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音乐优秀论文

音乐优秀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25 03:03:04

音乐优秀论文

音乐优秀论文篇(1)

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音乐史、音乐美学以及音乐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音乐学论文百余篇,曾有学术论文被译为英文、日文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任“八五”课题“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成果《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副主编、“九五”课题“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研究”项目成果《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丛书》主编、“十五”课题“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艺术教育”主要负责人之一。担任《续修四库全书》“经部乐类”特邀编纂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国家重点项目)、《中华美学历代文库》“乐论分部”主编(北京大学“985”项目),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中华名著要籍精铨》、《国学通览》等辞书撰稿人。

撰写的主要学术著作与教材:《古乐的沉浮——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考察》(山东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1997年再版,1991年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999年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音乐美学通论》(合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乐妓史》(合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03年台湾版,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看得见的音乐:乐器》(合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2004年台湾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006年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向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材建设”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小学艺术课程与教材》(师范司审定专业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音乐学之统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大学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郑祖襄,中国音乐史学家。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音乐研究》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委。1952年生于上海,籍贯杭州。1978年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读书,1983年毕业并留院任教。1986年获讲师职称,1990年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1994年至1997年任音乐学系副主任,1995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调入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长年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从中央音乐学院到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设的课程有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料分析、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专业论文写作等。培养中国古代音乐史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数十名。由他领头的教学团队所教授的“中国古代音乐史”课程现已被评为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他本人所教授“中国古代音乐史”全套课程被超星学术网站拍摄制作后在网站放映。

迄今已出版个人专著五种(《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华夏旧乐新证》、《华夏旧乐新探》、《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发表学术论文、音乐评论、学术综述等近百篇。其中,《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已成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读参考书,并被日本学界翻译成日文公开出版。《中国古代音乐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出版,已为全国各地多所高校教学所采用。

音乐优秀论文篇(2)

【关键词】 《中国好声音》;热播;原因

从2004年开始,“音乐选秀”这种新的电视节目形态便在我国兴起并蔓延,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和巨额的广告收入使得音乐选秀节目成为一道令人瞩目的电视文化奇观。2012年,多家省级卫视继续对音乐选秀市场虎视眈眈,纷纷欲在此领域一显身手:如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辽宁卫视的《激情唱响》、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等等。在上述音乐选秀节目中,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无疑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自节目播出后,各大媒体高度关注,网上纷纷热议,节目收视创下新高。为什么音乐选秀节目能够再次热播,《中国好声音》是如何在选秀节目扎堆的今天突出重围,在节目热播背后又满足了中国观众当下怎样的收视需求,这都是值得关注和探析的。

从当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到现在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我国音乐选秀节目不断的对国外音乐选秀模式进行创造性吸收,经过几个年头的发展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阶段,中国音乐选秀节目在经历了短暂低潮之后今年重整旗鼓,收视率再次达到高潮,其理论研究也随着节目模式的不断变化而拓展延伸。然而当前电视栏目依旧处于泛娱乐化的时代,要将音乐选秀节目维持并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倡导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节目的文化品位,创新其娱乐形态,加强媒介规范等。通过对《中国好声音》的研究,探析当前中国音乐选秀节目热播的原因,解析其中的利弊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引出音乐选秀节目未来的发展走向,探寻其与文化传播的关系,让音乐选秀在多元化的商业竞争中向着更为专业的方向发展。

除了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节目模式,中国的音乐选秀还需在此模式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创新。曾绍武在《创新节目模式 繁荣电视文化――大型音乐选秀节目〈激情唱响〉的传播效果评述》一文中通过对传播过程的分析,把节目成功的因素总结为六点:1、引进世界顶级的节目模式,是成功的关键;2、组建国内一流的创作团队,是成功的保障;3、开展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是成功的前提;4、组织覆盖全国的海选活动,是成功的基础;5、制作异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是成功的标志;6、实行科学高效的节目管理,是成功的手段。可以说,这六点是音乐选秀节目不可或缺的六个因素。

前几年,由于缺乏真正向上发展的音乐市场和环境,音乐选秀节目始终在热闹十足、质量有余中徘徊不前,从某一层面来讲,中国本土的选秀节目,可称之为自娱自乐并伴随着极大商业动机的山寨选秀,因此必须要把选秀模式定位在高端的平台上,新瀚在《〈激情唱响〉立足高端平台欲打造全国第一音乐选秀》一文别提到了这一点。对于高端定位的体现,新瀚归纳为“定位高端,打造国际水准音乐选秀;制作精良,国际化制作团队执行;赛制特别,超级评委助阵。”通过与国际化接轨的运作方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栏目。

如今,互动已经成为了大众传播的必备元素,强调其中的平等性与双向性。当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出现之后,大众传播的互动性变得更为重要,传受双方在其中形成不同的信息源,并相互转换,在互动中又形成新的信息源,在互动中争议则会引发传播的裂变。《中国好声音》开播之后,人们在微博上相互转发关于“好声音”的信息,其中包括了姚晨、张靓颖等众多的明星。当然其中的争议和质疑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对于学员的身份,因此浙江卫视也在节目后加播了杨坤主持的《酷我真声音》,进一步让观众了解学员的背景和想法。在舆论如此活跃的今天,节目引发的争议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有效的传播策略。

在《中国好声音》总决赛的“年度盛典”中,节目还采用了传统的短信投票方式,让受众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并结合导师和媒体的选择,决定最后的总冠军归属。在音乐选秀节目中,这种评选方式的多样性同样也体现了传播模式的互动性,这样的互动大大提高了观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观众参与的情绪。在各种网站中,歌迷也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建立了贴吧、论坛作为支持,受众不论在节目中还是节目后都能享受互动娱乐带来的满足,这也是节目持久不衰的传播策略。

《中国好声音》首先在节目的推广上下足功夫,联合新旧媒体大范围的进行宣传,特别是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来进行造势,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百度、新浪、腾讯等知名门户网站上都有《中国好声音》相关的专题版面,并与爱奇艺等优秀视频网站合作,推出节目的后续版本,可以说节目组充分利用了网络快速传播的优势,与各大网站建立有益的合作互补关系。

为了《中国好声音》的推广,节目组还特别利用了微博这种新的媒介进行宣传,在进入“微时代”的今天,微博的传播力度已不可小视。从节目播出第一期之后,不论是普通观众还是娱乐圈的明星,都使用微博对节目进行了关注,据统计共有590多万网民发微博评论《中国好声音》。节目组也利用微博比赛的相关动态和信息,并在宣传中制造悬念,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为了充分扩展受众群体,《中国好声音》可以说是整合了各种优势资源,利用全媒介的传播优势,实现节目线上线下的互动,最大限度的传递节目相关信息,满足了不同用户群的利益,为节目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埋下伏笔。

在“好声音”的评选当中,节目做到了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但这主要体现在导师本身的权威上,其中选手的唱法、表现形式、评比层面都值得进一步的商榷,“好声音”不仅是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更应该是专业学术性的。《中国好声音》为了迎合受众的喜爱选择了戏剧性的表现形式,但却牺牲了很多专业的评审标准,这样节目很容易因娱乐的泛滥而落入平庸,特别是后来媒体评审团的加入,让“好声音”的评判标准更加混乱,导师和评审团的冲突矛盾为节目带来了意外的戏剧效果和超高的收视率,但对于学员的努力和观众的期待来说有些不负责任。艺术的评价是客观的,不论有再多的主观因素,都应该有一个概括性的评审结论,这也是中国音乐选秀需要努力的方向。

《中国好声音》的热播让其成为人们的焦点,因此节目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好声音”不仅仅存在于舞台上,整个中国还有无数的音乐追梦者和好声音等着他们去发现,而不是将价值传播固定在舞台上。

综上所述,《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节目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社会现象,节目让音乐回归艺术的同时,也让梦想成为现实。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除了欣赏到不同的好声音,我们还看到了无数有音乐梦想的人们,节目中的好声音不仅是唯一选择标准,也是整个节目价值观的传播起点。《中国好声音》消除了音乐选秀节目的庸俗化,回到了传递正确价值观的道路上,在娱乐的同时让受众学会思考。《中国好声音》对于音乐选秀节目发展的最大意义在于价值创新,音乐只是价值传播的载体,只有充分发掘载体内的文化内涵,才能通过优秀的模式达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音乐优秀论文篇(3)

但是,专业基本功并不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我市就曾有过钢琴演奏比赛第一名的教师教学不胜任而被“解聘”的例证。个人的弹唱和唱歌等项基本功在琴房是可以获得的,而教学基本功则需要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采集”,到三尺讲台去提高,所以专业基本功与教学基本功是两个独立不同的概念。即明确优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结构是教师采取进修行为的先决条件。

青年教师的热情、有干劲、精力充沛、上进心强,但只有明确了优秀老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的构成,才会持之以恒地努力追求,避免盲目性。为此,参阅了诸多成名优秀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构成,以及本人对优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及能力结构的理解,具体谈谈自己对音乐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认识。

作为一名优秀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先天素质和后天通过学习掌握的知识及通过实践形成的能力。先天素质(音乐称之谓乐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先进素质差异经过后天刻苦努力也是可以得到弥补的,这种例证不胜枚举。那么各种能力的内涵是怎样的?所谓音乐的模仿力包括音乐特点扑捉力,旋律的记忆力,音色的模仿力等,即所说的“学啥像啥”。通过耳、眼等器官细致观察,启动求知的雷达,再现音乐景象。但是,从研究的角度看音乐,这样才能常干常新,就觉得音乐是宏大的迷人的科学殿堂,就会觉得音乐教学大有作为。所说的“学啥象啥”,只有“学”才会“象”。.只有学而知之,只要勇于实践,这种能力肯定会不断提高。

音乐形象感受力指当聆听音乐,阅读乐谱或演奏,演唱歌(乐)曲时心升腾出的特定图画情景及强烈内心感受。这种感受驱使你表现,引导你按规定情景用音乐手段解释作品。启动对音乐的想象力,展开求知的翅膀,同时这种解释将受人生经验的制约,生活阅历越深,理解作品越深刻。所深人多彩的生活是提音高乐感受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每位音乐教师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现生活、感受生活,这一水平就会与日俱增,至于音乐表现手法等专业知识不是本文探讨的课题,在此不作赘述。

音高概念领悟力,节奏概念接受力在常人中存在差异是肯定的,所说的“五音不全”属于音高掌握不好而已;“跟不上拍”属节奏问题。但绝大多数人属于接触较少,即音乐知识的仓库贮存欠丰,对突如其来的音乐元素缺少判断力,无法与头脑中音乐知识的库存进行对比,而陷入盲然状态。有人说:“专业音乐教师似乎不存在这些问题,他们是从诸多音乐人才中筛选出来的佼佼者”,然而,事实并不尽然,经过听课和反复考证认为:在中西文化、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强烈碰撞的今天,通过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的宣传引进后,确有相当部分音乐教师瞠目结舌,“跟不上拍,找不到音”,大有人在。如果眼睛向内,就会发现,自我是一个宏大的未知世界,好坏是仍有数不清的泊位等待着填充。所以,为迎接这文化大潮的袭击,确有再提高之必要,我行我素是不可取的,不予理睬也是不可能的。

总之,先天赋予的素质再经过后天的磨练、填充、巩固、提高,一个全新的高层次的音乐教师就不会遥遥无期了。

音乐教学中的后天因素包括技能和知识两大类。技能又含专业技术(专业性)和共性基本功(师范性)两项。这两性加上素质(乐感)就构成为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因素。

专业技术(专业性)的演唱能力和演奏能力主要体现在基本功上,知识面要宽,演唱上要一专全能,熟悉掌握美声、民歌、及至戏剧、曲艺等各种音乐的风格、表现手法,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信手拈来。弹奏方面如果在即兴伴奏上得心应手,教学效果肯定也会再进一步。

专业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一靠积累、二靠加工,从而获得举一反三能力。实践后及时归纳整理,甚至应有教学尉己,当然要切忌盲目实践,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共性基本功指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完善的教学基本功。如语言表达要有抒情性特点,即用诗一般的描述语言来抒发曲子内容情感,还有要权威性。即能用格言般的词句来论理,使人终生难以忘怀。

结论,具备了先天赋予的乐感,再加上后天学习的音乐专业技术和作为一名教师共性的基本功,就具备了达到优秀教师的基本因素。

知识:分教学意念和教学知识两类。教学意念包括人生经验,相关艺术和各类知识第三项。

人生经验本身就是知识,它包罗万象,它将确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树立爱学习,终身从教的信念;每当解释音乐的每一作品时,甚至在从教的每一过程都将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人生经验是达到优秀教师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关艺术和各类知识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如绘画、书法、体育,甚至文学、物理学、数学等相关学科,都将制约着你的发展。所说“音乐造诣”有多深,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看你音乐专业水平有多高,而且要看姐妹艺术及文学等相关学科及各类知识水平有多高。如我市有某教师能唱一口好歌,弹一手好琴,但三次达标课考核都不能过关,纠其原因为文化水平低,语言组织上不去,逻辑思维混乱。就象评委讲“肚子没货,文化水平低”。

教学知识指教育理论、音乐理论、观摩欣赏等三项。

教育理论是每位教师必备的知识。在教学结构上力于向师范性靠拢;在教学目标上力图向规范化迈进;在教育思想、教材处理上,教法研究上讲求新意,以实现对新教师适应音乐教学要求的培养。所以更新教育理论就成为每位教师的当务之急。

音乐理论是专业教学的基础学校,其重要自不待言。

音乐优秀论文篇(4)

关键词:民族音乐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大约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是各民族人民艺术创造才能的结晶,是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融汇的成果。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青年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优雅的文化艺术修养、高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民族音乐教育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但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音乐教育也必将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精神,以及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积微成著的作用。笔者试从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方面,谈对民族音乐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认识,以及对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想法。

一、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华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几千年来,它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奋斗的历史,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哺育了世世代代中华儿女。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共同体,56个民族都以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因而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厚的艺术基础。我国民族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了周边国家的音乐作为自身音乐文化的养料,另一方面,又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国民族音乐是人民群众有感而发、言之由衷的产物,所以大多数广为流传。其中优秀作品更是情感真挚,音乐形象准确、生动,意境清新,语言洗练,结构短校这些作品早就成为连结我国各民族人民情感的纽带。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有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如民歌:《小放牛》、《绣金匾》、《翻身道情》。民乐:《百鸟朝凤》、《空山鸟语》、《二泉映月》、《喜洋洋》等。

我国民族音乐是赞美幸福生活、鼓舞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源泉。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不反映在我国的民歌、民乐中。民歌《十送红军》,深刻地抒发了人民群众对、朱总司令的热爱,对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深情厚意。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以欢快的旋律,倾吐着草原牧民对党、对新生活的热爱。我国民族音乐是歌颂劳动创造幸福、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激发热爱劳动人民感情的基础,比如民歌《幸福歌》,反映出合作社社员由衷歌颂解放后幸福生活的热情和满怀信心建设好农村的精神面貌。二胡独奏曲《良宵》,生动地描绘了主人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这些民歌民乐所体现的欢快热烈的情绪,定能培养青少年乐观向上的情绪。

我国民族音乐是憎恨剥削压迫、反抗黑暗统治、培养爱憎分明立场的精神动力。民歌《尖尖山》,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和泪,充满了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仇与恨,是劳动人民痛苦的和不平的呐喊。蒙族民歌《嘎达梅林》,歌唱了一位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蒙族英雄嘎达梅林。民族管弦乐曲《翻身的日子》,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的感情。

二、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学会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感受与理解音乐的能力,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具有较高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秀作品。内容应是古代至今优秀的声乐曲和器乐曲,还应考虑到形式、体裁、风格的多样化。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需要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学习欣赏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感受我国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音乐欣赏课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例如:运用有关的图片、录像带、影碟片、幻灯片或音乐故事,加之生动形象的解说,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与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

在进行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向学生概括地介绍音乐作品的名称、歌词,分析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形象及思想感情方面的特点,探索乐曲艺术形式方面的特点及演唱、演奏形式的特点,综述作者生平与主要的作品(对著名的音乐家、词作者、曲作者、歌手应该做比较详尽的介绍),阐释有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流传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优秀民族音乐。

欣赏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时,我的做法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内在魅力。在介绍了作品的主题、声乐曲的歌词或有关情节后,让学生先熟悉作品的基本旋律,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品。并在其间作出简短的插话、解说、提示,但要深入浅出、生动准确,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避免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还可简要介绍作品的风格特点、音乐表现手段等。同时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进行分析、讨论、谈谈体会,最后才是教师归纳、小结。

上好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欣赏课,应与乐理知识、音乐常识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增长欣赏经验与欣赏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和水平。通过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体会其艺术性与意境美,倡导真善美,扬弃假恶丑。

三、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有极强的感染力。现代教育的趋势表明,学校音乐教育包含的教育因素很多,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之获得更多的音乐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选拔音乐人才,而且能端正学生的行为、品质,培养健康的个性、情感、兴趣等众多素质,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合作观念。还能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的探索精神。这些内容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都是未来社会所需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运用我国民族音乐进行教育完全可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从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我们认识到了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及现实意义:使学生了解到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对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民族意识的潜移默化作用,尤其是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深远意义。在认识的基础上,具体到学校教育中,该如何实施呢?

首先,重视师资培养的问题。对于音乐教师的培养,基本的演唱、演奏技能、音乐基础知识、优秀外国音乐的学习当然不可或缺,也十分必要,然而民族民间音乐和修养更是要重视。在近几年的新上任音乐教师上岗培训中,许多教师反映对中学音乐教材中的戏曲音乐,自己从未有过深入接触。因此便也无从下手做好教学工作,还错误认为教材编写缺乏时代性,不实用等。此外,建议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师范生除了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外,至少学习一件民族乐器,以此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对有影响的戏曲,如京剧、越剧、苏州弹词等等,应有较深圳特区的接触与欣赏,大量背唱一些优秀的民歌,开拓视野。然而重中之重还是要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利用岗前培训、教师全员培训等机会,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加强民族音乐知识教育,并进行必要考核,尽可能多的让教师掌握知识、提高认识。

其次,重视学科教材建设。编写教材应体现民族音乐教学特色,例如教学内容应包括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等。由于教材使用面较广,所选作品必须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另外,各地可编写当地特色的乡土教材,把本地的乡土音乐引入课堂,开创教学特色。同时对于世界优秀的民族音乐,如印度音乐等也可引入教材,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很难能买到适合教学用的音像资料,所以与书本同步的音像资料必须同期出版。

最后,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欣赏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民族音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我们不能要求教师既能唱越剧又唱京剧,教师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它们。可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如先进的多媒体视听教学,声像结合,直观生动,它也是现代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对于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音乐地区,也可创造条件,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纯正的民间音乐的魅力;音乐教育应该是活的教育,让学生直接参与演唱(奏)音乐作品。这在民歌教学中应广为采用,象现行教材中的听、唱、背,就很值得推广。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民族器乐教学,在乐器的学习中深入了解民族音乐,开拓音乐视野。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将民族音乐引进课堂、引进学生头脑。

为了使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得以顺利实施,学校和广大音乐教师应以民族音乐教育为基本,努力尽到传达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义务,使音乐教育起到丰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作用,开创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音乐优秀论文篇(5)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西部开发 生存选择

我国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这里我就从这些音乐遗产生存、保护、发展的角度入手对少数民族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及贡献,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如何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等内容进行研究。

一、少数民族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和贡献

我国少数民族不仅有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而且有卓越的音乐创造才能。由于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十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一方面,少数民族音乐对汉族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汉族音乐的发展又促进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繁荣。许多少数民族音乐家为汉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藏族贵族登者班爵在中原学习汉族音乐,并将扬琴、笛子、二胡、京胡等乐器带到西藏,使汉族音乐广泛流传,同时也促进了藏族古典音乐的发展。

总之,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少数民族音乐遗产的价值及保护的重要意义我国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每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都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传统音乐文化,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如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的木卡姆,回、土、撒拉、裕固等族共有的“花儿”,以及深深根植于西部各少数民族之中的独特曲艺音乐文化等。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对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载歌载舞,是维吾尔木卡姆最重要的特色。舞蹈技巧丰富多彩,集体舞的队形组合、步伐步态,双人舞中的摇肩动颈、闪转腾挪,单人独舞中的叼花顶碗、模拟动物等,形态各异,变化层出不穷。

木卡姆是维吾尔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街小巷、茶馆饭铺、村镇集市,驴车上、驼队中、篝火边,都飘荡着木卡姆的旋律。她更与民俗仪式息息相关,木卡姆的乐声起处,都是吸引人们聚集的地方。年轻人在木卡姆的乐声中喜结良缘,走过苦难的人民也在木卡姆的乐声中长眠于一生热爱的沙土中。木卡拇伴随着维吾尔人的降生、成长、死亡,与维吾尔人民生死相依。

“花儿”是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陕西宝鸡以西、四川阿坝一带及西藏部分地区,深受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裕固等民族喜爱的一种高腔山歌。这支由人民自己栽培的民间艺术之花,已深深融入当地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与西部各族人民情感相系,血肉相连,成为各族人民田间劳作之余、休息嬉戏时、旅途之中表达喜怒哀乐、抒发个人情怀、寄寓相思之苦的最佳方式。

面对如此丰富的“花儿”音乐文化,我们更要继续发掘、保护好现有的和蕴藏在民间的原生态形式的花儿资源,传承好各少数民族传统的和优秀的“花儿”,使原汁原味的花儿艺术永远根植于各民族之中,又要积极引导“花儿”向大众化、现代化、产业化方面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花儿”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使根植于各民族文化沃土的“花儿”世代相传,生生不息,让这朵扎根民间、源远流传的民间艺术奇葩根深叶茂、灿烂芬芳、飘香万里。

三、现代社会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加上上世纪下半叶我们遭受了一场全民族的大劫难,在“破四旧”极左口号的错误引导下,优秀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遭到了灭顶之灾!于是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中断、消失、消亡、被遗忘……每日都在发生着。面对这一严峻现状,我们要调动全社会各界力量,要让全社会认识和了解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提高社会各界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营造有利于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社会氛围,共同参与到抢救、挖掘、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中去。

1.加强合作,树立资源共享观念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博大深厚,保护发展工作任务艰巨,单靠文化部门的力量很难担负这一伟大又艰巨的使命,只有联合各界,深入民间、深入生活、深入文化、深入时代,才能进一步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因此,我们要放眼社会,树立资源共享观念,加强社会科研机构、院校、协会、学会的横向联系和合作,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搭建民族音乐遗产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科合作、沟通与交流,在时间基础上进行思考、概括、总结,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解决保护和发展工作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2.鼓励投资,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保护发展工作要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投入。面对许多濒危的、急需抢救和保护的民族音乐遗产,财政专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所以要调动个人、集体、民间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投资民族音乐遗产保护项目的积极性,促进民族音乐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发展工作。鼓励企业、公司投资开发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价值的不断增长,让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活”起来,融入新时代、新生活,找到新位置,活跃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政府资助,创办各类讲习所

少数民族中有许多优秀的民间艺人,他们精湛的技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政府应通过生活资助和技艺传承资金资助的方法,帮助身怀绝技的民间艺术大师创办音乐、舞蹈、曲艺等各类讲习所,使喜爱民族音乐文化的青少年,能够有条件集中在讲习所里,接受“原汁原味”的艺术传习,使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音乐优秀论文篇(6)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 融入方法

在有些初中音乐教师的眼中,流行音乐等同于猛虎,达到了谈虎色变的境地,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理念,流行音乐中也有一些好的作品,教师应当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增强辨析能力,从流行音乐中汲取精华、去除糟粕。笔者主要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流行音乐进行简要论述。

一、初中校园内流行音乐的现状

走进初中校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对音乐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其中的流行音乐,更让学生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这样的现象要引起重视并加以引导。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酷爱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部分学生近似狂热追捧流行音乐。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方式和人生理念还不够健全,对社会流行的一些思潮缺乏足够的辨析能力。当前一些流行音乐作品进行了深度包装,演唱的歌手都是一些俊男靓女,加上现代化的录音棚设备,能够给学生展示出一幅如梦如幻的情境,这样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能够产生强大的心理震撼,许多学生成了追星一族。

2.流行音乐作品呈现良莠不齐状况。流行的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在当代青少年中广泛流行的一些音乐作品,有些具有较为健康的审美情趣,有些属于靡靡之音,对少男少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些流行音乐作品对这些不懂爱情为何物的少男少女产生了误导,甚至带有一种飞蛾扑火的鼓动性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校园艺术缺少主旋律的作品引领。良莠不齐的流行音乐作品能够迅速占领校园,既有着吸引力,又和校园中缺乏主旋律的优秀音乐作品引领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校园环境中没有主旋律的健康作品作为引领,其他一些非主流的音乐作品就会乘虚而入,久而久之,阵地就会被攻陷,学生的注意力就被这些音乐作品吸引。

二、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意义

鉴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初中音乐教师对流行音乐大不必谈虎色变,以平常心对待,甚至可以尝试将流行音乐作品引入音乐教学工作,变无序的影响为有序的引导,让流行音乐作品更好地接受监管,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精华、去除糟粕。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变疏为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完全不必要禁止,对待流行音乐也是一样,一味地堵反而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将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教学可以进行有效疏导,既切合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又有效地掌控了整个教学工作。

2.强化教育引导推荐流行音乐的精品。流行音乐作品中也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学生需要抵制的是一些靡靡之音的垃圾作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人生理念形成产生负面作用的作品。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最关键的一点是向学生推荐优秀精品,只要把握住了这一要点,就能够充分体现流行音乐对学生音乐学习互动的促进作用。

3.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流行音乐作品,辨析欣赏哪些作品是高尚优雅的,哪些作品是庸俗低下的,让学生建立对音乐作品评价的标准,这对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大有帮助。

三、准确把握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实施要点

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是一项全新的尝试,广大教师要把握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扬长避短,发挥流行音乐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主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精挑细选优秀流行音乐作品。将流行音乐作品引入课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师要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进行精挑细选,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良莠不分。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对所挑选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前后跨度30年选中一些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例如《中国心》、《难忘今宵》、《少年壮志不言愁》、《龙的传人》等,虽然有些作品并不是近几年流行的,但是他们在所处的时代曾风靡全国乃至整个华人地区。选择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就等于选择了那个时代的经典与精华,这些流行音乐作品的背后,都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内容,只要进行深度发掘,那么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优美的旋律,还可以让其思想受到震撼,让主旋律的音乐作品充斥其心间,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2.坚持融入思想教育渗透内涵。教师在选择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进入课堂教学范畴时,既要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旋律,把握演唱的技巧,和音乐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更要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使这些选中的音乐作品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师益友,这才是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课堂的精髓。在引导学生欣赏和演唱《青藏高原》时,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进入到对祖国大好河山壮美的自豪之情之中;在吟唱《七子之歌――澳门》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感悟澳门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激动之情,感悟每一位华人在这一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受到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豪迈之情;在带领学生演唱《东方之珠》时,可以通过视频MTV同步演示的方式,深刻领悟香港回归的重要意义,在这些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演唱与欣赏中,让每一位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3.将优秀流行音乐融入生活中。初中生的生活非常紧张,音乐可以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调节剂的作用,让流行音乐特别是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进入学生生活,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享受,可以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学校在一些活动课或是其他时间也可以在校园里播放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雅的情趣。

四、结语

流行音乐是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汲取其中的精华,对学生强化引导,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音乐优秀论文篇(7)

【关键词】高中生 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2-02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不断地发展和改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积极的进步并不能完全掩盖目前音乐课程窘迫的地位和诸多与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不符的问题。高中生大多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高中音乐课程往往作为“主课”大餐外的点缀或者作为调味品,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更能够使学生的自身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得到提升。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课题,多年来一代代的音乐教师们孜孜以求,逐渐探索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供我们进行借鉴和发扬。

一、鼓励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

音乐作为一种人们表达情感和内心想法的艺术形式,是人与人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音乐家莫塞尔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欣赏音乐,就是与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进行交流,与人类的优秀成员进行心灵的交流。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的欣赏,应该从听、唱、品和说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首先,音乐是一种将情感和思想蕴含在声波之中的艺术形式,欣赏音乐的第一步是进行就是全神贯注的听,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们可以获得心灵休息的机会,可以获得不同于平时的生活体验,一张一弛,不仅能够学好音乐课程,对于其他涉及到高考的科目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音乐是欣赏音乐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思维开始变得活跃的一个重要方法。其次,唱歌是个人参与音乐欣赏的最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进行演唱,能够更加感受到作品的精神,或高亢激昂,或华丽优美,都能使学生在演唱的同时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音乐本身的力量。例如,在学生感到疲累的时候,听到诸如《中国人》或者《愚公移山》并且跟着演唱的时候,能够从旋律和歌词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并且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些优秀音乐的主体精神,对优秀音乐欣赏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再者,音乐品鉴是要在听到或者学会演唱一些优秀作品后进行仔细品味,通过作品的旋律或者词曲进行联想和想象。通过音乐品鉴和欣赏过程,能够有效地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宽视野,这也是我们千方百计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最终目的之一。例如,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学生边听边能感受到音乐中的平静,联想到皎洁月光泄满院落,树木落下影影错错的斑驳,心情也必然能够得到一丝宁静和慰藉。最后,通过自己的语言将对莫一首音乐作品的感受描述出来,是音乐欣赏将感性转为理性的关键一步,也是检验学生学习音乐鉴赏成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二、理论知识与实际欣赏活动相结合

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地更全面欣赏,音乐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一部作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作品的角度来理解作品,而良好的文学功底和文字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想表达,帮助学生之间进行音乐欣赏的交流,为更好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提供帮助。首先,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进行音乐基础乐理知识的教学就像是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从1+1=2这种最基础的知识教起。为了能够更好地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比如懂得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和调式等音乐基本要素等知识,具备了这些基础知识,在聆听和欣赏音乐作品时,就会增加更多的乐趣。比如,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更多的了解不同音乐作曲家的风格,例如巴赫的音乐风格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单纯凭感觉很难进行描述,如果了解了一定的乐理知识,加上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就能够将二者之间的差别通过专业的方法并且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会更有说服力。另外,文化艺术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某些艺术作品无论从题材和内涵上来说都有很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比如欣赏简-西贝柳斯的作品《芬兰颂》和中国古曲《广陵散》、古琴曲《高山 流水》,只有加强欣赏者的文化修养,才能够使其更好地体会到音乐作品所要表现的内涵。

三、注重教学策略的实施,调动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

教学策略的实施是音乐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进行教学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学经验积累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的过层中,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内容具体的音乐作品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策略,比如一些音乐表达的故事性很强,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穿插到音乐教学课程中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并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自己的情感来引导学生的情感,带动学生进行优秀音乐的欣赏,提升他们的欣赏能力。

事实上,目前的音乐教材中引用了过多的名著级作品,这些作品使学生感到十分陌生,造成思维上的懈怠和情绪上的抵触。如果我们将一些学生接触较多并且熟悉的作品当做教学内容,结果就大大不同了。例如,当我们讲解到《草原放牧》这一课时,可以选用腾格尔的歌曲进行课题的导入,在配合上多媒体上的青青草原的景象,学生很难不被声音与图像的双重优美所择服,对于其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必然起到积极的意义。总之,在教学中选用学生们熟悉的音乐和歌曲作为引子,由浅入深,在音乐教学的道路上,已经证明是一个可行并且有效的教学策略。

总结:高中生的音乐欣赏及艺术欣赏能力与他们的科学知识一起,构成了完整的高中生活体验。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基础乐理知识和音乐创造背景知识,可以在其提升音乐欣赏能力的同时,培养起其对生活热爱的态度。任课老师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争取将音乐知识化解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当中。一句话,音乐欣赏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生活幸福十分重要,十分值得广大高中师生们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