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1 01:59:24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1)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0级、2011级全日制口腔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共计56名。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为(21.61±0.57)岁。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我院于2009年建立南开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并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创立口腔护理专业方向大专班,作为口腔专业教学医院,同时接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口腔医学、口腔护理专业课程见习及临床实习。本研究将原有医护分离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创新开展医护一体化教学,具体教学模式为:①教学内容整合:立足口腔护理岗位工作任务,选择需用四手操作配合的相关实训课程共计73学时,将口腔医学生与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调整两个专业原有教学进度,口腔医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同步实训教学。②教师整合:由具有丰富口腔门诊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熟练掌握四手操作技能的医生和护士按照口腔专业分工组成各专业医疗-护理一体化教师团队,进行集体备课,学思路,明确教学过程分工;为保障实训教学质量,每组学生均有医护教师指导小组负责,每个指导小组由一名医生与一名护士组成,负责整个实训过程中从旁指导。③教学标准整合:医护教师共同讨论制订教学目标及标准四手操作流程:在实训课程中同步讲解医生、护士的操作要点,并将治疗步骤分步边讲解边进行操作示教。④实践整合:由口腔医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组成一对一小组在实训室头模上进行四手操作实践练习,口腔医学生头模实训室配备口腔头模实训机、口腔技工桌、多媒体内窥镜探头及影像分配器,见图1,可以满足四手操作教学的需求。⑤考核整合:实训后由医护教师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学生掌握情况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1.2.2评价指标

①综合考核成绩:采用以病例为导向的仿真综合考核,由医护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由1名口腔医学生和1名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结为一组,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考核病例,评分项目包括理论运用(对治疗流程的掌握、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操作技能(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仪器使用正确、材料调拌达标)、配合熟练程度(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医护沟通(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沟通效果医生满意)、合作态度与认知(医护协作意识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5个方面11个条目,5个方面分别占权重20%、30%、20%、20%、10%。即合作态度与认知的2个条目总分为5分,其作9个条目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②学生问卷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问卷在查阅文献及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医护配合意识、增强医护沟通能力、模拟临床工作情境、增加临床工作信心、对教学效果满意、赞同该教学方法7项,采用Likert5级评分,0分为非常低,4分为非常高,总分为28分。满意率为项目得分与项目所占总分之比。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考核成绩及学生问卷评价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实训前及实训后综合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综合考核结果

对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考核评分结果,实训后对治疗流程的掌握、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仪器使用正确、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沟通效果医生满意、积极主动配合治疗8个条目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训前(P<0.05),见表1。

2.2学生评价结果

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提高学习兴趣、增加临床工作信心方面的满意率较高,分别为95.54%、95.98%,见表2。

3讨论

3.1口腔专业教育及四手操作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口腔护理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有研究对某省78所综合性医院及6所口腔专科医院321名口腔科护士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口腔护士专业教育主要是以普通护理教育为主,接受过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护士比例仅占10.6%,有四手操作技术培训需求的占60.1%[10]。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经过系统的口腔专科护理学习与实习,仅靠进入工作岗位后短期的岗前培训,对口腔治疗特点和要求只是现学现用、一知半解[1],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诊疗。国内已有学校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加入口腔护理教学模块,但课程设置仍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课时仅有26学时,占到专业课程的24.5%[11]。基于口腔临床诊疗工作的特点,口腔护士承担着配合医生治疗的重要职责,良好的医护配合有赖于护士对口腔治疗过程的熟悉。由于护士专业知识的欠缺使得其在工作中对技能操作难以运用自如[12]。有研究指出,四手操作可以明显提高口腔治疗的效率和质量[13],降低口腔诊疗中的医院感染[14]。另外,传统的治疗模式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起身漱口,给治疗带来很多不便,导致患者就医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疲劳感。四手操作模式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马晓萍[15]的研究表明四手操作组患者满意度较独立操作组提高17.9%。四手操作使护士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发挥辅助作用,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8],增加患者的满意度[16],因此将成为未来口腔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5]。此外,患者就医期望值提高,对高标准、高效率、人性化的口腔治疗需求日益增加,医疗服务质量、患者就医感受已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培养掌握扎实口腔理论知识及熟练四手配合技能的护理人才势在必行。

3.2医护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四手操作配合技能

四手操作的开展有赖于医护间的密切合作,而教学是改善医护合作的关键[17]。现有医疗、护理分离的教学模式是分别从医、护角度训练医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不能模拟四手操作时的医护配合过程,医护间的协作训练欠缺,而且同一教学内容需要反复教学,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本研究将医护双方作为整体同步进行实训,即节省了教学资源,又能模拟临床配合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进行四手操作技术的训练[7]。已有研究报道在护理综合技能实训[18]、护理临床实习[19-20]中开展医护合作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研究将医护一体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口腔护理专业教育,通过医护教师团队对标准四手操作流程的分步讲解和示教,使学生明确治疗的每个步骤、要点和医护职责分工,在头脑中形成对治疗流程的清晰认识,并运用于实训操作练习中。每组医护学生的实训全程均有医护教师指导小组负责,能够根据每组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能够掌握不同治疗阶段所需用物、器械、仪器,做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实训前后考核结果来看,该方法切实提高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四手操作配合能力。同时,医护学生组成团队相互学习、合作,在协作中锻炼了医护沟通能力和护士工作积极主动性等临床综合素质,而这些正是以往教学中所欠缺的,本教学方法增强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协同配合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重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岗位工作需求的密切结合。

3.3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医护一体化教学方法打破专业内教学界限,模拟临床四手操作真实情景,与传统的讲授方式相比更为形象生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意率达95.54%)。以往研究表明医护协同的模式可以提高医护的满意度[21]。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进入实习后直接配合临床医生四手操作,快速的临床治疗节奏、患者对实习教学的不配合以及临床医生对配合技能的高要求都导致临床实践机会明显减少,容易造成学生的实习压力和紧张心理,在仿真头模上与医学生配合使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处在一种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树立学习的信心,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操作技能[7]。

4小结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2)

1.浅谈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与探讨                 

3.近五年中国大陆文献中美国医学护理的现状 

4.高职医学护理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5.医学护理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 

6.医学护理观下的化学教学 

7.高血压病人的医学护理方法研究 

8.医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9.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0.探究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 

11.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医学护理方法 

12.《运动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3.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4.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实践探讨 

15.脊髓损伤运动员营养与医学护理需求 

16.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工作的实践 

17.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8.对现代医院临床医学护理工作的初步探讨 

19.高职院校医学护理专业“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探索 

20.大型综合性医院外科系运用循证医学护理理论控制感染管理体会 

21.浅析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22.论新时期医学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3.本科生导师制在医学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24.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5.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6.医学护理专业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探讨 

27.医学影像科室的护理管理探讨 

28.生理驱动ECS仿真系统在急诊医学护理教学的应用 

29.采用三维质量结构评价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 

30.医学护理论文的撰写 

31.医学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 

32.某市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和科研意向调查分析 

33.浅谈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医学护理的研究方法 

34.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 

35.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36.高等医学护理教育之我见 

37.医学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儿童期受虐待情况回顾调查分析 

38.中职医学护理模拟教育及现代护理技能训练中心建设探讨 

39.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分析 

40.探讨新形势下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重建 

41.论医学护理专业女生运动动机的特点与培养 

42.在医学护理专业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43.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无菌观念培养的尝试 

44.蒙医护理与西医护理医学护理理念的分析与研究 

45.改变医学护理观念,突出礼仪发展 

46.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研究 

47.浅谈医学护理专业第一堂见习课的重要性  

48.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建设 

49.临床医学上的外科护理新技术研究 

50.PBL模式在医学四年制护理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51.优化护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需要 

52.医学护理学的进展(综述) 

53.论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探析 

54.论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5.现代医学护理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56.对涉外医学护理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探讨 

57.浅谈医学护理职业高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方法 

58.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59.浅谈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 

60.Internet医学护理资源简介 

61.学习医学护理杂志 提高护士专业水平 

62.怎样撰写医学论文(连载) 怎样写医学护理论文  

63.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64.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实践 

65.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践 

66.浅谈加强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67.提高医学护理实践能力的探索 

68.辽宁省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实践现状的调查 

69.贵州省首届重症医学护理论坛会议论文研究分析 

70.INTERNET上的医学护理资源 

71.医学护理心理学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72.医学护理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73.老年医学护理专家:是浪费还是必要? 

74.关于医学护理专业教师培养的点滴体会 

75.试论转化医学在护理学发展中的应用 

76.基于循证医学的颈椎病康复护理方法及体会 

77.美学在现代医学护理中的作用  

78.心肌梗死的医学护理与心理护理  

79.实习前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患者安全知识调查与比较分析 

80.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稿约 

81.高血压性脑溢血病人的医学护理常识 

82.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工作环境的创建及效果 

83.临床医学护理对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84.品管圈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85.从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谈护理教育改革 

86.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 

87.把握医学整体观促进护理管理 

88.基于第二课堂的护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作用机制与认知评价研究 

89.浅议医学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90.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调查分析 

91.康复医学护理 

92.医学护理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调查 

93.卫生Ⅷ项目医学护理培训班学习情况的调查 

94.有“血”有“肉”带心跳,医学护理模型人出世 

95.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96.康复医学护理 

97.芜湖市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研究 

98.医学院校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探析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3)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探讨了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艰巨任务。如何办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走出中西医结合护理之路,培养顺应时展需求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为此,我们启动了“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模块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以期明确中西医结合的高等护理发展方向,建设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一、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①分析了45所高等医药院校四年制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其中10所为高等中医护理教育。它们在课程设置上未能摆脱中医学教育模式,仍沿袭生物医学模式下医疗加护理的模式,而且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中西医未能系统有效的结合,普遍存在着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课程设置是中医学教育模式的翻版,未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在35所高等护理教育院校中,20所开设了1~2门中医护理相关课程,学时27~144不等,平均为48学时;课程名称不一,有中医学、中医护理学、中医学基础、中医学概论和针灸学;16所为专业必修课,2所为专业任选课,2所为专业基础课。可见,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迟缓,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中,“中医护理学”课程门数单一,学时少,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有效地掌握中医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这与社会对中医护理技术的需求不相适应。

    2.师资队伍建设。由于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学未得到充分重视,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学历层次较低,本科学历以下的教师占大多数。加之我国中西医结合护理本科教育起步较晚,导致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年限较短,教学经验相对不足②;中西医结合护理师资大多数来源于临床,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但学历层次低,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一部分师资来源于高等医学院校医疗专业毕业生或由医生改行担任护理教师,他们中医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对护理教育理念的认同感和价值取向,在教学内容上往往是医疗专业的压缩或翻版,教学内容不佳③。总之,中西医结合护理师资总体水平与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尚有一定距离。

    3.教学手段、方法。目前,中西医结合护理教学手段、方法滞后,基本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较少采用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手段,缺乏学生主动参与。

    4.实践教学。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实训学时严重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落后,实训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队伍不稳定。这与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护理人才的目标相悖。

    5.教材建设。尚未有一套完整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教材。中西医结合护理是近20年来逐步建立与形成的,其理论和实践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目前中西医护理课程教材的编写基本沿袭医疗+护理的模式,医疗内容偏多而中医护理内容零散、重复,缺乏实用性,未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无法满足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掌握中医护理理论和技能的需要。

    二、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

    1.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现状。目前在各类医院中医病房中的护士几乎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寥寥无几。据2003年一项中医护理人力调查显示,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人力情况基本相似,学历层次低④。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合理;护理工作价值不能有效体现,护理费低廉;护士外流现象严重;护理学术带头人稀少等方面的原因,加速了护理人力的紧缺。加之中医护理教育发展滞后,中医护理教育重西医轻中医,中西医护理未能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力严重缺乏。

    2.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首先,社会对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的需求决定了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增加。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社区护理的蓬勃发展,众多社区人群迫切需要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住院病人和社区居民希望了解中医护理技术,愿意接受中医护理和中医养生保健指导⑤。市场需求就是人才需求,社会对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需求决定了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其次,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预示着社会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0年)明确提出,随着我国护理事业迅猛发展,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领域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有所发展。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应坚持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事业发展道路。中医护理以其独特的护理理念,重视养生保健、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情志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廉、验”更适合于社区,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应该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优质的卫生服务。因此,随着我国集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社区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其三,加快发展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大趋势决定了社会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2003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进一步规定:“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2003年11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揭示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原理,中西医结合学术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和学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显着、设备配套、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基地,完善中西医结合技术标准规范,整体提高中西医结合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以期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势在必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其四,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培养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种的变迁,以及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中医护理优秀的整体护理观、辨证护理观和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日趋凸显出来,引起了国际护理界的高度重视。因此,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不仅要重视跨文化知识和结构,而且要开创中医西医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国际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我国的中西医结合护理高等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因此,加快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三、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我国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到2006年为止,高等中医护理教育院校不足20所,加之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在高等护理教育中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与国内外对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探讨如何依托发展较为成熟的现代高等护理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国际化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1.明确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理念。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应使学生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重新认识人、健康、环境和护理等四个护理主理念,在熟练掌握现代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了解适度、够用的中医护理理论,掌握辩证施护方法,熟练操作“简、便、廉、验”的实用中医护理技术,提高临床和社区护理质量。

    2.建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我校发展较为完善的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统一的培养目标指导下,设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方向。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4)

关键词: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50-01

引言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对有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的功能恢复护理。康复护理的基本任务是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运用康复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有助于患者康复的功能训练,进而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尽快地回归社会生活。

1.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医学的发展已近进入生物-心理-社会这样一个阶段模式。康复护理已经渗透到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并与临床工作者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康复医学在医学领域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另一方面,患者在有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如果能够尽早地介入康复护理,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或专业康复人员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的有关训练,可以使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健康,尽快地回归到家庭和社会。

2.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比较晚,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很多综合性的大医院都开设有康复医学科,也有不少的医学院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将康复护理作为选修课,但是,各大医学院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度却依然不高,甚至认为与其他的专业课(如: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内外科护理)相比,康复护理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医学院校只是一味地狠抓学生的专业课,对于像康复护理这样对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没有太大帮助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少安排就尽量少安排,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这门学科,因此,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康复护理这门课程。(2)教材更新慢。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医学院校所使用的康复护理教材是2012年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的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涉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等。但教材中案例和康复护理的具体研究都是2012年以前的,之后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地更新,这就造成了教材知识的滞后性,不利于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3)教学方法落后。康复护理学的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医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让医学生了解康复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重点掌握一定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及一些常见病的康复治疗。大多数的医学院对这门课的教学多以启发式的理论讲授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板书相结合。(4)课程安排不合理。护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及实训课。大多数的医学院校的护理学专业课一般有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等,有的学校没有将康复护理学纳入专业课的范围,只是作为选修课设置。

3.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建议

(1)强化对康复护理过程的认识。康复医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四大分支之一,对维系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康复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此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护理程序作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的医疗机构正被广泛推行,这使得护理工作的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断加强,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对护理人员能力要求的变化,医学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开设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在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设置康复护理课程。(2)适时更新教材。教材是知识传授的基本资料,符合当下医学发展的教材能更有效地帮助医学生了解医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使医学生能够确定学习的方向。(3)创新教学方法。单一的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康复护理的教学目的的,因此,在康复护理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临床实习的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康复护理技术。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4)增加康复护理课程课时安排。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增加康复护理课程的课时能够帮助医学生在学习期间更好地掌握康复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为他们以后进入临床护理奠定基础,因此,适当地增加康复护理教学的课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康复护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安排中,应该偏重实践教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

4.结语

对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进行思考,通过对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能够探索出康复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今后康复护理护士的培养做出正确的指导,培养出顺应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康复专业人员,使我国的康复医学和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的趋势,并为逐步形成我国康复医学体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锐.康复护理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芳盈.我国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5)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医护工作者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求对医护生的培养目标更高一层,更有文化的内涵,形成符合现代医护行业要求的专业素质。为此,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将文化基础知识融入到技能训练中,增加技能训练的科学知识内涵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护生 文化基础知识 职业技能训练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对医护工作者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限于掌握专业技术的狭小涵义,而且扩展为具备一定专业的包容能力, 需要应用型的人才,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长远发展的潜力。这就要求对医护生的培养目标更高一层,更科学,更有文化的内涵。在掌握一定的专业与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规范,形成符合现代医护行业要求的专业素质,增加医护生技能训练的科学知识内涵,使医护课的教学真正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1.中职医护生教学现状

1.1中职医护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偏低

通过调查和与学生座谈,了解到中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普遍偏低,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文化基础都没有,人文素养更差,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学习和技能训练接受能力差,不会学, 不懂学, 学不会,在训练中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技能机械,灵活性差,这与现代医学行业对医护人才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这样的医护生进入社会后,就业难,既便有了工作,潜力不大,适应性较差,有的素养很差,有的难于承担与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有密切关系的工作,甚至不会写应用文、反映工作问题的报告或工作总结,工作中能力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受影响,用人单位也不欢迎。因此,一般而言,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2传统医护教学培养目标较低

由于学生文化水平差,传统教学,在培养目标上也偏低,多以专业技术训练为重,过分强调技术训练而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没能把培养目标提高到培养医护技术人才的高度,更谈不上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学生大多以完成学业的身份出现在医护工作上。培养的学生基本功还可以,但学到的只是动作本身以及动作的反复重复,缺乏灵活性,缺乏较快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善总结,更缺乏自学钻研的愿望和继续深造和创新能力,尤其是缺乏对事物、问题的正确看法和对工作、办事行为的约束能力。

1.3教学内容医学理论丰富,缺乏与文化科学知识相联

医护生专业技术不仅本身具有丰富的理论,同时还与许多文化科学知识相关联。但目前的教学内容中只注重动作的训练而未能以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进行分析、指导,使学生不知道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对医学理论学习的促进作用,加上文化课都是考查课,毕业统考时也不考文化知识,使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不重视,没有兴趣,以致毕业的学生,专业知识合格,但文化水平差,综合能力差,给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不便。

2.培养高水平的医护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是一门“人文―技术”双重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培养高水平的医护人才,需要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和谐社会服务,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目标典定基础。既然医护生的培养模式要人文和技术兼顾,那就要求培养的学生要上升一个高的层次,不能降低标准,既要适应医护发展的需要,又要有符合现代医护行业要求的人文底蕴。

2.1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

根据需要合理调整和设置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课程,探索适合二者关系的教学方法,将文化基础知识融入到技能训练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生在新的技能方法训练中, 体会到文化基础知识在技能训练中运用,潜移默化的提高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解能力,为学好专业理论和技能典定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最终使护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相匹配,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2.2文化融入技能训练,提高职业技能训练的文化内涵

在医护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涉及到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物理学知识、数学知识和美学知识、礼仪知识等。这些知识不仅能直接指导护理技能训练,弥补专业理论的不足,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其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练习更规范更准确,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实效性,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能找出正确的方法去解决,知道了怎么做,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形成了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去进行技能训练,操作准确到位,避免了学生盲目的模仿训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2.3进行教学改革,并在实施中进行观察反思和调整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6)

关键词:教育;中医护理;高职高专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膳食、保健、康复等措施,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实施护理,以促进和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护理教育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任务,而中医护理是我国护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结晶。随着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及现代护理学地不断发展,中医护理在医疗实践中也不断改革进步。中医护理要发展必须依靠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队伍。现代化的中医护理人才,不仅要求具备整体护理观念,还要有过硬的中医护理知识,才能将中医护理不断深化发展。本文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着重对如何加强中医护理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重视西医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已发展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模式,与中医护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自然观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下,各地纷纷出台促进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而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护理、辨证护理和在“治未病”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目前,医疗保健体制的改革,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健康保健需求的日益提高,都预示着未来是以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为主的社会,而这正是中医及中医护理的擅长之处。中医十分重视养生护理,中医护理具有养生保健上的优势,即养护统一。

中医的辨证施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体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常采取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护理方法;并注重饮食护理、精神护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如艾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熏洗等方法,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既适合在医院实施也适合在家庭护理及社区护理中操作。由于护理学科的特殊性,当前护理专业的主要实践场所仍是医院,不论是西医医院还是中医医院都离不开西医护理工作。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可能只强调中医护理,而不考虑西医护理的理论与技能的要求。将西医护理观念与中医护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实现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和谐发展。

2重视中医护理实践教学

中医是一门理论抽象、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三年制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现代护理学的课程体系相对完整,课时占据比例较大。而中医护理的理论体系及思维模式与现代护理差距很大,其内容不但包括了中医护理发展概况、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还包含了护理与养生、用药护理、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等教学内容。要在较少的课程设置中了完成教学内容,并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熟练掌握拔火罐、刮痧、艾灸、耳穴埋籽等基本操作,其难度可想而知。而职业教育的特色是,教学方式走“产教结合”道路,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教育过程突出实践环节。

2.1教师备课中要提高学生的中医护理实践能力,就必须重视教师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选定所需讲授内容,要求在掌握现代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突出提现中医护理特色。同时假期可参与中医护理临床工作中,增强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2.2授课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视频等,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形式。同时,除向学生传授实用、够用的中医基本理论和护理技能外,更应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采用讲、学、练、做、考的教学方式,即小组制讲授操作理论、集中学习操作步骤、小组内部相互练习、单独展示操作纠正错误、建立实践能力考试制度。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充分利用模型及真人练习操作手法,熟练掌握基本的中医护理操作技能。

2.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第二课堂开放中医护理实训室,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强化中医护理操作,弥补课堂练习的不足。

2.4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学习能力

2.4.1转换传统教学模式小组制教学可采用PBL教学模式,具体案例由学生主动采集,教师选择使用。在采集案例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临床的治疗方法和中医护理技术,在后期授课中更会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该知识点印象深刻。中医护理擅长治未病及中医养生,相应章节可鼓励学生采用自身亚健康案例进行讨论,如痛经、泄泻、感冒等。从自身出发,将极大激励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2.4.2开展技能大赛,提高动手能力定期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课的主动性,增加第二课堂的利用率,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2015年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医护理技能大赛中,我校代表队4名优秀选手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一项;个人全能二等奖2项;个人全能三等奖1项;单项奖数项的好成绩。

2.4.3临床专家讲座邀请中医临床专家对学生进行临床讲座,提高学生对中医护理的认识和兴趣。用大量的临床案例和中医护理经验唤起学生们热爱中医、理解中医、学习中医的积极性。

2.5注重产教结合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临床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是将护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增加中医院或中医科室的轮转学习时间,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更充分得做到产教结合。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在临床实践基地拓展期间,中医院所占比例较高。我校在名校建设期间,积极协助各教学医院进行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带教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规范临床实践教学流程,制定科室出科考核制度。

3重视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中医护理在护理教育中起步较晚,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稳定、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优秀中医护理人才的关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的一线教师中,一是来自西医高等院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他们护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多数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并缺乏对中医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一是来自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中西医护理专业知识,应该是发展中医护理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但队伍尚年轻力量较薄弱,缺乏学科带头人。中医护理的师资能力参差不齐,不能完全满足办学要求和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中医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医师资队伍的培养模式,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一支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现代护理学理论知识、十富的临床经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能力的中医护理师资队伍。

3.1引进人才中医护理教师除需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外,还必须具备足够的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护理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招聘教学人才时,学校应做好引进计划,以保证中医护理教师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

3.2校内骨干教师培训针对在校教师队伍建设,可通过研究生教育、国内外进修、培训等途径,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拓展教师视野。加强国内中医药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加大中医护理科研力度,培养理论、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支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3.3加强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在实习环节,选择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巧、高度的责任心者作为带教老师。实施护理临床教学质量双向教学评价,即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技能水平、教学管理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保证临床带教水平的持续提高。

4小结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从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全局出发,明确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关键是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加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将对我国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中医护理教育,培养出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护理人才,不断增强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攻,韩丽沙.中医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4.

[2]丁衍文,郑磊.西医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5):398-400.

[3]唐小岚.关于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2):134-135.

[4]姚万霞.高等护理教育应注重中医护理课程设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21):55.

[5]韩丽沙.对中医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16-18.

[6]郭红,李艳琳,韩丽沙.对我国中医高等护理教育的SWOT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2):87-89.

[7]刘素英,王玲玲,陈玉卿.中医高等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全科护理,2010,8(10):2603-2605.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7)

【关键词】 课程设置;教学计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教育体系、结构的重大调整,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确定为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2006年九月,卫生部科教司印发了《关于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卫办科教发[2006]168号),明确了卫生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提出要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和配置,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此,卫生部于2007年5月颁布了《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本文就这一教学计划提出看法。

1 我国中等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

继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党和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法规和文件,为我国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了依据。卫生部直接领导和组织了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改革。1988年陈敏章部长提出把中等医学教育从“学院型”转变为“实用型”,全国护理教育界开始了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积极改革和有益探索。

1.1 1994课程改革:1990年卫生部在杭州召开全国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将“护理教学改革适应临床护理服务模式改革”作为指导方针。随后,杭州护士学校被定为护理教学改革试点单位。1991年中华护理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1994年卫生部在总结各地护理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颁发了新的3年制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该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但是毕竟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护理;重学科,轻应用;重专业,轻人文问题。

1.21997年课程改革:1996卫生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整体护理研讨会”,提出学习和推广整体护理模式,临床护理服务改革与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应同步进行。同年,护理专业教育改革被列为“九五”期间中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三件大事之一。1997年,卫生部经过试点研究,颁发了“以整体护理为主要特征”的4年制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与大纲,该教学计划注重了整体护理,但“实用型”不够,且时间太长。

1.32001年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护理专业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虽然更加注重人才的“适用性”,更加注重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生毕业后顺利接受继续教育步入一个充满竞争、人才需求多面化、知识信息爆炸的新世纪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临床学科、专业学科知识的顺利传授及贯彻整体护理,但是毕竟中专学生,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既要基本完成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又要学好专业课程及临床学科是较难做到的。

1.42007年课程改革:2007年5月,卫生部颁布了《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计划》。该计划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注重强化专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我国中等护理专业1994、1997、2001、2007课程改革情况看,中职护理教育已经比较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技能,基本能适应市场对中等护理人才的需要。但在人文知识、专科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医疗保健、护理教育、护理研究、继续学习能力等方面还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

2 新计划中中等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在培养目标上,根据卫生行业就业市场的需求,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课程设置方面,文化基础课程按照够用、实用的原则适当减少,注重“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特色,加大了人文社会学科、护理礼仪课课时,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临床护理教学从原来的一门课程《临床护理学》重新回到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几门课程,讲习比为1:1.75,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特别有以下亮点:

2.1 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继续开设现代护理理论课程的同时,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护理模式、护理程序及护理诊断是现代护理的支持理论,是使护理学发展成崭新的独立于医疗的一门专业,学习护理学必须深刻透彻地学习上述理论。

众所周知,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教育完全雷同于医学教育课程,不突出护理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造成护理学概念模糊,研究领域局限,护理工作被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了新的发展。1948年WHO提出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为护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1955年,美国护理学家L.Hall首次提出了“护理程序”这一概念,用系统论的观点解释护理工作,把科学的工作方法应用于护理领域。1960年,美国护理专家Martha Rogers提出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的观点。1977年美国医学家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护理学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护理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专门论述护理的护理学独特理论——护理模式,明确了护理的概念,揭示了护理的本质,规定了护理的工作范畴,明确了护理与医疗的本质区别。同时也形成了具有现代护理特色的护理诊断理论体系,明确了医护双方是合作伙伴,要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至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护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护理学发展成独立学科奠定了初步基础。现代护士应该熟悉这部分知识,护理专业应该开设现代护理理论课程。

同时我们也该清楚的认识到,由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计划中新增设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主要加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包括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方法训练等,这样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

2.2增设护理专业方向:在临床护理方向上,更注重社区的功能

本计划护理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向,临床护理方向、重症监护方向、口腔护理方向,其课程设置特别是临床护理专业,开设的老年病护理、中医护理课时增加。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迫切需要具有能够掌握老年人各系统功能老化、健康促进与健康保健、心理健康、健康评估、日常生活护理、安全用药、常见病的护理等知识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护理的专门人才,这样计划就更注重社区的功能,更贴近市场就业,更具有实用性、规范性。

2.3 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强化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能力的训练,使教学贴近市场,有利于学生就业。

2.4 临床护理教学从原来的一门课程变为了多门课程:《临床护理学》重新回到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几门课程,解决了执行2001年计划过程中困绕教师教学的难题,使临床护理教学教师更能教出水平,学生学习更容易,更能掌握知识,也使基础护理学和临床护理学能很好地衔接。

3 新计划中中等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3.1专科护理开设不够,缺乏针对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医疗的发展,很显然,护理专业方向仅开设老年护理、中医护理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的,比如可以开设康复护理、心理健康护理、家庭护理等。

3.2 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开设单一

合格护士的标准,应该包括较高的人文素质,而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在医学中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会比较差。

3.3基础医学不能太少

护士应具有坚实的应用医学基础知识能力,课程计划必须具有使学生护理能力发展的充裕时间,提供学生终身学习的教学。

总之,护理专业是21世纪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的专业,同时,我国加入WTO后,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医疗市场,护理专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搞好我国护理教育,完善我国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使护理专业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国外护理接轨,加快发展护理专业教育的步伐,已成为国内业界人士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周爱武.中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想[J].护理学杂志.2002,17(5):377-379.

2 刁万祥,王大生.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制与课程设置调整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2,20(3):50-52.

3 王翠玲,刘淑治.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新旧教学计划的比较[J].卫生职业教育.2002,20(5):30-31.

4 李芳兰,武有祯.浅议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J].护理研究,2003(17)2:118-118.

5 范秀珍,韩杰.从护理哲理角度探讨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3):31-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