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防裂技术论文

防裂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26 14:30:29

防裂技术论文

防裂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水与防裂;设计施工技术

1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当中,由于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容易对建筑工程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设计承载能力、外形的美观以及设计使用年限等诸多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就应当从根本上进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从而防止混凝土开裂等问题的出现。另外,为了使得建筑工程混凝土中的温度裂缝宽度能够保持在合理可控的范围以内,乃至对于一些特别重要或关键的结构与构件而言甚至要根除温度裂缝的现象,就非常有必要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开裂原因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研究,把握其温度裂缝的特点与机理,并通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内部应力及温度的分布情况来进行仔细的监测与分析,从而最终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混凝土开裂的施工防治措施。可以说,混凝土防水与防裂的设计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重点和难道。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温度裂缝形成的原因以及混凝土防水与防裂的设计施工技术进行了浅要的讨论和分析。

2 建筑工程防水与防裂的设计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期间,由于混凝土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骤升,使得混凝土表面突然形成较大的拉应力;而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后期降温过程中,又由于受到其持力结构或构件的约束,从而在建筑工程混凝土内部形成较大的拉应力。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建筑工程混凝土开裂的出现。下面对几点建筑工程混凝土防水与防裂的设计施工技术措施进行具体地探讨。

2.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前的原材料及配合比优化技术措施

按照建筑工程结构需要来采用合理适用的混凝土标号,并选用相配套的水泥品种及标号,尽可能不选用标号过高的水泥。同时,还要确保砂、卵石等粗细骨料的质量,并根据规范和设计配合比的要求进行掺合料与外加剂的添加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正确合理地应用建筑工程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尤其是在添加膨胀剂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到添加不同品种的膨胀剂及其掺合料时,会产生不同的膨胀效果,最好是根据试验来寻求其最佳的配合比。另外,在工程施工中,还应科学合理地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坍落度来进行有效控制,并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的原材料以及配合比,并确保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养护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2.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温控防裂技术措施

为了防止温度裂缝的形成,可以在混凝土施工现场采取以下措施:对施工配合比进行优化配置,比如通过干硬性混凝土掺合引气剂或者是塑化剂之类的添加剂等措施,来降低建筑工程混凝土当中的水泥用量;而在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冷水以及被冷水冷却过的卵石等措施,降低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浇注入模温度;在炎热天气下浇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分层浇注,降低其浇注厚度,最好将每层混凝土的厚度控制在五十厘米之内,从而有利于混凝土表面的散热;而每层的混凝土都应当在其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就开始浇注;按照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工程量,在其混凝土内部按照规律布置一定数量的测温管,并对其混凝土的内外温度进行定时测量,前四日每两个小时量一次,五至七日每四个小时量一次,八至十五日每日量一次,均认真做好记录,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被控制在二十五摄氏度之内,同时观察应细致到位,一旦出现温差过大的情况,就可以通过养护方式的调整等措施来进行弥补;拆模时间应控制得科学合理,从而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骤变的情况发生,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加强保温的措施,一般可以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先采用塑料薄膜进行一层覆盖,再用装锯末的麻袋(厚度为八到十厘米)来进行一层覆盖,最后采用十厘米厚的岩棉被来进行一到两层覆盖;此外,在夏季施工中还应对于长期暴露的混凝土表面部分进行浇水养护,以防建筑工程混凝土由于其内部水分的蒸发速度过快而引起裂缝的出现。

2.3 建筑工程混凝土养护中的冷却管降温技术措施

为了避免建筑工程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内部温度过大,可以在其混凝土结构内部预先铺设冷却管路,并在其混凝土浇注完成之后立即进行通水循环冷却。管内的水流量通常控制在每小时一千五百升左右(进水温度低于十摄氏度时),若进水温度偏高,则水流量也应加快。冷却管的出水应排放到不影响施工的部位,当建筑工程混凝土整体初凝之后则可视情况利用该出水进行蓄水保温养护。当然在建筑工程混凝土养护完成之后,为了不使中空的冷却管对其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及其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对其进行注浆和压浆的工作,通常采用真空压浆。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尽管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开裂原因以及温度裂缝宽度的计算理论还存在着一些不同派系,然而对于具体的混凝土开裂施工防治措施来说,目前基本上还是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并且在过去大量的工程实践中也能证明,这些施工防治措施还是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总之,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具体施工中,对于施工管理人员来说,就应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和比较,对于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意外也要认真细致地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发展的眼光来贯彻执行混凝土防水与防裂的设计施工技术措施,从而尽量避免建筑工程混凝土开裂的出现对工程所导致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将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也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谭侃.徐建军. 简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 民营科技.2011(01)

[2]于国臣. 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措施与管理浅析[J]. 改革与开放.2011(04)

[3]唐景民.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 [J]. 科技信息.2011(05)

[4]江丛彬. 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防裂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公路桥梁,病害,养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公路桥梁养护是保证车辆高速、安全、舒适行驶的不可缺少的经常性工作。做好现有公路桥梁的养护和改造是各级公路桥梁管理机构的首要任务。论文参考网。公路桥梁养护的目的和基本任务包括下列内容:经常保持公路桥梁及其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提高养护工作质量,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年限。防治结合,治理公路桥梁存在的病害和隐患,逐步提高公路桥梁的抗灾能力。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进行分期改善和增建,逐步提高公路桥梁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1.公路桥梁的病害及养护

1.1桥梁裂缝的病害及养护

1.1.1桥梁的裂缝的病害

对于钢筋混凝土桥,由于混凝土本身抗拉强度很小,初拉应力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不过肉眼较难发现,当运营初期梁承受活荷载时,裂缝使有所发展。实际上,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今的受拉钢筋的应该大大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 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裂缝。

在初拉应力和弯曲应力作用下, 混凝土的裂缝对梁的强度影响不大。按耐久性要求,如果裂缝细小(

1.1.2裂缝的维修与加固措施

①对钢筋混凝土桥的构件,应该特别注意观察其受拉区的裂缝。对未超过允许值的裂缝,为预防其受大气因素影响,一般可采用涂刷水玻璃或环氧树脂的办法,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当裂缝大于允许值时,一般采用空压式的方法来灌注外氧树脂填充裂缝; 当裂缝大于0.4-0.5mm时,应将裂缝凿开、刷净,然后建模补以环氧砂浆或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如果体积较大,可用小石子混凝土予以补强;如果裂缝大大超过允许值,则应采取加固或更换构件的办法来解决。但应查

明原出并通过计算来确定。②对砖、石、混凝土拱桥的裂缝,可以采取上述措施处治:勾缝处理;当拱桥的纵向裂缝超过允许值时,一般采用跨中、1/4 处和拱脚附近各设一道横向钢板来加固, 或在上述位置加设五道横向预应力拉杆以防止裂缝发展;拱桥的砌体结合不好或受力不均,填土松散,基础沉降等发生的较深裂缝,要采用压注水泥砂浆进行修补,或做镶面石或设置混凝土帮面、帮圈来加固,严重部位必须进行翻修、石拱桥灰缝如有脱落,如风化剥落,可喷注每层厚为1.0-3.0 cm 的10号以上水泥砂浆,分2-3 层喷注,每隔一至两日喷―层,必要时,可加布一层钢丝网;当裂缝已贯穿墩台,可用钢筋混凝土围带或钢箍进行加固。

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及养护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行车荷载与自然因素作用下,会因混凝土板、接缝、基层、土基的缺陷产生各种类型的损坏,其中既有设计的原因,也有施工质量的问题,以及人为的、外界的因素,也可能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养护良好的条件下,其使用年限要比其他路面长,但一旦开始损坏,则会引起破损的迅速发展。因此,必须做好预防性、经常性的养护, 通过日常的观察, 及早发现缺陷, 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使路面保持完好的状态。

①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丁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路面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气候、交通和出路等级等情况,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等相应修补措施,对于较大范围路面修理,应安排大、小修或专项工程,使路面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②水泥混凝土路面应以机械养护为主,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③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其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3. 公路桥梁养护带来的思考

3.1公路桥梁养护大、中修和改造工程原则上由公路桥梁管养单位组织实施, 公路桥梁改建的组织实施按现行基本建设程序和规定执行。

对技术状况为一、二类的桥梁应加强小修保养,防止出现明显病害。对技术状况为三类的桥梁应及时进行中修,防止病害加快扩展,影响桥梁安全运营。对技术状况为四类桥梁应及时采取管理措施,对技术状况为五类的桥梁应及时封闭交通,保证安全,并依据桥梁特殊检查结果和技术论证分析,安排大修、改造或改建。对荷载等级、抗灾能力、安全防护标准等技术指标低于所在公路技术标准的桥梁,应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对宽度不能满足所在线路技术标准要求且影响通行安全的桥梁,应有计划的进行加宽改造。论文参考网。对已有的桥梁防船舶碰撞设施应加强维护。

3.2公路桥梁管养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公路桥梁养护工程的施工管理。

对需要封闭交通或长时间占用行车道施工的公路桥梁养护工程,除紧急情况外应在项目开工前15 日,相关信息并办理施工许可。干线公路上的断交施工信息应及时报省级桥梁监管单位备案,高速公路、国道上的断交施工信息由省级桥梁监管单位及时按规定报交通运输部备案。桥梁养护工程施工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分管领导和责任人; 施工单位应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相关规定,做好施工现场标化建设,合理布设施工作业区,设置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保证施工车辆、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必要时还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工作。公跨铁桥梁养护工程动工以前,应与铁路部门取得联系,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防裂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 安全管理 隧道施工 开挖技术 支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F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23-01

高速公路隧道是公路组成的一部分,目前隧道施工已经很常见,无论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都有了大幅度发展。尽管如此,由于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难度大,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仍然要高度重视隧道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只有做好了技术与安全工作,才能保证高速公路项目成功。基于此,对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进行分析,是重要和必要的,利于促进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一)隧道爆破技术

隧道爆破质量好坏与否,对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大影响,为保证隧道施工质量,需要合理选用隧道爆破技术[1]。预裂爆破技术适用于垂直壁面、倾斜壁面、规侧曲面等各种隧道形式,在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可以采用这种爆破技术。具体施工中,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预裂缝应有一定的地表开裂宽度,且这种地表开裂宽度处于完全贯通状态。当隧道岩石硬度高等时,预裂缝宽度不应小于0.5cm;当隧道岩石硬度中等时,预裂缝宽度不应小于1.0cm;当隧道岩石硬度偏低时,预裂缝宽度不应小于1.5cm。

第二,严格控制开挖预裂面的平整度。根据预裂面平整度要求,开挖后的预裂面起伏度不应大于15cm。

第三,保存好预裂面上残留的炮孔痕迹,残留率不能小于85%,避免爆破点附件的岩石出现较大的裂缝

(二)开挖技术

隧道类型不同,隧道开挖方式也不同。当隧道为两车道时,隧道开挖方式[2]:隧道以III、IV级围岩为主时,采用中长台阶法分布开挖方式;隧道以V级围岩为主时,先行洞采用短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方式,后行洞采用中隔墙法开挖方式。如,IV级围岩隧道开挖时,具体的施工技术:开挖方法采用分步台阶法,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全断面灌注。其中,上断面要超前灌注20m,作为断面钻孔喷锚网平台。

(三)支护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支护是一项重要技术,主要包括超前支护、初期支护等。隧道围岩等级不同,隧道支护技术也是有差异的。通常情况下,IV级围岩隧道,超前支护一般采用超前锚杆,初期支护一般采用以锚网喷支护为主、钢拱架为辅的支护形式。

进行初期支护时,应当使用壁厚0.5cm-1.0cm、长度5m、外径6cm-9cm无缝类型的钢管。钢管一端要利用焊接技术焊接钢箍,另一端制作成锤头桩。做好钢管制作与处理工作后,按照初期支护方案在隧道四周壁面上钻孔,孔距在10cm-15cm间。然后,在预先设计好的支撑点上布置孔眼,合理确定小导管间的间距。结束以上准备工作后,清理钻孔,安装小导管,并注浆。

(四)防排水技术

水对隧道有一定侵蚀作用,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为预防水侵蚀对隧道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隧道施工时要采用防排水技g。常用的隧道防排水技术有地表防排水、洞内排水、隧道边沟、排水管,以及止水带、防水层、防水板等[3]。具体施工中,先在隧道中沿着隧道拱墙环向开挖排水盲沟,各盲沟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9m。然后,在隧道左右墙角开挖纵向排水盲沟。布设排盲沟后,在隧道边墙位置处布置排水管,各管的间距不得小于5m。之后,使用三通管将环向排水盲沟、纵向排水盲沟、排水管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排水系统,顺利排出隧道内的水。

除了布置排水系统外,还要设置防水系统,如止水带、防水层、防水板等。以防水板为例,安装防水板前根据隧道衬砌断面确定防水板长度,减少防水板接缝。按照确定好的长度截取排水板,并将排水板运送至作业台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防水板,确保防水板与螺栓接触牢固。防水板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cm,做好防水板粘结工作,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专业性高、环境复杂、难度系数大、危险性高,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方案,明确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基于这样的考虑,设计了以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一)做好隧道施工准备管理工作

施工准备是隧道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对隧道施工安全有着一定影响。施工准备工作内容:第一,超前预报,清楚隧道围岩的岩性、类型等;第二,检查施工设备,确认没有磨损、腐化等情况;第三,清理干净施工现场,场地范围内没有杂物;第四,将设计图纸转化成为施工图纸,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第五,建立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合理安排各岗位工作,有序开展隧道施工活动。

(二)施工图纸审核

施工图纸是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依据,隧道爆破、支护及开挖等都要按照图纸布置,如果图纸设计不当,势必影响隧道施工安全。为此,要认真进行施工图纸审核,对隧道爆破设计、支护设计、开挖设计等全面的会审,以便发现问题。施工图纸审核时,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安全人员等参与其中,各方从各自专业角度看待施工图纸,基于专业角度提出意见,能提高施工图设计质量。

(三)严格技术交底

施工前,总工程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使各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术,能熟练操作。如,隧道爆破施工前,对爆破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让爆破人员知道如何布置炮孔、如何控制预裂缝宽度等技术工作。

(四)加强安全检查

进行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时,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对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通风排烟系统、防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等进行检查,确认,每一系统施工都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如果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调整。

(五)注重围岩监测

隧道爆破、开挖等施工,势必对隧道围岩结构原有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施工中,应在隧道围岩布置监测点,包括变形、沉降等监测点,及时获得围岩结构变化信息,以免做出预警,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六)建立施工技术方案

根据高速隧道施工方案和质量要求,建立隧道施工技术方案,明确隧道爆破技术方案、隧道开挖技术方案、隧道支护技术方案、隧道防排水技术方案等。与此同时,将隧道施工技术方案共享给施工班组,确保施工技术落实到位,实现既定的施工技术管理目标。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隧道爆破技术、隧道开挖技术、隧道支护技术、隧道防排水技术等,要根据超前预报情况和隧道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技术设计,适应实际情况。同时,要做好施工准备管理、施工图纸审核、施工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围岩监测等工作,确保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达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项目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永军.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J].中华建设,2014,11:108-109.

防裂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定向水力压裂技术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低透气性煤层的开采往往伴随着大量瓦斯涌出,特别是随着煤炭生产的高效集约化和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越来越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威胁越来越严重,瓦斯灾害已成为制约高效集约化开采技术发展和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突出煤层在开采过程中的瓦斯突出和大量瓦斯涌出问题,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沙曲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在全国也是排名前列,2010年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鉴定结果为440.3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8.47 m3/t。先后被抚顺煤科院鉴定结果为:北翼2#煤+430m水平及以上区域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南翼3#煤+420m水平及以上区域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4#、5#、6#煤层均为突出煤层。因此,随着采深的不断增加,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还在不断增加,部分掘进煤巷月进尺只有40~60m,存在一定的抽掘矛盾,瓦斯治理是制约沙曲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主要瓶颈。为有效解决煤与瓦斯突出及瓦斯综合治理的问题,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防突措施。

一、对煤体进行高压水力压裂

通过钻孔向煤层压入液体(主要为水),当液体压入的速度远远超过煤层的自然吸水能力时,由于流动阻力的增加,进入煤层的液体压力就逐渐上升,当超过煤层上方的岩压时,煤层内原来的闭合裂隙就会被压开形成新的流通网络,煤层渗透性就会增加,当压入的液体被排出时,压开的裂隙就为煤层瓦斯的流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向钻孔注入高压水,一方面通过高压注水压力可以使水渗入到不同的裂隙孔隙中,增加煤体的润湿性高压水可以使得裂隙不断贯通、扩大,扩大润湿半径,最大范围地改变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使空白带内煤体卸压、增透和瓦斯排放有效影响范围扩大,提高钻孔瓦斯抽放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高压作用于煤体,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得煤体力学性质发生改变。另外,高压水有利于游离高压瓦斯的排放,减少煤体中的瓦斯含量。

一般认为煤层发生破裂的压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层的垂向压力。煤层破裂压力与煤层赋存深度之间的关系大致呈直线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1)

式中 ――煤层破裂压力,MPa;

H――煤层赋存深度,m。

二、在有高压水的钻孔中实施脉动水力爆破

将炸药置于受约束的有限水体(如充满水的炮孔)内,水通常被看做是不可压缩的介质,本身消耗的变形能很少,传压效果好,炸药在水中爆炸后,形成水中冲击波,还能产生爆炸气态产物所形成的高压气团的脉动(气泡脉动)作用。介质在冲击波作用下形成初次加载,达到一定的破坏程度,介质在高压脉动气泡振荡引起的二次应力波作用下进一步破坏,利用水作为传能介质来传递炸药爆炸时所产生的能量和压力和炸药在水中引起的气波效应,以此来破碎周围介质的爆破方法。最终多种作用使煤层突出危险性减低或消除。

定向水力爆破充分发挥了爆炸力和水力的优势,并将它们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善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抽放率,从而达到卸压、增透防突的效果。最终多种作用使煤层突出危险性减低或消除。

三、实施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

1.实验室和理论研究分析定向水力破裂对煤体瓦斯流动的影响规律;理论分析水力破裂煤体时的注水压力、注水流量、压力变化等参数。

2.钻孔高压脉动定向水力破裂的起裂机理、煤层注水压裂裂隙弱面的扩展延伸机理、压裂裂隙控制机理研究。

3.现场实验研究开发水中脉动爆破技术。

4.实验室实验并结合现场开发高压脉动定向水力破裂卸压防突技术。包括水力破裂时高压水的合理注水参数如:封孔工艺、注水压力、注水量、注水时间、煤体湿润半径、钻孔间距等。穿层钻孔径向、轴向分析及起裂位置的确定;水力破裂的技术工艺:如现场试验的工艺过程、压裂系统、结构与压裂参数。

5.研制开发高压脉动定向水力破裂卸装备及其相关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高压水泵、防震压力表、流量计、高压橡胶管、高压封孔器及若干逆止阀、快速接头等。

6.现场工业性实验。

7.水力破裂煤层效果分析。研究高压脉动注水前后钻屑量法(S)、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q)或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等突出预测指标的变化,评价注水效果。对比水力破裂前后观测孔的浓度变化,绘制出表格及变化曲线图,分析其变化趋势,找出其规律,系统总结水力破裂技术。

四、结论

1.本文建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定向水力压裂卸压技术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在实际应用上是可行的。

2.定向水力压裂卸压技术对钻孔的密封技术要求很到,钻孔的密封性应该能够承受20MPa以上的水压。

3.煤层注水后,使煤体水分超过5%,可以使该巷道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降低30%以上。

4.定向水力压裂卸压技术可以有效改变含瓦斯煤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瓦斯动力学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煤层突出危险性。

参考文献:

[1] 于警伟,史宗保,煤层注水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中的应用[J]. 《中州煤炭》2008年 第1期

[2]张铁岗.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3] 朱红汉,刘祖飞.煤矿瓦斯治理关键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11(02)

防裂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 有机红枣;防裂;高产优质;生产技术;陕西佳县

中图分类号 S6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07-02

佳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东南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西岸,黄土高原腹地,红枣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红枣原产中心之一和我国红枣优生区之一。朱家镇泥河沟村现存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古枣树群落,其中最大的树体干周达3.3 m,据专家考证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被《中国红枣志》誉称为“枣树王”、“活化石”。佳县红枣面积达到5.3万hm2,挂果面积4万hm2,其中认证有机红枣0.4万hm2,正常年景产量达到23万t,产值达6亿多元,红枣成了佳县农民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和最具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佳县红枣在规模化、产业化、有机化发展的同时,由于雨季主要集中在红枣成熟期,极易造成红枣裂果,长期以来面临着霉变、虫害等技术性难题和产品老化、低产、低效等问题,严重年份近乎绝收,极大地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为着力解决以上问题,推动红枣产业健康持续发展,2009年起,佳县作为榆林市的重点示范区,在吸收榆林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GHEM生物菌剂防治红枣裂果试验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开始建立有机红枣防裂果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有机红枣防裂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开发技术。截至目前,该技术项目已经在木头峪、朱官寨、通镇、刘山、螅镇、店镇、乌镇和佳芦镇等8个乡镇16个村建立了核心示范基地1 828 hm2,生产推广面积3 620 hm2,占全市推广面积的53.3%。

通过连续对2009―2012年数据测定比对,示范区红枣裂果、烂果、缩果大幅减少,优果率明显提升。示范区裂果率6.95%,比对照(20.561%)减少13.611%;缩果率为12.13%,比对照(44.38%)减少32.25%;烂果率5.7%,比对照(13.8%)减少8.1%;优果率达到85.77%,比对照(37.9%)增加47.87%;虫果率1.77%,比对照(10.1%)减少了8.33%;平均单产增幅39.9%,成功获得抗裂、高产、优质、高效的显著成果。

1 主要技术应用

1.1 技术路线

在有机红枣生产体系环境中,严格按照有机红枣种植技术标准,将创新应用GHEM生物菌剂与先进红枣栽培措施组合为6项集成技术,充分发挥技术叠加效应,有效抗御秋季连阴雨雾等气候灾害引发红枣裂果霉烂现象,实现红枣抗裂、防虫、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1.2 技术流程

(1)高标准整地。整地主要采取耕翻、碎土等方式,疏松土壤、透气蓄水、覆盖杂草。其中:山地枣园采取“一掏一翻”、穴状整地等措施,在春季土地解冻后掏树盘(里浅外深,切断并刨除细根),结合修筑鱼鳞坑、水簸箕、蓄水渠,趁墒再对枣树地全面耕翻1次,随即耙耱,拦住解冻墒,抗旱保产;水平梯田枣园加修保水塄。通过整地达到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促进枣树适应生长[1-2]。

(2)有机施肥。清明至谷雨时节是枣树的萌芽期,期间施入有机肥(堆沤腐熟的猪或羊、牛、鸡粪、灰肥)9~15 t/hm2,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土壤板结;立夏至小满时节是枣树的放叶期,期间施入专用有机肥,主要类型有枣树专用有机肥和肽钾钛钙有机液体肥(喷施肥料),施专用有机肥750~1 500 kg/hm2,以改良土壤,补足营养,保花保果,预防裂果。严禁使用碳铵、尿素等化肥,以免影响和阻滞枣树对速效钾和活性钙的吸收利用,造成减产和污染[3]。

(3)科学修剪。春季压枝修剪:主要目的是确定丰产树型,在春分―清明时节枣树发芽前完成。采取短剪、梳枝方法,除去徒长枝,重叠枝、细弱枝、枯死枝,降低定杆高度和树体高度,造就矮冠分层形和多主枝圆头形的丰产树形。标准是将传统定干高度由0.8~1.2 m在3年内降至0.6~0.7 m,树体高度由5 m以上在3年内降至2.5~3.0 m。保留有效枣股数量15.0万~18.0万个/hm2。

夏季反复修剪,以缓和营养生长,稳增结果枝数量。在立夏至小暑时节枣树生长期进行3~5次修剪,采取反复摘心、除蘖、打足芽等方法,控制枣头的生长发育,减少养分消耗,扩发结果面积,使股均吊保持3~5个,吊均果控制在1.0~1.3粒,单果重稳定在12 g左右,为实现红枣丰产打好基础。

(4)无公害技术防治病虫害。春分―清明时节,是枣树虫害红蜘蛛、枣飞象、绿盲蝽、枣尺蠖、枣粘虫等越冬幼虫的出土期,在枣树干基部向上50 cm处刮老树皮,用粘虫胶、诱虫胶带环树干进行集中捕杀,辅以植物源农药防治,防虫率达98%。桃小食心虫6月第1代产卵,8月下旬进行第2代产卵,可采取性诱剂结合诱杀板、诱杀盆对雄蛾进行集中性诱捕杀,降低雄蛾数量达到防虫效果。物理防虫可逐年降低虫口密度,可完全代替化学合成农药防虫来解决有机红枣防虫难题[4]。对枣树易发的枣锈病、炭疽病等用GHEM菌糖液叶喷(必要时辅以无残留农药三唑酮、百菌清)进行防治。

(5)适时调控水分。对具备补水条件的枣园,在小满时节前枣树展叶期、夏至时节前盛花期、处暑时节前的枣果白熟期3个需水高峰期遇旱时,进行灌溉,保证枣园水分充足。

对不具备补水条件的枣园,在夏至时节前盛花期遇旱时,每隔3~5 d进行一次叶面喷洒清水,防止“焦花”,提高坐果率。在盛花期遭遇连阴雨无风时,采取“震树”的措施,除去花盘中的积水,防止“霉花”,提高挂果率。

(6)科学防裂。一是生物菌液灌根。在小满时节前的枣树展叶期,用2‰ GHEM菌剂稀释液或肽钾、肽钙有机液体肥加一定量的水在枣树周围深30 cm进行环状灌溉,渗后封土埋实,可活化土壤、补充肥料,提高速效氮磷钾和活性钙的供给能力,抑制有害线虫,为红枣防裂、高产、优质奠定基础。二是菌糖液叶面喷雾。在枣树幼果期、膨大期、着色期、成熟期每隔15~20 d用不低于5‰ GHEM菌液、一定量红糖或肽钾、肽钙有机液体肥加水后进行喷施,以激活枣树生理机能,补充树体养分,协调糖水代谢,增加枣果可溶性固形糖含量,达到秋季阴雨天防控红枣裂果、缩果、烂浆果和抵制枣锈病、炭疽病的目的。

2 示范推广结论

通过4年推广示范,充分证明在有机红枣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6项创新的集成组合技术要求,能产生和发挥较大的技术叠加效应,形成强力抗御干旱、地瘠、病虫害和秋季连阴雨雾等灾害的能力,显著提升红枣坐果率,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大幅度减少红枣裂、烂、缩果率,提高产量,增加优果率和经济效益。

该研究成果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全面采取新型的土、肥、水精细化管理技术,实施标准化“压枝春剪和反复夏剪”技术,实施无公害枣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GHEM生物菌剂喷洒技术。经陕西省科技部门在2012年11月鉴定,根据对比分析,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性能和指标实际达到省内外同领域先进水平,集成应用6项技术进行有机红枣防裂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开发,在国内有明显的创新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参考文献

[1] 陈焕武,陈明彬.陕北红枣适宜气候条件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陕西气象,2007(4):33-35.

[2] 叶月琴,高瑞芳.红枣发展前景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20):78,102.

防裂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土工膜防渗;复合土工膜;土工膜铺设;接缝;KS 热熔胶粘剂;土工膜粘接

中图分类号:TU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例如,南水北调选择两布一膜型PE复合土工膜(PE厚度0.30毫米,上下层长丝非织造土工布各重150g/m2)整体防渗。施工中采用膜焊接、非织造土工布缝合的接缝方法,测得接缝拉伸断裂强度仅为母材强度的27%。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膜焊接后,膜与非织造土工布、非织造土工布与非织造土工布之间采用KS热熔胶黏剂黏合的接缝加固方法。加固后的接缝强度达到母材强度的97%,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 / T 225-98中接缝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80%的技术要求。

1、接缝方法的优点

聚乙烯复合土工膜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无毒、价格便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防渗工程。复合土工膜的接缝处理是施工建设的最重要的一步。若接缝不当,则将成为防渗系统的薄弱区,接缝质量控制是防渗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之一,直接影响整体防渗效果和工程质量。复合土工膜出厂时一般预留施工接缝,接缝处的聚乙烯膜与无纺布是分离的。目前施工中,接缝大都采用膜与膜双缝焊接,非织造土工布之间缝合的方法见图 1 所示。

2、目前接缝方法的缺点

目前使用的PE防渗膜一般都很薄,现场受风力、湿度、电压、尘土、基层平整度、坡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膜焊接后存在烧洞、局部粘接强度过低等现象,尤其是 0.3 mm以下的膜焊接质量非常差,现场采用热焊枪修补效果并不理想。接缝处的土工布与防渗膜之间是脱离的、松弛的,试验测得接缝强度仅为复合土工膜母材强度的 20 % ~40 %,达不到应用技术规范 SL/T 225—98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划》 中不低于 80 %的技术要求。针对目前复合土工膜接缝焊接缝合法存在的缺陷,研究接缝的加固方法对于提高防渗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试验材料及方法

3.1 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两布一膜型 PE 复合土工膜,PE 膜厚 0.30mm,上下层为长丝非织造土工布,各重 150 g/m2。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1。

接缝加固选用 KS 热熔胶黏剂 (简称 KS 胶),粘接防渗膜技术指标见表 2。

3.2 试验方法

为便于接缝与母材力学性能对比,评价接缝效果,按照 GB/T 15788—2005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宽条拉伸试验》 的试验方法测定接缝拉伸断裂强度。在直径 200 mm抗渗仪上,按 GB/T 19979.1—2005 《土工合成材料 防渗性能 第 1 部分:耐静水压的测定》 标准测定接缝处耐静水压力;以 900 ml/min 进水速度测定接缝处水胀破压力。

4 接缝加固方法

1) 先将紧邻预留接缝处膜与土工布之间结合不牢固的母材膜布剥离,这是母材的强度薄弱部位 (可能是膜与土工布热合过程中,粘接不牢造成的)。见图 2、 图 3 中 A部位。

2) 预留接缝中膜双缝焊接后,采用 KS 热熔胶黏剂将膜与土工布、土工布与土工布粘合成一体。见图 2、图 3。

5试验结果及分析

5.1 接缝强度试验结果

按照上述试验方法测定了接缝、加固后的接缝以及母材的断裂强度,结果见表 3。

从表 3 可以看出接缝实施加固措施后,效果是显著的。膜焊接、膜与上部土工布、土工布与土工布之间采用KS 胶粘合的接缝方法比膜焊接、膜上部土工布缝合的接缝法断裂强度提高 159 %,达到母材强度的 70 %;膜焊接,膜与上下土工布、土工布与土工布之间采用 KS 胶粘合的接缝方法比膜焊接、膜上部土工布缝合接缝法断裂强度提高 257 %,达到母材强度的 97 %,断裂点发生在 A 处。接缝强度达到不低于母材强度 80 %的技术要求。

试验绘出了母材、不同接缝方式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见图 4 所示。

在图中:①是基材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②是膜焊接、上部土工布缝合接缝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③为膜焊接后、膜与上部土工布、土工布与土工布之间采用 KS 胶粘合加固后接缝拉伸应力应变曲线;④为膜焊接后、膜与上下部土工布、土工布与土工布之间采用 KS 胶粘合加固后接缝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图 4 中曲线②的第一个峰值为防渗膜拉伸屈服点, 第二个峰值为防渗膜断裂点,第三个峰值为缝合土工布断裂点。在第二个峰值时测定的强度应为接缝的断裂强度,在第二个峰值后,防渗膜已断裂失去防渗功能,在第三个峰值时测定的极限强度不能为接缝的断裂强度。

5.2 抗渗性能试验结果

按照上述试验方法测定了接缝、加固后的接缝以及母材的抗渗性能,试验结果见表 4 所示。

从表 4 中可以看出,不同强度的接缝和母材均可以达到 0.6 MPa 静水压下不渗漏。在试验中试件背水面设置有孔径 3 mm 的垫板,细孔垫板的支撑作用致 0.6 MPa 静水压下抗渗性能表现不出差异,难以反映出真实的抗渗性能。

表 4 中胀破压力是在无垫板无支承情况下测定的,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复合土工膜抗渗强度的相对大小。从表 4中可以看出目前工程常用的膜焊接、膜上部土工布缝合的接缝方法接缝抗渗强度仅为母材抗渗强度的 36 %,采用KS 胶加固后的接缝抗渗强度超过母材抗渗强度。主要原因:一方面接缝处膜与土工布粘结成一体,KS 胶层又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使接缝抗渗强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预留接缝处防渗膜厚度高于母材体内膜的厚度;工厂在复合土工膜生产过程中膜没受高温老化及辊压破坏的影响。

6结语

1)目前复合土工膜采用的膜焊接、膜上部土工布缝合的接缝方法,接缝处断裂强度和抗渗性能与母材相比偏低,接缝成为复合土工膜防渗系统中最薄弱的部位,接缝存在的问题要引起重视。提高复合土工膜施工中接缝的强度和抗渗性能,有利于确保防渗工程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高工程质量。

2)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膜焊接后、膜与土工布、土工布与土工布之间用 KS 热熔胶黏剂粘合加固的接缝方法是可行的,接缝强度达到了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要求,同时修补了膜焊接后的缺陷,提高了接缝抗渗性能。

3) 试验研究中发现有些复合土工膜预留接边与母材相邻部位的强度会远远低于母材的强度。建议复合土工膜生产厂家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该部位膜与布的结合强度。

参考文献:

[1] 蒋学行,杜明,尹向东. PE 复合土工膜快速粘结技术在防渗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C]//全国第六届土工合成材料会议论文集,2004:407-411.

[2] 杨建平,寿伟,王铁强. 浅论复合土工膜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技术[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7(3):109-116.

[3] 王春燕,余梁蜀,马斌,等. 复合土工膜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防渗作用[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8):738-746.

103-104.

防裂技术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 水利工程 混凝土 裂缝 施工

[论文摘 要] 砼裂缝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外观和耐久性,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水利施工中砼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系统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开裂会使混凝土内部的钢筋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砼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甚至会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应对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并在施工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1、水利施工中砼裂缝产生的原因

1.1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逐渐散热和蒸发,这是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大体积的混凝土。如果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外界环境的约束,就会自然的形成收缩应力,当这种应力超出当时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裂缝是混凝土建筑物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是材料的不连续现象,属于物理性病害,是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首要影响因素。裂缝的出现,多数在施工期就存在,有的虽然在施工期以后,也多在运行初期5~10年以内,不是由于运行期长工程老化问题,而是早期的问题。裂缝的存在直接导致混凝土抗拉性能的降低,裂缝也会引导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造成钢筋锈蚀,甚至混凝土结构破坏。对于水库蓄水发电和灌溉来说,挡水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会直接引起渗漏,如果渗漏量达到一定程度,就直接危及工程的蓄水能力;对于混凝土重力坝来说,如果裂缝达到一定贯穿深度和宽度,会引起坝体扬压力的急剧增长,削弱坝体的抗滑能力,对结构抗震非常不利、甚至会对整个坝滑能力,对结构抗震非常不利,甚至会对整个坝体的结构稳定和安全造成威胁。

1.2温差裂缝

温差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之间产生温差所引起的,温差产生的原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在温度正负交替过程中,混凝土微孔中的水成为结冰或过冷的水,体积膨胀产生冻胀压力,过冷的水迁移产生渗透压力,当两者的附加作用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遭受破坏。温差裂缝主要有三种情况:(1)水工混凝土在施工初期,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内外的温差使其产生裂缝;(2)混凝土拆模前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会急速下降,裂缝产生;(3)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极限,但是热量散发慢,而产生温差裂缝。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由于温差产生裂缝,诸如水工大坝、分洪闸、拦河坝等体积水工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

1.3安定性裂缝

安定性裂缝主要是龟裂,通常是因为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引起的。另外,钢筋因为外界的腐蚀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

2、水工砼裂缝的防治措施

2.1优化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

采集原材料进行试拌,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用量,添加I级粉煤灰,将水胶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粗骨料采用二级配。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温升、减少收缩、提高抗侵蚀具有良好的作用。在裂缝易发生部位如孔洞周围以及转角处布置一些斜筋,从而让钢筋代替混凝土承担拉应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裂缝的发展。为了避免裂缝的出现,在设计中利用中低强度底水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在工程结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降低结构的约束度。对于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当尽量取较小值,因为保护层的厚度愈大愈容易发生裂缝。 转贴于

2.2加强混凝土养护措施

在混凝土拆模后要挂草帘或铺草浇水,以便养护保湿。初浇注的混凝土就好像初生婴儿,要加倍的关心和爱护。混凝土的保养不仅是为了预防初期产生裂缝,还能促进混凝土后期的稳定,保障其承压能力和强韧度。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由于钢筋锈蚀是氧化反应,氧化是产生锈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止空气进入,加强混凝土表面的保护层厚度,预防氧化。在混凝土表面喷涂或涂刷聚合水泥砂浆、沥青、环氧树脂等防腐层。选择抗腐蚀性强的钢筋材料和混凝土材料,避免使用碱骨料等措施,对防止混凝土裂缝有较好的效果。碱骨料化学反应对结构的耐久性影响很大,为控制碱骨料的化学反应,最好选择优质骨料和低含碱量的水泥以及中性拌和水,在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同时合理降低水灰比。

2.3避免混凝土基础不均匀沉降

解决方法有减轻结构的重量,合理安排施工的工序,改善混凝土结构等。如果只简单的依靠减轻结构重量来控制沉降,只会使整个结构的自身重量加大,稳定性不强,会加重不均匀的沉降。在工程实践中,应以抵抗不均匀沉降为主要保护措施。

2.4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一般选用干缩值较小、强度好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例,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水和水泥的分量。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要及时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层薄膜,保证混凝土的湿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如果在高温和大风天气施工的话,最好设置防风和遮阳的设施,积极保护混凝土结构。

2.5沉陷裂缝的预防措施

要保证地基的稳定,对松软土的地质结构在施工前要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要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有较强的支撑力,保证地基的受力均匀。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不能被水浸泡,模板的拆除要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以内,还要注意拆模的先后顺序。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2.6施工管理措施

首先,要增加技术含量,加强技术管理。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可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质量;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建立健全质量检测机构和检验制度。其次,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它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结束语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荷载引起的应力裂缝、有地基沉降不均引起的沉降裂、温差或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裂缝,养护不善引起的收缩裂缝等。为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必须从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温度控制、混凝土养护、施工管理等方面采取系统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2002,(05).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