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7 15:52:35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篇(1)

关键词:中学历史;影视资源;教学运用

一、影视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国的教学方法,大部分是教师完全占具课堂时间,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较少。这不是说学生在课下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而是说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讨的时间较少。因为在课堂中,教师没有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讨论。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并且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下降。因此,教师应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讨论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教师要多利用影视资源为学生教学,让学生在影视视频中增加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让学生在课前把该知识点预习一遍,初步掌握该知识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进行预习,如该知识点的基本框架;该知识点的真正含义。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了解程度。同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把重难点划出来。教师在课堂中分析该知识点时,学生要做好笔记,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影视资源为学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1]

二、影视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历史画面

历史学习,重要是要让学生身临其境。也就是说学生想要把历史学好,教师就要把学生引入到情景当中,让学生体会历史画面带来的视觉冲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放映关于历史知识的视频或者图片,把知识用画面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分析知识点,利用多媒体技术把静态的内容变成动态的内容。同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技术把知识点环环相扣,把知识点完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分析《三大战役》的知识点时,该知识点就是为学生讲述解放战争后期的三次重要战役。教师就可利用影视资源来辅助教学,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分析该知识点,把关于该知识点的视频为学生放映出来,让学生观看。教师在找这些视频时,要尽量找画质好的视频,以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其中,切身体会画面带来的冲击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分析该知识的重点,让学生做笔记,便于学生在课下复习巩固,提高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以画面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知识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学习欲望,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三、利用资源优势,重现历史内容

历史学习,不是要求学生把历史知识背下来,而是教师要利用资源优势,把历史重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就是把历史画面重现,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体验。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影视资源的特点,就可把历史画面再次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切身体会历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要围绕历史问题进行分析,把问题与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讨论该知识点。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分析《古代商业的发展》的知识点时,教师就要让学生知道在原始时期就有了商业,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在商代才出现了商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注意这两个知识点的区别,避免把知识点混淆。在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影视资源的优势,在课堂中把历史重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点,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方法教学,是通过影视资源对教材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同时,相关的影视作品,可以把学生带到历史画面中,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震撼力;让学生知道中国历史的悠久;让学生知道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欲望。[2]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篇(2)

关键词:复习;培养;教学

高三复习阶段是最苦的时刻,只有很好地耕耘,才有可能收获。同时,随着高考越来越深化的改革,光靠蛮力是不行的,好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是很关键的。作为一位高三年级的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一、探出高三历史的方式,寻找学习和复习历史课程的突破口

作为高中三年级的教师,不仅要启发式的教学,而且要正确地去理解,要转变经常采用提问灌输知识给学生的方式,这样,学生机械地回答教师提问的可能性比较大,并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去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这就显示出探出高三历史的方式,寻找学习和复习历史课程突破口的重要性。新问题,需要新办法去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解历史复习课文的内容和要求外,还要了解自己学生的自身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将教学和复习转化成若干知识点,并辅之以恰当、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

二、积极培养和开拓学生思路,辅助多种现代化教学方式

在高三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设计和提出复习历史有关的问题,如果条件可以的话,还要积极地采用形式多样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在教学生三国南北朝时,历史教师可让学生观看电影《三国演义》或有关南北朝时的影视题材;在教学春秋战国课时,历史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因特网上查阅孔子、老子、韩非子等的生平、思想和作品,观看春秋战国的叙作品,偶尔让学生编、演其中的一些片段,以此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学习。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又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最终复习好历史知识。

三、加强高三学生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深化

高考历史以课内基础知识为主,以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为重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得好不好至关重要,这样,我们需要全力投入课本复习中。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不仅很好地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而且对高考起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全部的历史考题内容,但却是一个很好的范本,是一个正确指引我们的良师窗口,通过这个窗口,高三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历史知识的规律观,并且可以通过大量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和复习的兴趣。这就需要学生在思想上真正地重视它,在实践中琢磨切磋,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积极转变历史教学方式,鼓励和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

历史教师不仅要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历史课程的基础教育,对于课程改革来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要强化高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的态度。如果学生一旦学会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去获得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就改变了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和引导高三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勤于思考和创新历史知识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综合能力。

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与学生主动地互动,共同发展,比传授历史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去发现、质疑、讨论,组织历史课题讨论和实践活动去学习。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历史知识,教师应尊重高三学习和复习阶段中学生的人格,尊重个体的差异,积极努力去营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知识热情度,以及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可以得到进步和发展。

五、引导学生学会持之以恒、学会积累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不仅有助于教师从多角度了解到自身教学的不足,还可以使教师从学生学习心理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保证历史教学工作更加顺利、高效。

1重视学生感受,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虽然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已经提高了对学生主体的重视,但是笔者通过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分析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仍然存在着忽视学生感受的情况,由于历史知识本身与学生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要想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到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就要重视学生感受,为学生创设出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后期运用的顺利程度[1]。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普及的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呈现出与该历史有关的图片、影视资料、电视情节,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身临历史情境的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搜集更多与鸦片战争有关的图片,使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营造出真实的历史情景,提高学生学习该内容知识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在日后回想起鸦片战争时,可以借助教师所提供的图片,更全面的回想起鸦片战争内容。

2抓住教学重难点,理清历史教学脉络

虽然对于学生来讲不同的高中历史内容都十分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重难点内容,重点内容为学生必须要深刻掌握、理解、记忆的历史知识,难点内容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高难度的历史知识,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反思,发现只有做好重难点知识教学工作,学生才能够构建出整体高中历史框架,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明显[2]。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厘清历史教学脉络,明确整体教学框架;随后,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整体框架中明确标出教学重难点内容,并在开展该阶段教学内容时,提高对其的注意,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强化教学下,更扎实的掌握重难点历史教学内容,保证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3强化学生记忆,做好复习回顾工作

与数学物理知识相比,高中历史知识对学生的记忆力要求更高,因此,学生需要反复学习、记忆该方面知识,从而加深对相关历史内容的印象,保证学生后期使用的准确性。但是,笔者通过对当前历史教学现状的反思,了解到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更重视新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旧知识的复习回顾,这样的教学结构呈现出不尽合理的现象,学生学习有效性也会受到影响。当学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出现疑问时,高中学生还会反思自身的学习能力,影响学生后期学习的积极性[3]。结合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象,历史教师需要在开展新课程教学内容前,仔细搜寻与该教学内容有关的旧知识,并通过复习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的历史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对旧知识记忆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新历史知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文学的繁荣》一课时,教师可以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引导,让学生在回顾该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快速的走入《文学的繁荣》一课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知识的记忆。

4加强教学中历史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融合

历史本身与思想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民族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因此,加强教学中历史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融合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详细讲授中国历史发展情况,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详细的了解到我国发展史,激发出学生自身爱国主义情怀;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积极弘扬我国优良传统,使学生在相关历史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后,高中历史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正确的解答,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思想,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思想教育意义[4]。

总而言之,历史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只有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才可以使学生掌握到更多与我国文明、文化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基于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反思,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后教学中需要更重视学生感受、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做好历史知识复习与回顾工作、强化历史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融合,为学生历史历史水平的提高做出努力。

作者:陈旭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参考文献

[1]马维林,黄敏.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5):54-56.

[2]杨波.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181-182.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篇(4)

就以1997年高考历史试卷的试题来看,它的突出特点是,测试目标明确、导向正确。总体上看多数试题难、中、易比例合理,创意新颖,表述比较规范、准确。题目有较好的区分度,测试目标已形成明显层次。1997年高考历史试题稳中有变,但在考查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其学科能力没有变,并有所加强。

纵观1997年高考历史试题变化,大约有以下几点:

1、题目的整体难度比96年略有提高,一些题的答案并非很难,但考生是要有一定的综合归纳分析问题的水平才能写出正确的答案。如选择题,除了继续加强考查考生的重要史实记忆、理解外,大大增加了对《考试说明》中6、7、8、9能力的考查。选择题的干扰项出得也非常成功,其间大多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出错误的地方。填空题灵活新颖,把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巧妙地结合起来。

2、古今历史出题的比例有变化,中国近现代史的题目比例增大,中国古代史的题目比例减少。并体现出“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寓于知识能力的考查之中。”

3、材料解析题目有变化。如第44题,让考生根据所列出的中国古代史有关南唐的三段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南唐烈祖李昪的治国方针,措施和后果,要求考生写出150字左右的短文。这道材料题,既检验了考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又考综合、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考出了考生的写作水平,可谓一箭三雕。材料题要求学生要有历史感,在阅读史料的基础上去归纳提炼材料的有效信息,抓事物的本质,深化历史思维,做到论从史出。此外,还要有把历史材料与科学的历史概念相联系的能力,有把历史材料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相联系的能力,有把握历史材料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联系的能力,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问答题显示出历史学科的系列化和阶段性的特点。要求考生把握历史问题的系列化和阶段化的变化,使答案得到宏观的控制,又从微观上掌握具体史实加以阐述。

基于以上变化的特点,中学历史教学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尤其在高三年级,如何适应改革势头如此迅猛的高考,除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各种能力训练之外,研究高考试题,“从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而改进教学复习环节,不失为提高历史成绩的一条路径。

1998年高考历史复习的对策:

1、要突破思维的定势。这主要是“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高考要求学生突破因教材的“超稳定”而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角思路、观察思考问题和解析问题,如1993年的44题、1994年的38题、1995年的38题、1996年的47题、1997年的46题,都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教材并非“绝对权威”,突破某些方面的思维定势,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已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在讲课中要注意提示和示范。

2、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近两年的高考历史试题,较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考察的层次,着力加强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力度,降低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和分值,于是一些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只是提高能力这是错误的。这里有个对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的认识问题,也有个对历史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问题。就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而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不能分割开来。忽视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一座沙丘之塔;忽视能力片面强调知识,知识只能是一堆待工之料。事实上,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知识作基础,即使是解答那些对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理论分析性的历史问答题,如果没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其答案充其量也只是一副没有血肉的骨骼。就历史基础知识的内涵而言,我们绝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地点、人名、数据等只需记忆的“死知识”。历史基础知识,还应包括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在内。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在高三历史第一轮的复习中,首先强调学生读目录、读课文、读地图、插图、读年表、读习题,然后教师重点讲线索、讲阶段特征、讲结构、讲历史概念,并以近年高考题中的典型试题做示范、让学生学着去分析、去挖掘、去整理;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3、要大力加强学科能力的训练。

①选择题

1995年、1996年、1997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幅度提高了选择题的难度,强化了它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测试功能,并在题干和题枝的考查上,摆脱了教材原文的束缚,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如出现了历史材料题,要求准确理解或表述历史概念题、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目的和结果题、归纳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相同点的题等。

1997年高考历史试题在选择题上的这一显著特点,向我们展示了高考命题改革的又一思路——尽可能地发掘占试卷总分48%的选择题的测试功能。为适应这一变化,我们的备考复习在抓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强化选择题的历史学科能力的训练。具体做法:一是深化教材的重点知识。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起因、性质、特点、实质、意义和历史概念的内涵,要深入发展,力求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表述。二是强化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要精心编写和选择一批能力要求高的训练题,并通过这些训练题的检验和评讲,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准确表述历史概念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三是加强解题技巧的探索和总结。尤其是要加强解答多项选择题的技巧研究,初步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解答选择题的思路和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②历史材料题

自1989年,高考历史试卷第一次推出了史料分析题至今有9年,历史材料题的多测试功能,正在波及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发掘,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要想充分发掘历史材料题测试功能,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训练:第一,透彻理解史料。要密切结合史料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或史料所涉及的重大事件的社会历史条件等,全面准确地把握史料的内容和主旨,力求在读懂史料这个关键性问题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过关,从而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第二,变换题型提问。精选若干有训练价值的重要史料,采取史料相同而题型设计不同或设问角度不同的方式,进行同材异问的训练。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比较,力求掌握住不同题型的材料试题的特点和解答不同题型的材料试题的思维方法与技巧。第三,获取和处理信息。由于高考历史的材料解析题的命题技巧日益成熟,其设问已彻底摆脱教材,考查的完全是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在加强材料试题尤其是材料解析题训练时,必须大力加强从提供的历史材料中获取信息、发掘信息、提炼信息 归纳信息、辨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训练,尤其要注意加强提取有效信息并准确运用有效信息解答高难度问题的能力培养。这是一种十分艰难的训练,它要求学生依据材料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③问答题

问答题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更具有历史学科的特点,它注重对学生历史材料、历史知识、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答案源于教材,但又高出教材,即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观点概括分析和说明。这就要求:第一,教师的教学思想要与高考的要求相适应。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高考的要求相适应。备课时,主要备易产生思维活动突破之处,备重点、难点的理解,通过对教材重点、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比较、论证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启发和引导,逐步形成这些能力。课堂上,尽量增加学生的活动量,特别是拿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让学生分析,当堂评讲,使学生受到启发。第三,注重讲、练、评结合。即在讲的基础之上,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讲评时,先让学生分析,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讲思路、方法以及技巧和能力。当然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鼓励,要求答案是开放型的)。

4、学习要注意借助相关学科知识。虽然各学科自成体系,但却又彼此相连。近年来,历史考察向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渗透,成为高考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将文史哲地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为此,关于地理方面,我国历代疆域、重要古城,著名古战场、重大工程和当今各省区划分及简称,世界各国位置及首都等应存有活地图。关于政治方面,阶级、国家、国体、政体等概念,法律常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形式和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基本原因和基本观点,必须熟知,并善于结合具体事例加以阐释运用。关于语文方面,要具备语法、古汉语、小论文写作等基础。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篇(5)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意义

1.提高学生积极性

历史知识较为枯燥,教师在讲述知识点时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调动学生的听课热情,因为书本知识点缺乏趣味性,许多历史知识离我们的时间距离较遥远,在学习时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理解较吃力。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历史故事了解历史知识的背景,也为书本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扩展学生知识面。高中历史包含了各个时期发生的事件以及人物的故事,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故事,具有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并且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通过相关人物、相关事件将多个历史时期串联在一起,展现每一个时间段的特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发生的重要事件,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环境与背景,使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社会的历史背景更加熟悉,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3.增添教学生动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可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因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来辅助历史教学,通过讲述与知识点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对课本内容的认知。在教学中穿插历史故事,使得教学内容更具生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进而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方式

1.运用历史故事设下悬念。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吸引W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距离我们这个时代较遥远的历史时期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该时期的历史故事来为学生留下疑惑,设下悬念,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讲讲古代皇帝的生活,联系影视剧中皇帝的形象来讲述比如秦始皇、朱元璋等著名皇帝的故事,减少学生的距离感。由于从小就看过许多有关宫廷剧的内容,加上教师讲解的有趣历史故事,学生会对古代政治制度产生好奇,因此愿意主动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提高听课效率与听课质量。通过在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来为课本内容设下悬念,能够为课堂内容做好铺垫,同时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此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2.运用历史故事强化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许多知识是十分抽象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故事,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因为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间述道理,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同时,历史故事能够将抽象的历史知识通俗易懂化,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引用当时的历史故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的混乱,感受到人民百姓生活在动荡不安的东汉末年时期的痛苦,从而可以分析出东汉末年政权瓦解的必然性。通过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社会背景,掌握社会状况,从而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历史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

3.历史故事比赛丰富教学。高中生的表现力和表现欲望较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历史知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表演和比赛中深入学习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可以举行故事大赛,让学生们自己讲述历史故事,选出最生动的历史故事和最优秀的讲解者。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与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历史故事在班上进行讲述。学生为了更好地讲述历史故事,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会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历史故事比赛会丰富了课堂形式,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创新

高中历史教师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时,必须结合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设计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还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成效进行一次综合规划,进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历史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历史教学一般侧重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无论任何学科的学习,其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具有多样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以传授历史知识信息为主的高中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为基础性的历史知识是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形成科学的历史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最根本要求。它不仅为学生由感性的认识历史逐渐转变为理性的认知做了铺垫,而且也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必要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是每一个历史教师都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内容。

(二)历史教学一般侧重于让学生归纳历史知识,以此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高中历史教学的知识构架是在基本的历史人物、事件及时间的基础上建立的,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对基础的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就不能具备足够的历史知识积累。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师往往侧重于指导学生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对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习技能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历史教学一般侧重于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大都是普及性、基础性的知识,学习起来的难度有所降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主动学习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然而,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总是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多次讲解和分析,这实际上就与新课标所要求的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违背,无法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很难让学生的困惑之处主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准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针对这一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这样不仅避免了教师大量重复的或无谓的讲解,还提高了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的掌握程度。

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是相对于历史教学的目标设计、价值观和情感的指导、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探讨、教学器材的准备,以及教学方法和过程的选择等而言的。虽然以传递基本的历史知识为基础的历史课程设计不反对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也不排斥学生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展现自身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水平,但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必须依附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简而言之,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重视对基本历史知识的巩固复习策略的设计

掌握并理解历史基础知识信息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达到记忆历史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使用图标、数字、视频等一些比较容易被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形式进行复习和巩固。关于这一点,相信广大历史教师在以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实际运用时必定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教师应重视对不同的归纳方法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尽量采用随机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而不是硬搬硬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师应重视对互助学习、自主学习的设计

历史课程的创新应该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并且敢于提出疑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因此,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多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同时,由于现阶段历史课本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减少,也更加有利于教师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

总而言之,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坚持以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历史基础知识为基本要求,教给学生必要的归纳方法,坚持合作互助学习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和历史真正地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王俊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 历史教学,2006(06).

2.陈雯.情境与协作――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重点[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3.林尾龙.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2010(31).

4.潘海波.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新探究[J].考试周刊,2012(06).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篇(7)

一、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提高学法指导的实效性。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远胜于掌握一些现存的结论。基于此,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已不再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要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把学为主体作为施教的基本点,以“会学”为目标,抓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学法指导的有机渗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步:确立目标教学的核心地位,教会学生读书。教师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总体、学期、单元、课时、专题教与学的目标,规划知识要点及应达到的能力水平,编拟预习提纲,紧扣重点难点设计出启发性问题,课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预习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使历史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提纲一经列出,本章就线索清楚、层次分明、要点明晰、重点难点突出了。学生按照提纲预习教材内容,思考预习题目,既可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新旧知识联系,发现疑点,解决一般问题,增强听课和笔记的针对性,又可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内在的规律性和高中历史学习的侧重点,掌握读书、自学的基本方法,逐步养成良好而规范的读书习惯和深钻、多思、善问的学习品质,提高阅读理解、综合概括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搞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抽问、学生讲题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通过预习读书、思考已解决的问题可少讲或不讲;教师讲的重点应在于学习目标中要求理解和应用的内容,着力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概括要点、提炼观点、澄清疑点、分析易混易错点、落实考点。精讲基本的系统的历史知识、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史学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多角度分析问题,点拨历史思维。把分析历史现象和把握历史规律的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准确、规范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技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历史事物,准确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提高比较、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遵循大纲、考纲,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紧扣知识要点,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贯彻教学意图的有效手段,就是把教学的内容和指导的方法,以练习的形式具体化。章节练习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单元练习、阶段性练习重在知识过关;专题练习、综合练习、模拟训练应注重能力培养。练习宜精不宜多。一般说来,好的练习在内容上要有代表性,在思路上要有启发性,既能检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巩固、深化和活化所学知识。练习中一要注意良好审题习惯及解题技能的培养,规范答题;二要加强材料题的训练,提高解答主观性试题的能力;三要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临场经验的积累;四要重视练后讲评,上好讲评课,矫正补偿,启发指导。

第四步:根据反馈信息,做好辅导答疑。这是教学工作的弥补环节,也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出现的疑难和暴露的问题,兼顾普遍性和个体差异,通过集中辅导、个别答疑、互矫互补、错例示众、达标测评等方式,分析差错原因,指导答题方法,弥补知识缺漏,帮助学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二、加强历史学科主体内容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中学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有透彻解释,归纳起来就是:反映历史整体面貌和发展线索的内容;反映历史演变规律的内容;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内容;反映国情的内容以及建立在主体知识之上的与大学学习相关密切的学科理论和能力方面的内容,即历史资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运用基本史学原理分析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历史阐释的能力。加强历史学科主体内容的教学,使教为主导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根本保证,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一)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材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章节知识结构,提高全面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章节内容一般以事件为中心,结构相对简单,掌握较易。同时,章节内容涉及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相对较少,有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以有效地固本强基。这一步的关键是弄清史实发展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本质原因,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准确理解有关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历史结论,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促进再认、再现能力的提高。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结构,提高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一是作好单元划分,根据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二是通过对单元内容准确、合理、全面的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是根据单元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再次,指导学生掌握专题知识结构,提高系统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一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划分和专题知识归类,按专题把教材中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以及历史结论系统化。二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总结,即在把握专题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通过综合、概括、归纳、比较、分析、评价,把零散的认识条理成系 统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这是能力培养、发展和升华的关键。三是引导学生把握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专题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系统,专题之间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历史知识结构的学习是系统的、有条理的、有重点的学习,既便于知识的储存,又便于知识的提取,能够有效地保证历史学习质量,提高历史学习效率。同时,把握结构、梳理线索、提取系统知识要点、归纳历史认识的过程,也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和综合概括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有利于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二)加强史论结合的教学。学习历史,最根本的是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认识历史的基本过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规律。这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要求。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历史学科基本理论的教学,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初步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中学历史教材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编写的,对历史的认识贯穿了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观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诸如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一切历史现象互相联系并受因果关系支配;人类社会在矛盾中前进,矛盾形成历史运动;历史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是前进性和曲折性、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呈螺旋式上升运动;一切历史发展都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必然性处于支配地位;历史事件的性质由本质决定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分析历史事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只能顺应而不能改变历史发展趋势,更不能主宰历史。上述基本观点在历史教材中虽无直接表述,但却渗透在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叙述与分析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