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08 05:28:10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教学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的,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宗旨。小学数学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科学地设计作业练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措施。本文就小学数学作业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肤浅谈一、二。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生、数学作业、自学、开放性、

一、 精心备课 设置作业

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还应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适时调整优化教学目标。其次是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些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些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最后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有效性的课堂教学。

一、增强作业的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发展学生的个性。在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克服了一个困难时,会由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满怀信心地去迎接下一个挑战。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如果连续几次不能正确的解答问题,就会对学习产生畏惧,丧失对学习的信心。但是如果总是提出一些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尤其小学生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因此,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同学,才能适应全体学生。容易的问题能使全体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较难的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优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增加作业设计的渐进性,揭示解决问题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组,通过练习,使学生思维循序发展,并善于求变,敢于质疑而求真,而不是停留在重复和模仿阶段。习题组要从易到难,坡度适中,循序渐进,但又能集中揭示某个解题规律。如下例:①甲数是120,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多少?

②甲数是120,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是多少?

⑧甲数是120,甲数比乙数多,甲、乙两数一共是多少?

④甲数是120,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通过该组题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三、增强作业开放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中一般通过联系生活,展示情境;设计悬念,创设情境;编制故事,触发情感等方式。在讲授“比较分数大小”这堂课时,利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西游记》的故事教学,上课开始,教师打开屏幕出现唐僧师徒四人走在炎炎烈日下,被晒得口干舌燥,悟空对师父说:“师父,等俺去给你找点解渴的东西来。”过了一会儿,悟空抱个西瓜回来了。悟空说:“师父和沙僧各吃西瓜的l/4,八戒吃1/3,我吃l/6。”八戒一听便很不高兴嚷了起来:“猴哥,你明明知道我老猪的肚子大,吃的多,你却给我的最少,自己留的最多,比师父的还多,我要你的那份。”刚说完,悟空就哈哈大笔起来:“真是个呆子!”这时老师适时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短小的故事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灵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是新课程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学生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贵有疑。在知识的疑点处展开讨论,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经过学生激烈的思想斗争,思维碰撞,疑点逐步打开,学生的智慧得到发展。如:在教学“除法的竖式” 时,提出关键问题:①商4应该对齐被除数的个位6,还是对齐十位1,或者是对齐个位和十位的中间?为什么?②竖式中有两个16各表示什么意思,减出来的0又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了解算理,掌握方法。

。例如差比问题可通过下例突破:

例:某钢铁厂四月分计划用煤580 吨,实际只用了446吨,这个月用煤节约了几分之几?(解答略)

如果将此题算式(580―446)÷580让学生改编其它应用题,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此类问题。

五、增加作业的多样性,减轻学生的疲劳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传统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作业,单调的作业学生感到乏味,从而使学生厌恶作业,因此,必须对单一的形式作改进,实现作业形成多样化。例如让学生自制模型,学生相互间讨论某个问题,给出数据自编应用题,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等。再例:在教学“圆周率”之前,请同学们分别制作直径分别是1分米、2分米、3分米的圆,测量其圆长,得出圆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圆周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还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培养了学习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多样化作业的完成,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又减轻学生做题的疲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

六、增强作业解题方法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设计“对比练习”“一题多解”的作业,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运用基本技能解决问题能力,选择最佳解决问题方案的评价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此类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的品质。

七、课题教学中应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强,逻辑思维能力强。因此通过数学学科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数能力,而学习方法是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教学应用题时,教给学生分析、综合的方法、画线段图的方法,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教给学生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在作业设计时,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等的发展,也要引起注意。以上作业设计和布置讨论的各方面之间不能孤立而行,要综合而有机的运用。

(责编 张景贤)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健康也有了更深的含义。小学生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又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健康成长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实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几点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一特殊年龄群体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育部公布的我国目前中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比例是23.3%。中科院心理所调查的比例是28.8%。”因此,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日益凸显为教育的主导观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很难实现。“据调查我国仍有70%的学校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深入研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充实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体系,更有助于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在很短时间就能形成的,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自我因素等。其中,学校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部早在1998年8月13日就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从那时起,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即使开展了,情况也不是很好。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

笔者通过对交城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

虽然现在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但在升学压力下,部分学校还是以学习为重,不关心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很多小学的领导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更不知道怎样进行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份由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对全省425名小学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仅8%的乡镇学校教师回答自己学校有心理辅导室;2%的乡镇小学教师回答自己学校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只有6%的乡镇小学建立了心理档案;正在考虑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的乡镇小学仅占26%。

2.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不规范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该由谁负责、应由哪个部门管理还处于模糊状态,有的由党委书记负责,有的由校长或分管校长负责,有的由政教处管理,有的由教导处管理,有的由科研室管理,这种学校间管理的不一致带来了工作上的不一致,很难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笔者调查的2所高中均由政教处管理,这样就局限了它的范围,无法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中去,这也就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应有的作用。同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很少问津,下来视察也多是形式管理,做做样子罢了。

3.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其主要的影响源,大多数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与家庭有关,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成熟和生长发育。但据对泉州地区部分小学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中,认为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占23%,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大约为5%,认为目前学校最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占80%。

4.小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学校的教师大多数对心理健康教育都存在很大的误区,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他们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不闻不问,有的教师甚至承认从未发现过学生有心理问题。还有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德育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二、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策略

针对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就每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建构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建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学校要不拘泥于学习辅导,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年级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以发展性教育为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德育等方面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把课内心理教育和课外心理教育连在一起,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2.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和督导机制

通过对交城县小学的调查,发现初中没有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也只是搞形式,并未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体系中。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有效地展开,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切实转变观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首先要健全组织体系,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科研组,并给予其经费支持,探索适合的课程和教材,给每个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并且要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等,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实效运行。其次要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本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包括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入编制度、考核制度等。最后就是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3.培养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家长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参与对子女的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但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观念落后,不会教育孩子,有时甚至起反作用。因此,学校要针对家长的情况,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对家长进行教育,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形成心理健康意识和正确的教育方式,使他们能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对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

4.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学校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有一支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有较高心理素质以及有心理辅导技巧和能力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教师本来就是教书育入的主体,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情,也是每个教师都应承担的责任。有的教师自己心理有问题,就会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不正确、不规范的教育,有的教师甚至由于自己心情不好就对学生发脾气,使学生心理受到很大的打击。因此,学校要组织学校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使教师和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而且各科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健康的课堂气氛,并且要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巧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加强中小学生写字教学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步伐

摘要: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写字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培养学生顽强意志、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素质教育发展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加强 写字教学 促进 教育 发展

汉字在世界各种文字中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是人们仰观俯察、博采众美的结果。书法,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千百年来,我国历代文人骚客对汉字书写都给了极高的评价。汉代杨雄说:“书,心画也。”清代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也。”等等。这些无不说出了写字与做人的密切关系。因此,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继续加强汉字书写教学和训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动我国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

但是,我国现在的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不仅仅是社会上,甚至是一些老师、学生对于写字教学也都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更使一部分人忽视了对汉字书写的教学和训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人(特别是一些“聪明”的学生)误以为以后大都使用电脑,手体书写好坏都无所谓,因此不再重视汉字的书写练习。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学校还在片面追求高分数、升学率,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学生做作业只是急于完成任务,而忽视汉字的规范书写。其三,一些老师的素养不高,对学生不能正确指导,学生也就对写字产生不了兴趣。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的书写水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大大减缓。大大阻碍了我国素质教育前进的步伐。

根据我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在中小学加强学生写字教学和训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写字教学和训练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途径。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在历朝历代都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学习和欣赏这些不朽的作品,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在写字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反复强化这一情感,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情感教育的一种具体可感的教育形式,更适合中小学生的心里接受能力。

第二、写字教学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比较具体、真实的途径。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完美结合及集中表现,无论是篆书的婉通,隶书的方峻,楷书的端庄,行草的飞逸;无论是秦汉尚势,晋代尚韵,宋代尚意;无论是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王锋;无论是历代书法家们的风格、流派、笔法以及他们用墨的干湿浓淡,作品的排列章法,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特征和书家的灵性和情感。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是时代传统文化和作者美学观念的完美结合。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写字(书法)教学和训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小学生感受美学――欣赏、体验美学。在欣赏中感受,在练习中体验,两者互相促进,完成感受美的意境的过程。我认为这是一种既具体又真实的美学经历,无疑在中小学生的幼小心灵中所形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写字(书法)教学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

写字(书法)教学和训练一般都须从楷书学起,而“楷”是整齐规矩、可做楷模的意思,汉字横平、竖直、方正的特征,都要求学生在起步的时候就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来完成。而要做到真正有所成就,甚至形成自己的风格,那就必须天天练习,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成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而这种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和顽强的意志力,在老师平时的作业检查和写字训练的督促与鼓励当中就能及时的得到培养和巩固。

第四、在写字(书法)教学和训练中增长知识和陶冶情操,互为促进。

我国历代书林高手无一不是文学名家,学生在欣赏和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沉醉于笔墨世界之时,玩味这个世界所表现的历代诗文,增长知识,修身养性,就会更觉惬意。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使人顿觉宇宙宏阔。欣赏的《沁园・雪》,既能使人感觉到宏伟的、磅礴的气势,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丽,更能使人感受到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那种宽阔、博大的胸怀和远见卓识。而且学习书法艺术,欣赏、临摹古人作品,是与先贤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这往往比只读他们的诗文有更微妙、深切的感受。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欣赏艺术,在艺术欣赏感悟中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互为促进。

当然,我们在写字教学中不必强求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书法家或艺术家,但对书写规范、整齐、美观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却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而且是处在中小学的识字阶段的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因此,在我们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要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写字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创新素质教育

摘要:前国家领导人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由此可见,创新决定着我们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异想天开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一、 什么是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含义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际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打破等级观念,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以学生自由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敢于“异想天开”。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些素质与生俱来,人皆有之。但有些素质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创新的萌芽时期。他们的创新与见解尽管显得那么的不完善、粗糙,有时甚至表现得是那样稚嫩,但教师要一往情深地去关爱孩子们这些难能可贵的创新苗头。历史上许多科学家成才的事实证明,往往是老师或同学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学校一次鼓励性的行动,启发和造就了他们辉煌的成就。创新教育不是冰冷的智力活动,而是火热的情感能动过程。因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时就要消除代沟,消除师道尊严,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畅所欲言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的种子在心坎上萌发。因此,要使得学生要健康成长,就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如何在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在学习中要敢于质疑,决不要停留在人云亦云照本宣科上。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例子:某校一位老师在讲“开卷有益”一词时,将“卷”字之意解释为“试卷”,而有一位同学却敢于质疑,随即站起来向老师指出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开卷有益”中的“卷”应是书本的意思。大概这位老师认为学生冒犯了他的尊严吧,并没有认真想一想这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有道理,而是批评这位学生在老师讲课时乱发言,仍然坚持自己的错误解释。结果期末考试恰好有这个词的解释,那位受到批评的同学自然答对了,而那些唯老师解释是听的同学自然是“全军覆没”,无一人解对。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简单否定和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并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恰恰相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的新问题,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

其次,要敢于想入非非,言他人所未言。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老师讲解有关蔷薇的知识,之后教师问同学们:“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是可怕的刺!”另一个学生回答:“是美丽的花!”第三个学生答非所问:“我想我应该想办法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这则故事中的第三个学生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被视为异想天开的学生。无疑,这个学生的见解是不是更有一些创新意识呢?在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发明或发现都来自科学家的“突发奇想”的“异想天开”。最原始的飞机就是源于鸟儿飞翔而产生的异想天开的伟大实验。所以,学生一定善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第三,要敢于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的人生态度写照。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自信在人生中的作用有多么重要。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心想事成”和“梦想成真”,不都是以自信为成功的前提吗?所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在学习和工作中充满自信的去标新立异,去异想天开,从而乐此不彼地创新在创新,正是我们成才的必由之路。

以上综述,“对‘异端’不能一棍子打死”丰富的想像力是构成创造能力的重要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培养。我们应该看到调皮、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也就是说要给学生足够的爱,给学生足够的宽容,给学生一点“放肆”。因此,要打破任何束缚学生思维活动的桎梏,鼓励他们“异想天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一些“奇特”的想法,或表面上看来毫无道理的说法不要轻易地下结论,也不要轻易地说“不”,更不要轻易地说“错”,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正因为如此,学生决不可忽视对自己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自我培养和锻炼。那么,敢于进行发散性思维,对学习,对知识,对实践敢于异想天开则是培养创新意识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和锻炼方式。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欢迎学生提出自己与别人或与书本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良好环境、气氛。只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分析

【摘要】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快了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进程。小学生教学是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实现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我国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的一些小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弱,在实施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小学学校根据我国的素质教育方针,针对目前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实现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关键词】小学生 素质教育 措施 全面推进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需要小学学校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照素质教育的内容,实现对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目标,应该主要是对小学生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要求,结合小学生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的学校为了吸引生源,只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锻炼,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过程中,小学学校应该树立素质教育意识,明确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例如,一些小学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片面的注重及格率、提升率和优秀率,把这些作为对小学教师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小学的教师为了符合这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行“满堂灌”的教学策略,在课外组织学生补课,为学生留大量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完全理解教学内容,不利于小学教学效果的实现,也不符合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

2.教学内容不全面。全面实现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需要小学学校全面的落实小学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计划,按照规定的课程实现对小学生的教育。一些小学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会考试的学科,对于不需要进行考试的学科不能完全落实。而且,学校比较重视语文和数学这些基础学科,对于思想道德和体育等学科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足,致使这些不被重视的学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不能够全面的发展,不利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

3.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小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些小学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全面的实施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教学知识的传授,不能实现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达不到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小学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片面化,只重视智育,忽略了德育、体育和美育在小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存在为应试而教育和为应试而学习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实现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1.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原则。在新的课程标准改革下,小学学校应该在应试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实施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学校应该对素质教育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原则进行明确。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缺乏清晰科学的内涵,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解,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一些小学学校错误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实现对小学生的减负,给学生一定的权利;还有一些小学学校只是做“面子工程”,并没有完全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实施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时候,小学学校应该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原则进行明确,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

2.学校明确对小学生的教育目标。根据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和内容,小学学校可以设置有效的小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例如,小学学校为了贯彻实行素质教育,确立了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素质教育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学校顺应我国的教育潮流,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从不同的方面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例如,小学学校一方面根据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求,增加音乐、体育、美术和思想品德等可侧很难过,保证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转变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为启发式的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德育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深入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对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且,教师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完善和改进,大量的应用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德育对小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全面推进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学校应该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国心等。

三、总结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按照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根据目前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现状,制定有效的措施,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对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推进,才能提高我国小学的教学水平,促进小学教学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生命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融合与发展

摘 要:生命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学生生命意识不断加强的前提条件,对学生自身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生命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融合与发展”这一课题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融合发展;发展方向

1.生命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渗透

(1)以生活实践活动为基础开展生命教育渗透过程。其开展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启发,进而对学生自身能力培养及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应立足“以生活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效实施,使学生通过生活影响自身思维以及行动,促使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新时期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开展的根本。在实践活动中,将生活元素进行有效搜集并加以充分的研究,总结出生活与生命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从而带动学生树立珍惜生命且创造生命价值的观念,为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2)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差异性”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同,同一阶段的学生之间身心发展过程也会存在相应的“差异性”。然而在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应进行充分的观察,确保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生命教育渗透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学生自身生命意识能够得到普遍提高。由于学生身心发展不同的特点所在,对于生命的认识角度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进行生命教育渗透也应结合不同基础展开,使学生逐渐认识生命、感受生命价值,最终创造生命价值。

(3)转变传统实践活动模式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渗透。中小学生传统实践活动开展模式主要是以课堂形式为主,学生与社会及生活接触过程较少,很难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在当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于学生实践活动开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体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已经成为实践活动开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学生生命教育的渗透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能够珍惜生命、超越生命最终将生命的价值体现逐步“最大化”。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为学生正确生命价值取向的形成创造良好的“保障性”条件。

2.新时期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发展新方向

(1)有效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展中小学生生命教育。“人本理念”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生命教育开展的重要思想,也是立足学生发展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生命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在此之中应将“人本理念”进行充分运用,这样学生在接受生命教育过程中才能够体会生命的意义所在,实践教育活动的特点在于通过实践过程让学生能够产生足够的兴趣,对学生的感受过程打下更为深刻的印记。而“以人为本”的有效运用则是对学生整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实现生命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价值。

(2)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促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融入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创造生命价值,且逐渐超越生命价值。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学生探索精神培养的关键所在。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通过探索实践活动对学生意志品质进行积极培养,并且结合探索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过程,这样的实践活动开展具有科学价值,也是对学生生命意识进行不断探索发展的根本环节。

(3)转变传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方式,提高学生“生命意识”。在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活动方式的转变主要在于对组织形式以及活动环境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生命意识”的形成提供有力保证。可以将“生活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及“课外探索”教学模式加以充分运用,在此之中对学生开展有效的生命意识渗透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与“体验”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总之,生命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相互融合,对学生素质教育过程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对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以及生命探索过程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石桥市素质教育实践学校)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浅谈如何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人潜能的发挥,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够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体现,也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自信能力、道德修养、创新意识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和浅析。

素质教育道德修养创新意识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体和紧要任务。素质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有什么样的素质,就应有与之相对应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靠老师单方面的行动,应是靠多方面的行动,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

1.要尊重学生个性思维。自信心是小学生学习和产生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的原动力。小学生有一个和大人完全不同的心理时间和独立价值,他们以孩子特有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小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对他们的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在充分认识学生潜能基础上,应该尊重和理解孩子这种独特的价值和心理特点,不能对他们要求过多,不能像要求成人那样要求孩子,这是孩子养成自信的基础。赞赏学生的每一个优点,这样学生天生具有的自信,就不会被压抑和打击,才能积极地面对世界,充满自信,通向成功。

2.要激励学生获得赏识。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斧头虽小,也能砍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动手的机会,并经常委托他们帮老师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做完后老师应表扬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学生仅仅拥有得到家长、教师的赏识和鼓励而形成的自信,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住挑战,这种自信是不牢固的,只有真正挖掘出学生的优势和潜力,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才能巩固他们的自信。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优势,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每个学生内在潜能,树立牢固的自信心。

3.要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勇于展现自我,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是每一个自信的现代人所应有的品质。学生年幼,通过展现自己获得成就感,对于他们树立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在的学生,大多由于胆小、害羞和缺乏自信不敢表现自己。教师就要扮演推进器的角色,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证明自己“能行”的大舞台。

二、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1.要让学生养成生活习惯。中国是古老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小学生要从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做起,讲文明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合作学习的基础。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道德素质。学校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阵地,老师应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好习惯”。

2.要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适当扩大小学生的知识,以形象的事例教育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不那样做,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例如,培养小学生尊敬老人,不光是要求小学生每天向老人问早、问好,把好的东西让给老人吃,而且要向小学生讲清尊敬老人的道理,使他们懂得老人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

3.要让学生懂得文明用语。小学生讲文明礼貌用语,有利于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友好、合作、互助、和谐的关系。讲文明首先应该懂得尊重他人,从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友爱同学做起,这也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师和家长要对孩子的日常行为正确的引导。只有人的素质得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才有望得到提高,人人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认为,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一点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始源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小学生往往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好奇,有着特强的探究欲望。小学生如果对某一科学知识有了好奇心,也就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他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作为教师,老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一好奇心,鼓励他、帮助他,让这一创新的火苗发扬光大,使他的好奇心得以升华。

2.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现实或某个典型角色,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实际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知识。如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后,创设一个工厂的设计室情境:请若干名学生分别扮演设计师和顾客;顾客提出不同要求,请小设计师满足顾客的要求:用同样大小的一块长方形铁皮做一个无盖铁皮盒,容积要尽量大;在不浪费一点材料的情况下(可以焊接)做一个最大容积的无盖铁皮盒;在材料不浪费的情况下,焊缝要最短。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决定长方体容积的三要素长、宽、高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关系理解得更深刻,增添了学生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客观的需要产生强烈的不安现状,执意于创造要求的内在驱动力,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3.要发展学生创新潜能。探究式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自然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尤为突出重要。其实儿童生来就是一名探究者,也可以说是一种天生的本能,他们对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有探索的欲望,一个小学生能够把爸爸刚刚买给他的复读机全部拆散,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行为都持责怪、打骂的态度,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尽管是一种“破坏”,但他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探究的欲望,创新的精神。而教师在学生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精心组织探究活动,正确指导学生去探究,使儿童的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促成儿童从自发的不成熟的探究,走向科学的探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谈班主任素养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小学教育学生步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系统学习知识的开始。班主任工作既是班级领导者、活动组织、教育者,班主任素养是班风形成的导向,班风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土壤。为此,班主任是小学生人格形成的引路人。该文就班主任的素养对小学生的成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班主任素养 小学生人格 素质教育

小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此期间,是儿童的身心快速发展,缺乏对真与假,对与错、美与丑的识别能力,对身边事物好奇,善于模仿的关键时段。由于班主任性质决定每天大部分都工作在学生中间,班主任处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一个细微的动作及表情,都凸显在全体学生观察之中,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为此,班主任的素养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

1 只有班主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学生才能摄取到正能量

班主任政治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渗透于教学及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起到重要的作用。

1.1 班主任要以真挚的爱,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提高工作的凝聚力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情感生活中创造性应。良好的政治素养班主任必须做到“爱生如子”,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当下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生活在家庭娇惯氛围之中。入学后由家庭娇惯环境转为学校集体活动是学生思想的一个转折点,势必出现诸多的不同心理状态。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关注他们课堂学习,课间活动,思想情绪等等,如:不爱学习、纪律松懈、情绪低落、小同学之间的摩擦等。尤其对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更应加大关注的力度,及时做好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解决他们学习和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要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切合实际的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用辛勤劳动,真挚的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向心力,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慈爱,珍惜同学之间的友爱,体验到班级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学习知识、参加活动热情,形成一个和谐向上的班级学习环境,凸显班主任工作的凝聚力。

1.2 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榜样

陶行知先生曾把教师的以身作则归纳为“共操,共学、共守”。班主任每天大部分都在学生中间,每一个微细的活动,都在同学几十双精细、敏捷的眼睛严格的监督之下,学生对各种微妙的变化富于敏感,通过他们的观察能摸捉到一切最细微的事物。作为他们日常生活行为的模仿的依据。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各项制度的制定者,实施者,也是制度的践行者,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行。如:到校时间是基本的纪律要求,班主任每天第一个走进教室,是给学生做出表率,会激励学生自己的遵守到校时间。课间随时捡起地上纸屑,是对丢纸屑学生一种无声的批评,会触动学生提高维护班级环境的意识。班主任在班级的表率作用,势必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正面的效应,发挥的作用优胜于班会批评教育效果。班主任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作用,对学生熏陶产生效应是潜移默化的,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1.3 公平正义,一视同仁,得到学生的敬佩

班主任的政治素养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是自觉抵制和会不良风气侵袭的屏障。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实施过程中,都是对其个人政治素养的具体考量。如:教室学生座位安排是否公平合理、班干部选拔是否民主、小红旗手的评比是否切合实际、课堂提问与课间辅导是否一视同仁等,各项工作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在学生心理产生负效应,在他们刚刚步入社就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为此,公平正义,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不为私利,一身清白,两袖清风,一片丹心,埋头耕耘,使学生分享到公平的爱,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成为学生人格形成的引路人。

2 良好的业务素养

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好学生智力开发的向导。

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班主任对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把握学科的新发展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性,做好教学知识的延伸,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2.1 教学理论扎实,教学方法创新,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班主任具有坚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能够独立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思路,新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形成有创建性的教育理念,探讨设计适合小学生对很多新事物的兴趣好奇的心理的教育风格及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使教育活动充满生机活力,在讨论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教学氛围,在讨论中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探究知识奥秘的乐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内涵,具有综合运用能力,才能立足教学的前沿

讨论式教学是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集中精力集中开动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讨论中可能提出天真的和个人观点是无边无际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加大知识的储备,要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做到精心的为学生积累“一桶水”让他们取之不尽,让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及时、灵活、科学的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用深刻的哲理启迪学生的智慧,使教学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多慧曾对班主任评价:“他们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为此,小学教育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基础,班主任的身教胜于言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令其不行。为此,班主任的素养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十分重要甚至可达到终身。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小学生基本心理素质教育

摘要: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子目标,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实践。当今独生子女多,由于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致使学生出现畸形心理的现象越来越多。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攀比心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创设良好气氛

一、个人主义,攀比奢侈心理

青少年中存在自私、内向、孤僻、自尊过分强烈,挫折承受力极低等现象。在校园里,学生的异常行为也时有发生,一句话不投机或一件小事有矛盾便恶言相向甚至拳打脚踢,遇到困难便畏缩不前。唯我独尊,攀比奢侈心理:由于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这种家庭塑出许多畸型心理的学生,表现在只是片面强调自我,忽略了“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不到自我的价值正是通过他人和社会的认同来确定的,从而使自我意识得不到键康的发展。由此而出现的任性、依赖、脆弱、无视他人与社会的自我中心等心理倾向。许多学生不懂得节约,乱花钱,浪费很严重,学生攀吃攀穿心理严重。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只有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才能使素质教育全面有效的得以提高。

二、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1、教师应将心理素质教育当作学生成长的第一需求

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这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二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培养合格的跨世纪的接班人,这是心理素质教育要达到的核心目标。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这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二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培养合格的跨世纪的革命接班人,这是心理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理想目标。要实现以上两个目标无疑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处于尝试阶段,在师范院校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等知识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还有待于教师在工作中去进一步学习、探索、归纳、总结出一套对现实工作行之有效的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知识、方法和技巧。

2、家庭教育应成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坚实基础

按照传统观念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一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家庭教育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可能和特点,要求在具体实施家庭教育时,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尊敬长辈,文明礼貌,培养良好意志和性格;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进取、朝气蓬勃,与他人建立正常友谊,做事有条理,适应环境变化,并能采取相应措施去对待各种问题;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培养孩子多种兴趣、爱好和能力。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懂得社会规范,追求社会目标。学会社会生活方式;会学习,会劳动,会生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是新时期国家公民的素质要求,是我国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家庭教育基本的、总的目标和任务,该目标在教育方针统一下与学校教育相一致的。因此,学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庭教育的良好配合,就会徒劳无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错位和反差会使学校教育辛辛苦苦得来的教育效果得不到巩固,甚至会被冲销。只有优化家庭教育实现双向配合,教师克服追求分数的“功利”心态,将心理素质教育当作学生成长的第一需求,家长重视孩子的做人培养,使家庭教育成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坚实基础。

三、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心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心理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培养,而且更应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向上;同时要防止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善于解决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心理疾病,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育应以育人,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能力做好他自己的事情,逐渐改变传统教育片面的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供更多一点的时间和机会去鼓励和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维和独立操作过程中对自己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自信,逐步消除我不如人的自卑感,从而对自己完成任务,取得更好的成绩有足够的信心,并乐于自我表现,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和处理问题潜力的目的。

四、创设良好的和谐气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每个班级会由于集体目标和集体领导的影响,以及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班级集体自身的气氛。这种气氛对于小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一个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气氛的班集体,会促使其成员奋发上进、不甘落后;而如果班上多数人都消极怠惰,那么即使少数同学想要好好学习,也会因为难以抗拒压力和诱惑而最终陷于“同流合污”境地。

因此,我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懂的可以几位同学一起讨论探索或请教老师,班干部更要起模范作用,形成积极学习的班集体气氛。但是,出现了同一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并且有些能力强的学生出现了骄做、看不起别人的心理。针对这些情况,开展“一帮一”、“友好待人”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与原交往圈以外的同学接触,让学生中聪明者不骄傲自满,而是继续努力、乐于助人;思维不够敏捷者也不自卑,而是虚心诚恳。

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人,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但当人类在地球上刻下了一个个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标记中,应牢记和谐才是快乐的,幸福的。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浅析小学生品德素质教育

【摘要】人才培养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品德素质教育对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品德素质教育从孩子抓起,老师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从引导学生多方面吸取信息、树立远大理想,学生学会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学会驾驭自己三个方面,来浅析小学生德素质教育。

老师遵照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对学生进行要求,还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集体国家负责,胸怀开阔,充满信心,意志坚强,有广泛兴趣,潜心实干的一代新人,其核心和本质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品德素质,如何教会学生做人。每个人都有无穷无尽的潜力,良好的品德素质为其奠定基础,挖掘得当,将会展现出杰出一面。

1引导学生多方面吸取信息,树立远大理想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很多,而小学生对一切新事物都有好奇心。作为老师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好奇心,平时我会鼓励学生多看新闻,多看有关科技动态方面的书籍和电视节目,而且还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与自己的感想写在日记本上。在班会课上留十分钟让学生登台演讲,告诉大家自己搜集到的最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还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从书报上了解到的适宜学生的文章,让学生开拓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上学、读书、做题、考试和升学。而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为适应和创造更现代的文明生活服务的,谁拥有知识还会创新,谁就将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社会的文明发展联系起来,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

2学生学会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环境的关系

正确的理想和动机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学生置身于社会和人群中,其思想、世界观、人生观总受着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需要学生对未来世界和自我有一定认识。所以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探讨未来世界的事情。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谈论未来的生活和环境。让学生把渺小的自我投入到未来的世界中时,能够辨证的看待自我。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表现的不在自卑,而是饶有兴趣的津津乐道,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更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使学生的目光不再短浅,不至于把人生的道路看得过于难、过于昏暗,不至于在学习的挫折和失败面前过于忧虑、烦闷。

学生的心理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事也特别敏感,所以经常会有学生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打出手,这及让家长担心又让老师头疼。这些事情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思想观念,而要处理好这些事情。首先,要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女生在帮另外一位女生值日时,不小心碰倒了讲座上的墨水瓶。班上的同学便议论纷纷,有的讥笑、有的埋怨。这时我抓住时机,首先表扬了这个乐于助人的学生,对班上的其他学生进行批评,并指出墨水瓶是这个同学不小心碰倒的,只要吸取教训以后小心就是,而有的同学心眼太小,连好心的同学犯错误都容不下,没有明辩大是大非的头脑。我还讲了一个关于宽容大度的故事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决不能让自己的胸怀像马蹄坑一样狭小,而要千方百计把自己的胸怀开拓成游泳池,开拓成湖泊,开拓成大海,甚至使胸怀比天空更广阔,这样才能明确人生的意义。这使学生坚信一个信念,一个人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即使你侥幸当上了部长、科学家、也会为蝇头小利,斤斤计较而难有大的作为。这样学生中间因小事而发生的矛盾少了,学生不再为小事忧虑而无心学习,反而学习劲头足了,效率高了;其次,还要鼓励学生多与别人合作。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由于合作而使整个集体、国家取胜的事情,让他们懂得理解和信任的重要性,让他们在理解和取长补短中不断成长,在合作中分享快乐。

现代的学生接触的信息多,头脑敏感。曾经有个学生在造句的时候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班李明的家很富裕,我很羡慕他。”这是一个学习很好,脑子聪明的学生写的。我便在他的本子上写了“你学习很好,李明也很羡慕你。”同时我发现,班上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学生,要不疏于学习,生活懒散,要不学习比较认真,但沉默寡言。这样的状态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我引导学生要面对现实,用自己正确的认识拨开心中的迷雾。给学生们讲一讲附近学生都听说过的育才电脑学校的创办人(他是一个面部残疾的人,但他的文章写的好,自己开办了电脑学校,培养的学员均找到了好工作。)的故事。让学生们探讨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受到的启发,让学生认识到: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先天的自我和环境,但我们要用自己最大的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并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它,去追求自己向往的新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有意义。

3学生学会驾驭自己

小学生是心理和生理都尚未成熟的群体。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经常犯错误,而以往老师处理的方式是进行批评教育和写检讨。而受批评的学生有时是真正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但在心理上会更加伤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拉大。所以,我采取让学生写心理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写当时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写自己有怎样的念头,最终是哪个念头战胜了哪个念头?现在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个学生写心理分析时,还起了个题目《两个我》,最后还写了要把心中那个爱冲动的“我”判死刑。我当时指出了他的缺点后又表扬了他文章写的好。他不好意思的笑了。通过写心理分析,学生在今后与别人产生矛盾时,就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比较客观的判断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就需要我们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引导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树立正确的观念,虽然有时学生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只要老师采取理性的思考和卓有成效的方法,就会看到学生可喜的变化。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探索美术教学与小学生素质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摘 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夯实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在加强美术基础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应用意识,在与实践应用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可利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进一步提高技能,通过趣味性的美术教学实践,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探索精神。通过不同方式的引导与支持,充分挖掘小学生的艺术潜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教学实践 素质教育

一、营造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新型教育环境,使数字化教学方式成为强化美术教学效果的新型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地将传统教学方法解决不了的难题变成可能,为学生创设奇特的艺术实践情境。计算机辅助教学恰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使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展。它具有多变换的优势,不仅可以扩展认知领域,提示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教师可以变换地讲解、提问、设疑,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是一项集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和艰巨性的教育任务,创新意识存在本末、轻重、缓急之分,要把总结与反思当做培养创新意识的出发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深刻分析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综合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根本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确保未来参与实践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在美术教学中,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美术教师应利用计算机与生活、计算机与社会、计算机与环境和趣味活动等有利条件,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指导理论、不同的课件设计原则。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计算机,需要根据理论的指导原则,将课件定位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在小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展开小组讨论,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可结合生活实践创设一些小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情境、动画,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导他们共同探讨核心问题,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提的问题精巧而不多,但学生说得多,互相讨论得多,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具体动向,认真对待小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对孩子们的热情予以鼓励和表扬。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素质,实现最终目标,为强化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开拓想象空间,强化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教学任务时,自身素质、业务水平一定要高,给学生营造有利于促进能力培养的想象空间。教学内容能当班做完的不推到下一班,能尽快做完的不拖沓做完。让那些不爱交流的学生尽快熟悉环境,这是小学美术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否则学生会越来越不想学习美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引发他们自由大胆交流,可以有效教育那些碰到问题往往选择逃避的学生,培养他们独立面对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积极应对的信心和能力。无论干什么工作,思想态度都决定一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能,一些良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小学美术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快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这一切都需要在和谐的环境下进行。语言交流是构建和谐环境的心理基础,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根本,只有基础牢,一切效果才有保障,确保基础扎实,工夫一定要下到实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适宜环境,教师需要以民族文化精神为核心,强化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宗旨。

三、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美术实践能力,在民族文化精神的激励下,积极开拓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教学,需要借助许多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进行思维训练,以启发学生快乐生活、快乐学习为中心。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本质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确定每一次具体教学活动的主题内容,并且利用计算机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文化情境。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收集、优质课件设计,对本次教学活动所需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力求计算机信息资源在本活动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并且想办法突破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兴趣,使他们的知识积累趋向趣味化。数字化信息技术有利于把图、文、色按照奇特的设想构建成理想的美术载体,创作更好的美术作品。根据教学需要,对新媒体技术进行高效率多角度的开发利用,更加有利于突破传统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难点,立足民族文化精神,大胆创新。这样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对一些复杂的美术规律进行科学探索,有利于加强理解和强化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并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教学手段,以学科整合为美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构建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探索与学习空间,利用多媒体技术绘画作为辅助现代美术教学的方法,推进美术教学现代化进程,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在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摘 要: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可见,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浅显地提出了在教学中要从树立新“学生观”、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的建设、发挥少先队作用四个方面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关键词:“学生观”;师德师风;品德与社会课;少先队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本文根据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浅显提出了在教学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的观点,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新“学生观”的树立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获得,也是在学习化社会中成功前进的永久性指南。长期以来,思想品德的实施和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无法协调统一,至今仍有不少学校将思想品德教育视作道德灌输课,整体呈现出重形式、轻实效,重书本、轻实践,重说理、轻行为训练,重泛泛而谈、轻现实辨析的现象。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改变传统观点,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学生观”的树立,不仅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更有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通过新“学生观”的树立,让学生在思想面貌大为改观,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强调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二、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师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努力提高道德素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仪态端庄,衣饰整洁,举止文明,语言得体,以自己良好的言谈举止和形象熏陶感染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三、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的建设,是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今社会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其本质就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而事实客观公正地告诉我们:思想品德课极其重要,它是关系到将学生塑造成具有什么样思想道德面貌的人的原则问题。品德与社会并不是以单一的知识教学为主的课程,而是一门以社会生活为主线,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及法律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蕴含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可以这么说,它不仅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向学生展示世界、社会的大舞台,更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历史知识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因素。如,学习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时,要了解走向世界的历史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课堂教学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品德教育。

四、发挥少先队的阵地作用,是提高思想品德素养的有效手段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先进组织,因而少先大队部要有先进的思想觉悟,在班级、在学校起带头作用。少先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先队教育寓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是一个更加宽广、生动的课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少先队的教育优势,广泛地开展各种活动。

1.各中队辅导员要上好每周的主题队会课

队会课应该有丰富、鲜活的内容,如,学习少年儿童的先进事迹,有目的地组织队员在班内开展有关理想的演讲会,出宣传板报,写一些激励学生上进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这样对学生的理想道德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少先队精心设计德育活动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将学生自我活动引向新的境界。如,一周一主题队会课、一月一主题板报、雏鹰争章活动、红领巾监督岗、争创文明班级活动等,通过充满个性化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人格的养成、道德的完善和学业的进步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少先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国庆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大片,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和远大的理想。

总之,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重视陶冶、养成,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让学生实现从思想道德向道德实践的转变,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胶州铺集张家屯小学)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浅谈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现在,很多钢琴班、美术班、舞蹈班等等各类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似的出现,家长疯狂地让孩子去参加名目繁多的培训,认为这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现代汉语词典》中“素质”包含的两层意思:①指事物的本来的性质和素养;②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性特点。“事物的本来的性质”对人而言,指的是道德品质,素养就是各方面的能力。可人们说“素质”时往往忽略了“本来的性质”,单方面去培养能力,事实上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前者应该远重于后者。我们仔细观察,不难看到现代中小学生,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具有下列特征:讲究生活条件,追求享乐,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精神不够;思想较为复杂,但考虑问题简单;社会实践欲高,但辨别是非能力差;求知欲强烈,书本学习兴趣不高,自学能力弱;自我意识强,认识自我差,爱国、集体、奉献、互助精神不足;身心脆弱,创造意识不强,对人生社会意义理解不深。总之,他们虽然生活在现代,却难以胜任现代社会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当代中小学生需较好地具备下列素质才可成为未来社会合格的有用人才: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维素质、实践素质、竞争素质、审美素质、创造素质、人格素质。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应注下列几方面的问题,方能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与能力。

1 历史教育和现实生活的结合

读史虽然可知今,但往日的岁月毕竟已进过境迁,距我们较为遥远陌生,一味地大谈历史之灿烂,英雄之豪壮,时间长了,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感觉枯燥乏味。现代中小学生更关注,关心的还是眼前的生活,所以,应对现行教材有关内容进行调整,加入一定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积极内容,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对比分析,让学生从生活入手,参照历史,思考未来,这才能真正起到读史的作用。在获得知识(直接知识)的同时,又可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美好传统的思想教育。这样,他们学起来才有兴趣,有感受,并能转化应用,否则, 我们也就失去了有中国特色主义教育的真正意义。

2 生活、学习、劳动、体育锻炼几者间的有机结合

要想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单靠书本的教学明显不够,而现代中小学生的劳动只是打扫教室,体育锻炼就是跑几圈,抛抛篮球,之外就是起床、上课、睡觉。这是根本培养不出良好品行意志行为的。学校生活虽然单一,但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你会发现,它还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衣食住行,玩乐喜好,苦痛友情等也是一个完整的复杂而真实的社会环境,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有计划按步骤巧妙地进行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应该能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的。学校不是真空,而是社会的缩影,我们不能把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截然分开,应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在这个巨大的熔炉中,去锻炼他们,改善他们,这才是现代教育的最佳教育模式。

3 教材、教师、教法、学法的相互结合

教材在有关内容的编排上,既要考虑到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照顾到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身心特征,要改变那种死板乏味的教材编排方式式,加入一些生动活泼、形象幽默的形式与内容,增强教材本身的生动性、吸引力。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专业修养和能力的基础上,更应从实践出发,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科学合理灵活地组织教学,不可用一陈不变的教法,在客观上抑制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要把学生的被接收转变为主动吸收,发挥出他们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自觉自愿的渴求中,学习知识、培养素质、形成能力。

4 家庭、学校结合,构成统一的教育网络

现在学校都很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真正了解孩子的,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当孩子在学校得不到认可和鼓励的时候,父母要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和发展潜力,让孩子感到父母的支持和信任;当孩子在在学校因为成绩好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有些沾沾自喜的时候,父母要适当地提醒孩子,帮助孩子在更多方面完善自身素养。因此,父母应主动与学校联系,建立与学校的沟通机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相互平衡、相互促进。

当前还许多家长却只看重了学习教育,当孩子要做一些家务或自我劳动时,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你什么事都不用管,不用做,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家长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相反,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接受系统的社会教育。孩子终究是要长大成人、走向社会的。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较为系统地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人格成长、社会道德形成、社会认知和行为、科学素养等一系列科学的社会教育体系的培养教育,使孩子的社会态度、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能力与他所生存的时代和社会脉搏和拍,最终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社会人。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浅析小学生素质教育中意志品质的培养

摘 要: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学习、生活成功的保证。教师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省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意志品质;小学生;培养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新课改的积极倡导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被列为教师工作的重点。小学是儿童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体体现。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意志具有重要作用。一名只具有良好的智力,但缺乏坚强的意志的学生是很难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小学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将对其一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学生意志品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自身发展的成败。这一点在许多成功人士的身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回想一下那些有志者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成功之路上也曾坎坷曲折且布满了荆棘。然而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冲破层层阻力和障碍,用坚强的意志支配着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可见,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应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小学生意志品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积极的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和独立性。谈到意志的独立性,眼前不禁浮现出一个个充满依赖性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一生下来就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依赖感越来越强。缺少了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意志的独立性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当他们步入校门面对要独立完成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时会感到无助,逐渐产生了讨厌学习、学校的情绪。如果教师不积极正确地引导,这种消极的意志品质就成了他们发展途中的绊脚石,使学生不能沿着良好的人生轨迹去发展。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在极为优越的生活条件的惯宠下、在家长细心的呵护下,他们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越来越浓。这使他们失去了意志的独立性和坚韧性。其主要表现为:遇到稍复杂的问题时就嫌麻烦,做起事来没耐性、没长性,随便应付了事;遇到困难和突发事件时优柔寡断、懒于动脑;不能自己支配自己,没有战胜困难的决心,更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缺少自觉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任务的重压下,许多学生几经挣扎后还是选择了放弃学业,暂求眼前的享乐。

另外,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很薄弱。学生们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几乎很少是靠学生自觉来完成的,也很少是自己设定的学习内容,而都是由老师和家长牵着来完成的学习任务。设想一下:如果老师每天不检查作业,家长也不督促,又有多少学生能默默地完成作业呢?即使完成了作业又有多少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其他内容呢?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老师和家长的指挥棒下学习了。其实许多学生有自觉学习的意识,可是他们缺少意志的自制性,享乐主义在心里已占了上风。在享乐与勤奋的抉择中自己不能支配自己、控制自己,更不能命令迫使自己做好该做的事情。结果,有许多学生在父母面前披着学习的外衣,做笔成样,荒废了学习时光。

综上所述,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只有学校携手家长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健康的发展。

三、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策略

1.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意志品质的坚韧性。(1)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在课堂上把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比如,教师带病上课、批改、辅导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做事情的果断性、忍耐力、自控力都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2)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常搜集有关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典型人物事例,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讲故事活动。对感染力强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并组织学生讨论剖析人物的品质特点,谈谈听故事后的感受、对照主人公找自己的差距。使学生从中认识到自身意志品质的薄弱性,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

2.给学生创设锻炼意志的机会

意志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要让学生通过许多复杂而艰辛的事例来磨炼自己的意志。比如,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帮助老弱病残做善事、分角色管理班集体、扮演残疾人体验生活等,以此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但是无论开展哪项活动,都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自我锻炼意志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好自我反思、检查、监督、鼓励和自我验收,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和自制性,让学生学会迫使自己去做自己不情愿而又必须做的事情。

3.对学生加强目的动机教育

许多学生做事一贯茫然顺从,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做一些应付性工作。每天做什么事都是老师和家长预先计划好的,至于做事的目的乃至于要达到的效果,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也就是说有的学生学习动机根本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构思自己的伟大理想,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制定自己的远期和近期的发展计划。教师同时要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实施,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意志品质是小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良好的、积极的意志品质将来才能成仁成才。因此,在素质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对小学生进行优良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第七十四中学小学部)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心理教学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应该主要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新理念。它主要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提高人的能力和发挥人自己的潜能。心理素质的培养,则是事实素质教育的根本之一。如何培养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成为教师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心理教育素质培养 自信心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与模式,它是指以全面提高孩子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健康的身体、心理、劳动和生存能力的一种教育,是以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心理教育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发展,也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对心理学和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因为心理教育的一些内容和目标,心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其他几种教育所不能取代的。耐心心理素质的培养,则是心理教育的根本之一,那么根据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呢?

一、智力因素

从心理教育的观点来看智力,它便具有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意义,随着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对智力的理解也已经得到了加深与扩展。按照新的心理学智力理论,除了传统的记忆、思维、逻辑、语文和数学能力外,人们的自我认识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音乐和艺术的感受力,身体的感受力与灵活性等,也都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就是说,对以上这些方面的培养,也都会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因为它们本身也都是智力的基本因素。这样,在心理教育的意义上,对智力的培养也就应该增加新的内容。同时,就这些所增加的有关智力培养的新的内容而言,它们的作用不但在于提高表面的智力,同时也在于拓宽与优化智力发展,同时也是人的整体发展的素质或基础。

例如:优化教学活动的结构。要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结构,首先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心理活动,有利于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使学生养成“乐学”的心理素质。要把教学活动从学生单纯的认知活动转到全面的心理活动的轨道上,引入情感个性品质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参与学习,养成“善学”的品质。

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实现三个转化:(1)把人类社会学已经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2)把凝聚于知识之中的人类心理活动方式转化为个体的心理素质;(3)把蕴含于知识之中的社会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转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品德,从而发展自己的整体素质,达到“优学”的目的。

总之,不仅要逐步建立一个能够使学生“乐学、善学、优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要使学生在课外学习活动中也能够养成“乐学、善学、优学”的学习心理模式,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非智力因素

心理教育更为直接的教育作用:人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期望以及人的个性品质等,都是心理学研究的主题。目前美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提倡“成就动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国民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内容。因为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乃至社会群体的“成就动机”的提高,将会促进个体和社会整体水平的发展。而这种成就动机教育。正是心理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因为成就动机是指为了维护自尊心和提高个人地位而努力学习与工作的动机。通常,个人的地位与他人的成就相称。因此.对差等生的教育工作之一就是让他们取得成功体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抱负水平,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同样的例子“欲求水准”的研究与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对成功与失败的感受;与其本人的欲求水平有关,甚至是由其本人的欲求水准所决定的。在对欲求水准研究的基础上,便可以进行有关欲求水准的心理教育,其直接教育目的和效果,表现在通过提高学习者的欲求水准,便可以提高其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学习者的欲求水准,还可以提高其对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还可以提高其自信心。

三、自信心

自信的人能够相信自己的价值能力,即使通过社会阻力也不轻易改变信念或放弃工作。只要有了强烈的自信心,你想成就的任何事,都会有希望。马克思曾说:“在科学的人口处,正像在地狱的人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试想一个人还未开始做什么事情,就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有一点韧劲,他就很难有什么成就。更不可能有什么创造性’。”胆怯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它会磨灭人的毅力,阻碍想象力的扩展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自信心的培养常见的有:(1)为自己的能力划一条界线;(2)自我欣赏与自我鼓励;(3)在失败与错误中记取教训;(4)发扬优点,坚持长处;(5)认定目标,坚持到底。

总之,自信是一个人个性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人心理生活中的关键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内心体验,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发展,在心理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增加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个性品质

人们都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可见,事业对培养自己成熟的个性也有极为重要的联系。爱因斯坦曾说过:深入研究科学创立者的个性发展,可以解释和分析科学的内容,但是在这种片面客观的叙述中,某些步骤有时可能看来是偶然的成功……只有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进行深研究的情况下,才能理解这些步骤是怎样成为可能的,甚至是必要的。由此可见,培养成熟的个性。实际是走向成功的重要阶梯。

外国心理学家指出:个性的成熟是受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主要制约和影响个性成熟的有四种类型:(一)气质(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二)心理过程的特点;(三)经验水平(习惯、技法、经验、知识等);(四)信念、爱好的倾向性(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苦乐观、兴趣、志向等)。

总之,人格品质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政治观点和道德准则.学会为人处世。如何做人,而且形成良好的个性特点,将来才能真正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五、结论

心理教育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发展.也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对心理学和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发挥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有效作用,积极直接的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学生的心理危机.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