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13 20:34:08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篇(1)

关键词:通信电子线路;仿真实验;电子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通信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及工程性强的特点。该课程的重要内容是模拟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重点研究它们的组成原理、基本电路和分析方法,并且应用模型化的思想来描述电路结构和单元电路。本文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设置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方法予以探究。

一、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现状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具有基本概念抽象、基本单元电路多、分析方法多等特点。在理论教学中,由于该门课程概念过于抽象,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进而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应对其中的问题予以分析。(一)课程衔接问题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中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联系密切,根据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可知通信电子电路的先修课程有:数学、物理及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后续课程有数字通信、通信技术等课程,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课程衔接这一问题,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概念,使得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课程的衔接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二)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讲授的电路大多是分立元件组成的电路,并没考虑实际电路的高频效应,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不到实际电子产品及实际应用电路,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通常又是以验证性为主,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偏少,自主性设计实验几乎不涉及,使得理论与实践往往是脱节的。因此,理论联系实践是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二、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重视课程的系统性

围绕模拟发射机与模拟接收机这“两条主线”展开教学,对于超外差式接收机中,高频放大模块、中频放大模块放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这一章节中讲授,而对于混频检波则应在频谱搬移电路中讲授,本地振荡模块则课在正弦波振荡器中讲授。通信电子线路的每一章节介绍最终都要回归到模拟发射机和模拟接收机这两条主线当中,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观点。

(二)重视课程的联系性

联系是客观的,事物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而对于通信电子线路这门课程来说,教师应考虑其与前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通信电子线路的教学应通过前续课程引出后续课程,如在讲解基础知识这一章中的选频网络、串联谐振回路、并联谐振回路、耦合回路等知识点时应与“电路分析”中的频率响应、互感耦合磁路结合进行教学;在讲解谐振功率放大器时,要注意分析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与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异同;讲解频谱搬移技术和数字调制概念,要先引入频谱概念,这样才能使学生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学习。

(三)电路仿真演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具有原理复杂、概念抽象等特点。实验环节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将课堂上典型电路的仿真演示与实验室的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对电路进行仿真演示,使复杂、抽象的理论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实验教学中,要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实验,如选频小信号放大实验、谐振功率放大实验、集成调频发射、接收系统实验等。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电子竞赛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电路相关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本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本文对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现状、教学问题及教学策略的分析,目的在于探索出适合通信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惜春.基于工程应用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2007(4):12-14.

[2]高艳东.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0):66-67.

[3]陈冬梅,陈宏滨,胡煜,等.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改革的探索[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10):59-61.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篇(2)

【关键词】通信电子线路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45-02

一、课程改革的意义

《通信电子线路》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多,电路复杂,涉及知识面广,尤其对数学、电路理论等基础理论运用较深,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而且较抽象,理论难度大、综合性和实践技术性强,使得本课程的学习比较难。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即使是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也只是了解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却不理解单元电路实际中是如何工作于整个通信系统中的,更不要说理解电路的应用和自主创新地设计电路了,这显然达不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途径。如何让教学活动向应用型靠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在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如何通过校企合作、融合企业资源开展教学,并能够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提升动手能力等是本次教改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以开展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程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1.与企业联合修订课程培养方案,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结合行业需求与技术发展,特别是通信电子生产、设计等具体岗位对该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并与湖南创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将该公司的部分通信电路设计方案与设计图纸等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以提高该课程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

(1)与企业联合修订课程培养方案。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修改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实验大纲。教学大纲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企业需求,删除那些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引入与实际通信专业应用联系紧密的工程案例分析;考试大纲弱化传统的笔试考试,将产品的设计开发纳入考试大纲。

(2)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围绕无线电广播发射系统和无线电广播接收系统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以典型通信系统为主线进行项目化教学,将课程内容系统化编排为七个项目,根据知识体系结构,又将每个项目划分为若干子项目。把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点融入项目中,在每个项目分解完后,再进行工程案例的分析讲解,将理论知识融入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邀请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开展“任务主导”教学。很多简单的高频电子系统设计所需要的知识往往涵盖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各主要章节的内容,课程的前言部分,邀请企业工程师以讲座的形式讲授课程相关知识点在实际产品中的应用情况,可以通过仿真软件仿真或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课程有个基本的感性认识。认识到学完通电课程可以完成这些简单电子系统的软件设计,并以必须完成的任务形式布置下去,突出“任务”教学。

(2)与企业联合建立虚拟软件仿真库和硬件实物作品库

1)建立虚拟软件仿真案例库。与企业合作建立仿真案例库,增加Multisim和Matlab/Simulink两种软件仿真实验训练项目,供同学课后学习参考。

2)建立作品实物库。与企业合作建立硬件实物作品库。一方面,教师在讲解每个项目之前,先通过实物展示,在正式学习电路的基本原理前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快速了解作品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3.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平台

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平台,将该课程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有助于学生自学与查漏补缺。计划将有关课程的全部信息,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大纲、课程电子教案、课后习题答案、实验指导书、虚拟仿真软件、优秀作品报告及实验演示等上传到学校教学资源平台。

4.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建设

《通信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快速有效的转换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每一位任课老师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安排任课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不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对任课老师进行短期培训和项目指导,由企业提供部分产品模型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通过实践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达到“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要求。

三、结论

根据《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与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学卿,莫禾胜,邓莉.基于Muhisim11.0的高频电路实验教学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2):207-209.

[2]乔世坤.PSpice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 145-149,169.

[3].基于通信电子线路(高频)课程的课堂教学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172-173.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篇(3)

关键词: 通信电子线路 Mulitisim11 实验实验

通信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的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新技术、新器件发展迅速。实验内容包括有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混频、调制、检波、鉴频、无线收发等多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实验中的器件一般都是非线性元件,传输和处理信号的都为高频信号,由于噪声、干扰信号、分布参数等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结果跟理论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出入,这就使通信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格外复杂。为了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通信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在实验前引入Multisim11仿真软件,对每个模块电路单独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正确后再联合调试,在实验中进行调试做出不同的仿真结果,让学生进一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1.Mulitisim11简介

Multisim11是美国NI公司推出的一个集电路原理图设计和电路功能测试于一体的虚拟仿真软件,是一个优秀的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软件。软件自带一般实验室通用仪器,如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直流电源等,还有一般实验室少有或没有的仪器,如波特图示仪、数字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逻辑转换器、失真仪、安捷伦多用表、安捷伦示波器、泰克示波器等。具有较详细的电路分析能力,可以完成电路的瞬态分析、稳态分析,对各种模电、数电、高频和微处理器等电路的设计、测试与仿真[2]。因此,运用Multisim11进行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仿真分析,符合实践教学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实验仿真实例

2.1晶体管混频电路

混频的基本功能是保持已调信号的调制规律不变,仅使载波频率升高(上变频)或降低(下变频)。从频谱角度看,混频实质是将已调信号的频谱沿频率轴做线性搬移,因而混频电路必须由具有乘法功能的非线性器件和中频带通滤波器组成[3],如图1所示。

混频器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形式很多,原则上凡是具有相乘功能的器件都可用来构成混频电路,如模拟乘法器、晶体管、二极管、场效应管等。本实验采用晶体管构成混频器,在Multisim11仿真软件中设计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晶体管混频实验电路

2.2实验仿真与结果

图2电路中input端接信号频率为1.6MHz的载波,调制信号频率为1KHz的调幅波信号(或AM信号)VS,三极管2N1711的发射极接2.065MHz的本机振荡信号VL,output端为中频带通滤波器输出端,根据理论分析输出中频信号频率为2.065MHz-1.6MHz)=465KHz。调整R5可以改变混频管的静态工作点,可以使电路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电路连接检查无误后点击电路仿真按钮,用虚拟示波器观察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波形如图3所示。

图3 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对比图

图3中上面的调幅波为输入信号,下面的调幅波为输出中频信号,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包络是相同的,只是相位有一点偏移,说明本电路实现了变频。根据混频器的原理,输出信号频率应为本地振荡信号与输入已调波信号频率差,电路中应用两个频率计进行实时仿真,观察混频电路的输出中频是否正确,观察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经观察虚拟频率计显示结果正确,符合实验要求。

图4 输入已调波频率 图5 输出中频信号频率

经过调整静态工作点,使输出在不失真的情况下输出最大,可测量出晶体管混频器的混频增益。此时输入已调波信号振幅为29.646mV,输出中频信号振幅为318.239mV,利用增益公式A20.62dB,符合晶体管混频器的设计要求,实验结果完全符合真实实验室的测试要求。在改变输入信号VS和本振信号VL幅度,可以观测输出中频幅度、波形和调制度的变化。

3.结语

在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Multisim11软件,利用软件对实验项目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和仿真结果分析,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驱动的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实验的开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中反复调试、课后总结。采用仿真软件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高效、可重复性、测试结果直观等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通信电路的兴趣,提高学生EDA软件仿真能力、电子电路设计和综合分析能力,在通信电子线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耿艳香,朱根生,等.基于Multisim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平台设计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2,15(3):117-119.

[2]聂典,丁伟.Multisim10计算机仿真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篇(4)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摘 要】 《高频电子线路》是航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教学改革实践出发,结合《高频电子线路》的课程特点,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通过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改革;航空电子信息技术;多元评价

作者简介:刘春英,女,湖南攸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电子信息技术。

0 引言

《高频电子线路》是航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该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各种高频电子线路模型、工作原理和性能、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各种电路的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各种高频电路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和其它有关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涉及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实际电路,知识面较宽,难点较多。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较低,以致高频电子线路难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核心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将会导致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丧失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教学改革实践出发,结合高频电子线路的课程特点,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

1 教学改革思路

1.1 对接专业课程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完善课程教学标准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既要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学会使用各类高频测量仪器、仪表,能够设计简单的高频电路,又要针对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培养学生分析、运用生产实际中的各种高频电路的能力。为了制定出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有益的教学标准,我们对专业标准的制定进行了改革。通过深入调研航空维修企业相关职业岗位、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能力要求,融合了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技能抽查标准,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重新设置重点、难点内容以及教学基本要求等,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由于标准结合了企业生产实际,能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1.2 以“系统—模块—电路—信号”为主线,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理论性极强,公式繁多,如果按传统的教学内容讲,学生不感兴趣,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但完全采用项目化教学内容的话,又会导致学生忽略理论,基础打得不牢,后劲不足。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的理论性、抽象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遵循“以技能为主,理论够用”的原则,按照“系统——模块——电路——信号”的主线,将课程教学设计为理论(30学时)+实验(8学时)+软件仿真(10学时)+实训项目(12学时)。在教学内容组织中,以AM 收音机的设计与制作(接收系统)和无线调频话筒设计与制作(发射系统)为载体,加强对各模块(功能电路)的作用和用途更加了解,并在具体的任务中掌握复杂的理论知识。通过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验、仿真、项目等实践性内容,让学生能及时消化难懂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1.3 以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核心,设计实践训练内容

动手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实践内容是《高频电子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里所指的实践,并非简单的实验,而是包含实验、仿真和项目实践。由于实验设备的老化以及高频实验的调试难度高,有些实验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对传统实验难以实现的内容,就采用软件仿真。通过仿真,学生能更直观的观察仿真结果,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课程的实践内容为30课时,占总学时的50%。实践内容基本涵盖了该门课程的重点知识,在实践内容的帮助下,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具体实践内容安排以及目的与要求见表1所示。

1.4 精心准备第一堂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频电子线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对理论教学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首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对课程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上好第一堂课。《高频电子线路》的主要对象是航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进入航空公司或空军航空维修企业从事航空维修的工作,而航空维修工作需持证上岗。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那些有志毕业后从事航空维修工作的学生了解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上第一堂课时,除了通过实例介绍无线电知识在日常生活、通信、航空航天、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外,我还把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执照考试大纲电子类公共模块中无线电基础部分的考试大纲列举出来。这些措施,使学生明确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应用范围和能力要求,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1.5 改革学习评价方法,实行多元评价考核

《高频电子线路》属于航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提高专业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航空电子信息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学习后,学生具备进一步自学和扩展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的试卷考试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形成性考核(60%)和期末试卷考试(40%)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考核。采取形成性评价方式的目的是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其中平时考勤占10%、学习态度占20%、操作规范占30%、技能占40%。形成性考核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性:采用课堂提问、现场操作、作品展示、操作规范等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堂提问占10%、现场操作占50%、作品展示占20%、操作规范占20%。采取教师考核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其中学生自评占10%、学生互评占20%、教学评价占70%。

2 结束语

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调整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完善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技能人才。通过本次教学改进,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航空电子信息技术13级学生的综合成绩优秀率为10.5%,良好率为36.1%,不及格率为4.6%,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尽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唯有不断充实自己,认真进行教学反思,继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才能够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廖永忠.《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22):116-118.

[2]王志兵,等.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2(3):162.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篇(5)

关键词: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作为很多专业课程的前续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高频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典型电路,并且能较深刻地理解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特点,进而初步建立起信息传输系统的整体概念。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高频电子线路作为一门集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概念抽象、内容多、知识结构体系繁杂的特点,是一门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的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高频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1 教学模式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

1.1 一条主线

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授课过程中应以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单元电路原理及功能应用为主线。首先介绍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之后分章节详尽讲解各单元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实现的功能。在讲解各单元电路时,应关注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对系统指标的影响。最后,在了解各单元功能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再次将其统一为完整的无线通信系统,并对各种系统结构的优缺点进行点评,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无线通信系统和单元功能电路原理与设计的基本概念。

1.2 五个环节

目前,我院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整体教学过程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外培养、毕业设计五个环节组成。根据每个环节的教学特点、教学方式及学时安排的不同,有目的地将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践技能、实验方法、开发系统电路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的技能,进而获得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1.3 两种能力

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课程考核方面,考核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理论考核环节和实验考核环节。整个考核体系要突出对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察。在课外实践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利用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两种能力”的培训和锻炼,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完成一个系统的设计开发。通过实践环节的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本课程从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系统整体的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地介绍无线通信系统的各部分功能电路;以通信电路的“功能”为基点,从信号传输与电路实现的角度出发,分析各个通信功能电路,从理论上讲解组成各个通信功能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功能电路在信息传输系统中的作用,增强对系统各部分内在关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想法

2.1 换位思考法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单要考虑如何“教”,也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根据学生如何更好的“学”来设计如何更好的“教”。即教师换位为学生的角色,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依据学生所具备的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感受和分析学生的“困惑”和“疑难杂症”,考虑讲解的技巧,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攻克知识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在较短时间内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2 目标清晰法

在授课时,首先通过介绍相关的实际应用背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目的”,明白“为什么要学”以及“在哪里可以用”等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启发式教学法

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为了宽其心、扣其情、启其智,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用疑问的形式巧妙合理地提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使教师直接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深浅程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

2.4 理论实践结合法

课堂上讲授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课下设计与此配套的实践环节,通过实践环节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把所授课程内容,设计成几个具体的项目,使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既学会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又锻炼和培养了各种能力,有利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工作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篇(6)

关键词:电子线路设计;Mutisim、PSPICE、Protel+99+SE、应用

近年来,我国电路设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日益趋于复杂。这一形势下,传统电路设计手段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电子线路设计的要求。当前,以Mutisim、PSPIC、Protel+99+SE等为主的仿真设计软件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当中,并已经成为比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鉴于仿真设计软件在电力与系统设计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地位,对电子线路设计中仿真设计软件的应用进行探讨十分必要,对于我国电子线路设计的与时俱进、长足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线路设计中Mutisim软件的应用

电子线路设计中一般有一些编程是面向对象的程序编程,这些编程令大家再对电路进行设计时,可以进行抽象层上的描述,考虑到特定的制造工艺,能够对于Altera公司Quartus II软件的逻辑综合工具进行设计,也就是对于制造工艺版图之间可以实现任意的转换,假如有新系统的需求,就可以直接通过抑制生成新的工艺,这样就可以对于电路的一些时序或是面积的设计优化,并且能够将新工艺的网表进行直接生成。而且在设计中,该软件的应用可以对很多的方面生成一定的设计,比如对于异步FIFO、倍频时钟的产生,该设计软件可以对于Altera公司的自带IP核进行调用,设计结果是改善了设计周期,并且减小了设计的面积,对于整个布局布线也达到了更加的优化,并且使得系统达到了更高的要求。该设计还能够在像素时钟的上升沿将数据采集到寄存器中,并且将这些数据进行转换后生成新的设计,RAW2RGB模块将采集的数据转换成RGB信号,存储缓冲模块用于控制数据的缓冲,将数据写入SDRAM;LCM Controller模块产生LCD控制信号,将SDRAM中的数据送到LCD上,这样就完成了图像的采集与显示。

(一)Multisim软件的内涵

该软件是专门用于电路设计与仿真的系统工具,是连接理论设计与实际操作间的虚拟工作平台,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除电路设计功能外,还能够对整个系统和电路信号作出仿真分析。应用Mutisim可对各种电子电路作出设计、仿真及演示,包括模拟电路、电工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等。

(二)Mutisim软件的实际应用

选取二阶高通有源滤波器,来就Mutisim软件的应用进行探讨。二阶高通有源滤波器要求其频带内具有稳定而均匀的增益,属于经典滤波器的典型范例。因对其电路数理的分析极为繁琐,故辅以Mutisim软件应用十分必要。其应用原理如图1所示,将仿真开关打开,对双踪示波器的输入输出波形进行观察,并对电路电压增益进行估算。通过观察分析,理论值与试验值在高频段的偏差较大,而在中频段则比较相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运算放大器属非理想器件而造成的。这时,应用Mutisim软件来对阻容参数对电路频响特性的影响进行模拟,通过对比仿真后电路截止角频率的变化及对参数设计的改变,来加速明确而阶高通有源滤波器的数理变化和相关公式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其电路实际设计中的繁琐工程量,设计效率大大提升。

二、电子线路设计中PSPIC软件的应用

(一)PSPICE软件的内涵

该软件是电子线路分析的通用模拟软件,具有强大的电路仿真和设计功能,包括六大功能模块,分别为:Optimizer模块、Probe模块、Model Editor模块、Stimulus模块、A/D模块及Capture模块。PSPICE软件通过对电子线路进行的提前moines分析,来测试各电路参数,检查电气规则,并对器件库构建功能作出分析。

(二)PSPICE软件的实际应用

在设计一级较强稳定型的电路时,在选择晶体管相关参数后,为获取静态的稳定工作点,就需要应用PSPICE软件来对电流负反馈分压式偏置电路进行仿真。其仿真设计原理如图2所示,集电极调幅电路载波信号确定为Vc,从调幅电路集电极来对调制低频信号进行输入,并将输出信号传送至二极管检波电路进行解调。参考图2,Q1级甲类放大电路设计中,应对直流(交流)通路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充分的考虑,且LC谐振回路的特定频率应当同载波信号频率相一致。

在输入较大低频信号时,会形成过大的调幅波电压调幅系数,容易造成过大的直、交流负载差异,进而导致软件仿真的失真。这就要求,在应用该软件进行电子线路设计时,应对每一电路分立元件及参数对电路输出向的影响作出充分的考虑和整体的把握。

三、电子线路设计中Protel+99+SE软件的应用

(一)Protel+99+SE软件的内涵

Protel+99+SE是当前作为流行的仿真设计软件,具有强大的综合设计环境,包括PCB电路板设计、原理图设计、报表制作、层次原理图设计、逻辑器件设计、电路仿真等功能。因其自身所具备的强大功能,促进了电子线路设计效率的大大提升,从而成为电子线路设计中仿真设计软件的首选。

(二)Protel+99+SE软件的实际应用

应用Protel+99+SE软件来进行二级管伏安特性电路的仿真。其步骤如下,第一,启动Protel+99+SE程序,创建一个新的原理图文档,并在原理图浏览器中进行库文件的添加和路径的设置。之后,运用仿真元件库中相关元器件符号来对二极管伏安特性测试电路进行绘制;第二,对仿真环境进行设置,依据设计要求在菜单命令中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完成后单击关闭;第三,执行菜单命令,进行线路仿真,得到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第四,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在二级管伏安特性电路仿真中应用Protel+99+SE软件,可产生直流移动曲线,通过分析直流,来对一系列静态工作点作出分析,从而对差异电源电压下,各电路节点直流电压/流,及元器件的功率、直流电压/流进行显示。

结语

基于仿真设计软件的电子线路仿真分与设计,为电子线路系统设计与电子产品研发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其设计质量和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并使得电力设计缺陷发生率得以进一步降低。通过对仿真设计软件在电子线路设计应用的实证论述,可以看出仿真设计软件具有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手段的不足,是现代电子线路设计与分析中的强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陈封.基于PSPICE的通信电子线路仿真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

[2]张奕雄.通信电子线路Pspice仿真的研究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0(11)

[3]徐宏庆.电子线路设计中仿真设计软件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篇(7)

[关键词]通信电子线路 教学改革 电子竞赛 科研创新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不仅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而且又是理论性、实践性和工程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等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课程主要讲授组成现代通信系统各功能电路的基本原理、指标、参数的理论计算和电路分析。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衔接和交融,对学生在今后进一步汲取和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1]。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又多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理论分析计算以非线性分析为主,内容较深且繁琐,学生普遍反映难于掌握课程内容,学习起来难度大。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但课时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地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迫在眉睫。

一、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改革课程内容

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更好地解决基础与发展、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理论与实践等矛盾,处理好 “宽”“新”“深”的关系,建立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结构很重要。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同时需要大量的实践内容和设计环节,实践环节是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课时压缩,没有课程设计,在教学中只保留实验。同时,由于缺乏对其实践应用的认识和对通信系统的了解,学生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的衔接。因此,在教学内容庞大、学时普遍压缩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创新性的人才成为改革的关键。

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指的是根据通信发展的趋势,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选择性地删除和添加有关课程内容。例如考虑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课堂讲解内容选取要侧重于集成电路中心处理环节电路及外特性分析,这是“为”;而对详细的内部电路不做具体讲解,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查阅手册,这是“不为”。在课程的讲解中,突出基本概念和定性分析思想,培养工程估算能力,这是“为”;而对过深的定量计算忽略,这是“不为”。

二、灵活使用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一条主线贯穿全课程,建立整体概念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介绍通信系统中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原理及实现电路。课程内容多,公式概念多,专业术语也多。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学习困难,在学习时经常会感到茫然。所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一条主线贯穿全课程(以无线发射机和接收机做为主线),向学生清晰的、动态地展示信息发送和接收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对整门课程树立系统观和整体感。让学生了解每个模块在系统中起的什么作用,要完成什么功能,和前后模块的联系,以及对前后模块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有了这条主线,学生对课程的每一章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有了很清晰的了解,对每章要掌握的知识就有了宏观上的把握,既消除了他们的“畏难”心理,学习起来也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会再盲目和茫然了。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在绪论中提及无线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实践证明,在整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强化这条主线在学生头脑中的意识,让这条主线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

2.提高学生内在驱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学习也要有求知欲才能接受。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缺少内在的驱动力,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杰斯人为:“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人本主义教学思想认为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认知的发展,更要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2-4]。

通过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比传统的满堂灌的输入或靠死记硬背的接受知识更加持久。为了促进这种有意义的学习,在课程的讲授中,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而且教师要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自,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比如让学生思考信息的传递中,为什么需要调制?不调制在实际生活中能否做到,会带来怎样的问题?在制作的射频功率放大器中,当电路的输出效率不满足要求时,该如何去改进电路、调整电路的哪些参数使其达到需求?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从“做”中“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这样学生的内驱动力就能得到加强,更能主动地参与课堂交际活动。当学生学会发现或创造,而不是死记硬背或重复,能学会解决学习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那么其学习就得到了促进,教学效果就得到了提高。

3.角色互换,换位思考

在课程的讲解中,经常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学习课程时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该如何去学习,如何去理解。比如在讲解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时候,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想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把射频功率放大器与前一章的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搞混淆,因为二者的电路结构都是由晶体管和谐振回路组成。这个时候就要启发学生进行类比的学习方法,将二者放大器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输入信号性质、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晶体管的分析方法和放大器的性能指标。通过比较,对两种不同的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过程、性能分析和应用有着很清晰的了解和掌握。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工具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和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内容难度很大,难于理解。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板书。采用图、文、声、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的Flas以及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能生动地呈现出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工作过程,使抽象、枯燥和晦涩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和易于理解与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比如,在讲解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时,直接讲解振荡的起振过程学生不容易理解,采用动画就可以把电路中开关闭合瞬间电路的小扰动的捕捉、放大、选频和反馈的过程生动地呈现出来,

有利于培养并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用基本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仿真教学,当电路参数发牛改变时。可以很快很方便的调整相关元器件的参数,效果直观。

5.与电子竞赛和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相结合

如今很多学生在学习中 “功利”“实用”心很强,学习课程都想知道这个课程对自己有无用。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现象,在课程讲解时,有效地结合生活中实用的例子,或是电子竞赛中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仅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容易与电子竞赛和毕业设计相结合。

电子竞赛的题目和科研创新的大题目,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往往一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的。这就势必要求学生进行团队作业。在团队的合作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为学生今后的毕业设计和迈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和毕业设计及电子竞赛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明显增强,且近两年我们所带的学生在大学生电子竞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效地实现了课程学习和电子竞赛的相互促进。

6.建立4A网上教学平台,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

建立网上教学系统―4A(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thing)教学平台。4A网络教学平台是进行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全面教学资产积累、全面教学风采展示的校园课程资源管理中心。现如今,Internet网络的普及和校园网的建设为网上教学平台的实现创造了条件。4A网络教学平台能延伸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增强师生的交流,缓解课程内容多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外,还可以利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自我检测和与教师互动,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网上4A教学平台进行教学通知、课程维护、作业维护、师生交流等教学活动。实践证明,4A网络教学平台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课堂教学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在近几年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实践证明,以上观点和方法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创新能力。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新需求的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人才。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2014C33102);校级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浙理工教[2012] 44号)

[参考文献]

[1]侯丽敏.通信电子线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贾玉超.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境遇及其反思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6):7-11.

[3]程远东.“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33):63-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