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1 03:07: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班教育随笔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家长是我们教育事业的合作人,是教育责任的分担者,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用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各种教育活动,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利用“妇女节”、“植树节”“六一”等节日开展活动,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
打造珠心算和德育教学特色。立足幼儿园实际开展园本教研,不断摸索与研发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探索珠心算教学、德育如何融合课改背景下教育课程的新模式;针对教师在特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邀请专家来园进行指导、引领,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新的一年带给我们新的希望,对幼儿园的发展我们有更清晰的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针,关注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幼儿园的发展:我们要关注幼儿习惯的养成,要关注特色幼儿园的开创。认真学习和贯彻有关教育法规、政策,依法治园,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扎实抓好安全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深入完善家长工作,同时,加强幼儿德育工作,加强幼儿园内部管理,全面、有效地提高办园质量。
月工作安排:
二一二年元月份:
1、组织安排庆“元旦”活动。
2、安排教师写好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和各项工作总结。
3、班主任写好幼儿评语。
4、对各班进行校产、校具的清理和核对。
5、布置学期结束工作。
6、召开总结会,进行下学期工作部署。
二月份:
1、召开教师会,研究开学工作安排。
2、确定收费标准,幼儿入园报名。
3、各班针对实际情况制订工作计划。
4、召开家长会,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及安全教育。
5、积极配合市局校安办,搞好校安工程建设。
三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幼儿教育纲要》。
2、召开班主任会议,要求各班活动室布置要富有童趣,有季节变化。
3、组织检查教师备课和计划制定情况。
4、组织部分教师去汊涧幼儿园听课学习。
四月份:
1、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研究如何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
2、组织教师到天长市第二幼儿园学习、听课。
3、举办大班讲故事比赛。
4、教师编排节目,准备庆祝“六一”。
五月份:
1、组织教师到天长市实验幼儿园听课。
2、邀请结对园——市二幼到我园上示范课。
3、组织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六月份:
1、安排教师写好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和各项工作总结。
2、要求各班做好安全工作,班主任写好幼儿评语。
3、对姊妹园开放半日活动。
4、布置学期结束工作,迎接中心学校考核。
5、召开总结会,进行下学期工作部署。
七月份:
1、幼儿园教职工考核;
2、清点财产、资产、资料归档;
3、安排暑假工作。
继续开展“快乐体验日”活动,不仅是园内的孩子,对园外也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的园外孩子走进幼儿园,体验我们的快乐日,让的孩子们喜欢集体生活、集体游戏,喜爱幼儿园和幼儿园的生活,从而达到宣传幼儿园的目的。
关键词:家园合力 习惯 幼儿
一、研究的设计
1、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一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必过多地去思考该怎样去适应生活,而能使身体在无意识之中正确、科学、有序、合理地进行各种活动,为以后各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幼儿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理论依据: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纲要》的颁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措施与做法
1、制定习惯培养的计划,结合幼儿一日生活进行教育。孩子在幼儿期要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很多的,我们根据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为纵坐标,以生活、行为、社会、学习等为横坐标,以篇章的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
2、加强家园联系,步调一致,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家长活动:(1)家教园地;(2)家长开放日;(3)开办家长学校;(4)亲子活动;(5)让孩子教育家长;(6)召开家长会。
3、在幼儿园中充分发挥以大带小的作用。让小班幼儿观看中大班幼儿上课、作业等,不仅使小班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而且也使中大班幼儿有了鞭策的力量,认为自己要做得好一点,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榜样。对于每个层面的幼儿都有不同的功能,“以大带小”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学习情感、行为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幼儿矫正不良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师表群体形象。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幼儿园里养成的,从教书育人的目的出发,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教为重点,培养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素养,注重良好行为举止习惯对幼儿潜移默化的作用,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群体感染力、约束力,影响鞭策幼儿,成为幼儿的楷模,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
三、研究结果
1、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的成长。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我们通过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策略”,并撰写、发表了多篇教育论文和教育随笔。今后将继续深入贯彻,作为园本课程来实施。
2、促进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实验班幼儿三年来习惯的培养,幼儿的习惯标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逐渐向更高的要求发展。
3、促进了家长思想意识和素质的提高。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对家长的宣传和家庭教育的系列讲座,提升了家长的思想素质,让家长真正地担负起第一任老师的责任,为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做好表率,和孩子共同迈向成长的阶梯。
4、通过课题研究,幼儿园里增加了习惯培养的环境创设内容,家长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栏目成了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亮点。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渗透、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加大研究力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我园教师的科研水平,努力将课题研究活动的功效扩大、延伸。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网、中国早教联盟网。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3、刘占兰 主编《幼儿教师知识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钱源伟 主编《幼儿健康心理八十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林正文 著《幼儿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为指针,紧紧围绕本学期市区托幼办及本园办园务计划,深入课程改革,优化幼儿一日活动,扎扎实实落实大班班级、教育教学及保教计划,提高组织活动和教科研能力。以园本教研为核心,科研课题为载体,立足本园特点,认真致力于研究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利用每位教师的优势,互帮互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重点:
1从养成教育入手,认真观察孩子,用心了解孩子,树立“一切为了幼儿发展”的教育理念,建立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学模式,努力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加强园本教研建设力度,在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实效性方面作有效的探索。充分发挥年级组的功能,敢于创新,拓展教研工作新思路,不断改进教科研活动模式,在活动中进行实质性的探讨、研究,提升本年级组的教科研水平。
3、开展各年级组互相观摩研讨活动,做好幼小衔接的各项准备工作。
4、做好本年级组的保教协调工作,以便开展正常有序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现代化教育设施的运用,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功能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5、组织好每周六和备课时间的教科研活动,教研组成员积极开展“研讨课”、“研讨幼儿生活问题”活动。
三、本学期工作目标及措施
1、教师之间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问题的产生——如何解决问题——反思教研活动过程等,在内容上要形成专题化、系列化。随时写出有意义的教研总结。
2、利用业余时间,扩大教师的视野,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给自己充电,学习别人的长处,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经常翻阅《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幼儿杂志,加强对园本教研的研究。
关键词: 大班幼儿教育 独立性 学习习惯
早期教育是建立生活常规、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正诠释了幼儿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形成健康的人格,还能培养、提高各种能力。
现在,人们普遍意识到:教育的核心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萌芽,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明显;对事物开始有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好学、好问、喜欢挑战,求知欲望非常强烈;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明显提高。这个时期不仅幼儿身心发展速度快,而且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此时期的充分准备对幼儿顺利进入小学,较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而且会使其受益终生。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学前教育的最后准备阶段――大班,注重习惯的培养就更有其现实教育意义了。
一、兴趣是做事之源,方能产生动力、保持兴趣、养成习惯
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从而使兴趣固化,形成一种潜意识,而习惯则受潜意识所支配。老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纲要》),把这种潜意识质化为一种自觉行动,逐步养成一种习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们在学习跳绳的过程中,从不愿意到喜欢跳,再到跳得乐此不疲,也一样有一个引导的过程。我尝试了以下做法:(1)老师示范,个别指导,纠正跳绳和摇绳动作;(2)表扬、奖励进步和坚持练习的孩子,激励幼儿的竞争意识;(3)设计跳绳游戏,帮助幼儿掌握跳绳要领。慢慢的,他们有兴趣了,认真学了,愿意跳了,还想出了多种绳子的玩法。只要孩子做了,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有信心,不半途而废。这种良好习惯就是从不知不觉中乐于接受开始,逐步自觉地养成了一种稳定的习惯。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自觉性和主动性从兴趣中来,自觉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地决定着习惯养成的成效。
二、独立性的养成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教育者、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上体现。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庭,父母的言行在无形中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切记越俎代庖或操之过急,要有耐心与恒心,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鼓励、帮助、引导幼儿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解决。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陈鹤琴)。以整理书包为例,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要孩子自己主动思考很多问题,如:本、纸和书各放在哪儿更便于取放?书皮薄的放哪个位置不会折了、皱了?大小不同的书本怎样摆放会整齐?等等。整理书包时一次次重复这样的过程,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理书包中,幼儿逐步学会分门别类的摆放,整理速度经过快―慢―快的过程,思维条理了,自信心、责任心不断增强,丢失、损坏、遗忘物品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的行为倾向和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倾听习惯的养成
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大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他们会听、会说并会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并乐于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中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作为幼儿教师,我对幼儿的倾听行为发展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从幼儿倾听行为发展的现状及幼儿倾听行为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特点中总结出培养幼儿倾听行为的指导策略,并从一日活动中着手培养孩子安静倾听的好习惯,比如:帮助幼儿建立认真倾听的常规意识,采用眼神、手势等多种手段加强个别教育;捕捉每个活动中的细节,不断培养强化倾听习惯的形成,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2.读写习惯的养成
《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读写习惯是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的前提,还是幼儿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1)“改造比塑造更难”。在幼儿园阶段,前书写、前阅读的任务主要是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及读写姿势。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特别强调“手离笔尖两指头,胸离桌边一拳头,眼里书本一尺远;脚放平,身坐正,头不歪来眼不斜”,并引导幼儿互检,相互提醒,强化幼儿保持正确姿势的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力。良好的读写姿势是良好读写能力的基础,而良好的读写能力又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
(2)前书写是指有关书写的基本动作、方位知觉、字形辨别、书写方式、书写习惯等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不是写字,而是为幼儿将来写字而做的准备工作。前书写教育活动强调的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对书写的一种体验或经验的获得,是对幼儿好奇心的满足,并且激发了幼儿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在前书写活动初,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用插片进行结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交叉复合连接及立体建构;在美术活动中,要求幼儿描画出较复杂的线条,进行一系列的连线游戏,以此进行肌肉协调性的练习,训练幼儿灵活地控制手指,训练拇指、食指与中指配合及手腕动作的协调性。在活动中通过书写形式(绘画样式)的练习,向幼儿渗透有关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知识,帮助建立空间知觉,获得一些有关汉字书写的经验,为幼儿进入小学以后正式学习书写汉字做好准备。
(3)从兴趣入手,养成好的前阅读习惯。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根据我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及发展水平,首先为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具有图文并茂的阅读内容,激发幼儿阅读识字的兴趣,引导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其次,创设相应的文字环境,经常用文字提示,既强调文字的重要性,又引发幼儿的兴趣。文字在各个区域的出现,让孩子用以致学、学以致用;通过有规则地取、放书,有序有目的地翻阅图书、修补和制作图书,了解书的构成,培养幼儿阅读常规,掌握阅读技能及培养爱护书的意识;语言表演听读活动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并注意在其他领域随机渗透文字;利用有趣的文字结构形式增加幼儿的识字量,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鼓励孩子讲故事,读故事,写纸条,画画,等等。慢慢的,孩子以读书为乐,激发了读书的欲望,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
(4)读写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家园配合。亲子共同阅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从朗读、讲故事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环境、游戏等读识、指读都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大街上,许多广告牌就是最好的图书,看电视、听广播时也能引导幼儿学习更多新的知识。不仅如此,家长还要重视培养幼儿正确的读写姿势。长此以往,孩子的理解力增强了,集中注意力的水平提高了,阅读的兴趣提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养成了。
“起初是我们造就习惯,最后是习惯造就我们”。可见习惯对于人之命运的重要性,它是人走向成功的钥匙。但是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甚至是艰难养成的过程。由他律到自律,从外化到内化,并不是单纯的道德认知,而是知情意行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循序渐进、反反复复的过程。教育孩子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教育者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拥有好习惯的孩子,就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对大班幼儿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2004.
关键词:特殊儿童 观察分析 跟踪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201-01
农村特定的环境,村庄比较散,不集中;家长的文化背景较差。)导致了特殊儿童不能去特殊幼儿园接受系统的正规的康复训练教育,而是把孩子都送到了普通幼儿园,与正常幼儿一起游戏、生活。笔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近五年了,接触到了幼儿园各种不同的特殊儿童,他们有先天遗传带来的缺陷,也有后天环境影响形成的。看到他们的表现很痛心,决定对特殊儿童进行跟踪研究,希望得出一些方法、策略,来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以后也能快乐的生活。
1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虽不能培养出“完人”,但我们可以培养出“全人”,即全面发展的人。家庭作为孩子第一所永久的学校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良好的家庭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归附和心理的调控,可以帮助孩子治疗受挫的心灵,协调不适和焦虑,减轻心理压力,从而培养学生宽容、同情、合作、坚毅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在农村以上所谈的这些都只是空话,不用说要家长做,单让他们用心来理解都困难。因为能接受现代教育理念的一些年轻家长除了到外打工的,剩的就是自己感觉自己还是孩子,心智不成熟怎么能教育孩子(据统计农村结婚的年龄比城市要早5岁)。但许多家长却以农活忙、不懂教育为由把家庭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他们有的采取粗暴态度,稍有不对就是一阵毒打,有的则采取娇惯、放任的态度,以物质和金钱的满足来代替教育。完全站到了教育的对立面。
2 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分析
我们幼儿园在2011年5月份被评为河北省农村示范园的称号,但和城市幼儿园比起来在师资和硬件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师资方面,一个班只有一名教师,没有配备保育员,更没有医护人员,以上这些职务多是笔者和副园长兼职的。因园内教师资源紧张,作为幼儿园的园长,除日常工作外,笔者重点就是负责全园特殊儿童的教育。因他们有的很难在同一个地方集中注意力时间过长,总乱跑。真可谓“上蹿下跳”,让带班老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正常的孩子毕竟占大多数,总是为了一两个特殊的孩子而忽视其他的孩子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而笔者自然而然在完成日常工作后,与这些孩子在一起,看着他们天真无邪的笑,与他们一起玩、沟通,与他们尽可能多的接触。观察他们,对他们多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
3 幼儿园的培养措施
我们毕竟是普通园,特殊幼儿是个别的。而我们一日活动的主体是儿童,教学活动的内容与要求符合多数幼儿的认知水平,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关系是“融”与被“融”的关系,教师要充分了解特殊孩子,为他们提供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创造合适的保教环境,在每次教学活动前,笔者都与带班教师进行沟通,制定出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的教学活动目标,在集体活动中充分运用多种教育策略和教育形式,以满足特殊儿童不同教育要求,使教学活动能符合普通幼儿发展的需要,又能让特殊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对于特殊儿童更为重要,怎样让他们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过于依赖成人,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书中,明确要求我们要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和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强调幼儿的社会性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笔者认为这一点对特殊儿童更为重要。对特殊儿童的保护不应过度。人只有经过社会化,逐步接受社会化,习得社会生活技能,我们所处的时代最低的要求。而只有从幼儿时期注重社会性特征的获得,将来才能积极的适应社会环境,乐观的对待人生。我们有针对性的提供和创设活动环境,使幼儿在环境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发展与人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能力。我园对不同年龄段的特殊幼儿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同时,更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准备和奠基阶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教师是专业人员,而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低,素质较差,可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又离不开家长的率先垂范。幼儿的思维是形象具体的,凭借观察和模仿的方式来掌握日常生活的信息,家长更应注重自身的修养。因此,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的同时,也尽最大的努力改变家长的育儿方式,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家园共育的方式,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讨论孩子的表现,共同发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
4 实例观察分析
王俊是大班的一名小朋友,五周岁,男孩,眼睛先天性斜视,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很调皮,家长及其娇惯。在园的表现很让人头痛,小朋友们经常告状,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可他却满不在乎,斜着眼睛望着你,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偶然的一天早晨,我在幼儿园门口值班,一个小女孩一进园门,就甜甜的向我问好,我摸着她的头。亲切的问候她。正好王俊在她后面进来,看到他羡慕的目光,我立刻也摸摸他的头。先向他问好,并帮他整理衣服。结果他受宠若惊,一整天都很开心,表现很好。我心里一动,这孩子很向往被人关心、被人爱。
一次,我去大班听课,教师讲的是手工课,其他小朋友都自顾地剪,纸屑掉了一地。只有王俊放下手中的剪刀。把地上的纸屑捡得干干净净,还忙得不亦乐乎。多可爱的小朋友!我听完课后,在班内表扬了他,还奖励了他一朵小红花,他别提多开心了。从那以后,我尽量交给他一些小任务,象发餐点,课外活动整队之类,给他锻炼,让他感到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他,树立他的信心,慢慢地他进步了,还主动与教师、小朋友交流了。
刚放五一假期回来,我在幼儿园门口,遇见王俊妈妈,她告诉我王俊在放假时一直在讲怎么还不上学,以前他提起上学是很不乐意的,又哭又闹,他妈妈很感谢我们,还给老师们拿来了自己种的甜瓜,我告诉她,不能收,这是我们该做的。她急了,对于这个质朴的农村妇女,我心里酸酸的。还能说什么呢?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特殊儿童不良习惯性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教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逐步提高,才会最终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蕾,陈莹,姚妍.幼儿园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方法的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5).
四川省自贡汇东幼儿园,于2006年9月正式确立《幼儿性别教育策略研究》课题进行立项研究。课题组经过探索,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幼儿性别教育计划,以及一套完整的幼儿性别教育课程及课程实施方案。课题组从制定性别教育计划入手,进而编制性别教育课程,通过幼儿性别教育课程,让幼儿性别教育从以前的随机化、隐蔽化转变成为正规化、常态化、显性化,根据幼儿的性心理发育特点把与幼儿有关的一些性知识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形成了正确的性别意识。
一、制定性别教育计划
第一阶段:小班(3~4岁),让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部位,说出各部分的名称;让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喜欢自己的性别;学习与性别有关的行为及礼仪,如上厕所的姿势等。
第二阶段:中班(4~5岁),让幼儿认识生命的起源,了解自己是怎么降临人世的;知道两性生殖器的区别;能分辨安全与不安全的身体接触;懂得男女宜分开入厕;体会到异性面前的羞耻等。
第三阶段:大班(5~6岁),适时适度向幼儿讲解性教育的意义;让幼儿接受、喜欢自己的性别;指导幼儿初步建立性保护意识,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学会简单的异往技巧等。
案例:在幼儿园进行的“身体的秘密”探索活动中,老师用游戏和图画的方式告诉孩子身体接触的原则,如:1. 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属于自己的,应该被尊重;2. 可以抚触自己的身体,但抚触有些部位不宜当众进行;3. 不能随意接触别人的身体,如果在接触时别人表示反对,应该及时中止;4. 不可接触别人的一些部位;5. 除了父母、亲近的照看者和医生以外,任何人不能接触自己的隐私部位;6. 如果任何人的接触让你感到不舒服或“不对”,即使是亲友师长,孩子都有权要求中止。
二、编制性别教育课程
课题组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编制出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幼儿性别教育课程。让幼儿在充满爱与尊重的环境中,沉浸在性别教育的课程里,幼儿在与教师、家长一起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奥妙,感受到了性别教育的乐趣。课题组编制的幼儿性别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幼儿性知识教育与幼儿性别角色教育两大部分,共分为7个主题单元,包含28个教育活动。每个单元有单元名称、单元目标、活动主题及活动内容。这7个主题单元具体是:1.我从哪里来;2.我的身体;3.我的好朋友;4.我眼里的婚礼;5.我的家庭;6.我的爱好;7.我的理想。
课题组以中班(4~5岁),大班(5~6岁)两个年龄段的四个班级作为课程实验班级,经过一年的课程实验,确立了完整的幼儿性别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三、选择性别教育教材
以性别教育课程为导向,课题组在选择教材、图书时注意了性别公平原则,考虑到了性别差异。例如,现在许多幼儿园非常重视对幼儿的舞蹈训练,与女孩相比,大部分男孩对舞蹈缺乏兴趣,课题组就引导教师在舞蹈教材的选择上考虑到性别差异,让男孩子表现出“男性”特点。
案例(教师随笔――男孩的节目):
以前编排“六一”节目的时候,我们学前班都是全体男女小朋友同跳一个集体舞。可是每次排练的时候,男小朋友们都是懒洋洋的,演出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今年排练的时候又是这样,我终于忍不住批评了男小朋友们几句,没想到他们还挺不服气的。不知谁嘟哝了一句:“我们又不是女孩子,扭来扭去的,我不喜欢。”立刻,有许多声音附和说:“就是,就是!”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因为我们的舞蹈动作大多是一些手挽花、扭屁股和扭腰的动作,对于这群小男子汉来说,他们当然不乐意了。弄清了原因,我马上改变了策略,将男孩和女孩分开来排舞蹈。男孩的舞蹈或以武术动作为主,或以强劲有力的动作为主,男孩们跳起来特别的卖力,连回家都要练习,在今年的演出中受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好评。
四、设计性别教育活动
课题组专门探讨了“过家家”游戏与性别教育的关系:①“过家家”与性别角色的教育有关。教师给孩子安排在游戏中正确的位置上,让孩子充分地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对自己(爸爸或妈妈)的感受(正确的或错误的),及时地给予指导,即告诉他:做爸爸应该如何……,做妈妈应该如何……;②“过家家”可以促进孩子增长与人交往的知识。 孩子通过“过家家”游戏,与游戏中的“家人”密切接触,他们也会互相拥抱、甚至接吻,向家里其他人示好。孩子这种天真纯洁的感情流露对于成年后的性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及时发现不良发展的倾向,并给予及时的纠正。这些问题主要为:①男孩强行扒看女孩的生殖器官;②男孩和男孩,女孩和女孩扮演生活中的男女角色;③数个男孩与单个女孩扮演夫妻生活或数个女孩与单个男孩扮演夫妻生活。④在男孩与女孩扮演夫妻的过程中,“鬼鬼祟祟”东躲,认为自己扮演的事是见不得人的。
五、制定性别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课题组研究出了幼儿性别教育评价指标,形成了幼儿性别教育评价考核体系,对教师掌握幼儿性别教育理论及技能情况,性别教育课程完成情况,教师撰写的专题论文、案例、观察记录、活动设计等情况做详细记载,通过检查、督促、考核、奖惩等手段确保幼儿性别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为了给孩子一个七彩的童年,我园举办着具有本园特色的阅读活动。短短两年时间,我们发现幼儿们的变化越来越大了。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要让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意识,我们首先在环境的创设上加大力度。孩子在良好的情境中“耳濡目染”,见得多、听得多以后,无形之中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 重新调整图书专用场所
园领导大刀阔斧将园内的图书室重新布局、调整。老师们挑选了许多适合孩子看的图书,又进行了环境的重新布置,使得图书室成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专用场所。
2 着力开辟亲子阅读区域
在幼儿园楼梯的拐角处,我们以粉蓝与粉红为主色调,加上敞开的阅读架,打造了一个小而安静的阅读区。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家长可以在这儿休憩片刻,和孩子翻翻图画书,读读报纸;还可以看看墙面的新书推荐。就这样,我们把点滴的时间与空间利用了起来,在细微处体现了阅读的无处不在。
3 重点酝酿班级书香文化
班级的图书角丰富多彩。我们在每月订阅的《娃娃画报》《嘟嘟熊》等杂志上精选一些作品先进行导读,然后放在图书架上供孩子课余时间翻看。另外还让每个孩子自带一本喜欢的图书,丰富班级的图书角。就这样,孩子的课问生活常常与书为伴。
4 倾情展示孩子创作平台。
校园的创作墙浓墨重彩。在班级的长廊上,我们根据主题推出了亲子共编的《我的爸爸》、《小雨点的歌》等墙饰;在二楼的玻璃墙面前,图文并茂展示了孩子刨编的诗歌谜语;而三楼的亲子大书制作的立体展出,更是吸引了不少家长的眼球.他们一边接孩子,一边驻足观看,很有些门庭若市。
当我们把这些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展示时,希望以后投入活动的家长参与的量更多、质更好。这“小小的平台”引起了“多层浪”哦。
温馨的校园环境向孩子传递了一种“读书”的信息,营造了一种书香氛围。
二、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我们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个发展的舞台。事先教师对每一个活动进行研讨,流程是:设计活动方案一一做好宣传工作一一活动开展――反思总结。
阅读活动可谓丰富多彩,色彩纷呈。有“阅读会标征集”、“参观图书馆”、“图书义卖活动”、“图书漂流活动”、“儿歌童谣诵读”等等。我们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幼儿只是参与的情况,师生、亲子共同收集资料、参与讨论,体验阅读的快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在圣诞节这一天,全园举行了“儿歌、诗歌、故事诵读”比赛,上台表演的中大班孩子们声音响亮,落落大方,小班的孩子则相对拘谨一些,但是,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展露的盈盈笑意,也看到了他们进步的点点足迹。
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师生们体味着遨游童书世界的自由,品尝着吮吸读本的甘甜……读书已成为一道最靓的风景,绚丽了大家成长的路程。
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书香伴随孩子茁壮成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通过阅读,让孩子在书籍的海洋中浸润,不断充实孩子的文化底蕴、健全孩子的人格,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现在,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或安静端坐,或两腿盘膝,尽情沐浴在浓郁的书香中,还时不时地听到孩子们低声交流着。在图书义卖活动中,家长与孩子的热情参与让我们体验到了春天般的爱心融融。
淡淡的书香使孩子们的读书兴趣有了提高,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孩子们的心灵变得更加澄澈明净了。
2 书香积淀教师生命底蕴
书香校园的建设除了需要有一支好读书、读好书的孩子队伍,还需要打造一支敬业、合作、学习型的教师团队,这样才能实现我园追求教育卓越、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读书沙龙、随笔竞赛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教师经常保持一种读书的热情。点击幼儿园的网站,发现内容不断更新着,老师与家长你来我往,兴致勃勃探讨着有关阅读节的活动。
与此同时,学校还邀请教育专家来校做讲座,如邀请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老师、早期教育编辑姚国麟老师做客竹园幼儿园,让教师与名家交流,激发教师学习与阅读甚至创作的热情。
系列读书活动的扎实开展,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使教师们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寻找一份心灵的宁静。
3 书香挖掘家长内在潜能
家庭教育对孩子个性的成长、爱好的形成作用要更大、更直接。我们坚信:始有爱书的父母,才有爱书的孩子。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父母需要读书,需要与孩子一起学习。
结合我们的书香满园行动,我们也大力开展“营造书香家庭”活动。相对于学校来说,希望他们能支持孩子在课余并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能以“朋友”的身份予以帮助。
如《图书漂流》活动,我们的目标定位于:让幼儿能读到一本好书、读懂一本好书、分享读书的快乐。依据以上几点,我们发动教师和家委会成员每人推荐一本“优秀读物”,图书第一页附上推荐理由,最后一页设计一张“读后心得”表,然后让优秀读本在班内、园内进行漂流。
又如《会标征集活动》,方案设计完后,环境组教师制作宣传海报张贴在园内,由于方案详细可行,因此家长们纷纷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家委会和教师代表在近三百幅作品中,精心挑选出40幅作品进入第二轮评选。
最后太阳大班思骐家庭的作品成为最满意的作品。该作品的背景是绿色的圆,中间是一本围棋棋书,圆形四周是绿色的嫩芽,其寓意是读好一本书,读懂一本书,可能是走好人生的开端,使嫩芽细叶享受阳光雨露,经受起风霜严寒,长成参天大树。
正如新《纲要》所提出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我们的教师都感慨地说,家长水平很高,家长资源是十分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