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快乐语文论文

快乐语文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1 08:47:59

快乐语文论文

快乐语文论文篇(1)

关键词:语文课堂 快乐 教学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要把课上“活”,把学生教“活”,让课堂教学快乐起来。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快乐呢?

1、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活力

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只要整天快乐、安全就行了。然而进入一年级后,学生要按照一些明确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无疑给我们增加了工作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学生由无拘无束、自由天真的状态过度到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上来?我觉得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既要考虑内容的有趣性,又要注重传授方式的新颖性。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都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将专注的目光投向于你。同时,我们还应该对教材烂熟于心。

2、多鼓励,多赏识,让学生变得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开始。对于一个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小孩子,他们不懂得什么叫自信,但他们都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喜欢在竞争中获得胜利,进而获得老师和同学赏识的目光。作为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合适的场合予以鼓励、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他们的心理太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安慰了。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成绩,老师的鼓励,说不定就会唤起他沉睡的心灵,继而获取更大的成功。 当然,表扬与赏识、鼓励,要适度,要因人而异。对于“优生”不能过分地表扬,那样会让这类同学飘飘然,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而对于差生,我们必须呵护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用心去沟通,去鼓励,让他们摒弃“破罐破摔”的心理,进而取得一点点的进步。

3、因“趣”利导,激发学习热情

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每个人都是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一定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其中。

4.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设计作业时应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可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秋姑娘的信》,我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秋姑娘的信》。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5、思维开放,“快乐求新”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哪怕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意见,与一般思维迥异的思维方式,都应细心谨慎地呵护,千万别随意抹杀。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开启并发散开来,学生就会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肥皂泡》一文地喻理是这样的:靠“吹”出来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无庸置疑,这非常符合一般人的认知规律。但有一位小朋友就敢于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大胆地把“肥皂泡”作为另一形象的代言人,她这样喻理: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大多喜欢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早就觉得该为他们喜爱的肥皂泡说说了。于是,群策群力,很快地把原文中的贬义于肥皂泡的词句,彻底换成褒义与肥皂泡的词句。看:“得意洋洋地凸起肚子”换成“饱涨着生活的热情”;“飘飘然真成了神仙一般”换成“飘呀飘呀,越飞越高,努力使自己的能量释放再释放……”;“在肥皂泡的眼里,还有谁被瞧得起呢?”换成“在肥皂泡的眼里,还有什么比拥有生命更可贵的呢?它尽情地感受着‘生命之美’,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生命之美’呈现给人们”;“它神气活现地说:‘我呀,天下第一……’”换成“它自豪地说:‘我的生命充实又美丽,尽管……’”……

这种打破常规思维的禁锢,敢于向本本、传统挑战的精神,是何等的可贵。这不但发展了学生求异求新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尝到了“发现”的无穷快乐。

6、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快乐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民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是无庸置疑的。但当学生有了新异独特的见解时,我们应该肯定,甚至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不过,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主题,不着边际时,我们可以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当学生的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时,老师可以说:“关于这个问题,老师想可能是这样的……你们看可不可以?”在平等的读书、讨论、研究中,教师既能作为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又能把持大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快乐氛围中,让师生的意见达成共识。这是何等美妙的教学境界。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快乐起来,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教学永远快乐着!

参考文献:

快乐语文论文篇(2)

关键词:文化因素;快乐汉语; 设置特点; 相关建议

在汉语国际教学中,文化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今的主流汉语教材,都将中国文化内容设定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知识模块。刘(2007)表示,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包括语言的文化因素、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专门性文化知识。不同的教材对于中华文化的呈现方式也不一样,本文以《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为例,探讨其课本中中华文化因素的设置。

一、教材简介

《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是国家汉办针对乌尔都语的学生编写的汉语课本,使用对象为11――16岁的中学生,教材内容的设置参照了部分乌尔都国家的中学课程大纲和考试大纲。全套教材包括学生用书和配套的教师用书、练习册、词语卡片、教学挂图、CD等。

二、教材文化因素的设置特点

课本一共8个单元24课,由于课文采用的是话题与功能相结合的方式,每一课的话题内容都以交际为主要目的,课本中也没有专门的版块和文字讲解中华文化,而唯一有专门涉及中华文化方面的,是课本配套的教书用书,在每一课最后的“语言点与背景知识提示”中,可通过以下表格归纳。

1.文化因素的体现不够明显。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教师用书上每课的文化因素和课文都有一定联系,作为背景知识可供教师选择性讲解,大多数中华文化内容都附有乌尔都语解释,方便学生理解。但是这些并非是学生必学内容,也基本没有出现在学生课本中,所以学生并非有机会接触到相关的中华文化知识。在配套的教学挂图中,有零星几个词语(上海、北京、成都、月饼等),学生不一定会注意到,所以《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的文化因素体现不够明显。

2.文化因素所占课文比重很小。在上表显示,虽然24课中有16课涉及中华文化相关知识,但是因为其出现在教师用书中,所以在学生课本里,文化因素的呈现较少,只有在13、16、19课中的语音练习里,是中国的一个顺口溜,还有第22课最后有一首中国古诗《春晓》,而在以对话为主的课文中,会零星出现几个有中华文化背景的字和词,例如茶、北京等。作为启蒙教材,本书更多关注于实际交际的实用性,故文化因素所占课文比重很小,同时分布的较为零散。

3.文化内容不够丰富。从上表中看出,《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的文化因素设计到知识类(汉字造字法、日晷、中国气候等)和交际类(中国的交通规则、北京飞机场和火车站等)两大方面,虽然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字数不多,但表达了基本概念,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汉语交际都有一定帮助。但是,课本中的文化内容并不丰富,一些初级的文化因素并未涉及,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元宵节),名胜古迹(长城、黄河),汉民族的颜色文化(红黄为贵,黑白不吉)等等,这些文化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和汉语交际都有重要意义。

三、教师在中华文化教学中的建议

1.中华文化教学不能成为教学主体。《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的适用对象是汉语零起点的学生,所以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基础教学和交际训练才是汉语教师的主要任务,中华文化的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可以适当穿插在教学任务里,但不能作为教学的主体。

2.对教材的文化因素选择性讲解。教师在使用《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教材中,如果需要讲授中华文化方面的知识,可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堂进度进行选择性讲解。例如在茶文化的讲解中,教师课本中讲了中国茶的分类和各地所产的茶叶,但是对于很多对中国了解甚少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难度较大且实用性不大,教师可以适当删减内容,增加沏茶泡茶的相关视频为学生讲解,有机会可以给学生品尝茶的味道,这样反而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3.结合社会背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使用乌尔都语的国家多为穆斯林人,汉语教师要结合教学社会背景,注意民族习惯和禁忌,例如一些带有猪肉的中国菜,并不适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介绍。同时,教师可以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中华文化的学习中来。例如中国电影的课程,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并思考相关问题,在正式的课堂上,学生上台发言谈及相关感想评论,再全班一起观看电影片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文化知识。

四、结语

通过研究《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系列教材,可以发现其中华文化因素的设置并不明显、比重较小且内容不够丰富,在汉语初级阶段,设置过多的文化因素或许并不实际,但文化因素不可或缺,因为只有通过了解和理解中华文化,才能让学生更加准确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

教师在使用此教材进行中华文化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需求,并尝试利用配套教具和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参与和学习中掌握,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快乐语文论文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快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48-01

要知道如何教育学生,首先要知道学生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在21世纪的今天,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已成为教育的主题,培养学生好学、善学、乐学是施教者的首要任务,强制学生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为中心,倡导自主的人与文本的对话,一节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使学生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享受快乐!做学习的主人,做文中的主角。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语文内容丰富,情节精彩,如何把这丰富精彩的情节让学生演绎出来,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去导?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这节课绝对是一节成功的课。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为中心,倡导自主的人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要与文本的作者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要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享受快乐!做学习的主人,做文中的主角。为此,语文教学是快乐的,语文学习同样也是快乐的。我想从“听”、“说”、“读”、“议”、“写”等方面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快乐,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在“听”中感受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驱动力,学生带着内在学习兴趣,其学习一定是快乐的。因此,课前教师的激趣相当关键,一段音乐,一个故事,一个谜语,一幅画面……都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感染,情感投入,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情境。我在教《黄河颂》时,放了一段《黄河大合唱》配乐,学生静静听,大家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抗日战争年代的黄河岸边,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奇壮丽和磅礴气势。感受到黄河儿女的团结奋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听后学生激情高涨,都想对着黄河母亲唱出自己的豪迈的颂歌。

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在教《口技》一课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口技,于是我在网上找了一段口技表演,让学生静静地听:远处的狗吠声,鸟鸣声,近处的谈话声,吃饭、举杯谈笑声……听后问他们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可能一个人发出来吗?带着这些疑问,带着这些兴致,同学们快乐地感受到了距今三百多年的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二、在“说”中感受快乐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师生平等,就是要改变传统学者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上课绝对服从老师的传统意识。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说起来,敢提问、敢质疑。通过“说”来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感情;通过“说”来使自己口齿清楚,反应敏捷,表达流畅;这种“说”,其实就是交流。语文课应该让学生不拘泥于某一种标准答案,教师恰当的加以点评,鼓励学生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敢说,会说,不怕说错。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在宽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侃侃而谈,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在“读”中感受快乐

许多成功的语文老师一定是一位朗读的高手,富有感情的朗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体会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语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这种朗读,很快会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这只是教师的读,我们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带有感情的读,分角色的读,美美的读,从读中感受课文的内涵,感受其中的快乐。总之,阅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关注阅读者情感世界的满足和精神的建构,而不仅仅是关注阅读者文学鉴赏水平、思维能力的提高,让我们多关注学生的心灵和情感,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快乐享受吧。

四、在“议”中感受快乐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理念。语文课中学生的“议”,就是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合作学习形式多样,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来安排小组的学习,可以2人一组,可以4人一组,也可以多人一组,还可以男女生分开成两组。在小组“议”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一个故事、一首歌曲、一段深情的朗诵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将学生不知不觉带进学习之旅,从而保证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能者为师,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教师要充分给学生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以朗诵、表演、绘画、歌唱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在“写”中感受快乐

快乐语文论文篇(4)

我觉得很快乐,那快乐同上音乐课的时候跟着漂亮的女老师唱歌所感到的快乐差不多。第二天要背,我照例是第一个背的,背完了再轮到榆枝、伊辛和其他几个背,看他们结结巴巴背不出来,挨谷满爹的竹板或者伯父的“栗啄”(用食指拐敲额头),心里也很快乐,是优胜者幸灾乐祸的快乐。

读《论语》的时候,也读《三字经》,读《幼学琼林》,后来又读《古文观止》,我的印象是那时只读完了《三字经》,《论语》、《幼学琼林》和《古文观止》都没有读完,后来就搞了,谷满爹和伯父都成了地主,都关进了唐家祠堂,都打得要死。私塾停了,孩子们都散了,直到我上中学,再没读过《论语》。当然,《幼学琼林》和《古文观止》也没有再读。

那时究竟读懂了多少,我现在实在说不清楚,但说我们全没读懂,肯定是不对的。相反的,我倒觉得我那个时候已经基本上读懂了,也许不像大人那样懂,但决不只是跟着唱歌,虽然谷满爹念起古文来那调子是很好听的。

进了初中以后,语文课本里有好些《论语》的选段,几乎全是我读过的,旧友重逢,分外亲切。我不知道别的同学感觉如何,反正我很喜欢。每次读《论语》,总好像觉得一个可爱的老头儿站在旁边跟你说话,叮嘱这叮嘱那,这老头儿开始像谷满爹,后来就慢慢变得像历史书上见到的孔子了。

高中以后就再没读过《论语》,那时脑袋里装满了数理化和俄语,一心只想拿诺贝尔奖。高中也有语文课,但没有了我喜欢的《论语》,只偶尔有几篇古文还能够让我伊伊哦哦地陶醉一番。现代文,除了鲁迅,让我喜欢的佩服的不多。

两次考大学名落孙山。不是成绩比孙山差,是老子不如孙山的老子好。从此明白诺贝尔的路我没法走,于是弃理从文,一头栽进文学里。我高中毕业那年是1960年,正好碰上,退居二线,刘少奇当国家主席,全国上下松了一口气,不像前几年那么左。记得中华书局那时候连续出了好多“中华活页文选”,选的都是古代的名文,很对我的胃口,便篇篇买篇篇读。读来读去不满足了,就想把四书五经也弄来从头读一遍。

第一个想读的自然就是小时候读过而没有读完的《论语》。我买来一本刚出不久的《论语译注》,译注者是杨伯峻,我决心把这本书从头至尾读完,一字一字地读,每个字都要读懂,决不含混带过,决不半途而废。我第一天读了二十页,大概花了快四个钟头,差不多都能背。我数了数,全书一共四百页,如果照这样读下去,岂不二十天就读完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好,就这么办。每天晚饭后开始读,不读完二十页不睡觉。

那是1963年的初秋,我刚从武昌实验中学调来三阳路中学,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宿舍就在校门口,一排平房,背后就是马路,宿舍也就是围墙。宿舍前面是一条过道,把宿舍和教学楼隔开。刚入秋,天气还很热,宿舍里呆不住,我便在过道里放一张书桌,把台灯从宿舍里牵出来,每天晚上七点左右开始读《论语》,读完二十页差不多也就十一点多钟了,冲个澡,上床睡觉正好。那年我二十一岁,身体好,精力旺盛,晚上读四个钟头的书,聚精会神,如刀破竹,每天都有新收获,心中好生愉快。

二十天后,《论语译注》真的被我读完了。

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读完《论语》是我探求生命意义的旅程中一次最重要的经验。《论语》为我的生命撑起了一张意义之网,价值之网,我从此变成了孔子的信徒,我觉得孔子是我生命中最好的导师。我以后读的任何书籍都没有能够取代《论语》。我的生命已经有了一个安全的支托网,我像蜘蛛一样地挂在这张网上,不再畏惧风 雨飘摇没有依靠,以后要做的只是补充和强固这张网,使它更完美。

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读完《论语》也是我治学生涯中一次最重要的经验。我从此得出结论,“计日程功”的笨办法其实是读书的唯一捷径和窍门。所有其他的所谓“秘诀”,不是旁门左道,就是自欺欺人。我以后凡碰到重要的非读不可的书籍都用读《论语》的办法来读,每次都如期读完,快乐无比。我不仅用这个办法来读经,也用这个办法来读史、读子。甚至也用来读集部的书,例如,王琦注的《李太白全集》三大本,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四大本,我都是这样读的。乃至于现代人写的书,如果重要,我也会这样去读,例如王力的《古代汉语》四大册,我就这样读过三遍,古文也就读通了。

快乐语文论文篇(5)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点 魅力课堂

一、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首先提出了“三主四式导读”教学模式,魏书生老师创造的“六步法”曾经风靡整个神州,一时间各地众多学校精英加以模仿与学习。二位学者的实践模式本身并没有错误,然而一旦被某些教师占有并且拥有高考的功利性成分,自然就失去了原汁原味,到头来真的有点邯郸学步的结果。新课标的目的是要求教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固守模式,禁锢、扼杀学生的天性。

1.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方法是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著名教师赵谦翔曾经这样说过几句愤激之语:高一、高二学生还有兴趣,有积极性、主动性,高三学生简直就是“麻木不仁”了。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这就更需要学生充分张扬个性,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适应这个多元的时代。

2.大语文化现象严重。

当前语文课堂上,教师比较重视人文精神,但同时又有弱化工具性的倾向。教师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将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未讲清楚,就跨过课文作了许多引申和发挥,做了一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双基”,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连基本的语言问题都过不了关,语文教学更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3.课堂活动空洞热闹。

在新课程实施中,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层出不穷的活动,注入了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学生们在热闹的课堂中却收效甚微。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教师把教材的内容以“填鸭式”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是被动的、消极的、静态的。“填鸭式”明显束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忽视了学生主体经验和个体感悟。为了改变“填鸭式”教学,许多语文教师便采用了“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事实上,这种“牧羊式”教学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往,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难以得到纠正和发展。

4.滥用多媒体,使学生远离文本。

很多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许多语文课上,幻灯片、动画代替学生的朗读、分析、理解,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文本的语言文字。学生看看录象、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重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为中心,而不是相反。脱离了语言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功能。

二、为课堂教学找到一个快乐点

我曾经作过一个调查,采访一百名在校高中生,问同一个问题:“你上语文课快乐吗?”90%的学生回答“不快乐”。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到学生的快乐点。

什么是快乐点?快乐点就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成功的支撑点,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关键点、是魅力课堂赖以生成的基本保证。没有快乐点魅力课堂的生成便会失去了凭借、源泉。下面来看一个《雷雨》的教学设计,教师一开讲便列出这些问题:1.三十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遗弃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2.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有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3.周朴园三十年来所做的一切(打听下落,保留旧家具,记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呢?4.周朴园与鲁大海相见的场面,思考父子因何反目成仇?这些问题每个都很大,都必须建立在熟悉文本基础之上的,思维要求很高很细腻,而戏剧本身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常常是课堂气氛冷清,回答问题支离破碎,文学审美鉴赏的特质根本没有体现,不少教师也只能望洋兴叹,整个课堂活动单调、乏味,课堂井然有序令人沉闷。而我的做法是找到本文的快乐点,首先让学生进入角色表演,揣摩人物语言特点,使全体学生进入状态,然后马上提出一个问题:“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为什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畅说己见,学生甚至有人提到周朴园的衬衫绣一个“梅”字。我抓住时机写了一个上联:“三十年风风雨雨梅花总是香如故”,学生兴趣正浓,个个一显身手,最后我把下联“两代人恩恩怨怨浮萍总是枕寒流”补上,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里不难看出由于教学快乐点的缺失而带来三个负面结果:一是戏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不同于散文、小说等体裁,所以不能按照固有的教学模式授课;二是教师没有考虑学主客体的共性和个性;三是问题设计缺乏连贯性,缺乏快乐点,过大、过杂,教师操控性弱,问题难易程度不清。

如何构建快乐点?新课标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目标任务,当然具体到每一节课则更需要教师构建个人的文学素养,增强个人的文化底蕴。

1.改变教育理念、构建与时俱进的快乐系统。

什么样的理念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自恢复高考以来教育的理念一变在变,从来没有形成具有中国化的快乐系统,学生大多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所以诺贝尔文学奖与我们无缘并不是偶然的。语文课课堂成为莘莘学子升学的平台,“失德、失乐”成为国人的共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也成为升学考试的摆设。二十一世纪的多元世界更强调本真、求乐,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的快乐系统刻不容缓,从目前来看,西方教育理念不断冲击中国的固有教育理念,是选择杜威的实用主义理念,还是借用科恩的人本主义思想,或是寻找斯皮罗的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我认为必须“拿来”,形成自身特色的教育理论,建立一系列成套的快乐系统,使语文课成为真正的文学鉴赏课,让学生找回快乐。

2.构建不同文学样式的快乐点。

文学体裁的多异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找寻出不同体裁的快乐支撑点。诗歌贵在朗读,读出真情,读出乐趣;散文贵在意境,在个人的王国里独享那份醉人的音乐盛餐;小说贵在把握人物性格,从个性化的语言中找到文学鉴赏的乐趣;戏剧贵在表演,老头儿用肢体语言和独特的人物个性动作感染读者,让读者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

3.构建快乐和谐的教学模式,打造魅力课堂。

快乐和谐的教学模式根本在于简化模式,充分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应通过诵读、品析、训练、积累;初步感知文本,鉴赏领悟文本,课内迁延,课外拓展,逐步使教学模式科学化、序列化、魅力化。魅力课堂是在有效课堂基础之上的有趣课堂,是常规教学之中的特色课堂,是阳光环境下的生态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应主动引领学生理趣、谐趣、意趣、乐趣。

三、快乐教学、魅力课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教师评价学生的科学、有效、人文性原则。

快乐教学、魅力课堂的理论依据是教师应该科学、有效地评价个体,必须规范自身的教学语言,“不能为了所谓的课堂快乐充满魅力而忽略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从而使自己陷入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境地”(于漪语),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独一无二的个性,目中有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青春魅力的舞台。

2.视觉文化和文本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快乐、魅力课堂的形成离不开多媒体与文本文化的整合,恰当地引入视觉文化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多角度地领略文本的审美价值,使课堂教学快乐而又充满魅力。比如,教学《山居秋暝》,我采用古代国画与古曲《阳关三叠》等内容制成课件,将学生引入魅力无穷的特定情境中,使诗作背后的痛苦、惆怅,犹如音乐缓缓地流入学生心田,从而使他们陷入沉思去感知人生的滋味,文学的鉴赏魅力情趣充溢课堂。

3.教学相长的原则。

快乐语文论文篇(6)

【关键词】愉快教学 乐于学习 语文课堂

一、分析当前教学现状

当今农村语文教学面临着很多问题,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是多年形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是异常艰难的,因此在现实教学中,农村学校的语文教育还在依照传统的轨迹运行,许多学生依然生活在数不清的作业、考试中。因此课堂教学呈现的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记”的单调、被动、沉闷的“满堂灌”。

二、寻找愉快教学的契机

愉快教学又叫愉悦教学,指教师在教学中以爱生的情感从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愉快因素,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认为愉快教学在农村中学是很有可行性的,因为农村孩子性格淳朴,对老师的崇拜度较高,喜欢得到老师的关注,同时,因为他们生活在农村,有更开阔丰富的生活环境,更贴身的生活体验,所以要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并不难,应该能达到很好的语文教学成效。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语文学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第三层是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乐学、知学、善学”。作为教师,只有激励学生主动介入学习,乐于思考,乐于观察,乐于动手 乐于创造等心理体验,通过学生多元的精神折射,才能冲破重围,达到第二层,第一层的境界,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三、巧用愉快教学的策略

1.用关爱唤醒学习热情

罗素说过“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要想学生主动参与,重要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农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他们本质纯朴,最喜欢和“朋友型”的教师交流,教师只要在平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有空多下班指导,一步一个脚印,学生会有被关怀的感觉。班上冯某某同学说:“我最喜欢像朋友一样的现任语文老师。既然喜欢语文老师,当然喜欢她所上的语文课了,我觉得上语文课我最快乐”。教师在课堂上饱含感情,学生也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而紧张的情绪投入学习。

2.用兴趣激发乐学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语文中,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做到以上这些,语文教学进度不能太快,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对每节新课的知识感兴趣,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

3.实践体验让学生乐起来

皮亚杰曾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学就不能成功。”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挖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学习实践,农村中学生大多生活水平不高,他们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干活和玩乐中度过,智力并没有真正得到开发,所以相对低下,另外,方言是他们交流的基本语言,在语文学习中会有语言障碍,为了促进他们感知语言、思维以及各种心理品质获得发展。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注重让他们多活动、多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绘画(配画)、板书设计、分角色表演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让学生表演捕鸟,再现他们童年时的情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善用表扬这种生动的语言艺术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农村学生自卑感较强、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对于认识自己、表现自己更是缺乏自信,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了解到这一点,在课堂上某个学生表现得出色、精彩,老师要由衷赞扬他,这种赞扬,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其他同学都是一种鼓励、一种期待。这种鼓励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教师给予他们最真挚、最朴实的爱。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多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他们就会从老师的鼓励中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心和希望,体验到自身的发展潜能,从而提高自信心,增强积极向上主动参与学习的勇气和决心。

钱钟书先生说过:“问题是智慧的代价。”所以只有用智慧才能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而问题得到解决会让我们产生无比的快乐,无论教者还是学者。就让我们多多发现问题,努力寻找解决之道,从而获得更多的快乐,实现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农村学校教育的过去与现状:民族志的视角》,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3.

3.《农村学校教育与社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文化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4.

4.《中学语文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快乐语文论文篇(7)

【关键词】音乐;英语;教学;应用

音乐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英语语感的形成,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分析了音乐与英语教学的关系,提出了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音乐与英语教学

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理论依据的,从教学的角度来讲音乐是较好的教学辅助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英语的语感,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灵活驾驭英语语言。要想真正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就必须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生活中的言语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而语感训练就是联系二者的重要途径。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浓厚的语言环境,音乐所创设的环境自然生动更为学生所接受。音乐与英语教学的结合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龄越来越小,因此对于英语学习必须要考虑到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音乐能够带来愉快的学习感受,轻松的学习氛围,符合儿童心理。音乐与英语教学的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通过音乐来记忆英语,学生的记忆更为牢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在音乐美的感召下会对英语词汇、句子有深刻的记忆。总之,音乐对英语教学促进性十分明显,做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本职工作,尽可能接触更多的音乐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音乐演唱与运用技巧,以便更好地开展英文教学。

2.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节奏应用,快速记忆单词

音乐有着较强的节奏感,这些节奏明显的背景音乐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的记忆单词。首先,教师要选择较强节奏感的音乐背景,这些音乐背景节奏明快有着“数来宝”的类似情况,在这样的节奏音乐背景下,学生朗读记忆英文词汇能够很快地掌握发音、吐字的瑰丽,增强英语语感,从而产生表达、表现的自信心。其次,选择节奏记忆方法的同时,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同类的英文词汇进行记忆,例如:球类的词汇:Football;basketball;volleyball;rugby让学生进行朗读;或者是颜色的词汇排列起来让学生依着节奏进行朗读记忆。当然在进行记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可以跟着节奏有拍手、跺脚等动作,然后大声朗读。同时,也可以使用押韵的方式帮助我们记忆东西,这些韵律使学习变得简单的多,试着将简单的语法规则或新单词押韵编成旋律。你将更快的记住它们,并且还能得到很多乐趣。总之,利用音乐节奏学生记忆单词的过程变得更为精彩,更为有趣,学生的信心也增强了,学习效果自然更为理想。

2.2运用歌曲,学习英语语法

英文歌曲是英语学习的重要资源,利用英文歌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掌握语法的基本格式。例如:在教虚拟语气时,先教“If I were you”这首歌,让学生先初步了解由if引导的真实条件句和非真实条件句的区别,在这基础上,再学习掌握虚拟语气。用学唱英语歌的方法,介绍和引入新句型。同时,采用英文歌曲教学能够训练学生理解英文语法的能力,例如:教师播放由披头士(甲壳虫)乐队演唱的Let it be。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1)提供一些细节内容的正误选择题,让学生选择。(2)做填空题。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出一定数量的空格,让学生填写。(3)为句子排列顺序或用单词造句。当然,在利用英文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选择,尽可能选择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有感染力的,如Let it be就是较为优秀的选择,能够起到震动学生心灵的作用,同时也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3音乐活动,实现英文互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音乐活动,通过活动来加强英语知识的运用,英语能力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英语表现能力。例如:开展英文歌曲演唱竞赛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够专心学习英文歌曲,感受英语魅力。同时,也可以拓展活动内容,鼓励学生在学校或者更大范围的活动中去表演,如:在儿童节唱《Happy Children”s Day》,在元旦唱《Happy New Year》,在圣诞节唱《We wish your a happy Christmas》等等。这些活动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敢于展现自己的英语,使得教学不是“哑巴英语”,英文学习更具实际作用。同时,音乐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英文的特点,我们中国的同学学习英文很多时候虽然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一直不能够讲出洋味,通过音乐活动,模仿英语歌,就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定位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当然,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进行指导,不要让学生反复听歌,要让学生选择熟悉的旋律,然后逐步听懂少部分英语歌词,直到听懂并能理解歌曲的含意所在,时机成熟时举行英语歌曲比赛或英语晚会。

综上所述,音乐与英语密切相关,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要利用节奏应用,快速记忆单词;运用歌曲,学习英语语法;组织音乐活动,实现英文互动,确保英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关艳萍. 浅谈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05) .

[2] 常永才,孟雅君. 试论音乐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民族教育研究. 2011(05) .

[3] 李德新. 英语教学中音乐的选择与应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07) .

[4] 余海琳. 如何让音乐融入并促进英语教学[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2(04)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