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微波通信技术论文

微波通信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13 14:26:39

微波通信技术论文

微波通信技术论文篇(1)

1微波通信技术概述

微波通信技术是利用微波进行信息传递的一项高科技,主要是利用1m~0.1mm的波长、频率为0.3~3000GHz的无线波进行信息传递。微波通信的工作系统主要是由发信机、收信机、用户设备和反馈线等若干个机械设备组成。微波通信中微波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的特点,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通过抛物面天线来进行信息传递。另外,微波通信不受地形、距离和建筑物的阻碍和影响,可以准确传输信息。

2微波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第一,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应用微波通信技术可以加快信号的传输速率,扩大信号传播的覆盖范围,降低设备维护的难度,进而减少信号传输工作的成本消耗。正因如此,在广播电视中应用微波通信技术可以轻易实现多通路的传输,同时满足多个用户的不同需求。第二,利用微波通信技术进行信号传输时需要先将信号传播到控制中心,再由控制中心向各个卫星进行发送。这种借助地面微波和卫星进行传播的方式对信号形式没有限制,所以微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音频及视频等信号的采集、转换与传播。第三,由于微波通信技术是借助卫星与地面微波的形式进行传播,且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所以广播电视行业可以利用微波通信技术进行大型现场直播。除此之外,微波通信技术还能为有线数据通信提供技术服务,或者作为电台网站的多路视频指标信号采集系统,为观众接收节目提供方便。第四,微波通信系统可以应用在干线光钎传输中,在干线光钎传输中做到备份和补充,当发生自然灾害或环境恶劣等情况时,微波通信系统利用点对点的SDH微波以及PDH微波等各种微波对传输过程中遭到破坏的部分及时修复,保证信息的正常传输。

3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的优点

3.1图像传输画质良好

再生中继技术是微波通信技术的核心,该技术能够减少广播电视的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降低干扰强度,从而保证图像画质良好。

3.2传输信息的安全性有保障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或者人为因素的破坏,广播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干扰或损害,从而无法正常传输。尤其是当前社会形势下,很多不法分子贪图利益或恶作剧心理作祟,蓄意破坏传输信号,导致广播电视节目无法正常播出。而微波通信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微波通信技术将图像、声音等信号转化为微波进行传输,因微波难以破解,使信号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了保障,进而提升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4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4.1信号源配备

为保证信号传输的安全性,在利用微波通信技术进行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时,广播电视台的微波站内一定要配备两种或多种不同路由的信号源,每一个信号源都要根据需要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并且,为了使广播电视的设备管理端口与所有的信号处理设备相吻合,一定要严格控制应急人工跳线端口。除此之外,需要在微波首站内设置完善的监测系统,时刻监测信号码流的设置,从而保证微波信号传输系统涉及到的各项设备运行情况都在微波首站的监控范围之内,保证微波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4.2外接电源配备

为从根本上促使使用的方便性与快捷性,微波站需要接入两种不同的外接电源,并且在整个接收过程中,严格降低配电行业的基本标准与要求。微波播出符合供电主要采用独立低压的回路方式,为保障微波电路首站能够按照相应的配置进行电源自备,需要不间断运行,并且微波站的直流电源需要设置得比较冗余,还要保证蓄电池组的后备时间超过8h。

总而言之,微波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具有传统信号传输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保证微波通信技术能够在广播电视行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并真正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微波通信技术应用注意事项,正确配备并连接电源和信号源,避免发生传输故障。

作者:赵志强 单位:新疆广电局节传中心694台

参考文献:

微波通信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精品课程;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裘国华(1974-),男,浙江绍兴人,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李九生(1976-),男,广西桂林人,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国计量学院校立高教课题资助(编号:HEX200727、HEX20087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51-02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学生公认较难学难教的课程,该课程既与前期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等课程的知识紧密联系,又对目前移动通信、电磁兼容和生物电磁学等前沿学科的学习与认知起着重要作用。[1-2]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从事于微波工程、电磁测量技术和无线电技术等领域人才的需求,中国计量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始终如一支持该课程的建设,我们对“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了教学效果,[3]2009年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在2010年被增选为浙江省精品课程。本文对课程的改革和实践作初步总结。

一、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历程简述

我校“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经历多年,从原先“电磁场理论”和“微波技术与天线”分开授课,然后合并成“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发展到目前为“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期间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2004年以前,课程建设初期。“电磁场理论”和“微波技术与天线”单独设课,两个课程安排在不同学期,理论与实践相隔一个学期,总体教学效果不明显。

2005至2006年,课程建设的起步期。学校根据高校微波专业的电磁场培养目标,决定将原来的“电磁场理论”和“微波技术与天线”合并为“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电信、通信和电科三个专业同时开设该课程,并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以及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编写了《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在校内实行微波实验室“全日制”开放,积极开辟学生第二课堂;制作《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课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结束了“黑板+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聘请外校知名教授来校讲课和培训新教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2007年至今,课程的建设改革期。2007年申请了校级教改课题,开展“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课程实践和教学探索,并以建设学校重点课程为契机,全面修改课程内容体系。从内容的广度、深度都有了质的改变,强化了电磁场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仿真、设计、制作方法和步骤等内容,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

1.完善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指导课程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根据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等情况,最近五年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三次较大的修改和完善,使学生掌握电磁场和微波的基本结构,建立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对本课程理论知识有比较完整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在电磁场理论方面,重点要求重点掌握静电场的梯度和散度、静电场的基本性质、恒定磁场的磁通连续性、磁介质的磁化及矢量磁位和矢量泊松方程、标量磁位和拉普拉斯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内容及其物理内涵和时变电磁场中的分界面的边界条件等内容;在微波技术方面,掌握传输常数、特性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等微波传输线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掌握不同负载时的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和传输线的阻抗圆图及其应用,掌握导波系统中的波型、传播常数、相位常数、截止波长、相速、群速等的概念,掌握微波网络分析中常用的参量和双口网络的工作特性参量,对矩形波导的波型及传输特性、TE10及波导壁的电流分布也予以重点要求,掌握各种基本微波元件的结构、原理和使用,使学生能对微波器件等最新技术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为学生在将来选修天线等知识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课程其余知识则要求了解。虽然本课程总学时数有所下降,但是教学大纲仍能在知识更新和课程体系结构等方面保证其合理性。

2.精选教材,突出“化繁为简”理念

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近些年来,我们先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谢处方、饶克勤编的《电磁场与电磁波》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刘学观、郭辉萍编的21世纪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微波技术与天线》,由于课本内容太多,公式推导繁琐,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就改选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盛振华编著的《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反映对矢量分析这部分内容比较困惑,希望能在课本中列出这部分知识。于是又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傅文斌主编的《微波技术与天线》为教材,[4-6]该教材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

由于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对教材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吸取以往选择教材的经验,现在使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李媛、李久生编写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与以前教材相比,该教材根据面向21世纪电类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并考虑到电子类专业的特点,注重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分析方法的介绍,着重对广大普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书内容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基本理论推导去繁就简,着眼于应用,方便学生理解,使学生更易于接受课程知识。[7]

3.促进教学科研互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与科研的相互结合,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自己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和研究结果介绍给学生,例如在讲授微波滤波器知识时,介绍如何用微带设计新型微波器件,并用Ansoft HFSS和MathCAD等仿真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画出设计电路原理图,然后再播放相关滤波器件的实际电路图,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对利用微带设计微波器件等复杂过程和抽象概念有简洁的理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做相关微波研究和创新设计打下基础,例如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练习和处理,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实践,起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太赫兹波的研究利用是近些年比较热门的课题,在车站、奥运会和出入境等安检以及食品质量检测方面具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前景,鼓励有潜力的学生利用学校太赫兹波实验室进行研究和创新设计,允许学生与老师一道,积极参与发表科研论文和撰写专利,有些学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时,继续选择与本课程相关的课题作为研究方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4.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果

根据教学大纲,改革实验内容,重新编写实验指导书,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中,教师首先讲解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当场验收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提问,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实验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有助于学生的实验预习和增强学生的动手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实验现象,检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规范学生实验报告,提高实验效果。实验室还提供高要求的选做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利用学院建立的RF-2000系列射频实验基地,鼓励学生自行创新设计,切实体验和探索电磁场和微波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的联系,增进对基本概念的认识。

5.重视教学电子资源建设,拓宽课程信息来源

课程组利用学校教学网络设施,建设本课程的教学网站,列出该课程的教学团队情况、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案、授课录像、实验指导书、实验大纲、思考题、习题及解答和多媒体课件等信息,鼓励学生经常点击浏览。作为随堂答疑的补充,还安排教师负责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增强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自信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自学环境,拓宽了本课程信息来源。

6.改革考试方式,促进考核公平公正

本课程的考试方式曾经采用开卷考试,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以为只要考试时带上书本就能考好,在平时也不认真做作业和复习,实际情况是考得不是很理想。课题组教师决定改变考试方式,采用闭卷考的方式,建立20多套试题库,由于本课程的公式较多,有的公式又较繁琐,就在每套试题后面附上公式,而且公式不按照章节的先后顺序排列,比如有关相速度的公式可能就有;;;;;等公式,需要学生真正了解试题所指物理概念才能找到正确公式。期末考试时由学校教务处随机抽取试题进行考试,任课教师也不清楚具体会考什么题目,使学生打消了以前认为的平时可以不来上课,只要划重点的那节课来了就能考好的投机心理,从而重视平时按时上课,既提高了课堂出勤率,又促使学生自觉加强考前复习,改善了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考核更加公平和公正。

7.建设精品课程,提升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已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标志。本课程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全面提升课题组的教学水平,在2009年经学校评审成为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增选为浙江省精品课程,表明该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果,课程的教学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认可。

三、结束语

课题组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主动,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在校内外获得了积极评价。当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周雪芳,钱胜,李齐良.“电磁场与电磁波”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4):68-69.

[2]李丹美,仇润鹤,叶建芳.“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S1):157-159.

[3]姜宇.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中建立创新理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1):95-96.

[4]谢处方,饶克勤.电磁场与电磁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盛振华.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微波通信技术论文篇(3)

1微波通道的保护及现状

1.1微波传输通道的保护。首先需要对整个微波传输系统有所了解,继而制定一些可靠的措施保证微波输送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其次,针对微博通道的保护,相关的规划很重要,要对微波站中现有的波频和站址进行记录备份,在日后的城市建设中,有规避性的对微波进行保护,避免干扰现象。同时两站之间的距离也要控制,这是保障微波站与微波站之间不受信号的干扰。发生故障问题时,对微波站进行定位,然后找出故障点,及时进行修理,规避下一次风险。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微波传输过程中,由于卫星信号问题,不能出现格挡,如果出现格挡就有可能会影响微波传输的整体质量,造成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问题。1.2微波通道保护的现状。通过上述我们不难发现微波在传输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微波通道的流畅性,假如通道中出现阻碍,微波的传输就受到干扰,信号会衰落。目前城市建设中,高层住宅楼、高层写字楼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对微波信号的传输造成了很大影响。以往的传输系统在设计时都是根据以前的建筑物考虑的,所以针对现在的高楼林立的状况,微波通信技术受到了格挡,信号较之前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衰退,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微波通道的保护不是很乐观。

2微波传输通道故障排除分析

广播电视中的微波传输通道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了能获取更加合理、科学的故障解决方法,笔者列举一个例子进行阐述分析,以获得更直观的结论。假设发现甲微波站和乙微波站中的电平指数有下降的状况,运行发射功率对微波站进行了调节,并对两个微波站之间的气象进行了检测,发现没有影响因素,故不是天气问题带来的电平指数下降。第二,微波通信技术工作人员要对两微波站之间的设备进行检查,要是没有发现异常紧接着对天馈系统进行检测,对天馈系统的检测主要是观察检验干燥剂的颜色,如果观察后发现干燥剂呈蓝色状,那很明显造成电平指数下降的原因就是天馈系统的故障。用专业的仪器对天馈系统中的接线检测,如果是试馈线的问题,需要对故障试馈线干燥处理,如果干燥处理还不能达到效果可以直接更换连线。最后就是排除故障,具体的故障排除,技术人员应该在天线靠后的位置上装置频谱仪,安装频谱仪是为了方便的接受点评参数,根据反馈的数值确定两微波站是否正常。如果电平指数偏大或者偏小,都需要对设备进行检修。假若上述的原因都不是故障原因,那就说明是微波在传输中受到了隔断或者阻碍才导致了电平指数的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查看微波传输路由图,通过路由图我们对微波通道中途径的地形、气象、地面都有所掌握。只是在查看过程中,城市和田野中是不会有造成电平指数下降的障碍物的,所以我们的技术人员在检测中要更加重视微波通道附近的高楼大厦,对较明显的高大建筑群进行经纬度的计算,还要对建筑的大体面积、高度进行记录。

3微波传输的信号衰落及解决措施

3.1微波传输信号衰落的的影响。在微波技术传输的额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地形、气候以及刚刚提到的建筑物等,这就直接影响了微波传输信号的质量如果受到比较严重的额阻碍,将直接影响信号站的终端服务。(1)地面传输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中对微波的影响是不同的,我国疆土辽阔,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无论是山丘还是盆地,其地面影响的都是断面的反射波,因此,在微波传输技术中需要格外注意地面带来的影响,充分考虑地面中传输环境。(2)气象因素气象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气状况,但遇到雨、雪、雾天气就会直接影响微波传输,造成信号不稳,比如说在山区中遇到暴雨天,微波传输本身的能量被气象削弱,大雨之后微波信号就呈现反射状况,一旦信号被反射,其就会加速衰落。再比如雷暴天气,雷电的威力会使接受的电平受到直接影响,最显著的就是传输通道发生误码,然后倒是传输的中断,进而导致广播电视节目的失误。3.2解决措施。根据上述情况,现在一般是利用分集接收技术来减少客观因素对广播电视微波传输技术的影响分集接收技术实质上的工作原理是在接受信号端将其他小的多路收信机输出的信号进行整合。假如能让数字化经过改造,采用结合频率的分集和空间分集方式减少微波技术在传播中的相关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自适应均衡技术和环网自愈网针对微波传输中的问题进行解决。首先是自适应均衡技术,这是一种通过TDAE的均衡器处理方式来减少微博在传输过程中的时间,然后使相位之间达到均衡。采用环网自愈网,就是针对某个信号站出现衰落问题中断现象,通过环网自愈能避免信号传输的中断,从而起到良好的传输效果,为广播电视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

4结语

通过上述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微波传输技术对广播电视的重要性,微波传输技术的前提就是微波传输通道能够保持畅通无阻,微波传输质量直接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但是我们也知道该技术通道很容易受到现有环境的影响。笔者相信,随着科技的额不断发展,微波的传输质量也会不断得到提升,会出现新的布置方案和技术检测形式,未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传媒业会有更大的前进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景林.浅论广播电视中的数字微波传输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4).

微波通信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短波通信设备;电磁防护;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O55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079-01

因为现代战争早已经脱离了近身战斗和冷兵器的搏斗,而主要依靠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操作武器进行战斗,所以各种各样的电子信息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军用设备中。电磁作战技术不但恩能够利用电磁脉冲摧毁通信装备,还能利用高频率微波武器对通信设备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提高通信设备对电磁脉冲的防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短波通信设备进攻型防护技术

短波通信设备进攻型防护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破坏敌人的电子系统,这一技术主要涉及脉冲源将电磁能量发射出来进而将其传递给目标,对目标造成严重的损害。

当前国外研究界已经在高功率微波技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美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俄罗斯一直比较重视对照这一技术的研究,对大量的器件级以及电子系统的干扰效应进行了研究。目前俄罗斯已经开发出单脉冲反波振荡器,这一设备的脉冲功率为15GW、脉宽为60ns、转换的效果已经达到了60%[1],将其作为高功率微波武器时,它发出的辐射其能量最高能够达到10KJ。科学家们利用面积较小的爆炸电磁发射器,将爆炸产生的能量编程电磁脉冲。另外高能炸药也能产生能量较大的微波辐射,将其作为小型的高波率微波源其能够产生(0.2~1)峰值的功率。欧洲国家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以法国和德国成果比较突出,其研制的回旋管是最为最为常见的微波源,其经常以磁约束等离子体的样式作为高频加热源。法国研制出强电子束二极管,该元件的内的电子书电压在0.6MV左右[2],流经的电流强度在35KA左右,如果电子束的功率达到了20GW,那么其射频输出的功率最大能达到1GW。日本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回旋管和调速器以及微博自由电子激光器上,并且取得了重要成就。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短波通信设备进攻型防护技术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成绩,但是就目前来说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对该技术的影响效应作进一步的研究,深入了解效益机理,并对微波的波形以及拍频效应等作进一步的研究。

(2)采取措施提法哦功率微波源设备的功能,提高该设备的转换效率和脉冲的重复频率,在确保该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更高的频段,另外还要加强对放大器型设备的研究。

(3)对于脉冲功率的驱动方面的研究而言,目前的功率脉冲仍然存在体积大、质量重、技术落后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将驱动源的体积减小6~9倍[3],同时控制该设备的质量才大幅度提高该设备的性能。

二、短波通信设备防御型防护技术

上个世纪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就电磁脉冲对民用合作和军用设备的危害和防护技术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俄罗斯对这一技术的应用有很大优势,其新近研制的CISR系统电子设备能够有效抵抗电磁脉冲的影响,这一设备在短波通信设备电磁防护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自从美国政府意识到电磁脉冲对美国的军备力量有巨大的威胁之后就要求国防部加进对电磁防护技术的研究,要求其研制出的每个新式武器都必须具有电磁脉冲防护的能力。近年美国的空军和国防部对电磁脉冲作用下电子器件和操作控制系统的性能产生额兴趣,并投入资金大力支持该项目的研究。因为HPM的技术不断成熟,而且目前对于高频率微波辐射下电子系统效应的认识程度比较低。美国正在展开对电子翻转。耦合。损伤机理的研究。比如研究界一度认为电路的损伤和电路的翻转其主要表现方式是特效应,然而如今提出了其他的能够对电路造成影响的方式。研究证明非线性的性质和混沌能够对电路的性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并且能够将微波情况下器件异常阀值降低。

目前随着基础科学的发展,相关领域内不断有新的理论研究提出,电磁仿生学理论的提出为电磁防护技术注了新的思路,也为该技术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这一理论的原理依据在于生物系统内部特点和电子系统与生物系统之间的对等性,研究人员尝试着把仿生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在电磁防护领域,从而创建并且验证了这以模型和仿生学为基础的新型防护模式。在这一技术上的研究上,很多大蛋的研究人员甚至将传统的防护技术与生物界内的进化原理相结合,从而保证这一技术的设备能够满足不同层面上对安全运行的要求,进而保证短波通信设备在电磁环境喜爱能够正常运行。

三、短波通信设备电磁防御技术

研究短波通信设备电磁防护技术时首先要了解电磁脉冲的影响,这一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以下问题:

(1)不利电磁信号是如何是进入到局域网、计算机、电子设备所在的空间之中的。

(2)这些不利的电磁信号是如何与短波通信设备系统进行合作相互作用,这一过程会产生在怎样的影响。

(3)电磁信号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深,研究人员要能够测定和判断出这些电磁信号的关键参数,同时记录系统的变化。

(4)采取一定措施提高预测系统的准确性,研发出一种能够降低不稳定因素影响的检测技术或设备,降低检测过程中出现误码的几率。

美国对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其研究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其最新的研究成果461F为各个结构应用的电机、电子以及电气设备或者各个系统制定了相关的接口规范以及验收标准[4],从而将专门用于国防用途设计和订购的系统以及器件的电磁干扰特性进行控制,进而使这些系统和设备既能够独立发挥功能,也能够和其他的系统、设备相结合共同发挥功能。从电磁脉冲武器的破坏的机理出发,应该注意电子系统本身的设计、制造等工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短波通信设备的防护功能。首先应该设计合理的电缆安装方案,并且设置屏蔽和配置线路。另外还要注意线路的设计,如果屏蔽阻止不了电磁脉冲的穿透时,〗电磁脉冲上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引向比较脆弱的部件。同时还要荀选择合适的部件,确保部件具有较强的电磁防护功能。在选择光纤材料时,应该考虑到目前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光纤材料。

结束语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所用的设备也越来越复杂,电子通信设备在军用武器哈桑得到了广泛应用,电磁脉冲对其的破坏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探讨了几种比较常见的电磁防护技术,希望能为电磁防护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铷. 改善短波通信设备电磁干扰的设计(下)[J]. 安全与电磁兼容,2012,02:22-24.

[2]黄建明. 短波发射机高稳频率合成器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0.

微波通信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微波传输技术;广播电视;运用

微波传输技术是一种借助微波传输载体将数字信息传送出去的通信技术,是通信行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该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光纤数字和卫星数字通信的发展,微波传输逐渐由长距传输实现了短距传输,其传输质量不容易受到其他设备宽频带的影响,传输过程更加灵活、稳定、迅速,因而被广泛地运用于广播电视多点变化直播及录播中。

1广播电视应用微波传输技术的意义

一是提高信息安全性。数字微波技术保密性较强,将其运用到广播电视中能够提高信号输出的安全性,即便是利用光缆、卫星等手段也难以破坏微波信号的传播。二是提高信息稳定性。数字微波与光缆不同,前者基本上不会受到环境因素和地理区域的影响,且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能够跨越沙漠和海峡[1]。再加上传输容量大,即便是传输到偏远山区也能够确保信号的稳定性。三是实现业务自动化。数字微波技术在台站自动化管理系统中作用巨大,加快了相关设备的管理和运行管理。同时,数字微波技术在监视网建设中,实现了监控报警等业务自动化程度。四是具有较强应对能力。数字微波技术具有干扰小、集成度高等优势,即便遇到突发状况,微波也可以传输固定微波站信号,仅需摄像微波传送一体机便可以了。五是图像质量较高。微波传输技术使用的数字滤波能够降低图像噪点,即便传输距离再远也能不会影响传输量度,保证信息无损伤传输。

2微波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

2.1信号系统配置

在上节目的微波站中,必须要合理配置具备较高质量的信号源,而下节目微波站的设置中,则需要配置较好的传输信号,由此而组成上下节目。不管是信号源还是传输信号,对于广播节目来说都有重大意义。但从宏观角度上来说,无论是在上节目还是在下节目中,设置微波站都应该要严格根据相关要求来选择备份设备,同时注意配置好应急人工跳线端口。通常情况下,不仅要进一步确保信号的切换设备具有较好的主线路告警功能,以及科学合理的自选功能,还需利用本机的数据接口来实现信息的处理和设备的管理[2]。

2.2传输网络系统

一般来说,借助微波技术进行信号传输采用的传输电路为SDH,需要在干线上设置对应保护波道。干线组网过程中可以采用环路方式对传输电路进行设置,利用光缆或接点传输网连接起来,最终构成传输网,且满足互为备份的需求。通常利用星型、树型方式进行组网,这样能够显著提升传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对电路波道进行设置过程中,要确保波道满足相关规定。微波传输备份系统选择无损伤切换开关,并借助ATPC技术提升传输网整体性能。在网络管理中心配备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并进行网管系统备份,主业务信道内实施网管信息安排,主业务发生变化则网管信息随之倒换。另外,在微波总站设定应急体系,利用公共通信网络完成电路廉洁,同时设置有与之对应的通信设备,各个微波站内应确保有路外线电话。

2.3电源系统配置

通常情况下,借助微波传输技术传输信号时需要在微波站外外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源,并且使用不同路由。信号传输阶段供电系统设计工作须保证电源系统正常运行,确保电源系统配置和设计符合规定和要求,电源不能出现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2.4监测系统应用

结合当前节目设计标准,信号后续应用中需要对关键环节进行预先设定,主要为信号输入和接收等,在此基础上实施优化分析[3]。微波设计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号整体应用,需要在满足配置条件的前提下全面检查监测系统,确保微波信号设计系统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监测系统中,微波应用能够使监测系统兼具查询功能、记录功能和自动报警功能,要想确保后续设计能够符合要求,则需要在现有干预基础上对基础形式实施分类整理,确保后续监测设计体系的具体化。

3结语

将微波传输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既可以显著增强技术集成化程度,提高系统功能,确保电视节目信号输出的安全性;同时,能够优化节目信号传输质量,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节目效果,满足观众视觉需求。未来,电视系统必将会向全面数字化方向发展,给人们带来更优质的视听体验。

参考文献:

[1]李仁华.数字电视微波传输技术与应用的探析[J].通讯世界,2015(19).

[2]冯亚娜.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应用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0).

微波通信技术论文篇(6)

微波是一种具有极高频率(通常为300 MHz~300GHz),波长很短,通常为1m~1mm的电磁波。微波与短波相比,虽然具有传播较稳定,受外界干扰小等优点,但在电波的传播过程中,却难免受到地形、地物和气候状况的影响而引起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现象,产生传播衰落和传播失真。微波通信是重要的现代通信手段之一,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建设周期短、不易受人为破坏、跨越地形障碍比较方便等特点。因此,作为光纤通信的补充,微波通信在特殊地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通信网向高度灵活、动态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模拟微波已不能满足要求。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体系)微波通信虽然可以很好地适应点对点通信,但却无法适应动态联网的要求,也难以支持新业务的开发和现代网络管理。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微波通信是为新一代的数字微波传输体制应运而生。尽管光纤传输网在容量方面有微波无法比拟的优点,但不管是通信干线上还是支线,SDH微波网仍然是光纤网不可缺少的补充和保护手段。

1传统微波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空中接口性能的改进,如接口速率、传输距离等。尽管如此,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仍然远不如光纤通信技术迅速。除了有限的传输速率无法与光纤通信技术相媲美外,传统微波通信系统自身的设备形态及组网模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以目前主流的分体式微波通信系统为例,在设备形态方面,分体式微波系统分为O D U(室外单元)和I D U(室内单元),其中I D U负责中频信号与基带信号之间的转换,提供点到点业务的透明传输;在组网模式方面,I D U不具备业务调度功能,一旦需要组成链型、树型、环型等较复杂的网络并提供业务汇聚、调度功能时,需要将多个I D U进行级联堆叠,并引入A D M设备,这将使整个微波通信系统的C A P E X和O P E X居高不下。

2新型微波通信系统的革新

基于对传送网络的深刻理解和分析,经过多年的探索,设备厂商终于找到了微波通信技术新的发展方向―S D H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其传输线路的组成形式可以是一条主干线,中间有若干分支,也可以是一个枢纽站向若干方向分支。为了更好地与现有的光传输网络结合,新型微波设备还在很多方面进行了革新。无论是设备体积、功能,还是技术性能、组网方式,都紧跟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并从多层面进行了融合。

3微波网络下一步发展方向―纯分组传送化

随着业务网分组化的发展,传送网的分组化也是大势所趋,尤其是随着3 G和W i M A X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站的带宽需求急剧增加,预计到2 0 1 6年,90%以上的基站回传业务将实现分组化。作为传送网一部分的微波网络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I P化、分组化的变革。基于T D M的V C交叉将会演变为通过P W E 3技术的仿真来实现基于分组的统一包交换。微波通信系统也将向分组化演进,这也是微波网络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微波通信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数字微波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数字微波技术属于通信技术,会经常在广播电视信号中用到,应用较为广泛。它主要是改变传输微波频率,通过这种方法来对信号进行传输,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微波主要是设置抛物面天线来对波长进行改变和调节,也可以通过更改天线扣的面积来进行,以此做到信号的传输。

1数字微波技术概述

在使用数字微波技术传输信号的过程中,由于数字微波技术传输有很多条线路,因此在对信号进行传输的时候,可以设置很多个载波频点来对信息空间进行扩张。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数字微波技术的应用往往采用的方式是中继通信。它是在两个信号传输点之间设置中继站,同时利用接力的方式获取相应的信号并进行传输,进一步的提升接收的信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数字微波技术的优势

数字微波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在现今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微波技术的数字微波信号的收发主要是提高微波发送和接受设备来进行的,具有很明显的技术特点。

2.1具有较强的防侵害能力

在当今的信息传播中,重要的载体有很多,其中广播电视就是常用的载体。很多不法分子由于自身的问题,不想看到广播中出现对他们不利的信息,就可能会对广播的信号和无线频道进行破坏,甚至破坏光缆、卫星等,以阻断信号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微波技术对信号进行传播,那么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防侵害能力,不法分子就很难破坏信号的传播,这就有效的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安全。

2.2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一般来说,光缆在很多山区或是偏远的地区,容易发生信号不稳定或没有信号的现象,且建设的成本较高,因此在山区和偏远地区不能使用光缆。而微波则不同,它不会受到地区和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够轻易地穿过山区海峡、沙漠等。此外,微波技术除了能够传输广播电视信号,也能够传输其他的通信和通讯信号,且微波传输具有很大的容量和很高的频率。传输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中使用数字微波技术可以很好的抵抗外界的干扰,使其不受环境的影响,达到更好的信号效果。

2.3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较强

微波技术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很多的优势。如相互干扰度较小、集成度较高、天线的移动性增强等。当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微波可以通过使用摄像微波传送一体机,将某一固定的微波站信号在事件现场进行传递,并且在传递中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能够及时的传递出所需的信号,传送也较为可靠。此外,与其他的技术相比,微波信号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维护也比较简单,使用起来很方便,是信号传输的最佳选择。

2.4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

在广播电视信号传播过程中,数字微波技术所显示出的图像具有很高的质量,图像清晰、声音纯粹,没有多余的杂音等。数字微波技术的传播一般是采用数字滤波的再生中继技术,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失真和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改善了图像的噪声比。

3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数字微波技术的应用

3.1数字微波传输网络系统

(1)在通常情况下,利用数字微波技术对信号进行传输的时候,主要是采用的SDH作为常用的传输电路,而干线需要做好保护波道的配置。一般在干线组网时,可以利用环路的方式对传输电路进行布置,并通过节点来形成传输网,也可通过光缆干线传输网来进行连通。一般情况下,大多采用的都是树型和星型作为直线微波传输电路组网,以更好的确保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在设置电路波道的时候,首先要确保设备的波道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3)微波传输的备份主要是采用无损切换开关,并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提高传输网的整体性能。(4)在微波总站上,可以设置应急指挥系统,它主要是在对电路进行连接的时候借助公共环境下的通信网络来进行,并配置一定的通讯设备,在每个站点配置相应的外线电话。

3.2电源系统的配置

一般来说,在使用数字微波技术进行信号传输的时候,要在微波站设置外接电源,电源一般需要至少两个,且采用不同的路由。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供电系统的设计工作必须要做好,以保证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相应的设计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电源上不能出现问题,这样才更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

3.3信号配置系统的设置

在上节目的微波站中,需要科学的配置质量好的信号源,而下节目微波站的设置中,需要配置好的传输信号,这就组成了上下节目。无论是信号源,还是传输信号,对于节目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在上节目中,还是在下节目中,微波站的设置都需要按照严格的规定来配置备份设备,同时还要注意配置好的应急人工跳线端口。一般来说,要确保信号的切换设备具有较好的主线路告警功能和自选功能,并利用本机的数据接口来实现信息的处理和设备的管理。

3.4监控系统的配置

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自动报警装置和监视系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因此,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运用数字微波技术的时候,必须要安装适合且效果较好的故障自动报警监视系统,它是上下节目微波站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微波站的首站中,要做好监测信号码流的设置,防止信号出现问题。在整个监测工作中,对微波站信号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是最为主要的内容。配置好电力集中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供电设备的相关数据,保证机房的温度等,报警系统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警报,一旦报警系统发现有异常现象,那么警报就能够通过设置的监测系统进行判别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处理。

4结束语

我国近年来在广播事业上有很大的进步,广播电视具有了更多的功能,业务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广播电视的信号传播中,应用更多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目前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对数字微波技术的利用也使得现今的数字微波技术更加成熟,同时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数字微波技术的运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好的推动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使其向数字化的方向前行。这对广播电视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娱乐方式。因此,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运用数字微波技术,能够大大的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

作者:梁晓楠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文广局微波总站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数字微波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7):1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