信息传播速度过快,会使信息的传播形成一种流言的传播模式,而这种流言的传播往往会给信息的安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首先,在办公环境中流言的传播会给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带来一种不安的心理状态,流言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人们信息的空白程度,使人们凭空的相信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其次,流言的传播会给相关的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恐慌,使企业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失去了向心力。因此,信息的传播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危机,所以,在企业的秘书信息处理过程中,应该全面的避免流言的产生,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从而提高办公人员的向心力,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网络水军的出现使媒体环境下办公信息安全会受到影响。所谓网络水军主要是通过网络制造谣言,为了博取大众眼球传播信息,严重的威胁着信息的安全性。一些网络水军传播着低俗的信息,通过一些的语言形式传播一些无良信息,对网络信息的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这些网络水军的出现,使信息安全的监督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成本问题,在信息维护的过程中,网络水军的组织相对较为严密,这就使信息监察在一定成度上受到了影响,使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因此,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使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从而引发信任危机。

四、新媒体环境下办公环境下秘书信息安全的研究策略

(一)通过制度的建立优化企业信息的管理。

在提高办公环境中秘书信息安全的过程中,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来对员工的相关行为进行约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合理化的内部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化制度的建立可以使企业信息的管理形成一种良好的模式。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企业秘书应该收集相关的法律条款,通过整理为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要将信息的权限分配做到权力与责任相对等的模式,注重办公数据的保护。与此同时,应该让每个员工都明确信息安全的主要保护行为,如果在办公的过程中出现企业信息泄露的情况就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因此,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强化人员的管理,在提高全体员工对信息安全重视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