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物医药的现状

生物医药的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14 11:51:18

生物医药的现状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1)

1 我国生物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1.1 知识产权保护的品种少,质量差 我国医药行业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仿制国外药品,由于科研水平较低,研究与开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新药开发能力弱,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中大多数是仿制自国外药品,“八五”期间开发的1500多种新药,70种为一类新药,但仅有2种具有独立的分子结构,为世界公认的创新药品凤毛麟角。同时,在我国临床医疗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中,主要有47大类,3000多个品种,11000多种规格的产品,但产品主要集中在常规设备等中低档医疗器械,而高档产品的生产较少,并且在技术方面较为落后,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1 2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知识产权制度对作为知识产品“生产基地”的医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临床医院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一功能还没有为生物医药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所认识,不少人对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含义知之甚少。据对某高校抽样调查显示,知道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的人员占45%,进一步了解其内容的仅占15%;知道知识产权保护包括立法、司法、执法过程的不足20%,知道如何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和合法权益的不足10%.这种现象在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同样存在。这种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淡漠反映在:对无偿使用别人的成果习以为常,对自己的成果被别人仿冒、抄袭不以为然。这一现象应引起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3 人员流失导致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医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可转化的科技成果主要是职务性成果。近年来,由于科研人员流动数量日益增多,导致高校、科研院所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流失状况日益严重,这不仅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侵犯了科研院校和院所的权益,而且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

1.4 管理不严导致知识产权无法保护 科技成果转化部分采用技术转让方式。在这种合作中,由于合同签订不规范,或由于责、权、利不清,或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导致有意或无意中造成资产流失,同时不少管理者对这种现象并不介意,采取一种听其自然的默认态度,造成知识产权无法保护的局面。

2 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十几年的时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并初步与国际接轨,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但是法规的制定及施行,不等于法制的健全。我国生物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社会观念的转变,执法机制的形成、管理制度的完善、法律知识的普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司法、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实施监督和法律咨询服务等方面,仍有大片空白,需要加快填补,使之臻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要解决立法问题,同时也要解决执法问题。一方面要严肃查处各类侵权、假冒等违法活动,逐步优化法律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植我国生物制药知识产权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努力提高医药行业企事单位自身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

2.2 提高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水平 针对当前生物医药行业的实际情况,以及面临着的生物医药,特别是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强劲走势,要提高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整体水平,深刻认识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和竟争武器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开拓、占领国内外市场,保护竟争优势和发展后劲方面的积极作用,要从企事业单位科研、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和看待知识产权问题。

2.3 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行业的优势 尽管我国在生物制药领域没有太大的优势,但在中医药领域发展前景却是广阔的。一是化学药物将逐渐淡出而代之以生物制药和中药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是由于化学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根据WTO的统计资料,几乎所有化学药物的“致病”作用与其治疗作用是等同的,也就是说,应用某一化学药物在治疗某一疾病的同时会潜在地引发另外一种疾病。二是医学模式的改变决定了药物治疗的目的已经由直接杀伤外源病原体转化为调整生物体自身功能,这正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三是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医源性药源性疾病增加、老龄化社会来临,导致疾病谱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的化学药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近几年来,在“崇尚自然”的大潮下,包括欧美在内的各国政府,把希望投向了我国的中医药。随着各国有关法规的建立健全,中医药进入医疗主流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四是在西欧,中医药已被列入医 疗保险体系。在美国,由于民众对中医药需求日盛,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拟定了一部《天然药物法规指南》,颁布实施后,处于“支流”状况的中医药将转向“主流”药品。这为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

中医药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但是欧美国家已加大投入进行研究开发,如美国每年投资近1000万美元在科研机构设立“替代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从事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在应用中药治疗癌症、疼痛、艾滋病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这给我国提出了挑战。我国现有35大类、43种剂型、5000多种中成药,经过长期临床应用,其许多方面优于西药。如果能开发出三效(速效、长效、高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三便(储存方便、携带方便、服用方便)的中成药,就能大大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竟争能力。

2.4 进一步完善通过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 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建立公平合理、有效运行的激励机制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杠杆。同时专利制度是激励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机制。专利制度对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创造依法进行保护,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为了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目标,要加强科技研究,在继承传统、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中药行业创新能力,要积极鼓励发明创造、调动申请专利的企事业单位发明人的积极性,引导科技工作者把取得专利作为科研开发立项的目标之一。制定激励政策,把取得专利作为业绩考核指标之一。设立专利奖,将专利奖励与科技奖励同等对待。

2.5 培养中医药国际经贸与知识产权的专门人才 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建议在医学院校开设一定学时的知识产权课程,将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生的课程计划中,通过学习基本知识,使学生较早受到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教育,初步树立产权意识。对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开发的从业人员普遍进行知识产权的宣传、学习、并列为岗前教育的必修内容之一,提高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医药研究、开发、生产部门的负责人,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办短期知识产权轮训班,并将之作为履行职责的考核内容。医药研究开发院所,应培训通晓知识产权的专门人才,负责在医药研究开发立项、鉴定、申请奖励以及有关论文、报告、宣传材料公开发表前的审阅和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的咨询工作。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2)

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张先生感觉自己动作迟缓,肢体僵硬的症状有了明显好转。由于张先生家离医院比较远,每次坐公交车到医院还要转一次车,比较麻烦。张先生认为自己买药服用也一样,就不去医院,在附近药房买美多芭,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时吃药。时间长了,张先生感觉药物的疗效控制不了症状,就自行增加药物剂量。每天服用几次药物很麻烦,且偶尔漏服一两次药物感觉症状也没什么变化,就干脆自己改为早晨一次顿服。这样自己调药一段时间后,张先生感觉四肢总是有不能控制的动作,再增加美多芭的药物剂量也不能改善。在家人的督促下,他再次来到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就诊。

医生仔细为张先生做了检查,并详细询问了用药情况及用药剂量,判断张先生是由于自行增加美多芭药物剂量、改变服药次数,导致的异动症。对张先生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并对他进行了帕金森病知识的解释和宣传。

医生告诉张先生,帕金森病是发生于脑内黑质-纹状体系统的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其中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由一侧上肢远端开始,手指呈节律性伸展和拇指对拿运动,如“搓丸样”动作。频率为每秒4~6次,静止时出现,精神紧张时加重,可扩展到同侧及对侧上下肢。少数患者,尤其是70岁以上发病,可不出现震颤。

目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护理等。药物治疗作为首选,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按照药理作用可分为以下6类:①多巴制剂:指左旋多巴和复方左旋多巴,如多巴丝肼、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等。②抗胆碱能制剂:盐酸苯海索等。③金刚烷胺。④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罗匹尼罗、卡麦角林等。⑤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司来吉兰、雷沙吉兰。⑥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托卡朋、恩托卡朋。其中左旋多巴是帕金森病治疗的基本药物。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指出,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是: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剂量滴定”、“以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不能一味为了改善症状随意增加药物剂量和改变服药次数。由于美多芭药物半衰期较短,随着病程的进展药物半衰期会越来越短,而且服药后会出现身体内血药浓度的波动,因此为达到持续性效果,该类药物需尽量持续给药,或同时添加COMT抑制剂、MAOB抑制剂。随着左旋多巴药物应用渡过“蜜月期”,药物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异动症等就会逐渐出现,治疗上需要请医生调整左旋多巴的剂量、剂型和给药方法,或调整其他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应用。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3)

【关键词】临床药师;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医院的药学工作者正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逐步参与指导临床用药的模式转换。临床药学工作者走向医院临床用药指导已成为必然趋势,临床药学是医学药学相结合,探讨临床用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一门学科,它主要通过药师运用专业知识协助干预临床用药,协助医师给出合理用药方案,并检测用药过程,以提高药物疗效,最大限度发挥药物在实际临床使用效果[1]。

1药师参与药学监测

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是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重点,临床药师参与查房是临床药学的基本,是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的重要渠道,药师参加临床查房,通过医师对患者的病情介绍,讨论了解患者所患病症的症状以及病理特点,结合医师的用药方式,主动与医师护士进行交流,参与患者合理用药过程。临床查房中重点注意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用药后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症状等[2],其中重点是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如临床查房中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与医生沟通,对药物合理性进行干预,为医生提供合理用药建议,保证患者合理用药。药师负责填写核实,整理用药的不良反应,协助医生参与防止发生临床用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发生不良用药反应,应积极参与救治工作,有效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加强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宣传,增强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实效性,降低工作失误,为医生临床用药分析同可靠的数据支持。加强抗菌类药物在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成立用药合理性审核工作组,监督处方合理用药,随机抽取处方进行点评,对于不合格的处方进行上报,进行相应科室责任分析,为以后医院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促进医院合理用药[4]。

2药物咨询

用药咨询是连接药师与医师沟通的桥梁,使得药师能够深入的走进临床用药实践。药剂师运用良好的人际沟通手段,走进临床对医师,护士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回答医患提出的问题,有效的共同提高合理用药。医院设立定点药物咨询服务台,提供准确的药物信息,对孕妇以及哺乳期患者,老年患者以及特殊人群进行用药指导,提供优化用药建议、宣传,解答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以及针对用药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告知患者配伍禁忌,药物的储存方法以及适用症状及储存方法等。为临床医师提供用药指导以及药品相关信息。针对药物咨询,做好记录,收集信心反馈,定期对信息进行整理。提供科室分析,讨论学习,为临床医师提供具体用药反馈信息,以便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充分把握药物疗效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使用效果,通过展开药物咨询活动能够让药师直接面对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病状,及用药情况,让药师可以积累临床用药经验以及锻炼药师的综合共同能力,同时开展药物咨询可以很好的接触患者的药物使用反馈信息,及时对药物进行检测,发现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针对不同人群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及时做好信息整理,为医师提供临床用药后分析数据,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以及促进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必须强化培训,快速掌握临床相关知识进行掌握,如诊断、内科、病理等,学习有关临床的跨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更好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服务。

3药学分析

针对临床医师选定以及最新引进的药物进行药学分析,观察整理药物对特定人群用药后的反应以及用药适应情况,例如药品对孕妇,肾功能不全,以及婴幼儿用药后的反应,针对用药后出现用药反应的患者做好,病症、所用药品,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症状,以及特殊人群,特殊个体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及时上报给医师、科室,进行用药讨论、分析,[3]以了解该药品对某些人群不适宜用药,避免以后工作中该药物的使用。对于不常用药品,或医师不熟悉药效的药品进行整理分析,选出适合临床用药的药品,为医师用药提供依据。同时对相同药效,不同价位的药物使用效果,用药后反应信息进行收集,对比出性价比最高的药物,加以在临床使用中推广,干预日常用药计划,用药方案等提出合理经济的用药计划,保证药品疗效的前提下,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4讨论

我国临床药学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干预尚处于初级阶段,药师临床实践不仅仅要掌握良好的专业药物知识,还应该掌握基本的临床知识,转化固有思维,从医师的角度看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用药分析能力,正确有效的为医师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首先了解临床科室的基本情况,熟悉科室内医师的用药理念,以及该科各种疾病的症状,基础用药,体征检验指标,临床用药原则等。强化自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关注药品的用药不良反应,互相作用,针对目前临床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混乱情况,做好临床类药物使用分析,比较相同类药物的药理药效,使用状况,为医师日后用抗生素类药物提出合理意见,促进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应该加强临床实践,从查房做好患者病症,用药记录,进行临床药学分析,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做好药物咨询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药品知识掌握,结合临床医师诊断病症,给出合理用药意见,以及回答医师护士的药品资讯信息。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是推动合理用药的主体,临床药师面对的主体是患者,医师,基于实践促进患者的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地给出医师合理的用药建议。临床药师只用通过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更新掌握广阔的药品信息,积累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辅助医师进行合理用药干预,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钟永基,刘佛添,钟小玲.临床药师与合理用药[J].现代医院,2008,8(8):124-125.

[2]李江萍.药师如何融入临床[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7(9):125-126.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4)

【关键词】 药物依赖性 ; 防范措施

1 药物依赖的最新释义

WHO专家委员会对药物依赖性的定义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的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性。”

2 如何区分药物依赖、药物成瘾、药物滥用

2.1 药物依赖性是某些药品或化学物质具有的一种特殊毒性,使人处在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出现“欣”,对所有物质产生强烈“渴求”,用药者在这种渴求感驱使下出现“觅药行为”和频繁的“用药行为”,这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和引发的行为称为“精神依赖性”。由于频繁的使用,机体对产生身体“依赖性”,这时若中断使用将会发生严重反应称“戒断症状”。

2.2 药物依赖的含义比原有的药物成瘾性要广,它包含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两个方面内容,而药物成瘾性不能概括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长期以来人们误将戒断症状作为判断药物成瘾性的主要依据,实际上药物成瘾性指的是药物的精神依赖性而非它的身体依赖性。WHO的有关专家委员会鉴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采用的“药物成瘾性”一词含义不够全面,在20世纪60年代建议用的“药物依赖性”作为取代的科学术语。因此,对“药物成瘾性”即药物精神依赖性的正确认识应该有药物或物质所产生的特殊精神效应,它表现为对该药物或物质强烈渴求感和欣,出现反复的、难以自我控制的强迫性觅药行为和用药行为。

判断是否产生药物成瘾性即药物精神依赖时,还应正确区分以下情况:①正确区分是“医疗目的”还是“非医疗目的”用药,若为前者,则属于合理使用;若为后者,则属于药物滥用即吸毒;②将“耐受性”与成瘾性区别开来。品长时间使用后常伴随产生对药物的耐受性,这是机体对药物的一种适应状态。耐受性是指原用的药量达不到原来的药效,或者为了要达到原有的药效,必须加大药量。患者对品产生耐受性时,原来使用的剂量达不到止痛效果,患者必然要求加大药量,医护人员容易误认为是患者对药上瘾了,立即采取停药措施,正确的处理方法应当是加大药量以达到镇痛效果,而不是停药。

2.3 “药物滥用”是全球通用的另一术语,我国习惯称吸毒,指的是“非医疗目的”大量使用有依赖性、特殊性的药物,滥用者对该药或物质产生依赖状态,带来严重的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以及社会问题,构成社会公害。由于构成的不单是药物,还包含许多并非药物的化学物质,因此,近年有人提倡采用“物质滥用”这一术语取代药物滥用一词。

3 正确合理使用及管理品及一类,防止医源性药物依赖的发生

3.1 患者使用方面的规定 ①必须使用品及一类短期镇痛、止咳的门诊患者,门诊每张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常用量,只限于医院内使用,或者由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 d用量,控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 d用量;②使用非甾体镇痛药品不能达到镇痛药品不能达到镇痛目的的严重慢性疼痛患者,国家规定可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和羟考酮缓释制剂镇痛。但病种、用药时间、用药方法都有严格规定。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8)-11-0074-03

1 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历史的简单回顾,足以发人深思

自1840年中国田门被西方列强打开,西方的医药学传入中国后我国才有中医药学和西医药之称谓。其在防治疾病中,很快显示了优势作用方面,尤其弥补了中医药学的一些不足之处。故很快传播开采,并成为中国的一种重要的医药学理论体系。面对此况,中国的中医药学工作者,陆续对西药学进行研究,力求吸收之,以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提高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逐渐形成和出现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中西汇通派医药学,此即为中西医药学结合的开始,并涌现出一批代表性人物。此段时间,有一批中西汇通类医药学著作问世;张锡纯的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尤涉及药物学内容较多,至今被人们瞩目。此阶段吸收西医药的研究工作特点为中医药学工作者的自主行动。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突出特点为政府大力提倡,明确提出“中西医结合”。这样,就使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工作,由中医药学工作者的自主行动,进而成为有组织的联合行动。如此优越的环境和形式,对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是极为有利的。然而进展如何呢?“中西医结合”的明确提出,若从1958年算起,至今已40年,尽管中西医结合早已被视作中国卫生界三支力量之一,但从学术角度讲,小西医结合后的医学,其学科范畴和内函,却尚处争议中。科学史表明,一门学科的形成或建立,需如此长时者,实属少见。此况,内中必有原因,发人深思。

2 中西医学结合研究与中西药学结合研究应相辅相成,终达中西医药学结合

作为一个医药学理论体系,由其医学与药学两大部分组成。二者关系,即有区别,又有关联。区别在于各有侧重,关联在于互为依存,相互促进。决不是彼此能够包含或替代的关系。同时,医学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药学以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为中西医药学结合,其中西医学结合和中西药学结合的关系,亦然。多年来,仅提中西医学结合,并着力从事研究;不提中西药学结合,漠视中西药学结合研究。似乎中西医学结合研究就包含了中西药学结合研究。如此,则从认识上和行动中,呈现着根本性的大偏差,故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难于有较快和较大的进展。

再从中西医学本身来看,结合后的医学,为达防治疾病的目的,将使用何样的药物呢?使用现有状况的中药或西药,恐怕均难适用,只能使用中西药学结合的药物。鉴于以往漠视中西药学结合研究,自然难有相应药物可供选用。无可供选用药物的中西医学结合后的医学,难于谈到其真正的存在或称达到。可见,若仅有中西医学结合,而无中西药学结合,客观讲,中西医学结合的研究工作,难于深入和真正结合。只有视中西医学结合与中西药学结合为相辅相成关系,并作大体同步化的研究,在中西医药学结合的实现过程,才能体现和达到中西医药学结合的实现过程,才能体现和达到中西医学结合。

3 中西医药学结合及其研究工作,应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

中西医药学结合的目的,就实质讲,乃为使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二者的优势得以保留和结合,劣势得以消除或避免,进而形成新型的医药学。客观现状是:中西药学的优势在宏观,劣势在微观;西医药学的优势在微观,劣势在宏观。认识论表明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是:宏观包括微观并统帅微观,以此认识客观事物,呈现整体的准确性和局部的不精确性;微观用来阐述宏观,决不能完全包括宏观,更不能统帅宏观,以此认识客观事物,呈现局部的精确性和易致整体的不准确性。现状的中西医学的实践,正是如此。就药物使用来看,中药准确性强―安全有效而不伤或少伤机体,但精确性差―质量控制不严和对局部病性针对性差;西药精确性强―质量控制严格和对局部病灶针对性强,但准确性差―有时易致不良反应而伤害机体,此为其弊端。正是中医药学的客观优势而能容纳西医药学内容,中西医药学结合,应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

纵观以往的中西医药学结合的研究工作,不仅如前述仅强调中西医学结合并付诸研究而漠视中西药学结合,更在结合研究工作中,亦是以西医药学理论为基础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西医药学概念的疾病:作中医药学的证型分类研究,如高血压病,可有阴虚阳亢型、痰浊内阻型等;(2)中医药学的某类药物,可用来治疗西医药学的何种疾病,如活血化瘀作用中药,可用来治疗肿瘤.微循环障碍等;(3)中药使用的目的,多在于如何增强西药作用或减弱西药的不良反应;(4)研究中药的目的,在于吸收中药为西药或称由中药获得新西药。如上可概括为一句话:如何让中医药学内容为西医药学服务,或称如何将中医药学纳入西医药学。正是这种理论基础方面的大偏差;西医药学结合是难于取得较大进展,亦是难于实现的。

中西医药学结合,如何才能体现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呢?为此,突出应作如下几方而研究:(1)中医药学概念的疾病,到底包括西医药学概念的哪些疾病;(2)西医药学的某类药物,可用来治疗中医药学的何种疾病,例如抑菌消炎药,可用来治疗实热证还是虚寒证等;(3)如何用西药增强中药的作用或减弱中药的毒性:(4)研究西药,将其吸收为中药等。如上亦可概括为一句话:如何让西医药学内容为中医药学服务,或称如何将西医药学纳人中医药学。如此才能使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终将实现中西医药学的结合。尽管如上研究工作尚少,但理论上思考,确应如此。同时,亦有部分实践表明,确能如此。仅以将西药吸收为中药而言,将西药研究成中药后,不仅仍保留其微观优势。又能获中医药学的宏观优势。从而达到宏观与微观的辨证结合地使用,即准确而精确地使用,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西药中药化――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的突破点中医药学的现代科学化,是中西医药学结合的前提。中医药学理论为中西医药学结合的基础,但处于微现劣势的现状,尚不能与微观优势的西医药学相结合。只有获得微观表述之后,才能与西医药学具有共同的内容表述,实现结合。而微观表述,实质即为其现代科学表述,故中医药学的现代科学化,乃为中西医药学结合的前提。换言之,中医药学的现代和科学化,则意味着中西医药学结合的到来。

中医药学的现代科学化,包括中药学和中医学的现代科学化。那么,二者谁先实现现代科学化更方便呢?这要从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来进行分析。首先,医学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药学以药物为主要对象,而人体组成及功能状况,诚比药物的组成和功能状况复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着中西药学结合更容易。再从人体和药物的现代科学化程度来看,仅就药物的组成而言,现已达现代科学的分子乃至量子水平,而人体组成的了解,却远远没有达到如此程度,起码从程度上即普遍性方面讲,确实如此。最后,从研究方法看,药物为物,其现代科学化的研究方法,由于人选择的随意性大,即可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如物质基础的研究,可进行提取,分离的处理,甚至可烧成灰进行研究;生物活性的研究,在很多情况下,可由动物实验来进行,而动物实验,则可对动物进行解剖乃至处死的处理。然而,对人体进行现代科学研究,达到现代科学的微观阐述,在很多情况下,却不如对药物研究方便。总之,中药学现代科学化较中医学现代科学化,易于达到。故中药学现代科学化研究先行,带动和促进中医学的现代科学化,以达中医药学的现代科学化。中药学现代科学化,中心内容是获得现代科学化中药,这就需要先明确现代科学化中药的标准。笔者认为,现代科学化中药应具备两大方面内容:(1)宏观内容,即仍具中药基本内容可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2)微观内容,即中药基本内容得以现代科学表述,包括物质基础和生物活性两方面。一种药物,具备如上两大方面内容,则可视为现代科学化中药。以上两大方面,缺一不可,如缺宏观内容,则不为中药了,难称现代科学化中药;如缺微观内容,则仍为现有中药而非现代科学化中药。

4 中药现代科学化的捷径――西药中药化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6)

[关键词] 药物性日光性皮炎;治疗;回顾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58.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038-02

Drug sex dermatitis 30 cases, are reviewed

CHEN Yaomin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519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rug sex dermatitis methods and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To review different treatment effect of 30 patients with drug sex dermat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9 to August 2010. Results: TCM treatment group ten patients through treat symptoms are mitigated, 7 patients symptoms disappeared after treatment,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group of ten patients through treatment symptoms were mitigated, 7 patients symptoms disappeared after treatment, natural treatment group ten patients through treatment have 8 cases of symptoms mitigated, 5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for symptoms disappeared, 2 cases of no effect.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method for drug sex dermatitis treatment has good effect, natural therapy for drug sex dermatitis also have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but the effect is not very good.

[Key words] Drug sex dermatitis; Treatment; Review

药物性日光性皮炎是指由于一些药物的原因引起的患者出现的日光性皮炎,其一般表现为使用一定的药物之后,患者经过日光暴晒,暴露部位出现皮肤红肿,也有可能是出现水疱或大疱[1-2]。一般容易引起药物性日光性皮炎的药物有四环素、灰黄霉素、氯丙嗪、四环素软膏、煤焦油类制剂、补骨脂素、白芷素、双氢克尿噻、呋塞米、佛手柑香油、柠檬油、檀香油、利眠宁及阿司匹林等。药物性日光性皮炎近年来有多发的趋势,但是对于该种皮肤病却一直没有根治的方法。只能够做保守的治疗[3],但是不同的保守治疗方式也有不同的疗效。现将本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接诊的30例药物性日光性皮炎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接诊的30例药物性日光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9~55岁,平均(35.2±2.5)岁;临床表现方面,以小丘疹以及丘疱疹最为多见,少数患者表现为红斑水肿或斑块。30例患者均为服用药物或者外用药物引起的日光性皮炎,其中由于内服药物引起者7例,由于外擦药物引起者14例,由于医用香料引起者9例。

1.2 方法

1.2.1分组方法本次选取的30例患者是按照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选取的,每种治疗方法选取了10名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以及天然治疗组。

1.2.2 治疗方法①中医治疗方法:内服药引起的日光性皮炎由用中药来治疗,本组一般从“清热解毒”、“凉血祛暑”着手,按照患者的不同症状,采用不同的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②西医治疗法:本组涂擦由纯乙烯醇、丙二醇、二甲基乙酰胺,按照19∶19∶12的比例配置的浓度为2.5%消炎痛溶液。内服药方面服用双氢克尿噻等利尿剂、维生素C以及泼尼松等。③天然治疗法:采用芦荟凝胶内服外用,并且用牛奶+0.9%NaCl溶液湿敷,每次15~20 min,每日2~3次[4]。

1.2.3治疗效果标准以患者出现的小丘疹、丘疱疹红斑水肿或斑块症状减轻为有疗效;以症状完全消失为疗效显著;以症状不见好转为无疗效。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30例患者经过治疗,中医治疗组的10例患者均有疗效,其中7例疗效显著,0例无疗效;西医治疗组的10例患者均有疗效,其中7例疗效显著,0例无疗效;天然治疗组的10例患者中8例有疗效,其中5例疗效显著,2例无效。P值为0.03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3.1 概述

日光性皮炎又称“紫外线过敏”,是指在阳光照射后局部皮肤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典型的症状是被照射的外露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严重的还可有水疱、大疱和糜烂,自觉瘙痒和烧灼痛。如果日晒面积广泛,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无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日光性皮炎的发生,与个人体质、肤色深浅有关。体质弱、肤色浅的人症状会更重,老人、小儿易发病,更要注意防护。日光性皮炎还与照射时间长短、范围大小有关,如高原地区更易发病。还有的人服用了某些药物,如磺胺、氯丙嗪、灰黄霉素等,或吃了某种蔬菜、野菜如苋菜、灰菜、紫云英、槐花等后再晒太阳,也会引起一种严重的日光性皮炎[5]。其炎症主要分布在颜面、颈部和手背等曝光部位,尤以额部、面颊为多。常在表皮呈现红斑、丘疹、风团或水疱等,少数患者表现为红斑水肿或斑块,有类似于烫伤的感觉,日晒后症状明显加重,痛痒难忍,夜间尤甚,适当避光后会有好转。一般患处皮肤色素增加,可持续多年复发。

3.2 中医治疗

中医的清热解毒方法很多,针对轻重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治疗方法。症状较轻者可以使用银花、连翘、大青叶、黄芩等中药熬水进行清洗;稍重者可以在使用上述药物外洗的同时内服茯苓皮、泽泻、车前子等。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药物性日光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甚至使症状完全消失,但是目前尚无方法根治。

3.3 西医治疗

西医从消炎、消肿等方面着手,对于症状不同的患者治疗方法不同。通过外敷内服,用消炎药、利尿药达到消炎、消肿的目的,通过补充维生素C阻抑或减弱光敏作用。从目前的临床实践来看,西医治疗药物性日光性皮炎效果显著。但是也没有办法完全根治。

3.4 天然疗法

天然疗法和中医西医疗法的区别在于采用无刺激的方式进行,多采用芦荟和牛奶等无刺激天然材料。由于芦荟和牛奶对于皮肤的保护作用都很强,所以对于轻度的药物性日光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小。但是,这种疗法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疗效不明显,甚至没有疗效[6]。

总之,药物性日光性皮炎的治疗,从目前来看,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的治疗效果都较好,但是都没有办法根治,而天然疗法对于轻度的药物性日光性皮炎疗效较好,对于重度的患者效果不显著。

[参考文献]

[1]吴梦平,吴晓慧,刘学正.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和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6,3(9):39-40.

[2]杨爱琴.45例剥脱性皮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239.

[3]张玉芳,陈全胜,王鹏,等.升清降浊饮治疗异位性皮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6):85-86.

[4]成蓓蓓.爱宁达治疗面部激素皮炎40例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149

[5]原凡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107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7)

关键词:医药物流;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020-020引言

随着医药商品市场化、产业规模化、以及分工专业化,药品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而商品共性在扩大。在此基础上物流与医药的相互结合衍生出一个崭新的行业——医药物流产业。

医药物流的核心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1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

1.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200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952亿元,比2007年的6679亿元增长了5321亿元,年均递增约16.4%。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约占我国GDP总值(401202亿元)的3%左右。中国药品市场每年正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医药商业平均每年以18%的比率增长,零售药品市场的实际增长每年都在30%以上。医改成为市场扩容的政策支柱,医保的覆盖面扩大将直接带来医药市场500亿元左右的扩容。据预测,我国医药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1200亿美元,从而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1.2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与迅速发展的医药工业相比,目前支撑医药工业的中国医药物流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现象:

“一小”指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二多”指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三低”指企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中国有1.2万多家医药批发企业(GSP认证已经淘汰了0.4万家),而美国只有200多家,销售额前四名的医药批发商便占有全美医药批发商销售总额的85%。中国医药批发的毛利率平均为10.43%,费用率平均接近9.48%,批发利润率降到0.59%;而美国药品批发商的平均毛利率为4.5%左右,平均费用率不到2.5%。另外,产品重复多,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缺少集中性和竞争能力,渠道建设不规范,未与上下游建立信息反馈体系。医药物流企业处于弱势普遍导致整体竞争能力低下。

1.3我国医药物流营运模式分析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症结与目前我国医药物流营运模式有关。在目前的国内医药物流行业模式下(如图1),医药零售市场一直被医疗机构所垄断,通过医疗机构流出的医药占到85%,零售店仅占15%左右,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医疗系统在药品销售终端上处于高度垄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使医药零售企业生存空间不断压缩,事实上,能进入医疗系统的除了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大都是靠贿赂等不法手段维持经营的中小企业。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医药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多。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环节,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因此,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去向多样,往往难以监控。另外,中国医药行业存在转包制的潜规则,导致在中间环节滋养了大量不必要的代理商和自由人。

同时,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过多导致了医药流通成本过高。中国医药批发的毛利率平均为10.43%,费用率平均接近9.48%,纯利率则不到0.6%;我国批发企业的利润率已经由1.3%降到0.59%;而美国的批发企业则维持在2%左右。我国医药行业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重的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上的指标只有2.6%。

此外,医药零售市场一直被医疗机构所垄断,通过医疗机构流出的医药占到85%,零售店仅占15%左右,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医疗系统在药品销售终端上处于高度垄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使医药零售企业生存空间不断压缩。

2中国医药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中国医药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医药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需要整合供应链资源,优化药品流通环节。尽管目前医改最终方案还未公布,但相关外围法规已经开始启动。中国医药物流在发展中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

2.1医药连锁经营优势逐渐显现药店连锁经营的优势是降低采购成本,从而降低销售价格。中国零售药店市场与国外有所不同,原因是国外的药品主要是依靠零售药店或分销机构销售给患者,而中国的医药体制存在“以药养医”的体制,绝大多数药品都是通过医疗机构销售给患者的。这种现状也限制了中国零售药店市场的市场化发展。然而,随着中国医改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效仿国外医药连锁经营模式,以此摆脱一味价格竞争,谋求新的发展。

从近八年百强药店销售总额变化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我国百强连锁药店销售额增幅不断,医药连锁经营优势逐渐显现。

2.2各地医药物流中心建设力度加大虽然药品零售企业近年来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但只是数量增多,效益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零售企业自营配送中心效率低下。医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成为医药物流大发展的标志,为了推动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国家和医药企业开始大力投资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今年6月,国药控股安徽有限公司投资的皖西医药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安徽金安经济开发区,总投资4亿元,该医药物流中心建成后将大力推动皖西医药产业的发展;鄂企上市公司九州通将在武汉投资3.8亿元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建成后可支撑年销售配送药品60亿-80亿元。

各地大型物流中心的出现将会促进现代化医药物流体系和运营模式的优化。在新的运营模式(如图2)下,医药厂商的产品可以先汇集到物流中心,再由物流中心对各地的下游客户做配送,这样可以降低医药商业的管理成本和医药零售终端的进货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的集中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