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基础护理的内涵

基础护理的内涵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0:28:25

基础护理的内涵

基础护理的内涵篇(1)

关键词:桥梁;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China's bridg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lso been a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prospects of hitherto unknow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bridge and culvert construction of soft foundation of the causes of quality problems and proposed solutions. Through the use of soft ground treatment methods,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bridge; culvert; soft foundation;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U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软弱地基桥梁和涵洞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城市交通压力的逐年加剧,我国日益加大了桥梁工程的建设步伐。目前,在桥梁工程施工中,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是得到桥梁专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软地基基础部分经常发生局部开裂、整体不均匀下沉,甚至有时会出现桥体全部倒塌等现象。因此,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出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其所具有的意义也是很深远的。

①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由于遭受桥梁工程设计部门水平和专业程度的限制,设计人员往往难以对于持力层处理作出合理的预估,也就客观的造成了设计图纸存在某些方面的弊端与失误,进而导致施工工作难以有序的进行。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如果存在基底处理达不到设计要求标准的现象,以及引发承载方面等问题,都极有可能为给桥涵工程的施工留下较大的质量与安全隐患,这是必须及时得到改进与完善的。

②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只是将管理和监理重点集中于桥梁的主体部分施工,而对于以下附属工程项目,以及相关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这也就客观的造成了桥梁工程施工单位有时会忽略了附属工程项目的有效质量管控,有时会引发桥涵局部排洪不畅,或水浸泡桥梁、涵洞的严重质量问题。

③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对于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有误。在中原地区,软弱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与桥梁工程施工设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是有很大关系的。目前,我国各省市及地区的桥梁工程主管部门由于人员匮乏、力量薄弱等因素影响,对于桥梁工程勘察设计的监管力度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和规定。

2 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现代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尤其是在部分跨度加大、施工环境较为恶劣的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是施工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与难题之一,必须引起施工单位与相关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进而制定相应科学的应对措施与方法,以保障桥梁工程软地基基础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表现在很多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细节部分:

①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一定要特别注意保证地基部分的强度,及地面排水措施的建设,确保开挖土体不受雨水等外界流水的冲刷,并尽量减少雨水渗入坑内。如果软地基没有认真做好相应的防水措施,一旦有雨水流入坑内,就必然会影响到软地基基础施工的整体作用与效果。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有效、合理的排水措施可以在短时间内排除软地基内流入的雨水,确保软地基基础施工所应用的各类建筑材料减少受雨水的腐蚀与破坏程度,进而保证桥体的整体强度和荷载能力,这是桥梁工程竣工验收中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之一,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技术保障,否则很可能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②软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从软地基中挖掘出的土方应及时拖放倒指定的位置,并保证软地基部分土层回填有充足的软土。同时,桥梁工程中需要使用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沙子等基本建筑材料和部分大型的施工机械也不宜长时间放在软地基的坑边,施工单位要应尽量将其放置于距离软地基较远的地方,以保证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受到客观因素的阻碍和影响。另外,软地基基础施工中挖掘出的土方、建筑材料与机械也会不同成都的对软地基周边的土层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应尽量减少软地基内部与周围的地面荷载,确保软地基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软地基基础施工对于天气条件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应尽量避开阴雨天气,以利于软地基基础的迅速凝固,进而防止软地基基础部分出现裂缝、断裂等施工质量问题。

③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的关键环节为支护结构的建设与利用,软地基基础部分在施工中必须有一定强度的支护结构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否则此施工环节的工程质量是难以得到保障的,甚至会造成施工工作的终止或暂时停工等问题。目前,国内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部分的支护结构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形式,这样不但可以有效保证支护结构的强度和耐腐性,而且也避免了建筑材料的浪费,作为支护结构的材料还可以循环利用。在软地基基础施工支护结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施工的质量,并适当的添加有效地工程监理机制和质量管控体制,因为软地基基础的支护结构不但关系到桥梁工程地基部分的强度和硬度,更关系到桥梁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年限等问题。如果软地基基础施工中,支护结构施工难以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与质量,甚至会酿成较大安全事故。

3 软弱地基桥梁、涵洞质量的控制措施

基础护理的内涵篇(2)

【关键词】桥梁;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引言

近年来,城市交通压力的逐年加剧,我国日益加大了桥梁工程的建设步伐。目前,在桥梁工程施工中,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是得到桥梁专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软地基基础部分经常发生局部开裂、整体不均匀下沉,甚至有时会出现桥体全部倒塌等现象。因此,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出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其所具有的意义也是很深远的。

1 软弱地基桥梁和涵洞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1.1 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由于遭受桥梁工程设计部门水平和专业程度的限制,设计人员往往难以对于持力层处理作出合理的预估,也就客观的造成了设计图纸存在某些方面的弊端与失误,进而导致施工工作难以有序的进行。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如果存在基底处理达不到设计要求标准的现象,以及引发承载方面等问题,都极有可能为给桥涵工程的施工留下较大的质量与安全隐患,这是必须及时得到改进与完善的。

1.2 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只是将管理和监理重点集中于桥梁的主体部分施工,而对于以下附属工程项目,以及相关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这也就客观的造成了桥梁工程施工单位有时会忽略了附属工程项目的有效质量管控,有时会引发桥涵局部排洪不畅,或水浸泡桥梁、涵洞的严重质量问题。

1.3 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对于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有误。在中原地区,软弱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与桥梁工程施工设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是有很大关系的。目前,我国各省市及地区的桥梁工程主管部门由于人员匮乏、力量薄弱等因素影响,对于桥梁工程勘察设计的监管力度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和规定。

2 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现代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尤其是在部分跨度加大、施工环境较为恶劣的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是施工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与难题之一,必须引起施工单位与相关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进而制定相应科学的应对措施与方法,以保障桥梁工程软地基基础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表现在很多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细节部分:

2.1 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一定要特别注意保证地基部分的强度,及地面排水措施的建设,确保开挖土体不受雨水等外界流水的冲刷,并尽量减少雨水渗入坑内。如果软地基没有认真做好相应的防水措施,一旦有雨水流入坑内,就必然会影响到软地基基础施工的整体作用与效果。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有效、合理的排水措施可以在短时间内排除软地基内流入的雨水,确保软地基基础施工所应用的各类建筑材料减少受雨水的腐蚀与破坏程度,进而保证桥体的整体强度和荷载能力,这是桥梁工程竣工验收中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之一,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技术保障,否则很可能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2 软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从软地基中挖掘出的土方应及时拖放倒指定的位置,并保证软地基部分土层回填有充足的软土。同时,桥梁工程中需要使用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沙子等基本建筑材料和部分大型的施工机械也不宜长时间放在软地基的坑边,施工单位要应尽量将其放置于距离软地基较远的地方,以保证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受到客观因素的阻碍和影响。另外,软地基基础施工中挖掘出的土方、建筑材料与机械也会不同成都的对软地基周边的土层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应尽量减少软地基内部与周围的地面荷载,确保软地基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软地基基础施工对于天气条件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应尽量避开阴雨天气,以利于软地基基础的迅速凝固,进而防止软地基基础部分出现裂缝、断裂等施工质量问题。

2.3 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的关键环节为支护结构的建设与利用,软地基基础部分在施工中必须有一定强度的支护结构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否则此施工环节的工程质量是难以得到保障的,甚至会造成施工工作的终止或暂时停工等问题。目前,国内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部分的支护结构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形式,这样不但可以有效保证支护结构的强度和耐腐性,而且也避免了建筑材料的浪费,作为支护结构的材料还可以循环利用。在软地基基础施工支护结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施工的质量,并适当的添加有效地工程监理机制和质量管控体制,因为软地基基础的支护结构不但关系到桥梁工程地基部分的强度和硬度,更关系到桥梁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年限等问题。如果软地基基础施工中,支护结构施工难以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与质量,甚至会酿成较大安全事故。

3 软弱地基桥梁、涵洞质量的控制措施

3.1 强夯法加固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施工前要根据地质状况和工程要求,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参数。施夯时依照试夯参数,以其总下沉量和最后二击的平均下沉量作为施工控制标准。强夯加固地基的效果,用强夯前后静力探触或标准掼入试验检验。

3.2 严格地基的检查一个牢固的基底持力层是整个桥梁、涵洞工程稳定的根本,施工中监理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基坑开挖基坑位置经施工单位测量放线,监理人员复核签认后,可以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要随时注意土质的变化,当与勘测资料及设计图纸不相符时,立即通知设计代表和监理人员现场确认,提出处理方案后,方可继续施工。

3.3 严把基底处理和地基加固的质量关基底处理及地基加固质量的好坏是桥梁、涵洞,尤其是软弱地基桥梁和涵洞稳定的关键。桥梁、涵洞地基加固最常用的方法是换土法,强夯法、土桩法、砂桩法应用极少。超挖处理基坑无论任何原因而超挖的部分,决不允许草率的回填虚土,处理方案须报监理、设计人员同意后再进行处理。

4 强化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

4.1 在我国现代桥梁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中,任何一具体环节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的创新都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支持与保障,否则只能面临为时代和历史所淘汰的悲惨境地。在建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本着科学、具体、客观的基本原则,更好的服务于桥梁工程的各项具体施工工作。

4.2 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与质量控制标准的差异,对于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要求也自然有所不同。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不是漫无目的的创新,而是要结合桥梁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需要,以及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逐步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其所应具有的意义和作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只有真正符合施工实际需要,才能有效保证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强度与硬度,以及桥梁的使用年限与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基础护理的内涵篇(3)

【关键词】公路;桥梁;涵洞;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本文我们以某桥梁涵洞工程为例,对公路涵洞的施工做出分析与论述。已知某钢筋混凝土箱涵为过水涵,洞身净高 3m。洞口采用C30混凝土,洞身垫层采用碎石垫层,洞身采用C30混凝土,基础采用C20混凝土。

一、涵洞施工具体方案分析

1、测量放线

首先应根据现场的施工控制桩,从而准确地测设出涵洞的中心里程,在其轴线方向埋设不少于3个或以上的护桩,放出涵洞轴线,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复测、放样。测量队配置 1 台全站仪和 1 台自动安平水准仪,根据施工需要,随时进行测量放样及测量复核。根据涵洞轴线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及支护方案定出涵洞的基础开挖线。

2、基础开挖

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具体要求,对基础进行放样测量,从而确定好涵洞轴线。然后在涵轴两端埋设中心桩及护桩,并根据涵洞轴线放出开挖边线,以备随时检查开挖情况,在开挖边坡外稳固地设置临时水准点随时控制标高。基坑底面,直接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 50cm,考虑四周排水沟与集水井的位置,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使用机械开挖时,不破坏基底土的自然结构,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20cm厚度,余下由人工开挖。根据地质情况,坑壁坡度采用 1:1,特殊地段必要时可采用圆极钢板桩进行临时支撑。地下采用集水井法处理,在基坑中不影响施工又比较洼的地方挖坑,将地下水引入坑中,再用水泵抽走;在边坡顶四周挖设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涵洞基坑内冲刷边坡。下雨时,做好防、排水工程。混凝土基础与墙身的接缝,应预埋钢筋作接茬筋,以保证墙身和基础成为一个整体。基础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的容许误差不超过±50mm。

3、碎石土换填

在基础开挖完成后还应进行基底检查,待检查无误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对于处于软路基段的涵洞,则应采用碎石土换填构造物下软基时,处理宽度应超出结构物每边100cm,基坑按照1:1放坡。本段涵洞回填碎石土体积为2900m3。回填要分层进行处理,每 30cm 进行一次压实,压实度不得低于92%。为了减少箱涵两侧填土量的沉陷量,以改善涵顶与两侧路面衔接的平顺性,应以砂砾石回填侧墙以外各自1m范围内。

4、混凝土基础施工

本工程的混凝土采用商混凝土,同时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运输过程中不断进行搅动。浇注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插入式振动器的位移间距应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宜为50~100mm,并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边模在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2.5MPa后,方可拆模,拆模时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对模板的破坏。钢筋混凝土箱涵涵身及翼墙采用 C30 混凝土,涵身基础采用C20混凝土。

5、涵身、顶板施工

模板表面应光滑平整,采用1.5m×1.2m组合式钢模,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以及相关要求,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且拆装方便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安装好后对轴线、高程、垂直度进行检查。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进行加固,保证模板在灌注混凝土后,不变形、不位移;模内干净无杂物,接缝平整严密无漏浆缝隙,模板内部涂刷柴机油。顶板模板的胛骨采用方木和搭设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竖向支撑采用方木,横向水平支撑采用钢管。支架结构的立面、平面均安装牢固,并能抵挡偶然撞击震动;支架立柱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支架支撑部分安置在可靠的地基上,沉降缝处填塞沥青木板。钢筋严格按规格和设计尺寸施工。加工钢筋表面应无损伤并保持洁净,使用前钢筋表面的鳞锈、漆皮、油渍等应清楚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不得使用,当除锈后刚劲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已经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应调直。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RB335 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1%。对多层多排钢筋,宜根据安装在其间隔处设立一定数量的架立钢筋或短钢筋,但架立钢筋和短钢筋的接头不得伸入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和模板间用水泥砂浆垫块支撑,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混凝土箱涵其受力钢筋与构造钢筋均为HRB335级,为闭合框架的主要受力钢筋拟采用绑扎接头,当条件具备时应尽量采用焊接接头。

箱涵墙身施工时,涵身采用C30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箱形涵洞采用就地浇筑工艺,全箱分两次浇筑,第一层浇筑至底板内壁以上30cm,第二层浇筑剩余部分。两次浇筑应保证接缝处有良好的衔接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用草席覆盖,浇水养护,拆模时间不早于2d,混凝土硬化后设专人负责养护。

二、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注后12h内必须洒水养护,同时用草袋覆盖,以混凝土表面湿润为标准,洒水次数每天不少于7次,直至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在其收浆后应尽快洒水保湿并尽快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混凝土进行覆盖,混凝土终凝前,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混凝土的养护不得采用海水或者含有害物质水,混凝土洒水保湿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d。新浇筑的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在7d以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前,不受水的冲刷侵袭。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应保证混凝土在10d以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前,不受水侵袭。混凝土养护期间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

三、防水处理

涵洞浇筑完成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回填土前采用织物或油毛毡、与沥青结合,从而形成防水层。涵身及端墙凡被土掩埋部分,均涂以热沥青两道。

四、涵背、涵顶回填

在涵洞完成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进行回填土。回填土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天然砂砾。涵洞处路堤缺口填土从涵身两侧1m范围内,同时水平分层、对称地填筑、夯(压)实。用机械填土时,除按照上述规定处理外,涵洞顶上填土厚度必须大于1m时,才允许机械通过,且在使用震动压路机碾压时,禁止开震动源。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压实度,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检查频率每50m2检验1点,不足50m2时至少检验1点,每点都要合格,采用小型机械压实。回填土的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压实度全部要达到95%。涵洞回填采用压路机碾压,在边角处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实机分层压实。涵顶覆土50cm以内填筑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分层夯实;涵顶覆土50cm~1m时填土采用小型压路机,但压路机必须静压,涵顶覆土1m以上,填土采用重型静载压路机压实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但严格慎用大功率冲击式压路机。

五、沉降缝设置

根据有关的设计要求,箱涵涵身中每隔9m左右应当连同基础设置一处变形缝,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以及地基填挖交界处,均设置变形缝,缝宽2~3cm。在变形缝设置处内侧镶嵌2cm厚油浸软木板,外侧填塞止水密封膏。为了保证整个变形缝竖直且在一个截面上,立模堵头处必须稳定、坚固。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及配备模板综合考虑,沉降变形缝的实设置。

六、结 语

总的来说,在桥梁涵洞施工中,运用良好的施工技术对整体的工程质量进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掌握国家的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同时加强施工技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累积经验,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建春. 关于公路桥梁涵洞施工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09,16:256+258.

[2]杨忠良. 浅析公路工程桥梁涵洞施工与质量管理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2013,01:119.

基础护理的内涵篇(4)

关键词:箱涵施工技术;市政道路工程;基坑支护

1箱涵施工技术

箱涵主要是利用钢筋混凝土修建出的涵洞,主要用于给排水管道,通过管体的形式和结构特点,作为城市的排水干管,不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箱涵的建造形式是会受地基地基承载力、地形变化、埋置高度三个方面影响的,主要包括:埋地形式、架空形式、埋地架空形式。箱涵施工技术有六大部分,即:基础、钢筋绑扎、支模版、混凝土浇筑、闭水试验、回填。箱涵施工技术的初期工作:箱涵本身建筑的基础要求即是需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防止出现箱涵下沉、变形断裂。因此,在箱涵施工技术中采用了垫层基础、桩基础、桩墩基础。这三大基础便构造了一个安全且合理的箱涵施工基础。在箱涵施工技术的初期,需要做好相关的施工方案和设计工作,对施工场地进行地形、地势、地貌进行分析研究,对施工道路的管线情况进行调查,评估预测施工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确保施工基础建设和开挖工作的顺利开展。箱涵施工技术的土方开挖深度需大于5米,确保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能够完全应付施工的总负荷,排除施工时的一系列危险性。施工过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以及验收,完全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要求。为了确保基坑的稳定,因其对箱涵施工技术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工作人员必须采取措施做好基坑的防护和支撑工作,可采用钢板桩类较坚固的支护方法进行施工,以确保基坑开挖和施工的顺利和稳定。箱涵施工技术要采用人工与机械的相互结合,对施工开挖的各个尺度进行反复测量,确保施工技术的精确程度,以确保施工地区的承载能力。

2箱涵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过程

2.1箱涵土方的开挖和回填

在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中,箱涵土方开挖和回填是其施工技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浩大的箱涵施工技术工程的基础环节。在开挖前,施工人员需明确道路线路和管路的分布情况,充分利用人工和机械的相互结合确保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精确开挖的深度并反复测量,利用机械开挖到一定深度后,然后采用人工开挖,防止因机械开挖导致的过度开挖深度从而出现疏漏,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开挖过程结束后要特别注意的是回填材料的选择,避免有机物质、淤泥、腐殖土等回填材料,确保箱涵施工技术的科学性。

2.2箱涵模板的施工

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箱涵施工技术中的模板安装技术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施工建造过程,箱涵的模板分为内外模,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相关施工的技术人员要对底板的侧模进行测量,确保顺利完成模板的安装工作,同时采用钢板模和木模板结合支撑施工,确保其牢固性,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

2.3箱涵的基坑支护建造

由于箱涵施工是保证整个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结构的稳定与箱涵成型的重要基础,因此其是一个非常的关键的施工技术过程,基坑支护工作是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箱涵施工技术质量稳定的关键所在,为了确保基坑的稳定,因其对箱涵施工技术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工作人员必须采取措施做好基坑的防护和支撑工作,可采用钢板桩类较坚固的支护方法进行施工,以确保基坑开挖和施工的顺利和稳定。箱涵施工技术要采用人工与机械的相互结合,对施工开挖的各个尺度进行反复测量,确保施工技术的精确程度,以确保施工地区的承载能力。根据施工地质情况采用了桩基础,利用钢桩支护施工技术保证支护地基的质量稳定,由于地形因素的复杂性,则会出现多种施工支护技术的建造。同时,相关施工人员根据箱涵施工的进程,对其基坑的支撑力以及支护的改变情况进行数据监测,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预防事故和意外的发生。

2.4箱涵的钢筋施工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整个环节包含了混凝土施工与钢筋绑扎两大重要环节,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促进箱涵施工的骨架起着重要的固定作用,因其施工难以保证箱涵断面的规则性和稳定性,技术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施工技术步骤,确保施工规范,若出现不符需要及时纠正,同时要求保证钢筋的接头牢固。

2.5箱涵的混凝土施工

施工过程中确保混凝土的配比强度达到施工的要求,保证适配用料和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配合一致,同时避免混凝土出现隔层情况,加强混凝土施工的养护,按照施工标准确保混凝土的搅拌和配比符合规范。

3箱涵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雨水箱涵的施工技术是关键的施工技术。在箱涵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为了考虑建造后的技术效果和市政道路建造的实际情况,需要结合建造地形、城市的气候变化情况,根据雨水情况和降雨特点对城市的给排水管道进行全面分析,做好箱涵施工工作,抓住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施工质量,从而推动了城市道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相关施工人员要求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提高精确度,从而避免误差。首先,要结合相关施工单位给出的桩点坐标,根据本标段的测设导线的具体坐标点和水准点,准确确定箱涵中心的轴线位置,确定开挖的具体标高;其次,相关监理人员要对坐标点和水准点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核实,保证准确无误后最终确定,同时要对工程设计的图纸具体分析,根据设计的具体尺寸对箱涵的具体长度和宽度进行确定。

4箱涵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施工注意事项

4.1安全措施

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方面:①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按照专业人员的设计进行施工,距离、深度等项目都要确保高度明确化,同时按照施工标准进行规范化的施工,提高全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施工地区的安全管理,督促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贯彻,严格控制施工规范化的流程;②要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在施工阶段,要有专门的安全员进行安全管理和指导,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工作,实时考察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进程和工作人员的施工状况。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或者出现相关的安全问题,要及时上报,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③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穿戴好安全防护措施,佩戴好安全帽,保证基底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④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化和专业化的机械操作,预防事故的发生;⑤在施工现场备齐相应的安全设备,如照明设备和装置,同时在施工场地设置相关的安全警示和标志灯。

4.2基坑开挖涌水涌砂现象的防治

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借助相关工具需要对地形地貌的特征进行全面了解,掌握施工路段的管道线路和地下水的情况;若施工阶段出现涌水涌砂的现象,可以采取钻孔的方式将其中的压力释放出来,对于危险度较高的地段可采取封堵的技术进行施工;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测量工作,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采用地质系统加强监测和预报,极大地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以及施工工程的质量,如若出现较大的现象时,需要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汇报,作出相关的进一步处理。

5结束语

文章主要深刻分析箱涵施工技术的各大阶段,其中主要包括:箱涵施工技术的初期工作、箱涵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过程主要是包含了5个方面(箱涵土方的开挖和回填、箱涵模板的施工、箱涵的基坑支护建造、箱涵的钢筋施工、箱涵的混凝土施工),继而分析了箱涵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最后进行分析研究箱涵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施工问题,即安全问题和施工过程中涌水涌砂现象两大部分,同时也给出了相关处理的方式和建议。总而言之,箱涵施工技术在整个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中处于重要地位,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管理和监督,不断促进其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箱涵施工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市政道路工程的推进,同时也会面临新的挑战,仍需要社会共同研究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贾延财.箱涵的气囊出运助浮及安装工艺探讨与应用[J].中国港湾建设,2017,(8).

[2]申兴柱,阮雷,王帆.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箱涵结构的影响研究[J].路基工程,2017,(4).

[3]刘洋,陈波,冯贵情.预制电力箱涵的研制与实际应用[J].混凝土世界,2013,(7).

[4]王孝平.轨道交通区间箱涵沉降的修复与控制研究[J].建筑施工,2013,(6).

基础护理的内涵篇(5)

关键词:雨季;特大洪水;水毁冲刷;防护处治

中图分类号:U418.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312-02

1 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

柬埔寨国家8号公路是柬埔寨国家公路网主干线公路之一,位于干丹和菠萝勉两省境内中北部,磅湛省东南部,成西东走向。起点接湄公河Prek Tamak大桥与6号公路连接,东止于柬越边境,全长105.6km,设大桥1500m/11座,中小桥1060m/17座,涵洞281道,全线于2008年完工。

8号公路路线基本位于湄公河冲洪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其中K3~K55路段属湄公河滞洪区范围,雨季易受洪水影响。

1.2 气候水文

8号公路工程区域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温很高,终年如夏。每年分为雨季和旱季,5~10月为雨季,11月~第二年4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达29~30℃年均降雨量为1000-1500mm左右,其中90%的降水集中在雨季。

1.3 2011年雨季期间8号公路水毁情况

2011年7~10月雨季期间东南亚国家发生了特大洪水,泰国发生了300年一遇的洪水,柬埔寨、老挝等发生了50年一遇以上的洪水,本次洪水历时时间长,影响范围大;柬埔寨24个省市中有13个省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水灾,1~7万栋房屋被淹,全国受灾人口近120万。此外,全国共有近39万hm2稻田被淹,2000多公里道路不同程度受损。

8号公路按照中国规范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设计洪水位为25年一遇,桥梁为50年一遇,该道路位于湄公河滞洪区,沿线经历了50年一遇的洪水位,部分桥梁路段更是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水位,且洪水持续时间较以往延长了几个月,部分路段的洪水水流流速更是超过5m/s。8号公路大部分路段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并得到了柬埔寨政府的肯定和表扬,但部分地势低洼的路段虽然满足25年一遇的规范要求,但在如此强度大、范围广的洪水影响下还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和毁坏。主要表现为桥头锥坡冲毁、涵洞八字墙冲毁、路基边坡侵蚀、路基沉陷(进而造成路面损坏)等病害。

2 水毁原因初步分析

2.1 路面裂缝及路基开裂沉陷

路基在洪水的超长期浸泡侵润下,填料软化,强度降低,产生沉降变形;而雨季过后,洪水退去,路基填料内部又会产生一定的干缩变形进而影响路面,从而引起了洪水过后路面裂缝密布的病害。而对于几段比较严重的路基开裂沉陷病害,除以上原因外,这几段路基填高较高(最高达6m),且为老路拼宽填筑而成,故新老路基拼宽处受洪水长期浸泡侵蚀产生的沉降变形尤为严重以致路基开裂沉陷。

2.2 一般路基边坡防护冲毁

经调查,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洪水后情况整体良好,发生路基防护工程被冲毁的路段路基边坡坡脚均有水塘,滞洪期间洪水在此发生紊流而冲刷路基,超长时间作用后导致防护工程基础掏空下沉,继而掏空整段路基边坡和防护。

2.3 涵洞八字墙冲毁及台背区沉陷

特大洪水期间,涵洞进出口水流流速极快且过水断面饱和,洪水在进出口发生快速的紊流,不断冲刷八字墙及涵洞两侧路基防护的基础,当基础底部的地基被冲刷掏空后,基础失稳下塌,上部开裂下沉,在洪水的不断冲刷下逐级往上发展以致全部冲毁。

涵洞在长期洪水泄洪时,进出口的水力差和水流流速附加给了台背填土,造成了台背区两端出现渗水、管涌等细料流失现象,以致台背区域形成路面沉陷。

2.4 桥台锥坡防护及桥头路基防护冲毁

特大洪水期间,桥梁下部水流流速极快且过水断面饱和,洪水在桥台附近发生快速的紊流,不断冲刷桥台锥坡及桥头两侧路基防护的基础,当基础底部的地基被冲刷掏空后,基础失稳下塌,上部开裂下沉,在洪水的不断冲刷下逐级往上发展以致全部冲毁。

3 水毁处治设计

通过对8号公路水毁原因的初步分析,认为主因是本次洪水持续时间长,水位高,流速快,已经超过了设计标准,对道路造成了较大损毁。结合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柬埔寨气候水文的特点,并从安全稳定、施工便利、经济环保的角度出发,对8号公路各水毁路段进行了专项处治设计,以达到能够抵御1/50洪水的要求。

3.1 路面裂缝及路基开裂沉陷的处治设计

(1)对路面裂缝密布且范围较大的路段采用整幅加铺4cm AC-13C沥青混凝土罩面,在加铺4cm沥青混凝土罩面前,需对现有路面进行清洗,然后用沥青混凝土填平凹陷部分才可进行罩面施工。现有路面罩面后,需重新画分行车道标线。

(2)对路面车辙或轻度龟裂且范围较小的路段采用切割面层后加铺5cm沥青混凝土;对路面中度以上龟裂且范围较小的路段采用挖除基层后加铺5em沥青混凝土+2×16cm级配碎石。

(3)对几段严重开裂沉陷病害的路基,处治方式为:路基整体下挖1.17m至路床底面,再采用宕渣回填压实(其中铺设三道土工格栅),最后加铺新路面结构层。路基开挖后,若路床底面以下还存在较宽的裂缝,建议裂缝相应区域宕渣换填。

3.2 一般路基边坡防护冲毁的处治设计

对K22+440~K22+480段路基左侧和K40+100~K40+185段路基右侧防护冲毁的病害,处治方式为:护坡下部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挡墙基础,挡墙基础埋置深度需在冲刷线以下50cm:上部采用30cm厚M7.5浆砌片石砌筑,防护标高以恢复至原防护标高控制。

该两段路基待护坡工程施工完成后,需对坡脚水坑进行回填,顶部60cm采用石笼压面,下部采用大块石理抛。

3.3 涵洞八字墙冲毁及台背区沉陷的处治设计

(1)对涵洞八字墙及两侧路基防护冲毁严重的路段,处治方式为:沿八字墙前端及两侧路基坡脚设置一道C20片石混凝土挡墙基础,挡墙基础埋置深度需在冲刷线以下1m;八字墙及洞口铺砌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尺寸参照原施工图设计,八字墙墙背范围内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整体浇筑。而两侧路基边坡整平夯实后,采用40cm厚M7.5浆砌片石砌筑,防护至路基顶标高。

待涵洞路段防护工程施工完成后,需对涵洞洞口的水坑进行大块石理抛,挡墙基础外侧5m范围内抛至地面标高,后按1:2放坡理抛,表面采用一层60cm厚的石笼压面,详见图2。

(2)针对涵洞台背沉陷病害的轻重,考虑以下两种处治方式:

①严重病害路段:涵洞前后台背区按沥青混凝土路面宽度10m整体下挖57cm,碾压密实后,涵洞前后台背下部20cm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浇筑,涵洞洞顶下部20cm采用宕渣回填,最后加铺新路面结构层。

⑦一般病害路段:整幅加铺4cm AC-13C沥青混凝土罩面,凹陷部分采用沥青混凝土填平,两端端部自然接顺过渡。

3.4 桥台锥坡防护及桥头路基防护冲毁的处治设计

(1)针对桥梁路段水毁病害的轻重和特点,并结合考虑施工便利的因素,对水毁受损情况一般的桥台锥坡采用以下处治方式:沿桥台锥坡及两侧顺接路基坡脚设置一道C20片石混凝土挡墙基础,挡墙基础埋置深度需在现有冲刷线以下1m,桥梁锥坡范围内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整体浇筑(个别桥梁锥坡不用回填,仅考虑M7.5浆砌片石修补);而两侧路基边坡整平夯实后,采用40cm厚M7.5浆砌片石砌筑,防护至路基顶标高。

待桥梁路段防护工程施工完成后,需对桥梁锥坡坡脚水坑进行大块石理抛,挡墙基础外侧5m范围内抛至地面标高,后按1:2放坡理抛,表面采用一层60cm厚的石笼压面。而冲刷不严重的区域,不考虑大块石理抛仅一层60cm厚的石笼压面或不作防冲刷措施。

(2)在本次水毁过程中,14号桥水毁最为严重,0号、3号台锥坡全部冲毁,1号、2号墩桩基外露5m以上,且桥下冲坑又大又深,故考虑采用以下处治方式:沿桥台锥坡及两侧顺接路基坡脚设置C20片石混凝土桩基挡墙,桩基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间距1.2m,方桩顶设置厚1m的C25钢筋混凝土承台,埋置深度需在冲刷线以下1.5m。桥梁锥坡范围内可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整体浇筑;路基两侧挡墙顶边坡整平夯实后,采用40cm厚M7.5浆砌片石砌筑,防护至路基顶标高。因桥下C30预制方桩施工受限,改成直径1.2m的人工挖孔桩,纵向布置3根,深度6m。

另外桥下及两侧冲坑采用土方回填,因右侧冲坑很大,考虑横向填至一定宽度后按两级1:2.0放坡至坑底,回填土压实整平后整体铺设一层反滤土工布且顶部50em厚石笼压面,四周边界设置石笼基础,宽50cm,埋深60cm。水坑放坡坡脚需设置片石混凝土基础,宽60cm,埋深100cm,且沿片石混凝土基础打入木桩,直径15cm,间距1.2m,深6m,详见图3。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2011年雨季期间柬埔寨8号公路水毁病害情况的介绍,分析和总结了水毁冲刷病害的成因和特点,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处治设计,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基础护理的内涵篇(6)

关键词:盖板涵; 接长; 技术控制

昆明枢纽扩能改造工程温泉至读书铺段共有57座涵洞,全长共2077.1m,其中新建28座,全长1134.29m;接长涵洞29座,全长94

2.81m。D1K1071+300~D1K1072+100段共有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接长5座。

1.旋喷桩地基加固

D1K1072+050.93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地质情况较复杂,从原地面往下地层主要分布着粉质黏土、粉土、粉砂、泥炭质土。部分涵洞由于地基较软,涵洞基础底部软土层采用悬喷桩加固,其桩径为d=50cm,桩间距s=100cm,正方形布置。

旋喷桩采用单管法施工,主要机具设备包括:高压泵、钻机、浆液搅拌器等。

旋喷桩施工主要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定孔、设备机具调校钻孔至设计标高(贯入注浆管)旋喷开始边旋喷边提升旋喷结束成桩冲洗、移机。

旋喷桩施工主要工艺说明及技术措施要点为:

测量放样定孔、设备机具调校:通过测量放样,将设计的旋喷桩孔位标定在原地面,并做好标记;再将使用的钻机安置在孔位上,使钻杆头对准孔位中心,为保证钻孔达到设计要求的垂直度,钻机就位后作水平校正,使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旋喷注浆管的允许倾斜度不得大于1%。

钻孔:在设计桩位的中心先用钻机钻一为旋喷管插入用的导孔,钻孔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钻杆垂直度小于

1.5%,孔深须达到预定的深度,桩长误差不大于±5。实际孔位、孔深和每个钻孔内的地下障碍物、洞穴、涌水、漏水及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符等情况均应详细记录。贯入注浆管即插管是将旋喷注浆管插入地层预定的深度,插管与钻孔两道工序合二而一,钻孔完毕,插管作业即完成。

材料配置、制浆、泵送:注浆材料采用PO4

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水搅拌作为基本浆液,制作水泥浆时,适当掺入外加剂,如石膏、三乙醇胺、木质素碳酸钙,其掺入量分别取自水泥重量的2%、0.05%、0.2%,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一般为0.45~0.5,水泥浆液符合设计要求后通过高压泥浆泵的压力进行注浆。旋喷用的水泥浆液在进入高压泥浆泵施喷前,进行严格过滤,防止水泥结块和杂物堵塞喷嘴和管路。

喷射注浆:当喷射注浆管贯入土中,喷嘴达到设计标高时,喷射注浆参数达到规定值后,即可喷射注浆。水泥浆通过高压泥浆泵形成高压水泥浆,以大于20MPa的压力,通过喷射管由喷嘴向土中喷射,钻杆一边旋转,一边向上提升,喷射的水泥浆一边切削四周土体,一边与土体搅拌混合,形成圆柱状的水泥与土混合的加固体即旋喷桩。高压喷射注浆完毕,应迅速拔出喷射管。

冲洗:高压喷射注浆完毕,把喷射管等机具冲洗干净,管内机内不得残存水泥浆。通常把浆液换成水,在地面上喷射,以使把泥浆泵、喷射管内的浆液全部排出。

2.既有涵拆除

2.1 既有接长涵拆除

接长既有涵洞在施工前必须先彻底清除既有涵内淤泥,并核对新旧涵衔接处泄水面标高及既有涵涵长,若有出入,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为便于接长涵与既有涵衔接,既有涵入口节翼墙及基础须全部拆除。既有涵入口节翼墙及基础的拆除利用人工配备风镐、仰镐、铁锤和钢钎进行人工凿除,不得使用爆破手段进行拆除,以确保既有线路基不受影响。既有涵入口节翼墙及基础拆除后的基底开挖利用人工进行开挖,不得使用大型机械开挖,以免造成对既有涵基底的稳定,影响既有运营线的行车安全稳定。接长涵在拆除既有圬工及基坑开挖时,必须注意不能扰动既有涵基底土层,以免影响既有涵稳定。接长既有涵施工时与与既有线有干扰,施工时应采取可靠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变形、位移、破坏,避免造成安全隐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新旧涵衔接处的沉降缝,沉降缝必须妥善处理,不得漏水,以免降低地基承载力。

2.2 既有涵拆除后附近路基边坡防护

既有涵入口节翼墙和基础拆除后,附近路基边坡有可能失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如相邻边坡有可能失稳,必须采取措施,加强附近路基边坡稳定,并在既有线路基铺盖防水布,防止雨水进入,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稳定。

2.2.1 既有涵顶帽石处路基边坡加强防护措施

沿既有涵顶帽石处路基边坡坡脚线用M10浆砌片石护坡,护坡坡度与既有路基坡度相同,护坡厚度宜50cm~70cm,护坡高度宜100cm~120cm。

2.2.2 既有涵两侧路基边坡防护措施

在既有涵入口节翼墙和基础拆除之前,在拆除范围1m以外,打两排直径φ100mm的钢管进行防护,钢管间距为30cm,排距为50cm,深度以涵底以下1m处,并达到钢管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上,钢管梅花形交错布置。

3.基坑开挖

涵洞基坑开挖时先用反铲挖掘机开挖基坑,快到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开挖设计标高,如有高压旋喷桩加固的地基开挖至旋喷桩顶面,做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我施工段涵洞基坑开挖深度在3m~3.8m左右,初步定边坡坡度为1:0.75,加宽量为80cm。基坑开挖时现场专业技术负责工程师可根据测量放样结合土质实际情况决定边坡坡度及基坑加宽量,特别是边坡开挖由于受地形限制,地质较弱,开挖时必须做好坑壁支护,以确保临时施工便道和四周地基不受影响。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修整开挖,基坑土如能利用则就近运往路基做为填料,如土质不合格,则外运至弃土场弃掉。基坑开挖时,现场专业技术负责工程师旁站指挥,距基底设计标高10-20cm采用人工开挖。在基坑内四周设置排水沟并在基坑一角设集水井,积水由水泵排出基坑外,排水沟、集水井尺寸和形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基坑开挖后基坑平面位置、坑底尺寸必须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为土质:±50mm,石质+50mm、-200mm。

4.底板砼浇筑

基底施工前应进行基底检验,确定符合设计标准并满足施工规范且得到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及时填30cm厚砂夹碎(卵)石垫层和10cm厚混凝土垫层,避免基坑暴露过久或受地表水浸泡而影响地基承载力。基底处理好并通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开始绑扎底板钢筋和支立底板侧模,在垫层上测量放线并画出钢筋布置大样及立模边线,然后绑扎底板钢筋,钢筋分上下两层布置(两层相同),用联系筋连接,钢筋主筋保护层为3,底板下层筋保护层为4,钢筋锚固长度为35d,搭接长度为42d,钢筋搭接接头百分率不大于25%。现场专业技术负责人必须现场根据涵洞设计图中钢筋布置图指导好绑扎好钢筋,并预留好中隔墙和边墙的接茬钢筋。底板和侧墙钢筋绑扎完毕后,支立底板侧模并加固,使用钢筋硬塑垫块做保护层,上层与下层间钢筋用箍筋固定。制做马蹬均布于底板钢筋骨架中,在基础顶面上铺设跳板,搭设底板砼浇筑作业平台,待钢筋和模板检查合格后,开始浇筑底板砼。

5.墙身及顶板砼

底板砼达到70%强度后,绑扎边墙、翼墙及中隔墙钢筋,绑扎墙身钢筋时在外侧用钢管搭设临时支撑以防钢筋骨架变形。然后支立涵身内模及边墙外模,内支撑采用φ50钢管满堂脚手架支撑搭设,纵横向布距不大于1m,竖向布距不大于1.2 m,顶部用可调托撑顶纵梁,纵梁上布置横梁,横梁上为顶模。内支撑的横向钢管应与内侧模在横竖带节点处用钢管卡子连接(内外模的横竖带均采用双根钢管),起到横向内支撑作用。内模采用1.5的大平面模板制作,表面要求光洁无错台,模板接缝加贴密封胶条。外模采用普通钢模板组拼,外模的固定采用φ16拉杆内外对拉,并以圆木或钢管辅助支顶。边墙及中隔墙的钢筋和模板制作好之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钢筋和模板合格后,浇筑混凝土。当墙身钢筋混凝土强度达80%后,开始支立顶模和绑扎墙顶钢筋,顶板底模预留拱度,待模板加固完毕后,绑扎顶板钢筋,顶板钢筋底垫双峰式垫块,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绑扎,支撑箍筋应适当予以点焊,保证上层钢筋网片不变形。钢筋及模板检查合格后开始浇筑顶板砼。

翼墙钢筋砼施工在边墙、中隔墙和顶板砼施工完后再安排施工。边墙、中隔墙及顶板采用吊车配合吊斗灌注入仓,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两侧边墙砼对称浇筑,防止两侧不均匀受力,造成模板变形。砼浇筑采用分层法浇筑,厚度一般为30~40cm。顶板砼浇筑前制做马蹬均布于顶板钢筋中模板上,其上铺设跳板搭设作业平台。

基础护理的内涵篇(7)

关键词:波纹管涵;施工技术;地基;安装

一、钢波纹管特点

波纹涵管具有管节薄,重量轻,便于运输存放,施工工艺简单,现场安装方便,解决北方寒冷地区对桥梁和管涵的结构破坏问题,组装快速,工期短等优点。为防止波纹管涵锈蚀,波纹管节出厂前内外表面和紧固连接螺栓,进行了热浸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63μm,平均镀锌层厚度84μm;施工安装时增涂沥青涂层,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二、施工技术

1、挖基

1.1 有设计要求时,按照设计要求开挖地基;没有设计要求时,基础垫层厚和开槽宽度参见下表,为了便于机械碾压,建议采用基础标准宽度。

1.2 基坑开挖应按要求进行,当基底土为淤泥等不良土层时,应换填处理,应避免超挖,如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其处理方案应报监理、设计单位批准。

1.3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并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1.4 各种土质地基的处理方法

(1) 优质土地基

未经筛分的砂,碎石,砂砾土以及砂质土都是比较理想的地基材料,但需清除10cm以上的石块等硬物。

(2) 一般性土质地基

承载能力不太高的普通地基,需设一定厚度的基础。但是,若将涵管地基槽原状土经严格夯实(其夯实度到重型击实密实度的90%以上)以后,也可直接将波纹管置于地基上。

(3) 岩石地基

除设计要求有规定之外,波纹管不能直接置于岩石或混凝土基床上,因过于刚性的支承,不但会降低管壁本身所具有的良好柔性,而且还会减小涵管的承载能力。所以对岩石地基应挖掉一部分软岩,换填上一层优质土,并认真夯实。开挖软岩沟槽,不能使用烈性炸药和放深孔炮,以避免将过多的外层被炸松散。岩石风化层地基不能作为基础,需换填上3倍直径宽度的填土。

(4) 软土地基

当涵管处于软土地基上时,需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然后,在其上填一层大于20cm厚的优质砂砾垫层,并夯实紧密。

1.5预留拱度

埋设于一般土质地基上的波纹管,经过一段时间后,常会产生一定的下沉,而且往往是管道中部大于两端。因此,铺设于路堤下的波纹管的管身要设置预留拱度。其大小根据地基土可能出现的下沉量,涵底纵坡和填土高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通常可为管长的0.2%~1%,以确保管道中部不出现凹现或滑坡。

2、施工放样

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安排布置各种材料堆放场地,组织所需机械设备。施工前组织测量人员根据设计文件放出管涵轴线,打好中边桩,在涵管中轴线和基础范围边缘撒上白色灰线,测出原地面高程。

3、基础垫层填筑

基础垫层材料采用碎石土或砂砾填筑。

4、管身安装

(1)安装前准备工作

a、备齐安装工具及所需配件:梅花扳手(16―18和22―24)、活口扳手、小撬棍(ø16mm长度50cm左右的圆钢)、撬杠(ø50mm长度1.8m左右的钢管)、手锤、凿子、螺丝刀(一字形)、千斤顶、螺丝及橡胶石棉垫、绑丝0.5kg。

b、检测波纹管各管节的累计长度、直径是否与该处涵洞相符合。

C、涂刷沥青

涵管出厂时,涵管及配套附件已经过镀锌处理。其镀锌厚度大于等于63微米,在没有盐碱水或有害工业废水浸泡以及涵管内经常流水的情况下。其镀膜即可防止锈蚀,否则,可在管节内外水位以下管壁涂上或喷上含有石棉纤维的厚沥青一道;建议内外全部喷涂。或涂涮两遍沥青和石油的拌和物,以加强防腐蚀作用。从外观看管壁内外均匀的涂成了黑管即可。但是必须要等到沥青晾干后方可安装。一般沥青涂层的厚度要达到0.4~0.5mm。此外,还可采用加厚管壁的办法,一般管壁每年蚀耗厚度为0.01mm~0.03mm。可按计划使用年数和此数值估计增加厚度。两种涂涮剂的配合比和涂涮方法如下:

 含有石棉纤维的厚沥青涂料

涂料的溶剂是高质量的沥青,石棉粉的含量≥30%。喷涂方法:可用气压喷涂,或毛刷涂刷,每次喷涂层厚7mm~8mm,喷涂用量为1kg/m2左右。被喷涂物表面应特别干爽,无油污。涂刷在废水浸泡或常水位以下部分的涵管。

 沥青与煤油的拌和物涂料

涂料沥青与煤油之配合比为54:46,使用此涂料时应涂刷2遍,使涂刷层总厚度达到0.4mm~0.5mm,涂刷用量为0.6kg/m2。有条件时用喷枪喷涂,效果更好,涂刷部位与上述相同。

d、检查基础平整度、坡度和标高以及涵管的轴线和进、出水口的方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注意端头管节和中间管节的位置。管涵的安装必须按照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的坡度敷设。

e、设涵管安装指挥员一名,负责指挥起吊及施工人员现场操作。

(2)安装操作方法

a、根据涵洞实际情况,排放涵管。安装时从一侧排放第一根管节,使其管子中心和基础纵向中心线平行,同样把第二根管放置就位,当两根管相邻法兰间相距3―5cm的缝隙时,用小撬棍对准法兰上的螺栓孔,使其两根管法兰上的螺栓孔对正,这时从第二节管的另一端用撬杠撬动管节,使其纵向平移,使两法兰间距在2cm左右,然后全部穿上螺栓,拧上螺丝,但不要紧固螺栓,开始镶嵌石棉垫。此后依此方式逐节依次连接。

b、镶石棉垫:由于现场地势等原因,有时相邻两法兰之间间距较小,这时用手锤、凿子把两法兰之间凿开大约1cm的缝隙,用螺丝刀把石棉垫镶在两法兰之间,(石棉垫镶在螺栓内侧)有时管子顶部两法兰间距较大,石棉垫镶嵌困难,用绑丝把石棉垫绑在螺栓上固定,然后工人开始对称锁紧螺丝。直至从外观看两法兰之间只有2―5mm的缝隙即可。

c、用千斤顶校正整道涵管,使其中心在所规定的中心线上。

(3)安装注意事项

a、管身安装应紧贴在砂砾垫层上,使管涵能受力均匀。基础顶面坡度与设计坡度一致,并且在管身沿横向设预留拱度,以确保管道中部不出现凹陷或逆坡。

b、管节全部拼装完成后,应检查管节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管背回填

(1)为保证管底的回填质量,管底楔形部位处的填筑材料采用级配良好的天然砂砾(含水量要求比最佳含水量大2%左右),人工用木棒在管身外向内侧进行夯实,木棒作用点必须紧贴管身,每个凹槽部位都必须夯实到位,然后用小型夯实机械斜向夯实,确保管底的回填质量。

(2)涵背两侧的部位回填采用级配良好的天然砂砾或与路基同材料的回填料。在管身最大直径两侧30cm外使用18T压路机碾压,30cm范围内使用小型夯实机械夯实,以避免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对管涵的撞击。

(3)填筑时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松铺厚度为20cm,压实度要求达到95%方可进行下层填筑。

(4)填筑必须在涵管两侧同步对称进行。

(5)管顶填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5m时,才允许施工运输车辆通过。

6、洞口铺砌及护坡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