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30 20:38:20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篇(1)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玻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一样。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矗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

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四、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

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五、在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篇(2)

教师们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适合学生、并且能够有助于当节课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书本上的美术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善于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例如,除了安排学生学习欣赏教材中的作品,也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或者公园中进行写生等活动,或者在佳节前后组织学生欣赏灯会,带领学生们多多收集资料,体验美术的魅力。与此同时,将多媒体软件教学方法引入到美术教学课堂,也是一种提高课堂多样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将多媒体教学与美术相结合,使得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同时受到熏陶,多方面了解美术、学习美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热爱。

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洞察力和创新力

初中生的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关键是对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观察生活是提高美术能力的最有用的措施。例如,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欣赏一幅画,规定观察的时间为一分钟,观察过后让学生们用语言描述画面,随后再尝试着将看到的画面画出来。坚持每周进行三次训练。然而,对于锻炼提高观察力习惯的培养仅限于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们有责任提醒学生对生活中美的事物处处留心,细心观察,从而培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三、严格要求学生的创新训练,培养创造力和毅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各种类型的创造力拓展过程,让学生们主动去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习惯不是一朝半夕就能够养成的,而是需要学生们有毅力地坚持训练,逐步培养而成。教师需要安排学生们进行定期的美术绘画训练、思维拓展训练,采取适当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们按照周期坚持练习,不得半途而废。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奖励规则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动力。美术教学对趋异性思维的要求特别高,同时着重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性格保护,着重培养学生能够对事物细心观察、并且通过绘画呈现出审美和创造的能力。

四、增加训练,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基本绘画能力

篇(3)

笔者以多媒体投影以及影像灯配合的方式向学生演示了这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意境、色彩、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形象演示带来的直观体验与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阳光灿烂、村落参差、曲径通幽,人物已成了作品的点缀,小径两边疏落有致的树木给人以强烈的空间透视感,观众视线很容易被引向小道的纵深处,内心具有几欲走进的想法。在这样的演示与启迪中,学生对霍贝玛的风景画风格具有了更深的领悟,作品有如优雅的田园抒情诗,尽显荷兰乡村的宁静、美丽,洋溢着浓浓的明朗、乐观的情绪,处处流露出荷兰画派的画家们对祖国秀丽山川的热爱。

二、以互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的激情

初中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被动给予”,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能够较为迅速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缺乏直观的参与体验,求知欲和参与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效率以及美术综合素养等方面都会产生制约影响。笔者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参与性为抓手,紧扣学生内心的参与想法,满足学生的愿望,以师生互动、教师启发、学生自主为主要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在欣赏《熟悉的物品》时,笔者结合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渴望参与、渴望自主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分组研究,感悟和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富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不同材料与内容的静物图片,引导学生从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并尝试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感悟作品蕴含的情感,在范图分析引导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分析与交流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运用现有的工具笔进行造型,重点掌握好位置与比例关系,以及通过增加明暗的方式提高静物的体积感。学生完成作品之后,在小组内进行点评,每个小组都推荐一幅作品参加全班的点评活动,其他学生提出相关的意见,师生共同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实施评价,以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每位学生都成为了美术学习的主角,思维积极,相互之间也能够密切合作,动手操作能力与美术鉴赏能力、构思表现能力等都有了显著进步,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效率都得到了同步提升。

三、以竞争的学习氛围营造你追我赶的氛围

篇(4)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理论;实践;现状;建议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初中生通过美术欣赏教学,能打下发现自然、艺术、社会美的基础,使他们获得关于美的知识的同时得到发现美的能力。并且,美术欣赏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这样的能力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明辨美丑,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未来并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奋斗,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为形成完美的人格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说,初中生在接受特定的文化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增强自身的美术欣赏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素质。在审美观念以及审美能力上都要有所转变和提高,以此加强初中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立性和想象力。美术欣赏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力去理解作品内涵。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欣赏是个人的事情,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如今的初中美术欣赏教育课,出现了不少问题。在幼儿园许多孩子都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锐减。这是由于中国的教育制度,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考试成绩上,造成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学习成绩比兴趣爱好更重要的现状,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也是美术欣赏教学难以开展的原因。

二、探究适合培养学生审美修养的教学模式

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技巧是培养学生审美修养教学模式的关键。首先培养学生对于美的创造能力,以引导为主,多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创造美的灵感。其次,因为审美修养的培育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有所不同,在了解清楚知识内容的类型之后再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方法

如果这个社会中的人都缺乏审美意识的话,可以说世界上就没有了美,也没有人发现美,也不会有人去创造美,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是美丑不分、脏乱的社会了。因此,要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要先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在上美术课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讨论,探究出美术中的美。笔者在培养初中生的审美修养时,考虑到初中生的基本情况,提出了符合时代教学要求的三种教学新模式:

(1)实践性赏析教学模式。学生在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过程中,除了要对作品本身的背景故事,以及创造作品的艺术家有所了解外,学生自身感受也很重要。再美丽的艺术品,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到艺术所展示的内涵,就难以感受到艺术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故在实践性赏析教学模式中,初中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静静地感受老师陈述的美,选择好角度以及切入点,用善于发现美的灵性,去感受美的存在。理论结合实践是学习中的关键,实践性赏析教学模式,将学生从课堂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在实践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发现美,学会尝试用自己的角度去审美。

(2)文献赏析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老师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去搜索关于艺术品的故事,以及艺术家的创作经历等有关美术文化、知识背景之类的内容,学生通过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不仅能有选择性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启发,还能提高学生对各种知识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加学生发现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

(3)讨论赏析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应用自己所得到的感受以及自身对于美的看法与别人分享与讨论。在这过程中既能加深自己对美的感受,也能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别人所发现的美,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美术欣赏教学是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更注重教学与育人的结合,引入多种美术欣赏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提高学生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从而提高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晓梅.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吉林教育,2011(16).

篇(5)

【关键词】初中 美术课堂 有效教学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术教学一直都是教学中比较欠缺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师资的缺乏和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符合教育基本素质要求,对美术教学发展极为不利。如今,在新课改的推动下,美术教学不断改进,紧跟时代的潮流,教师们也在努力改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取得了积极显著的变化和成效。本文将具体地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理论,希望其运用到美术教学后能够帮助美术教师从多个方面对美术教学进行探索研究,推动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有效地发展。

一、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虽然课程安排没有语数外等课程频繁,也有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其是副课,但是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

美术教学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及视觉审美观,美术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美术教学在艺术的阵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美术课堂上的开放性特点以及中学生审美体验的现状等都要求美术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能够从青少年心理、教学理论、美学等理论中探讨审美体验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审美体验平台的拓展中讨论如何全面提高中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审美素质,老师和学生相结合,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素质。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考核方式灵活,教师们就会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再加上新课改的支持,应试教育的影响就会不断地减弱,教学要求学生应该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们对美术的热爱,如外出采风、随心创作等等,都会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及创新能力。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二、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建议

(一)改变观念,加强认识

由于初中学生、家长乃至学校对美术教学的意识淡薄,所以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加强他们对美术教学的认识度,意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目前初中美术教学观念上的偏差是根本的。唯有教育体系关注美术教学,加强学校和教师的认识观,宣扬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术教学低质量的状况。另外,美术教师还应该准确定位美术教学的目标,充分准备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过程,根据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到因人施教,发挥自身作用灵活教学,激发学生强烈的美术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兴趣。可见,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自身美术专业度将影响着学生的美术学科发展。

(二)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仅让学生能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美术素材,而且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出美术在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另外,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三)加强美术工艺课学习

曾经的美术课堂上,教师通常会简单地做一下示范,就是让学生对着教材临摹,没有全面地讲解理论知识和美术的实用性,使得学生缺乏理论教学和审美教学。教师忽略了美术教学的实质与目的,没有注重学生的兴趣与真实感情的表达。由于美术是学生开启审美教学的第一步,为了得到高分,绘画技巧成为学生绘画的首要考虑点,照搬、模仿成为老师教给孩子的第一课。中学的美术教学变成了只为完成任务而没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应试教学模式。而且美术训练太模式化,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在初中,美术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学校的美术课基本上是以绘画课为主。在初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训练,美术工艺课往往由于工艺制作材料缺乏及初中的美术教师专业度较低而被忽视。然而,只要美术教师思维灵活,并非一定要有专门的工艺制作材料。在初中,贴近自然,到处可见的树叶、房屋、稻谷、野花、石子等等均是美术工艺课的天然原材料。加强美术工艺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教学设备的短缺状况,而且可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而具有活力。

三、结语

作为艺术教学的一种,美术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气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激发学生的灵感等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对于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纵然如今初中的美术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转换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学观念,运用合理的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相信初中的美术教学质量会有所改善。另外,教师们还应该重视有效教学的情况,通过合理地备课与课堂示范,以及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来提升初中学生们的美术水平,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爱妮. 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反思[J]. 文学教育(中),2013(06) .

篇(6)

【关键词】基础教育;美术教育;适应性;美术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

基础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基础美术教育是基础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效组成部分之一。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历程中,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无论是作为实现美育的途径还是作为辅德教育的手段,由于其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被纳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美术课程改革的选点试行到随后的全国推行,又到经过十年教育实践后的2011年美术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无论是从课程基本理念的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还是美术课程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总目标的设定,都是围绕着“美术教育的适应性”进行的。那么,基础美术教育的适应性都涵盖哪些阶段、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如何适应等问题,则是本文要简要探讨的主旨。

1、教育适应性与基础美术教育适应性的阶段内涵

教育适应性理论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指教育的主体(教育者或学校)根据未来的需求,适时、主动地改变自身的特性和教育教学方式,以适应外部条件变化的需要?。教育适应性理论要求教育的主体根据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向,适时主动地调整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方式等以适应外部条件和客观需要。基础美术教育的教育理论由基础教育教学理论、美术专业技术和美术专业理论三部分构成,无论是从心理学、教育学、通识教育课程看,还是从美术技能、美术欣赏,美术史、美术类型等进行分析,也不论从现代多媒体教学用具进行实践教学,这一切都要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不同阶段,既不能超越,也不能滞后于这个阶段,否则将不能适应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审美意识的提高与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领域,基础教育主要涵盖四部分:幼儿教育(也称幼儿园教育或学龄前教育)、小学教育、初级中学教育和高级中学教育。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相应的也被划分为:幼儿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初级中学美术教育和高级中学美术教育。在基础美术课程改革以前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中,忽视了不同教育阶段的之间的有机联系,出现并长时间的存在着各个教学阶段的割裂,较为明显的是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内容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重复,初中阶段的课程内容与高中阶段教学内容的重叠,造成了知识的重叠讲授和教学时间的浪费,这就不能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基础美术教育的适应性不仅仅包括基础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为初中美术教育做基础铺垫,初中美术教育为高中美术教育做中坚准备,还包含整个基础美术教育为高等院校专业美术教育和公共美术教育的准备,并且,基础美术教育还要适应高等院校的专业美术教育的公共美术教育。

2、基础美术教育适应性内容

基础美术教育是基础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对学生心灵启迪的教育,艺术教育以独特的方式,通过艺术教育实践,使学生的审美境界、社会应用及创新等方面有显著提高,美术教学不但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艺术审美教育,而且又促使了艺术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基础美术教育是高等公共美术教育的准备阶段,同时也是高等专业美术教育的基础。基于这种现状和要求,决定了基础美术教育的适应性所涵盖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

美术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老师则在这一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年龄的特点和学习现状进行较具针对性的教学,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则是基础艺术教育对包括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最根本的的要求。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将中小学美术老师由最初的技法传授角色转化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角色,在学生面前不再是权威的象征,而是根据学生的绘画程度实施以教,此时美术老师以课堂的互动者和引领者的身份存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互动中建立起友爱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一座牢固的桥梁。作为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2。从新修订的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可以更进一步的看出,由于教育目标的不同,基础教育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在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标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这两种维度的教学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例如,高中美术教育主要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但也担负着为高等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3、基础美术教育如何体现适应性

基础美术教育应该具有适应性,而基础美术教育又包含幼儿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初中美术教育和高中美术教育,我们认为,这些不同阶段的美术教育属于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同时,高中美术教育又兼具着为高等专业美术教育培养后备军的任务,即基础美术教育中美术取向的基础美术教育(高中阶段)。

一般来讲,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是主体性、基础性的。由于以教育为取向的美术教育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美术教育的构成因素必须包括美术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3这就要求我们,其一,基础美术教育要具有综合性,实质上,综合性是基础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性质,基础美术教育要通过这些学科的内容来体现基础美术教育的适应性;其二,基础美术教育还体现在不同阶段的教育之间通过连接性来实现其适应性;其三,从美术教育的美术取向来讲,高中美术教育还应通过美术取向来体现其适应性,担任为高等专业美术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

1、 胡明宝.高等师范素质教育概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第2页!第3页.2000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出版

3、李勇主编《美术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页

作者简介:张艳(1974.10.2),女,河南商丘人,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美术教师。

邮寄地址:河南商丘市实验中学(高中部)美术办公室

篇(7)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教师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教学技巧

我们通常问什么是美术?很多人就会回答,美术就是画画。我们再问,美术教师是干什么的,很多人又会说,美术教师不就是教人画画的吗。没错,美术教师是教人画画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中学美术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画不仅要画的好,设计也应做的好。但是现在的美术教师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人画画那么简单了。

如果一个美术老师只能画画,那当我们的课本中出现欣赏课时,我们的美术老师总不可能还用画的方式来解决吧,所以这时还是需要用理论知识去讲解的。在中学美术课中要教会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审美,若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那怎样让学生更全面的去审美呢?因此作为中学美术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绘画能力之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

例如,人教版初中美术课程七年级至九年级总共六册美术教材,每一册的第一单元都为欣赏・评述领域,教材围绕各个单元的主题,选择相关的古今中外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提供给学生欣赏。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步人欣赏的情境,通过欣赏层面的不断递进,学到欣赏的方法;学会欣赏和解析美术作品,能够体会美术家的创作意图;了解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了解艺术家为了自己的内心表述而采用的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语言,进而对美术作品产生较深入的了解;从不同层面深入了解优秀的艺术作品,去体会作品内在的深层意蕴,从而更好地认识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上好欣赏课,对中学美术教师而言,就不只是画好画那么简单了,这要求美术教师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理论知识。比如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教师要从它的作者、作者的经历、作者所出的社会背景、作者的思想、以及当时的时代潮流等多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想尽可能回归这幅美术作品所处的时代,设身处地的感受美术作品,从而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思想与意图,感受到美术作品的价值所在。在欣赏中有很大可能会涉及到历史、政治、地理、文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因此,在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中,中学美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能力,己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学科界限,成为重新构建跨学科的综合教学的整合力。不论是本学科内部的交叉整合教学,还是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重新整合教学,都需要创造性地运用综合学识、综合因素的有机整合才能获得成功。因此美术教师更应当全方位的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还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技巧。单一的传播文化知识很容易,但是要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具备持续不断的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大胆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对学生的机械训练变成共同探究,把教师表演的课堂,变成师生之间互动的舞台。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开发出学生的生命潜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把死板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轻松有趣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活力。例如,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民间美术》,主要欣赏民间年画、刺绣、蜡染、编织、剪纸、皮影、玩具、陶瓷、风筝、面具等。对其不同材料、造型、内容等进行简要描述。也可请学生谈谈对民间美术的看法。之后,可以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分组制作面具,各组分别讨论制作出有主题,有故事背景的一组面具,然后各组同学可以依次带上自己制作的面具,为全班同学进行表演并且展示自己的面具。这样,学生就在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中了解了面具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还亲手制作了面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美术课是轻松的、愉悦的。

除了有趣的教学,教师还要很好的管理学生,保证课堂纪律。使课堂活而不乱。这就要求初中美术教师要时常反思,累积经验。现在的孩子,特别是进入初中后,就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老师的管理非常有难度,如何让学生信服自己,那就要求自身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使学生与自己成为朋友,在做朋友的基础上还要尊重你。那老师的人格魅力又如何体现呢?首先,老师要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基础,用渊博的知识来让学生感到钦佩。其次,老师要有很宽的知识面,要懂得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比如,当代的时代流行、初中生喜欢的歌手、初中生关注的文学作品或作者,初中生喜爱的游戏、网上的一些流行词语等等,通过这些与初中生拉近距离,让他们意识到,你并不只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还有可能是爱好相近的朋友。很好的处理师生关系,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能很好的洞悉学生的心态。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会更加的佩服。现在的学生很多都喜欢民主的老师,但民主并不是放任学生,要让学生自觉的在老师的辅助下学习,这是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做好中学美术教师,不仅仅是画好画或做好设计就能胜任的。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有创新的教学技巧,有能够有效管理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炜.美术―心育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王道俊,郭文安.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J].教育研究,1989(9).

[3]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李玉平.课堂开放了怎么办[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