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26 15:11:05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篇(1)

一.初中语文开展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弘扬我国古诗词文化的需要

古诗词有着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是我国古文化的精髓,学习古诗词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特性和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特色,了解当时诗词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生活的场景,了解诗词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此外,古诗词作为我国的文化精髓,必须继续传承下去,古诗词教学是弘扬我国古文化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国家汉语语言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喜欢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并主动学习汉语,古诗词是我国古文化的精髓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语文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工作既满足我国汉语语言发展的需要,也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培养学生文化修养的需要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但是人口素质不高,提高国人的文化修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初中语文开展古诗词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应用“少教多学”的策略

1.“少教”能解放教师的教学时间,使教师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应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能够解放教师的教学时间,使教师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充分思考运用哪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自主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古诗词的教学方案和计划;还可以反思整个教学工作,完善古诗词的教学,保证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发展。

2.创设更多的情境教学,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

我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学典故和文学知识,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背景、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工作就是弘扬文化的精神,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应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更充分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再现古诗词作者创作时的背景和当时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的掌握古诗词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3.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的“多学”

由于初中生的古词汇储备有限和古诗词深奥的文化内涵,加上语文教学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使得初中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工作中,要缩短教师教的时间,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快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在古诗词的学习活动中,感受、感知、理解并掌握古诗词内涵,实现学生的“多学”。

4.制定明确的古诗词学习方向,保障学生的“多学”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而是要求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启发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点拨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补漏和纠错,提供学习支持和解释复杂的学习内容,把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向更深处,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的能力,保障学生的“多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篇(2)

古诗词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教材选编的古诗词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它对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策略?我认为应当强调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为入选教材的古诗词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感悟诗人的心灵美,这不仅对于陶冶性情,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词汇很有好处。同时,还能使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种美的欣赏,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情景交融,体味意境美

王之夫在《姜斋诗话》中所说的“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就要特别注意这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首先,抓关键词句。所谓关键词句,主要指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妙词佳句。这些词句最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又往往在全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学《虞美人》,把握一个“愁”字,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恣肆,无穷无尽,学生就可以去体会李煜的亡国之痛对这些关键词句的反复品味,学生心中就会激荡起与诗人、诗作相关的深切感受,感情诵读也就水到渠成。

其次,抓思维方式。在古诗词的形象世界里,语言环境不等同于一般作品“上下文”的简单链条式结构,而是一个由形象体系互相渗透着情感的立体式多维空间存在。所以教师还应点拨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维触角,让学生顺利地把握住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吃透那些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永的普通词句。像王维的《山居秋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词句均通俗易懂,正像王国维说得:“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片自然的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只有把每一个意象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集中细细品味,才能让学生越发感到诗人的心境,更能从整体上肯定、强化诗的意境。

二、创设情景与自主感悟相结合

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诵读为主线,串联感受、理解、领悟与扩展,始终把学生的吟诵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示范引导,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开放发散,拓展创新,让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和谐发展。不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是通过学生自由的联想与想像去感悟诗歌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创设情景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协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但它也有一个缺陷,往往会造成学生对课文情景认知的单一性。实际上很多人同读一首诗,其脑海中造成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比方《游子吟》这首诗,有的学生想像的意境是儿子睡在床上,母亲在床边灯光下给儿子缝衣服;有的想像的意境是儿子在灯下看书,母亲在灯光前缝衣服;还有的人想象到意境则是儿子到临行时穿着衣服,母手拿针线在儿子身上缝补。因此,依照创设情景与自主感悟相结合的原则,两个方面各取所长,以补其短,以此取得古诗词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 科学评价,激励为主

在古诗词教学之初,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本诗情景进行“吟诵”。如“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要启发学生用轻读读出月下的静谧,用延长的拖音品味闲适、恬静的气氛。一开始可以有意识地读得夸张一些,其中,可以教师范读,可以自由练读,可以互读互评,可以配乐营造气氛,可以配图加强直观等等,形式不拘,力求多样。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大胆地、兴味盎然地去吟读。在多遍初读之后,让学生闭目暝想,并把所读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然后演演诗人当时的神情举止,说说诗中描绘的山川景物,谈谈脑中闪出的特写镜头,教师要珍视学生在初读中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走近诗人,走近诗境。

教学的过程中,记忆力好的同学,背得要快些,记诵得数量要多一些;记忆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数量要少些。一部分语感好的同学,读得就好些,语感差一点的同学,读得就不会那么好。对待读得不理想同学,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并且还要表扬他“读得很认真”或“很有感情”等等。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个别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也要予以表扬,予以鼓励。

四、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篇(3)

初中语文 诗词教学 情境教学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灌输与审美教育,对于诗词欣赏中所能实现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几乎很少涉及。从新时期素质教育以及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来看,创造力与想象力恰恰正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诗词作为最优美的语言,其本身语言简炼,富有想象力与情感,一诗一画境比比皆是。初中生要真正学会欣赏诗词,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达到想其意境、悟其诗情的目的。特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不仅讲究平平仄仄,更是可以直接唱出来了的歌,同时,古诗所蕴含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因此,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学生开启想象之门、创造之旅的重要开始,课堂设计的好,学生热情高涨,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也会事半功倍。下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从而实现以趣入境知诗意的目标。

一、读诗也读史

很多古诗词,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要真正知其意境,非读懂它所包含的历史知识不可。而一些流传很广的经典诗词,往往会因为诗词本身的惊艳,使人们忽略其背后的历史人文知识,人们也仅就诗读诗,结果是难以知其意境。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遇到这种具有浓厚历史背景的诗词,一定要读诗也读史,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具备真正读懂诗的基础。如曹操诗不多,却才情惊艳。官渡之战后的一首《观沧海》,让人看到了一代枭雄广阔的胸怀和雄心,定鼎许都后的一首《龟虽寿》,让人看到了一代枭雄的慷慨悲壮。学生如果不懂这段历史,可能很难理解这其中为何有这么大变化。苏轼的“唯有泪千行”,让人看到一代文豪对亡妻渗入骨髓的思念,这在三妻四妾的北宋让人感觉有点不真实,但如果了解到苏轼与王氏的爱情故事以及在写下这首词前后苏轼官场的不如意,生活的不安定,可能就不会这么想。语文诗词教学,坚持读诗也读史,无疑将使学生更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怀与所思所想,对诗词的欣赏也会更上一层楼。

二、重意不重形

诗词短不过二十余字,多不过百字,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要学生背诵诗词不难,难的是学生如何欣赏诗词以及学习过程中,如何充分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因此,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应该坚持重意不重形,不以学生会背诵为目的,而是要实现学生入境知诗意。诗词多数语言极为简炼,短短数十字,就为我们色勒了一幅画境,让人尤如身在画中。如马致远一首《天净沙秋思》,用最直白的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为人们描绘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内心深处的思与愁,可谓绝唱。同样的,李白的《将近酒》、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李商隐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杜牧的“多少楼台烟雨中”都有着强烈的画面感。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能够从字面入意境,去欣赏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画卷。当然,在重意不重形的诗词教学中,要结合中国传统人文特点,为学生讲授古诗词常用的意境用词。如用“月”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斜阳”“夕阳”表达愁绪万千——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杨柳”表达不愿离去的难舍之情——杨柳依依江水平;用“笛”“箫”来表达相思——“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过去千年间,这些常用物品的使用方法,已在众多诗人的诗词中得到印证。教会学生通过这些带些明显含义的词语来迅速了解作者所思所想,有助于学生归纳意象,快速打开想象之门,增强学生通过知诗意而带来的学习效果。

三、唱画诗强于读诗

唱画诗,是指对古诗要唱,要通过诗词意境自己想象一幅画。一方面,中国古代诗词对押韵、平仄的讲究是有道理的,它不仅仅是今天我们读诗所感觉到的富有韵律感,而是实实在在需要唱出来的。诗歌诗歌,诗者,歌也。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都是可以唱之极为优美的。当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做到将诗唱出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初中诗词教学中借助音乐实现教学效果的倍增。如辛弃疾的名篇《破阵子》,写军营,写爱国志士的梦想抱负,苍凉却又激情万丈。可以在讲授时辅以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用跌宕起伏、节奏强烈的旋律,为《破阵子》的教授做好铺垫,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中走进那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走进作者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忠信世界。再比如,在唐代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边塞诗,同样可以辅以初唐到盛唐影响力巨大的《秦王破阵乐》进行音乐教学,将学生带入宏大的战争场面和军士们的内心世界,继而加深对边塞诗的共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会用自己的想象力将诗词画出来。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最具有代表性。无论是“山泉石上流”,还是“云深不知处”,都让人很容易想象其画面。讲授《春江花月夜》一诗时,可以让学生一句诗画出一幅画,用画笔展现作者所表达的美景。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想象力,更可以通过学生自我的创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感受诗歌之美。

诗词之美,只有进入其中才能感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要从诗词出发,又不限于诗词,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以趣入境,进而知诗意,懂得欣赏诗词之美。

参考文献:

[1]严锐.情境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 初中古诗词 新课程 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1]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过于直白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2]学生缺乏对诗歌的感性认识,只得用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甚至有学生对古典诗词采取拒绝的态度[3]。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呢?以下几点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粗浅见解。

一、创设情境,巧妙激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好古诗词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创设合理的情境必须根据古诗词的内容需要,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等[4]。

1.创设故事情境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创设生活情境

文学离不开生活,所以诗歌也必须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体会。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根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可以设计导语假设学生自己身在外地会有什么感觉。这样学生就充满了好奇,随教师一起融入词中。

3.创设表演情境

可以抓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让学生在课前排演情景剧。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可以让学生排太守带随从出去打猎及归来的情景。

4.创设音乐情境

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诗词情境。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意境清远,笔调深婉,引用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

5.创设竞赛情境

利用孩子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在讲《钱塘湖春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关于描绘春天的古诗词,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准确地回答完后意兴正浓,很快进入了教学。

6.创设娱乐情境

采用一些娱乐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如运用猜谜语的形式,如“汩”(打一句唐诗),谜底是“东边日出西边雨”。

二、了解诗人,感受背景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5]。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和钥匙。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

三、诵读成韵,领悟感情

教师在教古诗时,放手让学生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

四、品味语言,整体感知

诗歌讲究“炼字”,讲授诗歌要注重品味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如“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品读中要防止对字词作繁琐分析讲解,而忽略品味赏析、整体把握的做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坏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也破坏了审美者在审美时的主观体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6]。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几句干巴巴的片言只语。

五、品析名句,丰富积累

品析名句可以加强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甚至能进一步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如学习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因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直”字看似浅显平白,但却是“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既准确地摹状,又凸显出无风的大漠空旷苍凉之感,很见作者练字的功力。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作者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

六、迁移拓展,感悟主旨

学习诗词还要在实际生活中活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反馈。

1.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阳光明媚、暖风融融的情况时“吹面不寒杨柳风”要随口咏出;吃荔枝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要在嘴边;冬日清晨开窗,大地一片白茫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赞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报母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在作文中,要想有文采,有底蕴,一条捷径就是渗透文化信息,“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智慧火花来照亮你的文章[7]。比如:“个性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翠竹;体贴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思念;财富是伊犁土地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遥远的绝响”(《中学语文教学》)。

学以致用方能才思敏捷,才能独具慧眼,高屋建瓴,才能领略语文的博大精深,才能大胆张扬个性,挥洒青春。

当然,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语文教师应抓住古诗词教学这一重要平台,用全新的课程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深厚的知识底蕴,力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相信我们教育界的同仁们,会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於爱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D]. 南京师范大学,2004

[3]唐顺发.诗歌为何在学生中失宠.上海教育,2002(8)

[4]王正立.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探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7(5)

[5]黄萍.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思路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0)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古诗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很多古诗词大多数是简单、易懂的内容,很多的描述就是对景物的阐述和对一些情景画面的描绘,情感上主要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针对一些景物的描述较多,角度也较多,但是大多数是能够在景物的基础上表达出作者的情怀,特别是有些作品能够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喜爱。所以在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针对一些教学上的研究并不是十分困难,主要还是要采取一些情景创设的方法,将教学的设计理念融入情景中,融入知识的理解和内涵的掌握上,良好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可以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古代诗词的博大精深,尤其是情景创设的教学手段,更是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真正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情景创设的必要性

首先,加入情景创设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处于初学的阶段,需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才能深入体会古代诗词的深刻意境,情景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及情绪的特点,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其次,小学古诗词教学引入情境教学是继承民族文化的需要,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涵博大精深,更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沉淀。古诗词更使艺术的光辉源远流长。通过一定的情景创设,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文化内涵,真真切切地完成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二、情景创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通过意境感受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诗句,为学生营造氛围和气氛,本身诗的意境就很美,所以融入一些人物的情感再结合景象,就可以成功打造出诗人独特的意境。通过反复阅读重点段落和句子,营造一定的氛围,例如《登飞来峰》中有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我们要反复审视,从韵律上给予分析,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同时塑造全新的画面形象,通过情景的联想,帮助学生塑造出全新的人物形象,这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最为重要的、创设情景的方法之一。整体回味古诗词的内容,透过情感,感悟古诗中所描绘的美景。通过一定的情景交融才能达到情景创设的根本目的。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感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真正感受作者的真实情感,应用情景教学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进行句子的积极把握,感悟真实的情感,才能形成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分析能力,为其之后的语文学习与古诗文鉴赏奠定基础。

三、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针对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设计在设计的具体策略上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设计上要联系生活,激发兴趣。结合生活的实际经验融入情景中,通过设定的情景感受人物的感情变化,反复朗读融入情境,教学设计上可以营造一定的音乐氛围,营造环境气氛,感受诗人跌宕起伏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诗歌节奏韵律的轻重缓急,感受内在的情感内容。教学上还可以组诗教学,灵活运用好各种教学器材,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的意境,老师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体悟诗歌的言外之意,进行联想、想象和创造。

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切身感受诗人的真实情感,例如,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了解诗人当时的情感状况,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如《游子吟》,就可以师生分工合作演绎情景中的角色,使老师和学生真切地感受古诗的意境,这样的情景演绎不仅能融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意境,还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总之,通过情景创设的手法进行教学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和显而易见的,对诗歌教学更是重要,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更能帮助学生积极地探究好诗,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歌天地。

参考文献:

[1]王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5):99.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策略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得以传承和发扬。古诗词教学能够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加深刻的感受,能够体会到中华民族语言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得到有效提升。当前,怎样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当前,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推进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的现象还十分严重。教师和学生每天都陷入提高成绩的怪圈中,语文教学也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这种教学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美感,古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默写,忽视了古诗词本身能够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导致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2)过分重视古诗词的讲解。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主要是教师将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学生进行背诵记忆,缺乏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古诗词中的内涵进行探讨和交流的机会。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感悟能力越来越差,学生自己不能对古诗词进行有效地体会与分析,不知道古诗词中存在的美,会认为古诗词是枯燥的、无趣的,学习就会更加被动,效果也会更加不理想。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会古诗词,首先是要对古诗词感兴趣,这样才能积极投入到古诗词学习中,学习效果也才会更好。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都没有太大的兴趣,学生们面对升学的压力,大多都被动地进行古诗词的学习,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进行古诗词学习是极为枯燥的事情,需要学生具有极大的忍耐力,但是这往往是初中阶段学生无法达到的。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的实现。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对策

(1)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动力源。为了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古诗词教学的高效,应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些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在情境中加强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意识以及动力。例如,在学习《行路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明确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开元盛世,李白虽然满腔抱负、满腹才华,但是得罪了朝中的权贵,被赐金还山。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自己设计出能够符合人物当时心境的对话,同时想象作者当时的神态、举止等。通过学生的表演,李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苦闷、“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呐喊以及“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都被学生形象地展示了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把握住李白当时的情感,在这种情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有效地激发,古诗词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2)多媒体辅助古诗词教学。由于古诗词教学比较枯燥、难懂,很多学生并不感兴趣,学习的效果也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古诗词内容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动画等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古诗词学习中来,实现良好的古诗词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漆黑寂静的夜里,一轮明月高高挂在空中。月亮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能够给人以一定的艺术联想,古今很多文人利用月亮传递和寄托自己的情怀。让学生说一说有关明月的诗句,然后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学生一定能够凝神静听,将学生带入学习的场景中,进而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明确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3)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古诗词一般都是借用一定景物进行情感的抒发,给人们留有一定的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优美境界,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古诗词的美与艺术魅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3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21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古诗词就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唐宋朝时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色文化。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综合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感受优秀古诗词的精髓和文化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这些古诗词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大文豪,并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词,能够感受古人在遭遇困境时的心态变化,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表现的内容。但是要想真正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从各方面出发,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应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就能综合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一、古诗词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古诗词。而且,这些古诗词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属于经典作品,能够综合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文化素养。古诗词学习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智力水平发育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古诗词只有依托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够得到发展。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位置。

通过古诗词教学能够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这些经典古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宣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词不仅仅描绘了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且阐述了古人的人生哲理和生活习俗。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形成的智慧结晶,能够通过精炼的文字体现出中国特色文化,形成了生动形象的画面,让人们感受这种文化意境。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重新焕发学生生活、朋友、家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可以教会学生最传统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

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以来,我国语文就开始了古诗词教学。但是,在古诗词实践教学中,教师仍然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没有完全重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古诗~语法的讲解不够彻底,仅仅让学生机械式地背诵古诗文,使古诗词教学失去了灵魂。教师在古诗词的理解教学上运用大量的时间,并没有完善教学模式,把古诗文翻译作为教学重点,没有让学生自行领悟古诗词背后的传统文化,忽视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意境和情感,只有通过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才能真正领悟古诗的魅力。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死记硬背成为了学生学习故事的主要方法,教师过于重视考试内容,而忽略了原有的意境美。

目前,许多学生学习古诗词缺少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对,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死记硬背,虽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但是也让学生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同时,古诗词内容与现代化科技内容存在着本质差别,所以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学习古诗没有任何用处,无法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古诗词理解非常枯涩难懂,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所以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古诗词。

三、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阅读大量的古诗词,重视积累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就是说,做任何事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获得成功。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来说也是一样,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阅读大量的古诗词,才能由量变达到质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需要阅读大量的古诗词,在这些古诗词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而且,积累大量的古诗词,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学生的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二)结合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必须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由于初中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性格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古诗词学习计划。例如,在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具体描述王维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把学生带入当时的场景中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又如,在学习曹操的《龟虽寿》时,教师可让学生用慷慨激昂的语调进行阅读,体会曹操的那种老当益壮的情怀。这样通过特定的节奏,可以描述出生动形象的意境画面,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之美。此外,在每篇古诗词中都有名句。对此,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赏析名句意思,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品味诗词意境,获得情感体验,充分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充分体会诗人所处的情境以及诗人的心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