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19 14:08:23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小学生 责任意识教育 品德与社会教学 活化教材

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一个人对待人生,和对待生命环境的态度。责任是人的道德情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能激发人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又能促使人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既有利于培养完善人的个性,又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情感,进而促进人们道德行为的发展。小学教育是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责任意识形成的雏形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肩负着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奠基教育。为此,要把握儿童责任意识教育的主题,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活化教学内容,扩展教学空间。教学设计要立足与儿童生活,教学方法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欣赏中,讨论中形成责任意识,领悟责任的重要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庭责任意识,团队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1. 当下在校小学生责任意识状况分析

当下的小学在校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是值得学校因势利导进行培养教育的。但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L”心切,对孩子的评论、评价都是以学习成绩论高低。由于家长对孩子宠爱过度,使儿童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安逸生活。导致很多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家庭责任意识;独往独来,为我独尊,缺乏团队责任意识。喜欢比吃比穿,怕苦怕累,惟我独尊。为此,抓好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是我们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

2. 从学生的劳动意识教育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家庭责任意识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这就告诫我们:一个没有经过劳动磨练的人,难以懂得生活的真谛,也不可能有家庭责任与担当,更谈不上个人的远大理想。所以,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如;小学一年级下册讲解《我为家人添快乐》一文,可以结合课文扩展教学。在活动中观看爱劳动,爱父母的儿童典型的多媒体视频,引入入胜的历史故事孔融让梨;行军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等诸多感人事迹。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讨论,回顾父母为自己付出记忆最深的一件往事,讲述我为父母做了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感恩,体会到自己是家庭一员,具有家庭责任与担当,激发学生自立自强,主动为父母分担,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使学生在劳动中去感悟家庭责任的含义,自觉履行自己的家庭责任,逐渐形成良好的家庭责任意识。

3. 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责任意识

美国学者门肯说过:“人一旦受到责任感的驱使,就能创造出奇迹来”。精辟地阐述了责任感的重要性。员工的责任心是团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团队责任意识是个人融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为此,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作为教学重点之一。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认真研究教材,抓住学生思想的薄弱点构思教案。教学设计要新颖,对学生要具有吸引力。教育要有层次,做到由浅入深,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思路。如:三年级《我的责任》教学是《我为家庭添光彩》责任教育的深化。以播放全国优秀少年吴逊事迹的视频导入正课。板书呈现:《我的责任》,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要向全国优秀少年吴逊学习什么?我们要为学校、班级做些什么?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把学生带入欣赏与思考“我的责任”的情境之中。在讨论中学生们主动与典型对比,找差距,表决心,不仅充分发挥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强化了学生团队意识。这样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从我做起,爱同学,爱班级,爱校园地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

4. 延伸活化教材,扩宽教学口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顾炎武曾说过:“国家兴衰,匹夫有责”。社会责任是在社会生活中对国家或社会以及其他人所承担的一定使命、职责、义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扩展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如在《做学习的主人》中可配合教学制作《优秀少年赖宁》、《爱国科学家华罗庚》等PPT及视频资料,以榜样去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在《不能忘记的耻辱》教学可制作《中日甲午战争》、《开国大典》,《宇宙飞船对接》等电子课件和视频,开展今昔之比的讨论式教学。也可以根据需要做到走出去,参观我国的科技展;请进来,以老红军的现身说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懂得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义。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以自己的行动去完成国家民族赋予的神圣使命。

.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责任是人在社会的立足之本。当代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责任”二字教育入手,要充分发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主导作用,要积极开展与少年先锋队,班主任,任课教师有关责任意识培养工作的探讨,达成共识,形成良好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宋金花 小学品德和生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2016、09139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篇(2)

一、高站位、深挖掘,充分认识“责任教育”的重大意义

责任是公民素养的基石,是人格素质的核心。责任感是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责任感的培养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史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胸怀大志,褒扬责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有这些铿锵有力的社会责任情感和行为,始终是勉励人们斗志,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之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根本,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

公民道德素质又是思想道德素养的要素。在当今社会,学生道德水平出现滑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滑坡可归结为公民责任感的缺失。因此,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二、找入口、寻出口,全区调研,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1994年12月,南关区教育局组织了联合调研组,对全区教育工作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基层学校,分别听取了校长、教师反映的教育教学现状,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南关区决定以教师队伍存在的“责任缺失”问题为突破口,在党员干部和教师中开展以加强责任意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1995年,南关区在展开专项调研与课题论证的基础上,将责任教育系列活动上升为科研课题项目。从“八五”最后一年到“十二五”的第二年,我们开展责任教育研究已经连续坚持了十八个春秋。

三、重过程、抓质量,责任课题研究初显成效

十八年的历程中,围绕目标与任务,基本上形成了宏观上——区域常态化管理;中观上——实验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基本模式。为了增强责任教育研究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为了探索责任教育实践研究模式,从责任教育机制、责任教育课程、责任教育途径、责任教育环境、责任教育评价及责任教育内容六个方面着手,搭建了责任教育实践研究框架。

(一)开发多元化的责任教育课程

课堂是责任教育研究的重要渠道。南关区组织专项研究小组,探索了课堂重要渠道的三个基本途径,即“教师示范、习惯培养、学科活动”和三项基本内容,即“学科渗透、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 103中学在开展“以多元课程体系为载体,多途径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课题研究中,总结出四种可操作的基本模式:“以国家基础课程为主渠道,让责任教育常规化”;“以修身塑德的特色德育课程为载体,让责任教育习惯化”;“以团结、协作的实践课程为途径,使责任教育生活化”;“以校本开发为主体的拓展性课程为辅助,使责任教育个性化”。西五小学为了使学校的责任教育研究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教育学生从小学会“践行责任、传承美德”,组织老师创编了1—6年级《提高责任意识 弘扬传统美德》“八字”道德教育学生读本,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童谣和三字歌的形式,从“忠、孝、仁、义、礼、智、信、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拓展多样的责任教育途径

责任教育活动是实践研究的主要途径。在指导实验学校开展责任教育时,要求每所学校做到“学校无小事,以微知著;学校无闲处,育人无声”。

1.运用好宣传阵地。利用好校园广播站等宣传阵地,表扬、宣传身边先进教师、突出学生的感人事迹,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对师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2.运用好实践阵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丰富自己的阅历,开拓自己的视野。

3.运用好专题活动。利用升旗仪式,节日、纪念日的活动、主题团队活动等,让每一次专题活动都使师生有所收获,自觉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东四小学是吉林省第一所少年交警学校,对交通负责、对生命负责也是东四小学责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结合不同年级采取“三个结合”的管理模式。以“三个一”为载体,有计划、分步骤地向学生灌输交通法规知识,使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形成了制度化、系列化、经常化,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打造优质的责任教育文化

学校的整洁、优雅、安静、舒适,都会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南关区把丰富多彩的责任教育文化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把创建良好的责任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我们把责任教育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要求学校从整体上融合“物质和精神”文化,从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两方面进行提升。南岭小学在责任教育文化设计上,把责任教育和现代文明、“传承”和“发扬”、美德和责任、规范和成长相结合,每个楼层各有责任教育主题,形成不同板块的文化氛围。实验学校通过良好的文化环境,润物无声地开展责任教育,发挥了环境育人的潜在功能。

(四)挖掘科学的责任教育内容

通过对责任教育课题的深入研究,南关区提炼了责任教育的六个方面,三十七项基本内容:

1.对自己负责。内容包括“学会生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珍爱生命、爱惜名誉、热爱生活、健康审美、健康心态、健康体魄、树立法制意识、爱惜时间”等九个方面。

2.对他人负责。内容包括“尊重他人、态度真诚、乐于助人、尊重他人隐私、诚实守信”等五个方面。

3.对家庭负责。内容包括“尊重、孝敬父母及长辈、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分忧”四个方面。

4.对集体负责。内容包括“服从组织意识、爱护公物、树立集体荣誉感、学会与人合作、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等六个方面。

5.对国家,社会负责。内容包括“热爱祖国、树立远大想、树立民族意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荣誉、维护国家统一、遵守国家法律”等七个方面。

6.对环境负责。内容包括“爱护生活环境、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树立正确资源观、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整体自然观”等六个方面。

六个方面,三十七项内容在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实施策略,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具体目标,每项内容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方式、方法。在课题研究中他们初步总结了 “提倡四个结合”、“加强三个联系”和“四个增强性”的责任教育工作原则。遵循这些原则,使责任教育研究更加系统化、生活化、校本化,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篇(3)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是人类基础道德最本质的东西。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就要从道德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点切入。而抓责任教育就是这个切入点。所以,学校决定以“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作为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责任心”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的教师和父母心目中“好学生”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许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畸形发展,导致在部分中小学生中存在着种种不良的表现:自我意识强,自私自利,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没有理想或目标,易满足,不求上进,只求得过且过;攻击性强,抗挫折差,一味追求享受,却不肯付出,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这种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当今,无论谁,要想在他将来的本职工作和学习中作出成绩,他都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很难想象,这样自私、没有责任感、没有爱心的下一代,将来如何担负起民族振兴的大业。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积累资料,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揭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开展责任教育活动,组织责任教育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理性思考。

研究对象: 一至六年级在校学生

课题研究人员:沈风云、吴丽丽、姜明芳、姜桂英

研究实施方案:

准备阶段:

1、成立学校中心课题组;

2、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进行课题论证;

3、制定《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4、召开开题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5、教师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出子课题实施方案;

6、进行“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实施阶段:

1、深入落实课题实施方案:

①确立各年级段责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开发系列责任教育校本教材;

②建立小学生责任教育系列制度;

③完善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重在学习行为);

④构建小学生责任教育评价体系。

2、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学生家庭责任教育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3、开展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4、每学年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一次,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5、每学年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总结阶段:

1、实践、总结—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

2、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3、完成预期的课题成果。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发表论文若干篇;

2、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报告;

3、小学生(分年段)责任教育校本教材一套;

4、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案例集;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篇(4)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意见》《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关于加强全区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党内法规,组织召开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聚焦中央巡视组巡视XX、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巡视XX等反馈意见涉及教育问题的专项整改,扎实整改从严治党工作中市委指出的问题。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把“两-2-个维护”融入日常,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2.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将中小学、民办学校党建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开展专项督查。持续完善健全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认真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和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议事规则。推动民办学校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校相统一。探索建立部门、地方沟通联动机制,协同推进学校党建工作。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二、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

3.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推向深入,切实增强全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制定2021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系统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方案,深入推进“四史”专题教育,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论述,做到学习培训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各中小学校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发挥好活动场所文化宣传教育作用、道德教育志愿服务队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落地。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和学生文明素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德育载体,深入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抓好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5.加强宣传引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大力宣传解读党中央、自治区、XX市决策部署和教育新政策新举措,全面展现教育改革成就,广泛宣传教育战线先进典型。围绕迎接庆祝建党100周年、学习“四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精心策划组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党的百年大庆记载伟业、展示辉煌。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6.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办好思政课,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功能。建立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和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机制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要履行主要责任,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主动联系思政课教师,确保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学校领导班子每学期至少2次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关工作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建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大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培训、激励力度,筹建思政课名师(教研员)工作室。开展优秀思政课评选、展示、巡讲活动。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7.落实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情况纳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书记述职评议和年度工作考评内容。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形势季度分析研判。开展全市教育系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专项督查。加强教材、课堂、讲堂、报告会、研讨会、论坛等中小学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严格落实活动审查报备制度。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用网管网治网水平。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8.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持续统筹落实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试行),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施党支部“达标创优”工程,确保2021年全市党支部100%达到自治区建设标准,积极创建“标杆式基层党组织”。压实主体责任,落实市县两级教育工委书记及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制度。实施不同类型单位党建“亮旗领航”工程,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9.培优建强工作队伍。实施“双带头人”培养工程,选优配强各级各类党组织领导班子,合理配备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完善培训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党员积分管理制度,设立党员示范岗。实施发展党员“拓源提质”工程,进一步落实将骨干教师发展为党员、将党员教师培养成教育教学管理骨干的“双培养”工程。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工作条例,继续推进落实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提升行动,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加强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安排,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表彰慰问及庆祝活动,宣传一批“身边榜样”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10.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施党建品牌“示范引领”工程,围绕教育教学实际,继续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党建品牌,发现、培育、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精品党课”和“优秀党课主讲人”评选等活动。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11.实施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攻坚行动。开展《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专项督查行动,加强民办学校发展党员工作,完善建立派驻党建指导员制度。加快推进市属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攻坚行动,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程。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和民办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重视培养和吸收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出资人和举办者入党。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市教育局机关党委,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直属各民办学校党组织。

四、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凝心聚力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12.抓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学习宣传工作。把《条例》纳入中心组学习和各级党组织学习、干部业务培训内容,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提高统战意识。强化学习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党组织落实统战工作主体责任。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13.做好党外人士工作。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教育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相结合,凝聚党外教师思想政治共识。紧扣庆祝建党100周年,组织开展“守初心筑同心谋发展一中共党员与党外知识分子对话”等活动,凝聚党外教师服务教育发展的向心力。建立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14.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试点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加大宗教政策法规常态化宣传教育,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五、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15.强化责任压力传导。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建立和完善党组、书记、班子其他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抓好党组织书记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压实压紧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动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成员、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16.抓好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涉及教育民生等问题专项检查和整治,建立通报工作机制。认真开展勤廉榜样选树和宣讲活动,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育人氛围。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篇(5)

本人在任职的近几年里,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先后两次从四年级接班带到六年级毕业。两个循环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级期间教语文数学双科,五年级六年级教数学课。这六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奋工作、努力进取、成绩出色,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务。

二、热爱教育事业,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世纪之交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新的挑战和考验。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师毕业的同时先后进修北大心理学、教育学院英语专科,目前还在进修中文本科学历,充实全面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工作实践中自己特别注重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经验,探讨教书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本班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去探索、体验,出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理,大胆的应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以执着、热情、无私奉献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家长及老师们的认可,于2000年至2001年和2001年至2002年连续两年荣获区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奖励称号。

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根据各阶段教育教学中的任务和实践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争取得到各级领导、专家们的指导,从中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如1999年12月写《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并收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中;2000年6月撰写《浅谈小学作业的强化管理》论文获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三等奖;2004年2月写《操行评语改革中怎样评价学生》论文获市小学素质综合评价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8月写《浅谈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获市“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年4月写《素质教育必须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论文获中华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三、注重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人才的质量当然成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迫在眉睫,我作为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尽全力去拼搏,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而奋斗。

1、为人师表,突出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产生具有强烈持久的影响,这是我深有切身感受的体验。不管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班主任施教地位这种特殊的关系,足以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所以我深知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好。如按时到校、文明礼貌、尊重学生、认真写作业、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以至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真正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导师的作用。几年的育人工作使我更加认识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在塑造一代新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重视养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从小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基础教育要奠定学生一生需要的基础素质。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养成教育,立足于做人教育。我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国旗下演讲、少先队主题班会、保护绿色家园、清理白色垃圾、校园之声广播、文明监督岗、看电影等各项活动及时组织讨论、演讲、写心得、办墙报、口头表扬等各种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把握这些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从一点一滴地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启蒙性和实效性,表现在学生对团组织开展的向贫困地区学校捐款捐物的活动都积极主动参加,何杰同学拣到手表主动交公,李海路同学在校外拾金不昧受到失主对学校的表扬感激。在完成社会公开课上,学生表现热情积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受到各级领导老师们的赞赏;在参加全市各区县开展的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团体第一名等等。事实证明,突出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最佳时期,从小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人生观。

3、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自律及责任感。

我的原则是以课堂为生活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劳动、待人接物等几个方面的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如在课上自控能力培养上,要求学生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写作业,就及时提示姿势正确;学会抓紧时间保证效果;发言时要求站姿端正、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过细的言行举止养成自觉控制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班里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每个学生对班集体都有一份责任感。在值日的一天里不管是纪律、卫生、出勤、各项活动、值周检查等都要管理到位,每个值日生都做到尽职尽责。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班风将给全班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环境,而且使全体学生都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自制自律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

4、重视舆论导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为人师表,严格管理是重要导向。建立培养有利的班、队委、抓好骨干队伍也是重要的导向。我特别注重坚持民主作风自荐、考查、民主选举的原则产生班干部,并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榜样作用,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适时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他们得到全班学生的信任,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几年来班里的文、体、少先队等活动都由他们出面组织,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锻炼了学生。

对于校内外、班内外出现的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及时做分析、讲述利弊关系,进行是与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学会做人的道理,保证学生健康的发展。如对打架、偷窃行为,假期里学生花钱顾人写作业行为,校外偷自行车、偷铁卖钱行为、进网吧不回家行为等等进行导向教育,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自身目标、自身的位置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改邪归正,在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下,健康的发展。

5、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面对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造成德育工作难度较大。如普遍学生都比较自私、花零钱、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集体观念差、不礼貌等等。凭借教师的大量思想工作,五十多人的班集体远远做不到及时和深入,必须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二者形成合力才能准确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工作。如薜宏亮同学经常去网吧,开始家长不管还给钱,后来旷课2天到网吧没有回家,在与家长联系后控制了形势的发展。几年的教育工作证明德育工作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当今社会是复杂的,家庭条件也各不同,甚至我们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家长的工作,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四、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多年来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当今社会确实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面向未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都集中在育人的基点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突出了这个道理。作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全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起教师的重任,所以我必须不断的拼搏进取,从理论到实践。

1、在教学实践中尽职尽责。

六年来的带班教课,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发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基本功训练;以双基训练为中心,强化作业管理,突出针对性,保证整体效果,具体在(1)备课中做到认真备教材的同时充分的备学生,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讲课中做到表达准确,把握学生的听课效果,讲练结合;(3)对待学生作业一直坚持全批全改;(4)辅导与讲评,针对性强,及时解决问题,尤其对后进生加强课外教练,不让一人掉队;(5)对待每次单元考试都做到认真批阅,严格要求,总结经验,尽职尽责。

2、关爱学生是我的享受,也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常年的教学中,出于对事业的热爱,总能保持和善可亲的自然教态与学生相处,课上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一直保持良好效果,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对后进生我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不厌其烦的教会为止,在多次考试中差生的成绩并不差,使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我的关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鼓励鞭策着学生,久而久之,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学生变得很自觉,彼此都很了解,都一样的努力。在班级整体的教学效果上,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年级之首,多次考试达标率为100%,优秀率为80—87%,直到毕业统考2003年平均分为93.6分,2006年为91.7分。

3、积极参加教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水平。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 思想品德  社会责任感  初中教育  中学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明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曾经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社会人们将“社会责任感、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列为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正是新课程道德教育目标的核心体现。联合国科教文组提交的2l世纪教育报告中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现代社会的发展,要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构建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为之共同努力:

        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善于分析、挖掘教材中的有关“社会责任感”教育要素,力争对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思想品德教师要着重挖掘思想品德课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课程要素,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采取“渗透性原则”,将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必须熟悉相关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对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善于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挖掘出社会责任感与教材及当前社会热点的结合点、切入点。

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方式上应尽力摈弃传统的“灌输式”而采取“启发探究”式,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要提高课程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应该从“知、情、意、行”这四个方面着手,采取多种方法晓之以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陶冶学生社会责任情感;导之以行,锻炼学生社会责任意志并使之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如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模拟法庭、角色模拟等能体现启发探究精神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1)采用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模拟法庭等形式。

        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形式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运用这些方式时,教师可提出一个有争议或两难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结束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重新反思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继续思考自己的见解,但同时提醒同学们考虑讨论大家对此问题的评论。 

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形式往往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因此,这种形式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意识;同时学生在做准备、搜集资料、积极讨论、辩论、演讲的过程中也提高了他自身对相关问题的责任认知,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但思想又相对不成熟,而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往往会引起学生思想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在无形中接受责任认知,形成责任情感和责任意志,从而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不同的角色模拟。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同角色体验的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专门安排学生进行各种角色的扮演练习,让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氛围中,感受这种真实的气氛。

        (3)在课后的拓展活动中利用实践活动载体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社会调查。

        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教学内容生活化,随着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普遍兴起,思想品德课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社会调查和综合探究等项目,这是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好好利用。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提高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以“诸城市枳沟初级中学学校环境调查”为例,该调查围绕“本教室的环境状况”、“校园内绿地面积与比例情况”、“校园内教职工、学生宿舍环境情况”、“学校食堂环境状况”、“学校垃圾处理情况”、“校园内卫生死角情况”、“校园内污水排放、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全校的宣传栏公布,让大家讨论“如何改进、保护学校环境”,最后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在全校发出保护学校环境的倡议信,呼吁大家在生活中注意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旧电池,不乱掐树叶,多用手帕,少用面巾纸,不乱扔纸屑,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保护花草树木等。在这个活动中,课题小组的成员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不仅使自己树立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并且还通过在全校宣传环保、公开讨论、辩论会、发倡议书信等多种方式提高了全校师生的环境责任意识,最终把环境责任意识化为环境责任行为,效果很好。通过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措施去解决问题,激起他们担当责任的勇气和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见,要想提高在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让中学生多参与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水平。

        三、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自我教育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责任感;培养

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取决于人的道德价值观,而责任感作为人的道德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人的实际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小学教师是对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型时期――青少年时期影响最大的老师,所以,教师的责任感尤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责任感的三个心理组成部分是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主体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义务的认识即责任认知;主体在对自身履行责任与否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即责任情感,它受主体自身的良知和主体对利益的需要的影响;主体的责任行为从理论到实践转化的心理过程即责任意志。责任认知对责任情感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责任情感对责任感起到动力支持的作用;责任意志对责任感起到过程保证的作用。责任认知指导责任行为,责任情感是责任行为的动力支撑,责任意志监督责任行为,三者互相影响,彼此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责任感。根据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和责任感的三个心理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小学教师责任感的培养应包含责任情感、责任认知、责任意志和责任行为,根据具体内容和不同地区中小学教师责任感的状况确定相应的教育路径,帮助中小学教师形成自觉合理的教育责任行为。

一、制定科学的政策法规,从制度层面保证中小学教师的责任行为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众所周知,文化水平高的人其道德行为不一定高。同样的,责任认知水平高的人,其责任感未必强。然而,责任意志水平与责任感呈正相关的关系,即:一个人的责任意志越强,他的责任行为越高尚。现实生活中知行不统一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既定条件下能够去实行责任而不去做,这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形成正确的道德责任价值观。无庸置疑,指导这些道德责任观念的是先前的道德思维,要破除先前的错误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需要一个长期的锻炼责任意志的过程。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无形的责任感来说更是如此。国家制定加强教师责任感的政策法规,一方面可以为中小学教师的责任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使平凡的责任行为有了严肃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国家的政策法规可以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引领社会文化和媒体的走向,为中小学教师的责任行为赋予了国家的意义,为其责任感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责任行为。教师的实际工作岗位是在学校里,学校规章制度对教师的道德价值观的取向有很大的影响。

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促进中小学教师责任感的提升。责任感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要想对它进行改正和加强就要对它的外显形式下功夫。设置模拟情境,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实战演练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一方面教师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模拟实战演练来考察中小学教师的责任意志,并从中发现问题,对症下药,避免盲目的一刀切;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本人亦可借此机会来考验自己,锻炼自己的责任意志。加强培训纪律的约束亦是提高教师责任感的基本内容。纪律从本质上说是义务制度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帮助主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履行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仅在监督控制下才履行自己的责任。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纪律培训和训练有利于他们对道德、法律义务的理解与遵守。但是,社会学研究表明,那些能进行自我约束的主体在责任行为的举止方面明显强于屈从于外部强制纪律的主体。因此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纪律训练方面必须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引导中小学教师把外部客观纪律与自身主观需求相结合。使纪律不仅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约束,更是他们需求得到满足的途径。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舆论层面监督中小学教师的责任行为,培养其责任感

生命不是一个孤立成长的个体,环境给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西汉刘向在《后汉书》里写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这说明了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是很大的。教师群体作为一个特定的职业群体归属于一个特殊的环境――校园,校园环境对教师个体影响最密切、最贴近、最深。社会的舆论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受到指责,责任感强的行为会受到所有人的赞赏,在这样一个健康、责任感强的舆论环境里一定会培养出责任感强的教师。教育家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生活在一个素质修养高尚,责任感强的环境里,教师自然就变得责任感较强。

加强道德责任理论教育,提高道德责任判断能力。道德责任判断可以分成两种:一是事先的道德责任选择,它发生在行为之前,是指教师的自我选择;二是事后的道德责任评价,它出现在行为之后,是他人、社会舆论的评价。不管做出什么样的责任判断都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或凭借某些令人信服的理由。因此,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责任判断能力,就是要提高中小学教师依据正确的标准进行正确的道德责任选择和判断的能力。这需要有关教师教育工作者对一定时期中小学教师普遍关心的社会道德性问题、中小学教师群体里存在的普遍道德性问题有科学、明确、独立的道德立场思考,解答中小学教师的道德困惑。

此外,社会还可以通过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奖励负责任的高尚行为,从经济上鼓励中小学教师的责任行为。学校可以开辟出一块专项基金,专门奖励教师的高尚责任人行为,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责任感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从精神从面支持中小学教师的责任行为,促进其责任感的培养

教师的家庭的支持对他们责任感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位教师如果做了责任感强的高尚行为后却得到家人的奚落和不屑,这位教师恐怕再也不会做出类似的行为;如果他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肯定,那么往后他就会做出更多的高尚道德行为。因此,建立和谐家庭对中小学教师责任感的培养起到重要的精神支持。和谐家庭主要应该表现出四个方面的和谐,即关系和谐、生活和谐、发展和谐、心理和谐。教师亦然。但工作的责任感与自我实现的冲突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学生的成长、成才并非一日之功,教师难以获得更多的职业成就感,自己的闯劲会随着工作时间的递增而锐减。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感到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和婚姻方面有更高的期望而无法达到时,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家庭的幸福感会减低,导致情绪低落、自卑感增加、工作效率下降。这些自然会对教师的心理发展、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责任感的培养造成负面影响。

教师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和谐的家庭环境,但教师和谐家庭的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绝非朝夕所致,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教师责任感培养的紧迫性需要我们尽快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即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民间组织及家庭自身联合起来,建立多方面的科学协调的社会机制来指导建设教师和谐家庭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2]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

[3]朱尚华.论责任感的形成与教育机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15(5)

[4]黄玉斌.自我认知与教师心理健康[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