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冷链物流工作计划

冷链物流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0 23:02:18

冷链物流工作计划

冷链物流工作计划篇(1)

本连载分为六讲,主要内容包括:冷链物流中心规划概述、冷链物流中心的统筹规划、冷链物流中心主要工程项目内容与项目进度计划、冷链物流中心工程项目执行与工程项目管理、冷链物流中心工程建设验收、冷链物流中心工程完工后的试营运。

本连载中描述的冷链物流中心,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以对外提供冷链物流服务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冷链物流中心,而不是单纯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冷库。

不同的冷链物流商业运作模式,决定了冷链物流中心不同的功能定位,其统筹规划方案与工程建设标准也有所区别。

冷链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

冷链物流中心是整体冷链体系中的一个节点,由于节点所联接的供应链的上下游不同,上下游对节点的功能需求也不尽相同,形成了冷链物流中心不同的功能定位。最大化地满足冷链上下游的需求,是冷链物流中心的价值所在。

冷链物流中心对外提供服务的功能定位如图1所示。其中,蓝色部分是与冷链物流中心规划设计及工程建造相关性较大的功能定位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应重点分析上述功能的特点、商品流量、存量水平及需求环节,在确保最大化满足上述功能的情况下,达到物流服务水平最高、物流效率最高、综合投资最低的目标。

1 多温层仓储管理。直接影响冷链物流中心冷库的温层设计与制冷系统设计。例如:50℃高档海鲜类商品的存储,-25℃海鲜类商品、冰淇淋类商品、长期存储的冷冻品储存,-18℃一般冷冻商品的储存,0~4℃冷藏品的存储,2~8℃蔬果类商品的存储,15~18℃空调类商品的存储等。

2、流通加工。当冷链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中有流通加工服务时,在规划设计中就需要考虑加工作业区、原料库区与成品库区,以及加工作业流程等因素,依据加工工艺设计各区域温层及设施配置。

3 退货服务。在退货方面。冷链物流中心的理想状态是无退货,但在实际运营中,退货不可避免,由于冷链商品大多数是食品类商品,有保质期及冷链不能间断等条件限制,退回物流中心的商品大多在品质或包装方面出现问题,因此,退回的商品是不能与正常商品存于同一库区的。在规划设计时,需考虑退货商品独立的保存库区及销毁处置区。

4 保税业务。提供保税业务的物流中心,必须单独为保税商品建立独立的各温层库区,或是在各温层库区做单独隔间。

5 宅配与快递。宅配与快递冷链商品多为单件商品,在规划时需考虑拆零低温拣货区与分货区的规划。

6 运输配送。此项业务是冷链物流中心的常规业务,通过对物流配送车辆尺寸的数据分析。规划设计码头的高度与场区回车场的距离,在内部更多考虑码头分拨区、出货暂存区及封闭式码头的设计。

在图1中,其他所有的功能虽然不直接与冷链物流中心的建筑规划设计及工程建设相关,但上述的商业模式仍通过影响标准物流作业流程、标准加工工艺流程、标准物流服务商务流程等间接地与之相关。

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方式及自动化程度的选择

一般来说,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设计之初,冷链物流行业内的业主需要对以下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确定:

1 建筑结构形式。是用土建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钢结构,或其他结构(如库架合一)。

2 建筑楼层。是单楼层还是多楼层设计。

3 建筑的自动化程度。是否考虑自动化仓库、自动分拣系统等设计。

4 制冷系统。一般是氨系统或氟系统,其中还有其他冷媒可进行选择,但不具普遍性。

5 预估的存储容量。

在建筑结构选择方面,本文对3种差异性较大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1。其中部分资料是启达乔泰公司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近30年的冷库建造经验的总结,可能会在不同情况及条件下有所不同。

在建筑楼层设计方面,现代冷链物流中心在用地不是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基于物流动线及物流效率以及投资成本考虑,一般建议采用单楼层式的高位货架。

在自动化设计的选择方面,冷链物流中心应比常温物流中心更为谨慎,低温环境中设备运行的风险及故障损失均应纳入考虑范围。在冷链物流中心规划中,常采用的几种自动化方面的设计包括: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低温环境中的自动仓库系统、低温环境中的自动流水线及传送带系统、低温环境中的DPs(数位拣选或分拨)系统,此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方面。

在制冷系统的选择方面,国内大多数业主会综合权衡氨系统和氟系统的利弊与适用性,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主要冷媒。两种制冷系统的比较见表2。当然,氨与氟内部在环保性、机组的适用性、安全性能、经济性、配套主机价格等具体细分不同的冷媒型使用形式。

在冷链物流中心存储容量及物流中心总面积预估时,最好先做数据分析及流程设计,再最后确认存储方式、作业区面积及各配套设施的布局方案。确认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计算各区域面积及存量水平。这样可使冷链物流中心在建成后使建筑与实际营运需求偏差最小。

冷链物流中心的预期使用寿命及建成后对营运的影响

一个大型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后使的用寿命是多少年?设计院可能会说是50年或70年,他主要考虑的是建筑部分;制冷系统厂商可能会说是10年或15年,他主要考虑的是压缩机及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货架厂商可能会说只要不拆就一直能用,等等。但作为即将投资建设冷链物流中心的业主,应综合考虑各项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来决定设备设施的重点投资方向与策略。

在使用寿命方面,经常会提出“经济使用寿命”这个概念,它对业主后期的营运至关重要。经济使用寿命包括三方面含义:

1 不会因为后期的高能耗或温度不到位而再追加投资,比如原面积内增加制冷机组等。

2 不能因为后期达不到设计温度而降低最初的温度要求。比如,原设计-25℃,三年后由于达不到了,冷库调整为-18℃。

3 制冷系统不能处于非正常能源耗用状态。比如,在容量未变时,原来夏天的开机率为65%,两年后开机率变为80%,因此带来的是制冷系统电力耗用加大。

从上述三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冷链物流中心如果建造的“不经济”,有可能会给后期带来较

高的营运成本,表现在:后期追加制冷投资、温度降不到设计要求、耗电量加大等。

冷链物流中心的实际经济使用寿命是很难计算的,但在现实中也经常会听到拥有多个冷库的业主会报怨自己的某个库用起来已经不合算了。电费高,只能存多少商品收多少租金,还需要多人维护。实际上,这类冷库已超过经济使用寿命,虽然能用,但对业主来说已经属于“鸡肋”。

如要改变这种“鸡肋”的状况,需要在以后的新建项目中审慎考虑,不能一味地为了降低建造成本,忽视后期的营运成本。

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的成败判别及成因分析

这里出现了判别标准方面的问题,如果一个冷链物流中心建筑结构能保证50年甚至70年不出问题,如果各库区的温度均能降到目标温度值。如果各功能区域均已配置到位、能基本符合物流运作的需求,那么它是成功的吗?目前大部分验收标准是这样的,应该算是建造成功。但如果再加进另一些情况:营运一个月后,冷库的外侧库板布满冷凝水、外侧地面湿漉漉的,内侧制冷风机布满冰霜,高位货架的冷冻库内地面有薄冰、货架结霜,冷库门组内外两侧结冰严重,封闭式码头区或穿堂区雾气腾腾、地面湿漉漉,等等。那么这个冷库的建造还算是成功吗?如果这类问题不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短期内无法根治的话,依照笔者的判断,整个冷链物流中心的建造是失败的,用户将很快进入“不经济”的使用状态。而且整个冷链物流中心将很快“老化”。

主要原因在于:

1 如果冷库降温后外侧墙板布满冷凝水,大多数情况是保温库板的材料品质不达标、保温性能不够所致。大面积使用保温库板的冷链物流中心,很难将库板全拆掉再重换,所以认定为失败工程;

2 若是外侧空间的顶板布满冷凝水,而墙板是干燥的,大多数情况是外侧顶板与内侧顶板在施工时断热未做好,造成热传导致外侧顶板出现冷凝水,这是施工的问题。如要拆了重建也很难,所以认定为失败;

3 冷库的外侧地面湿漉漉,如果不是管理的问题,则大多数情况是在建造时,冷库内外侧在做地面扎轧筋时,未做断筋处理,冷库地层下的钢筋内外侧相连,同时也未做断热处理。地面施工更是无法返工,因此认定为失败。

以上各种情况可能在整个冷链物流中心大大小小找到上千个点,但基本可归结为四类:气密不足、断热不够、冷桥未处理、材料不达标。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温度不易下降、耗电量超高、库存商品因冷凝水或冰霜致使品质受损,物流作业也因冷凝水、冰、霜受阻,甚至产生危险。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冷链物流中心的统筹规划)

物流技术与应用征稿启事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创刊十多年来,广泛分析报道物流行业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和解决方案、国内外经典物流案例以及业界最新资讯,已成为中国物流行业的精品名刊。

“权威”栏目是《物流技术与应用》的特色栏目之一,定位于刊登权威专家、企业、科研院所的综合型、应用型、实用型文章,现已成为物流界人士推广新技术、交流新观点、介绍先进管理与运作经验的平台。为了使杂志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可读性,特向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诚征稿件。

“权威”栏目来稿要求如下:

1 可以就某一专门领域或具体技术问题进行系统、详尽的阐述,应突出先进性、实用性,避免空洞的理论论述。要求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数据完整。每篇文章不超过6000字,正文前要有中文摘要、关键词,最好附英文标题。

2 希望能够提供相关配图资料,图片、图表清晰可用。

3 欢迎深入分析介绍国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特别是物流技术应用状况、发展趋势的文章。

4 作者须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包括单位名称、联系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文后请附作者个人简介,以便于我刊编辑部与作者建立长期定向联系。

冷链物流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 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进程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2009年以来,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系一直致力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系一直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学院升本后,根据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指导思想,我系对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讨论。一致认为作为应用型本科需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层次上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基于这一共识,我们在校企合作上不断探索、加强沟通、深入合作,几年的专业校企合作实践让我们发现,取得成绩的最关键就是我们扎扎实实走校企合作之路,可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走校企合作之路,就不可能有创建真正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一、校企合作联合制定并实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在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开设几年间,我系与广东省物流协会冷链专业委员会、广州拜尔冷链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等冷链行业与企业积极合作,三方对冷链物流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等许多问题达到完全一致的共识,共同设计与确定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几年来,已向社会输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200多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校升本后,作为首批升本的专业之一―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多次与行业、企业进行讨论研究,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我系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尤其是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作为新的专业特色来发展。与深圳递四方速递有限公司进行了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双方多次讨论,形成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操作性较强的方案,双方于2015年又签订了“递四方班”订单班协议。

二、校企合作联合编写应用型本科教材

为促进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的建设与发展,我系联合广东省物流协会冷链专业委员会等行业、企业联合编写了4本冷链物流管理方面的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冷链物流管理》、《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两本教材现正进行校企合作的联合修改,计划于2016年6月正式再版。

2015年6月我系与深圳递四方速递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物流”人才的教改方案,双方计划共同编写5本跨境电商物流的教材,目前《跨境电商物流管理》、《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信息技术》三本合编教材已由出版社正式出版,《跨境电商物流实务》、《跨境电商物流英语》等两本教材正在编写中,预计2016年6月份正式出版。

为加强实训教学,完善实训体系建设,我系与企业联合编写实训教材:《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实训》、《物流信息技术实训》、《物流综合实训》3本教材。

为做好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工作,2015年以来,我系校企合作计划共同编写的10本教材,预计将在2016年内全部出版。

三、校企合作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水平

为做好“双师型”教师培养,我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几年来我系王身相、宁鹏飞、张u、丁玉珍、杨雅斌、丁艳等教师分批到深圳递四方速递有限公司、深圳敏捷和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广东怀远物流实业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践,教师通过顶岗实践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先后发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有关论文3篇、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与编写校企合作的教材5本。

2015年底,结合我系与深圳递四方速递公司的校企合作教改方案计划,根据教材编写需要和学术研究需要,系内6位教师组成考察小组,赴美国洛杉矶相关公司进行学术考察与交流,这对提高我系教师教学水平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次赴美交流开启了我系开展国际学术实地交流的先例,接下来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国际和境外高校、研究所及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四、校企合作联合进行实验实训室建设

2014年以来,广东怀远物流有限公司与我系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物流实验室实训项目的建设,包括共同商讨实验室规划、制定实验室设备计划、规划实验室实验项目、完成实验实训室的招标、采购、安装、培训等实施工作。

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主动培训我系专任教师,提高教师的实验实践教学能力。后继计划利用我系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和企业在领域的前沿技术,共同开展行业企业职工培训。

五、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科研所,开展科研活动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经广州工商学院批准于2015年年底成立了“广州工商学院现代物流技术研究所”。研究所组织结构上由学校和企业联合组成,由系和企业领导担任研究所的负责人,所内成员包括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目前,已就研究的重点课题方向进行了讨论,确定物流信息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作为研究所的重点研究方向,并已开始与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联系科研事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改革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传统本科教育思维的制约,加之缺乏制度保障,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之路还处于探索阶段,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冷链物流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冷链物流;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信息系统

一、冷链物流概述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通常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达到对食品保鲜、保质的要求,冷链物流对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各环节的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较高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来支持,因此在管理和投入资金方面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大。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方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蚀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范围有:蔬菜、瓜果、肉、禽、蛋等初级农产品;水饺、汤圆、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加工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

(二)冷链物流的特点

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一般物流的特点,冷链物流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货物在时间、新鲜度、温度、潮湿度和卫生环境方面的特殊性,表现出更大的升值潜力和能量,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以下特点:1.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的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的特点。温度越低,生鲜食品的品质越好,保持的时间越久。可见,温度是影响冷链物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运输条件不能满足低温保鲜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易腐性的生鲜食品就会失去新鲜度,食品质量便无法保证,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食品损耗。2.运输设备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冷链物流运输中冷藏、冷冻类食品对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运输过程对运输设备的要求较一般物流具有特殊性,需要配有防腐保质设备,同时还需要配备低温运输的冷藏车和保温集装箱等。3.时效性。对于冷链物流来说,运输时间的长短影响了食品保鲜程度的好坏。在食品的分拣、包装和分发环节,需要提高作业效率,避免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运输环节,在成本可承担的情况下,也应尽量选择适合该商品的比较快捷的运输方式,以减少时间因素对于食品保鲜度的损耗。4.协调性。由于易腐性的生鲜食品不利于长时间储存,所以在流通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环节能够互相协作、无缝衔接,以确保整个冷链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5.高成本和高风险性。为了保证生鲜易腐食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对于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货物装卸、搬运和运输等环节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并配备温度控制的设施和冷藏车、低温仓库等特殊的保温装置,导致高运输成本和高风险性。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飞速发展,冷链物流也随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多年来主要采用自营运输的模式,而现在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是由本身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只配备了电脑、条形码和简单的扫描设备,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不能对冷链物流提供全程的运输服务,缺乏冷链物流运输的影响力,阻碍了对接生产商和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欠缺,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基础流设施、设备严重短缺,特别是冷藏保温汽车、冷藏集装箱等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现有设备陈旧,大部分冷库已超过使用寿命,设备已不能满足现代商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此外,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水平较低、推广力度不够,不能完全投入到冷链物流系统中使用,无法满足现有生鲜食品对物流的需求。

(二)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与整合。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凑,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藏链。大部分企业的冷链物流都是通过自营物流完成的,这就需要配备很多车辆,这些车辆不仅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运力的浪费。此外,我国冷链物流专业化的冷冻车、仓库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规范性的仓库,导致无法为生鲜食品提供适合的温度。在冷库建设上,缺少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很多冷库位置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为此冷链物流无法连贯执行,也造成冷库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例如,目前大部分生鲜水果以传统的物流形式配送,除了顺丰的生鲜配送,其他都是以货车等形式对水果进行供应,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在非冷藏散装果蔬情况下,重复装卸、运输、配送和零售等过程会增加食品的污染机会,食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质量和安全要求也难以保证。

(三)缺乏统一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监管不到位

在冷链物流方面,我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冷链物流规范和准则出台缓慢,行业无法实施完整的规划,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另外,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少规范的监管系统,大部分的运输跟踪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也导致了监管体系不完整,阻碍了冷链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进程。

(四)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目前,与传统物流相比,国内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冷链物流和传统物流对人才需求不同,需要配送人员掌握关于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运输需要配备的设备使用方法并进行监管和维修,从而对配送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可以及时地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物流管理专业及关于冷链物流有关课程设置较少,学校师资力量较薄弱,重理论教学但缺少冷链物流实践等,从而导致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解决我国冷链物流问题的对策分析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开展地区内自提柜、冷藏柜等全新化的配送形式,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链条等问题。另外,各个地区政府也先后提出关于冷链物流的规划,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可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完善是大势所趋。为了大力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建议做到以下加点:

(一)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大力更新和发展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

根据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发展近况,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等设备,确保生鲜食品在物流各环节中对于温度控制的需求。与此同时,对冷链产品的温度控制,除了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外,还可以注意控制车门、仓库门开关状态和次数,减少货物装车交换的次数等。对于旧的仓库应该及时更新设备,改装成符合现代化生产的冷藏仓库。此外,从国内外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我国的蓄冷能力很低,存在较多冷库设置布局较远,设备老化现象。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在行业内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增加公共仓库的数量,减少独立自营仓库,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同时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和风险。

(二)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整合冷链物流资源

冷链物流好比一条流水线,由多个节点连接起来。目前,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安全和品质监控满足不了支持生产阶段到供应商的业务需求,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将冷链物流系统向两端延伸,建立并完善从供应商、生产企业、物流商到客户的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开发具有冷藏车辆管理、仓储库存管理、温度监控和物流追踪等功能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冷链物流环节信息的共享,实现对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与管理,提高冷链物流系统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及时获得并满足客户对生鲜食品的需求。要想规划好冷链物流的整体效果,必须从起点到消费点对冷链流各环节活动和效益进行严格的控制,上游如果一直保持顺畅、稳定的状态,下游经营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循环的操作和管理中,要考虑生鲜冷冻食品加工和业务流程本身,对上游的生鲜产品采购环境和物流配送需要认真负责。通过对冷链物流全程的温度监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保质”的健康食品。

(三)统一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标准化问题要严格落实。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和业务准则,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应该建立并完善冷链物流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对冷链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实时的信息记录、监测和追踪管理,密切关注冷链物流各环节信息,如果有人违规作业,需要严格惩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政府应该鼓励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应了解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律,掌握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冷链物流操作实务。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应明确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课程体系,深化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与从事冷链物流实务的企业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双方可以根据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和实习活动,提高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操能力,大力培养满足冷链物流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虽然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会改善冷链物流的整体格局。此外,国家政府应提高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引导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正规化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监管力度,提高冷链物流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确保生鲜食品的保鲜度,降低生鲜食品的损耗和冷链物流的成本。同时,要加大对冷链物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消费者了解冷链物流知识,提高对生鲜食品的保鲜意识。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巨大,希望借助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冷链物流企业的有效配合,冷链物流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物流技术》,2009年第28卷第3期。

[2]李学工:《现代物流方案计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

[3]冷凯军:《关于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第5期。

[4]左志达:《浅谈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管理观察》,2013年第14期。

冷链物流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冷链物流;国家政策

一、食品冷链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亦越来越高。人们的需求不再像以往一样,吃市场上所有的,吃当地所有的,现在的人们对异地的,反季节的食品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冷链物流作为食品品质与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升,满足人们的需求,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近20年来,中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及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

据统计,中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浪费掉了。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至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掉,腐烂损耗的果蔬几乎可满足两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占世界首位。 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因为一些容易腐坏食品的售价其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弄坏货物的支出。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与此同时,中国对高价值的冷冻和易变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更增加冷链市场的巨大缺口。据专家估算,目前中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至30%。

二、中国食品冷链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的食品冷链发展中,主要存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缺乏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虽然以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和大型快餐连锁企业以及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但更多的易腐食品加工生产运输企业却还远未认识到冷链物流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食品冷链工业仍然还留有巨大的发掘空间。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 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据统计,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蔬菜水果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以蔬菜、水果为例,果蔬采后加工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腐烂损失严重,物流成本提高,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按1元/公斤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这也就严重影响了食物品质,阻碍了中国食品产业及食品产业安全的发展。

其次,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我国的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还不大,区域特性比较强,除了外贸出口的部门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造成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从而大大挫伤了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再次,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与现代冷链物流管理存在差距。中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相差巨大。在中国,众多冷库建造于90年代,设备陈旧,效率地下。冷藏车的数量于设备也远远无法满足现代话的物流运输需求。特别是我国的铁路冷藏运输设施非常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总体而言,发达国家预冷保鲜率为 80%~100%、果蔬采后损失率5%,冷藏运输率80%~90%,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率1%~3%,而我国分别为30%、20%~40%、 10%、0.3%,在硬件设施和运输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就直接导致了大量生鲜食品的腐蚀浪费,给食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同时也是物流成本大大增加。

最后,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上,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 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三、食品冷链产业的发展思路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善和大力发展中国食品冷链的势在必行,中国食品冷链正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如何促进冷链的发展于完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1.政府制定法规政策,支持促使食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在我国地域分割与行业分割已经严重阻碍了物流业的健康成长,服务商若要提供全国范围的物流服务,就必须取得按省份的和运输方式的多个运营许可证。这种做法极大地制约了物流业的整合与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消除政策壁垒,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易腐食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同时与行业及相关企业联合,制定冷链物流标准。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发国家的相关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产业发展需要的行业标准,是各冷链企业在运作中有据可依,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保障中国的食品安全。

再者,以政府为主,整合冷链上下游企业。协调规划初级农产品和生鲜易腐农产品与下游企业的配合,使资源得到整合,整体规划冷链的资源。

2.加大投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

要迅速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使用先进技术改进和更新现有的冷藏设备。努力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冷藏装备。发达国家在大规模使用冷藏集装箱的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藏运输实施全过程控制,如美国、日本的计算机联网管理系统和欧洲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都在冷藏运输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国也应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

3.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符合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需求,能解决企业面临的初投资大、运作成本高、专业管理难等问题,使食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其中,强化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构建是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之路。

四、小结

从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还很不成熟,存在着硬件设施建设不足、冷链物流体系不够完善、整体规划缺乏、市场化程度不高、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少以及软件技术落后等问题,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为完善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需要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整体上把握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动向,从而实现我过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以保障人们的需求和国家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莹马,羡平.浅析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策略[J].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2009:371-374.

[2]文力,黄翔.我国冷链物流现状及优化措施[J].第3届中国食品冷藏链新设备、新技术论坛,2008:148-151.

[3]苏永玲.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2009:341-343.

[4]谭兆涛.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J].肉类工业,2010(3):43-45.

冷链物流工作计划篇(5)

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些国家的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流通量(以价值论)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仍在继续增长。

在我国,冷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仅侧重于数量保证,对品质的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尽管我国冷链物流并不发达,但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导致农产品流通量大幅增加,冷链物流在保障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冷链物流应如何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通过调查研究,笔者把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加以总结,希望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发展冷链物流的核心: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体系

冷链物流由多个环节组成,从食品原料的种植和采购、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低温系统工程,确保各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冷链物流的核心。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都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容器和包装、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对农产品进出口也有严格的检验和认证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如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作为联邦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根据国际通行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制定了食品安全督促计划(FSEP)。该规划不但在肉类和家禽加工厂普遍实行,而且在乳品、蜂蜜、鸡蛋、蔬菜水果加工业内也广泛应用。该规划实施以来,已经有664个加拿大联邦政府注册的食品企业(共2003个)提出了认证申请,其中已有327个得到了HACCP认证。此外,CFIA还向一个由加拿大农业联合会管理的规划“加拿大农场生产食品安全规划”(COFFSP)提供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该规划覆盖了从田间(畜舍)到屠宰加工企业门户的食品安全问题。它通过联邦政府和产业界的合作,鼓励国内初级产品协会开发发展战略和必要的工具,以便使生产者在农场的食品生产环节实施与HACCP原理相一致的食品安全措施。CFIA对FSEP和COFFSP计划的参与体现了其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的承诺,即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多部门、跨行业的食品安全协作,最终实现从农场到餐桌包括冷连物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环节:依靠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各国的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在促进各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加拿大政府在运输业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1987年基本放松了对运输业的管制,极大地促进了各种运输方式和企业间的竞争和发展。1990年后,政府进一步放开市场,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私有化和民营化改造,通过下放港口和内河运输的经营权、国家铁路公司民营化等措施,使企业真正自主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建立起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竞争机制,促进了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路铁海空多式联运,产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与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多方参与、并存共赢的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加拿大既有以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运输企业国家铁路公司(CN)和加拿大最大的花椰菜产地加工企业Melvin Farms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产地加工企业模式),也有以北美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Ontario Food Terminal Board与加拿大最大的配送中心Sobeys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批发市场与配送中心模式),还有以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Thomson Group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撑:加大政府投入,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

各国政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拿大联邦政府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如加拿大政府通过对国家铁路公司补贴、改制和相关政策扶持,使国家铁路公司扭亏为赢,盈利率由过去的3%提高到30.4%,成为目前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企业。通过注入启动资金扶持,使Ontario Food Terminal Board成为拥有5000个客户、交易量540万磅/天、交易额9.6亿加元/年,纯利润100多万加元的北美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二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执法检查监督,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日本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很重视物流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199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对主要的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韩国政府建立了专项基金,以资助专业性物流公司,并对开发新型物流技术的企业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财政出资为农协会员购买标准托盘及物流相关设备提供政府补贴,资助运输企业购买标准集装箱运输卡车。为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根据相应的农产品包装法,由政府出资80%,农户出资20%对出售前农产品进行包装,施行低温储存与运输,推进冷链物流。荷兰政府对于建立面向全欧洲的配送中心建设的企业给予选址、规划及经营方向的指导,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或贷款贴息。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协调和自律

各国冷链物流的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在完善行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协会一方面积极宣传政府的交通方针、政策和法规,另一方面代表企业利益反映企业的呼声,对完善物流政策和改善企业经营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行业协会从不同角度起到沟通情况、协调关系、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作用。如加拿大卡车协会,是由加拿大运输企业、农

产品产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等人员自愿组成的民间组织。协会主要协助CFIA制定冷链物流指导原则与标准,协调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关系,组织制定本行业企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并配合CFIA对协会成员进行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在推动加拿大冷链物流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完善相关法律及标准,推进专业认证

农产品冷链物流包括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从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各国政府为了确保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方面。如在原料生产环节,为了规范农药的注册登记、使用和管理,加拿大卫生部、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会同渔业海洋部、环境部及自然资源部共同制定了《防虫产品法》,该法明确了农药的注册登记办法。以及需要提供的数据、农药用量等。加拿大环境保护法规定,要对污染物和有毒物品进行评价;农药残留补偿法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农民可以因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导致损失而获得补偿。在加工、贮藏和运输环节制定了严格的温度标准,如禽类加工环境温度低于10℃,冷藏与运输温度不得高于4℃。

另一方面,严格专业认证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如加拿大近年积极推动有机食品的发展,有机农业已经成为加拿大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国目前共有经认证的有机农场2500个,有机食品加工企业150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46个。有机农业的总产值为6亿加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5%。通过认证后,认证机构向有机种植或加工者授予证书,并授权其使用有机产品标识,而后方能进入流通与消费环节。再如对肉食品生产企业要利用HACCP来监督和控制生产操作过程,不但要求检查农药残留量,还要检查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对工作间温度、肉制品配方以及容器和包装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有机食品、HACCP及ISO等专业认证制度、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管理等,是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保障: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先进技术管理手段

各国冷链物流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冷链物流业的整体水平,技术创新体现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

首先,在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方面积极采用GAP、GVP等先进的管理规范,使用环境友好型栽培(养殖)管理技术和先进、快速的有害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等,从源头上保证冷链物流的质量与安全。

其次,使用先进的产地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许多发达国家把预冷保鲜作为冷藏品生产加工中的第一道工序。预冷的关键在于一个“快”字,包含了许多在不伤害产品质量的情形下快速降温的先进技术。如加拿大花椰菜产地加工企业Melvin Farms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有效消除田间热,降低蔬菜的呼吸强度,延长保鲜期。

第三,在储藏技术装备方面,积极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包括贮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HDDS)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其贮藏保鲜期比普通冷藏延长1~2倍。气调贮藏是当代最先进的可广泛应用的果品贮藏技术。英国的气调贮藏能力为22.3×104吨,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德国等国也在大力发展气调技术,气调苹果平均达到苹果总数的50%-70%。

第四,在运输技术与装备方面,冷藏运输技术经历了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发展到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欧洲具备通畅的交通网络,公路运输快捷灵活,装卸环节少,减少了装运中的损耗,可进行“门对门”的服务。冷藏运输将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标准化、法规化的方向发展,节能和注重环保将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铁路运输在易腐品运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铁路易腐品运输的运量占总的易腐品运输量的55%左右。欧洲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冷集箱与铁路冷藏车的配套使用,克服了铁路运输不能进行“门到门”服务的缺点,大大提高了铁路冷藏运输的质量。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达到10亿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装箱能力超过60%,超过6亿立方英尺。如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Thomson Group除具有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的冷藏设施外,还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强制供电器(PTO)驱动、自动控温与记录、卫星监控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

冷链物流工作计划篇(6)

从默默无闻到成功跻身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改革创新的先锋,以中美合资为背景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上海恒孚物流有限公司,才不过经历了3年的光景而已。

3年前,上海恒孚物流有限公司携手全美五大投资公司之一的VantagePointVenturePartners初涉中国冷链市场。3年后,恒孚物流再度联合富勒(FLUX)推出冷链WMS系统。该公司的主营客户群为连锁大卖场,连锁餐饮业,食品加工商及生物制药等行业。除了总部上海,目前恒孚物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拥有设施先进,多种规模的多温层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冷冻、冷藏车队。公司规划三年内在全国其他战略城市如武汉、成都、青岛、昆明、西安、沈阳、大连、长沙投资建设至十五个区域物流配送中心,一个全国性的冷链供应链管理公共平台,总投资将超过五千万美金。在做专业冷链物流的路上,恒孚物流仿似从没停歇。

食品冷链关注升温

自从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把冷链物流的发展推上了政策层面之后,时隔一年,国内的冷链物流到底发展到了何种地步?端午节期间,有报道指出市民食用了最后一公里保鲜失效的霉变粽子后流产,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和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运输的深思。

中国冷链物流的建设步伐仍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存在差距,日前在河南举行的中美冷链会议,及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冷链物流技术展会上,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问题成了各方探讨的焦点。

日前,上海恒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虹在接受《物流》杂志的专访时表示,“在食品、电子、生物制药、血浆、化工等领域,人们对产品冷链物流问题正在持续升温。其中最大的关注仍来源于食品。”据了解, 恒孚物流严格按照ISO9001和HACCP的流程,运用先进的全程冷链管理技术,贯穿物流配送的全过程,确保了产品的品质。

以下是访谈实录:

《物流》: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用《菜篮子为何沉甸甸》三期节目连续报道农产品问题,揭示了中国农产品流通成本是全球之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3倍。作为专业的服务的三方物流供应商,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农产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

陈虹 :中国农产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因素很多。农成品从田间到餐桌所要经历的过程很长,这中间物流运作的成本占了很大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物流运作的成本不是太高。

流通环节过多,从农民采摘到终端超市,这都不低于30个流通环节,而每个流通环节都会有成本的产生。另外由于这是个异地物流过程,显然成本要比一般货物流通成本高,包括通行费,路桥费,油费,而这些都不是物流本身产生的。所以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并不单单是由物流本身的操作所导致的问题。

《物流》: 以专业人士的见解,您如何解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以来,低温食品的迸发的巨大需求及成因?

陈虹:一个重要的原因源自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追求,而越来越多的高品质低温食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大,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然而,冷链物流远非提供冷藏仓库和冷藏运输车辆那么简单。

《物流》:在自身运营成本上涨,但物流价格却迟迟涨不上去的环境下,国内冷链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了企业发展的瓶颈期。盈利空间下降,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许多冷链物流企业走上引进资本进行“输血”之路。冷链物流是否如行业的整体趋势一样存在过多的利润压缩,从而导致不正当竞争和厮杀局面?

陈虹:物流行业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物流行业过多的暴利是不正常的。现在大家都想进入这个行业挤压利润。物流这个市场发展不均衡,恶性竞争过多,自相残杀后,将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给压低了。面对已成现实的物流市场现状,大家也没什么办法,只能是就此采取更合理的方式来提高利润。

《物流》:目前冷链行业资金与成本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您认为有哪些措施可让农产品流通成本更合理化?

陈虹:首先当然是控制成本,另外提高效率是控制成本的一个方面,效率提高了,成本自然而然会下来的。另外一个就是提高整个企业本身的规模,通过规模效应,在整个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把业务做得更大,再优化自身的运作。有些成本在规模提高的前提下,单位成本会降低。如果大家都是依着自己的小规模进行恶性竞争,利润是很难上升的。

《物流》:作为恒孚的高管,您和公司的管理团都在国际著名的食品企业或冷链企业担任重要的责任,有在非常丰富的冷链运作经验。就您本人来说,亦把此前在麦当劳系统的从业经验深刻应用到上海恒孚物流中来。上海恒孚的服务模式与其他冷链企业的特色作何区分?如何协调管理层的协作?

陈虹:在恒浮冷链物流,整个团队对冷链都有很深刻的认识,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有国际性的著名冷链物流公司的从业经历。高层管理者来自拥有总计超过50年冷链管理经验的跨国公司, 如夏晖,百胜,DHL和麦肯锡等。我们对如何去经营冷链有很丰富的经验,有很专业的技术。在理念上,或者公司的文化上,对冷链怎么做,很清楚;专业技能上也很懂,同时希望公司真正能做出一个很好的冷链品牌。

《物流》:上海恒孚以连锁大卖场,连锁餐饮业, 食品加工商为多。食品具有易腐烂,时效性高等特点,请你谈谈在全国的冷库布点及冷库结构设计与建设现状与计划?

陈虹:主要还是根据业务的需要,面向终端和生产商考虑配送中心的选址。至于冷库的设置方面,希望在未来不久的时间里,在全国能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网络网点。主要是在大的网点,或者消费和大型生产区域,都会设有公司的配送中心。短期目标是:在3年里,全国建设15个配送中心。

据了解,越库操作(Cross Docking)在冷链物流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很好地满足生鲜货物的及时供应及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恒孚物流冷库结构设计非常有讲究。记者在参观冷库时发现,收货口配备先进的电子卷帘门装置可与供应商的冷冻,冷藏车进行无缝衔接,并快速有序进行卸货和称重,通过快进快出的方式,尽可能缩短生鲜食品在库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总体物流转运时间,最大程度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根据客户定制化订单需求,通过越库操作模式能够实现“大批量进,小批量出”,进行合理分拨和配送,全程温控,监控与质检,保证生鲜食品的新鲜品质与安全。

冷链新貌

“冷链不完全说是新兴市场,因为很早就有,只是发展缓慢,随着食品需求的增长,安全要求的提高,大家对冷链的认识可能比以前更明确,所以表现出来的需求就旺盛了。所以说是传统产业退去了外衣,展现出一种新面貌。” 陈虹表示。从承担冷链零担LTL、仓储第三方物流,到拓展食品质量检测咨询服务、供应链优化衍生服务,从专注连锁餐饮和连锁卖场,到涉水生物制药行业,上海恒孚物流有限公司作为中美合资专业从事冷链物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从2008年进入中国发展至今,已经伴随冷链的快速升温而崭露头角。并在全程冷链仓储服务,全程冷链运输服务,零担运输,冷链越库操作,食品包装服务,食品质量检测咨询服务等方面有一技之长。

关于冷藏品的运输,目前国家标准规定得非常细致,货物怎么交接,时间多长,用什么工具等等,都很细致。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很多企业缺的不是标准,而是执行。在谈及如何监管货物在途运输的时候,陈虹表示,“其实没有金科玉律,恒孚物流对冷藏车运力的投入和对温度信息的追踪情况的建设意义还是在于如何合理整理利用资源”。

由于风险投资的加入,恒孚物流的资金投入比较充足,所以可以随时满足各种设备的添置,技术的提升等等要求。恒浮的冷藏车辆,除了有自己的一部分,也会利用社会的资源。“为了追求可持续发展。每个地方我们配备车辆的数量是根据所在地车辆资源的多少而定的。”

“公司对自身的要求比较高,注重实现对客户的承诺,所以我们一般会配备的多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一方面。因为中国的市场还不是很健康,如果在依赖社会,不一定能保证自己的服务质量得到很好的实施。至于车辆的比例,我们都会很好的控制,我们有专门的机构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最后做出相关决策,包括对成本、市场需求的考虑。”陈虹补充道。

在货物跟踪方面,恒孚物流的在途GPRS可以对包括温度控制,温度记录,油耗,开门次数等等关键点进行和追踪。“设备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大家是否是真正执行,有了这些设备是否真正去用,而不是去装装门面,我觉得要真正对冷链各个方面有正确的认识,比如温度控制,食品安全。”

客户大于标准

解读近年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针对物流行业的政策条文,无论是宏观指导层面的“国八条”、《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或是相应更为细化的物流扶持政策(相关资料显示,GB/T 24617-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国家标准,已经从2010年3月1日起实施)。陈虹认为,恒孚物流有着自己的一把衡量“杆秤”。

“中国出台的有关冷链方面的标准都还不是强制性的标准,都是建议性的,所以还是有很多不规范的客户不采纳,也就是标准的非强制性导致市场依然处于不规范,实行力度依然不够强。”陈虹说,“那么怎么衡量利益相关体之间的取舍呢?”

“对我们来说,关键还是看客户,客户自律高的,显然,大家受益;自律差的,这些标准就显得没什么意义。恒孚物流是不怕客户把标准扛到前头的,因为公司的各项操作都是高于这些标准的,但遗憾的是很多客户最终还是会在在价格面前低头,那时标准早就抛之脑后。”

谈及到利益的分层,就不得不设计到冷链事故责任的区分。“对于我们来说,所有货物收进和发出都会有各个环节的交接,在交接的时候有个检验,这个检验是按照双方所制定的标准来执行的,我们也要求员工尽量按照标准来实行,即使有特殊的情况,也要有相应的书面证明,相关的责任方都有签字。所以即使出了事故,我们也能很容易地判断什么环节出了问题,责任属于谁。”

“所以一定要做出公司的规范和准则,才会杜绝扯皮问题。如果每个企业的所有流程都很清晰 ,那责任的划分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他总结道,“公司服务面向全社会,无论客户规模大小,我们都会一视同仁,尽我们力量来满足大客户,以我们的诚心和小客户共同发展。”

冷链物流工作计划篇(7)

内容摘要:作为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的有效运转已成为差异化经营、保障食品安全、赢得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冷链物流中心是食品冷链的节点和控制点,合理的规划是提高零售企业冷链物流效率的前提。本文以我国大型零售企业食品冷链的特点为基础,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结合企业整个物流系统,在战略定位、模式选择和作业管理三个层面对冷链物流中心的革新做了研究。

关键词:大型零售企业 食品冷链 冷链物流中心

零售商冷链物流中心特点分析

在零售行业,随着激烈的商业竞争,超市、仓储超市、连锁商业、专卖店等新的贸易形式大量出现,贴近顾客、低价格销售的营销方式使冷链物流中心的作用逐渐提高。许多大型零售企业的冷链物流中心不断出现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食品冷链模式如图1所示。

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现有食品冷链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大型零售企业的冷链物流中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自营模式

虽然,近几年我国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但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依旧以“供货商执行,自主经营”的物流模式为主,主要考虑到以下风险:第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难以满足连锁零售企业的要求。由于冷链食品种类多,信息处理量大,时效性要求高,对物流功能的需求很高,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技术及服务上难以满足连锁企业个性化的要求。第二,外包后连锁企业对冷链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第三方物流企业通常要介入企业的采购、分销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的物流管理者。这将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企业很可能出现物流失控的现象。第三,第三方物流的信用风险和零售企业物流职能部门的利益保护都成为企业自营物流的原因。

(二)自我服务为主导且成本型运作

在大型零售企业中,客户多为自己企业末端的卖场或便利店,或者是长期稳定的企业客户。零售业冷链物流中心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质量和成本。质量目标包括服务质量和商品质量。这其中的服务是针对零售企业次级门店、卖场或客户单位进行冷链食品的配送,其中对企业所属门店的配送占主要部分。保证企业内部冷链的顺畅,方便、快速、及时地响应各零售店的需求是企业提高终端消费者服务质量的根本。自我服务使物流中心具有职能部门的性质。因此,大型零售企业冷链物流中心大部分从事对内的供应配送服务,服务于企业内部的食品冷链。

物流是第三方利润源,在满足企业末端需求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也是企业冷链物流中心的目标。零售企业的冷链物流中心可以看作是企业的一个部门,服务于企业自身,不带来任何盈利。与一般第三方物流服务不同,冷链物流中心属于企业单纯的成本型组织,完成冷链食品由外及内的组织和流通。因此,在物流中心规划过程中,应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打造企业冷链物流运营系统的成本优势,从而提高企业整个食品冷链的利润。

(三)系统契合度要求高

食品的冷链物流网络大致有三种模式:单个经济体的冷链物流网络、区域内的冷链物流网络和跨区域的冷链物流网络。以产、供、销一体化模式为主的单个经济体的冷链物流网络适合于大型的连锁超市或大型的冷藏食品生产企业。

无论哪种类型的冷链物流网络,都难以成为相对稳定的系统。冷链物流中心是这个网络系统中的节点,是协调冷链上下游的控制点,因此,在物流中心规划中,应在基本功能之上提高系统契合度。主要体现在外部供应链系统和企业内部冷链物流系统上:一方面,零售企业的物流中心是外部食品供应链上的节点,需要有效组织上游供应商并及时响应下游客户的需求,最终与外部供应链系统进行契合;另一方面,物流中心还是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节点,应实施有效的规划,使其与现有系统对接并提高食品冷链的效率。

大型零售企业冷链物流模式革新

基于大型零售企业冷链物流中心的特点,本文在零售企业物流中心规划的过程中,利用系统工程中复杂系统要素、结构、信息沟通的控制思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对物流中心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进行革新,从而提出了“1+2+3”的三层式的规划思路,以使大型零售企业冷链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

(一)核心战略功能定位

根据系统工程理论中系统目标最优化的管理控制思想,可以建立大型零售企业食品冷链物流运作系统模型,从而为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确定系统角色。本文研究的零售企业主要为大型零售企业,目前具有建立自营冷链物流中心实力的企业,如大型连锁超市。同时,将冷链食品主要定位到超市经营产品,如生鲜水果、禽类冷冻产品和鲜活水产品等。

由图1可以看出,物流中心的重点在流通,即使中间有加工环节,也是为更好地服务于流通,多为企业内物流。其下游客户为自有店面或是消费者,更贴近于市场,要求物流中心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并能满足配送产品少量多样的特点。因此,在规划设计初期,应将服务企业自身的流通功能定位在该物流中心功能的首位。而对大型零售企业的冷链物流中心而言,服务于本企业的冷链食品销售是最终目的。

因此,应将物流中心定位为企业部门性质的服务主导型物流中心,这样能够更强化其流通服务功能。通过对上游供应商的合理组织,根据订单和销售预计多品种小批量地对下游实施冷链食品供应,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整个物流系统。

(二)两种经营模式结合

本文认为,大型零售企业冷链食品的供应模式主要可定位成两大类型,“冷链物流中心+供应商工厂+原材料基地”和厂家直供两种模式。

一方面,针对生鲜农产品(低温保鲜)冷链和冷冻食品链(低温冷藏),在物流中心规划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协调产地、供应制造商的上游关系,通过有效组织货源,提高储存加工技术装备,实现冷链食品的采购和有效保鲜、冷藏。进而在物流中心完成必要的流通加工和分拣配货,实现及时、迅速地供应末端零售店面的目的。

另一方面,针对具有特殊储运要求和严格时间限制的鲜活水产品,应该积极建设并完善厂家直送的模式。因为鲜活水产品相对价值较高,对物流要求极高。在长期经营过程中,该类产品的生产厂家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冷链体系,拥有专业的技术、设备。因此,零售企业的冷链物流中心可以充分利用供应商的体系,采取厂家直供的方式对下游供货。

在此过程中,零售企业物流中心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信息管理方面:企业的零售店或客户向物流中心发出订货需求,由物流中心对订单进行分类处理并向相关的供应商发出订单,并对供应商直送过程进行监控,将数据汇集到物流中心的信息平台上。厂家直送模式不仅缩短了鲜活水产品的冷链长度,还能够减少中间转运储存的高成本。这期间企业冷链物流中心担任信息中心的角色,进行信息处理与监控,实现了信息流与物流的有效分离,提高了企业食品冷链系统的运作效率。

(三)三种品类管理

冷链物流中心应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都有相应控制和储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应将零散多样的产品进行一定的分类管理,从而提高物流中心商品的处理效率,从而使产品时间效益最大化。

食品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冷链食品的分类管理不仅仅根据价值或流通频率进行简单的ABC分类,应该充分把握产品的特性,进行详细的EIQ-PCB分析,分别对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相应的功能区域做出规划。本文从零度保鲜、低温冷冻和鲜活运输三个方面,将冷链食品划分为三个品类:需要零度保鲜的主要包括各种蔬菜水果和生鲜肉类;需要冷冻储存的食品主要为冷冻肉类、冷冻水产品、冷冻禽类产品等。这两类食品是在“冷链物流中心+供应商工厂+原材料基地”模式下流通的产品。在物流中心中有实体物流,对物流中心的转接、分拣、储存和配送有较高的要求。第三类产品为厂家直送模式下的鲜活水产品,这时,要充分发挥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整合作用,通过信息平台的规划实现产品的流通管理。

针对“冷链物流中心+供应商工厂+原材料基地”模式下的保鲜和冷冻食品来说,零售业食品冷链物流中心EIQ(E指“Order Entry”,I指“Item”,Q指“Quantity”;即从客户订单、商品的品项和出货数量等方面出发,进行配送特性和出货特性的分析)的要素内容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商凌云.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9(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