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改革心得体会

改革心得体会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1 10:09:41

改革心得体会

改革心得体会篇(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历史潮流、把握世界大势、着眼人类未来、立足中国实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使改革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最强劲动力,成为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精神坐标。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关乎人民群众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发扬“钉钉子”精神,以统筹兼顾的智慧、壮士断腕的勇气、动真碰硬的决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事实雄辩地证明,只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只要始终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和国家一定能永葆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篇章。教育是民生之首,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把“更好的教育”摆在人民对美好生活“十大期盼”之首,先后就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多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好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改革发展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持“四个服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充分体现了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神圣时代使命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鲜明时代特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快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包括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在内的教育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越走越宽广。

改革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 引导 兴趣 乐学 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06-01

作为一名教师,自从一九九四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县教育局和学校的组织下,一直在从事教育改革,从一开始的“目标教学”,到后来的学“洋思、1+1”课堂,通过这些学习,我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最近,学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热潮,我又在网上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实录,我了解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学生愿意学了,老师愿意教了,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的各方面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杜郎口的课堂活了起来,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老师讲的少了,说的少了,写的也少了,而学生学的多了、想的多了、说的多了、问的多了、做的多了,思考深入,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看到的是努力学习的学生、激烈讨论的学生、充满激情的学生。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是由老师提前设计好的,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权威式的垄断课堂。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忽略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没有自己的思维,形不成自己的方法,更谈不上创新。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堂课可以灵活多变,但是不管怎么教都必须要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引导课堂,适当操控,合理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

1 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转变

在课改开始的阶段,我对课改理念理解不透,对新课改理念的不能深刻地认识,总是存在报怨的心理,认为是“瞎折腾”,搞“形式主义”。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想过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但在思想上还是有所顾虑,怕学生不会学习,担心他们学不好、知识掌握不牢,担心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外,我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低,完成不了一堂课该掌握的知识,没有形成应有的能力,教学改革如果不成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无法弥补的。为此,我很快安定下来,开始深刻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体现了课改理念?课堂教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如何操控课堂?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从而让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变得深厚,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让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让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2 找出问题,深入研究

为了找出问题,我深入研究。通过研究,我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尽管我认真学习钻研,尽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教学效果和成绩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自己总觉得效果不是很明显。

于是,我又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在玩游戏的时候就能很快地学会如何打游戏,也不需要任何人教,有的甚至完全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而到了课堂上就昏昏欲睡?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我发现是把学生管的太死了,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学生身上,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对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真正实现教育局倡导的“七有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将学生引上一条合理的学习之路,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在“1+1”课堂中,预习课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空间,但是也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各个学习环节的设置,只有各个学习环节、课堂学习程序设计合理,学生的自学才能有序而充分。在学习课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认真学习、深入讨论、积极展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3 结语

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1+1”课堂中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反思,一定使自己“导演”好课堂,一定可以使学生积极自主的去学习,向着“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努力。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对于老师来说,设计课堂、组织课堂、引导学生,都是要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Z].

改革心得体会篇(3)

强国先强身 体育蓬勃则中国强壮

景凤乡中心学校田旭东

2020年12月24日-28日,怀着激动地心情,带着学习的态度,有幸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和北京市学校体育联合会携手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论坛暨第三期全员体育育人项目培训班”,这次培训的重要内容有:校园足球相关政策文件解读;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重点问题;新时代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工程10+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思考;全员运动会的理论与实践方法。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参观了学校体育改革成果展示,并且亲身体验参与了全员运动会,通过这次培训,给予了我们体育教师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一个个教学资源实例,一次次专家学者的讲解,无不指引着我们前行。

一、机会难得,学习氛围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们都特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主角转换,认真,虚心,诚恳,从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校长都能专心致志,认真聆听,记录笔记,学习氛围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培训全面系统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像一顿饕餮盛宴,毫无保留的呈现在我们面前。首先是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吴建所长,给我们讲解了《校园足球相关文件解读》,从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讲解分析了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通过吴建老师的解读,使我了解到校园足球开展最大的难题是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场地器材方面,联想到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明白了校园足球的最大敌人,打破了开展校园足球运动“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的现象,“体育之兼进,体与育并重”,对日后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我们可以动手自制器材,只要学生热情高涨,一切难题都不算难题。紧接着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教授关于“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热点问题”中的体教融合以及体教分离问题作了分析,全场掌声雷动,引起了每一位体育工作者的共鸣,毛教授从体教融合、中考体育、校园足球、体质“三精准”、走班制教学五个方面解读了学校体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聆听了毛教授的讲读,使我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体育和教育不是两张皮,二者要做到相辅相成,体教融合是现在的必然趋势,理论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支持,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体会运动的快乐,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理论学习,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体育不再是人们口中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是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正如提到的: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不可少年“娘”而中国“娘”,做真正的教育。通过教育部申继亮,侯莉娟等几位专家关于教育政策方面的解读,让我更加清醒认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神圣又伟大的职业,不仅仅是口头承诺,更要脚踏实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要摒弃以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散态度,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随后,我观摩了实验区、实验校的教改经验分享,看到了各个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加上李署刚教授关于全员运动会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的讲解,通过实践和理论的学习,全面认识了全员运动会,并被全员运动会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不禁让我与自己学校举办的运动会进行对比,全员运动会的宗旨是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因此,又叫“一个都不能少的运动会”,老式运动会当中只有少数参与,只是一少部分学生的事情的弊病不再存在,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了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热情,真正做到学生体质健康要求,响应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真正做到体育强国,体育育人。“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向坚持下去”,教育工作亦是如此。

改革心得体会篇(4)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我国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党也需要做好改革的掌舵人,把我们党治理好、建设好,不断推动改革健康向前发展。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心得体会2020精选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心得体会2020精选范文1将改革进行到底,党需做好掌舵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召开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之所以取得世所罕见的巨大成就,同党的坚强领导分不开。历史证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必然选取,而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掌舵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治理好党、建设好党,改革才能继续进行,并不断向纵深处发展。

党的_大召开以来,党的建设被放在一个历史新高度,党的建设为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带给了坚强的组织制度保障,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效能性。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我国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党也需要做好改革的掌舵人,把我们党治理好、建设好,不断推动改革健康向前发展。

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心得体会2020精选范文211月13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第三场播出,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张建春带我们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的成就。其中关于“坚持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改革开放事业成败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的精彩讲解,让人深深体会到党和国家为大力培养选拔“好干部”,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所下的大力气,我们大学生选调村官便是被“下力气”的一员。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曾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为第一位,有德才能做到“忠”,忠于党忠于人民,是为“好干部”的基本。“好干部”的标准有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二十字,总结而来就是德才兼备。在选调村官的选拔考试中,报考条件中第一条就是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品德优良,这是从“根”上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实践磨炼,“严爱”结合,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在报告中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如我们大学生村官选调到基层一线锻炼,就是让我们切实体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紧迫急促,同样也给我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诗和远方,相信我们能够经受考验、砥砺成长。

梯次配备,有序更替,提供充足后备力量。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干部中的人才力量同样重要。“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士必起于卒伍”,我们这些初出茅庐大学生村官们,迈出温暖的校园到基层一线,我们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成长,培养锻炼能力,不断打磨自己,提升政治素养,强化业务能力,时刻做好准备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力量。

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心得体会2020精选范文3在这次的全面深化改革中,涵盖面积如此广泛的改革方针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近年来中国梦的提出,使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上,认为中国梦实际上就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梦,实现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富强的道路,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是中国人伟大复兴的梦想,因此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路上,面临着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的道路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然而这对于中国梦的实现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而改革开放只带领了一部分人先富裕,这与中国梦的共同特点相背离,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上,中国必须要走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要能够造福更多的中国人,要为全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努力深化要求,中国改革力度的强大要求,中国的改革力度,搜集到更多的中国人,是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这正与我们中国梦的最终要求不谋而合,是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实践,中国梦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之梦,是中国人民走向全民富裕的伟大决心,在中国梦的实践中,中国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改革的溯及面和改革的溯及力。使中国梦真正的得以实现,实现全中国人民的富强的小康生活目标,将改革进行到底。事实证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法宝,在全国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形势下,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法宝,要想让梦想照进现实,党员干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领路人,能否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实现中国梦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人人都有梦想也有追梦的权利梦想,有更高的收入,更稳定的工作,更好的医疗条件,这些美好的梦想需要党员干部带头实践,真正的走好群众路线,切实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实现愿望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中国梦不再是梦。

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心得体会2020精选范文4实践是变化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观看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反映出当前我们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潜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主要是从严治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将改革进行到底》有感《将改革进行到底》有感。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就越需要全面从严治党,就要选好人、用好人将改革进行到底。选错人、用错人,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务必不断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防范和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且,我们党员干部在难题面前,要敢于直面难题、勇于担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为我们应对困难的巨大财富,为更完美的祖国添砖加瓦

以思想建党为突破口,狠抓作风建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三严三实”,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熔炉中不断锤炼自己,“严纪律、守规矩、多奉献”;从“我”做起,在法纪面前,务必自觉克服侥幸心理、变通心理,不打“擦边球”、不碰“高压线”,时刻把纪律规矩的红线标示心头《将改革进行到底》有感心得体会。要敬畏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心存敬畏,秉公用权,始终把执政为民当做行使权力的行动指南,自觉理解监督,确保权力服务人民。

从点滴做起,把党中央坚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中央的_远瞩和深谋远虑,为国为民谋良策的良苦用心,走出一条信仰之路、光明之路、正党之路、伟大的兴国之路。

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心得体会2020精选范文5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速度、结构、动力,三个关键词,勾勒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内涵。——《将改革进行到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世界经济下行,让高位发展的中国也受到了影响、感受到压力。“三驾马车”中,投资、出口的拉动力越来越小,国内产品消费驱动相对乏力。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等价格优势逐步削减,人民对生态保护、资源集约、绿色发展的需求与粗放生产之间的矛盾逐步加剧,这都对我国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引领好经济发展新常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如何发挥最大效用?这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回答好的关键问题。“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从基础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循序渐进中,更是体现了中国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决策智慧。

从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着手,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放管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有效改革举措,让政策更为宽松,为企业发展创新、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松绑”,全面提质增效——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实际行动,进一步完善了生产创新、行业改革、结构转型所需的经济生态。但“软环境”有了,如何适应新环境、提升“硬实力”?如何找准机遇、有效定位、精准发力?这就成了全社会需要共同探讨的新话题。

时下,一些企业、行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瓶颈,要么转变方式、提升产能,要么拓宽思路、转型升级,这就对资金、技术、创新等要素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体现出生产经营者的基本定力。有的企业,面临压力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又缺乏思想理论上的支撑,很难把握住中央释放出的政策红利、改革利好。有的单位,具备很强的政策敏感性,把握得也很及时,但缺乏对现状环境的深刻认识,导致“好刀”用不到“刀刃上”,动了太多脑筋,却难有建树。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确保更多的企业、行业能够精准识别环境、精准把握政策、精准创新生产、精准转型升级,让“新常态”从挑战变为巨大的发展机遇。要引领思想认知,树立企业家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改革带来的“阵痛”,让他们面对难题静得下心、应对困难沉得住气,乐观对待问题、重视化解矛盾,积极在发展中探路子、找对策。要引领环境优化,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向纵深,进一步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敢对自己“动刀子”,取消无效审批、简化办事流程、整合低效职能,解放企业发展的生产力。要引领创新发展,注重技术革新,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招引力度,为企业的发展配套高层次的研发力量,并优化创新平台、促进创新合作、强化创新共享,全面提升产业创新的区域竞争合力。

经济发展新常态尽管带来了挑战,但也伴随着发展的更大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两个毫不动摇”,敢改革、能改革、善改革,才能更好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取得一个又一个更大的胜利。

改革心得体会篇(5)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史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也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们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这一创造性的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使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实现了富裕。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了,踏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使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国情,在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期间改革开放每前进和深入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明确和清晰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逐渐形成,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当然,改革开放也是有成本和代价的。没有不付出成本的改革。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从长期看改革会让所有人受益,但短期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承担代价。改革是一场试验,凡试验都可能有对有错,有成功有失败。每一阶段改革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突出的矛盾,但同时可能引出新的矛盾,因此,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与时俱进的过程。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史,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突破攻坚,掀起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热潮,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

作为一名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八零后党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和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因此要深入地学习“四史”,才能真正了解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我们的党和国家能够逐步发展壮大,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 自我革命精神。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国家不断进行各种改革完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走在了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下,更要把创新作为工作的重头戏,切实将新时代党的路线贯彻好、实践好。

作为青年人,更要破除惯性思维、摆脱依赖路径、跳出舒适圈,作为一名党员,要应以身作则,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热忱的态度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其次,在不断推进的改革浪潮中,不仅思想要跟上改革的潮流,行动上也要身体力行支持国家的不断进步;最后, 从自己做起,加强自身修养,时刻牢记自己作为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以的讲话精神指导工作,以的讲话精神武装自己,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改革开放心得体会范文一

强军兴军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主席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高度重视,亲自决策部署、亲自指导推动,学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深刻感受到主席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了一系列精辟的、带根本性方向性的论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定不移把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向前进。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席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没有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形势。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防和军队改革单列一部分,主要考虑是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后,可以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主席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凝聚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意志力量,坚定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决心意志。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和现实紧迫性。主席以宽广敏锐的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强调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国际体系进入了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推进军队改革,谋求军事优势地位的国际竞争加剧。这些年,我军改革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解决。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必须到中流击水,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畏首畏尾,犹豫彷徨只会错失良机。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和所面临的紧迫形势,对于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向和目标。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中国日益走向世界,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安全和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主席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适应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新趋势、适应国家由大向强发展新形势、适应军队使命任务拓展新要求,强调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主要是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没有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长期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向和目标。

提出“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拎起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主席指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党中央从全局上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的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指明了军事创新的方向、任务、重点,明确了军事创新的实现路径和检验标准。关于军队建设和改革,至关重要的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准确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原则。要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根本着力点。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牵住牛鼻子”“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点。主席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牵住牛鼻子。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要下决心在重难点问题上进行突破。要把领导指挥体制作为重点,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重中之重。要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把军队搞得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要重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限期把老旧装备数量压下来,为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要深化军队政策制度改革,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是重头戏,还要把钱和物管好用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这些重要论述,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我们在解决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求突破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使命担当。主席指出,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我们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要敢于啃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这些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应具备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

提出“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的标准。主席强调,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的根本的标准。强调战斗力标准,是有效履行我军根本职能的要求,也是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之中,这是我们在工作指导上需要把握的一个带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使各项改革同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向和要求一致起来,提高改革筹划和实施的科学性。这些重要论述,鲜明体现了我军的根本职能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本质要求,对于用战斗力标准统一改革思想、凝聚改革共识,衡量改革得失、检验改革成效,保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效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原则和方法。主席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处理好借鉴地方和外军改革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优势的关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制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把改革主攻方向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放在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上。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特点和规律,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科学方法。

提出“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一张蓝图干到底”,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主席指出,现在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把改革的蓝图变为现实。要注重做到五个到位:实施方案要抓到位,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出体制机制症结,拿出解决办法,重大改革方案制定要确保质量;实施行动要抓到位,掌握节奏和步骤,搞好统筹协调,使相关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督促检查要抓到位,强化督促考核机制,实行项目责任制,分兵把守,守土有责,主动出击,贴身紧逼;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建立健全改革举措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宣传引导要抓到位,继续加大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引导,积极宣传改革新进展新成效。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

提出“对改革工作实施坚强领导”“强化集中统一领导”,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保证。主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改革工作实施统一坚强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加强改革工作领导的具体职责要求,从组织领导上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

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军队改革的思想,深刻揭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特点新规律,体现了党中央、主席改革强军的深谋远虑,蕴含着居安思危的战略清醒、治国安邦的远见卓识、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实干强军的务实作风,谱写了党的军队改革理论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必须紧贴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坚持知行统一、笃信践行,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上见成效,在强化担当提高能力上见成效,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上见成效,切实掌握用好这个强大思想武器,通过深化改革奋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学习改革开放心得体会范文二

报告最主要的关键词就是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秉承报告精神,在总结2017年经济工作成绩和研判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对经济工作和改革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其中,四个领域将成为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坚实支撑。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其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2018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将从发展数量和效益提高向发展质量和效率提升转变,更注重质量提升和惠及民生,引领消费升级;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支柱产业将逐步由传统产业转向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其二要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持续取得实质性进展。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说明中央已经认识到当前“三去一降一补”工作的主要问题,不是简单的关停并转和降低杠杆率,是要符合经济转型的方向和人民消费升级的需求。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向质量提升、绿色低碳、服务优化、品牌高端等方面发展。

第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是防控金融风险,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其中,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加快金融法治建设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三个重要支撑。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方面,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着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加快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在加快金融法治建设方面,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方面,近期以来,银监会针对银行业对外开放、商业银行股权管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征求意见稿。要推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规范金融市场主体发展。

第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更高更深远的战略地位,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污染防治是本次会议部署的三大重点攻坚战之一,并明确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运输结构等方面入手,最终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总体目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构建法治化建设、市场化运营、社会化参与、国际化合作的环境治理体系。一是要加快环境立法。我国虽已陆续颁布“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但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立法的质量和法规的执行监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要确立市场化机制。市场化机制是___我国环保投入不足、投资效益不高、环境污染加剧难题的有效途径。作为环境外部效应内部化的重要手段,企业排放许可、排污权交易是较为适合我国采用的环保市场化方式。同时还需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发挥金融的引导、约束和杠杆功能。三是要推动全社会参与。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管和服务作用,推动产业和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倡导居民采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四是要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引导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第四,加快建设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2016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今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以租购同权为特色的房屋租赁市场改革,给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但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根深蒂固的安居乐业的观念,使得租房仍不能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而且真正在一二线热点城市推开租购同权,如果没有户籍制度、教育、医疗资源分配的配套改革,还是举步维艰。针对以上问题,本次会议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通过发展长期租赁、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来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加快建设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以土地、住房的供给端改革,税收、信贷的配套政策改革,以及养老、医疗、教育等资源分配改革为着力点。同时继续坚持分类调控,央地差异化调控,因城因地施策,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具体而言,一二线热点城市,去库存要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相适应,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合理控制信贷投放。三四线城市,要重点加快城市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包容和融合,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方面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有序缓解库存压力过大的问题。

学习改革开放心得体会范文三

党的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区司法局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三中全会公报,坚决拥护党中央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新征程有新作为。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把好“方向盘”。抓改革,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方向正确,改革事业就能开拓前进;方向不正,小错也会铸成大错。因此区司法局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作为主线,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谋划未来,明确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目标,结合司法部2018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着力将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往前赶”,着力补上“欠账”、补齐“短板”、补强“弱项”,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区司法局制定2018年工作计划,确保稳中求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打通“中梗阻”。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解决好“最先一公里”的利益调整和“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落地,打通改革“中梗阻”。2018年区司法局将以建设标准化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总抓手,理顺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思路,把社区矫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队伍建设等司法行政工作总揽起来,使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纲举目张、协调推进、综合发力,让人民群众、各类社会主体在需要时都能获得普惠、精准、及时和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争当“实干家”。在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远征中,我们要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区司法局在法律全覆盖工作走到了前列,开创性的组织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学校(幼儿园)一法律顾问”活动,通过法律全覆盖制度将法律的阳光照进了千家万户。建立司法局、镇街、村委三级微信群,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法律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涉及任何法律问题的咨询,都能得到更专业、更精准、更便捷的法律服务,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区司法局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变化,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司法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实在而不是空泛的、普惠而不是小众的、精准而不是粗放的、高品质而不是低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同时理顺司法行政工作事项,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新时代,担当起新使命、新职能,使人民群众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果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庆幸,司法行政人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司法行政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司法行政事业、公共法律服务前景广阔、未来可期,事在人为、重在担当,大有可为!

学习改革开放心得体会范文四

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概括的讲就是,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动力和保证,推进科学发展是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一、这是从我们党近30多年来理论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中获得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理论成果,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全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即一般规律性上把握,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二、这是破除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阻力和障碍、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现实中,在人们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很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完善体制机制,最根本的要靠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比如河北省在“干部作风建设年”中出改革重拳为科学发展清障,最为典型的就是对房地产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的集中清理,由原先的166枚审批公章一下子“砍”到26枚。破除“公章围城”,打开科学发展之门。

三、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科学发展、推进和谐发展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愿望。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关心和参与科学发展,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兴盛的力量源泉和希望所在。顺民心、应民意,就必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深化改革,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使科学发展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科学发展征程上能够集中更多的群众智慧,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

总之,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才能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才能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才能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进而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改革开放三十年心得体会:思想解放永无穷期改革开放心得体会2篇|返回目录

岁月流逝,时驰势易。伟人小平逝世已整整11年,他的宏钟大音“南方谈话”发表已有16年。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也驶过了30年的历程。

30年,成就辉煌;30年,又问题多多。中国的前进,什么时候都不会没有问题,重要的在于科学的前瞻和认真的回顾总结。可以说,这3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解

放思想、冲破束缚、改革体制、谋求发展的历史。思想解放,是改革和发展的火车头。历史经验表明,坚持思想解放,中国就改革就发展就进步;反之,就停滞就倒退就落后。

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两次大的思想解放,都是在_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

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的思想解放,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开了第一腔,以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为标志,向思想僵化、教条主义、个人崇拜发起大冲击,极大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第二次“市场化改革姓社不姓资”的思想解放,解放日报1991年“皇甫平”四篇评论文章开了第一腔,以小平同志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简称“南方谈话”)为标志,破除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迷信,又一次极大地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定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16年前这些话,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_在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推进深一步改革开放;也只有果断推进深一步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们再次面临新的思想解放的形势。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然要解决许多体制转型、社会转轨的深层次问题。这就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综合改革。

和16年前的思想解放主要涉及“姓社姓资”的意识形态问题不同,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地向民众提供公共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国民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司法公正、__权利、信息对称、贫富差距、环境保护、_现象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在经济建设和改革上,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___发展难题,进一步完善法治的市场经济体制,力避走向“权贵市场经济”的道路。

在政治建设和改革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改革行政治理模式,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不能成为与民争利的利益主体,而要成为切实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主体。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__。

在文化建设和改革上,提倡独立思考、思想自由、大胆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对文化_主义,反对愚昧主义。

在社会建设和改革上,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改革要注重推进公民社会建设,完善社会治理,切实改变政府统包社会事务的全能主义政治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并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交织与激荡,人们活动的差异性、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价值取向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熟悉复杂化,成为潮流。

今天,要在深化改革中调整利益关系,转变思想观念,碰到的阻力必然更大,这才有“改革进入‘深水区’”之说,思想解放也同样进入了“深水区”。我们不能回避深化改革中碰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要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思想理论上的挑战。只有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才能从“深水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人民拥护的科学发展之路,体制完善之路。

16年前,小平同志提出“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要克服一个怕,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而今,我们不是依然需要这种勇气和聪明吗?

学习改革开放心得体会范文五

我是一个80后出生的青年,记得父辈们给我们姊妹5人讲过他们的事,自己也亲身感受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一些伟大变化,记得自己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年也吃不到几次白面臊子饭和白面馒头,冬季从来没有吃过新鲜的炒菜,都是腌制好的酸菜和土豆。母亲只有在父亲外出打工回来后才会给我们做白面馒头吃,算是沾沾父亲的光了。村里没有理发师,母亲就自己用推着理发器给我理发,头发理出来那真叫一个难看,简直就无法出去见人,记得有一次我照完镜子后哭的不行,母亲最后也没有办法了,就在村里买了一瓶罐头哄我,当我拿到罐头后就高兴极了,拿着罐头就跑到村着里和小伙伴玩去了。记得小时候没有衣服穿,平日里穿的都是哥哥姐姐穿下来的旧衣服,那时候农村没有电灯,到晚上点的是煤油灯。既污染又对眼睛不好,后来村里通了电,慢慢的村里有了黑白电视机,一到晚上村民们就围在一起观看电视,那叫一个高兴。村民们吃水都是到村里的井口去担水喝,洗澡那就更别奢侈了。农村夏季吃的水果就是苹果、梨、桃子、香瓜、西瓜,到了冬季就没有水果可吃了,直到我十四岁后随父母搬到县城,我才见到了好多新鲜的水果。

改革心得体会篇(6)

一、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历史新篇章。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二、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国情,在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期问改革开放每前进和深入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明确和清晰一步。一直到党的十三大,这条道路已形成初步轮廓。即;它的基本历程--温饱、小康、现代化;它的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的根本动力——坚持改革开放;它的前进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路线是总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发展目标是宏伟蓝图,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他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成果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

三、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理论结晶。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式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社,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改革心得体会篇(7)

人民司法事业发展过程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过程。党的十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法院“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稳步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有为有效。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更加复杂、各类风险明显增多,法院执法办案压力持续加大,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决战之年,改革创新的脚步容不得半刻停息。必须坚定地将改革的精神、思路和方法贯彻于法院工作各方面、各环节,聚焦问题,突出重点,克难攻坚,以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创新,要聚焦问题短板不放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指出:“改革就是要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法院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问题和困难在所难免。改革发展中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和困难。唯有改革创新方能解决问题、推进发展、守护公正。比如,针对法院受案数量持续增长的问题,关键要打好改革“组合拳”,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审判资源结构性调整、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专业化新型审判团队建设等工作,靠改革提效率、促公正。要加强与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在智慧法院建设、法官职业保障等工作中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创新和落实法官权益保障机制,有效提升保障水平。针对司法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不适应的问题,关键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创新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干警培养模式、培训内容,动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实战式培训,紧扣实践所需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