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移动支付的问题

移动支付的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6 16:22:55

移动支付的问题

移动支付的问题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3G网络和智能手机也逐渐的走入了平常人家,也正是因为有越来越多了人开始熟悉了解并使用移动互联网,所以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应用――移动支付也开始快速的发展。移动支付产业链由于逐步确立了移动支付标准、国家协调宏观政策而逐步明晰。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各参与主体逐渐确立了自己在其中的位置,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发展移动支付。

【关键词】

移动支付业务;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金融机构;运营商

0 引言

移动支付作为桥梁将电子商务、电子支付、设备制造、移动通信联系了起来,所以,移动支付产业在新型电子支付领域中占着主导地位。传统的支付虽然没有移动支付那么方便,但是他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近十年来,我国移动支付比传统的支付发展的要慢,制约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没有形成固定的运营模式、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等等。

1 移动支付的含义和分类

近年来,移动支付逐渐的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那移动支付指的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资金支付换取商品或服务的支付方式。付款人的位置可以是不固定的,他所在的位置和基础设施对移动支付并没有影响,像手机、笔记本等这些都可以是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

在应用模式和采用的技术等方面,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远程支付指的是顾客通过短信、WAP、银行等服务将资金转给商家,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通过账户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来确认,而整个过程的真实性可以通过顾客从移动设备上发送短信、密码等方式来确认。远程支付这种支付方式会在网络与终端融合的背景下和互联网支付更加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很难分开。那近场支付指的又是什么呢?指的是顾客通过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在通过部署的商户的消费终端使用近距离通信技术进行资金转移来完成支付,像拿手机在读卡器上购买地铁票就是近场支付。

2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2.1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

在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商业模式下,移动运营商通常会直接在话费中扣除交易费,或者要求用户开立专门的移动支付账户,这样就减少了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业务联系,而且运作起来也会更加的方便。现在我国有手机支付和手机钱包两种类型的移动支付业务。首先说说手机支付,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进行远程支付,所以它属于远程支付。在手机话费中扣除交易的费用,或者还可以将费用在用户运营商处开立的移动支付账户扣除。再来看一看属于近场支付的手机钱包,这种支付方式就是要将用户的手机和近距离通信技术捆绑在一起。若开此项业务,需要一张智能芯片,可以把它安装在手机上也可以把它放入SIM卡,这样便能进行刷机消费。这种方式也是在手机话费中,或者用户在运营商处开立的移动支付账户中扣除交易费用。

2.2 在以银行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下

移动运营商只为银行提供数据传输服务。通过移动运营商提供的移动网络,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之间就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联系,并且,用户可以直接进行移动支付通过自己在银行的账户或者是自己专门在银行开设的小金额支付账户。现在,我国的很多银行都推出了和移动支付相类似的业务。

2.3 运营主体中的银联商业模式

银联是一种不同于商业银行个性化的手机银行服务。银联对银行卡支付服务以下的延伸就是移动支付平台接入服务,而且是移动支付平台接入服务是我国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的金融运营机构。在原银行卡的网络体系基础上可以避免运营商造成的弊端实现银行之间的联通。银联使商家和消费者有了更大的平台和选择种类,使得移动支付业务的前景越来越好,使移动支付对用户完成更好的定位。

2.4 商业模式中的支付机构

支付机构是用于移动支付并且按照有关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非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在移动运营商、银行和银联之间都是独立存在的。移动支付是支付机构业务延伸的中介。手机和支付宝绑定用发短信来完成单笔最高支付不超过200元的支付,可以马上到账,这就是支付宝手机支付。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效率,明确了各自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但是要开展好这项业务,必须要具备以下几项能力较高的市场推广能力、技术研发能力、资金运营能力以及行业号召力。

3 移动支付中的问题

3.1 相关规章制度缺失

移动支付刚刚出台还是一个没有形成明确的框架和流程的雏形。监管部门对电子支付和支付服务整体的技术平台准入条件的标准还未具体规定,“规范发展与促进创新并重”是他们的态度。银行将手机银行业务作为电子银行业务的一部分来看待,并没有对它做出单独规定,而是将手机银行业务加入到整个电子银行业务章程中进行统一的管理。为了更好的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和业务的健康发展所以银行先不做出针对性规定。

3.2 有待提高的市场

由于移动支付业务是一种新兴的支付业务,所以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民主不能接受它,用户对支付业务不了解,不太接受所以大大影响了业务的发展。虽然3G用户逐年增加,但是移动支付的业务量比没有手机用户规模那么庞大。对于城市来说,金融服务是十分周到的,便捷的城市居民对这项业务需求量不大,虽然金融服务网点分布在某些农村地区存在空白,但受传统消费模式的影响,农村人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对这项业务还很陌生,农村人并不能真正的了解移动支付业务,他们并不能在心理上接受它,不太会使用它。年轻人是比较前卫的一个群体,年轻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他们也愿意去尝试新事物,所以新兴的移动支付业务也能被很多的年轻人所接受,所以现在主要用户是当前的年轻人,只是有年轻人的支持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多民众的支持,所以市场需求量还是需要大大的开发和培育。

3.3 要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合作

移动运营商、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设备提供商以及消费者这些都是参与机构,在这个产业中之所以没有主导机构原因在于,每个机构都想占有主导地位得到最大的利益。在银行和运营商之间,虽然银行有很多优点,比如具有严格的资金安全管理和更好的内控制度,并且银行还和商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但是运营商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与银行也有密切的联系。产业链不能更好的合作是产业不能更好发展的困扰。银行不给运营商提供自己的终端设备,反过来运营商也不会给银行提供大量的客户。所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不能更好的利用,各类资源不能发挥其最大的用处。这些都是产业不能更好发展的问题,所以要实现互利共赢的前提是各方面全力合作。

3.4 存在的安全风险

安全性是移动支付作为新兴支付方式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在移动支付过程中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客户自己都要考虑好各个环节中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对于用户的信息安全我们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而且保密性、完整性、公平性这三样是信息手法是一定要做到的,要让客户满意放心。确保移动支付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安全的。对于现在用户对移动终端防病毒、防泄密这些知识还不了解,对个人信息的保密程度还远远不够,所以消费者对这方面应该引起重视,一定要加强对手机PIN码、网银密码以及个人信息的保密,需要重视因为盗窃个人密码信息而引起安全风险的案件。这些都是消费者要注意保护自己信息的问题。

4 促进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对策

4.1 完善法律规定

相关部门要尽快的出台具体的监管办法来应对移动支付业务。对移动支付作出了以下规定:首先对客户身份识别能力一定要强化,对可疑的或大额的支付交易一定要加强监测,以防犯罪分子利用手机银行将资金大规模的转移;再次为了保护客户,使移动支付业务更加的安全可靠,就要将客户权益和安全技术标准再次的细化。最后将开办支付业务的各种条件明确和细化来使得今后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方向更加规范化。

4.2 培养客户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每个国家都会有其发达的地区也会有其不发达的地区,根据对外国的研究得出经验,一般发达的地区其金融服务十分的周到,供给也十分的充裕,人们对于移动支付的需求相对来说就会小一点,所以发达地区的移动支付都偏于小额,而那些不发达的地区,金融服务并不是十分的完美,会相对匮乏,人们对于移动支付的需求也就相对要多一些,所以移动支付都发展的是十分成熟。同理而言,在我国应该着重考虑我国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问题,可以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样不仅解决了农村人们不方便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城市零星小额支付的问题。比如,开展小额支付业务,开展多样化的支付业务,让人们对移动支付业务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对于银行不方便进入的地方由运营商代替,提高用户对移动支付的了解。

4.3 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合作和联系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与银行、移动运营商,设备提供商、消费者等众多机构都有着联系。每一个机构都想在这个产业链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可以在这个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能在这条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是不可能的。拿银行和移动运营商来说,银行机构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它有严格的资金管理和很好的内控能力,而且和商户联系紧密,但是运营商是必须存在的,运营商存在于任何形式的移动支付模式中。所以,产业链中的各个部分不能够相互合作相互协调,这也就很不利于产业链的优化,这样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银行不给运营商提供自己的终端设备,反过来运营商也不会给银行提供大量的客户。各个方面的资源不能够很好的整合起来,这样有的资源就会被浪费。如果产业链的每个部分都能够互相协调互相合作,发挥出各自的优势,那就能够实现多方供应了。

4.4 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移动支付要想更好更强的发展下去,安全问题要放在首要考虑的第一位,实实在在的为用户考虑,积极的采取各方面相应的措施,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保证用户的资金安全,叫用户放心。近年来移动支付发展很快,各个产业链都积极筹划着自己的布局,虽然现在移动支付各个方面还承载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法规、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用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不断的完善我们的体系,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都将不会是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时刻把客户放在第一位,就会在全球商务经济发展中占据领导者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华强,吴道义,漆慧,刘春梅.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2013(03)

[2]徐会敏.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及发展初探[J],2013(04)

移动支付的问题篇(2)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兴起,无处不在的移动设备正快速代替钱包,改变我们的支付方式。在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经发展起来,如今在衣食住行上都可以实现移动支付,尽管如此,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移动支付还面临一些困难,包括标准、市场合作机制、商务模式等问题。因此,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国家政策、资金、标准的引导与支持,以及企业的通力合作来共同推进。未来,相信在各方的积极合作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将会蓬勃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支付方式正悄然发生改变。移动支付,一种能够克服地域、距离、网点甚至是时间的限制,便捷快速的新兴支付手段的出现,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通过手机付款、转账,只需要轻轻触动一下屏幕,就能实现购物、预定酒店……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快捷高效的移动支付形式也成为了电子支付领域的新热点。银行、支付公司、运营商、社交应用开发商等,都在积极布局移动支付市场。而中国银联(以下简称为银联)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参与方,对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新兴的移动支付市场更是银联渴望占领的高地。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谈及移动支付未来的应用发展前景时,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总工程师徐晋耀表示非常看好,他指出未来移动支付的应用非常广泛,生活中的点滴都可能成为企业思考的创新点,移动支付应用的发展将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

进入黎明期

近日,据Gartner预计,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突破2350亿美元,同比增长44%,而在今后三年半还将延续这种惊人的势头。在国内,移动支付行业已有了多年的沉淀和积累,2011年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已高达742亿元,正式开启了我国移动支付的新元年。而在全球高速发展趋势的带动下,2013年我国移动支付无疑会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几年势必进入黄金发展期。

与传统的支付市场相比,新兴产业的移动支付,横跨金融、通信、商务、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其市场机会之大早已被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商家所共识。尽管各方对移动支付寄予很大的期望,但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应用仍处于普及阶段,徐晋耀说:“从整体上来看,目前移动支付的应用市场还处于了解、培育、普及的过程当中。在产业方面,由于移动支付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它的产业和相关企业都处于摸索中。而在用户发展层面上,如银行、运营商、电子商务还在接受过程当中,仍处于一个熟悉、起步的阶段。因此,目前对于移动支付的市场发展,还是一个黎明期。”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总会碰到一些难题,正处于发展黎明期的移动支付应用,目前在技术与应用方面还存在哪些障碍?对此,徐晋耀表示,产品比较少,技术成熟度还不够,在应用与试点的过程中时间的不充足使得初期产品不太稳定等,这些是现阶段移动支付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尽管目前移动支付仍存在着种种问题,但随着应用推进与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这些问题都将得到逐步解决。

移动支付是金融、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单凭任何一方的力量均不足以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徐晋耀看来,与产业链合作、和主管单位联合支持,确定标准、建设基础环境及搭建好产品可信服务平台,这是银联目前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同时,徐晋耀也指出,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只有夯实基础建设,产业才能更好发展。实际上,移动支付更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牵涉的利益方众多。从产业链主要参与方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技术与方案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的互动与博弈将推动着这一市场发展。银联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参与方之一,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不仅有利于推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更能为银联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打好基础。

移动支付 安全先行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日益发展成熟,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改变,从线下的实体店购物到网络购物,再从网络购物到移动购物。而在电子商务市场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下,人们的支付方式也随之改变,如今移动支付已走进人们的生活。

移动支付虽然有便捷的优势,但由于是“新鲜事物”,安全问题仍使得不少消费者对这种新兴的支付方式不太信任。可见,在移动支付应用的普及过程中,安全问题仍是“拦路虎”。事实上,目前的移动支付在安全问题上还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在手机支付的方式中,银行卡与手机号绑定后,很容易造成用户的个人信息、银行密码等泄漏。因此,如何有力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是移动支付产业发展中必须克服的一大难关。

在支付服务上,银联始终将安全问题摆在首位,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在当前的电子支付领域,银联已经全面开展通过推动磁条卡向芯片卡的迁移,来解决磁条卡存在的难以实现多应用和安全性两方面问题。银联始终将安全作为支付服务的“底线”,徐晋耀坦言,有些客户会因此认为银联“灵活性不高”,“但安全是一切服务的基础,只有以安全为根基我们才能走得更远”。他表示,在移动支付方面,银联之所以要建设可信服务平台、执行标准,也是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

安全既是移动支付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移动支付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徐晋耀说:“如果企业在研发移动支付产品时不注重安全问题,只追求产品的便捷性与消费的流畅性,那么随着业务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这些安全问题将会日益严重,势必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

徐晋耀指出,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有些企业为把握住市场商机,在推出产品和方案上一味地加快步伐,因而在安全问题上的考虑不谨慎,使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而作为支付产品,用户体验尤为重要,那么要如何协调好安全问题与用户体验两者之间的关系。徐晋耀表示,解决好安全问题不能以牺牲用户的体验为代价,移动支付的安全与用户体验两者都要兼顾,不可偏废,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来解决好安全问题,这更是移动支付产业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各方都必须认真去做好。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用户数量大幅增加,为移动支付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但实际上,随着智能机的成熟发展,所带来的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也越发严峻。“去年,我们开始做移动支付,智能手机仍属于起步阶段,比较‘干净’,没有过多的安全问题需要考虑。可如今来看,智能手机上面的木马、钓鱼等病毒已经很多,可以说智能手机的发展也带动了其负面的安全隐患的发展。”徐晋耀说,“因此,在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上我们更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在他看来,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更是一项长久性问题,更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去做好。

多方合力 促进发展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移动支付也是如此。在国内移动支付的推进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徐晋耀说:“不管是人民银行还是工信部等都对移动支付非常支持,实际上,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商是很重要的方向。”从央行对金融行业的国家标准的公布到发改委对银联在安全实验室上的投建,可以看出在移动支付发展进程中,政府对这个产业的支持程度很高,而这在以前是没有的。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进电子支付的应用发展,如成都、无锡、上海等地,一方面,地方政府希望本地的市场能做起来,另一方面,也吻合了国家整体的趋势导向。在企业方面,虽然目前的移动支付产品还处于完善过程中,但是企业都看好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相信移动支付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所以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机会,来切入移动支付市场,甚至一些投资机构也看好了这一市场机会。

移动支付的问题篇(3)

随着网络环境的创新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银行和电商企业也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合作和竞争开移动支付领域新的发展,手机支付的时代正在到来。

企业和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下,将自身业务和移动支付相融合,从而推动了支付产业的变革发展。企业在广告营销推广方面,既可以研发与业务相关的APP应用,并且在应用上进行业务的推广和结算,同时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业务,而微信的朋友圈、账号主体及微店等也为企业的营销提供了载体,这些都推进了企业线上及线下业务的发展。

由于手机方便携带和网络的普及,在基础的网络应用方面用户规模有所增加;商务交易类的通过网络订餐、网络预定旅游等行业迅速发展;各金融机构推出理财类APP,通过移动设备就可以完成理财产品的交易,网络理财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教育、医疗等公共行业同网络的结合,对于一些公共业务通过网络即可完成,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这些都使移动支付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但是在进行移动支付时,移动端并不能像PC设备安装移动数字证书或U盾等硬件设备,因此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成为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移动支付安全现状及潜在风险

随着用户对移动支付的需求不?嘣龃螅?涉及到的领域日益广泛,支付环境变得复杂,主要表现为手机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和自身携带病毒软件应用的升级,和自动保存账号和密码的手机丢失等意外事故;随着消费者对移动支付越来越依赖,用户因其的便利性而防范意识降低,一些用户对移动支付缺乏了解,这些都对移动支付安全构成威胁。

从我国移动支付的总体情况来看,手机网民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防范意识较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强,即使移动支付没有完善的防控系统,拥有巨大市场规模的移动支付总体平稳,而且在互联网支付安全系统日益成熟的前提下,移动支付安全面临的风险可控,随着安全问题的暴露,与移动支付相关联的行业、个人都会加大对防控风险的投入,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防控管理水平。正是移动支付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推动着移动支付走向健康发展。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对移动支付模式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要求,在多样化的背景下,移动支付的扩张将受到限制,潜在安全风险成为人们是否选择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这些潜在风险从总体来说主要表现为手机内的风险、消费者自身问题和移动支付产业链中问题引发的安全风险。

首先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设备手机,手机的运行需要手机系统和软件的支撑,而系统的更新和升级往往有各个厂商完成,不同的手机厂商会根据自身的软硬件设计对系统进行不同方面的进一步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一些识别度低的盗版支付软件和恶意程序,经过用户下载安装窃取手机所有者的用户名和密码获取资金,这些恶意程序的假冒对象主要为淘宝类购物软件、与微信相关的应用、网银客户端和金融证券类软件等与手机所有者资金息息相关的各类软件程序。随着二维码“扫一扫”应用的普及,扫描二维码成为许多用户的日常习惯,而二维码的扫描工具并不能识别网址是否含有恶意病毒或者钓鱼网站,因此通过二维码传播恶意程序的比例不断增加。手机所隐藏的各种漏洞和恶意程序一旦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资金所有者将面临重大损失,因此安装移动支付安全软件尤为重要。

从消费者层面出发,移动支付相较于互联网支付主要特点使程序简单易操作,从而受到大众欢迎,但是在便捷的同时也降低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机主一般都默认支付软件的自动保存功能和获取位置信息、读取短信功能,使付款更加方便,相关操作更简单,而账号密码的自动保存后一旦作为支付终端的手机丢失被不法分子捡到将会造成支付账户的损失。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完善的保护机制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因此在移动支付中发生过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反应受到垃圾短信或者欺诈短信,而类似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发生时,由于缺乏有力证据,法律并不能完全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正在移动支付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但是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弱,例如在微信红包的推广下,支付安全习惯使一些用户对与和红包类似的链接不加思索就进入,但是链接中可能含有病毒或者是商户信息的推广。因此消费者应培养正确积极的移动支付习惯和增强自身的支付风险防控观念,从而有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移动支付文化。

移动支付的问题篇(4)

【关键词】问卷调查 社交网络 移动支付 互联网金融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络的成熟,新兴应用如微信、支付宝等软件给社交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挖掘出了社交网络的最大价值。另一方面,以社交网络平台为基础的移动支付也逐渐深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这一支付方式,进而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发展。本文将从社交网络平台与移动支付平台两方面来探究其对金融的影响。

本研究从实际出发,考虑到中学生的因素,从中学生的角度来分析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实际性;从学术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了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两方面对金融的影响,由移动支付入手,从移动支付平台的前后变化及其现状讨论社交网络平台与移动支付的关系再谈到二者对金融方面的影响,从而更新颖、更全面地分析了这一问题。

身处在自带移动支付功能的新型社交网络环境下,人们不禁思考社交网络、移动支付、金融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未来的中流砥柱,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可在高中生身上找到,社会中令人欣喜或是遭遇诟病的地方也可从高中生群体中体现。高中生作为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对象,这样既可以从其身上发现时展的创新点,也可以发现时展的大致趋势。

二、对高中生移动支付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

本研究的实证研究对象将以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高中生为主,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这类人是年轻的消费者群体,高中生较其他群体更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大多都使用过部分的移动支付业务,选择他们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能使样本具备更大的可靠性;其次,他们也将会是未来的消费主体,其所反应映的消费观与价值观代表了未来社的价值取向,选择他们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更具有实际价值及对未来金融发展的指导价值。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角度:主体、业务、流程、评价与维护去设计调查问题。设计“您的性别”、“您的年龄”、“您使用手机的时间”的问题是为了从主体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设计“您是否倾向于使用移动支付(支付宝等)”、“您更喜欢用哪种移动支付软件”、“您倾向使用社交网络吗”、“您主要使用的社交网络是”、“您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您用社交网络主要和哪些人聊天”、“您使用社交网络的目的”的问题是为了从业务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设计“您一般使用移动支付来”、“您每个月用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大约是”的问题是为了从市场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设计“您是否倾向于使用社交网络所附带的移动支付功能来付款(如微信红包等)”、“您愿意使用社交网络所附带的移动支付功能来付款的原因”的问题是为了从流程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设计“您认为使用社交网络的利弊”、“您认为借助社交平台而生的移动支付最大的风险在于”的问题是为了从评价与维护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

从主体角度去分析移动支付显然改变的是支付方式,并没有对交易主体产生变化,移动支付更多的作为第三方平台,从而有了更高的安全保障,支付的终端更多的还是交易双方甚至是投融资双方。比如,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延时支付提高淘宝买卖双方在交易时的诚信保障,但并未改变实际上的买卖双方。

从业务角度去分析移动支付可以看出当今青少年越来越趋向于使用如支付宝等软件的移动支付,相较于几年前青少年的使用情况有很大的变化,同时使用社交网络附带的移动支付功能的人数比例有进一步上升;另外,青少年使用QQ这一类社交网络的数量和频率有所提高,其中以朋友互动居多。

从流程角度去分析移动支付则会发现目前青少年所使用的移动支付的主要流程是由第三方运营商主导的运营管理,第三方运营商独立于银行和移动电信运营商,利用移动电信的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组织的各种支付卡,进行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第三方运营商可以利用其支付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跨银行和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服务,同时使移动支付更便捷优惠,因此青少年更倾向于使用由第三方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另一方面,从青少年使用的移动支付软件可以看出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较为便利的近场支付,如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和远程支付,即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两种。而同时,目前支付标准不统一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

从评价与维护角度去分析移动支付可以发现大多数青少年认为移动支付是利弊相等甚至利大于弊的,但同时他们对现阶段使用移动支付时有很高的信息泄露风险感到担忧,这也反映出当今这一“大数据时代”对信息、数据的监管还没有达到公众的期望值,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移动支付混乱局面的整治应将重心放在行之有效的信息保密上。我国移动支付的推动者虽以非金融机构为主,但由于移动支付涉及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可小视,因此只有及时对移动支付进行维护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金融时代。

四、分析结论

通常说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资源分为资金、商品和劳务。金融就是有关资金配置的方式,资金存在着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平衡,因此存在着市场上各类金融交易,从而调节资金的时空不均。金融体现为各类金融交易,本质也是一种交易。评价一个交易通常通过风险、效率、收益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效率指的是流动性,而流动性是反映资产变现能力的指标。

从风险角度讲,本研究主要讨论社交平台中的移动支付面临着政策风险及技术性风险。政策风险是由于我国移动支付的相关政策还未出台,管理规范并不健全,这成了移动支付面临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移动支付的产业链涉及较多行业,比如,移动运营商、银行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因此工信部、央行及银监会等多个监督部门均参与移动支付相关规范的制定,这导致了规范上的冲突和交叉,也使得我国相关政策迟迟不能完善。技术风险,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新技术永远都是双刃剑。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不法分子利用移动支付的非面对面交易增大了犯罪的机会。因此在提高技术的同时,也加大了移动支付的技术性风险。这也不得不成为用户尤其是青少年使用者的顾虑和疑惑。

从效率角度也就是流动性角度讲,毋庸置疑,移动支付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流动性。随着人民适用移动设备的增大,020式的兴趣社交不在受到技术的限制,而社交也是金融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社交网络金融交易的流动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移动支付和社交平台的结合无疑更加提高了两者的融合度,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互联网金融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线上线下进行兴趣社交,同时移动社交应用又具有“随时随地”的巨大优势。那么回到本研究的主体人群,他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简单的金融交易,比如购买商品、短期的自然人借贷,那么一定社交上的支付功能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便利。

从收益角度,其实收益是收到风险和效率两个方面的影响,风险的增大会导致收益的降低,而效率的增加会导致收益的提高。除此之外,收益本身也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通过以下方式移动支付技术催生支付融合,比如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较为广泛,涉及银行卡,公交卡、消费卡、火车飞机票的更买等多种功能,大大提高了受众的使用率从而提高收益;移动支付账户的融合解决了多卡多账户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移动支付结合社交平台更加拉近移动支付与大众的关系。这些都是提高收益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社交平台上的移动支付更大程度地实现了移动支付的价值,若可以增加网络风险的控制,就可以实现互联网金融甚至是物联网金融的重大突破,对于未来消费者的消费观有着重要的指引。

参考文献

[1]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J].国际金融,2014,05:72-77.

[2]彭兆东.移动支付:引领互联网金融再创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02:105-107.

[3]王世飞.移动支付市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5.

移动支付的问题篇(5)

论文关键词:移动支付;计划行为理论;移动终端;产业价值链;应用模式

0引言

移动支付对于国人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但当时技术、政策、商业模式都处在萌芽阶段,并没有条件投入大规模商用,只是尝试性的测试,小范围内试运行,且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几年过去了,国内的移动支付依然是不温不火地发展。而欧美,特别是日韩的移动支付已发展地如火如荼。移动支付是否能推广关键在消费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费者如何评价这几年的国内移动支付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很重要。

1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1.1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

GSM协会于2008年4月16日在网上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手机用户数量。

GSM协会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场在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己达5亿9000万,并且每月增加700多万新用户,对这第3个10亿的贡献为14%,毫无疑问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必将突破6亿。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银行卡持有量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地方金融十一次论坛上,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介绍,到2007年9月底,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13亿张,发卡机构达到183家。可见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也成为一个大趋势。

2引进计划行为理论剖析移动支付遇到的瓶颈

2.1计划行为理论(TPB)

根据TPB理论,人的行为模式受到3项内在因素影响:

(1)个人行为态度:个人对自己行为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看法和观点。

(2)主观规范:对他人的标准化行为模式的主观性感知。

(3)知觉行为控制:对于促进或阻碍行为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知。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图如图1所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动支付TPB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理论、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由于移动支付是一种个体理性行为,它不但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外界的客观环境等条件相关。所以本论文根据TPB理论,从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行为,如图2所示。

2.2.1影响移动支付的内部因素分析

TPB认为个人的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的最佳变量。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对于移动支付而言,个人想要使用移动支付的意向越强,代表他越可能从事该行为。

(1)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

个人进行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是个体对执行该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例如,用户在面对新的支付方式时,首先要先主观判断要不要更换手机,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复杂,若不使用以后消费是否会不方便。这就涉及到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

安全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安全永远是银行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首要障碍。目前,我国手机支付实现技术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术,由技术原因造成的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性和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不够,使得支付面临安全隐患。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这也是手机支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ForresterResearch调查公司做过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手机支付的成本过高,支付程序繁琐。这也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务的固定成本,还有技术上基础设施的成本(例如用户可能需要购买新的移动电话)。而新的支付系统需要新的硬件设备来支持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琐一方面是由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分工不明确,产业链效率低造成的。手机支付是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手机支付平台提供商、商业机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联合启动推进产业发展。从而造成产业链协作效率低下。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银行来讲,做手机支付都需要重新对自有的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并提供相应的额外服务。而对于银联来讲,受制于自身的体制限制,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2)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

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使用该服务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移动支付的一方: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移动运营商应该注重推广用户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移动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动支付方式,当客户要求使用移动支付时,商家也会面对社会压力和需求压力。

(3)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

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移动支付难易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个人认为自己承担起移动支付带来的成本压力,或者是移动支付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则他对执行该行为的控制知觉越强。移动支付的资源是指移动支付工具越来越电子化和移动化。移动电话、网络、信息技术通常会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使用移动支付的机会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车刷卡,在商场买东西刷信用卡等。越来越多的场合都会用到移动支付。而此时消费者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移动支付。

2.2.2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因素。本节以TPB理论的外部变量为基础,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体包括:

(1)用户年龄: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于2008年1月28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07年末,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达41.6%。而据“2007中国首届城市移动信息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目前我过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3%。而在年轻人当中这一数据更高。所以移动支付的用户群还是集中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教育程度: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调查报告称,受教育时间越长的人,获得就业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脚。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他们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技巧: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机,包括听音乐,手机上网,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等简单的功能。

(4)政策环境因素: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作为一个文化问题,它的培养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需要一个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长过程。根据调查显示,国内的手机用户中有超过90%的曾经收到过欺诈短信,更有半数以上的用户对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怀疑态度。

3移动支付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机终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问题,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个解决方案:

3.1手机终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机市场的通行法则。这一模式目前已相继被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所借鉴。目前,主要的移动设备制造商,诺基亚、索尼一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同时移动支付应用也对移动终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图3就提出了一种移动支付手机终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一个显着特点是它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此技术已上公交卡业务上广泛应用。

在手机主板上嵌入RFID模块,只需对手机做些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此功能。IC卡嵌在手机背壳上,IC卡是独立的,该卡既可以接受RFID读写模块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户终端的操作。RFID读写模块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额,比如用户消费或充值时。IC卡的独立性保证了Ic卡发行方的利益和积极性。

3.2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之一。安全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用户身份的认证、验证、数据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具体讲就是消费者认为,数据从手机向销售点读卡机传送过程中,无论其传递途径是移动网络、红外线技术或是蓝牙这类无线网络,都有极大的可能被拦截“。此外,手机被盗或丢失同样也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就其中一个重要的交易环节来说明。手机支付过程如图4所示。

此交易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敏感数据从手机向读卡机传送,携带银行账号及支付密码的数据向银行或第三方传送及其返回过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术安全规范。我们可以借鉴韩国SK电信公司的MONET业务方案,当使用支付业务时,设置个人认证号码(PIN)、账户密码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卫。保安卡的功能类似副卡,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就可以使用副卡。而当用户输入密码时,若超过规定次数,就自动锁住,避免用户手机丢失时他人的恶意盗用。

3.3成本、过程繁琐问题及解决方案

造成支付繁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付产业链涉及众多角色。用户使用支付业务时要通过各方验证,输入各种验证信息,这导致了支付过程的繁杂和效率低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手机支付应用模式。如图5所示。

此种模式是采用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对银行而言,其机会与挑战就在于将其现有的服务连接到移动装置上去。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并在重要的相关服务中占据着垄断性地位。而在中国移动运营商是不可能绕开银行系统而自立门户,主管用户账户的鉴定、清算等敏感业务的。

目前在日韩用卡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这导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自由度、便利以及节约时间的需求。国内的银行应有危机意识,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

对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应尽快开发出能增加消费者使用量及建立忠诚度的业务,而只靠移动运营商来开展移动业务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而很可能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个领域银行拥有移动运营商所缺少的东西:现有支付体系的入口、精确的信用管理技巧以及消费者在进行支付时所信任的品牌名称。

移动支付的问题篇(6)

【关键词】移动支付方式 消费者偏好 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18-0094-03

1 引言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移动支付消费者使用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者采纳和使用意愿及消费者隐私保护研究。例如:Peng等[1]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旅游移动支付进行研究,发现感知安全、感知易用性对旅游移动支付的采用有很大影响;Pliskin等[2]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感知风险是阻碍消费者采用移动支付方式的最大阻碍;Schierz等[3]研究认为兼容性、主观规范影响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采用;Kim等[4]认为移动支付的出现使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购买商品和服务,发展前景广阔;Linck等[5]从消费者角度研究了移动支付安全隐私问题进行,认为通过适当的设计和通信的支付程序可以保证安全性;陈华平等[6]认为风险认知和成本影响消费者移动支付的采纳;李岳龙等[7]从消费者行为角度分析消费者采纳微型支付的心里阻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叶全福等[8]认为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认知是影响消费者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杨水清等[9]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优势、兼容性、感知风险和感知成本对消费者移动支付采纳分别有正负影响;刘家乐[10]认为系统安全性是影响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大多数学者基于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进行研究,但对于消费者具体采用何种支付方式、各种支付方式对于消费者移动支付采用程度的影响涉及很少。因此,本研究借鉴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消费者偏好理论),结合安全隐私研究、移动支付4种方式的特点,对消费者移动支付方式偏好进行问卷调查,适应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移动支付相关运营商决策提供参考。

2 变量选择和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选用5个变量作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因素的独立变量,1个变量作为调节变量,移动支付方式选择作为因变量。

(1)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依据对商品的喜好程度进行排序选择,进而影响他人的使用行为。

(2)感知易用性是指消费者感知的使用移动支付方式的容易程度,包括系统反应速度、操作系统的复杂程度等。

(3)感知有用性是指消费者通过使用移动支付,操作效率和生产效率会有多大提高(时间或费用的节约、各种附加服务的提供等)。

(4)感知风险是指个人或账户信息的泄漏、交易处理过程的误差、金钱上的损失等与安全相关问题。

(5)感知优惠是指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所获得的折扣、优惠等情况。

(6)人口统计变量是指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的消费者在移动支付方式选择上的差异。

(7)移动支付方式目前包括:客户端支付(通过客户端软件进行支付,如手机下载支付宝钱包、翼支付等)、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近场支付(通过刷手机完成支付,如上公交直接刷手机)、运营商计费(支付过程运营商包办,用户短信授权)、手机网银支付(通过手机登录网银进行网上支付)。

研究假设具体如下:

H1:感知有用性会对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产生积极影响;H2:感知易用性会对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产生积极影响;H3:感知风险会对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产生消极影响;H4:感知优惠会对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产生积极影响;H5:消费者偏好会对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3 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

3.1 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获取原始数据。预测试调查的问卷以网络调查方式于2015年3月发出,经调整后,正式调查问卷于2015年4月向秦皇岛、保定等城市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108份。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构成:被调查者基本信息以及根据上述5个自变量和1个因变量涉及到的问题。其中,涉及消费者偏好2个问题、感知易用性4个问题、感知有用性4个问题、感知风险3个问题、感知优惠2个问题,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提问。

3.2 信度和效度检验

利用SPSS19.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使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与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的总体信度和效度进行测定,问卷整体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21,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建构效度分析则采用因子分析方法。KMO(Kaiser-Meyer-Olkin)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后KMO值为0.767,显著性概率为零,表明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使用因子分析对5变量15个问题进行检验,显示因子负载均在0.5以上,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子分析表略),因此量表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这说明测量模型的效度通过检验。

3.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

在研究各变量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要求的基础上,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经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分析,得出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值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X2/df值为2.35(一般标准为0~2.5),GFI值为0.903(一般标准大于0.9),表明绝对拟合优度指标达到标准;增量拟合优度指数CFI、IFI值均大于0.9,且近似误差指数RMSEA值为0.031(一般标准小于0.05),表明拟合优度指标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证明该模型得到了较好的数据支持。

进而得出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所有路径的标准化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表明假设H1至H5成立。由此可见,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优惠、消费者偏好对移动支付方式的选择有积极影响,而感知风险有消极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影响最为显著,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首次采用的消费者偏好对移动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较为显著,模型中的结实系数达到了0.63,表明基于消费者自身差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等)的喜好及环境影响力对移动支付方式的选择有很大影响;感知优惠对消费者移动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最小,表明消费者在选择移动支付方式时很少受到费用优惠、折扣等条件的影响。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和问卷调查方式,根据结构方程的相关原理设计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影响因素模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影响移动支付方式消费者选择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排序为:感知易用性、消费者偏好、感知风险、感知有用性和感知优惠。

研究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消费者偏好、感知优惠对移动支付选择有积极影响,感知风险对移动支付选择有消极影响。因此,提供简便、易操作的移动支付方式最受消费者青睐;其次,移动支付相关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商家等)要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群体进行市场细分,有针对性地提供定制服务或特色服务,推出多样化的移动支付方式以供消费者选择。

参考文献:

[1] Peng R, Xiong L, Yang Z. Exploring tourist adoption of tourism mobile payment: 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2012,7(1): 21-33.

[2] N Pliskin,S Rafaeli,P Andreev. Drivers and Inhibitors of Mobile-Payment Adoption by Smartphone Us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Business Research (IJEBR), 2012,8(3): 50-67.

[3] Schierz P G, Schilke O, Wirtz B W. Understanding consumer acceptance of mobile payment services: An empirical analysis[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0,9(3): 209-216.

[4] Kim C, Mirusmonov M, Lee I.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payment[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0,26(3): 310-322.

[5] Linck K, Pousttchi K, Wiedemann D G. Security Issues in Mobile Payment from the Customer Viewpoint[A].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ECIS 2006)[C]. 2006: 1-11.

[6] 陈华平,唐军. 移动支付的使用者与使用行为研究[J]. 管理科学, 2006,19(6): 48-55.

[7] 李岳龙,赵红. 消费心理行为对微型付款的影响分析与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1(10): 1-3.

[8] 叶全福,侯伦. 手机支付采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管理学家: 学术版, 2011(8): 64-76.

移动支付的问题篇(7)

关键词:移动支付;风险分析;安全策略

1 引言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移动支付突破了传统电子商务的载体和地域限制,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地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交易,大大增强了买卖双方的灵活性和支付性,从而使大规模用户参与和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2016年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一年,全球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专业调研机构分析,2016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将突破10亿,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

根据中国银联近日的《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消费者网上消费金额及使用移动支付人数占比呈现双增长。根据报告,去年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约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

但是,目前在移动支付信息安全保障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报告显示,2016年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消费者受损比例持续走高。约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发生过损失,较2015年上升11个百分点。据调查,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超过八成遭遇过盗用社交账号诈骗,较2015年同比增长了36个百分点。另外,木马链接短信和骗取短信验证码等欺诈手法也是常见的支付欺诈方式,遭遇两类手法的持卡人比例达到63%和51%。因此,保障移动支付安全将是移动支付发展的一大瓶颈。

2 移动支付的风险分析

2.1 基础网络风险隐患

运营商网络通信环境的潜在威胁无处不在。一是手机目前还无法完全验证网络接入点的安全性。黑客从伪基站、恶意WiFi网络可能获取用户信息,发起恶意攻击。二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黑客可通过技术手段窃听无线信道,截获传输消息报文,伪造合法用户身份或篡改数据信息。三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技术发送诈骗短信,利用群呼、透传等技术实施电话诈骗,将主叫号码伪装成虚假的银行、运营商等官方号码,迷惑用户上当受骗。

2.2 移动设备安全漏洞

移动支付业务的实现依托移动设备,而作为最常用的移动设备,智能手机的安全性值得高度关注。一是手机操作系统漏洞不易修复。手机生产商在安卓操作系统上进行个性化定制开发后,难以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尚未形成如个人电脑Windows系统那样全球统一的漏洞与补丁更新机制,手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面临挑战。二是手机病毒防范能力较弱。手机客户端软件打开的网址往往无法被手机安全软件捕获,二维码扫码工具仅简单地将二维码翻译成网站地址,并不具有识别恶意网址的能力,使得手机被木马程序入侵的几率大增。

2.3 服务提供商重便捷轻安全

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抢红包、打车补贴、互联网理财等支付场景积极抢占移动支付市场,往往牺牲部分安全性以提高便捷性。如部分快捷支付功能在绑定银行卡后仅需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完成网上支付,二维码扫码支付通过手势密码登录客户端后就可进行200元以下的免密小额支付,某些应用程序通过读取通讯录和短信记录可实现免填验证码等,强调了用户体验,却埋下了安全隐患。如何在便捷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点成为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方积极探寻的突破口。

2.4 行业制度规范尚不完善

我国移动支付方兴未艾,相关规章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尚未形成明确的监管框架和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责任不清、监管缺失的真空地带。当前,互联网上借贷理财、众筹模式、虚拟比特币等新兴金融工具给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如红包浪潮中红色“AA收款”诈骗事件再次给我们提出安全警示。完善制度约束,保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 移动支付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对于传统的支付方式来说,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尤为严峻,产业链上所有部门都必须从技术到信用通力合作。如果要让移动支付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就必须先保证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如果人们在第一次认识移动支付时就有很不好的或者不安全的体验,那么以后移动支付想要扭转这个“第一印象”会非常困难。因此手机支付发展的瓶颈是安全问题。根据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从而保证其安全性。

3.1 完善手机支付的安全管理

首先,对于移动应用发行商与移动支付服务商,二者要加强安全管理,通过测试与监管等手段,对恶意应用进行预防,对应用软件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保证应用市场的安全性,提升渠道的安全性。其次,要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对于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等进行不断的研发,从而保证其安全能力的逐步提升。最后,可以将手机支付业务也纳入到金融法律法规监管范围,当用户遇到欺诈等安全问题时可以在法律责任上找到明确的判断,明确各方应付的责任和赔付条款。

3.2 强化安全模块的保护功能

安全模块的功能主要是保证应用的实现,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并且要提供相应的安全运算服务等。安全模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手机支付过程中,可以利用手机中的安全模块,即:用户识别卡(SIM),用户识别卡保证着手机支付的安全,是最为基础的安全保障,在其中将用户的私钥与数字证书进行存放,此时,要保C密钥也在卡内,对于加密与解密等操作,均要在卡中实现,从而将实现对用户数据信息的保护。现阶段,在手机支付中,主要的方案是机卡协作,此方案是最为基础的,其原理与Usbkey相似,其主控制芯片便是安全芯片,进而具有了诸多的功能,如:防复制、防篡改、抗攻击等。

3.3 引导客户建立手机支付的安全意识

培养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譬如只从官方网站或可信任的网站下载软件,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不点开陌生的彩信,不接收陌生的蓝牙推送程序,不随意扫描二维码.不要随意连接陌生兔费WiFi等。

参考文献

[1]陶凯.红包大战引发对移动支付安全的冷思考[J].中国信用卡,2015(5)

[2]陈钟.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挑战与机遇[J].金融电子化, 201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