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声乐学习

声乐学习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25 22:39:10

声乐学习

声乐学习篇(1)

一、声乐学习者应具备精确、纯熟的声乐技能技巧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唱歌是用不着去专门学习的,张口就来,模仿就行。可自从出现了郭兰英、王玉珍、王昆、郭颂、李谷一等老一辈歌唱家以后,这种模仿恐怕就只有极少数嗓音条件特别好的人才能做到了。尤其是当美声唱法盛行后,声乐技能技巧的专门学习就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其实我国传统戏曲就很讲究技能技巧,不是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吗?由于声乐学习通常是一对一的教学,而且歌唱状态主要靠感觉去获得,所以,在日常的声乐学习中,学习者必须不断地巩固在声乐课上获得的正确的感觉体验,否则一旦丢失了又得重下功夫。好的演唱必须具有张口就对、出口成珠的效果,而这种演唱效果必须有赖于日复一日、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地练唱才能获得。有了纯熟的声乐技能技巧,才使美好的歌唱具有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声乐学习者应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好的演唱必须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作坚强的后盾。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及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等等。任何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没学好,演唱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乐理中基本的音值、节奏没掌握好,就会使作品的演唱失去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速度与力度把握不准,可能就会完全改变原作的情绪和情感内涵。若不了解作品的出处、年代及风格,把严谨、典雅的古典风格唱成激情、浪漫的风格,就会贻笑大方。可以说,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美好歌唱的一个重要保障。

三、声乐学习者应具备广博的综合学科基础知识

“声乐是歌唱艺术的总称,特指由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①“歌词与旋律的有机结合就构成声乐作品。”②歌词是语言艺术的表现对象,所以歌词具有文学性。“歌词的文学性要求,首先唤起的是概念,再由概念影响情感,最后在思维和联想的参与下达到某种程度的完善。”③所以,优秀的演唱者首先必须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能准确地理解歌词的内涵,才有可能塑造正确的音乐形象并唱出情感内涵;其次要有正确表达语言的能力,包括语音发音能力和朗诵技巧等等,才能做到字字珠玑,字正腔圆,以字带情,以字带声。

歌唱艺术擅于塑造音乐形象,歌词中经常描绘出各种优美的山水风光以及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可以这样说音乐是流动的绘画,而绘画是静止的音乐。美术中的绘画与音乐在意境乃至韵味上都有相通之处。音乐中和声的变化好似绘画中色彩的变化,中国画中用墨的浓淡好似音乐中的力度和层次的变化,绘画中的空白空间又恰似音乐中的休止符。对美术的了解和熟悉会增强学生演唱中的想象力,而对舞蹈、戏剧和电影艺术的了解和熟悉会大大提高并丰富演唱者的情感体验以及演唱者在舞台表演中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和整体的风度气质。在声乐学习中,学习者应多接触并学习与音乐相关的各种姊妹艺术,将各种姊妹艺术与音乐艺术逐渐融会贯通,就会大大提高综合素质,这样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也会更加深透。四、声乐学习者应具备感受美、捕捉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音乐与诗、词所提供的艺术形式,都是具有一定程序性的时间存在,即起始、高潮、尾声,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唤起欣赏者的审美期待和审美体验。”④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主要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演唱者必须具备感受美、捕捉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灵活、有创造性地表现美是声乐艺术演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二度创造手段之一。这种灵活性与创造性表现在:在不损伤歌曲主干的基础上,采用装饰、填充、加花、补充和完善等灵活适宜的表现方法来丰富歌曲的情感内容。”⑤若演唱者缺乏对美的感受与捕捉的能力,就会导致对作品中的美与情感内涵在理解力和表现力上的贫乏,就更谈不上灵活、有创造性地表现作品中的美了。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应多赏析各类音乐作品,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种优秀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多观摩大师们的音乐会,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以及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逐渐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另一方面,学习者应加强对各种姊妹艺术的了解与学习,逐渐培养并提高感受美、捕捉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五、声乐学习者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顽强的思想品质

学艺要先学做人。试想,在生活中自私自利、狡黠奸诈、萎靡不振、孤芳自赏、行事乖谬的人怎样去正确且有品味地表现音乐中高雅的美感和高尚的情感呢?所以一个优秀的演唱者必须是一个正直、诚恳、谦逊、执著的人。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表现在音乐上同样如此。在日常的声乐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难,而顽强的意志“会产生排除障碍、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使人能自觉地同懒惰、胆怯、犹豫不决、意志消沉以及品德与性格上的缺点作斗争。”⑥

纵观整个音乐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真正有成就、被后世不断传颂和效仿的歌唱家都是具备了以上各方面的优秀素质(甚至更多),才能攀上歌唱艺术的高峰。声乐学习者应该对声乐的学习特点和过程有足够的、正确的、清醒的认识,凭着对声乐艺术的满腔热情,按照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追求更美、更新、更高的艺术境界。

注释:

①范晓峰著《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页

②同上,第81页

③同上,第89页

④同上,第13页

声乐学习篇(2)

课后练习要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

声乐教学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因为每位学生的声乐基础、声音条件与悟性等都有差异,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都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进程,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那么,在课后自学时,学生也应该做到与课堂教学同步,上课练什么,课后就练什么,老师要求自己怎么练,课后就怎么练,只有课堂、课后相互配合,才能更快的进步与提高。(一)放平心态,稳步前进在实际的课后自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练唱的,尤其是一些声乐初学者,他们厌烦于这些枯燥、乏味的基本练习,所以在听到一些学哥、学姐或者有一定声乐基础的同学在练唱一些旋律优美地“大歌”时,非常之羡慕,也跃跃欲试,偷偷练唱起来,殊不知这样超能力的练唱,不仅不能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反而还会给发声器官带来压力,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发声毛病,甚至损伤声带。因此,学生一定要立足实际,端正思想,不可好高骛远,也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只有脚踏实地、稳步前进,才能建立扎实的演唱功底。(二)要保证课后练习的有效性课后练习也要讲求效率,只有有效练习才能促进技能的提高。所以,在课后自学时,学生不能盲目练唱,首先要明确每次课后练习的目标是什么,再按照课堂上老师的要求用心去练,练习中碰到问题要善于用脑,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就先记下,下次带回课堂请教老师。总之,只有心、脑、手、耳积极配合,才能保证课后练习的质量。

课后练习要及时,并坚持每天练唱

声乐课后练习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要想尽快理解与掌握课堂知识,学生就要做到及时复习,并且还要坚持每天练唱,才能实现巩固记忆和灵活运用的目的。(一)要学过即习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与巩固,慢慢就会遗忘。人的遗忘规律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每次声乐课结束后,学生都要及早去复习。因为刚上完声乐课,学生对课堂的细节、要求和声音感觉都非常清晰,如果将还在自己脑袋里的新鲜知识及早回笼一遍,就可起到加深和巩固记忆的效果,而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再去复习,那练习的效率就会明显降低。因此,课后练习一定要及时,要在遗忘阶段开始之前就开始复习,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学而时习之俗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想获得娴熟的技艺,就需要反复的练习。声乐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歌唱习惯的过程,也就是从歌唱的不自然——自然,再从自然——自如,最后能够随心所欲的驾驭自己的歌唱运动的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而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地练唱,才能够慢慢得以实现。所以,养成每天练唱的习惯,是熟练和巩固技能的有效手段。别是喉咙(的控制一般难以让人驾驭,发声器官开始接受训练时,是不易让人把持的,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声乐学习篇(3)

论文摘要:声乐学习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声乐学习,对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声乐学习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针对声乐学习中认识不清楚、自信心不足、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心理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声乐艺术通过人的声音以及表演等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必然成为其声音状态的重要内在基础。在整个歌唱艺术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都始终贯穿其中,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马腊费奥迪曾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声乐学习,能为声乐学习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使声乐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因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声乐学习的重点在于逐步调整、协调人体各发声器官,使发声技能和习惯趋于科学和合理,进而提高人声的艺术表现力。然而,声乐学习并不只是单纯的声乐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学习者心理活动调控过程的训练。不管是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演唱形式,都必须通过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来表达。如果没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因素,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难以发挥。所以,歌唱的学习不能仅仅重视练习人体发声器官的机理作用,还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视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

二、声乐初学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声乐是一门感觉的艺术。从心理学上讲,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在声乐学习中,尤其是声乐初学者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本来先天条件不错、歌唱技巧也还可以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化训练之后,不仅声乐技巧上进步不大,反而丢失了本来的声音特点,变得好像不会唱歌了。其实这是因为声乐学习中需要“感觉”的方面没把握好,比如:气息、腔体打开、声音位置、歌曲的意境等等,学习者好像抓住了这样就丢了那样,面对老师的指导、提示也无所适从。从心理方面来分析,声乐学生一般会有认识不清楚、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强等几个问题。

1、对声乐认识不清楚

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是学习和研究这个事物的先决条件,学习声乐也是这样。许多学生对声乐的认识有这样的误区,比如:声乐就是简单的唱唱歌、就是唱几个高音、就是把声音唱大、颤音就是颤抖的声音等。这样一些对学习声乐不够重视或者存在严重误区的认识会对声乐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唱高音,只要练声就尽量往高里拔,以牺牲嗓子的代价换来几个没有质量的高音还以为自己在进步。在没有良好气息基础的前提下,盲目喊唱高音是非常危险的,轻则导致声带充血、水肿,重则造成小结、息肉甚至丧失唱歌的能力。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模仿一些歌唱家的声音,以为声音唱得越大越好,不顾自己的嗓音条件压着喉头把声音撑得很大,结果造成嗓子疼痛,上高音困难。

2、自信心不足

建立声乐学习的自信心,是声乐学习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对声乐学生而言,自信的歌唱尤其重要。一般说来,人的嗓音都比较正常,特别差的只是极个别。在正式学习声乐之前,一般人都不会感到发声的困难,而一旦开始接受正规的歌唱发声训练,就有了声乐老师的种种发声规范,于是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以前很好的嗓子仿佛一下子消失了,甚至以前能唱的高音现在唱不上去了,从而丧失了学习声乐的信心。

3、学习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声乐的人应该说或多或少地对声乐有些兴趣。但是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效果也时有反复,本来上一次已经掌握的东西下一次却怎么也找不回感觉是常有的事。有的学生一遇到学习困难或者在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就觉得学起来没什么意思,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学习目的和方向不明确,片面追求发声技巧,学了几年还是没有在歌唱修养上有多大提高,只是学成了一名“歌匠”,最后终于渐渐失去了兴趣。

4、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声乐学生往往急于求成,一开始学习就想注意到这里又注意到那里,既要注意气息又要注意声音位置,既要注意口腔打开又要注意下巴放松,结果却事与愿违,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方面都没有做好。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声乐学习是一个生理机能不断训练和强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个生理部位去训练,生理机能的增强就得不到巩固,即是声乐学习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意志力不强

意志就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歌唱学习过程的意志则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克服歌唱困难,力争取得较好声乐学习效果的心理过程。声乐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比如:高音总是唱不上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步甚至感觉到退步,或者声乐老师提出的要求总是体会不到或者做不到等等。倘若没有较好的意志力,声乐学习极有可能半道而终。

三、声乐学习中心理问题的调控方法

1、加强对声乐学习理论的认识

声乐是通过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歌唱的最终目的决不是对歌唱技巧的片面追求,而是通过一定的歌唱技巧来表现音乐的内涵。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歌唱是情感的产物,而艺术是注重形式的,二者的对象完全不同。歌唱是简单的,本质上像是对话,它是实际生活的产物。”所以说学习歌唱应该注意感情的表达和技巧的学习并重,但最重要的是还是表达感情的能力,提高歌唱的修养。诚然,高超的技巧也可以为感情的表达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但是永远不要成为一个只懂得一点歌唱技巧的“歌匠”。

2、因人而异,培养兴趣,建立自信心

虽然大部分人都有较好的歌唱条件,但并不是说每个人的嗓子都完全一样,相反有很大的差别。从生理上讲,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声音的听觉敏感性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尽管人人都有一副好嗓子(所有婴儿都会大声地啼哭),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别,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各自不同的发声习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声音特点。比如:生长在大山的人习惯了大自然的广阔无垠、无拘无束,通常都有着高亢明亮的自然音色;相反地,在城市长大的人往往具有纤细、柔和的特点。所以学习声乐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跟着别人学习,别人唱什么自己就要唱什么,在选择练声曲和歌唱曲时要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喜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

声乐学习者要充分相信和开发自己的嗓音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歌曲进行练唱,即使是我们所说的“小歌”(技巧难度较小的歌曲)也要一丝不苟地唱好,不断培养自己的兴趣。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发声习惯上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要改正发不好的发声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多把自己演唱得好的作品演唱给别人听,多上正式舞台演唱,以建立自己的演唱自信心。

3、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注意有指向性、集中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能指向和集中于少数对象,这些少数对象就能够被清楚地意识到,而其它同时作用的事物,则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得比较模糊。因此,声乐学生不必也不能把声乐学习所要求的各个方面都做好,要在一定时间内加强对某一方面能力的训练并加以巩固。比如气息训练,初学时就要训练较长一段时间,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事倍功半。

学习声乐中的注意也要保持一个合适的度。教学实践中发现,当老师提出学生的某个发声器官不正确时,一些声乐学习者过分地注意这一器官,反而使用该器官因紧张而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歌唱的发声。

4、坚定信念,增强意志力

声乐学习篇(4)

一、声乐学习过程中的“想”

想也不是漫无目的的想,声乐学习中的“想”主要针对两个方面,首先是要想教师的教学语言,声乐课的教学语言与平常的教学语言存在一定的差距,它拥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述习惯、语言内涵和使用规范,是一种既区别于专门用作演唱表现的歌唱语言,又区别于专门用作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的声乐理论语言的特殊声乐语言表达形式,由于看不见发声器官,只能通过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让我们找准各个发生部位应有的感觉。例如声乐教育家沈湘在给学生上课时,经常提醒学生用“后半扇唱”,用意是先用“后半扇儿”的感觉想着后脖梗.在后颈的位置找咽壁,好象这里有个“歌唱家的嘴”,从头“张嘴”想着。“贴着咽鼻吸着唱”,这时小舌头轻微松弛地上抬,喉结下沉,拉开咽腔的空间距离,喉咙在“吸气”的感觉中“打开了”,从而找到让声音贴着后岩壁走的感觉.那这就需要我们去认真理解老师的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脑海中产生“内听觉”和“内视觉”去感受产生在咽壁和咽腔通道里明亮、纯净、松弛、柔和的共鸣泛音音色。在学习过程中,每节课都有新的知识,但只有用心感受老师的用意,举一反三的练习,才能将老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其次,要想老师的声音,练就美妙动听的音色是我们学习声乐最终的目标,但这美妙动听的音色并不是简单的演唱就能得来的,而是演唱者生理发声机能与复杂心理活动的结合体,当我们听到声乐教师或者是其他演唱者的好的声音的时候,不要急着去模仿演唱,而是要去思考,思考他的声音好在哪里,从哪里来,怎么来,他声音背后各个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是怎样的,通过对他的发声各个器官运动的思考,把它转化到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反复的思考体会再练习,才能让我们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二、声乐学习过程中的“练”

在经历了“想”的过程之后,接下来就是练习了。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去学习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但美妙动人的歌声的塑造并不是盲目的机械的重复获得的,而是科学系统的方法加上练习者刻苦顽强的精神通过长期的训练得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巧在练声过程中得到充分练习,从而为歌曲演唱更好的服务。每个人声带的先天情况不同,在后天练习中所产生的问题也就不同,所以练习的时候不要笼统的过次数、掐时间,而是要对症下药,哪个地方不足就强化哪个部分,对于优点巩固加强,对于缺点各个击破,才能使我们的练习更事半功倍。初学者在时间上不要贪多,以30到40分钟一次为宜,等声带适应后逐次递加至一到两小时,时间不要求过长,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在没有达到熟练的情况下,音量不要过大,小声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练习方式。在歌曲的选择上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贪大,声乐是一个长期艰苦的练习过程,不同的学习阶段适合的歌曲是不同的,在自己能力没有到达的情况下选择过大的歌曲,轻者影响演唱者的心态,产生气馁的情绪,重则会导致声带撕裂,声带小结等不可挽回的损失。声乐学习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想”“练”是二个相互作用的环节,“练”是“听”和“想”的实践,反过来“听”和“想”又为“练”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练”更具时效性和准确性。做一个智慧的学习者,让我们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稳妥更久远。

作者:康怡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声乐学习篇(5)

关键词:境界 打开喉咙 喉头 认识 练习

一、思想境界对声乐艺术的影响

某大师的成就颇高,常用“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来形容;清代鸿儒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里也称:“作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并流传出脍炙人口的三重境界之说,其意虽在讲治学之道,但哲理意趣却涉及广泛;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马友兰先生在《贞元六书》中赋予“境界”一词更深刻的解析,因为境界不同,每个人即便是做相同的事,意义收获也会不同,而各种意义又会合成一个整体,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可以说无论是行为处事还是学术研究,都以境界为衡量标准,又以达到某种境界为目标。

境界,主要是指人所能达到的修为或程度,是一种感知水平,一种超越行动的思想。声乐的境界,是指引我们学习声乐技巧,领悟艺术精髓的道标。以声乐技巧“打开喉咙”为例,“打开喉咙”一词源自英文“openthroat”直译,“打开喉咙”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主要指训练歌唱时,歌唱者拎起软腭,下放喉头并稳定在吸气的部位①。因为不比其他器乐类,人体的“乐器”长在我们看不到的肉体中,无法选择更换,所以没有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深刻的文化底蕴,进步谈何容易。就像站在不同的高度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一样,一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受其控制的行为、看待问题的角度都会跟着改变,而学习声乐必须要有超凡的视野和鉴赏能力,才会把所思所想融入到歌唱中,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功的歌唱家,往往对他们自己的音乐有一番独到的见解,甚至自成体系,被后人传承研究。当境界达到一定程度,自然会超凡脱俗。

思想境界的不同,对歌唱者的声乐学习有很大影响。它不仅体现在正确认识和理解的方法上,也实用于平时的练习体会中;它对歌唱者的声乐素养、文化底蕴要求颇高,是我们成长的永恒动力和目标;它督促着每一个歌唱者终身追求、探索声乐艺术,并为实现更高人生价值而努力。

二、以“打开喉咙”为例分析境界的两阶段

境界提升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即认识阶段和练习阶段。

(一)认识阶段

1.预习要有超前的思想意识

众所周知思想应该走在行动之前,而不是落后于行动。如果你的思想超前,那么行动便能作为一种反馈信息、验证假设的实践活动。如果你的思想和行动走在一个步调上,行动便失去的意义,就像瞎子摸鱼,撞运气罢了。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在上课之前作预习,声乐也不例外。学习“打开喉咙”,首先我们需要翻阅大量资料,整合百家观点对喉咙的生理构造做一次全面的了解,找到和打开喉咙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结合平时练习的感受,在课堂上和老师经行深入探讨,经过老师的点拨,心中有了一定明确的概念之后,才有助于课后的巩固练习,以至最终掌握。例如经过了解喉咙的结构,我们明白“打开喉咙”的说法从生理上讲是不成立的,无论是呼吸、发声还是吞咽,我们的喉咙一直都是打开状态。所以声乐上的“打开喉咙”应该是一种感觉,一种形象的说法。如果我们没有超前的认知能力,盲目学习,是很难真正理解什么是“打开喉咙”的。

2.发现问题、分析要点、结合实践

认识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要点、结合实践的过程。

发现问题主要指准确找到错误的原因。因为喉咙的内在结构肉眼不可见,我们只有通过听觉、感受、外在形态的细微差异来判断,当你喉咙打开不全,你的声音会受何影响?你的喉咙是否紧张?喉头有没有放下或者游移不定?这些都是你要考虑的问题。

分析要点是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前提才能进行的。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喉头位置的稳定与否是打开喉咙的关键,也就是说,在其他机能共同配合之下,要做到打开喉咙首先就要放下喉头。由此再循循渐进,张弛有度的训练,才不会绕弯路。

结合实践的意义在于善于整理知识,转为己用。空有理论而无实践就是纸上谈兵,浪费时间。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花脑力去想,还要把想的东西化作行动来验证,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例如“打开喉咙”要求喉头稳定,结合实践我们发现,喉头的稳定是相对的,我们在唱词咬字的时候喉头肯定会受影响,唱高音时喉位也会上升。如果我们强迫把喉头固定在某一位置上,只会导致声音缺乏灵活性,歌唱语言也无法清晰、流畅的表达出来。

(二)练习阶段

练习打开喉咙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寻找“吸”着唱的感觉。2.半打呵欠状态。3.想象以胸部为支点。

只有在练习过程中耐心体会,不急于求成配合方法适当舒适的演唱,才会从量变到质变,达到更高的专业水平。相对的,只有在更高的专业水平下,思想境界才能有所提升,正如俗话说爬的越高看得越远一样,利用开拓的眼界来观察问题,自然会更容易避免错误的发生。

结语

声乐技巧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打开喉咙”只是其中之一,我们不禁感叹声乐艺术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一个歌唱者,必须以严谨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环节,以崇高的思想境界指引前进的道路,才能避免误入歧途。当然,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的时候,我们离成功也就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王海峰.论歌唱中喉咙打开的重要性[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3]李莎.声乐教学中喉头问题浅论[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S1).

[4]田玉斌.基诺?贝基声乐理论探索[J].人民音乐,1990,(01).

[5]李京玉,游月宝.声乐教学中打开喉咙的技巧[J].零陵学院学报,2004,(05).

作者简介:

[1]陈燕,女,副教授,音乐系研究生导师。

[2]何泓璐(1989,3.15--),女,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硕士研究生。

声乐学习篇(6)

一、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发声练习曲要注重阶段

一是歌唱启蒙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要重视儿童唱歌的姿势,这是培养幼儿唱歌必要的素质。唱歌的姿势指:身体、头部及歌唱时的口形是否正确。启蒙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那些不正确的姿势,其主要毛病是仰头、挺胸过高、肌肉和精神过于紧张。这样既影响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和声音的流畅,又不美观。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很浓的发声曲,借助游戏,寓教于乐。

二是歌唱启蒙的中期阶段。这个时期使学生懂得正确呼吸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当今广为采用流行于世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时空气经由口鼻,气管吸入肺中,胸腔随之自然挺起,有向上伸展的感觉。这时,我们可多用联想比喻,作用在发声练习中,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是歌唱启蒙的后期阶段。到歌唱启蒙的后期阶段,我们的同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能,这时重点要解决的就是歌唱中气息支撑的问题了。我觉得有两种方式较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歌唱中的气息支撑。

四是歌唱提高阶段。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训练,我们的同学已经能较自如地演唱一些初级阶段的儿童歌曲了。这时,就需要我们运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发声练习曲。如,可用一些很悠长的小曲子或者歌曲中较优美的一段来发声。例如,大家熟悉的《蒙古小夜曲》:火红太阳下山了,牧羊姑娘回来了,小小羊儿跟着妈,有白有黑也有花,你们可曾吃饱啦?这类曲子速度较慢,呼吸很深长,字眼圆润,有很多长音,很舒展,有助于学生扩展上下音域,并训练声音的灵活性,而且能让学生很好地控制气息,并能得到横膈膜有力的支持。

二、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发声练习曲要循序渐进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从易到难。刚开始接受训练时,可以安排一些闭口音,如lu、mu为主的母音训练,旋律线简单、流畅,音域不易过宽,以轻声唱法为主,让学生通过练唱,慢慢体会和谐、柔美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地加一些其他的母音,如ni、yo等,练习音域略为宽,旋律变化可活跃、流动些。练习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抓住发声的气息、口型、咬字等技能的训练。在学生对以上几种方法掌握后,可以再增加开口音,如ma、ya、a的训练,而且开口音与闭口音交替进行。互融性练习,让学生通过对比与反复练习、体验,牢固掌握发声技巧。

三、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发声练习曲要有针对性

在课堂上选择的发声练习曲,应做到精挑细选,要因材施教,即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教材的特点做出合理的安排。例如,一年级教材《小雨沙沙》曲中有许多模唱小雨的声音“沙沙沙”等,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结合教材设计对应的发声练习。如,“沙沙、沙沙”练习时就要启发学生想象下小雨时雨丝细密、柔和的特点,并把这种感觉融合到练声中,这样学生便会很自然地用轻柔、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为学新歌曲奠定了基础。

声乐学习篇(7)

一、声音观念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声音观念与声音技巧。科学正确的声音观念可指导完成高超的声音技巧与音乐情感的完美结合。声音技巧是获得声音观念的手段。方法和技巧在声乐学习初期尤其受到重视,但我认为声乐学习中居首位、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是声音观念。技术手段是为声音观念服务的,声音观念是歌唱中的主导和灵魂。因为声乐艺术是人声的艺术,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是通过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声音观念主导的一种声音塑造形象和描绘意境来表现的。高超的声音技巧是好的声音观念的结果,是检验声音观念的手段之一,是准确完美表达声乐作品的方法之一。

声音观念与听觉训练。沈湘写道:“在声乐教学中,应当明确我们声乐训练的标准就是正确的声音观念,是我们的耳朵。声乐教师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声音观念,教唱的全过程就是不断改变学生的声音观念的过程,训练教师和学生的耳朵,培养歌唱家的耳朵”。每个人由于生活环境、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不同,导致声音观念也不同。因此只有听到好声音才能唱出好声音、树立好的声音观念,尤其是初学者更是如此。听觉训练永远是声音训练和形成科学声音观念的第一步,听觉是歌唱的引导者,准确敏锐的听觉是声音观念发展的基础。

声音观念与基本素质。一个唱得再好的人,没有音乐上的基本素质来支撑,唱得好只是一句空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音乐的基本素质是声音观念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基本素质的具备直接影响着声乐学习的结果和正确声音观念的建立。正确表达自己对声乐作品的感受和对表演的真正体验,正确掌握难点和疑点及优缺点,有利于及时掌握声乐知识与技能和准确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树立科学的声音观念。

声音观念与曲目选择。声乐学习者常被要求唱超过自己演唱能力的作品。或许有一副好嗓子能喊下几首大的作品,但对于作品的风格和用声却并不真正明白。这种只急于求成或一鸣惊人的做法是学唱的大忌,也可能因选曲不当使自己的歌唱事业毁于一旦。因此。要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不要盲目选择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作品。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声乐作品,同日寸选择适合自己声音特点和表现风格的作品才不至于弄巧成拙。

二、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好的声音观念体现出来的规范的声音特点应概括为八个宇:“通、实、圆、亮、纯、松、活、柔”。没有良好的声音就谈不上好的歌唱,但美好的声音并不是随意获得的,要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树立自己的声音形象。要使自己的声音获得更圆润、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己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声音形象。头脑中的声音形象形成以后,又促使发音器官和有关肌肉进行自我调整,以致发出的声音接近于所想像的声音。

肯定自己熟悉的声音效果。一个正确的声音观念不是凭空建立的,是从模仿正确的声音开始的。多听正确的有整体感的声音:多听优秀歌唱家的演唱:多听教师的范唱:多听自己的歌唱声音;审听自己的歌声录音,逐渐建立心理上和感觉上的认识,用以指导自身的声音观念。

每个人生理的结构和多种反应能力的差异,对肌体的运用灵敏度必然不同,只有通过肌体协调动作,方可获得正确的声音观念。必须有合理的气息控制,完美打开喉咙,充分的面罩共鸣,才能建立起正确的声音观念。在科学方法指导和长期严格训I练下,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