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2 10:08:23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1)

【关键词】 理论自信 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积极认同、自觉信仰和坚定信念

理论自信,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所信仰的理论的一种积极认同、坚定信奉和执着追求。理论自信一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对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其二,对理论自身的实践效果充满信心。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同时这一理论形成后又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

其三,对理论自身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由此看来,我们党所讲的理论自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坚定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远ㄗ孕牛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自信。

理论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坚强信心。

那么,理论自信在“四个自信”整体框架中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简略分析一下“四个自信”的内在逻辑结构。

道路自信是根本。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道路自信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离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理论自信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理论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制度自信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制度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体制依托和制度保障。

文化自信是支撑。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雄厚的精神支撑。

在“四个自信”整体框架体系内,理论自信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理论自信为道路自信提供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但是这种理论一旦形成就成为指导实践的“伟大工具”,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就可能走弯路、走偏路、走邪路。其次,理论自信为制度自信提供思想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和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但是这一制度的科学运行和不断完善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和思想支撑。再次,理论自信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内核,它为先进文化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精神引领。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失去精神灵魂、迷失前进方向。

坚持理论自信的关键环节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需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和思想引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需要正确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坚持理论自信必须解决好真懂真信的问题。“自信”是以“真懂真信”为基础的,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对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牢把握,自觉践行。

第二,坚持理论自信必须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为了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继续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三,坚持理论自信必须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为此,我们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结合新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最后,坚持理论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同形形的错误思潮划清界限。科学理论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歪曲、篡改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错误思潮,自觉抵制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渗透,抵制国内各种、文化复古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袭,坚持弘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旋律,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北京交通大学)重大培育项目“治国理政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2)

而最令人深刻是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虽然在2016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第一次的并列,但七一讲话是第一正式提出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将文化自信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这一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问题思考的重要思想成果,也我们党理论创新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那么,什么是文化自信?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文化自信?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我们又该如何坚定?带着问题,我们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视角,剖析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的命题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那为什么我们要提出“文化自信”这一命题,我想,这是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1从民族复兴需求来看 

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不同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当代社会及其日常生活領域,不论是共识凝聚还是思想引领,说到底在于文化凝聚和文化引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和坚实支撑。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凝聚共识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运动,也是一个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观念创造和共识凝聚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度展开,既生成着一个利益多样、观念多维、价值多元的社会,又推动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大发展、大传播、大融汇、大创造。在这样一个思想文化空间高速扩展和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时代背景下,只有立足于文化自信,才能凝聚起磅礴伟力。中国需要更加注重以文化自信为前提和引导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更加积极展现具有主体性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构筑起以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方案、中国规则、中国智慧等为内涵和标识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中国的发展壮大既是硬实力的提升,更是一种价值理想和文明形态的引领,其中所蕴含的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价值理念,将会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光芒。 

1.2从的国内外环境来看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放眼世界局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特征日益突出。随着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作为世界多极中的重要一极,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世界影响力显著扩大。同时,也面临“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由于社会制度差别、意识形态对立和利益诉求不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加之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空前强化了全球范围的开放性和关联性,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等问题愈加突出。纵观国内形势,战略机遇期与改革攻坚期叠加、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交织。我们有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改革开放30多年中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道路,但也将长时段的各种矛盾压缩在短时间里集中暴露显现,所以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艰巨,改革进入攻坚期,发展进入关键期,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如何解疑释惑、凝聚社会共识,如何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引领社会思潮,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正气,如何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所有这些都亟待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 

1.3从我们党内自身来看 

中国人经历了从傲慢到失落,再到回归自信的曲折过程。目前,在“中国梦”的语境下,聚焦党内情况,“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严峻而现实地摆在全党面前。文化自信越发重要。 

新中国成立68周年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颠覆我国,加之经济增速国力增强,手里的钱和权多了,部分党员在纸醉金迷中迷失了方向,甚至有的领导干部丧失基本信仰,如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信风水,一些项目开工竣工,都会请“大师”选择黄道吉日,李春城被中央纪委通报“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活动”。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李春城曾将家里老人坟墓迁往成都都江堰,聘请风水先生做道场改风水,有企业为此花费千万元;成都一个重大投资项目接连发生突发事件后,李春城安排道士为企业“作法驱邪”;还有广东省揭阳市委原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弘平甚至走火入魔“亲力亲为”,休息日头戴草帽,手拿风水罗盘,上山下乡看风水。2010年建成的“揭阳楼”、已经奠基的“榕江观音阁”、规划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城门,处处显示他的风水观。然而,风水神明保不了平安。他们最终锒铛入狱,受到党纪法律的严惩。这些人,简单来说就是信仰缺失、道德败坏,严肃来说就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动摇,对社会主义缺乏自信。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拯救自己的信仰,坚定自己的信念已经迫在眉睫了,坚定对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事业在内心的真挚信仰,就必须向中央看齐,牢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拥有自信,用文化自信来捍卫我们的理念,重塑我们的初衷。这样才能确保“两个一百年”顺利完成。

   1.4从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来看 

习近平总书记讲文化自信时,总是有前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出现,如……。直到“七一”讲话将这四个自信并列,凸显了“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总书记有一句话说得很清楚,就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为什么说文化自信更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上,而道路、理论、制度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所以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那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难支撑起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做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更广泛,是因为文化可以深入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不像道路、理论、制度自信都有特定的存在空间。比如说,道路自信讲的是路径,理论自信讲的是行动指南,制度自信讲的是行为规范。而文化自信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在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都存在,所以文化自信的影响更广泛。 

文化自信更深厚。因为文化是人各项活动里面的基因,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旦内化于心,就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旦文化自信树立起来,这个影响就不仅是深厚的,而且是长远的。 

1.5从文化自信的民间需求度来看 

曾经一度,一句“丑陋的中国人”颇为流行。之所以流行,似乎是因为击中了几千年来中国人人性的软肋,掘出了民族性中耻于言表的东西。一时间被视为石破天惊之语,成为一种时尚的表达。而认识度不够的人会在某些错误误导之下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每到西方节日,满街庆典,反观我们的春节,有一种莫名的落寞感;充斥眼球霸占电视的日本动漫,国人争相抢购的美国大片电影票以及深入到每家每户的韩剧日剧,现在基本上连六十岁的阿姨们都会说一句么么哒,而我们的国产剧,国产电影有段时间兼职无人问津;每到黄金周,新闻总会爆出我国旅客在国外“买!买!买!”甚至人在日本买了一個集装箱回来,难道真的是外国货质优?并不是,这些仅仅是外国的文化输出做的比我们好,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文化自信,而我国民众现在陷入了“文化焦虑”,也就是对本民族的文化不自信,这一点,表露除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民间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2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 

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给出答案:“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从总书记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从三个层面来论述我们何以能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蕴,或者说,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这三个层面。 

2.1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之“根”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罗素也曾经感慨过,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文化是其中的一块瑰宝,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印证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我们的文明具有: 

2.1.1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2.1.2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 

“天人合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等,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 

所有这些,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取向,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薪火相传、不断强盛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它构成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根”。 

2.2革命文化——文化自信之“本” 

中国革命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和民族独立需要培育和创造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革命文化包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遥想当年,无数热血青年历尽千辛万苦,克服种种困难,越过敌人重重封锁,奔赴圣地延安,支撑他们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革命文化,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形成与发展的直接来源,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基因。对于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对党的信心信念有重要作用,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有重要作用。 

所以,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红色革命文化,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本”。 

2.3先进文化——文化自信之“纲”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中的许许多多的闪光人物,像勤勤恳恳,鞠躬尽瘁的牛玉儒,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义兄弟,为群众奉献一生的杨善洲,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中国首位获诺贝尔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等,无论是民间的杰出人士,还是光彩耀人的明星,无论是睿智学者,还是党员干部。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的背后,透射着的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形成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先进文化。如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经过这些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和中国方案。这些,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所以,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文化自信的“纲”。 

3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担当 

在5月7日出台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就反复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坚持“两手抓、兩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时至今日,令世界倍加关注的,已不仅仅是“经济的中国”,更是“文化的中国”。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在向国外迈出脚步,电影变形金刚中满满的中国元素、好莱坞大片《爱丽丝梦游仙境2》,女主角爱丽丝一身的“中国风”服饰,让影迷眼前为之一亮。再看看《琅琊榜》《芈月传》《无心法师》等国产剧在海外的热播,更是一如当年的青花瓷风靡欧洲,甚至于我们习总书记及其夫人每次造访外国或者回见外国友人,外国媒体都会对两人身着的中国元素大加赞赏。可以说,世界正在以更积极的态度认知“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大幅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因此,我们的国人就没有理由不自信。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其中的深刻之处,正在于指出了历史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无法割舍的血脉基因,更蕴含着破解各种难题的钥匙。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就成为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党员干部要运用科学社会主义践行文化自信就是要通过具体的践行中华文化,把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转化为真正有影响力的软实力,进而发挥文化的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应然责任。具体来说,关键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3.1以古鉴今,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 

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曾经在他著作中说过:“把风水算命之书请下书架,把经典著作摆上案头,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辽阔高远的精神世界在哪里。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要读政治,还要读历史,读经典文学。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孝悌忠信,以文化人,中庸和谐的政治思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态度;以清廉忠诚为荣、以贪腐奸佞为耻的价值坚守等等,均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折射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和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以古鉴今、修身立德,进而磨炼意志、奋发勇为、超越自我,这对于党员干部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固根守魂,在弘扬红色历史革命文化中保持政治本色 

今年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这里我认为最能体现坚定信念的就是我们的革命文化。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遭遇了千年不遇的浩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始了救国救亡运动,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百日维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等,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苦难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表现出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概。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注重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传承,只有铭记历史、固根守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下转第9页)(上接第7页)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3.3正本清源,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坚定理想信念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培育和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进中华民族认同感,彰显“中国智造”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让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注重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正本清源、信念坚定。践行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价值观。孔子主张“讷于言而敏于行”,认为人文教化单凭理论认识的提高是不够的,要成于内而形于外,人性修养的高低要付诸行动。而我们今天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代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看似简单明了的12个词汇既是我们国家社会、法制保障、道德文化方面所追求和实现的最高目标,又是作为具体人而需要恪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只要我们每个党员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出行、处事等言行中,时刻铭记这24个字,相信我们的心里都会豁然开朗,目标都会异常明确,也会对我们伟大事业充满自信。 

最后,我想说的是,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总源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正如习总书记在今年的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说的那样:“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的天地、创造出新的奇迹。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3)

2016年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参考答案1:

答:

第一,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由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为什么讲道路自信,我们这个道路是由近现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中国现在走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通过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历史就给大家证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这就是道路自信。

第二,理论自信。我们讲的理论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实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主义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认识的自信,即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我们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老百姓走符合中国国情的路,无论是市场经济也好还是计划经济也好,只要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老百姓福祉,就要坚持下去,前提是坚持共产党领导。

第三,要讲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因为每个国家制度要与国情相适应,如果不合适,国家就会发生**,遭殃的是老百姓。实践证明,特别是改这革开放这40多年来,证明这种体制现在是有效的。这种体制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

第四,要讲文化自信。什么叫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文化比较抽象,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是四大古国之一,只有中国从头至尾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文化也一直流传至今。

参考答案2:

答:

坚持“四个自信”,既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胜利的必胜信念,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担当。每一名党员都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真正做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党从中国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党的95年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党带领全国人民出色地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重任,靠的就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是指导我们取得一场又一场伟大胜利的科学指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坚定理论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因此,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制度保障。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4)

第一,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由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

为什么讲道路自信,我们这个道路是由近现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中国现在走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通过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历史就给大家证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这就是道路自信。

第二,理论自信。我们讲的理论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实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主义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认识的自信,即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我们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老百姓走符合中国国情的路,无论是市场经济也好还是计划经济也好,只要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老百姓福祉,就要坚持下去,前提是坚持共产党领导。

第三,要讲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因为每个国家制度要与国情相适应,如果不合适,国家就会发生动乱,遭殃的是老百姓。实践证明,特别是改革开放这40年来,证明这种体制现在是有效的。这种体制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5)

“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团结是大局,团结是力量。”

“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时展无止境、认识真理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绝不允许任何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公平和效率,而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6)

关键是要做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坚持抓好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深化党的十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要在学习理解上深化,努力做到全面准确、了然于胸。深刻理解十的鲜明主题,深刻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吃透精神、把握精髓。要围绕十的主题主线,围绕一系列重要讲话,着重深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认识,深化对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深化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深化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认识,深化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认识,深化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认识,推动十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在宣传阐释上深化,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入脑入心。在内容上,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既讲清“是什么”、又讲清“为什么”,引导干部群众认认真真地学、原原本本地学。在方式方法上,要进一步改进创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做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在宣传对象上,要在重点抓好党员干部的同时,注重抓好面向普通群众和青年学生的宣传普及。要在贯彻落实上深化,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推动工作。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建设的实践进程,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结合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十精神转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成效。

二、坚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集中力量认真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要同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用历史的变化、现实的成就、国际的比较进行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深刻领会“八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坚信道路决定命运。要突出抓好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不断拓展深化理论学习。要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回答实践中的新问题。

三、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提供有力舆论支持。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各类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加强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深入宣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宣传中央关于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举措,进一步坚定人们对发展前景的信心。要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宣传力度,加强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引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大力推进新闻宣传改进创新,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内容的取舍,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及时准确传播新闻信息,以客观真实的报道、权威公正的言论、清新平实的文风赢得受众。

四、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文化之魂。要强化教育引导,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各方面。要紧紧扣住十提出的“三个倡导”,下力气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抓紧公布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充分发挥公益广告在传递文明、引领风尚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奉献给人民。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为人民创作、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放歌,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要全面贯彻落实“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把人民生活作为创作的主体内容,把群众喜爱的语言、样式作为表现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在满足和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要深入实施精品工程,鼓励支持原创,切实提高文化产品质量。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心组织文化惠民活动,发挥文艺抚慰心灵、鼓舞信心的作用。

六、坚持以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落实已经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认真总结十六大以来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在新的阶段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深入研究如何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等问题。要加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整合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融合,加快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国有骨干文化企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注重质量和效益。

七、坚持提高互联网建设运用管理水平,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进一步研究出台更为有效的措施办法,力争在建设、运用和管理上取得新的突破。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有效回应网民关切,营造网上良好舆论氛围。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推动优秀文化精品上网传播,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作品,多提供好的网络文化产品服务,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要认真贯彻中央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的有关要求,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精神,推动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结合实际制定和修改配套规定,确保法律的实施。要保护网上信息安全,净化网络环境,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

八、坚持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充分展示我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要适应外国人的接受习惯和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讲究宣传艺术,增强亲和力说服力。要围绕关系我和安全的重大问题,有效开展涉藏、涉疆、涉台和人权、民族、宗教等重大对外宣传和舆论斗争,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加大走出去力度,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开展多形式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

九、坚持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努力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围绕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八项规定,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把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作为紧迫任务,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机遇,推动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战线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把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建设坚强领导集体;深化“走转改”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研究关系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形成一批有分量的成果,拿出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办法。要牢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坚持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干实事、降虚火、求实效,把工作做得实一点、再实一点,扎扎实实推动各项工作展现新气象。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扎实奋斗,实现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新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7)

关键词:领导干部;文化自信;现实意义;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2-0064-02

DOI:10.16654/23-1464/d.2016.12.026

党的十以来,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文化自信。在七一讲话中再次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党中央对文化自信的重视,进一步凸显出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凸显出文化自信意义重大。本文将围绕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浅谈三方面问题。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来源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尤其是指精神产品。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文化自信,顾名思义,就是对文化的自信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及其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如果一个群体的成员对自身文化有认同感,有自豪感,对文化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样的表现就是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来源

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段话,为我们指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依凭和底气――那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时间的轴线上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从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中华文明这一个文明形态是长期延续、从未中断的,传承5000年依然充满活力。

到了近代,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王朝的大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中,共同创造形成了革命文化。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是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不断激励着中国人开拓进取。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着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社会民主和谐为基础、立足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兴国之魂。

二、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领导干部应对西方文化冲击

当前,我们面临着十分复杂的世界文化现状,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西方价值观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正在入侵我国。美国当代政治学家亨廷顿说,“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论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个别党员干部受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出现了政治信仰弱化、理想信念动摇的情况。总书记用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被西方价值观念折腾得四分五裂、战火纷飞的国家作为反面典型,警示全党,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那后果不堪设想。的确,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基因不同,决不能用西方的标准来评判中国的事情,决不能用西方的文化来取代中国的文化。

作为带领大家干事业的领头羊,作为牵引大家前进的火车头,领导干部更应带头坚守文化阵地,坚定文化自信。只有自身文化自信了,再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才能有足够的心理支撑,才能有文化定力。

(二)有利于领导干部坚定“三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在党的十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正式将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指明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有机整体中的基础作用。

任何道路、理论、制度,都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中的。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7年的发展史,都证明了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的理论是科学的,我们的制度是先进的。坚定了文化自信,会让道路自信更有行动力、理论自信更有引导性、制度自信更有保障性。

(三)有利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没有文明的继承,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强大的文化引领,能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力量,曾让我们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获得胜利。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时期。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对文化的自信能够支撑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带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三、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

(一)鞒兄谢优秀传统文化,支撑文化自信

1.运用历史思维认识传统文化

十以来,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除了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等,他还强调党员干部要有历史思维。重视学习和总结运用历史经验,善于从历史规律中寻找前进的方向,是我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历史思维对于提炼传统文化精华大有帮助。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运用历史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去指导。

2.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党的十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级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单位或一项事业的领导者,学好传统文化对提升修养、增长智慧、甚至是推动单位建设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还应建立党员干部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让学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要形成氛围,形成制度,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这个体系,把文化有效、高质量地传承下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就是一种制度建设,在历次的集体学习中,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内容至少出现了五次。科学的方法、制度的保障、体系的建立,将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深入地传承,从而滋养和支撑领导干部的文化自信。

(二)弘扬革命文化,巩固文化自信

1.提高对革命文化价值的认识

革命文化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革命文化有四大价值:历史印证价值、文明传承价值、政治教育价值、经济开发价值。

2.创新革命文化传承方式方法

弘扬革命文化的有效途径有很多,比如革命传统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建立博物馆、烈士纪念馆,在革命遗址上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老红军讲故事,记录口述历史,开发红色旅游等等,这些都是弘扬革命文化的有效措施。

弘扬革命文化,党校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黑龙江省委党校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哈尔滨周边的红色资源,带领学员走进731遗址、东北抗联纪念馆、鸡冠山密营地等处,开展现场教学,把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到干部培训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理想信念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在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胜利,靠的是革命文化的引领和感召。学习和弘扬革命文化和精神,可以巩固领导干部的文化自信。

(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1.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核心,当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一个社会,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需要有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判断一种文化有没有影响力,首先要看这种文化所承载的价值观有没有影响力。因此,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点。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干部首先应注重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于行,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而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带头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能够感召和带动更多人。

2.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时刻都在上演,在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等许多外国运动员拔起了火罐,曾经认为最难被西方人理解的玄妙的中医文化,也开始被西方人所接纳。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自闭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更不是文化自信的选项。积极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提升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有效的途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