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学生自律能力分析3篇

学生自律能力分析3篇

时间:2022-12-26 15:28:00
学生自律能力分析3篇

学生自律能力分析1

自律是人的意志品质的一个主要特征‚具备坚韧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人们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自律是指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即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完成的任务。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坚强的意志———这不但是想什么就获得什么的那种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放弃什么的那种本事。……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汽车‚而没有克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需要每个人都要进行自律的内在根据。更重要的是‚之所以自律‚是因为所要实现的目的这个内在动力的迫使。人在体力、精力、智力等方面都是有限的‚客观环境的限制也是非常多的‚只有会而且能够有所放弃的人‚才能够有所收获。只有会自律‚会自我约束自己‚且有较强的自制力‚才能在复杂和苛刻的环境中‚在短暂的生命过程‚实现每个具体的目的‚为社会做点贡献‚也使自己成为被人类社会历史所接纳的真人。坚韧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不是每个人天生必然都有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关键在于每个人是否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和锻炼。那些意志薄弱、见异思迁、半途而废、盲动自负的缺陷‚都可以在实践的大熔炉中进行重新塑造教师是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来说‚某些知识‚某种技能可能经过强化‚而达到速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行为规范的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是难于速成的。而这些方面的缺陷‚比学业上的缺陷‚对于人生的危害更大。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而且要以育人为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律‚并从自律走向自立。

1、要有明确的行动目的。人的意志活动‚总是指向一定的目的地。要培养和锻炼自律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要有自觉的行动目的。目的必须明确而适当‚越明确、越具体‚越能有的放矢‚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目标过高‚由于一时难以达到‚容易挫伤人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容易实现‚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不利于培养和锻炼。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逐步培养。集体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活动‚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是加强自律锻炼‚培育集体主义观念的有效途径。一个充满凝聚力‚团结进取的班集体对学生自律的培养起着督促作用。通过各种集体活动‚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集体要想取得好成绩‚须要每个成员相互配合‚需要从集体大局着想‚不断地约束控制自己‚个人服从集体。

2、要有切实的计划。目的一经确定‚就必须拟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这里包括行动的步骤、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在制定计划时要正确分析实现计划的主、客观条件‚采取各种手段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要考虑如何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获取最佳效益‚寻求事半功倍的途径。只有理智地分析各种因素‚权衡利弊‚才能确定既能达到目的又适合个人实际条件的可行性计划。自律能力的强与弱‚能从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得到如实反应。坚强者‚果断灵活‚持之以恒;薄弱者‚动摇不稳定‚常常半途而废。

3、培育良好的情绪。自律是一种心理活动‚与人的情绪有密切关系。积极的愉快的情绪能增强人的自律能力‚增强人的体力和精神‚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激励人去攻克难点‚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和大胆地独创。消极不愉快的情绪‚会使人心灰意冷‚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会由此带来挫伤和不幸‚甚至毁了自己的生活。培育控制情绪是培养自律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学会“到此为止”‚不能让情绪象一匹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一发不可收拾。假使必须通过发泄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时‚也要意识到发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重新投入生活‚明白发泄不是目的‚不要胡来‚能够适可而止‚使自己成为生活的真正主人。

4、要有迎难而上不怕失败的精神。自律更多地是在克服种种困难中充分表现出来的。在人们的行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主、客观上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并且往往失败的工作比成功的工作多得多。如果害怕困难‚畏惧失败‚那就难以获得成功‚无法实现目的。要实现目的‚在行动上会遇到体力紧张‚智力缺陷‚遇到个人个性中原有消极品质‚如懈怠、保守、不良习惯等的阻挠;遇到由行动或行动的环境带来的种种不偷快的体验的考验等等。只有迎难而上、坚忍不拔‚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而且自律的锻炼效果更佳。

5、要坚持不懈地锻炼。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长期努力去做好事。善始容易‚善终难。自律品质的得到不是一蹴而就的。什么时候自己放松懈怠了‚自律品质也将悄悄丧失。自律的锻炼和培养必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善始善终。在行为过程中‚总有与既定目的不符合的‚具有诱惑力事物的吸引‚但始终要控制自己的感情‚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目不旁顾‚使自己的行动按照预定方向坚持到底。那种见异思迁‚半途而废的行为‚正是自律能力薄弱、须加以锻炼的表现。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应该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营养大师和工程师‚要全身心地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素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其成为“四有”新人‚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力军。

作者:杨永林 单位:山西省财贸学校

学生自律能力分析2

班级管理是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一个班级里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班级纪律,纪律包括自律与他律:他律,就是从外部接受别人的监控督促;自律,就是学生从自身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是对人的一种高要求,是学生纪律性发展的最高阶段。纵观现在的班级管理,往往强调“他律”,即班主任说什么学生听什么,班主任要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这种施加外力的、强制性的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班级起到效果,但久而久之,将会压抑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学生“自律”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律”发挥着“他律”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自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的“自律”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具有“自律”能力后,主人翁的意识不断增强,在这一意识的统领下更为主动、自主地管理自己,并且在这一管理的过程中促使自身改掉不良的行为,并自觉培养良好的习惯。

(二)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班主任的工作繁琐,有时甚至因处理班务而占用了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一项调查显示,16%的中小学班主任还因管理班级的压力过大,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要使班主任从管理班级中释放压力,就必须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律。只有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班主任才能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抽身出来,获取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备课、钻研教材等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营造了和谐的班级环境被动或服从性的教育,不但容易使受教育者心理上产生不愉快心情甚至逆反心理,不利于班级建设的开展,而且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拉远,矛盾加深,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的自律,可以使受教育者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淡化逆反心理,化解管与被管之间的对抗情绪,拉近师生以及生生的距离,从而形成和谐的班级环境。

二、如何促进学生“自律”

(一)以活动为契机,唤醒学生的“自律”意识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快的时期,教育者必须〔摘要〕传统教育中常见的班级管理方式为“他律”,即班主任充当管理者,班主任说什么学生听什么,班主任要求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这种被迫式的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效果,但长期下去,将会严重压抑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转变“他律”为“自律”。只有当学生自觉地形成“自律”的意识,自主地管理班级,管理自己,这样的班级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生命力才是最长久的。〔关键词〕班级管理他律自律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想方设法地唤醒学生的“自律”意识。因此,班主任先要扭转自己的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充当“高高在上”的司令官,而应树立“学生是主体”“要与学生平等交往”的思想;不再命令学生做什么,或要求学生怎么做,而是激发学生产生“我想做好”“我要做好”的欲望,让学生们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善于抓住校内外的每一次比赛、活动、评比,鼓励全班同学团结一致、努力拼搏,争取为班级夺名次、争荣誉。尽管我班在每次活动中的名次并不高,但我都会在活动后进行及时的总结,让每一个学生都谈谈在本次活动中自己和同学的优点或不足,总结出班级的经验或提出建议等,目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自己的每一个细节,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班级的荣与耻,兴与衰;同时,身为班内一份子,为争取班级荣誉也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学生有了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改进的欲望,就会主动地从活动延伸至日常纪律表现中,提醒和要求自己不断地反思、修正自身的行为。

(二)制定和完善《班规》———体现“活”合理的班规是一个班级有序建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现行的班级《班规》,很多是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各校《校规》中直接“搬”过来,或稍加改变就为我所用。实际上,这是一种形同虚设的“死”班规,它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因此实效性也不高。我们要不不设班规,要设班规就要制定“活”的班规。从内容上看,“活”的班规一方面是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原则而进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但自身有着创新性,即是切实根据班内以及学生的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形式上看,“活”的班规不是从制定之日起就一成不变的,而是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紧密联系本班不同时期的情况,可以灵活地进行添加、删除、词句表达等修改。从制定班规者来看,“活”的班规,并不是由班主任包办,而是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地制定班规。

1.班规内容的制定,由学生提出、讨论、通过所有的规定,只有当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时,才是最有效的。开学初,我让学生回忆上学期班级和个人存在的问题,通过个人建议、小组讨论等形式,从学习、品德、纪律、卫生、礼仪、行为规范等方面,让每一个学生进行“提案”;利用班会课和中队活动的时间,引导全体学生根据本班的特点,讨论哪些内容有价值,哪些内容需要补充,从而确定了《班规》的初稿;继而让全体学生以举手投票的方式确定每一项班规的奖惩方法(加或扣多少颗红星)。在全体同学共同通过了《班规》和评比方法后,我郑重地宣布《班规》正式实行。在往后的日子,由于这些目标和措施完全是由同学们自己商定的,所以同学们在执行《班规》时显得更主动积极,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要求也变得更严格了。

2.班规内容的完善,由学生发现、修改、通过班规制订不一定一开始就非常完善,还要经常组织讨论、修改完善。我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同学们日常的行为表现,不断地检查自己的行为表现,一旦发现《班规》中存在的问题或班内的不良现象时,就及时记录下来,并鼓励他们在班会课上大胆提出,从而引导全体学生对班规进行共同修改、调整、通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考虑问题会出现不周全,在制定或修改班规时很可能出现一些过于苛刻、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的内容。这时,班主任就要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思考,耐心向学生进行分析,从而让班规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全面开展班级管理———体现“情”教育本是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感情。以往的班级管理,因为教师的“严管”,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或多或少造成心灵的扭曲,一部分学生被迫无奈地服从,久而久之,变成一个唯唯诺诺、缺乏生气、毫无创造性的人;一部分学生始终不屈服于班主任,班主任管得越严,他就越是反感,逆反心理就越来越严重。无疑,这两种极端的学生意味着教育的失败,即使班级管理表面上变好了,但实际上却是违背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倡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创设一种愉悦、和谐的管理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自己的那份“情”,当学生感到班级管理是具有“人情味”的,就会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才会发自内心的认同班规,并自觉地遵守纪律。

1.培养优秀的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之一。优秀的班干部,不仅要以身作则、大胆管理,而且还要取得同学们的认可,懂得以“情”动人。我改变了以往的班干部选举方法,不再是由班主任安排班干部人选,而是采用民主选举的方法,让学生们选出自己喜欢的同学当班干部。这样一来,实际上是潜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些班干部是你们自己选的,所以你们应该尊重、听从他们的管理。接下来,在班干部开展管理工作时,我会通过暗地里观察、旁敲侧击等途径了解班干部的表现,及时把班上同学们的意见反馈给班干部,指导班干部在帮助同学时做到公平、公正,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以表扬为主,对于不自觉的同学,以提醒教育为主,向着令同学“不但口服,而且心服”的目标而努力,逐渐培养班干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我还会定期开展优秀班干部的评比,让全体学生对班干部进行评价,及时作出班干部的调整,从而培养班内更多的优秀班干部。

2.“全民”参与管理在实施班规时,应该让全体学生参与管理班级,人人当上班级的小主人,在参与、体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规范。在执行《班规》前,我向全班同学说明,每天的表现评比,并不是只能班干部进行评比,而是全班同学互相评比。这样一来,可以消除他们“事不关己”的思想,形成“我也是班级管理的一员,我有责任自己做好,也有义务监督和提醒同学们”的观念。一开始,学生们兴致勃勃,热情高涨,一旦发现做得不好的同学,就马上记录下来进行扣星,大大打击了不少同学的热情,还有的同学表现出不满,班上投诉不断。这时,我向学生提示要注意管理的方法,多去发现同学的优点或进步的地方。当遇到有同学违反《班规》时,先是有礼貌地加以提醒和劝告,如果提醒不听的,才采取扣星的方式,但事后一定要进行耐心解释,让违纪的同学认识错误,心服口服。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评比的过程中学会了互相尊重,学会了赏识对方,学会了以理服人,同学之间你追我赶的劲头加大了,班内的不良风气也逐渐减少。

3.因材施“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生命体。我班男孩子居多,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在之前形成了不良的习惯,如:爱发脾气,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有个别男孩子还会出现逆反、与班干部作对的现象。要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我根据班内同学不同的性格、行为特点,在班级内开展分层管理。对于优秀生,我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自己要做好,而且要主动帮助做得不好的同学共同进步。当这部分学生违反班规时,除了要扣去相应的红星之外,还要作书面检讨,让他们在写检讨的过程中正视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深刻的反思,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对于中等生,鼓励他们向优秀生学习,争取比他们做得更好。当这部分学生违反班规时,除了要扣去相应的红星之外,还要作口头检讨;对于“问题学生”,当他们犯错误时,并非马上“判刑处罚”,而是给予他们一共两次机会,鼓励他们想办法弥补自己的错失,可以为学校、班级做好事,也可以为老师、同学做好事,哪怕是他帮忙捡起一张垃圾,我都会及时表扬,并且抵消之前的错误。即使是批评,也会小心谨慎,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想方设法触动他们的心灵,使他们从思想深处体会到老师、同学是为了自己好,从而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四)建立“自律”的评价体系,培养“自律”的习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良好习惯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这决定了学生“自律”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评价是“自律”的重要方面。它既能使学生得到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又能加深学生对自己的自我认识,体现了学生“自律”能力养成的过程。我班学生每人自设一本《评星本》,这个本子里记录着个人每一天各方面的评比情况,其中包括班干部的评价,自己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还有老师的评价。每周进行一次总结,组织学生进行普通同学的自评、互评,班干部的自评、互评等,综合评出“每周之星”和“进步星”,并发出“表扬信”。在学期中和学期末,根据“表扬信”和红星的数量,综合各方的评价,评出“期中(期末)明星”、“期中(期末)进步星”、“期中(期末)优秀班干部”。这种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从“他律”走向“自律”。

作者:邓璧莹 单位:广州市荔湾区华侨小学

学生自律能力分析3

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主要是他律在起作用,自律精神不能说没有,但是太少了,从德育目的、内容到方法总是带有程度不同的必须服从的强制性。德育政治化的色彩十分浓厚,学校德育目标是从国家的政治目的出发而制定,甚至可以说,某个时期国家的政治目的代替了学校德育目标。学校在实施德育目标以及执行国家所颁布的一系管理学生的规章制度和条例往往使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而衡量评估学生的思想品德,又往往以是否接受并服从这些规定为主要标准。这样的道德教育就把学生引向“唯上唯书”的王国,只能把他们培养成“服从”型的人,不可能培养有自律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下面仅从道教育的视角谈如何塑造学生的自律精神的问题?

1提高道德认知水平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系统的认识,对道德范畴、原则、规范的价值和需要的理解,以及对人的行为能根椐社会道德的要求作出判断和评价。道德认知是道德内化和道德行为的先导,起着理性指导作用,它是促使道信念形成的认识基础,是自律道德的导向性机制。一个道德知水平低的人不可能自发地产生自律行为。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有些班主任和教师经常给学生强灌输一些道德理论和行为规范,他们不重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更不注意反馈信息,使学生对理论和规范的认识始终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水平上,这样,正确的理论和规范也就难以內化为学生的自律。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首先应提高他们的道德知水平,这是自律的道德基础。

2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2.1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培养。应当培养学生能够在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中识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虽然当代学生大多数人思想品德本质上是好的,然而也有的人面对着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各种社会学说的影响,往往分不清非善恶,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和生活方式所俘虏,有些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与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主张“全盘化”,少数人甚至腐化堕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培养生的独立分析能力是学校德育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分析能与判断能力密不可分,对社会政治道德现象作了分析,自然引出一定的判断,判断是否正确,取决于独立分析的水平。某些教育者采用注入式的手段,学生学习政治、道德理习惯于死记硬背,不联系社会实际,不接触思想,这不仅不能提高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相反压制了他们的积极性,在行为上具有明显的‘外部定向”特征,处于他律状况。要改变这现象,必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判断能力,才会使他们的道德水平由他律向自律发展。2.2自我评价和自我改正能力的培养。一个人要自律,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就一般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正的能力尚差,往往不能正确解剖自己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表现为自我认识偏高,这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正在形成过程中,思想方法比较片面,而且有一颗好胜心,总以为自己的言行是对的,如果別人没有充足的理由和事实说服他们,就不会轻易改变自我正确的观念。另有些学生是出于无知而陷入盲目,那就更要提高道德认识入手,培养自我评价和自我改正的能力。

2.3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能力的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能力也较差,在公开场合中因有老师和同学的监督尚能克制自己,惟个人独处时,往往不能自控,有些因而干出蠢事和坏事。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控和自监能力是行自我教育和发展自律道德的重要一环。

3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支配与调节下所表现的行为。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为一个人的品德如何,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主要是看他的实际行动。孔子认为,“行”比“言”更可靠,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希腊学家亚里士多德对美德形成的问题十分重视社会实践行为训练,他说:“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从行为上加强训练方面有重要意义:一是在行为训练中检验学生的自律水平,促使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沿着正确的路子迈进;二是通过行为训练和反复实践使自律道德得到巩固,并形成自律的习惯。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3.1锻练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或责任中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能力和毅力,表现为实际行动中果断、坚决、勇敢、自制和坚持。一个人具有坚强的道德意志,能排除一切阻挠,不以客观外部的影响为转移,始坚持道德原则,自觉地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来克服困难,排除各种阻碍,直至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为止。在学校生活中,有的学生常常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触犯纪律,主要原因之一自制力不强,缺乏坚持精神,不能自律,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由于意志力薄弱,不能自我克制,或者受到同伴的影响,者受到外部的诱惑,或者受到别人的‘挑衅”,因而做出越轨行为。训练学生的道德意志,首先要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道德动机和行为目的。动机的确立是要经过思想斗争的,动机的过程就是一种意志的过程,只有当正确的动机战胜不正确动机之后,正确的动机目的才得以确立。其次,要提高学生的意志,培养坚定的信念以及崇高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以增强意志力。再有,要求学生在履行道德义务中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服各种障碍和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道德意志的集中表现。

3.2针对学生的个性指导行为训练。学生的个性不同,自律水平和行为方式均有差异,教育者要针对其不同个性采取有效施,指导行为训练,切忌一刀切或一锅煮。有些学生缺乏主动性和果断性,对这类学生要着重开发他们的自觉积极性和提高坚定性。有些学生积极、活跃、朝气勃勃,但有时会产生轻率或鲁莽的行为,对这类学生要培养他们沉着和提高自控能力。有些学生热情、主动、果敢,但常不能坚韧、持久,对这类学生要着重锻炼他们勇敢、果断和原则性。学生的自律教育,一方面需要贯彻因人施教的则,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集体教育,只有把因人施教与集体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3.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是指稳定、经常的,一定条件下自然而然地出现的道德行为方式。习惯能使行为由偶然性变成必然性,习惯的形成对于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了习惯能使行为巩固而发生迁移作用,例如学生在学校养成了良好的遵守纪律的习惯,这种习惯能迁移到遵守社会公共序和遵守国家法律。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主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某一行为经过反复实践自然养成习惯。教育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特别要重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训练。但行为习惯的训练,不能孤立进行,应该提高道德认识结合,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训练,增强自觉性,克服盲动性和被动性。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习惯。吾日三省吾身”,它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有借鉴意义的。

作者:魏会民 单位:平顶山市财经学校