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信息技术课件

信息技术课件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8 16:25:14

信息技术课件

信息技术课件篇(1)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信息技术课件篇(2)

泉州师范附属小学 王朝阳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其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多媒体CAI", 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最为常用的辅教、导学工具之一。它符合最新的信息加工原理,具有信息量大、适应性广,且能将文字、图形、图片、动画、影片和声音等媒体进行有机结合的功能。是以学生为主体, 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用CAI特有的智能结构、新颖的形式、生动而有趣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于动中学,玩中练,在其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后,上升为理性认识,使之学有所得,练有所成,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件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与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学生兴趣的产生,源于好奇心,是经过有趣--乐趣--志趣逐级而发展的。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应采用(设计)既新颖、趣味又直观形象的多媒体CAI课件,渲染信息技术课堂气氛,创设意境,刺激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热区》一课时,教师在网上播出图案准确优美、色彩显明而又具有"迷惑性"的多媒体CAI课件:

"小军先从外面(延实线箭头方向) ① 走一周(热区①)回到原地,再从里面 ② (延虚线箭头方向)走一周(热区②)回到 原地(如右图所示)。两种走法的路程相等吗?为什么?" 这生动有趣而又新颖奇特的内容,色彩明快的图案,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课件一播出,立即引起了许多学生激烈的网上争论:" (1)走里面路程少一些。因为外面要绕一个大圈;(2)走外面路程少一些。因为里面要下好几个'台阶';(3)路程一样长。因为内、外两个图形的周长同样长。"三种结论出现后,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急于知道正确答案的心情,认真地观察教师通过网络演示的有关"热区"与"非热区"的概念及其区别,从而建立和形成正确的概念。接着教师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① 在课件中寻找"热区",② 使用"热区"进行答疑解难。(帮助学生理解课件中运用 "平移"推理的原理,从而得出了:由于内、外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所以第三种结论是正确的。)

这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CAI课件的使用,渲染了课堂学习气氛,创设了意境,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示范演示 加强记忆

人类通过对自身的学习过程作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得知,人类的学习是通过眼、耳、鼻、口等感官,将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再经过分析、综合而获得知识的。即在学习的过程中,视听并用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而多媒体CAI课件正是遵循和体现了这一规律,能充分利用文字、图像、语音、音乐和音效及动态影像所汇集的大量信息,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呈现思维过程,以视听结合及交互的方式,刺激和帮助学生的自学。因而,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设计出)相关的导学类、增长记忆类和教育游戏类等多媒体CAI课件,化抽象为直观,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各种感知器官,使所学的知识深深地记忆在脑海中。

如《走近计算机》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第一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概念多、抽象、专业性强,枯燥无趣,不易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CD-ROM中的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演示,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启动课件,进入《走近计算机》,引导学生与喜爱的卡通人物"小神游、点点和世纪博士"一起去:

①瞧瞧看看 ……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认识计算机。  ②磕磕碰碰 …… 理解计算机硬件的概念,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 ③点点滴滴 …… 理解计算机软件的概念,认识计算机常用的软件。 ④拼拼凑凑 …… 拼凑计算机游戏。

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CAI课件所特有的优势,以视听结合和交互的方式刺激学生,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化枯燥无味的说教式教学为生动有趣的探索式教学,使学生在这多彩多姿的动感世界中,通过各种感知器官,把所学的知识深深地烙在脑海中。

三、动静结合 形成技能

信息技术技能的形成源于实践,中小学生正处于知识、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更需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磨练,并形成技能。利用相应的练习型多媒体CAI课件,让学生于动中学,玩中练,动静结合,学有所得,练有所成,形成技能。这部分深受师生喜爱的多媒体CAI课件有很多,常用的有:

1.键盘与指法练习类:

如《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第一册)中的"十键射门"、"数字碰碰车"和《金山打字通》中的"英文打字"、"打老鼠"、"警察抓小偷"、"青蛙过河"及《TT》等。

2.鼠标的操作练习类:

如《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第一册)中的"选得快"、"拼拼凑凑"、"奇妙的七巧板"和windows98中《纸牌》等。

3.汉字输入法练习类:

如《金山打字通》中的"拼音打字"、"五笔打字"和《明伦五笔高手》等。

4.应用软件类:

如《跟我学WPS200》、《无老师---WINDOWS98》、《无老师---WORD》、《无老师---WORD》、《无老师---EXCEL》、《无老师---POWERPOINT》、《FLASH"E"点通》和《PHOTOSHOP"E"点通》及《网上行"E"点通》等。

这些课件均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的形成性于一体,充分发挥CAI所特有的智能结构和交互式的辅教、导学功能,从视听等方面多感官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刺激,将原来枯燥无趣的基本功练习,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其在嬉戏中形成完美的技能。

四、自主学习 培养独立

摆脱依赖心理,建立独立的人格意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是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媒体CAI课件以其灵活的、交互性的自主学习,一改传统的单向灌输,使学生从"强迫学习向我要学习"进行转化,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搜寻学习,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和进度,自行查看专家系统进行答疑解难等的基本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学习方式下,自我内心的动力代替了外界的压力,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以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人格意识。

例如:在《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第一册)第十三、十四课《走进多媒体》的教学时,可利用配套的CD-ROM中的CAI课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启动CAI: ① 学习有关多媒体的理论知识: l进入课件《走进多媒体(一)》---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这时学生借助CAI课件中的卡通人物"小神游、点点和世纪博士"指导,进行自主学习,认识和了解"多媒体"与"多媒体电脑"的有关知识,并自己解释了平日里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电脑能播出'声、像'而有的则不能?"等疑问。摆脱了传统的、依赖性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克服了依赖心理的产生,又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和进度。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搜索和查找资料,进行答疑解难的基本能力。

②认识各种媒体播放器,尝试操作方法:

l.进入《走进多媒体(二)》---学生自主尝试操作。

学生主动的利用CAI课件,认识各种媒体播放器,尝试其播放的操作方法,感受 "多媒体之境"的乐趣,为今后实现自主发展打下基础,建立了独立的人格意识。

五、开阔视野 提高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拓展性探讨能力,并使之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信息技术课的宗旨之一。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相应的CAI课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及其技能,对其他课程进行帮助性学习和拓展性探讨,并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能不拘常规的向不同方向、多角度地做出各种推测、想象和试探,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让学生自主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例如:"求一个底面直径是10CM,高是15CM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此类题目,学生一上手,往往循规蹈矩地列出:

的一般解法。教师根据"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和特征",设计出能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多媒体CAI课件。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恰当时机,于网络上播放该课件,诱发学生进行思考,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技能,进行自主学习,得出具有独创性的、非同一般的新颖解法:

①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成一个长方形。 ②把两个底圆分别平分成8个相等的扇形,并利用"圆转方"的方法拼成一个等积的近似的长方形。 ③将这个近似的长方形与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相接。如下图所示:

④讨论两种解法的异同点和在实际运用中的解法选择。

信息技术课件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体育 课程 整合 探究 开发

一、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理论课上的体现

这里所指的理论课,主要是指卫生保健、体育理论知识,即通常所说的室内课;体育理论课和其他语文、数学和科学等课程一样,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如在讲解《足球局部进攻战术配合方法》这节课时,教师可先通过电脑播放一些足球球星进攻的精彩片断,激发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根据教师的“暗示”,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地从影片中获取足球局部进攻战术简单示意图,同时组织学生自由组合,协作探究;教师恭听各组组长研究结果,作出肯定态度,并讲评、修改;然后教师展示自己的展示Flash课件,系统讲评、总结。正符合我们新课程标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基本理念。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出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也就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具有海量信息,能够开阔学生视野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例:现在学生们比较热门的男足甲A联赛、篮球CBA联赛、奥运重大赛事等。

二、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软件开发

(一)分析教学目标,搜集软件开发的资料。以《预约前滚翻》为例,教学目标分析为:(1)写明《鱼跃前滚翻》课件课题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2)分析使用对象;(3)软件使用后达到的具体目标;(4)软件使用类型和预计状况。搜集软件开发所需要的资源:(1)利用“超级解霸6.0”软件截获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运动员精彩的鱼跃前滚翻的动作,并进行分类;(2)利用“显卡+转换功能”从闭路电视体育类节目中采摘相关资料;(4)网上资源的查询或获取相关素材;(5)体育类书籍中获取图片。

(二)选择开发平台,体育软件的制作与整合。根据体育课程的类型以及所要开发软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工具进行开发。考虑到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一般的教学软件应能在WINDOWS的环境下运行,所以最好采用微软公司本身或与之兼容性较好的开发工具,例如Authorware4、Flash8.0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发软件,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时行综合处理,设计出理想的课件。例如:如果是体育理论课, PowerPoint2003比较适用;如果是动作技术方面采用Authorware4、Flash8.0比较好;剪辑影片采用超级解霸工具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

三、建议

(一)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建立信息资源库

如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不够,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在其他课程中整合就不会得到全面的实现。不但要加强校园的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同时也需要“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早地建立信息资源库。可建立局域网,各学校也可建校园网,教师和学生也应该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化信息资源库”,从而达到教学过程中的共建共享。

(二)加强体育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自己信息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师由于客观原因往往对电脑接触的不多,在上课时就更不愿意利用信息技术来授课,这些现象自然是不符合新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1)信息技术能否能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体育教师必需加强对自己信息素质的培养。(2)学校方面应加强体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制定“体育师资队伍信息技术建设方案”,采用继续进修、集体学习交流,校体育组内互帮互学以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在信息素养方面的建设。(3)体育教师只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掌握一定的课件制作、网络下载,就一定能使信息技术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正确运用。

(三)把握好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适度性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确实能够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体育教学的性质使它的大部分教学任务还是需要在室外完成。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必竟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如果只为了体现前面所谈到的现代化而放弃那些好的实用的教学经验、手段,这样的现代化教学也不是我们所要的现代化教学。信息技术丰富了体育教学中的辅助手段,运用时应与身体练习相结合,交叉进行,“看”“练”相辅,以练为主的原则,应该重视信息技术技术辅助体育教学在体育常规教学中的协调性。我们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内涵,保留传统教学中好的东西,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插上翅膀,发展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课件篇(4)

由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对课程资源提出了新的需求,这就需要课堂内外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这种作用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管理和利用等多个层面上:

1.通过互联网和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发掘、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各类门户网站和专业教育教学网站及资源库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献、论文、图书、图形图像、音视频等资源,这些资源涵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科技发明等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能够为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这些资源要转变成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课程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进而使其能够满足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的要求。整合的过程就是使之成为分层次(面对不同学生)、有体系(便于开展学习活动)的资源。这需要对资源进行筛选、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形成我们的二次或三次文献,这也就是资源的深度加工。

2.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管系统管理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日益丰富,对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可能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进行管理。因此,我们必须实现课程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把经过数字化的资源存贮在计算机或服务器上,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通过本地机或网络实现资源的分类、查询、检索、浏览、使用和加工等功能和需求。

3.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各种优势开发课件

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摘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随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探索,随着学校硬件环境的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会在教学中全面得到应用,同时人们对课件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并将对课件提出共享性、交互性等需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我们可开发出不同形式和不同功能的课件。但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课件,我们都应考虑到课件的科学性、教育性、实用性和艺术性。这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课件的功能需求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4.面对教学的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课件应具备以下特点:

4.1网络化。

信息时代是资源共享的时代,根据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特点,课件不宜过大,应实现课件设计的最优化,最好是设计成网络课件,使他人能通过网络很便捷地使用课件。

网络化还包含另一个含义,就是课件知识结构和呈现方式的网络化,比如导航或栏目的网状设计、知识间的关联等。

4.2通用性(工具化)。

要实现课件的共享性,课件设计就不能太具有个性化而应该具有通用性,强调课件的工具作用,强调课件对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支持。课件的通用性与教学的个性化并不矛盾,正因为有了课件资源的通用性,才更有利于教师组织个性化的教学。

4.3交互性。

要重视课件的交互性,强调人机交互、突出学生的参与,强调人人交互,要使学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能够通过课件进行有效的知识的吸收和及时的协作学习。课件的交互性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技术基础;还有就是充分发挥网络交互的功能,比如bbs、聊天室就是学生探讨问题,合作学习的理想场所,它是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

4.4可积性。

一种课件的设计方案,体现一种教学理念或教学方法,并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同样,一种课件在不同时期的效用也是有差别的。如何保留一个课件的有效部分进行简单的修改就可投入再使用是对课件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开放性,可重组性。模块型课件、基于资源库的课件逐渐被大多数课件制作者所接受。它就像小孩的积木玩具,可任意拼装组合,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自行加入或减少相应内容,有所取舍地为教学服务。

4.5智能化。

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搜索引擎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数据逻辑运算技术等都可以应用到课件中,从而制作出具有智能化的教学软件,比如:智能答疑系统、智能组卷系统、智能评分系统、智能导学系统等。

4.6个性化。

信息技术课件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物理教学;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理论指导多媒体技术与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条件,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必须创设适宜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信息技术环境下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创设丰富多彩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多媒体展示出来的变化莫测的实验现象叹为观止,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例如:在讲“电源电动势”有关问题时,由于本小节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其兴趣不浓,尤其是对于非静电力以及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难以理解,这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模拟水流和电流类似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再结合受力分析对非静电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把实验与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类似创设课堂探究情景,使学生容易更接受,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比较薄弱,面对这样的教学实际情况,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手段,灵活处理教材,将课堂教学重难点通过运用图、声、色等有机整合,有效突破重难点,实现高效课堂。比如:学习“分子运动理论”时,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观察布朗运动非常困难,以往的做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教师调节好后,学生轮流观察,这样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又耗费时间。为此,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课堂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既可以通过课件直接感受,也可以通过显微镜近距离观察,通过这样的“真实情节”,让学生理解更为深刻,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与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有时更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从而将复杂化为简单,抽象变得直观、形象,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知识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反映客观物质基本规律的学科,蕴含许多抽象物理规律,有些必须通过物理实验揭示出来,给学生直观的感知后,才能形成表象,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这就要求物理教学必须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与现象形象地展示出来,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仅仅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若水平部分摩擦力为零时,物体将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学生对这样的结论很难理解,假如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几种不同的情况并分别用图例说明,当出现摩擦力为零的情况时,小球会匀速运动下去,这样的实验现象明显、直观,从而通过物理过程的直观展示,学生会很容易接受这样的结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当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尽管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但在学习上的潜力可以充分挖掘,所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适当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仅仅将教材的有关内容学习完成显然是不够的,这时需要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补充适当的课外例子和必要的课堂练习,将多媒体作为显示工具后,就可避免在课堂内书写大量的板书,节省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尤其是在综合复习课时,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类似的问题在同一板块进行比较分析,既扩大的课堂的容量,同时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实现高效课堂。

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更加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合理性,让中职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件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工具;教学手段;学习工具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9-0059-03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tegrated Curriculum Teaching//Sun Ya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teaching t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learning t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tudy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Courseware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tools three aspec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eaching tool; teaching methods; learning tool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在学科课程教学中的不断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为例,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一个包含了多种思想、多样实践的概念,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不同的诠释。笔者在这里引用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定义: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本文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出发,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概括为3种方式:一是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二是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三是信息技术作为师生交流、探讨与协作的工具。综合而看,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的整合,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下面从以上三点对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的整合进行分析、探究。多媒体课件制作是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软件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综合设计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必需的工具与手段,是学生实现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认知工具,是实现师生非面对面交流、探讨与协作必备的条件。

1 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与手段

在现在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重要的工具与手段。首先,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信息技术支持的一定的教学环境,就是多媒体网络机房,教师和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多媒体计算机。并且教师机的配置要更高一些,为了实现教学操作演示,教师机还需要通过相关的教学软件来监控学生的电脑,或者通过大屏幕进行演示播放。条件好的学校,还会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些都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必需的工具与手段。如果离开这些教学环境与条件,该课程的教学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根本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环境与条件,是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以及其他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必备条件。在这种方式的教学中,师生融入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的学习也充满乐趣。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该课程的第一次授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几个以前学生或者教师设计制作的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进行观看。当学生看到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时,会希望自己也可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这样的成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今后的学习也充满期待。同样,在后面每一次课的教学中,对于该课中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成教学实例。可以采用课前演示教学实例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每一节课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讲到声音图标的时候,可以先利用框架图标和声音图标制作一个音乐天空的例子,在课前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既复习了上次课的框架图标内容,又让学生学习了声音图标的知识。再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并加以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制作的实例,使得学生对学习增加了兴趣,课堂也不会很枯燥,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使教学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2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4种本领,包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其中的学会认知,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在于知识本身。基于目前对于学生的了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下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工具,成为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手段,也是对于知识进行信息加工的工具,是进行创造的工具。而其中的网络工具由于具有资源的丰富性与共享性,已经成为学生最常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不论是利用计算机还是移动手机,学生都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工具,获取自己需要的任何学习资源,然后通过对资源的加工、整合,进行利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为完成该课程的综合性作业,学生还需要利用各种软件工具创建制作课件所需要的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也为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条件。

信息技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由于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是一门比较成熟的课程,网络上关于该课程的资源非常丰富,包括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实例、技术难点解答、优秀作品等。学生可以获取到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源,能够对该课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增强学习的效果。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自己构建的教学网站来获取该课程的各种资源。

笔者基于Wordpress以及其社区提供的插件和模版搭建了教学网站()。教学网站充分利用Wordpress的文章发表、评论和文章的分类功能,将课程教学用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展示在网上。通过该课程教学网站,学生可以获得各种学习材料,如本课程的教学计划、教案、教学大纲、教学的课件、教学的视频,该课程的一些典型实例、素材,以及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实例。学生可以方便地浏览到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也可以下载所需的学习材料;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教学实例进行自定步调、自主探究性学习,体现主体地位,更好地提高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可以欣赏具体的优秀作品实例,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及对自己制作作品的要求。这些对于该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3 信息技术作为师生交流、探讨与协作的工具

传统的教学中,师生都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进行沟通,虽然这种面对面交流方式非常直观,更容易促进双方的理解与交流,但是受到时间的限制,毕竟教师的授课时间是有限的,除去讲授的时间,留给师生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同时教师只有一人,面对众多的学生,无暇顾及每一个人。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等原因,甚至从未与教师单独沟通过,教师也无法做到主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师生之间如果缺乏了教学中的互动,缺乏了交流与沟通,缺乏了基于问题的探讨,教师就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获得学生的反馈,无法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学也就无法达到好的效果。

在信息技术日益强大的今天,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作为师生交流、探讨的工具以及师生、生生协作的工具,如采用QQ、E-mail、飞信、微信以及微博等方式进行交流。班内或组内的学生可以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在群里对课程学习中或者作业完成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交流学习的心得。对于需要小组完成的作业,也可以通过小组群的方式协作完成,如期末的综合性作业就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个人可以通过QQ和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也可以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对老师提出建议与看法。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平时较胆怯的学生,或者不好意思直接与老师进行交流的学生。学生可以采用传送文件的方式提交作业,也可以通过E-mail进行提交。

信息技术也是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工具。学生可以随时通过QQ或者电子邮件向教师求解问题,也可以通过截图的方式把作品中有问题的地方截图发给老师,来找出解决的方式。学生之间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心得通过飞信、微信及微博等方式进行分享。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教学网站的评论系统,及时和老师进行线上交流。教学网站提供和新浪微博的互联互通,学习者可以使用新浪微博账号登录发表留言;教师发表新的教学材料也可以同步更新到新浪微博,第一时间告知关注的学生。

这样,利用社会化网络更好地促进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实现教学者在课堂教学的线下和课程教学网站的线上融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师生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与协作,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更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从以上三点,发现信息技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进行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帮助教师教学的工具,营造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的工具;成为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成为学生获取、加工、整合、利用以及创建知识的工具;成为师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师生以及生生协作的工具。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当然,信息技术并非是万能的,尽管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学方式为教学带来巨大的变革,促进了教学,但是传统的教学也是不能丢弃的,两者各有利弊,要进行有效的结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总之,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这也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信息界,2006(4).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3]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4]邵泽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1(11):33-35.

信息技术课件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

新课程语文教学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新一轮《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感到新课程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关系非常密切,利于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时效性,构建高效课堂,能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受益颇多。

一、利于信息技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时效性,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最基础学科,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学好一切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最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才能乐于求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语文知识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恰当地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与数学知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进行整合,作为该章节的导语或图片欣赏来展示,这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也增强了数学教学的有趣性,培养了学生灵活学习与记忆能力。

二、利于信息技术,能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时效性,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多媒体教学尤其是课件的适当运用,能有效地推进语文课堂的教学,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提供了广阔的假定性生活背景,为学生生存经验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前把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制成语文课程的原始写作情景课件,通过多媒体展放给学生观看,把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文学常识、写作情况与教师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机联系起来,这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假定生活情境”。有了这个“假定性生活”为基础,学生通过文本学习中的问题探究、研讨、合作、发现,生成语文知识的能力就增强了。老师还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和揣摩学生的心理,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东西制作成形式多样的课件,学生便能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掌握所学的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课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官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利于信息技术,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时效性,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时,思维受阻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重点、难点的文字或图示,能帮助学生打破常规受限的思维,多角度、多元化的有效的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海山日出》为例,开课之先,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边听柔和的轻音乐,边欣赏海上日出的优美景色。然后引导学生自悟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色?②课文中哪句话、哪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景色?③你会怎么来描绘这一景色?④欣赏作者的精彩描绘。通过这样切入引导,能让学生由“景:――文――赏景学文――赏文悟情”有序地层层深入学习,领会“日出的美与写作美”这两个主要教学内容,对重点进行了突破学习,精简教学,达成高效课堂。又如《草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是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一句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让学生理解起来难度相对比较大,虽然有工具书可释义,但对学生来说依然是囫囵吞枣。这时我借助多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我再稍加点拨,绝大部分学生便茅塞顿开。借助多媒体,让本来很枯燥的词语鲜活起来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利于信息技术,能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时效性,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很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了语文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开发了语文学习资源。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语文教学,教师把与语文相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研究课程学习后的问题研究、讨论和文本联想拓展……学生可以在网络信息与知识潮流里获得海量信息,大大拓宽了视野。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将这样的知识保存起来,方便再次涉猎。这样,既给教师传授知识赢得了时间,也为学生生成文本经验的过程赢得了时间。我记得在学习《黄果树瀑布》时,学生不能直观地感受到瀑布的样子,我便让学生回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领略到瀑布的美,学生将收集的图片彩色打印出来,有特写的镜头,还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形象的比喻诉诸笔端,更有爱好书法绘画的同学把瀑布的形态画了出来,形象逼真。大家在一起分享,啧啧称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潮。通过这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看,我深有感触,教材所提供的文字资料是有限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又不足,正是利于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学习激情调动起来了,而且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料也丰富起来了。

总之,利于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时效性,教师要始终坚持信息技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