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13 16:53:20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1)

在参与调查的这些幼儿园中,超过80%的单位都配有DVD播放机、音箱等基本音乐播放设备;有超过一半的幼儿园配有手鼓、沙锤等简单乐器,同时配有钢琴或电钢琴等大件乐器以及电脑、投影仪等电子设施。而调查显示,在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83.3%的幼儿园连手鼓、沙锤等简单乐器都不能提供,更谈不上乐器和设备了。音乐教材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超过一半的幼儿园没有音乐教材,大部分是通过教师弹唱的方式教授儿童歌曲。虽然有75.3%的幼儿园开设了音乐欣赏课、音乐游戏课、音乐美术课、音乐舞蹈课等交叉课程,但是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师在课上大多会选择让幼儿欣赏乐曲、做与音乐内容无关或关联不大的游戏活动,极少会选取教授京剧、黄梅戏等古典艺术进行教授。

二、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在农村,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学前儿童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所调查的这些幼儿园中,有95.3%的幼儿园能够保证至少一年举办一次文艺汇演,其中有84.7%的幼儿园会组织孩子做韵律操。在文艺活动中,62.4%的幼儿园能保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单独表演的机会,大部分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需求与喜爱。在没有开设音乐课程的幼儿园中,也有66.7%会组织文艺汇演,并教授幼儿简单的集体韵律操。可见,即使是在农村,在受到很多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教育机构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还是有一个基本认识的。

三、师资力量配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建园规模多在百人左右),有近70%的幼儿园只有一名音乐教师,且多为兼职;个别有两名音乐教师或配备专职音乐教师的幼儿园,规模基本上都超过100人。通过访谈得知,在农村,绝大部分的学前音乐教师都是幼教专业中专或大专学历,她们基本上没有成熟的实践教学经验,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92.9%的教师认为音乐对幼儿的情感表达和性格养成有帮助,但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师资能力教授儿童简谱或五线谱等读谱知识以及时值、节奏、节拍等简单的乐理知识。只有38.8%的教师系统地学习过音乐教法。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大部分都认为有必要增开音乐课来满足幼儿对于音乐的热爱与需求。

这些幼儿园中,只有40%左右的教师听说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学前教育中相对突出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教育体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艺术能力作为一种特殊才能,虽然在每个孩子身上体现出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但他们在学前时期可塑性很强。对孩子早期艺术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启蒙。农村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主要以培养孩子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和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节奏感、律动感和感知记忆等特殊能力为主。面对相关的问题和实际困难,相关研究者应通过对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寻求适合吉林省农村学前教学现状的教学模式,尝试农村学前音乐课程园本化的研究与实践,这样也可以使高校学前教育资源拓宽实践平台,为实现高校人才和农村缺口的有效结合提供帮助。

四、总结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3-0015-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1〕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的身体、语言、个性、社会性和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作用。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并不像城市幼儿园那么有质量。那么,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到底存在些什么问题?是否有适宜的对策?带着这些疑问,研究者选择一所农村幼儿园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者运用目的性取样方法,选择一所农村幼儿园――安徽省怀宁县Y幼儿园为研究对象。Y幼儿园是该县一所公办镇中心幼儿园,已独立办园20余年。在对该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观察的基础上,研究者主要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选择该园小、中、大班各1名教师,观察记录了他们组织的24个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并对3名组织活动的教师和1名园长、1名教研主任进行了深入访谈。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多认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教师对音乐教育价值的认识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质量。研究者就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对3名教师进行了访谈。

A:“可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孩子的乐感。学习音乐舞蹈能使孩子性格开朗,有利于其融入集体。”

B:“带来美的熏陶,还能促进幼儿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增强节奏感。另外,舞蹈能够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

C:“增强对美的感知,好的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孩子可以从律动舞蹈活动中学会协调身体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交往能力。”

访谈表明,Y幼儿园虽然地处农村,但是教师们大多能够正确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如A教师认同音乐教育对幼儿兴趣培养、社会性发展的价值,B教师和C教师强调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等。

(二)能保证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从Y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看,每个班基本能够保证每周开展两次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约占集体教学活动总量的20%,与语言、科学等集体教学活动的次数相同。可以看出,Y幼儿园不仅在观念上认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而且在实践中能保证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存在若干问题

1.教学目标有待调整

教学目标需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学科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2〕从观察和访谈结果看,Y幼儿园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主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对音乐学科自身知识特点的关注不多。

教学目标三维结构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宜考虑这三个维度,并处理好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观察发现,Y幼儿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大多不完整。从以下案例看,目标1和目标2均属于技能目标,目标3属于情感目标,均缺乏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关注。教学目标结构不完整,会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片面现象。

案例一:大班歌唱活动“山谷回音”(B教师组织)

教学目标:

1.幼儿知道如何唱回声,知道回声的特点,会轻声唱。

2.学会唱这首歌。

3.幼儿能懂得保护环境。

案例二:小班歌唱活印翱磁笥选保C教师组织)

教学目标:

1.幼儿掌握节奏型××××|×××-。

2.幼儿会唱这首歌。

3.幼儿喜欢和同伴交往。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促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3〕然而,案例一的教师使用的是模糊的表达方式,如“幼儿知道……”“(幼儿)学会……”“懂得……”等,这样的表述不利于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

2.活动类型有待丰富

Y幼儿园虽地处农村,但访谈发现,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选择还是比较多样的。主要有三条选择途径。一是教师自建“资源库”。幼儿园教师通常都会自建“资源库”,里面有多年积累下来的较为经典的、自己擅长的歌曲等资源,方便从中选择教学内容。二是电视和网络媒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幼儿经常会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接触到新事物。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会有意识考虑幼儿正在关注的动画片之类,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三是地方艺术资源。A教师的回答比较有代表性。“我们这里是黄梅戏之乡。这些地方艺术资源我们都可以选择拿来用。”然而,研究者发现,虽然教学内容选择途径多样,但Y幼儿园教师大多倾向于组织歌唱活动,活动类型还有待丰富。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包括歌唱、韵律、打击乐和音乐欣赏四种类型。在Y幼儿园,歌唱活动就占音乐集体教学活动总数的一半以上。许多班级几乎从不开展打击乐活动和韵律活动。

3.师幼互动质量有待提高

结合对教师的访谈和对活动的观察,研究者发现,Y幼儿园教师组织的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基本遵循律动――导入――新内容学习――表演/游戏――结束的流程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师幼互动的过程,师幼互动的质量又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质量。研究者运用《教师与儿童互动质量评价表》,〔4〕对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质量进行了分析。以C教师组织的小班歌唱活动“小鱼游”为例。整场活动中,C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大多是教师对幼儿作讲解和指导,给予幼儿的反馈均为重复幼儿的回答,对幼儿的评价大多为“说得真好”“某某唱得好”“这一遍唱得好”之类。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与反馈内容失之笼统,方式较为单一。“这是什么动物?”“看看鱼在哪里?”“鱼在水里干什么?”类似的封闭式问题对小班幼儿难度也不大,很难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4.教学评价缺少多主体参与

《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5〕然而,Y幼儿园的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评价基本以教师为主,缺少家长、幼儿等多主体的参与。

三、讨论与建议

(一)教师要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从上述有关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看,农村幼儿园教师更需要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1.园内讨论学习

农村幼儿园教师一般外出培训机会较少。访谈表明,Y幼儿园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甚少,园长也没有足够的自派送教师外出学习,再加上幼儿园师资紧缺,更限制了教师的外出学习。因此,园内教师互相学习应是像Y幼儿园这样的农村幼儿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建议幼儿园多组织教师的交流学习活动,以达到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质量的目的。

2.重视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认识与评价,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6〕农村幼儿园教师更应重视自我反思,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幼儿园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1.成立音乐教研组,重视对教研工作的评价

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是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反思与研究。农村幼儿园可以考虑成立音乐教研组,以通过集体研究解决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园内教研活动切忌流于形式,应该有评价、有反思、有改进,从而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促进作用。

2.争取园外力量的支持

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纲要》指出,“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还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7〕像Y幼儿园这样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大多来自当地,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十分熟悉,与幼儿家庭和社区联系密切。在音乐教育方面,可考虑从“引进来”“走出去”两方面,争取园外力量的支持。

所谓“引进来”,一方面是指可引进家L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就像Y幼儿园,会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等。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日常音乐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家长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是指可以考虑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引进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Y幼儿园地处“黄梅戏之乡”。教师可有意识地引进黄梅戏资源,以此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并借此吸引热爱黄梅戏的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Y幼儿园正是这样做的。

所谓“走出去”,即可通过各种途径向外界展示幼儿园的活动成果,以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例如像Y幼儿园这样的农村幼儿园,可到当地村民经常聚会的广场等地方去展示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村民关注和支持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5〕〔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4〕李朝辉,王志彦,谢翌.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1-34.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师;幼儿

1前言

学前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良好的性格,而在当前的农村幼儿园教学中,音乐教育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现状

2.1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教师缺乏专业性

农村幼儿园大多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缺乏专业性。教师少,孩子多是农村幼儿园的现在,师生配备比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很多教师都没有精力照顾每个幼儿的音乐学习情况,更没有时间去研究音乐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这严重影响了农村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经过相关调查显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主要由职高或者幼师学前专业毕业生组成,这些教师的教学经验较少,另外,还有一些小学转岗的教师或者其他代课教师,这些教师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学前音乐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系统训练,不能担任幼儿园音乐教学。例如: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教给幼儿发生方法,不能用钢琴给学生伴奏,不熟悉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没有舞蹈功底。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岗位培训缺失严重,同时,他们又缺乏专业的指导,导致对幼儿音乐教学认识不够,教学水平偏低,更谈不上建立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体系,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目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不高。

2.2音乐教学硬件设施落后,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农村幼儿园因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再加之地方 政府对幼儿园教学投入有限,导致幼儿园的硬件条件落后,设备简陋。而且有些幼儿园为了节省费用,不愿意添加音乐教学必备的教学器材,造成不能保证每个班级都有乐器使用,只能用简单的音响设备,更不具备购买电教设备和打造专门的音乐教室的实力。音乐器材的缺乏,限制了音乐教学的发展,阻碍了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

2.3音乐教学教学方法落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师对音乐知识了解不多,经验不足,待遇偏低,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园中的音乐教学,就是简单的给幼儿讲解一些音乐知识,教他们唱几首歌,跳几个舞蹈,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单一枯燥,忽略了对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使得音乐教学缺乏创新性。这些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性,不能使幼儿认识到音乐的奥妙,导致了幼儿在听到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时,不会随着音乐整齐地拍手,在教幼儿唱歌时,经常跑掉,更不用说随着音乐的节拍跳舞。由于农村音乐教学方法单一、乏味,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缺乏乐趣,并给幼儿今后的音乐学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制约了幼儿身心的发展。

2.4幼儿园缺少科研活动,外出培训机会较少

科研活动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方法,互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的关键,能够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一,由于农村幼儿园受到当地条件的限制,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这就导致了幼儿教师信息闭塞,音乐教学发展相对困难。第二,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有些教师把幼儿园的工作看成暂时的栖息之地,若是有更好地工作发展机会,便会离开。第三,由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是很稳定,相关投资者不愿意投入经费来提高音乐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幼儿园音乐教师把上音乐课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缺少与其他幼儿园和教师的交流学习,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改善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方法

3.1进行有效培训,提高教学技能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的培训体系,建立专门面向他们的培训网络,满足音乐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培训,更新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丰富他们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提高他们在教学中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技能。

3.2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法

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就是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音乐教师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法。在音乐活动中,突出一个"乐"字,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让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中成长,达到身心健康、精神饱满,全面协调的发展目的。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身体等多种感知通道,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潜力。

3.3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

幼儿园的硬件设备是实现良好音乐教学的前提条件。要改变当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硬件设施落后的现状,就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加大基金投入,改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在社会上宣传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呼吁社会爱心人士能够关注农村幼儿音乐教学的发展,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通过集资、捐资等方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幼儿园一定要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确保资金都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发展。

3.4加强幼儿园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提高音乐教学的执教能力

农村幼儿园应注重教学实践,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加强幼儿园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提升音乐教师的能力。幼儿园应形成教学规范,督促教师完成。第一,要定期进行音乐科研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答。在平时的执教过程中,多与同行进行探讨,定期组织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沟通探讨会,让农村教师走进有特色的幼儿园进行观摩,分享教学经验。第二,推行"师徒制"。农村幼儿园应该招聘一些具有音乐基础的幼儿教师,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然后让他们把教学心得体会传给其他的教师,其他的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一起沟通学习。

参考文献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人人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落实很有必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进行研究,指出现阶段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供业内同行参考借鉴。

一、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环境与思想观念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民族音乐与舞蹈逐渐被流行音乐所取代,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诸多阻碍。为改变这一现象,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均要求各级学校加强对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民族文化教育的具体途径。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开展生动活泼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从而弘扬民族文化,落实民族文化教育,这一思路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但在现阶段,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二、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以下问题尤为突出:

(一)幼儿情感体验受到忽视

在开展音乐舞蹈活动时,大多数幼儿教师主要通过播放民族音乐、教授舞蹈动作的方式,带领幼儿学习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但是,考虑到幼儿园小班儿童认知方面还不够全面,因此即使参与了音乐舞蹈活动也无法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与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他们无法区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教师一味的强调舞蹈动作的练习,未照顾到幼儿的情感体验,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二)教学观念严重落后

现阶段多数幼儿园在进行民族音乐与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幼儿始终通过模仿教师来进行学习。在此情况下,幼儿对民族音乐与舞蹈知识的记忆相当短暂。同时,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注重灌输,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循序渐进,而幼儿学习能力有限,面对大量的知识内容根本无法全盘吸收。

(三)幼儿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幼儿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同时,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领悟其中蕴藏的民族文化。教学方式的落后,只会导致学生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幼儿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效不好果也就显而易见。

三、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建议

从现阶段幼儿园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为此,本文总结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为落实好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工作,幼儿教师在授课前务必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其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将学生兴趣作为筛选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尽量选择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民族音乐作品。考虑到幼儿普遍对小动物感兴趣,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壮族音乐《狮子舞绣球》,使学生透过音乐,联想到狮子舞绣球的画面,进而加深对该曲目的影响。同时,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还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曲目,以便学生在倾听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在舞蹈教学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尽量选择带有多种题材的曲目,使舞蹈教学更具多样性,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审美素质,使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对其产生兴趣,能够自发性的投入学习。举例来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舞蹈《茶趣》时,在教授舞蹈动作前,可带领学生观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采茶、泡茶时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采茶、泡茶有一定的了解,体会原舞者的心情。在教授舞蹈动作的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帮助学生穿戴壮族服饰练习舞蹈,这种方法不但能够烘托气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顺利融入舞蹈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佳顺利。

(三)积极转换教学观念

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幼儿教师肩负着重要责任。为此,幼儿教师务必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转换教学观念,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更好地带领幼儿进行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感受民族音乐与舞蹈的内在美。比如可以组织民族音乐舞蹈的亲子表演活动,还可以开展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才艺比赛活动,从而提高幼儿以及家长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通过语言指导、行为影响等方式,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学习不仅只是停留在表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是在为弘扬民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石。作为基础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幼儿教师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时期,幼儿教师务必要对基础教育形成责任意识,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转换思想观念,调整教学策略,积极有效的开展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从而顺利落实好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作者:杨江 单位:云南大学幼儿园中二班

参考文献:

[1]克里萨拉•哈里森,陈心杰.应用民族音乐学: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01).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生活化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幼儿园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1.1 音乐教育对幼儿有深远影响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着巨大作用,在孩童内心深处,生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类对音乐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如同孩童通过歌唱来抒发自己愉快的情绪。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和情绪,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给幼儿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掘幼儿音乐才能。让音乐进入幼儿的心灵,塑造幼儿的创造性以及个性才能,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1.2 幼儿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整日的生活。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如活动区游戏、户外活动、教学活动、收拾整理活动、睡眠、如厕、进餐等,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这都是幼儿园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特定的,幼儿及幼儿群体是生活的主体,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设定特定情境从而渗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幼儿园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着教育意义,幼儿所接受的教学就是幼儿每一天的生活。

1.3 回归生活的音乐教育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知识经验缺乏,心智尚未健全。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尝试,不断地构建新知、积累经验。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激发幼儿发现、探索和尝试。一方面幼儿园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歌唱、欣赏、游戏等,给幼儿以亲身体验,帮助其丰富对音乐的认识;另一方面应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扩展阅历和经验,广泛收集歌曲、录音、影像资料等,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间接认知和经验。当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互补,感受越来越丰富时,就为他们的音乐认知和创造作好了铺垫。

2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实例分析

笔者曾经考察过XX幼儿园的音乐课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里,一样的“学做”音乐教学活动中。A教师要求幼儿单调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幼儿缺乏自己享受和体验音乐的空间,不能唤起内心深处对形象的经验积累和认识,更加无法激发想要学做的热情和冲动。

而B教师先给学生自己听音乐, 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接着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身感受。接着让学生观看有关的视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自身感受,结合音乐让幼儿自己去编排舞蹈动作。

在同样的音乐活动“大树妈妈”中。A教师在课堂内让幼儿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体验大树妈妈为了保护小鸟宝宝的那种无畏的感情,然后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

而B教师发现已经正值秋季,于是就把学生带到园外,和学生一起看树散步寻找落叶,给他们说秋天黄叶和大树妈妈的故事,再回到活动室让幼儿欣赏音乐,教师让幼儿在音乐中用自身肢体动作表现树叶宝宝各自飘舞、大风吹拂的情景,用心去体验树叶宝宝和大树妈妈之间的母子情深,联想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音乐教育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教师在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起引导的作用,那么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没有关注幼儿,有没有关注幼儿的生活。教师对艺术、教育、生活、幼儿的理解,决定了教学行为,包括教育活动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方法的采用,教育评价的实施等等。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教学活动,但是不同的教师,对活动、对幼儿的理解不同,组织形式不同,从而活动的效果就完全不同,幼儿所切身经历的,所得到的收获完全不同。

3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建议

3.1 立足幼儿实际生活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我们要树立融入生活、融入生命的教育观。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的回归,让幼儿的生活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生成点,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发展幼儿审美体验和能力,激发幼儿音乐兴趣,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音乐的形式快乐地进行自我表达。音乐教育要立足幼儿的生活,时刻关注着幼儿的生命,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富有创意的审美表现力。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确立从四个维度开展:体验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创作音乐的能力和感知音乐的能力。

3.2 教师要认识生活化的内涵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幼儿,但是教师是教育的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幼儿园音乐教师,需要的是对生活热爱、对音乐热爱。对音乐的热爱源自对生活的爱,对音乐敏锐的感知源于理解和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又能更多地激发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追求。对生活充满新奇和探索精神的教师,才会真正热爱生活,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和实际教育意义。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拥有一种良性儿童观,从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在和幼儿的接触中,真正认识幼儿、理解幼儿,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尊重幼儿。教师应该随时发现并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童心去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艺术情趣。

3.3 “教”与“学”平等对待

在师幼关系研究中,几乎总会提到师幼关系,都会强调两个词, “对话”和“平等”。教师与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双方应互相尊重、信任和交往,共同享受审美体验。“对话”是当前师幼关系研究中最流行的术语。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实际上的教学。对话,能够实现真正的引导。但在现实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真正要做到这两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师在开放性、低结构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站在幼儿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和喜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淡化教师传播知识的权威形象,让幼儿变得不再消极顺从。音乐教育活动应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音乐美的过程,共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达到天平的两端新平衡。

4 结论

生活是一种体验、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实践。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既然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问题,就应当被及时地纳入到活动和课程中来。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和幼儿分享。我们在努力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同时,应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实现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化。生活是教育的根本,游戏是愉悦的学习,社会是教育的资源。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参考文献

[1] 何宏林,陶行知: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音乐;幼儿教育;幼儿园;传承策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以下简称“非遗”)是以“技艺”形式,通过“人”为载体进行传承的“活态”文化遗产,它无法直接感知,需要用心灵和情感进行体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非遗”具有“人”性、非物质性、地域性、多样性与脆弱性等特点;包含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节庆、传统手工艺、文化场所等多种形式,民族音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非遗”具有重要价值,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因’,是保留民族特色、延续民族情感的基本途径之一。”[2]民族音乐是指扎根于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3]民族音乐是各民族所自有的,具有民族性、独特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同时,民族音乐又为世界人民所共享,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繁荣民族文化、促进人类音乐的多样性、丰富性具有重要价值。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民族音乐,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瑰宝,它们之中有许多因其突出的文化价值和面临日趋消亡的危境,已被列为国家或地方“非遗”项目,如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民歌长调、昆曲、山东梆子、潮州音乐、泉州南音等。

二、作为“非遗”的民族音乐在幼儿教育中传承的价值

(一)民族音乐自身传承的需要

我国许多民族在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文化特色的代表,是各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许多民族音乐已成为“非遗”项目。“非遗”是人与文化的统一,没有“人”的传承就没有“文化”的存在,培养“传承者”是保护和发展成为“非遗”项目的民族音乐最重要的、唯一的途径。通过“传承者”的培养,既可避免民族音乐因后继乏人而导致的消弱、甚或消亡,又可在使民族音乐通过与“人”的多元、持续“对话”得以改善、创新和发展,焕发民族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力。民族音乐的传承分为:正式方式和非正式方式。正式方式是指通过政府或民间的专业机构或团体组织的教育和培训,如学校、政府专门机构和民间专业团体等;非正式方式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口相传、环境熏陶渍染等进行的传承。所以,传承者的培养也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方式进行。任何文化的传承都是从个体生命诞生之日开始的,只有通过个体从小与自己民族文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广泛接触和长期熏陶,才能将文化融入个体自身生命之中,成为个体生活的一部分,使“个体”成为“文化的人”、“社会的人”,“文化”也成为“人”的文化,从而实现“文化”自身的生命价值并得以创新和发展。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它的传承必然也要从小开始,一方面喜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另一方面民族多样性和多元文化主义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幼儿教育承载着民族的希望,是培养“非遗”热爱者、传承者的启蒙阶段,在幼儿教育中传承作为“非遗”的民族音乐,可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民族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可通过多种方式灵活进行,既可纳入幼儿园课程中实施正式教育,又可通过幼儿日常生活进行非正式教育。

(二)幼儿教育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

民族音乐传承的最有效、最直观的方式就是教育,将民族音乐纳入幼儿园教育内容当中,对民族音乐的传播有重要意义。[5]幼儿从小接触、了解民族音乐,可播下喜爱和传承民族音乐的“种子”,为民族音乐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幼儿园有符合民族音乐传承需要的“教师”、“课程”和“环境”。幼儿园有专业的教师,教师可为幼儿筛选符合幼儿学习特点和经验的民族音乐,还可以邀请“非遗”的传承人作为教师进入课堂,并用适宜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丰富他们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经验,萌发对民族音乐的情感,为民族音乐传承培养爱好者和潜在继承人。幼儿园课程是围绕一定目的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各种活动以及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经验的过程,把适宜的民族音乐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可使幼儿有计划、有组织的接受教育,在幼儿与同伴、教师、“非遗”传承者、民族音乐的相互作用中获取有益经验,可不断提升幼儿感受、欣赏、认知和表现民族音乐的水平。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第三位教师”,在幼儿园环境中吸纳民族音乐的元素,营造民族音乐教育的氛围,可使幼儿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熏陶渍染,获取相关经验。民族音乐传承最重要的是要有人继承并把它传下去。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音乐受到挤压,许多民族音乐难登大雅之堂,很多民族乐器处于消失的边缘,当下我国民族音乐迫切需要传承。培养继承者是让民族音乐传承下去关键的因素,如果没有继承者,那么民族音乐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消失。在幼儿教育中吸纳民族音乐的内容,是在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培养未来的潜在继承人,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做好准备。民族音乐传承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保持优秀文化的新鲜活力,在幼儿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的过程,幼儿与幼儿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途径进行创新,使民族音乐能够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幼儿教育的特点,时刻保持自身的生命活力。“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儿童从小接触民族音乐,可形成喜爱、保护、传承民族音乐的习惯,并影响他们自己一生,还会通过他们影响周边的家长、朋友和同伴。幼儿自身学习的特点和容易接受、探究新事物的天性,使他们成为传承民族音乐最适合的群体,在幼儿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幼儿园可与家庭、社会一起共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教育渠道,共同传承和创造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特色和持续发展的美好局面。”[6]

(三)民族音乐能培养幼儿民族认同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幼儿教育不能拘泥于狭窄的范围去选取内容,“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民族音乐是幼儿自身民族的“根”,其他民族的音乐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它们来自于幼儿周围的环境和生活,可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在幼儿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幼儿能够学习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增进对其他民族、区域的风土人情的了解,扩展自身的经验和眼界。民族音乐中蕴涵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幼儿可以感知和体验这个民族精神的力量和情感。学习民族音乐,还可以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提升幼儿的艺术修养,提高幼儿感受、欣赏和表现艺术作品的能力。民族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为主,形式灵活多样,便于幼儿操作和表现,符合幼儿学习特点和天性需求。在民族音乐活动中,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注意力、记忆力、感知力都能得到发展,并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幸福和投入的快乐。艺术充满想象和创造成分,在民族音乐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得到锻炼和发展。民族音乐活动还能为幼儿提供相互对话、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为幼儿乐观、开朗性格的形成创造机会,养成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还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

三、民族音乐在幼儿教育中传承的策略

在幼儿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将民族音乐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实施以民族音乐教育为主题的幼儿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和民族音乐的传承,幼儿园需要进行系统考量和规划。

(一)精选适宜幼儿的民族音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既要考虑作为“非遗”项目的民族音乐的传承问题,更要考虑幼儿的健康发展问题。教育的目的始终指向人,幼儿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幼儿,民族音乐的传承也要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学习特点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音乐传承和幼儿发展的共同价值。民族音乐众多,每种音乐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但许多民族音乐由于内容过难、形式复杂、远离幼儿生活、不符合幼儿需要等问题并不适合幼儿学习,不能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在幼儿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首先要对浩繁的民族音乐进行筛选,要选取幼儿能够理解的、形式简单、便于多种形式表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作品;然后对这些作品分类整理,分析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项目表,作为可选择的课程资源;最后,通过与幼儿的协商、对话了解他们对不同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经验基础,从已列出的不同年龄段的项目表中选取幼儿感兴趣、符合幼儿经验的民族音乐进入课程。

(二)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多提供感受和表现机会

幼儿以感知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知识和内容必须还原为儿童的经验。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直接经验是人生最基本的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的。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幼儿无法仅仅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获得。对于民族音乐外在形式、语言和内在价值的掌握,都需要通过幼儿对民族音乐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在幼儿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不仅要选择适合幼儿直接经验的项目,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进行组织,尽可能调动各种资源,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去感知民族音乐的美;要营造真实的音乐氛围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亲身感受去反思、领悟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要调动幼儿的表演欲望,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提供表现民族音乐的机会,通过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实际操作”,深刻感受、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掌握简单的技艺、熟悉表演的流程和规则,培养对民族音乐的自豪感、热情,为培养民族音乐的欣赏者和传承者奠定基础。

(三)通过游戏活动实施教育,实现寓教于乐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方式,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幼儿教育“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在幼儿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要把游戏作为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将教学与游戏密切结合,做到教学活动游戏化,实现民族音乐教育活动的“寓教于乐”,让幼儿对民族音乐产生愉快体验和积极情感。因为,幼儿教育“最要紧的是,要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致在儿童时代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过的苦艾心有余悸。”所以,我们“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7][p.14]在幼儿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重要的不是掌握表演的技巧和歌词、动作,而是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欣赏、热爱和自豪感,陶冶幼儿艺术情操和审美品性,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广播“种子”,培养民族音乐的潜在“传承者”。因此,不能把技能的培养和歌词、动作的教学作为民族音乐的教育形式,否则,就会扼杀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更不可能产生自豪感和传承的意识。所以,幼儿园应为民族音乐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优良的环境,让幼儿利用丰富资源进行各种形式的民族音乐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民族音乐的技艺、知识和文化体验。

(四)提升幼儿园教师民族音乐素养,提升教育质量

教师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幼儿园教师队伍及其质量决定着幼儿教育的质量。[8][p.132]有好的教师,教育活动设计不完善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反之,没有好的教师,再好的课程或活动设计,其效果也无法实现。在幼儿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需要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培养教师的民族音乐素养:不仅是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民族音乐的情感和体悟。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民族音乐素养,才能更好地推动民族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幼儿园民族音乐活动教师的培养,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走出去”是指幼儿园相关教师可以外出参加专业机构、民间团体的培训,或者当面向民族音乐的“非遗”传承者学习;“请进来”是指幼儿园也可以把专业人员或民族音乐的“非遗”传承者请到活动现场,作为专家资源推动民族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

(五)开发民族音乐教育素材,丰富幼儿民族音乐教育资源

教师设计、实施教育活动,需要掌握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越丰富就越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作为“非遗”的民族音乐,许多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方式传承,缺少可参照的文字、影像和实物资源,教师组织相关活动需要很费力才能收集到资料。因此,政府相关部门、机构应尽最大可能建立“非遗”项目的资料库或博物馆,一方面是为保护和传承“非遗”作为物质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对民族进行“非遗”教育,普及民族“非遗”保护意识的积极举措。同时,幼儿园也要有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的意识,将开展民族音乐活动过程中收集到各种资源和活动开展过程的各种课程文本、活动记录、活动照片、录像、幼儿作品予以整理,建立民族音乐教育活动课程资源库,并积极开发幼儿民族音乐教育材料,丰富幼儿民族音乐教育资源,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为幼儿民族音乐教育提供物质基础。总之,民族音乐是各民族悠久文化的结晶和代表,隐含着重要的民族文化“基因”,传承“民族音乐”是保存民族特色、增进民族情感的重要途径。在幼儿教育中传承作为“非遗”项目的民族音乐,对于培育民族音乐的欣赏者、热爱者和潜在传承者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对于培养幼儿艺术鉴赏能力、艺术素养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也具有积极价值。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为幼儿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临安,马龙.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策略[Z].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集:133-138.

[2]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羌族民歌的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民族音乐”四川省开题会议综述[J].中国音乐教育,2014(2).

[3]张双娜.论新疆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6).

[4]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音乐,2004(04).

[5]方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中心幼儿园个案解析[D].昆明:云南大学,2010:15.

[6]安红,.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课程开发探究[J].时代教育,2013(09).

[7]任钟印.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7)

一、让音乐教育寓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律动表现之中

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他一生最初对美好生活的艺术体验,是自我表现最快乐的方式和途径,他的教育影响力可以让孩子兴奋富有激情,可以是润物细无声启迪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环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同时,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律动的表现之中,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学得愉快,学有所得,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中,以快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挖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让“快乐音符”助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均衡发展

快乐音符是一个本土化气息很浓的音乐教学产品。它通过幼儿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能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旋律。幼儿园阳光艺术一直是提升我园强大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是广招生源的金子招牌,多年来,幼儿园阳光艺术教育一直发展不均衡,而且阳光艺术教育的覆盖面只是停留在少数几个班级,大多数幼儿艺术教育浅层化表面化突出,除了艺术班老师尤其是专职排练老师外,其他老师的艺术教育水平和技能同样也只是停留在普通层次上。现在幼儿园教师大多没有进行过民族音乐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专业的局限致使教师对民族音乐了解甚微,缺少参与研究的基础和研究民族音乐专业理论的支撑。研究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对幼儿的熏陶,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懂得欣赏好的艺术作品,了解名曲名乐。另外,由于多年来,我园缺乏专业机构的引领和指导,缺乏专家队伍给予的系统的培训;缺乏教学资源的支撑,我们很难找到适合双主体发展的综合音乐的教材,我们没有看到一本相对集中介绍适合幼儿进行综合音乐或民间音乐教学的教材,因此我们想通过参与使我园双主体在研究和实施快乐音符的教学过程中均得到整体有效的发展。使教师的专业艺术教育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破,使每一个幼儿获得均衡的发展。

三、让综合音乐教学打造阳光艺术特色

由于我们东丰县第二实验小学阳光幼儿园艺术教育双主体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教师音乐艺术教育水平的差异性以及一般层次的水平,我们将通过参与国培、会陪和主题培训,研究加快幼儿园教师音乐艺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注重从系统的基础教法、节奏的变化训练和使用打击乐器以及整个音乐活动的创新设计,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实施于幼儿的最终效果就是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求教师完全用一种责任意识来进行研究。没有研究能力可以培养引导研究能力,没有总结反思能力可以研究提高,没有基础可以奠基基础。

我们将通过教师根据幼儿接受学习快乐音符的年龄特点、兴趣、积极的进行启发引导。从基础音符、简单节奏、视听欣赏、朗诵童谣、学习民歌小曲,表演表现开始,特别是通过一些比较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比较喜爱的、经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活动、表演活动和民族乐器介绍等活动,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共同互动、共同成长。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师对音乐的审美和热爱情趣以及研究的能力。在快乐音符幼儿艺术教育课题指导组的帮助指导下,幼儿园在全园范围内计划开展音乐活动案例载体的教研能力的研究,并选取了其中部分优秀教师的活动案例进行公开观摩与点评,切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研究虽然都涉及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但是如何在结合传统美德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如何依据教师的不同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在幼儿园教师整体音乐教育水平的层面有一个新的突破等等这些问题上,我们尚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因此,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结合快乐音符音乐游戏教育活动,挖掘幼儿园双主体艺术潜能及发展的研究课题来进行实践和研究,有效的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使全园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快乐音乐的先进教学模式和理论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方法、技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强化教师与幼儿的艺术情感态度与艺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