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班健康教育内容

大班健康教育内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5 16:53:10

大班健康教育内容

大班健康教育内容篇(1)

目前,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己成为小学班主任的新职责和新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 小学班主任应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真正把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 注意将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和心理健康医生角色溶为一体。以心理学的有关理念、方法为指导, 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 建立“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来协调各方教育力量, 培育良好班集体, 塑造学生完整人格。一、渗透式教育基本概况渗透式教育是一种以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就是小学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融入到班主任的一切工作中。在进行常规教育教学活动, 班级管理、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 自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活动。它不以直接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为目的, 而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受教育者, 塑造其心理品质, 影响其心灵的成长。培养出一批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技巧的小学班主任后, 对于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对于更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对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时代在前进, 社会在发展, 原有的德育结构己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要求。小学班主任应自觉地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现己成为小学班主任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为小学班主任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 同时还为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成效提供了新途径。2、更新了小学班主任的观念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新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 转变或改善教育方法的特殊作用。小学班主任传统的教育方式多用说服教育、提供榜样、确立规范等方法, 一般倾向于“我说你听, 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为小学班主任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 同时还为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成效提供了新途径。2、更新了小学班主任的观念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新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 转变或改善教育方法的特殊作用。小学班主任传统的教育方式多用说服教育、提供榜样、确立规范等方法, 一般倾向于“我说你听, 我决定你执行”, 习惯于以自己的要求去规范小学生的思想言行。而心理健康教育使广大小学班主任转变观念, 接受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班主任从一种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3、促进了小学班主任工作重点的转变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是比较多的, 从班主任的教育功能来说, 班主任不应该仅仅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者, 或者是小学生学业成长的管理者而己, 他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 既面对一群涉世经验几乎为零的儿童, 他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使其视角转向为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成为小学生个性成长的促进者。4、提高了小学班主任的个人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 小学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 肩负着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任务。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深造, 使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和深化, 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同时, 自己的心理素质也得到提高, 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也会得到巩固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

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修养, 还要能巧妙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班主任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1、展现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现示范性的渗透原则小学生,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 而班主任是他们的天然榜样。一个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自我意识等。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每一个小学班主任都应充分认识自身人格修养的重要性, 足够地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 努力地实现人格的提升, 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2、营造和谐的班集体心理氛围, 体现潜隐性的渗透原则心理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环境, 但它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的潜在影响力。心理学研究证明,心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才都是有很大影响的, 良好的心境能促进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良的心境则会降低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阻碍人才的成长。在班级管理中要形成宽松的环境, 创设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以此熏陶和感染学生, 以求“润物细无声”。班级人文环境的创建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而人性化的教育则在尊重学生的同时, 发展、完善着学生的人格。3、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体现基础性的渗透原则小学班主任一般都至少担任着一门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学科特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 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技术, 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辅导, 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 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4、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体现主导性的渗透原则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专门的过程。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是一项前瞻性的活动, 是构建良好心理场的的基础作。小学班主任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 要积极学习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要领, 使课的内容、形式、方法更加趋近学生的心理需求, 满足学生的发展渴望。5、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体现活动性的渗透原则研究与实践证明,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 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小学班主任应注重实践, 给学生机会, 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 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 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6、建立三维教育网络, 体现整体性的渗透原则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学校、家庭和社区在对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保持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的同步性、一致性。

大班健康教育内容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级管理;作用;应用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科学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确保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班级管理的初级阶段,班主任则需要在此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延伸,管理不是重心,班级管理的重心应该在学生身上,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与人相处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站在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部分出现不合群、性情急躁、悲观等不良心态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2.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及生活中出现摩擦、争执等现象无法避免,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协调,帮助学生明白争执并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协调或者沟通来进行问题的处理。教师自身也要做好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引导,这样就可以将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3.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的进行问题的分析,这对于发育中的小学生非常重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下,学生可以明确地了解自身的问题与优势,教师也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班级的管理,通过细节的处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自信、乐观、诚实的优良品德。同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也会有意识的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回馈社会储备力量。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观,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2.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健康的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差异化的生活背景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通过观察逐步的强化学生的心理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受挫能力及控制力,这些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工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任何人在社会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们需要面对的群体也各不相同。现阶段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庭的溺爱会让学生非常的自我、自私,这些性格极易给孩子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沟通、相处的技巧,更好地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4.帮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宣泄情感。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稍显不足,但是基础性的感恩教育是学生必须学会的。心理健康教育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包容、接受、领悟社会、家庭、学校给予自己的历练和爱护。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形式

一般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单独教育和集体教育两组形式来进行。单独教育可以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科学的引导,如学生在出现较大心理问题的时候,单独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的隐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集体教育则可极大的减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这两种方法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都运用的较为普遍,教师可以依据班级管理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2.具体的实施方法

(1)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多方面进行引导。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及领悟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同时,按照学龄段的不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填充,以此来提高心理教育的预见性。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予以重视,适时的帮助学生减压可以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明确作为一个学生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有目的的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

(2)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渗透的,德育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内容和措施落实奠定基础,二者是互补的,德育过程中,采用榜样示范,典型引路、批评和表扬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的各种有趣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个班要形成良好的班纪班风,需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班的小学班主任,至少担任着这个班的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那么就需要教师充分挖取学科知识结构中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建立心理健康驿站。心理驿站中受教育的学生是学生自己感到有心理困惑、心理压力时主动寻找教师,希望得到帮助。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平台,不仅有助于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合理布置工作,也帮助了由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的学生,使他们走出不良心理的阴影,在集体中快乐地成长。

(5)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人的主观意识都会通过行为表达出来,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需要时时留意,对于一些表现较为特立独行的学生必须予以关注和引导,让其步入正轨。在日常班级的管理中,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如“一周值日生”“小助手”等活动都非常可行,学生在体验过班级管理的角色之后会一改之前的不足,学会为他人着想,并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

四、总结

对于班主任而言,除了需要教好专业课程之外,还需要通过科学的班级管理确保所在班级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班级管理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必须在遵循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抓住核心,并围绕这一核心进行现有方法的科学运用。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非常有限,且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非常的繁杂,因此,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郭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严与爱[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大班健康教育内容篇(3)

关键词:班主任 管理 心理健康 教育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因素

1.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固有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成长中的中学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

2.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

3.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激烈的升学竞争,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中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往往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当前不少学生在“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精神健康”等方面心理压力较大,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力差、群体性差、意志薄弱、对人冷漠等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帮助中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还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在开展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时把握好: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全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原则,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班主任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在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班级各项管理的实施、协调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更是极为重要。班主任要注意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积极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班主任要积极地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的最新动态,要及时的跟学生进行交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心理动态,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其次班主任要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便于在工作中及时的了解具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进行具体的个性教育;最后,还要要定期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回访,制定一定的措施,促进此方面的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2.将心理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班主任要积极地开展学科教育穿插式教育。对教材本身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恰到好处的挖掘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的思想,还要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情感的激励和培养。因此,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教学科的内容,尽可能地开发学科活动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心理相容。班主任要公平的对全班学生进行公平的教育管理。班级是由具有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组成的,在整个班级中必然会有“优秀生”和“低差生”,班主任的主要心理教育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要积极地引导“优生”帮扶“差生”,积极构建“差生”向“优生”学习的班级文化氛围,积极地创建互尊互爱的班级学习品格,促进学生与班主任的和谐相处。

4.在环境布置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环境资源的教育功能是班主任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工作内容。如精心布置教室、开展茶话会等。在教室里可设立“光荣榜”、“评比栏”、“养生角”、“个人之最”、“图书角”、“名人名言”、“师生沟通本”等,做到艺术性与教育性融为一体,既美化环境又熏陶学生。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教室黑板报的作用,班主任积极参与进来,把黑板报办成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宣传阵地,既能锻炼学生又能教育学生。

5.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促进中学生和班主任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6.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心理辅导的功能。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将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召开班会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四、结语

今天的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已不再是单纯进行知识传递,它需要承担更多社会其他机构承担的职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班主任老师要首当其冲,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外,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并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及时总结调控,经常开展教育研讨活动,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促进中学生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山.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01期.

大班健康教育内容篇(4)

关键词:职业高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目前,社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前景。然而,职高生所接触的事物逐渐多元化、多样化,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现今很多职高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这就增加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难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让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还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一、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职高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才选择读职业高中,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尚未成熟,因此在专业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所选专业的具体内容了解不够详细,另一方面他们不知道自己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这就给职高生造成了心理负担。而学校以及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没有重视到这一问题,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学校的招生和日常教学工作中,没有向学生具体地介绍各专业的特点以及就业方向,让学生不能安心地学习。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高中学校均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管理规定而安排某个教师兼任心理咨询师,由于这些教师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并且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限,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只流于形式,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只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总体而言,现阶段职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非常薄弱,对学生心里健康问题的认识度也不够深刻,亟需解决。

3.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体系不完善。目前,虽然有些职业高中顺应新课改的要求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并且也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困难重重,本质原因是职业高中没有构建一条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的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人员与班主任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且校内的资源没有有效合理的整合,无法形成一个连续的、系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辅导、跟踪的工作机制。

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有效对策

1.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及班主任必须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解决在专业的选择与就业方面的心理难题。教师在入校时就应该统一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解析大会,向学生更加具体地介绍专业特点,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的就业前景,并通过分析一些毕业生的工作实例来向学生展示今后的工作状态、工作环境以及工资待遇,这就能够解决学生在专业选择与就业选择方面的心理难题,告诉学生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确保毕业生的就业率,让学生更加安心地、有目标地学习专业知识。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督促和支持职业高中学校配备专业素质较高的心理咨询师,同时,还应该对班主任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转变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与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沟通交流,并告知学生家长配合心理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健康问题,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职业高中的心理咨询师应该科学地制订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而普及学生的心里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3.构建立体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随着对职高生教育的认识更深入,职高生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只是单方面地依赖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职业高中学校要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性。该三级网络的第一级是校领导,他们主要起到支持、督促作用;第二级是系统延伸层,主要是班主任以及各任课教师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以及心理健康活动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级是学生自助,主要是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且向班主任反馈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一些有趣的心理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将会大大提高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效果,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时解决问题。

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只有全面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轻松管理班级,为班级营造出团结互助、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内心更加积极向上,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蕾.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10):79-84.

[2]徐进.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308-309.

大班健康教育内容篇(5)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093)

摘要:易班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及利用易班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提出了两点思考:一是怎样利用易班网班级分阶段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怎样加强易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并提供了“易班平台助力班级心理团训”的实践案例。

http://

关键词 :易班;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3-0031-04

作者简介:高晓霞(1980—),女,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4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易班网上班级建设策略研究——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特色的分阶段建设模式探索”(项目编号:2014-D-136,主持人:高晓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高职学生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人格完善、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许多高职院校主动占领网络这一阵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易班是一个主要面向高校师生的网络虚拟社区,是上海市教委在全市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集成了BBS、SNS、博客、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易班是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易班在高校中设立了学生工作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如何以易班为载体,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一)网络信息时代的需要

根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学生仍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①。网络无处不在的信息化时代,改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友方式、思维模式,仅仅通过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远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流。依托网络,可以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信息的平台、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平台、心理咨询的服务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感悟的分享交流平台。

(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近年来,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定位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有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高职院校的学制通常只有三年,由于年级不同,培养目标和重点不同,对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也不同:一年级新生所面临的是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等适应性为主的问题;二年级学生更多的是侧重于人格完善、人生目标设定、自我意识进一步成长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到了毕业班,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踏出校门走进企业,实习期间学生相对分散,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在这一阶段,学生还面临择业、升学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鉴于此,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适应高职院校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利用易班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

(一)完善的功能模块,是利用易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

易班包括四大主要功能结构,分别为主页面结构、网站层次结构、班级主页结构、个人主页结构。每个结构都有其相对应的主要模块和功能,而易班中最为主要的功能是班级功能。教师或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易班的话题、相册、网盘、消息等功能组织或参与相应的线上活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见表1)。

(二)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利用易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关键

易班自2009年推行至今,仅上海地区高职院校注册和使用的人数已达76 365人。易班推行初期,在高职院校的推广使用遇到了较大的阻碍,教师和学生更愿意选择QQ、人人网等已经习惯使用的网络平台。随着易班功能模块的逐渐成熟完善和宣传模式的不断创新,易班也越来越吸引广大师生的眼球。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辅导员等教师已逐渐适应易班的使用,并充分利用易班的各项功能模块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共同营造易班民主平等、和谐温馨、健康积极的良好氛围。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美文分享、心理图片展等活动丰富易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促进了高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利用易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保障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概念是相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网络可视为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突破时空的“大教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两种模式相辅相成,它不能完全脱离或者取代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而独自存在,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就缺乏教育的内涵,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利用易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在形式上,一方面要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易班平台进行发帖投票、上传相册视频、发表博文、私信交流等,另一方面要拓展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如心理团训、心理情景剧、心理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两者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愿。在内容上,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易班上进行学习分享,另一方面则要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获取内容,如通过时间管理、恋爱心理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将活动素材、个人感悟等分享到易班上,利用易班平台交流学习,实现“助人自助”。

三、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考

易班网上班级是易班中最为主要的功能,也是最为活跃的空间。高职新生在入校前已基本完成易班注册,成为相应班级中的一员。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为注重全体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完善和潜能的开发,工作方法也由事后干预转为事前预防。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以全员参与的易班网上班级的管理模式实施为主要特征。

(一)分阶段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学生适应阶段、学生全面发展阶段及学生实习就业升学阶段,在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如相比高中而言对高职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不适应、对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不适应、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不适应等。这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是加强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尽快渡过心理断乳期。经过了适应期,大部分学生开始积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工作、活动中,这一阶段会出现如何协调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如何完善自己等系列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到了毕业班,在面临实习、就业、升学的重大抉择时,学生常会出现自卑、逃避、依赖、焦虑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则要加强就业和升学指导,帮助学生正视问题,引导学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结合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顶层设计,在易班网班级中推行“贯穿整个大学三年的固定项目+根据阶段特点的特色项目”结合的方式,并开辟“活动专题区”。固定项目设有“易周话题”、“易周班级大事记”、“同窗情谊”等,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话题讨论,关心班级、关爱同学,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基于易班网班级分阶段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表2所示。所有的项目都可以话题模块进行分类搜索,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记录了每位学生的成长经历。

(二)加强易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培养了一支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并且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方面的专业培训,院系设立心理辅导员,班级选拔朋辈心理委员,宿舍增设心理信息员。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为了加强易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可为每个易班网班级(自然班级)选配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指导该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易班,心理咨询师可以给班级朋辈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开展网络团体培训、指导他们工作,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开展团体咨询、团体辅导或者通过易班私信开展个别咨询,让咨询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朋辈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也要加强易班心理健康教育,及时通过话题、网盘、相册等上传与更新易班开设的各个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分享与话题讨论。

除了易班网班级功能,还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博客、提供网络心理测验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过程,应不断挖掘易班各功能模块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探索基于易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升综合素质服务。

四、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践案例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实践案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表现在多个方面。“易班平台助力班级心理团训”就是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一个案例。

心理团训是在团体环境下通过团体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的心理培训方式,具有互动性强、影响面大等优势。它可以充分依托易班平台,线上线下紧密结合,优势互补,进而提升团训效果。

易班平台助力班级心理团训实施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建立易班项目负责人制度,朋辈心理委员作为“心理团训”这一项目的负责人组建项目团队。该团队主要通过易班班级话题、相册等发表团训活动通知、调查、流程、新闻、相册、视频、感悟等内容。其次,借助易班开展班级心理团训,主要抓两个环节,如下页图1所示。团训开始之前,通过易班话题团训通知,动员班级成员积极参与,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团训主题。围绕着团训主题在易班上发起投票,开展活动前调查。在团训正式开始之前活动流程,这样学生可以提前准备,以便团训顺利进行。团训结束后,及时通过易班团训新闻、相册、视频,对活动进行宣传及总结。最重要的是学生可通过易班交流与分享团训感悟,对团训情况进行反馈,为下次活动更好地开展打下基础。

易班平台助力班级心理团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易班平台上进行交流与互动,推进易班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易班平台的作用。与此同时,可增强心理团训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团训的作用,拓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注释:

①http://ke.baidu.com/view/eefa4556b52acfc789ebc991.

html,《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7月。

http://

参考文献:

[1]孙小秋.简论易班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3,30(3):69-71.

[2]张亚.大学生入学教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119.

[3]罗栋,唐佳海.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29(3):13-16.

[4]傅彩云.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路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21):100-101.

大班健康教育内容篇(6)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方法与途径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除文化素质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也成为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并对其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的健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在大学阶段不容忽视。而在如何有效实施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中,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新的课程改革之后,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精神,我校给08级每个新生班配备了班主任。在此,将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浅谈班主任实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对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心理教育的顺利有效地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而作为一线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从而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优势

1.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灵活选择性。

相比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较全面,较深入。因此可根据本班的整体情况和突出问题、个体特点进行有选择性的讲授、训练和矫治。在个体施教上,班主任更具有针对性,这甚至是专职心理学教师力所不及的。相比专职心理学教师,他们所教班级多,人数多,强调对学生整体的教育,即使有“点”上的教育,那也是极个别的学生。而班主任由于其本身的工作重点,更多的是对“个体”的教育与辅导,在教育内容与方法上具有更为鲜明的针对性和灵活的选择性。

2.具有时空的灵活性和实施的便利性。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地点较灵活,可在校内外;也可在课内外;既可利用较长的时间进行跟踪式教育,如:入学教育和班会时间;也可利用较短的时间,如课间休息和放学之后。而专职心理学教师却受到较大的局限性,时间和空间基本上限制在上课时间和上课班级。

3.具有防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我院选取的班主任均为专业必修课教师,因此在了解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对其学习的基本情况也可谓‘了如指掌’,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全程式的系统的研究与教育。

三、通过对入学新生(均为专科二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相关调查,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常见问题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上的区别。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心理障碍,自卑的学生感到自己无能,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并自感无力克服。表现为胆小,不敢与人竞争,不敢抬头挺胸出现在同龄本科同学面前,总是怨恨自己,导致自己不断走向退缩。

2.厌学心理。

当前,许多学生在从紧张的高中阶段迈入新的大学阶段之后,表现出厌学现象,认为大学完全是张扬个性的舞台,继续伏案学习是在浪费时间。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处于被动状态,对学校、对老师态度冷漠。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上课精神涣散,作业抄袭,考试舞弊,严重者逃学、辍学。厌学原因十分复杂。有的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学习目标极低,学业基础差;有的遭受到批评、指责和冷落,超过了他自身的心理承受力,以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3.考试过度焦虑心理。

焦虑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测试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不同程度的焦虑,对考试有不同的影响。焦虑程度适当,有利于促进复习考出好水平。焦虑程度太低,会使学生对考试满不在乎,骄傲自满,考不出好水平。焦虑过度则使学生坐立不安,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比较紊乱,解题容易出错,不能发挥正常水平。

4.自尊心问题。

相比于中学生,初入大学的学生自尊心表现更为强烈。这往往导致对自我的评价过高,容易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致使他们很难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遇到挫折时会产生苦闷心理。有较强的好胜心理,但耐挫力不够强,对失败充满恐惧,对成功充满渴求,有时为了获得成功会不择手段。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健全的表现,容易引发心理疾患。

相反,有些同学则表现为自尊心过低,对自我的评价过低,因而在许多方面对自己抱有负面看法,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他们一般学习的动机不强,无上进心,因而学习成绩很差。对自己学业上的失败也常感受为是自己缺乏能力的结果,从而导致有较强的自卑心理,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和适应能力差的表现。

四、班主任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原则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充分了解,班主任应该开展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有针对性地采用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

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没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生对自己的心理世界永远是混沌的,一遇到心理困扰便显得无所适从。心理学知识对指导学生的学有好处,他们按照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效就会有所提高。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改变学生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2.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学习环境,优化群体心理。

从根本上说,这就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克服传统应试教育导致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做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健康全面发展。应减少名目繁多的各种测验、考试,合理释放学生的应试压力与紧张感。同时,班主任应充分认识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丰富班级文化的形式与内容(戴鉴雄,2007)。

3.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心态。

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还须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扩大社会接触面,打破从校门到家门的封闭式生活而给学生造成的胆怯恐惧等心理状态,增强意志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独立生活能力差、挫折耐受性差等心理。

4.帮助学生确立符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建立符合个人实际的抱负水平。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主动地促进自己个性的完美发展。这样自然会心情舒畅、精神健康。

总之,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要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关键要创建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学生工作最前线的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掌握其心理发展动向,采取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乐.关于高中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4,(1).

[2]戴鉴雄.试论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研究,2007,(3).

大班健康教育内容篇(7)

关键词 主题班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1主题班会的内涵

1.1主题班会的定义

主题班会是高校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班级自形成起就是开展班级工作的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学习指导,宣传新政策新思想的中介和桥梁。主题班会是在确定鲜明主题的前提下以班级为单位的思想教育活动,是辅导员根据学校或系科工作的要求和部署,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或班团干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精心策划的围绕一定主题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综合课程,其形式有讲座式、报告式、讨论式、表演式、参观或实践后的交流总结式等等。

1.2主题班会的功能

主题班会的开展,对于形成健全的班级集体、正确的集体舆论,发展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1导向功能

与课堂教学不同,主题班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也就赋予了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组织特征。新时代的大学生们面对诸多复杂的社会话题认识各有不同,有些甚至会出现偏差,主题班会可以通过辩论、演讲等形式使学生明确和强化对某问题的认识,起到正面的导向作用。

1.2.2凝聚功能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实体的核心与灵魂。学生参与主题班会,能够相互学习与交流,增加对班级同学的了解、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持续有效的主题班会有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

1.2.3自我教育功能

在主题班会的开展过程中,学生扮演着双重角色。他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他们既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正因为其双重角色的扮演,使得学生在主题班会过程中有着更深的感受性,主题班会的持续召开有助于增强班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1.2.4激励功能

由于学生个体本身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能力各有不同,主题班会的开展为众多学生提供能力展示的宽阔平台。学生整个活动参与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励大学生在的健康成长。

2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日益复杂。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类知识爆炸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当代大学生更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接班人。无疑,信息化的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毫不夸张地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每个大学生的人生必修课程,受到了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指标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都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心理不会失调。心理学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心理健康有三个层次:预防心理障碍的出现是心理健康的最低要求;能够有效地学习、生活、交往是心理健康的第二境界;发挥自身潜能、促进自我实现、追求自身全面发展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

目前我国大学生大多在心理上存在有焦虑、恐惧、强迫、抑郁、情感危机等表现,很多大学生在远离父母之后首先感到的就是不适应,在无法自我调适之后便陷入莫名的空虚、困惑、烦恼,甚至精神崩溃,少数学生还存在心理素质不良,甚至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药家鑫撞伤路人连捅数刀事件、马加爵事件,更是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的高潮。这些极端的事件虽然与个人成长问题有关,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缺失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思想道德和心理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逐渐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在这关键时间进行适当地引导,对于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时间观、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意义。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

2.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与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泛指学校班级对学生施加的行为规范、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稳定、持续的积极适应的心理状态,并能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较好地适应客观环境。简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来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现行教育体制之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数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业心理咨询室来实施,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诸如理念错位、价值取向偏差和实施滞后等很多问题,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大学生并不追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完整性,而普遍对实践内容感兴趣,表现出“适需”、“适用”的倾向。而主题班会的开展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欠缺。

3充分发挥主题班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不同,但是在实质上却很多相通之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而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与心理障碍问题往往混杂在一起。这些共性和联系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并借助德育途径,在意识层次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主题班会的开展恰好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相关载体。

高校主题班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是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习指导、宣传新政策新思想的中介和桥梁。主题班会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学生互动的重要载体,已经逐步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既创新了高校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又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对教师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缓解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辅导员作为主题班会的总导演在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时,应该坚持以下原则,实现活动的预期目标:

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系。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与理解学生,专心聆听学生发表意见,不轻率地对学生的观点横加批判。教师对学生要胸怀坦白,决不要掩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班会情境,以其中一员的身份畅谈自己切身感受,引导学生在班会现场畅所欲言。

第二,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依赖于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的现场气氛。良好的集体舆论在活动中往往可以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一个有良好氛围的班级集体往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保证。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活动。学生自愿、自主地参与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机制。在选择主题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动机;当学生还不具备这种动机时,教师应设法引导、培养。

第四,活动的持续性原则。通过主题班会的有序开展,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全程化的发展性素质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要有一定的周期性,以每月一次最佳,可以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效果。班会的选题或名称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和完善。班会开展过程中形式的选择和技术的运用要依据班会内容而确定,但一定要符合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五,做好教育活动的准备与小结。在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师就是绝对的旁观者,教师应该像导演一样对活动过程进行精心构思。

第六,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发展观点、创新的思维来对待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洞察力,具备创新的意识,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设计出经典的主题与活动,让学生乘心理健康之舟到达人生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李艳.高校主题班会的功能定位与功能实现――兼论主题班会教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J].理论观察,2011(2).

[2] 黄国萍.三位一体:高校主题班会的整合创新之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的整合[J].池州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