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物理创新教育

物理创新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07 14:52:36

物理创新教育

物理创新教育篇(1)

关键词:创新教育;物理教学;教师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教师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为科学性指导提供可能。只有教育者的智力、创造力的开发,才能引导和带动学生智力、创造力的开发。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教师若不思进取,不及时地汲取营养,那就会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出的学生又怎能有创新精神呢?更何况高科技时代的今天,物理应用非常普遍。若教师们不继续学习,那学生的创造性也将会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只有教师的脑筋开化、发展了,才能给学生以科学性指导,带动学生进入创新的学习环境中。

教师无论再怎么学习,知识和能力也是有限的。若借助教育网络或参考一些课外资料,则可突破这个局限性。信息资源的利用,可以使科技教育内容迅速地传递给学生;使科技教育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空间相接近;科技教育本身发展很快,开拓网络可以让学生无限下载并在第一时间把前沿的科技教育内容告诉学生,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大。新课程在章节后面都注明了网址,也就是说新课程体系已经构建了让学生上网的有利条件,从中也充分体现了它的必要性。完善的科技教育网络可激活学生的科技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动手和研究的可能;激活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特长的潜能。

当前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社会要与学校相互沟通、积极配合,才能使学生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对学生的发展可以起到补充作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一致才能使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促进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论证并加以创新;另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物理学正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统一,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实验室和工厂,走向实践的各种平台。

教师的思想境界包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思想。要造就一批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的观念一定要新,要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给学生留有自主思维的空间,唯我独尊是不可取的,否则只能给学生造成一个压抑的环境,让学生无形中形成一种恐惧心理,以至于不敢伸展、不敢求异,更何况创造性的学习和发挥呢?物理学科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课外的问题,我们要耐心地解答并予以表扬和鼓励,不要轻易地拒绝,从而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多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意识。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介绍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教师通过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精神激励。如在讲电学时,把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使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等等。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物理知识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比如:平面镜成像、惯性定律、磁现象等,因此实验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敢于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器材,由个人或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揭示初步的规律和实质。比如: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让学生先猜想或假设,学生可能会想到与电压、电流等有关,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实验,这样学生不仅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问题,还能通过探索去解决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

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面对着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们解开。做好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去解开这些谜团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的现有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物理学中要实现自主性学习,实现自主发展,一方面要有教师的科学指导,另外还要有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以及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物理创新教育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民主氛围;开放思维

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的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用创新的教育思想寻求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自然科学,与实际联系紧密,更应在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一、在民主氛围中凸显学生主体作用

列宁说过:“没有感情的人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对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的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反之,心境忧郁寡欢,智力活动便会减弱,对课堂信息的接受自然就会迟钝。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民主和谐的氛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教师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主导者,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毫无疑问应扩大学生参与的程度、深度与广度,建构主体参与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分层指导,加强效果反馈与激励评价,全面提高学习质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只有创建学生主体,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把知识建构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才可能完成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老师这个大朋友的位置,这样便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赏和鼓励。

二、在辩论声中激活学生智慧火花

课堂中的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拉近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畅所欲言,使那些不善于言谈的学生也敢于提问,课堂自然有了活力。在物理创新教学中,引入辩论机制,是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辩论,在思辨中寻找问题解决的各种方案。巴甫洛夫认为:“争论是思维的最好媒触”。辩论最易激活和调动人的聪明才智,最能触发灵感产生绝妙的解决问题方法。学生在辩论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多向辐射,富于挑战,竭力展示自己创新和雄辩才华。我们要精心设置具有培养创新思维功能、针对性和目标性强的辩论话题,供学生争辩,激活其创新火花,引发其发散思维,使之充分自由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光的本性”这部分内容是教与学的难点。学生课后议论:“一会儿认为光是粒子,一会儿认为光是波,一会儿又认为光是粒子……光到底是什么?真难理解。”其实,这部分内容如果集中连贯起来看,是一个“物理理论模型”不断创新演化的过程,是物理学家们创新思维的生动体现,是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一个极好素材。教学中,本人就以学生议论时提出的“光到底是什么?”为话题,分别以“光是波”和“光是粒子”为正反方辩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双方学生人人动手,周密谋划,查阅资料、准备论据、撰写辩词。辩论中,学生情绪饱满,思路清淅,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语言准确,论据确凿,睿智的火花频频碰撞,模糊的疑团不断澄清,“灯越拨越亮,理越辩越明”,最后达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共识。通过辩论教学,学生用自己智慧攻克了自己学习的难题,真正找到了自己是学习主体的感觉,体验了物理学家是如何构建新理论的创新过程。

三、在启发鼓励中开放学生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把握启发契机,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启发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运用直观启发法,加强示范效应,引入学生抢答,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运用设疑启发法,将设计的疑难问题发掘深化,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运用比较启发法,抓住可比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运用情景启发法,抓住关键环节,不断转变问题的情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运用类推启发法,借助于已知的熟悉对象达到对未知生疏对象的某种理解和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上述种种灵活多样的启发方法,强化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重力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地球表面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再如,学习摩擦力时,让学生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设想和规划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对那些别出心裁的思路,与众不同的观点,别具一格的见解,应充分肯定他们的想象力,由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想象力。教学之道,贵在引导,重在启发。只有教师启发得当,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和运用知识于实践,才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物理教师必须适应时展,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育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时刻注意体现物理思想、概念规律在认识上的创新和应用上的创新,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顿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乔际平,刘甲岷,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46.

物理创新教育篇(3)

一、利用物理学史,激发创新动机

科学既是一种人类的知识体系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和探索过程,而通常的科学方法都贯穿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学具有很强的继承性,许多科学家就是从对本学科的历史研究中,开始自己的创造活动的,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不仅牛顿如此,凡是作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都是善于批判和继承的,学习物理学史有助于活跃思维,增强胆识,使学生更自觉地继承前人的事业,有效地进行学习研究,敢于创新。

创新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心”开始的。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现象、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还须把历史引入教学中讲清科学发展的曲折性。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并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端以及尚未解开的物理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

科学技术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人们对过去感到自豪,对现在怀有责任感,对未来充满信心。在物理教学中,应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从而激发起对物理学的兴奋感情,确立顽强学习刻苦钻研物理知识的决心,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学生对物理学发展的历史有所了解,从而激发起创新动机。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创新意识

物理源自生活,又要为生活服务。物理教学只有密切与生产生活联系,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才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联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在我们的身边随时随地都有可以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不论大到宇宙,小到原子,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无处不存在可以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的问题。例如,学校田径运动会计时员的计时方法、风车、自行车等等。

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搭起物理与社会重大事件的桥梁,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的观点和方法来考察身边的重大事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探究意识,?让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实际问题。如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飓风的影响等等。

联系生产实际,工农业生产中包含丰富的物理内容,涉及力学、电学和光学等各个方面的物理知识,为物理知识联系实际提供了又一个重要途径。物理课本中也有不少联系生产实际的问题,如螺丝钉的省力原理、光的反射原理、潮汐发电的电站、电冰箱的制冷原理、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高压输电和核电站等。

三、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上来,这是值得研究的

1、增加实验中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创新能力。

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通常不满足于观察实验现象、更希望亲自动手操作。在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实验多,课时少,学生根本不满足于观察实验现象,更希望亲自动手操作,满足不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有些教师在黑板上做实验。尽量少做或不做实验,为此,学生为了完成课本规定的实验匆匆进入实验室,又匆匆忙忙操作,跟着老师转,出来的结果基本一样,也无从谈创能力,如何增加动手机会呢?1定时开放实验室。学生想象力丰富,接受的信息多,精力又充沛,有时有了新的思路、新的想法做新的探索而苦于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探索,因而就把他的创新意识在萌芽时就抹杀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应正确加以引导和管理,增设一些由学生自己设计的课外实验。让课本中出现的家庭小实验,由学生各自准备好材料,进实验室做,让学生在一起讨论研究,这样每一位学生可以自由地、大胆地去做自己想做的实验,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增加创新的机会,在实践中出真知、出能力。2尽量把动手的机会延伸到教学中去。物理实验教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面面俱到,但要设法把一些抽象概念、规律。通过形象的实验让学生去体验,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学习气氛浓厚,学得轻松愉快,学生也易接受。

2、增加探索性实验教学,活跃创新思维

探索性实验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规律性和说明自然现象的方法。因此,可把课本中某些验证性实验可以改变探索性实验,超前于知识教学,增加探索性实验的比重,以增强研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大气压的测定”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虽然能测得大气压值,并能理解测量过程及原理,但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能知其然,达不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更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变讲述为下面的探索式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将一开口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分析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原理)。把玻璃管中按上一活塞,向上拉动活塞,分析为什么水银柱能上升。分析当玻璃管足够长,是否当不断向上提拉活塞时,水银柱能不断上升。在水银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时,你能从中悟出什么。设想一下,怎样使管内水银面以上部分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得大气压值?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索、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四、利用开放性习题,促进创新思维

近年来,开放性习题在各科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逐年升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应用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有一只蓄电池正负极已模糊不清,你根据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的答题过程就是一种创新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类似的习题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善于发现,就既可扩大学生的创新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创新教育篇(4)

【关键词】 创新教育;理论探索;教学实践

1 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内容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技术革命的生命。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应是: 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对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解与组合后,产生某种新的、独特的思想观点、思路设计、途径方法的活动过程。

1.1 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 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点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

1.2 培养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教学中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有:①联想思维。②直觉思维。③灵感思维。

物理实验是人类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发明创造的重要手段。物理实验教学,可以验证书本知识,然而更重要的是重温前人创造的思维的过程,从中受到启发,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3 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同合作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是个体顺利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个人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支柱,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献身科学的精神、勇于面对失败,百折不挠的意志,求实勤奋的治学态度和较强的自信心。

协同合作精神是新世纪对人材的基本要求。新技术革命,使人类在已经到来的21世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重大的发明创造,需要众多人才共同去探索、开发、创造。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材的需求。

2 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1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包括:创新的意识、热情、进取心、自信心、创新的胆略;敢于质疑坚韧不拔的毅力等等。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2.1.1 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具有创新意识,为学生树立创新的表率。无论教材提供的知识多么完整,由于各种原因总会留下缝隙,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善于“钻空子”,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1.2 教学活动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月亮为什么不会飞走?”“苹果熟了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面上”,牛顿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发思考研究,得出了十六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例如:物理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规律如何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做错习题时更要问为什么会错?知识联系实际的“为什么”是创新意识的升华。

2.1.3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要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2.2 挖掘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每个人都具有天生的创造力。对于每个正常人来说,创新能力只有大小之差,没有有无之别。科学家与普通人的差别,不在其大脑聪明与否,而是在其创造潜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开发。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创新思维,实验教学的重点培养动手创造能力。

2.2.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灵活性、求异性、独创性和灵感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富有创意。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热情奔放,充满对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备心理发展基础和可能牲。

2.2.1.1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从知识的传授、解题的思维等,都要加强联想思维的培养。威尔逊发明的、被卢瑟福称为“科学史上最新最精彩的仪器”――“云雾室”,是与他在苏格兰群山的最高峰尼维斯峰度过几个星期,对山间云雾缭绕的瑰丽的光学现象的观察、思考分不开的。例如在讲解分子势能、电势能时,应启发学生联想弹簧的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与分子势能、电势能之间的共性,比较它们的异性,从而使“机械”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形成一条链。应用类比联想将知识系统化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联想思维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启发下,在数字计算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想象力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图景,反弹回来的粒子如此稀少,而速率又几乎和射击时相等,这不像子弹打在茫茫草原上的核桃上又反弹回来一样吗?这是何等生动的想象力。

2.2.1.2 直觉思维不遵循一般逻辑规则,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因而具有创造性、灵活快捷的特点。直觉思维产生机理告诉我们,结合物理知识与技能教学,追寻思维活动的路径,创设情境,能有效地诱发直觉思维。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扎实知识基础,理解各部分知识关系,优化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才能起到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作用。面临物理问题就能迅速作出取舍,产生直觉。精选习题,系统地培训解决物理问题的专项技能,如整体与隔离法、观察联想、类比法、假设法、等效法、图象法、数列、极限法等,建立合理模式,熟练各项技能,提高思维的快捷性、灵活性,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现。

2.2.1.3 灵感思维的养成是个逐步积淀的过程,对中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培养设想、猜想思维能力。布鲁纳说过:“在自然科学和普通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迫根据不完善的知识去行动,我们不得不去猜想。”中曾根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物理学史上的大量事例都是揭示科学创新这一本质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打破常规思路的科学创新过程,往往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会淡忘。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2.2.2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实验的创新与探索,设计问题的情境,显示知识获取的过程,实施“实验、启迪、引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的特殊功效。

2.2.2.1 由学生自行设计小实验。例如:让学生自行设计不同物体与小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测定动摩擦擦因数的方案,有水平平面滑动,有斜面上滑动;有用橡皮筋伸长量比值法,也有弹簧秤读数法;有匀速平衡法,也有匀加速方法求解。又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些落体运动后,由学生分析这些运动的共同特征。提出“这些落体是否是重的落的快,轻的落的慢”,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说明。教学中使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中,感受“创新”成功的滋味,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2.2.2 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把教学与学生的这种愿望相结合,注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并能在研究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人类驾驭知识、改造现实的自豪感,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探索、再创新。例如:测电阻的实验中,给出学生足够的电学器材,让学生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要求从零电压开始逐渐到额定电压为止。从器材的选择,电路的设计,测量记录到作出图象,分析图象的意义等都由学生自行设计。最后评比交流,使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些实验与知识结合较好,又有较好的创意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2.2.2.3 结合物理知识进行科技制作,如:电学知识学完后,布置学生作一个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可以用现成的发电机零件组装,也可用磁铁、线圈等制作发电机,自制风轮,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去探索怎样使轮转动得最快,怎样检测发电机的电流的大小等。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对比发电量大小。再如:讲完全反射教学内容后,安排学生制作蜃景现象的模拟。同学们首先想解决的是有折射梯度的气层,经同学们的讨论研究,认为液体折射梯度容易实现,由不同液体接触面上的分子扩散来实现。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小制作。如水位报答器,摇控航模,光控和声控继电电路等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2.3 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作精神。创新人格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质疑精神、创新意识;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为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教学中,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向有创新精神的人学习和接触。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失败的精神。在创造活动中,错误和失败远远多于成功。爱迪生发明电灯,瓦特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把飞机送上天,都是建立在成千上万次失败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失败会使人聪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在物理教学中要将科学家们可歌可泣的百折不挠的意志,献身科学的精神融合在知识传授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人类的进步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物理教师可利用灵活的形式,由学生组合成不同的物理兴趣小组,开展各种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的评比等,办好科技板报、手抄报,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舆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使全体学生的创造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同步增强。

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材的培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创新教育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明确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教学中贯彻创新意识是先导,创新精神是源头,创新思维是关键,观察、实践是途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及协作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坚定方向,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创造学教程》鲁克成等编著

[2]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物理卷》许嘉璐等主编

物理创新教育篇(5)

开展创新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个表现,首先就表现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对于现代教育教学方式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而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运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无论是对于学生与老师都需要一段的适应期,尤其对于老师来说,老师本身就是整个课堂的“指挥者”,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同样也可以帮助老师创新教学,因此,开创创新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1.开展创新教育对于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身创新教育就带有一定的“新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较为陌生的上课方式,因此这就可以引起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好奇心,学生有了听课的动机,就更加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其物理的学习能力,同样新型的教学方式也是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也会使学生有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学生有学习的信心,也会使其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2.同样在物理课堂运用创新性的教育方式,也会使教育方式发生改变,从而促进老师对于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发展对于对于改变教育方式而达到的最终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对于老师创新教育方式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3.创新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老师在依据以往的经验创新了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物理的学习能力,同样其他学科的老师也会依据这些创新教育方式,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

二、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

物理课程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更加注重实验研究与计算理解,尤其是高中物理课的内容与初中物理接轨的地方不多,而且所学知识的跨度性较大,因此就会使学生对物理课程感到困惑,同学生无法正确做出相关物理题就会降低对学习物理的信心,导致班级整体的物理成绩下降,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能力降低,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学生要正确处理好物理教学内容就需要老师的帮助,让老师帮助学生逐步分解所学的知识点,当然在新的物理教学方式实施之前,老师还保持着以前的教学观念,使新的教学方式无法正常进行,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新的教学方式,老师首先要理解这种方式,转换新的教学观念,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1.创新教育主要就是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学生喜欢学习物理就会不断提高在物理方面的学习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变得比较重要,通过不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例如:老师在物理课堂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理公式,老师可以增加相关的物理实验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一起参加,从而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实验证明相关的物理公式,这种方式也会使学生更加牢固的记住物理知识,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2.为了确认学生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的学习情况,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程度,老师可以通过上课提问的方式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细心程度与理解方法来判断学生听课与否,例如:学生在学习力学中的“功”这一节,可以问学生“我们这节课学的主要的知识点在哪里?”通过学生所说的重点来确定学生的听课程度,这样也帮助老师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

3.当然老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帮助老师教学,老师可以在课件上增加一些物理实验的动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实验原理。老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去实验室进行物理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当然,物理课是一门注重实践与理解的课程,老师要注重学生爱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也要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要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通过学生学习的特点将学生分配进不同的小组中,学生之间进行问题的交流与讨论,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促进学生思考的全面性。

三、结语

物理创新教育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

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重要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一,物理学习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训练的模式,其需要较强的逻辑能力思维;其二,它需要将理论与实验相互结合起来,两者不可或缺;其三,物理学习的过程是需要不停地探索及创新,如果我们没有求知欲,那么对物理学习难以深入.对于以上物理学习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1.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多数物理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基础,课堂教学的重点多在于理论知识,注重对学生记忆理论和公式的培养,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应对考试,大多数实验课都较为匆忙,甚至不做实验.初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他们对物理保持一个不解和未知的状态下,其兴趣还没有产生,这时教师开始采用固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物理教学,让学生早期就对物理学习形成了应试为导向的观念,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原来的物理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的需要.初中生对于灌输式的知识传输难以提起兴趣,没有兴趣,学生自然就难以自主学习,也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对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是当前物理教学十分迫切的需求.

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方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1)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内在的一种驱动力,可以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形成自主学习.初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这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物理探究.(2)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从古至今,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直都是不平等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台作为自己展示的舞台,而学生则是扮演一个听众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对教师具有恐惧和盲目迷信的心理,认为教师的话是真理,是权威,就算是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也不敢对其质疑,对于不同的问题也不敢提出来,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平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鼓励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展示自己的观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注重实验课程的开展.教师需要注重物理实验操作教学以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课外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如“鸡蛋从三楼扔下去可以不碎”的小实验.在当前注重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背景下,物理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对物理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转变学生固化的思维,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因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学已经迫在眉睫.笔者也在这一方面提出了自身的看法,希望能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所益处.

参考文献:

[1]邵泽玲,侯庆伟.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77.

[2]杨兴莉.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27-28.

[3]刘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9):27.

物理创新教育篇(7)

一、中学物理传统教学的弊端

1.传统教学是一种“受人以鱼”的灌输式教学。

我国的传统教学中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容器。老师的任务就是不停的往容器里面装知识。它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装载”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严重的灌输式教育,或者说“填充式”教育。在这种教学制度下,严重的剥夺和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灌输式教育下装载的知识越多,就越不能培养其对客观世界进行积极参与所需要的主体性品质和反思批判意识,就越会倾向与适应目前世界的现状,适应灌输给他们的对世界的不完整的观点看法,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去改造世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是一种依赖性的思想,他们总是依附权威,不会怀疑,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不善于自己思考。结果,未来的他们只能成为被动的,没有创造力的劳动者。

2.学生“囫囵吞枣”的受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知识没有经过学习者的消化,吸收,反思和批判,而被机械的记忆在大脑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无异于死记硬背和囫囵吞枣。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我们背会了各种可能的答案,但是我们不知道问题是什么。”由于记忆和背诵的知识大多是标准化,统一化的答案,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和批判性思考的空间,加上一些学生的独特见解,另类思想和创造性观点往往受到压制和歧视,造成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乏味,从而丧失课堂应有的活力和乐趣。这种现象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对于物理这一门如此抽象的学科,学生的学习更是浅尝辄止,只知道概念,定义,公式,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思考和动手能力非常差。记得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曾经回忆到:刚到美国大学的时候一点都不适应,那里的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美国的学生动手能力都很强,而自己的动手能力却非常的差。在实验室,人们都称他为“爆炸先生”,因为哪里有爆炸声哪里就有杨振宁。

二、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更新

为了适应全球综合科学的飞速发展,必须更新观念,从中学基础学科开始,抓好学科综合的改革,以解决当前中学教育的弊端。根据我国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一要确保基础知识、基本内容的单科教学系统,不打破原有的学科结构,避免学科重组可能带来的混乱;二要通过交叉、渗透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各门学科中的知识和技能等相互联系和深化,得到综合性的运用,从血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是运用已知知识和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产品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物理创新教育的内容

物理创造教育的内容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不仅仅是学习前人的思维成果,更重要的是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和展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设计创造教育内容时,首先要注意调整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创造教育因素,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的处理和加工,选择利于开展创造性教学的知识点,设计创造型教学程序,使教材为创造教育服务,其次注意选编习题,即结合教学实际编写或设计富有启发创造性的应用题、综合题、扩散性练习,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注意收集、编制物理史实资料,结合教学内容,吸收物理学史料和最新科技信息,提练、加工、编制短小精悍的物理学史、物理学家传记或最新科技成果材料,通过讲座和指导学生阅读或穿插于教学中,指导学生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和途径。

四、物理创新教育的途径和实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