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成年人英语教育

成年人英语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2 09:08:49

成年人英语教育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1)

[关键词] 英语教育 人才培养 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与世界上众多国家的贸易不断扩大、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些都需优秀的英语人才去完成。加强英语人才的培养,国家英语教育政策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英语人才培养方式上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尤其是要从近几十年的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制定出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及我国国情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既能培养出优秀的英语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能切实改变目前英语教育的种种弊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一、英语教育现状

1984年,英语作为高考科目以来,我国政府就不遗余力地加强英语教育,视英语为发展全面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视国民英语水平的高低为决定国家未来前途的关键因素。新课改启动,英语教育又得到了加强,英语被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在幼儿教育就引入英语学习。因为中考和高考中英语都是作为主科目,英语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为此,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英语学习。考上大学后,还要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工作后,要想评职称,还得考英语,这样人的一生就有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英语上。

我们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旨在把所有中国人往英语专业人才上培养,这种做法的效果又是怎样呢?现实是残酷的,绝大多数人辛辛苦苦学了十几年英语,甚至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却不能进行良好的英语交流及写作,实际应用能力极差。有人把我国的英语教育形容为“有口不能言,有耳不能听”的哑巴英语教育。从目前形势看,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不但不会改变,而且全民学英语、全民考英语的热潮呈现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趋势。

二、英语教育中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英语主导的世界里,英语是公认的世界性的语言,培养精通英语的专业人才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我国在英语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对英语教育的认识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反思。

1.过分夸大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英语作为高考中三大主科目之一,意味着学生只有较高的英语应试水平才能通过高考,国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种人才的统一要求是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就造成目前全民学英语、全民要学好英语的热潮。但是,近20多年的社会发展及毕业大学生的工作实际情况已表明,我国需要的英语优秀人才是有限的,而且数量不是快速增加的,仅经常使用英语的个别部门和行业如高级学术研究、翻译,外交和外贸等需要精通英语的专业人才。大部分人因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需要使用英语,所学英语很快就遗忘了,10多年用在英语学习上的宝贵时间和巨大精力变得毫无意义。对那些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人一生都不需要使用英语,所受的英语教育不仅对他们毫无价值,而且往往还是一种伤害,因为他们当中不少人是因英语成绩不好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

事实已经说明,人人学英语是不需要的,人人学好英语也是不可能的。可是,我们现在的英语教育政策仍是在放大英语的作用,努力提高国民的整体英语水平。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不禁要问: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增强,得益于国民较高的整体英语水平?二战后,日本的崛起,成为目前第二号经济大国,是因为日本人的英语水平都很高吗?英语成了日本的第二语言?或者日本人不再讲日语只讲英语了?世界上讲英语的国家很多,他们的经济、科技都很发达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国应该理性地看待英语的作用,英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应符合实际,应该体现人性化。

2.英语人才培养方式值得商榷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她(不是我们母语,也不是我国第二语言)的掌握需要学习者有语言这方面的天赋及使用环境,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的人擅长语言学习,在语言领域做得很成功,但在其他方面很难做出成绩;另一些人虽在语言领域无所成就,但在其他领域却非常成功,这就是说英语人才的培养如同培养音体美人才一样,应注重的是部分人而不是整体。

如今,在我们的教育战线上大力推崇素质教育,但是在英语教育及人才培养方面却难得体现。一方面,强调要淡化应试教育,倡导因材施教,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英语应试教育却在大行其道,愈演愈烈。掌握英语的目的本来应是用来使用的,而现在学生学习英语却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教育部门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强调英语的重要性,无形中强迫人人去学好英语,成为专业人才。然而,英语考试的侧重点通常是语法多、记忆性的东西多,教与学又得围着考转,费解的语法,难记的单词,繁多的规则让英语学习成为绝大部分学生最头疼、最反感的事。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英语上,让学生没有更多精力去做其感兴趣的事,不少学生的厌学或弃学是与英语的难学有关。这种英语教育方式的负面作用竞究有多大,谁也无法估量,也没有人去关注它,因为学习英语的大道理太多太大,可谓冠冕堂皇。

3.英语教育的隐形不公突出,国情因素考虑不足

我国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广大,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办学条件好,教育水平高,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教育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这种状况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如果说东部地区因与外界联系密切,使用英语的机会多,要求学生应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有其合理的成分,那么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学生来说,这种要求显然意义不大。

对同一地区而言,由于城乡差别的客观存在,在英语教育上造成的不公平问题十分突出。城里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条件好,学习英语的优势突出,不仅学校配有专业教师,教学配套设施先进齐全,而且学生有条件参加种补习班,有的还请家庭教师进行辅导。与之相比,农村学生却没有这种优越的条件,学校缺少专业老师,配套设施也落后,学生在校学不好英语,没有条件进行补习或接受辅导,而且英语学习仅凭在校学习是很难学好的。这些因素造成城乡学生英语成绩的差别异常明显,无论平时统考还是升学考试,城市学生的英语成绩明显高于农村学生,而高考是公平的,是不分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多年来,农村学生在高考中一直吃英语方面的亏。

三、英语教育改革策略

英语学习固然重要,但无需强迫人人学好,我国英语人才的培养方式需要转变,应该走专业化服务的道路,把那些有天资、有兴趣的学生选,培养成专业人才。我们对艺术及体育类人才的培养,承认个体差异、承认天赋和特长,进行单独考试招生。同样,掌握高水平英语的人也需天赋,英语人才的培养也可进行类似操作。

1.调整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英语考试与高考分开单独举行

调整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把英语考试定为“达标选拔性考试”,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达标性考试,要求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毕业,才有机会上大学;既是达标测试,考试难度要降低,考试成绩不计入高考成绩(对报考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仅作录取参考。二是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把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选拔到英语高等院校或英语专业,接受专业化培养,这类学生的英语成绩要计入高考成绩。这种做法的意义,是让那些不擅长英语学习的学生可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其它科学习,对那些喜欢英语想报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须努力打好基础,为高级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随着英语地位的变化,考试时间及内容、试题难易程度、教材的选编及教法和学法都应作相应调整,如考试时间可定为每年一月份举行等,当然,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2.普及小学英语教育意义不大,应予取缔

小学普及英语教育的理论不充分,婴儿学说话,需要反复强化,有应用环境,并不是仅仅年龄小的问题,而且是口语、物的自然应用学习,不是文字。小学英语的学习,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以汉语理解为基础,普遍缺少应用环境(仅仅极个别有特殊条件的可以),不得不以记忆为主。单纯记忆性的东西最容易忘,现在的教法及学法都有问题,师资力量又相当缺乏。据调查:小学生学英语的兴趣随年级升高而逐渐降低,从另一个角度讲,科学界还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说明学习另外一门语言有助于智力的提高或知识的学习。小学就接受英语教育,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无益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3.中学英语降低难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

取消中考中的英语考试,把英语教育视为音体美教育一样看待,以挖掘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在培养目标上降低要求,在教材选编要降低难度,以利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以,注重英语口语交际的学习,取消大量习题的做法,把学生从应试英语学习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4.大学英语教育实行专业化培养和开放性学习相结合的路子

一方面,要强化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出高水平的英语人才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要废除无实际意义的四六级考试,把英语作为选修课,实行开放性的英语学习,使英语教育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人性化。大学生是成年人,对他们应该采取信任的态度,要不要继续学习英语或把英语学得更好,他们会做出自己的判断,也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四、结语

英语作为语言工具,对它的学习应该采取学中用,用中学的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几十年来,我国对英语的学习始终是以记忆为主,缺少应用环境去使用,学好英语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哑巴”式的英语教育令人痛心。目前,英语人才的培养方式继续延续先前做法,考法不变,教法和学法也不变,而且在各方面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普及小学英语教育,学习年限又拉长。经济上可以实施改革开放去发展,英语教育也应以开放务实的态度进行改革,以求在英语人才培养方面更合理、更科学。

参考文献:

[1]刘华蓉.“‘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当休矣”[N].中国教育报,1999-5-4.

[2]赵登明,凌茜.英语在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定位分析[N].光明日报,2003.

[3]胡文仲.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3-5.

[4]竟曜.我国英语教育及其改革的回顾[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2,(3):2.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2)

关键词:日本;新加坡;英语教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是全球化时代,时代和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也由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为目标,这个目标将促使外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得以改变,所以如何深化外语教学改革,构建适应时展的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将关系到我国涉外经济发展和适应全球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通过介绍作为亚洲经济强国的日本和“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的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总结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有助于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

一、日本英语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概述

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教育始于明治维新后,随着西式洋学堂的创建和外籍英语教师的引进,日本英语教育初步发展起来。但在明治维新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英语教育随着国家在不同阶段面对的不同形势而左右摇摆和反复迂回,处于跌宕起伏地曲折发展阶段。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受美国影响,日本的英语教育进人了快速发展时期,日本政府对英语教育也十分重视,并在以后的各个阶段进行各种改革,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日本英语教育,侧重对学生英语学习个性和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设置灵活化,70年代的日本英语教育,由于高考的需要,几乎所有中学都开设英语课程,英语学习得到空前的重视,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日本英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教材编写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特别是JET计划的实施,即招聘大量的外国青年到日本进行外语教学指导和外语教学研究等工作,该计划的实施对于日本涉外经济发展和促进外语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80年代英语教育发展的基础上,90年代日本英语教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比如:英语教育的起始阶段提前到小学和政府与民间合作推进英语教育等等。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又公布了《培养“能够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勾勒出了21世纪日本英语教育发展战略。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不断进行着英语教育方面的改革,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注重语言知识教学,忽视语言技能训练。日本人用英语交际能力差,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日本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注重语法教学,忽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造成的;二是日本的英语教育过分以应试为主,在日本升学压力很大,日本的英语教育长期以来是以考试为航标的,从而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三是英语教材参差不齐,不成体系。日本的教材编写制度是文部省负责审定,民间编写出版,也就是说只要符合官方标准。经过审定的教科书都可以成为教材。这样就造成了英语教科书的出版泛滥和版本不一;四是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随着JET计划的实施,大量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来日本任教,提高了日本的英语教育水平,但总体来说,日本缺乏高水平的英语教师,五是其他外来语的涌入,影响了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日本政府于2002年形成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报告,以及2003年出台的《培养“能够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明确了英语改革的目标以及所要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具体表现为:改善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师的指导能力,改善聘用制度;提高英语学习的动机;改善人学考试的评价;援助小学英语会话活动,提高国语能力,推动实践研究的开展。

二、新加坡英语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概述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影响其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新加坡的英语教育改革对促进其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新加坡的英语教育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59―1970年、1971―1985年以及1985年至今。1959年新加坡独立后,这一时期的英语教育模式并未摆脱传统的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教学以讲授传统语法为主。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是实行双语教育,即英语与另外一种官方语言并用,在当时众多的官方语言中,新加坡政府领导人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采用“以英语为本”的双语教育,有利于促进新加坡与国际经济和文化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其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双语教育,新加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通过语言分流使得双语学生接受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更高层次的教育,重金聘请国内外名师等砝码来吸引人才;通过大众传媒创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环境。这些积极措施的实施有利地促进了新加坡英语教育的开展,同时也培养了大量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80年代中期至今,新加坡的英语教育侧重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等细节问题,如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引入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等等。

总体来说,新加坡的英语教育发展早,体系完备,特别是双语教育的开展,对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双语教育的开展。降低了母语的地位,过早的语言分流,虽然有利于英语教育,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但同时也造成部分人才过早地告别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英语教育的模式和手段过于西化,缺乏本国特色,尤其是缺乏对适合亚洲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等。

三、日本、新加坡英语教育模式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及思考

(一)日本、新加坡英语教育模式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与日本和新加坡同属于亚洲国家,对于开展英语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和发展水平不一样,我国不能完全照搬日本和新加坡的英语教育模式,但是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和新加坡的英语教育经验,从而更好有力于我国的英语教育,特别是外语人才的培养。

1 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日本和新加坡都是通过高薪或其他的一些优惠政策去吸引优秀人才参与本国的英语教育,政府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政策和资金上提供方便。比如新加坡政府在教育方针上强调英语教育和依靠国外教师及教育顾问。而日本则积极实施“JET”计划(TheJapan Ex-change and Teaching Programme,日本交流与教学项目),大量吸引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日本做ALT,这样既保证了日本高水平的英语师资队伍,又保证了英语教学质量。在这方面,我国也应该大力调整我国现有的人力资源,充实我国英语师资队伍,同时可以采用吸引留学人员和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来保证师资力量,吸引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到教师

岗位上来,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2 政府、社会、学校需要密切合作

在日本,任何教育战略或者政策的产生,都是经过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在咨询和审议的基础上产生的。比如日本在2002年制定的《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以及后来的《行动方案》,都是通过“英语教育改革恳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同时方案的实施需要文部科学省、地方政府以及学校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来完成的,日本正是整合了这些资源,形成了最大的合力,确保日本英语教育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成功也是与政府、社会和学校间的通力合作分不开的。比如政府把全国华文改成以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华文作为第二语文等措施来促进英语及双语教学。而在我国国家各部门间,往往是各自为政,缺少高效合作。不过近年来国家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如省部共建高校和部委之间共建高校等。又如教育部组织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从全国各个高校抽调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全国高校进行专业评估,这些政府间或政府与高校间相互合作的模式,有力地保证英语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3 创造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日本和新加坡都重视对英语语言教学环境的培养,比如日本大力开办面向学生的英语报纸,利用媒体优势来辅助英语教学,创建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而我国目前缺少这样的学习环境,但是对于英语语言环境我们可以去创造,比如通过政府的政策性引导,学校的努力和支持以及多种多样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去创造、丰富和充实英语教学环境。

4 强调母语学习的重要性

国语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基础,国家在强调外语学习重要性的同时,必须重视国语的学习,新加坡在重视英语学习的同时忽略了国语的教学,从而降低了国语的地位,而日本在强调外语学习重要性的同时。仍强调增强日本国民国语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日本一方面要加强本国英语教育,一方面也强调所有来日本参与“JET计划”的外国青年“不遗余力”地学习日语。而在我国,类似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全民学英语的浪潮中,往往忽视汉语的学习,比如有些开设英语专业的院校,甚至没有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现代汉语的基础课,造成很多英语专业的同学,汉语写作功底薄弱。因此因为单纯重视英语学习而忽视汉语学习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需要我们也引以为戒。

5 英语教育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方针

在日本制定的21世纪英语教育发展战略中,日本一方面加强英语教育教学,另一方面强调英语教育科研。通过教学给科研提供现实的可靠的教育材料和案例,通过科研反过来指导教学。在日本,从国家层面上说有“日本教育改革恳谈会”、“推进英语指导方法改善恳谈会”,而在地方的具体操作中,又有“超级英语学校”等实体,来进行英语教学方式方法的推广,进而进行有效地英语教育科研研究。日本英语教育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方针,对于我国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既克服了英语教育教学没有科研而失去方向,又避免了科研没有教学支持而失去生命力的局面。

(二)推进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走强国之路的基本原则。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是全球化时代。时代和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态势,外语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这个目标将促使外语与专业结合,语言的认知功能和语言的学习体系融为一体,外语教学内容和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深化外语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如何加强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新加坡英语教育经验对我国的英语教育的几点启示,对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进行了如下思考: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应是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和创新型外语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特别应通过如下途径不断深化,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注重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外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外语创新应用水平,是进一步改革外语教学的重要方面,

其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和灵活应用,由于英语的国际化使用和工具性特征,在外语学科实践中,应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外语教师要采取“参与法”、“任务法”、“讨论法”、“角色法”、“情景法”、“操作法”、“演示法”、“解决矛盾法”、“过程法”、“案例分析法”、“文化对比法”、“行为比较法”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经验、辨别力、和思维潜力,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培养“交流沟通,解决矛盾,完成任务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悟性等内在的学习机制,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再次,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课程内容的充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模式的实施,归根到底要依赖于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们可以采取人类所关心的共同问题,并提供社会对高校人才所需的基本知识,如管理。经营,推销,人际关系和跨文化交流常识等,以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加大外语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的研制开发,在教学中不断应用,以现有部级或省级精品课为模板,并在其它课程中辐射和推广,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充实课程内容。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3)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开齐、开足、开好小学英语课程既有利于广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光山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全县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意见》,要求自2004年秋季起,布局调整后的成建制小学从3年级起全部开设英语课。为积极推进小学英语课程在我县的开设,我们对全县小学英语教学状况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研与分析。

一、教学现状

1、课程开设。自2004年秋季起, 我县布局调整后的成建制小学从3年级起陆续开设了英语课,至2005年秋季,全县314所小学(包括教学点),其中有三年级的288所,均开设了英语课程。

2、教材使用。目前我县主要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版本为人教社PEP小学英语。2005年从三年级开始使用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新标准(NSE)小学英语。由于不少教师反映新标准教材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不密切,相关教学资源少等原因,自2005年后,从三年级起,逐步恢复使用人教社PEP小学英语教材。

3、课时开设。按照光山县教育局办公室【2004】105号文件精神,小学英语课时开设标准为:三年级每周2节,四年级每周3节,五年级每周3节,六年级每周4节。部分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每周还安排了1-2节英语早读或自习。

4、师资状况。①学历达标率低。大部分教师从其他学科转岗而来。据2005年统计,全县小学英语教师335人,获得英语专科学历证书的27人,仅占8℅。不少“懂点英语”的语文、数学或思品、社会、体育教师都正在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②教龄短、缺乏教学经验。我县小学英语教师平均教龄5年。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只有1-2年的教学经历。③工作量普遍过重。我县53.4%的小学英语教师周课时在20节以上。个别学校因师资力量不足,一个教师带5-6个课头,每周30多节课。④教师队伍不稳定。小学英语教师流失和转岗现象严重。小学英语优秀教师流向初、高中,一般教师转岗任教任教其他学科,小学英语教师专职化率低,诸多原因导致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极其不稳定。

5、教学评价。根据教育局统一要求,自2004年秋季起,全县小学3-6年级的期终调研考试、素质教育调研抽查考试及毕业班质量检测英语为必考科目,分值与语文、数学相同,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自2005年起,我们还采取了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口语的形式,每年开展了一次全县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2年来,共有398名小学生在县级竞赛中获奖。但学校间英语教学发展及其不平衡,2005年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抽样分析显示:满分为100分的小学英语试题,乡镇(办事处)中心学校平均分两级差17.8分,乡镇中心小学平均分两极差20.8分,个别农村小学英语成绩更差。学生两级分化现象在小学三四年级已提早出现。

6、社会效益。在农村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和重视,外出务工的农村家长更愿意送孩子到英语师资条件好,课程开设齐全的学校就读。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促进了优质学校资源的整合,但也因城镇与乡村小学英语教学上的差距,减缓了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

二、主要对策

为顺利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了积极的尝试。

1、提高认识,加强教学指导。充分宣传、认识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的重要性,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中形成了学好英语、重视英语的良好氛围。我们要求学校领导要关注小学英语教学,着力解决一些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配备录音机、磁带等,积极为英语教学创设条件。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了电视机、教学光盘等,保障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县教研室依托省、市级英语骨干教师,组建了课题小组,以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2006-2007年度重点课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和河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2005年重点课题《农村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程的研究》为研究重点,以全县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有目的、有重点的研究小学英语教学,指导全县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目前,我县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正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重视,为提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2、搞好培训,提高师资水平。首先是拓宽小学英语教师入口渠道。一是选聘专职英语教师,2005-2007年县教育局共招录了21名师范毕业生到小学英语教学岗位上任教;二是转岗选聘,通过内部挖潜、校际调配选用英语教师;三是采取支教、走教等形式调剂英语教师;四是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形式多方位、多途径培训英语教师;五是评聘17名乡镇(办事处)小学英语兼职教研员,指导乡镇(办事处)小学英语教学。其次,我们针对农村英语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学历不对口,学校兼职英语老师少,无法正常开展教研活动等情况,重点做好了六项工作:一是于暑假期间聘请5名外籍教师培训初、高中英语骨干教师74人,再让参训的骨干教师对本乡镇所有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为期20天的岗前培训。二是印发《关于在全县开展小学英语教师岗位培训的通知》,发挥乡镇中心小学英语教师传帮带作用,组织小学英语教师利用双修日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岗位培训。内容以3-6年级教材教法为主要研讨内容,以集体备课、说课、授课、评课等为主要培训形式,提高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授课水平。三是在斛山等乡镇召开全县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现场会,以会代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四是选聘17名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担任乡镇(办事处)小学英语兼职教研员,组织乡镇小学英语教研活动,指导村级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五是利用乡镇中心小学承办的县级协作区集中教研活动,确立专题,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六是鼓励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对于在规定时间内取得相应提高学历的小学英语教师,县教育局从教师教师专项基金中拿出一定金额进行奖励。

3、开展活动,促进质量提高。一是开展英语教师“三课”(授课、说课和评课)竞赛。我县“三课”竞赛活动层层选拔。“三课”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全员全程参与本校活动,在此基础上经过乡校层层选拔,才能被推荐到县参加决赛。因此“三课”的集备、教材教法研讨、听评课成为校本教研主旋律。2004-2006年,我们先后开展了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英语“三课”活动,推荐了5名教师参加市级优质课竞赛,并取得的较好的成绩。二是开展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英语教师在经乡镇初赛,参加县级复赛,形式为用英语说课,在说课过程中展示板书、简笔画、教学设计、个人才艺等各项技能。三是开展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活动,目前,全县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活动已举办了两届,398名学生参加了县级决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师生的教学生活,激发教师的职业动机,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四是开展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每年组织市县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应乡镇(办事处)中心学校邀请,由乡镇(办事处)中心学校指定年级、指定课题、指定地点进行授课,然后与村级小学教师共同研讨英语教学问题。

三、存在问题及反思

目前我县小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师资问题。①教师人数缺,专职教师少。我们对全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专职老师只占总数的15%。许多学校由于没有专业英语教师,只能安排稍懂英语的老师兼任。大多数教师为其他学科转岗而来,不少教师除英语课外,还兼代语文、数学及其他课程。这一现象,在村级小学尤其是教学点现象更为突出。

2、教学任务问题。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成就感差。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任教科目多,整体任务繁重;二是任课年级交叉,班级多,内容杂;三是大班额现象突出,作业批改量大。部分教师反映“村小英语教师严重缺乏,有的一人教整个三至六年级的英语;一般都带5个班左右,每周15-30节课,要批改大量的作业,认识100-300名学生;而语数教师只有一个班的学生,相对要单纯的多。”再加上部分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英语教学的特殊需要由于经费少不能得到满足,少数老师由于各种自身的原因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等多种原因导致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体验不到成就感,因此失去了教好农村小学英语的信心。

3、课时问题。英语课程标准规定,3~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相结合。但目前我县各个学校只开设长课时。课时少,间隔时间过长,学生更容易遗忘。如遇考试,部分学校不得不临时增加英语课时以完成教学任务。

4、大班额问题。受时间、空间、人数、内容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班额教学中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青睐于表现积极、勇跃的学生,忽略对性格内向学生的培养,造成英语学习的两级分化在小学提前出现。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不能学会英语,必须参加英语学习班,导致目前小学英语出现“补习”热潮。

5、教学氛围问题。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语言学科,没有很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对英语学习、特别是小学最起萌阶段的学生是非常不利的。由于小学英语周课时仅给2节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方方面面对小学英语这个新兴学科不了解、不重视、教师自身素质又不高,课堂40分钟根本保证不了优质高效。农村学生课下几乎没有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的环境,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缓慢。从教学设施方面看,拥有多媒体教室或VCD设备的学校很少,有的学校有,但在平时英语教学中也没真正很好得应用。大部分英语教师只靠一盒磁带、一台录音机和教本上课。学生甚至只有一本课本,没有课堂活动用书。此外,一个学校的小学英语老师数量有限,教师教学负担重,良好的英语教学教研气氛难以形成。

四、建议与对策

要使我县小学农村英语教学在各方面达到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的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政策观念、教学投入、资源配置及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待加强。我们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亟待解决以下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会议宣传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政策精神和目的意义,让全社会明白小学开设英语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赢得社会各届的支持。学校要适时召开家长会,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在家自觉听英语磁带、做英语作业的习惯等。

2、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为了使农村小学英语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语言教学的目的,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积极为英语教学创造条件。加大教育投入,例如为各校配备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光盘、磁带和教学挂图等必要设备,条件好的要逐步建立语音教室。教师要利用这些设备加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小学英语教学应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建议有条件的小学要创造条件逐步建起语音室,配VCD影碟机、彩电,实物投影仪、录音机、放像机和必备的软件资料、挂图等。

3、加强课程管理,指导英语教学。要对小学英语的课程开设和教学加强管理和指导,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课程改革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精神,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加大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检查、督导和考核的力度,要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对策,确保小学英语教学顺利开展。县教研室要加强乡镇小学英语教研员的管理和指导,通过县级协作区活动和乡镇和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开展观摩课、研讨会活动,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员应多组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研讨会、交流会、优质课的观摩活动、基本功比赛等,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4、完善师资培训,稳定教师队伍。小学开设英语课,师资是关键,也是瓶颈。要完善师资培训制度,以有效解决专业英语教师断层的局面。要“开源节流”,稳定教师队伍。 “开源”,就是打开英语教师的入口渠道,让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进得来。一是选聘优秀应届毕业生,特别是让那些在英语口语、语音语调、艺术修养、敬业精神等方面突出的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二是实行英语教师上岗资格证制度。可在每年暑假期间对拟上岗的英语教师从师德、英语口语、听力、阅读等方面进行考试考核,合格者由教育局发给“小学英语教师上岗证”,取得上岗证者方可上岗。“节流”就是要让小学英语教师有成就感,留得住。一是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县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利用教研员、英语骨干教师对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使全体教师都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以利于教师形成专业上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二是减轻英语教师过重业务负担,提高相应待遇,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使英语教师克服困难,踏实工作。

5、弘扬敬业精神,强化职业动机。教师的专业既包括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也包括了职业道德要求。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条件差、待遇低、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英语教学很难正常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坚定自己的职业动机,克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做到“乐教”。 教育部门在教师评先评优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要特别关注在困难学科教学的老师,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动机,弘扬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关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时刻感受到受重视、受期盼,有压力、有成就。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性和入门阶段的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更是未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师资队伍,搞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任重道远,而这需要全社会特别是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2001年1月18日教基[2001]2号)。

2、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1年1月。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新教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微探》郭红2007,年2月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4)

关键词: 日本英语教育发展进程启示

一、二战前日本英语教育状况

1808年,英国军舰“费通号(Fhaeton)”挂荷兰国旗进入日本长崎港,当时,长崎的地方官员松平康英为此引咎剖腹自杀,从此,英国军舰多次进入长崎。1809年,德川幕府为了防护国防,下达了向荷兰人学习英语的命令,[1]此后,各地纷纷兴办私塾学习英文。1868年4月,福泽谕吉在庆应学塾开办了明治维新后第一个英语补习班。[2]这样,英语教育在日本拉开了序幕,并初步发展起来。

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后,为了尽快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日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追赶欧美这些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学习其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各种制度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在短期内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现代化国家,达到“富国强兵”、巩固国防之目的。在这一时期,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和魂洋才”。即“东洋精神,西洋艺术”,或者说是日本精神与西方科技能力相结合。在教育政策上,日本政府采取了“教育先行”、“教育立国”的发展战略。1890年,日本颁布了《教育救语》。《教育救语》刚一颁布,日本政府就号召通过掌握英语,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进而消除日本的后进性,使日本尽快与西方国家对等,人们认为为国家学习英语,是一条出人头地之路。日本人民在政府的鼓动下,纷纷学习英语,但在二战时期,英语被认为是“敌人的语言”,被蒙蔽的日本人民在政府的煽动下,又开始拒绝学习英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时期,日本英语教育是在缓慢曲折地发展。

二、二战后日本英语教育状况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一方面,受日本学历社会的影响,日本英语教育一直以来都围绕着考试竞争进行着“应试教学”。由于考试中没有听力和口语考试,教师和学生为了在考试中能取得高分,都非常重视英语的语法教学和阅读写作能力,忽视英语语音、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为了迅速发展经济,他们需要借助英语来获取大量的第一手科技信息,因此就直接把英语转换成片假名,由于片假名的读音和英语不完全相同,就在日语中形成了大量的和英语发音有点像的片假名单词。这些导致了讲英语的外国人很难明白日本人讲的英语。

在社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日本下一代在21世纪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日本更是加倍重视英语教育改革。为使改革确有成效,2001年1月在文部省授意下,日本成立了“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恳谈会”。[3]该恳谈会成立以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全面讨论、研究了有关英语教改的多项问题。并于2002年形成了《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报告。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构想,日本于2003年3月又制定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日本人的英语听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构想提高国民的英语能力,改善英语教育,增强国民与世界的交流能力的同时,也看到了很多日本人国语能力的欠缺,用国语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还不强。有鉴于此,在“战略构想”中,也提出了增强国语能力的计划。

虽然日本人的英语整体水平不高,但日本非常注重培养真正对英语感兴趣的人,并把他们打造成具有世界水准的专业翻译人才。有了这样一支高度精干、专业的翻译队伍,日本人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知晓世界科技的最新动态。

三、思考及启示

从日本英语教育的发展来看,日本和我国一样,都是注重语法教学,轻听力、口语教学。我国的英语整体水平并不比日本差,甚至在发音上还强于日本,但为什么我国科技水平落后日本好多年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全民学英语,耗时又费力。

对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来说,学英语是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五六岁连汉语都还没学会就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大学、参加工作。比如:英语不过关,就很难考上好大学。考上大学后,大学英语四级不过就很难拿到学位。想要考研,英语就也必须要过关。参加工作后,要想评职称,还得考英语。这样人的一生就有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英语上,使得在专业上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这必然会导致在科学技术上落后于日本。然而讽刺的是大部分中国人一辈子都用不上英语。

2.只重视英语教育,而忽视汉语教育。

日本重视英语教育,但同时也重视母语教育,在日本开展英语教育是以“和魂洋才”为目的,也就是说,日本人学习英语是为了日本的发展。日本重视母语教育是为了增强日本人的民族归属感,所以很多留学海外的日本高级人才都留在了国内而不是流向海外。反观我国只重视英语教育,而忽视汉语教育,这样就导致社会上很多人抬高英语,贬低汉语,使得很多人学英语是为了出国,而不是学业有成后回来建设祖国。所以现在我国几乎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

日本经验告诉我们,学英语固然重要,但无需强迫每名学生、科技人员乃至每个国人都学英语。我国的英语教育应该改走专业化服务道路,让那些真正有天资、有兴趣的孩子受到好的英语训练,以后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英语翻译服务,把其他人从“全民学英语”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进而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强母语教育、传统教育,让所有中国人都了解中国的伟大历史,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增强国人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只有这样我们的科技人员才能专心研究,出国留学的人才才能回归祖国、建设祖国。

参考文献:

[1]李欣欣.日本人怎样教育孩子[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

[2]日本英语教育史年表[DB/OL].hiroshima-pu.ac.jp/umamoto/e-kyoikushi/n-meiji.htm.

[3]张文友.日本英语教育改革的动向[J].外语界,2001,(5).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5)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维度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大学英语教学根本问题,也是大学英语改革,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可步入正轨,踏上康庄大道。由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游移含糊,因而造成了其改革步履艰难,问题多多。“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追根溯源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目标与定位的模糊。”(束定芳2012:87-89)。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离开对大学英语教学准确的目标定位是难以想象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探讨,自然就成为题中应有之意。英语学界对此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中,蔡基刚教授的专业英语说(蔡基刚2012a:47-50),韩宝成教授的素质教育说(韩宝成2012:89-91),以及束定芳教授的服务于大学教育国际的说法(束定芳2011:137-144)比较有代表性。以上观点,都自有其理,给人以启发。然距离现实的需要,问题的解决,还相距甚远。本文拟就本话题,继续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即讨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应当观照的几个维度。

一、我国教育之目的,大学教育之目的

任何社会活动都有其目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大学英语教学既然是我国教育的一部分,也就必然要于我国教育目的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对教育问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从根本上指出了我国教育之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各级各类教育工作发展总的指导方针,大学英语教学也应以其为指导。针对高等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法》对我国大学的教育目的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带有高等教育的色彩:“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培养人的问题上,提出的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居于教育层次最高端的高等教育担负的任务不同于其他层次的教育,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应该具有合乎要求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还应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等。”大学“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门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Whitehead.2002)。根据以上文献,我们应该能提炼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即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五个层次和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庞大群体

既然是大学英语教学,我们就必须眼睛向内,审视我国高等教育之丰富内涵,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我国高等教育可分为5个层次:(1)专科教育;(2)本科教育;(3)研究生教育;(4)博士生教育;(5)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这其中还有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部属大学,省属大学,市属大学等差别。2010年7月29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目标定为:

也就是说,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2015年要达到3080万人。这还不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390万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2015年将会达到4470万人。如果算上接受继续教育的29000万人,2015年这数字将会超过3亿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如此多层次的大学教育,再加上教育的内在要求,专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形势的迅速变化。大一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其现实性和可行性,的确令人怀疑。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复杂的局面,反视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学习要求》,其单薄程度显而易见。

三、我国社会的发展形势

十明确提出了我国2020年的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同志在十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具体提出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等一系列发展的硬指标。在新的形式下,高等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满足人民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适应飞速发展的客观现实,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我们为之做出不懈努力。

四、英语本身的工具性

无论我们把英语学习重要性提得多高,英语还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其主要功能就是交流。所谓交流,一是向外学习,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先进文化。二是向外传播,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英语的工具性体现在学习先进文化技术、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至于在学习掌握英语的过程中接受道德熏陶,锤炼个人品格,提高全民族素质。借助英语学习固然能够达到,借助其他手段也未必就不行。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本来就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常识性问题,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秉持的基本理念和思想出发点,也是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明确且坚定不移的。但是当我们对这个貌似简单实则很难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时,面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还是感到十分复杂。因此,从源头说起,厘清枝蔓,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来说的确十分迫切,十分必要。

明确大学英语教学之目的定位。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着眼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要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考虑高等人才之必须,考虑高等教育庞大人群不同的需要,考虑我国社会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英语本身的工具性。要强调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理论型人才为辅,在规格与要求上,要强调层级差别、学校类型差异。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我国的大学目标定位才会是科学的,合理准确的,切合实际的。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构成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才能够有所依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不至于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

[2]蔡基刚.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06).

[3]韩宝成.重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01).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6)

[关键词]英语教育专业 学生 教师职业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35-02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在世界科技交流、文化交流,特别是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教育肩负着光荣的责任与使命。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是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主要来源,加强对他们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有利于培养适应中小学英语教育发展需要的英语教育人才,实现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对国家改革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学生为本,关心关爱学生;不断提高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和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做学生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生从教的必备素质。根据原国家教委1992年的《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和1994年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的要求,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四部分。其中教学工作技能包括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教学研究等内容。《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教师专业分为三个基本维度:即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中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六个方面共25条具体内容。从具体内容看,教师职业技能蕴含于教师专业能力之中。201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要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包括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定期开展校本研修、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班主任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规范汉字书写、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

根据以上标准和要求来看,教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书写能力、使用教育技术能力、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教育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学研究与发展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学科专项技能(不同的专业呈现不同的要求)。

就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需要和特点,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可细化为:普通话水平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中英文书写与书面表达能力,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能力;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校本教研研修能力,教学研究与发展能力;与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班级管理和教育能力,组织和指导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力等,同时还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良好的师德修养和广博的知识。

对于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职业技能还未经过全面系统和严格科学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锻炼,还处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培养的过程中,自然有一定的差距,但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训练,应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进入中小学后能开展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工作,能为其教师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一)完成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青年学生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更好地了解世界,开阔国际视野,提升人文素养。第二,使青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促进思维发展,为将来更好地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第三,能帮助青年学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提升国际交往能力。第四,能增进青年学生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要实现这样的英语教育目标,离不开高师院校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优良教师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中小学英语教师后备军。

(二)为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未来教师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有利于提高他们入职的竞争力。根据有关规定,非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经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考核程序拿到教师资格证后,可以竞聘教师岗位。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师来源多元化的情况下,加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这也是高师院校的特色)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二是有利于缩短教师职业适应期。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初入职时,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表现,主要源自于职前阶段的系统训练。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既为他们奠定坚实的初入职时的生存基础,又缩短教师职业适应期。三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既是他们入职为师的前提,也是他们教师专业化发展会教、善教的起点。实践证明,没有职前的严格训练,就不可能有职后的快速适应和成熟,技能不过关的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必然受到限制。重视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缺失

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摇篮,其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近年来,高师院校特别是二级英语教育院(系)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对教育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实践环节薄弱、缺乏严格的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以及学生在主观意识上轻视职业技能训练等原因,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仍显得不够突出,许多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地适应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部分毕业生语音、语调、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应变能力差,板书不规范,教学办法单一,课堂驾驭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缺乏授课艺术和技巧,缺乏英语教学工作理念,英语教学研究能力与反思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适应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

高师院校以教师教育为其鲜明办学特色,也是其发展优势,可以说是高师院校立足之本。而教师职业技能又是教师教育特色的具体表现之一,所以高师院校应以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为重要抓手,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一)加强学生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教育

2014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了部分教师和学生后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因此,要按照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一个好教师对于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师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应努力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通过对教师职业内涵的深刻认识,帮助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和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巩固英语教育专业思想,增强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创新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1)、《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2014)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3)》为指南,整体规划和设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包括改革教学内容,更新培养模式,优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素质发展课程模块;加大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开必要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延伸课堂教学,丰富课外活动,课内外训练有机结合,举办形式多样的英语基本功大赛,如开展英文歌曲、英文书法、英文诗歌朗诵比赛和开展英语教学技能比赛、英语戏剧表演、英文故事讲述比赛、英语主持人比赛等;评选优秀英语课件及优秀教案等;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实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考核机制,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刚性管理等。

(三)实施“卓越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计划”

一是建立开放协同的教师教育新体制,高师院校要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与地方政府、中小学联合培养英语教师“三位一体”的新机制。二是鼓励英语教育专业教师到中小学开展英语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互动对接,与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共同探讨英语师资培养方式方法,了解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要求,适应当前英语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三是与中小学广泛合作,积极探索建立卓越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改革创新试验区,聘请一线优秀英语教师来校任教或教授示范观摩课,或教授与英语教学技能相关的课程,搭建真实课堂教学观摩平台。四是强化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高校课堂,走进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高师院校和中小学要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中检验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在实习中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五是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优质教学设备,为学生教师技能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六是加大英语专任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七是发挥英语专业课授课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授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现代外语教学理念、方法及基本职业技能。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

[ 参 考 文 献 ]

[1] 洪早清.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探索与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10):42-45.

[2] 施应凤.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探究――以文山学院为例[J].文山学院学报,2013(5):80-83.

[3] 林榕.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建构[J].武夷学院学报,2011(4):82-85.

[收稿时间]2015-03-19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7)

关键词:国际一流人才;全英语教学;方案

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国际一流人才。国际一流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知识渊博、具有远见卓识,是各个学术领域的带头人。培养国际一流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目标之一。尽管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但是应该相信,如果提供幼苗成长的肥沃土壤,精心培育,在大批高素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国际一流人才(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自然会脱颖而出。

在国际一流人才应必备的条件中,下面三条应是至关重要的。1.接受过严格的、系统的学校教育,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2.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能密切跟踪国内外科技前沿课题的进展,并在重大课题上有所创新和突破。3.精通英语,能够快速阅读大量英文资料,快速撰写英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用标准语调宣读英语论文和讲演,在国际会议上听懂各国代表即席发言和自己作即席发言,用英文著书立说。

怎样才能尽快地培养出大批国际一流人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印度的全英语教学经验可供借鉴。为加快我国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进程,根据我国教育现状,本文冒昧地提出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全英语教学实验方案。

一、印度如何培养国际一流人才

(一)印度国际一流人才济济

在近、现代,印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培养国际一流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引人瞩目。他们普遍接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尤其英语水平高,便于跟踪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在融合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在各自专长的领域为印度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印度已经有6人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1913年)、物理学奖(1930年)、医学奖(1968年)、和平奖(1979年)、物理学奖(1993年)、经济学奖(1998年)。独立前选入英国皇家学会的印度科学家有18人。独立后选入英国皇家学会的印度科学家有17人。美籍印度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的有2人。[1](40)

在科技领域,印度现有科技人员350多万,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印度已具有相当规模的科研基础设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名列前茅。印度出版的科技著作居世界第8位,有18种科学杂志被收入具有世界高水平的《最新刊物目录》。据1995年统计,印度学者在国际权威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相当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总和。[1](58)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达数万名。印度高等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在1000个左右,攻读社会科学学位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3以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组织均数以百计,刊物达千余种。文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哲学、宗教学、语言学、艺术学等传统学科依然是研究的重点。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人口学、社会学、心理学、女性学等弱势学科或新兴学科也发展并强大起来。

在教育领域,大学师资力量达到34.2万人,中学教师127.7万人,小学教师190.3万人。此外,印度有一支庞大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新闻、出版、法律、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也人才济济。多年来,印度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学科齐全,水平上乘,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

(二)印度的英语教学传统由来已久

印度近代宗教哲学家、社会改革家、学者、教育家罗姆?摩罕?罗易(1772—1833)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和英国议会议员迈考利爵士,为印度的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罗姆·摩罕·罗易认为西方有先进的教育、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主张在印度普及西方的教育,融合东西方文明精华。他在1817年创办被称为印度第一所现代类型的“印度学院”,传授欧洲的语言和科学。[1](15)

1834年迈考利爵士作为总督府法律参事第一次来到印度。1835年他向英国政府提交了著名的《迈考利备忘录》,要求政府在印度实施正规的西方高等教育体系,使用现有的学校,用英语向印度传授欧洲的文学和科学。该备忘录被称为现代印度教育的奠基石,他被称为现代印度教育之父。[1](14)

在英国人统治时期,印度教育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上,主要吸收社会上层的子弟入学,直接为殖民主义统治提供人才。后来教育的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全英语教学使印度学生大开眼界,学到了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方面面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在20世纪,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涌现出来,成为领导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锋和建设新印度的骨干。

有理由认为,印度的英语教学传统对培养国际一流人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印度开办的英语学校是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摇篮。

(三)国家教育政策强调英语教学

独立后,英语被列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印度政府长期实施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高度重视英语教学,为印度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印度《国家教育政策》(1968)指出,要特别强调学习英语和其他国际语言。在当今世界,知识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印度不仅要保持自己的发展趋势,而且还要对此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我们要加强英语的学习。[1](284)

《国家教育政策》(1986)(1992年修订)指出,高等教育要特别重视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必须加强教育金字塔的基础,保证在20世纪结束之前让10亿人受益。同样非常重要的是,要保证攀上金字塔顶的每个人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1](299,310)

(四)培养大量学习英语的学生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今印度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语言实行双轨制:一小部分学校是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大部分学校是印地语/地方语作为教学语言。

根据1993年9月30日第六次全印教育普查的数据(详见表一),从全国看,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在初小阶段(5年)有2.09%的学校(15337所);在高小阶段(3年)有4.25%的学校(10148所);在初中高中阶段(2年+2年)有6.57%的学校(6201所)。

表一: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学校数量

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学校,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用英语讲授各门学科,同时开设一门印地语/地方语和英语课。由于每门课的英语词汇由少到多、复现率高、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经过努力可以掌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必须用英语交流,当然难免夹杂印地语/地方语作为辅助。印地语/地方语课主要是让学生系统学习文法,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必须用印地语/地方语,所以学生仍有许多机会培养和锻炼应用印地语/地方语的能力。英语课主要是让学生系统学习英文文法,培养英文听说读写四会能力,无疑这又促进各门课英语教材的学习。高中毕业生一般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门语言,英语能够与国际直接接轨,为大学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具备印地语/地方语的四会能力。因为有英语的优势,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能被高等院校录取,只是院校的档次有高低之分而已。

1998—1999年度,印度的中学学校数量增长到11万所。如果按照1993年9月30日第六次全印教育普查的数据93.43%与6.57%的比例计算,1998—1999年度印地语/地方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学校应增长到102265所;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中学学校应增长到7735所,其中包括:私立学校6415所(私人办)、中央学校874所(政府办)和示范学校446所(政府办)。

实际上,私立学校、中央学校和示范学校都是从初小阶段、高小阶段到初中高中阶段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英语教学一条龙学校,设施好,师资力量强。这些学校简况如下。

私立学校,约有6415所,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私立学校是私人办的学校,设备好,师资好,收费高,2500—4000卢比/年(500—800元人民币)。上层阶层和殷实家庭一般都选择私立学校,家长最看重的就是各科英语教学一条龙。

中央学校,共计874所。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的一条龙全英语学校,面向印度政府官员、外交人员和军人的子女。由于国家公务员和军人经常跨邦和跨国调动工作,为了使随行子女及时转学,根据国防部、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政府职工福利委员会的建议,1962年印度政府批准在各地组织建立中央学校计划。1963年,教育部(现为人力开发资源部)接收了20所部队学校。不久,就建立了独立的中央学校机构。1965年12月成立了中央学校协会。同时,在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和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各建立了一所中央学校。截至2000年底,中央学校增加到874所。中央学校要为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分别保留17%和7.5%的名额。中央学校的各科英语教学一条龙最利于学生转学插班上课。[1](169)

示范学校,共计446所。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的一条龙全英语学校,面向家境困难的英才儿童。根据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印度政府开始实施在每一个邦建立一所示范学校计划。目的是对英才儿童特别是农村的英才儿童提供最好的现代化教育,其关键所在就是各科英语教学一条龙。进入示范学校的学生必须通过国家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的选拔考试。示范学校为男女同校,采取寄宿制,学生食宿全部免费。根据规定,对农村的学生要保留75%的名额,女生尽量保持在1/3。对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应按其人口比例,给予一定名额的保留。示范学校与中央教育委员会有密切的工作联系。示范学校提供艺术、科学、贸易、商业事务等作为教学内容,这种教育持续到十二年级。目前,印度33个邦和直辖区已有446所示范学校(1985—1986年度仅有2所实验学校),每年约有3万名新生入学。现在在校生已有12.7万人,其中33%是女生。[1](168)

即使我们保守地按照1993年印度教育普查的比例计算,每年全英语初小毕业生也约有463.5万人,高小有57万名,高中有45万名。为保障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中央英语和外语学院还通过各地区教育中心管理着“大量培养英语教师”的项目。大量英语人才的储备为印度产生国际一流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教育金字塔顶上的育才经验

印度的教育结构为10+2+3的金字塔式。10代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可分为小学8年(初小5年,高小3年)和初中2年,称为普通教育,采取共同必修科目制。2代表高中教育,称为分科教育,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能力实行差别化教育。3代表高等教育。

现在,印度有259所大学,其中16所中央直属大学,27所农业大学,10所医科大学,49所科研院所,11089所学院。大学在校生741.8万名(122.5万人在大学系里,619.3万人在附属学院里),师资力量达到34.2万人。在大学系里的76587名教师中,17385人是教授,27188人是高级讲师/副教授,30558人是讲师,其余是助教和助手。在附属学院里,高级教师是71588人,讲师189309人,其余是助教和助手。

1.大量采用英文版教材

在印度高等院校,理科全部采用英语授课,文科有的采用英语,有的采用印地语或其他当地语言讲授。印度高等院校大量采用英文版教材,强调学生要多读书,力争对本学科有全面透彻的了解。教授在授课时给学生开列一系列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其中有传统书目,也有最新英文原版书目。课后学生便纷纷到图书馆去借,到书店去买。教授在下一次讲课时,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大学生读了大量的最新英文原著,对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就会有透彻的了解,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就会有总体把握。这是进行基础研究的资本,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深入了解各个流派理论和实践的前提下,才能有以后的创新。让学生饱览群书、新书,从长远看,是整个国家智囊思想库的一项基本建设。

2.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

印度高校学期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对所阅读的各种有关原著的理解。要求学生把知识条理化,通过逻辑思维,提炼出要点,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般说来,一次笔试往往要求学生在2—3小时以内,从10个问答题中选5题书面作答。学生可以用英语或印地语作答,一般人愿意用英语作答,因为教材都是英语的,已经习惯英语思维。通过大量地阅读英文原著,学生大大提高了英语水平,英文词汇量可扩大到25000—50000,特别熟悉本专业技术术语的英文习语和表达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随之大大提高,正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考场上,学生写得飞快,一般人都要把10页纸双面写满,有的人还需要向监考教师举手示意加纸。

(六)有利于国际一流人才成长的其他条件

1.在国内方面,印度长期以来在中上层社会通行英语,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英语环境,政府文件都有英文版本,报纸、杂志、图书资料大多也是英文的。所以这十分有利于印度各界知识分子的锻炼、提高、发展和创新。

2.在国际交往方面,印度每年举办许多国际研讨会,也派人到国外参加许多研讨会。印度专家学者在国际舞台上如鱼得水,听说读写译样样在行。一些印度人的英语文笔之优美、口才之儒雅,甚至能得到英语国家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

3.由于印度人只要接受教育就要学习英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能够熟练掌握英语,从小就养成了英语思维方式。他们可以大量阅读英文原著,全方位了解外部世界,并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4.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研究人员人人精通专业英语,他们能够查询英语资料,密切跟踪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展开科学研究。他们发表大量的英文论文和专著,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参与国际研讨和竞争。他们人数众多,经过长期努力,也许是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肯定会有佼佼者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

二、探索我国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之路

(一)在国内的一部分学校实行全英语教学

1.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国家公务员、科技人员、大学教师等知识界人士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与印度、新加坡、南非等许多亚非国家同行相比差距较大,不能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与国际接轨,不利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相互沟通和借鉴,因此我国急需提高英语水平。

现在,英语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英语学习的热潮风靡全国。短时期内提高英语能力,有各种应急补救办法,如开办英语培训班、英语考级、口语辅导、托福考试等等,一般也会起到临阵磨枪的作用,但是基础不扎实、知识不系统,交了不少学费,花费了许多宝贵时间和精力,甚至不堪重负影响了健康,却难以培养出当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一流人才和诺贝尔奖得主。

中国的优秀运动员、戏曲表演艺术家、舞蹈表演艺术家、钢琴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杂技演员都是从幼年开始训练的。他们的技能是天长日久的学习、消化、吸收才逐步积累起来的,非一日之功。假设让普通的高中毕业生半路学艺或改练体育项目,即使天分很高,也很难出成就。同理,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也必须从娃娃抓起。印度在独立前就认识到培养训练有素的人才是开展科学技术活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独立后则从娃娃抓起。[1](260)印度、新加坡、南非等许多亚非国家在培养国际一流人才方面都是开办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从娃娃抓起。这些国家在英语教学方面已经做到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我国应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在英语信息量占绝对优势的时代,只有英语先行,学生才能养成英语的思维方式,牢固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基础的知识,密切跟踪科技的最新进展,同时结合本国国情,才有希望成长为国际一流人才。

2.可行性

可以把现有的一些重点学校和高等院校附中附小改为全英语学校。教材可以引进原版教材,支付版税,也可以使用我国现行教材的英译本。汉语可作为一门学科学习,有社会和家庭的文化熏陶,学生完全可以具备熟练的汉语四会能力。关于师资问题也不难解决。现职的各个学科教师,经过培训完全可以胜任英语讲课。各个学科用英语讲课,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过去,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到学校任教,大部分教师的英语慢慢就荒废了。现在所有学科教师的英语技能都有了用武之地。此外,还可以聘请英美澳加印等国教师任教。

3.优越性

首先,有利于国家。按照中国的教育方针计划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学生养成英语的思维习惯,同时熟练掌握汉语,在学习西方科技知识的时候,能够结合中国国情思考问题。这样就做到了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其次,有利于家长。学费虽然高于国内普通学校,但大大低于自费出国费用,家长有能力承担。家长也不必为自费出国的各种风险而担惊受怕。最后,有利于学生本人。汉语英语都精通,而且不必吃自费留学的苦。

4.紧迫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从现在开始实施从娃娃抓起全英语教学战略,20年后中国才具备培养出国际一流人才和诺贝尔奖得主的新型后备人才库。所以,中国开办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刻不容缓。

(二)我国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方案

为加快我国培养国际一流人才,根据我国教育现状,笔者冒昧提出在部分学校实行全英语教学的实验方案。

1.我国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长远方案

在我国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以及各个省会城市,把部分中小学校改成全英语学校。学习英语的学生和教师的12年总体规划人数大致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个年级学生50万名,教师2.5万名。总计学生600万名,教师30万名。

2042年我国全英语大学毕业生将累积达1000万名,如果那时中国有15亿人口,这些英语通将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6%。他们将扮演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信使的角色,有利于两个文明的沟通、融合和优势互补。其中首届50万名全英语大学生毕业生的年龄将在43—44岁之间,他们当中应该涌现出一大批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2.我国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应急方案

印度的基础和中等教育(10+2)在突破英语语言障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是在短期内突破语言障碍的范例。外国留学生来华进修学习,一般第一年是汉语文化课,从第二年开始学习专业课,外国留学生所学的汉语扫盲知识基本上够用,然后边用边学边提高。此外,我国也有一些在更短的时期内突破语言障碍的实例:

·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中国一些高中毕业生在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参加俄语短期培训,紧接着就到苏联上大学课程。

·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中国大批优秀的有工作经验的工农兵干部先上速成识字班、速成中学,扫除了汉语语言障碍,紧接着就上大学课程。

·近一二十年,我国一些高中毕业生自费到国外留学,先到国外语言学校学习一段时间,然后读当地的大学。

上述实践证明,用一年时间集中粗通一门语言是完全可能的。在我国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以及各个省会城市,把部分高中改成全英语学校。学生和教师的3年总体规划人数大致是: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个年级学生50万名,教师2.5万名。总计学生300万名,教师15万名。提倡和鼓励高等院校各个专业多采用国外课程和最新英文版教材,制定并实施教师培训计划,同时聘请英美澳加印等国教师任教。

印度的私立学校、中央学校和示范学校,根据学生家长的支付能力和学生本人的天资智力,分别满足了中上层家庭、公务员家庭和平民百姓家庭对子女进行全英语教学的需求,构成了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庞大基础网络。这十分有利于大批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国际一流人才的脱颖而出。印度、新加坡、南非等许多亚非国家自力更生开办全英语学校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成功经验表明,英语是攀登现代知识金字塔的梯子,他们的英语教育教学值得我国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一些老一辈政治家、科学家、专家学者幼儿时在上海等地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学习,自小学习英语,汉语英语两不误,双丰收,互相促进,终生受益。他们最能体会双语教学的甘甜和实惠。这说明我国曾经有过全英语教学,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如果长远方案和应急方案得到采纳,预期到建国100周年之际,一定可以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